10.1.1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一)
排列组合问题之—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排列组合问题之—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华图教育梁维维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是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思想,绝大多数的排列组合问题都会应用到这两个原理,所以对加法、乘法原理广大考生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1.加法原理加法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有N类方式,第一类方式有M1种方法,第二类方式有M2种方法,……,第N类方式有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共有M1+M2+……+M(N)种方法。
例如:从长春到济南有乘火车、飞机、轮船3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而火车、飞机、轮船分别有k1,k2,k3个班次,那么从武汉到上海共有N=k1+k2+k3种方式可以到达。
加法原理指的是如果一件事情是分类完成的,那么总的情况数等于每类情况数的总和,比如如下的题目:【例1】利用数字1,2,3,4,5共可组成⑴多少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数?⑵多少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偶数?【解析】⑴百位数有5种选择;十位数不同于百位数有4种选择;个位数不同于百位数和十位数有3种选择.所以共有5×4×3=60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数。
【解析】⑵先选个位数,共有两种选择:2或4.在个位数选定后,十位数还有4种选择;百位数有3种选择.所以共有2×4×3=24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偶数。
在公务员考试当中,排列组合也是考察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国考和联考当中也对加法原理做了考察。
例如如下的两道题:【例2】某班同学要订A、B、C、D四种学习报,每人至少订一种,最多订四种,那么每个同学有多少种不同的订报方式?( )A.7种B.12种C.15种D.21种【解析】不同的订报方式对于同学可以选择订一种、两种、三种、四种这样四类,第一类,选择一种有4种订报方式,第二类选订两种有6种订报方式,第三类选定三种有4种订报方式,第四类四种都订有1种订报方式。
所以每个同学有4+6+4+1=15种订报方式。
对于加法原理大家要掌握的是分类思想,对于分类问题要掌握加法原理。
总的情况数等于每类的情况数加和。
加法原理,乘法原理

加法原理,乘法原理运算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技能,它不仅在学校教育中被广泛的使用,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同样也被广泛的使用。
基本的运算有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加法和乘法是其中最重要的。
加法原理指:加法是求和,两数相加,求它们之和。
乘法原理指:乘法是求积,两数相乘,求它们之积。
加法原理的核心思想是“多位一体”,即可以把多个小的数字合并成一个大的数字。
它的标准形式是“两个数字相加,求它们之和”,其具体步骤如下:1、从个位开始,对两位数相加,如果其结果大于等于10,则将其十位数记录在结果中,将十位数和个位数相加,得出最终的结果。
2、从十位开始,对两位数相加,如果其结果大于等于10,则将其百位数记录在结果中,将百位数和十位数相加,得出最终的结果。
3、以此类推,不断对两位数相加,如果其结果大于等于10,则将其余位数记录在结果中,将余位数和相邻位数相加,得出最终的结果。
乘法原理的核心思想是“重复加法”,即可以连续的进行加法运算来进行乘法运算。
它的标准形式是“两个数相乘,求它们之积”,其具体步骤如下:1、将乘数乘以被乘数的每一位,得到一个临时结果,然后把所有的临时结果相加,得到最终的结果。
2、如果某一位的结果大于等于10,则将其结果的十位数加到下一位中,将其个位数留在当前位中,然后将所有的结果相加,得到最终的结果。
以上就是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基本概念,只要掌握了这两个原理的基本概念,我们就可以轻松的完成加法和乘法的运算。
在数学学习和实际应用中,加法和乘法原理是不可缺少的必修课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运算,有助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更科学、更高效的运用。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首先,让我们从加法原理开始。
加法原理是一种计算相互独立事件总数的方法。
当我们想要知道两个或更多事件发生的总数时,可以使用加法原理来解决问题。
加法原理的基本概念是,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即不可能同时发生),那么发生事件A或事件B的总数可以通过将两个事件的数量相加来得到。
举个例子来说明加法原理的应用。
假设有一个装有红、蓝、绿三种颜色的球的袋子,我们要从袋中取出一个球。
现在我们想知道取出红球或蓝球的可能性有多大。
根据加法原理,我们只需将取出红球的可能性与取出蓝球的可能性相加即可。
如果红球有5个,蓝球有3个,那么总共有8个球可供选择。
因此,根据加法原理,取出红球或蓝球的可能性为5+3=8在组合计数中,加法原理的应用更为广泛。
比如,我们想知道从A、B、C三个选项中选择一项的总数。
根据加法原理,我们只需将从A中选择一项的可能性、从B中选择一项的可能性和从C中选择一项的可能性相加即可。
因此,总数为3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乘法原理。
乘法原理用于计算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总数。
当我们想知道两个或更多事件同时发生的总数时,可以使用乘法原理来解决问题。
乘法原理的基本概念是,如果我们有n个独立事件,每个事件的可能性均为m1、m2、m3,那么这些事件同时发生的总数可以通过将每个事件的可能性相乘来得到。
乘法原理在排列组合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考虑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我们要选择一个由3位字母组成的字符串,每个位置都可以是A、B、C。
根据乘法原理,我们需要将每个位置的可能选择相乘。
由于有3个位置,每个位置有3个选择(A、B、C),所以总共有3×3×3=27种可能的字符串。
至此,我们已经了解了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概念和基本应用。
接下来,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两个原理的证明过程。
对于加法原理的证明,我们可以假设事件A和事件B互斥,即不可能同时发生。
如果两个事件互斥,那么它们的交集为空集。
现在我们定义一个新的事件C,它表示事件A或事件B发生。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1.加法原理:
加法原理也称为分情形原理,是指对一个由相互独立的事件构成的事件总和,其计数等于这些事件各自计数的总和。
简单来说,当我们需要从A和B两个集合中选择元素,或者进行两个动作时,可以使用加法原理来计数。
加法原理的表达式可以表示为:,
A∪B,=,A,+,B,-,A∩B。
一个例子是,有5个红球和3个蓝球,我们要从中选3个球。
这里红球和蓝球是分别独立的集合,使用加法原理可以直接将选红球的方式数目与选蓝球的方式数目相加,即C(5,3)+C(3,3)=10+1=11
2.乘法原理:
乘法原理也称为连乘法则,是指对一个多步操作的计数问题,其计数等于每个步骤计数的乘积。
乘法原理可以用于计数多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可能性。
乘法原理的表达式可以表示为:,A×B,=,A,×,B。
一个例子是,有4个人,每个人有3种选择,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方式。
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分解成4个独立的选择过程,并将每个选择过程的可能性相乘:3^4=81
乘法原理还可以推广到更多步骤的操作。
比如,在一个密码中,每位密码有10个可能的选项,密码有4位。
使用乘法原理,我们可以计算出总共有10^4=10,000种不同的密码可能性。
总结起来,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是计数问题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原理。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各种可能性的总数,从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需要灵活地使用这两个原理,结合具体问题进行推理和计算。
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1).许兴华

例3.(1)有5本不同的书要全部借给3名学生,有 多少种不同的借法? (2)将3个工人分配到5个车间去工作,有多少种 不同的分配方案?
解:(1)因为每本书都要借出去,每 本书都有3种选法,所以共有 3×3×3×3×3=35=243(种)借法. (2)因为每个工人必须分配完,每 个工人有5种分法,所以共有 5×5×5=53=125(种)分法.
[解] N=10×10×10×10=10000
兴 T 华
许
N S
E
E
V
课
Firstpage首页 upward return next last 铃
件
( 变式 )乘积 ( a 1 a 2 )( b1 b 2 b 3 )( c 1 c 2 c 3 ) 展开后共有多少项 ?
( 分析 )( a 1 a 2 )( b1 b 2 b 3 )( c 1 c 2 c 3 )
兴 T 华
许
N S
E
E
V
课
Firstpage首页 upward return next last 铃
件
例1、 书架上第1层放有4本不同的计算机书,第 2层放有3本不同的文艺书,第3层放有2本不同的 体育杂志. (1)从书架上任取1本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从书架的第1、 2、 3层各取1本书,有多少 种 不同取法?
A,
兴 T 华
许许
E
N S
客”即是。
E N 兴S T 华
E
E
V 课 V
课
件 Firstpage首页 upward return next last 铃 件
个位数字除8外均有9种情形.另外200也符合题 意,故三位数中,共有9×9+1=82(个)符合要求.
加法原理乘法原理

加法原理乘法原理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是概率论中重要的基本原理,它们在计算概率问题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并从实际问题的角度解释这两个原理。
一、加法原理:加法原理是指当可能发生的两个事件互不相容时,其概率可以通过将两个事件的概率相加来计算。
假设有两个事件A和B,它们互不相容,即A和B不可能同时发生。
那么,这两个事件的概率可以用加法原理进行计算。
对于事件A和B,它们的概率分别为P(A)和P(B),那么事件“A或B 发生”的概率可以表示为P(A∪B)。
根据加法原理,有以下公式:P(A∪B)=P(A)+P(B)加法原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当两个事件互不相容时,事件“A或B 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发生的概率加上事件B发生的概率。
举例说明:假设考虑一个掷骰子的问题,事件A表示掷骰子出现1的概率,事件B表示掷骰子出现2的概率。
由于掷骰子不可能同时出现1和2,所以事件A和B互不相容。
根据加法原理,事件“A或B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发生的概率加上事件B发生的概率。
假设掷骰子出现1的概率为1/6,出现2的概率为1/6,那么事件“A或B发生”的概率为1/6+1/6=1/3加法原理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两个事件,它可以推广到多个互不相容的事件之间。
如果有n个互不相容的事件A1,A2,...,An,那么它们的概率之和可以表示为:P(A1∪A2∪...∪An)=P(A1)+P(A2)+...+P(An)二、乘法原理:乘法原理指出当一个事件发生的次数与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次数有关联时,可以通过将两个事件的概率相乘来计算它们同时发生的概率。
假设有两个事件A和B,它们的发生次数有一定的关联。
那么,这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可以用乘法原理进行计算。
对于事件A和B,它们的概率分别为P(A)和P(B),那么事件“A和B 同时发生”的概率可以表示为P(A∩B)。
根据乘法原理,有以下公式:P(A∩B)=P(A)×P(B,A)乘法原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事件“A和B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发生的概率乘以事件B在已知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发生的概率。
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

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都是数学中常用的基本原理,它们在组合计数和概率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分别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加法原理加法原理又称为求和原理,它指出当其中一事件可以通过若干个不同的方法实现时,其总的可能性数等于各种情况的可能性之和。
首先,我们假设有两个事件A和B,事件A可以通过m种方式发生,事件B可以通过n种方式发生。
那么,事件A和B共同发生的方式有多少种呢?加法原理告诉我们,共同发生的方式总共有m+n种。
这就是加法原理的基本形式。
这一原理可以推广到多个事件的情况。
假设有n个事件A1,A2,...,An,分别可以通过m1,m2,...,mn种方式实现。
那么,这n个事件共同发生的方式有多少种呢?根据加法原理,可以得出这n个事件共同发生的方式总共有m1+m2+...+mn种。
加法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数列求和中,如果一些数列可以分成若干个部分进行求和,那么最终的求和结果就可以通过加法原理来计算。
又如,在排列组合问题中,如果一些问题可以拆分成若干个子问题,那么其总的可能性数也可以通过加法原理来计算。
二、乘法原理乘法原理又称积法原理,它指出当若干个独立的事件同时发生时,这些事件共同发生的方式数等于各事件发生方式数的乘积。
首先,我们假设有两个独立的事件A和B,事件A可以通过m种方式发生,事件B可以通过n种方式发生。
那么,事件A和B同时发生的方式有多少种呢?根据乘法原理,共同发生的方式总共有m*n种。
类似地,乘法原理也可以推广到多个事件的情况。
假设有n个独立的事件A1,A2,...,An,分别可以通过m1,m2,...,mn种方式实现。
那么,这n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方式有多少种呢?根据乘法原理,可以得出这n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方式总共有m1 * m2 *...* mn种。
乘法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在排列组合问题中,如果一些问题可以拆分成若干个独立的子问题,那么其总的可能性数就可以通过乘法原理来计算。
四年级思维拓展-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 (1)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知识要点1.加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 m1+ m2+…+ m n种不同的方法,这就是加法原理。
2.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m个步骤,做第一步有a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a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a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M= a1×a2×…× a n种不同的方法,这就是乘法原理。
3.运用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解题常用的方法:枚举法、分类法、配对法、图表法。
☜精选例题【例1】下图是某街区人行路示意图,从A到D有多少种走法?DA☝思路点拨:从A到D的走法有两类:第一类从A经C到D有3走法,分别经过P,M,N;第二类从A经B到D,有2种走法,分别经过E,F。
两类走法种每种走法都能独立完成从A到D。
☝标准答案:3+2=5(种)答:从A到D有5种走法。
✌活学巧用1.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一天中火车有3班,汽车有2班,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方法?2. 一个盒子里装有5个小球,另一个盒子里装有9个小球,所有这些小球颜色各不相同。
若从两个盒子里任取一球,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3.上海去江苏某地,每天有5班火车、3班汽车。
试问:乘坐这些交通工具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4.学校羽毛球队有12名男队员,10名女队员。
现要推选一名运动员去台上领奖,有多少种选法?【例2】学校四年级有3个班,各班分别有男生18人、20人、16人。
从中任选一人当升旗手,有多少种选法?☝思路点拨:解决这个问题有3类办法,分别从(1)班、(2)班、(3)班男生中选1人。
从四(1)班18名男生中任意选一人有18种选法;同理从四(2)班20名男生中任意选一人有20种选法;从四(3)班16名男生中任意选一人有16种选法;所以根据加法原理,从四年级3个班中任选一名男生当升旗手的方法有:☝标准答案:18+20+16=54(种)答:共有54种选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一)教学目的:1.了解学习本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2.理解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3.会利用两个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教学重点: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教学难点: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的准确理解.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两个基本原理是排列、组合的开头课,学习它所需的先行知识跟学生已熟知的数学知识联系很少,排列、组合的计算公式都是以乘法原理为基础的,而一些较复杂的排列、组合应用题的求解,更是离不开两个基本原理,所以在教学目标中特别提出要使学生学会准确地应用两个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对于学生陌生的知识,在开头课中首先作一个大概的介绍,使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基于这一想法,在引入新课时,首先是把这一章将要学习的内容,以及与其它科目的关系做了介绍,同时也引入了课题.正确使用两个基本原理的前提是要学生清楚两个基本原理使用的条件;分类用加法原理,分步用乘法原理,单纯这点学生是容易理解的,问题在于怎样合理地进行分类和分步.教学中给出的练习均在课本例题的基础上稍加改动过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两个原理是教与学重点,又具有相当难度.加法和乘法在小学就会,那么,在中学再学它与以往有什么不同?不同在于小学阶段重在运算结果的追求,而忽视了其过程中包含的深层次思想;两个原理恰恰深刻反映了人类计数最基本的“大事化小”,即“分解”的思想.更具体地说就是把事物分成类或分成步去数.“分类”、“分步”,看似简单,不难理解,却是全章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所以,是举足轻重的重点.两个原理,要能在各种场合灵活应用并非易事,所以,着实有其难用之处.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一次集会共50人参加,结束时,大家两两握手,互相道别,请你统计一下,大家握手次数共有多少?某商场有东南西北四个大门,当你从一个大门进去又从另一个大门出来,问你共有多少种不同走法?揭示本节课内容:等我们学了这一部分内容后,这些问题会很容易解决.而这部分内容是代数中一个独立的问题,与旧知识联系很少,但它是以后学习二项式定理、概率学、统计学等知识的基础内容.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中学代数内容中一个独特的部分——排列、组合.它们研究对象独特,研究问题的方法不同一般.虽然份量不多,但是与旧知识的联系很少,而且它还是我们今后学习概率论的基础,统计学、运筹学以及生物的选种等都与它直接有关.至于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上,只要涉及安排调配的问题,就离不开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章的两个基本原理(这是排列、组合的第一节课,把这一章的内容作一个大概的介绍,能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为本章的学习研究打下思想基础).二、讲解新课:(1-1)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一天中火车有3班,汽车有2班,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方法?分析:因为一天中乘火车有3种走法,乘汽车有2种走法,每一种走法都可以从甲地到乙地,所以,共有3+2=5种不同的走法,如图所示.(1-2)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还可以乘轮船.一天中,火车有4班,汽车有2班,轮船有3班.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分析:从甲地到乙地有3类方法:第一类方法,乘火车,有4种方法;第二类方法,乘汽车,有2种方法;第三类方法,乘轮船,有3种方法;所以,从甲地到乙地共有4+2+3=9种方法.2 .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可以有n 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12n N m m m =+++种不同的方法.3.问题二(2-1)从甲地到乙地,要从甲地先乘火车到丙地,再于次日从丙地乘汽车到乙地,一天中,火车有3班,汽车有2班,那么两天中,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分析:因为乘火车有3种走法,乘汽车有2种走法,所以,乘一次火车再接着乘一次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有326⨯=种不同走法,如图所示,所有走法:火车1──汽车1;火车1──汽车2;火车2──汽车1;火车2──汽车2;火车3──汽车1;火车3──汽车2.(2-2)如图,由A 村去B 村的道路有2条,由B 村去C 村的道路有3条.从A 村经B 村去C 村,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分析:从A 村经B 村去C 村有2步, 第一步,由A 村去B 村有2种方法, 第二步,由B 村去C 村有3种方法,所以从A 村经B 村去C 村共有2×3=6种不同的方法.4.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一步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 步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有12n N m m m =⨯⨯⨯种不同的方法. 甲地乙地火车汽车轮船A村C村B村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中,“完成一件事,有n 类办法”,是说每种办法“互斥”,即每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地完成这件事,同时他们之间没有重复也没有遗漏.进行分类时,要求各类办法彼此之间是相互排斥的,不论那一类办法中的哪一种方法,都能独立完成这件事.只有满足这个条件,才能直接用加法原理,否则不可以.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中,“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 个步骤”,是说每个步骤都不足以完成这件事,这些步骤,彼此间也不能有重复和遗漏.如果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几个步骤,各步骤都不可缺少,需要依次完成所有步骤才能完成这件事,而各步要求相互独立,即相对于前一步的每一种方法,下一步都有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就可以直接用乘法原理.可以看出“分”是它们共同的特征,但是,分法却大不相同.两个原理的公式是:12n N m m m =+++,12n N m m m =⨯⨯⨯这种变形还提醒人们,分类和分步,常是在一定的限制之下人为的,因此,在这里我们大有用武之地:可以根据解题需要灵活而巧妙地分类或分步.强调知识的综合是近年的一种可取的现象.两个原理,可以与物理中电路的串联、并联类比.两个基本原理的作用:计算做一件事完成它的所有不同的方法种数.两个基本原理的区别:一个与分类有关,一个与分步有关;加法原理是“分类完成”,乘法原理是“分步完成”.三、讲解范例:例1.书架的第1层放有4本不同的计算机书,第2层放有3本不同的文艺书,第3层放有2本不同的体育书,(1)从书架上任取1本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2)从书架的第1、2、3层各取1本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解:(1)从书架上任取1本书,有3类办法:第1类办法是从第1层取1本计算机书,有4种方法;第2类是从第2层取1本文艺书,有3种方法;第3类办法是从第3层取1本体育书,有2种方法.根据分类计数原理,不同取法的种数是4+3+2=9种.所以,从书架上任取1本书,有9种不同的取法;(2)从书架的第1、2、3层各取1本书,可以分成3个步骤完成:第1步从第1层取1本计算机书,有4种方法;第2步从第2层取1本艺术书,有3种方法;第3步从第3层取1本体育书,有2种方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从书架的第1、2、3层各取1本书,不同取法的种数是43224⨯⨯=种.所以,从书架的第1、2、3层各取1本书,有24种不同的取法.例2.一种号码拨号锁有4个拨号盘,每个拨号盘上有从0到9共10个数字,这4个拨号盘可以组成多少个四位数号码?解:每个拨号盘上的数字有10种取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4个拨号盘上各取1个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字号码的个数是1010101010000N =⨯⨯⨯=,所以,可以组成10000个四位数号码.例3.要从甲、乙、丙3名工人中选出2名分别上日班和晚班,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解:从3名工人中选1名上日班和1名上晚班,可以看成是经过先选1名上日班,再选1名上晚班两个步骤完成,先选1名上日班,共有3种选法;上日班的工人选定后,上晚班的工人有2种选法.根据分步技数原理,不同的选法数是326N =⨯=种,6种选法可以表示如下:甲乙甲丙乙甲乙丙丙甲丙乙所以,从3名工人中选出2名分别上日班和晚班,6种不同的选法.例4.甲厂生产的收音机外壳形状有3种,颜色有4种,乙厂生产的收音机外壳形状有4种,颜色有5种,这两厂生产的收音机仅从外壳的形状和颜色看,共有所少种不同的品种?解:收音机的品种可分两类:⨯=种;第一类:甲厂收音机的种类,分两步:形状有3种,颜色有4种,共3412⨯=种.第二类:乙厂收音机的种类,分两步:形状有4种,颜色有5种,共4520+=个品种.所以,共有122032说明:分类和分步计数原理,都是关于做一件事的不同方法的种数的问题.区别在于:分类计数原理针对“分类”问题,其中方法相互独立,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做完这件事;分步计数原理针对“分步”问题,各个步骤中方法相互独立,只有各个步骤都完成才算完成了这件事.四、课堂练习:1.书架上层放有6本不同的数学书,下层放有5本不同的语文书.(1)从中任取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2)从中任取数学书与语文书各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解:(1)从书架上任取一本书,有两种方法:第一类可从6本数学书中任取一本,有6种方法;第二类可从5本语文书中任取一本,有5种方法;根据加法原理可得共有5+6=11种不同的取法.(2)从书架上任取数学、语文书各一本,可以分成两步完成:第一步任取一本数学书,有6种方法;第二步任取一本语文书,有5种方法.根据乘法原理可得共有5×6=30种不同取法.2.某班级有男学生5人,女学生4人.(1)从中任选一人去领奖,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2)从中任选男、女学生各一人去参加座谈会,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解:(1)完成从学生中任选一人去领奖这件事,共有2类办法,m=5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类办法,从男学生中任选一人,共有1m=4种不同的方法第二类办法,从女学生中任选一人,共有2所以,根据加法原理,得到不同选法种数共有N=5+4=9种.(2)完成从学生中任选男、女各一人去参加座谈会这件事,需分2步完成,m=5种方法;第一步,选一名男学生,有1m=4种方法;第二步,选一名女学生,有2所以,根据乘法原理,得到不同选法种数共有N=5×4=20种由例1可知:解题的关键是从总体上看做这件事情是“分类完成”,还是“分步完成”.“分类完成”用“加法原理”;“分步完成”用“乘法原理”.3.满足A∪B={1,2}的集合A、B共有多少组?分析一:A、B均是{1,2}的子集:φ,{1},{2},{1,2},但不是随便两个子集搭配都行,本题尤如含A、B两元素的不定方程,其全部解分为四类:1)当A=φ时,只有B={1,2},得1组解;2)当A={1}时,B={2}或B={1,2},得2组解;3)当A={2}时,B={1}或B={1,2},得2组解;4)当A={1,2}时,B=φ或{1}或{2}或{1,2},得4组解.根据分类计数原理,共有1+2+2+4=9组解.分析二:设A、B为两个“口袋”,需将两种元素(1与2)装入,任一元素至少装入一个袋中,分两步可办好此事:第1步装“1”,可装入A不装入B,也可装入B不装入A,还可以既装入A又装入B,有3种装法;第2步装2,同样有3种装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共有3×3=9种装法,即原题共有9组解.4.从甲地到乙地有2条路可通,从乙地到丙地有3条路可通;从甲地到丁地有4条路可通,从丁地到丙地有2条路可通.从甲地到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答案:2×3+4×2=14.五、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两个基本原理,解题时应紧扣原理,弄清事情完成的前后经过,分清是分类还是分步,或分类中含分步、分步中含分类.无论是分类、分步,关键是做到不重不漏.六、课后作业:.七、板书设计(略).八、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