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轿车产业的战略方案选择
我国轿车营销策略研究

我国轿车营销策略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轿车营销策略,分析中国轿车市场环境,回顾我国轿车营销的发展,接着分析中国轿车市场基本营销模式,最后,根据对现阶段轿车营销策略分析,指出了轿车厂商营销策略陷阱,进行了中国轿车市场营销策略创新研究。
关键词:市场环境;营销模式;营销策略;营销陷阱;发展趋势一、中国轿车市场环境分析1.我国轿车营销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前,由于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汽车产品长期供不应求,也无所谓轿车产品的市场营销。
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轿车市场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
目前的销售模式主要是以多品牌销售店模式以及专卖店模式并存为主,厂家以专卖店为主体,普通经销商为补充,同时厂家和专卖店多数不排斥有形的汽车市场。
由此看出我国汽车的营销模式进入多元化时代。
从目前市场看来还是符合发展阶段的特点,也符合汽车消费者群体的不同需要,适应不同区域市场差异的要求。
2.中国轿车市场分析2007年上半年,国内轿车生产企业加大了产品开发和升级力度,同时国产轿车价格水平下降明显,因此,轿车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上半年,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量超过220万辆,达到228.69万辆,同比增长25.92%。
在轿车主要品种中,1升排量≤1.6升系列轿车品种继续占据最大比例,上半年该系列销量超过120万辆,达到121.65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53.19%。
此外,1.6升-2.5升这一区间各轿车品种市场表现也较为出色,上半年累计销售91.7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40.12%。
然而,排量≤1升系列需求仍较为低迷,该系列累计销售13.43万辆,同比下降28.87%。
在基本型乘用车主要品牌中,排名前十位的轿车品牌依次为:桑塔纳、捷达、凯越、凯美瑞、QQ、夏利、雅阁、福美来、伊兰特、福克斯,上半年,上述十个品牌共销售75.9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3.20%。
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不 断 出 台的 促 进 汽 车 消 费 的政 策 。 那 种
认 为 ” 发 式 增 长 是 一 种 不 合 理 的 增 爆
长 ”的 认 识 ,在 我 们 研 究 中 得 不 到 数 据 的 支 持 。 比 如 日 本 汽 车 产 业 发 展 ,从
的 瓶 颈 。 另 一 方 面 ,对 国 家 汽 车 产 业 技 术 研 发 创 新 工
16 9 5年一 1 6 年 , 1 7 年一 1 7 9g 90 9 4年
的 增 长 速 度 分 别 为 17 、 10 、 7% 3% 2 0 、 1 4% 、 1 7 。 在 这 一 时 期 , 0% 8 0%
维普资讯
The S r t g D e eo m e t f r t e ta e y v lp n o h Fu u e o i e e Au o o i n u t y t r fCh n s t m b l I d sr e
长 8 .% : 汽 车 销 量 4 90 5O 3 .8万 辆 , 同 比 增 长 3 .% , 其 中 轿 车 销 量 达 到 52
1 71 9 .6万 辆 , 同 比增 长 7 .% 。 2 0 51 04
的曾有过 可观 的研 发设备 和研 发 队伍 , 但 内在 的 制 度 约 束 使 这 些 企 业 不 可 能 形 成 着 眼长 远 、 有 竞 争 力 的 研 发 能 力 , 以 上 两 个 基 本 条 件 不 具 备 , 中 国汽 车 产 业 技 术 跨 越 发 展就 将 面 临实 质 性 的 困难 。 建 立 第 略 型 技 术 联 盟 、 资 源 整 合
展 ,首 先 是 缺 少市 场 经 济 意 义 上 的 企业 , 在 未得 到 实 质 性 改 造 的 国 有 企 业 中 ,有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化营销战略研究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化营销战略研究作者:郭琼琳来源:《时代汽车》2024年第08期摘要: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汽车行业在国际化竞争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努力实现国际化营销战略。
文章分析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营销战略动因,并从品牌策略、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和服务策略六个方面提出了自主品牌汽车在国际化营销中的解决对策,从而提高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营销战略1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完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环境。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努力实现国际化营销战略,即通过提高自主品牌汽车的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行正确的价格定位、选择合理的销售渠道和丰富多样的促销手段,提高自主品牌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营销战略动因2.1 国内市场的发展与冲击2.1.1 国内超低端市场的逐步稳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市场的影响波及全球,受世界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影响,我国汽车市场的产销量连续3年出现负增长。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克服重重阻力,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其中,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力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都出现了销量增长,而众泰汽车、奇瑞和比亚迪等3家自主品牌商用车企业也表现突出。
2021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和商用车在国内市场的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增长明显。
其中,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和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的自主品牌乘用车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分别为19.93万辆、23.13万辆、27.34万辆和25.1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0.83%、65.97%、30.06%和28.81%。
奔驰轿车中国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奔驰轿车中国市场营销策略分析3146206025 魏莹一、奔驰汽车SWOT分析(一)优势分析A.品牌知名度高梅赛德斯奔驰拥有100多年的悠久历史,并且也一直是汽车技术创新的先驱者。
在20世纪末的时候,成立了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如今世界上最著名的汽车品牌标志中就有梅赛德斯的三叉星,品牌知名度位于世界10大汽车公司前列。
B.品质性能优越这么多年来始终坚持自己的经营风格。
从1926年至今,公司并不追求汽车产销量的迅速攀升,而是追求生产出高品质、高性能的优越级别汽车产品。
“精美、可靠、耐用”是奔驰汽车的宗旨,为了保持高质量高性能,奔驰公司每年投入的科研开发费用高达4亿美元。
每年,有一百多辆整车用于安全碰撞等各种可靠性试验。
一般汽车行驰十万公里就趋于报废,而奔驰车行驶三十万公里保持良好性能已是屡见不鲜,制作严谨和选料精良是奔驰车品质性能的基础。
乘坐奔驰,在安全和可靠的基础上也使人有特殊的享受。
奔驰车较之同类车虽然价格高出许多但是由于它品质性能优良,保养维修费用远比其他车低的多,所以算来算去买“奔驰”实际很划算,更何况你还得到了“世界第一名牌”的美誉。
C.外观设计奔驰汽车是豪华、尊贵、时尚、运动的代表,奔驰汽车线条挺拔而又有力度,造型严谨而又传统给人以坚固和耐用的感觉,梅赛德斯-奔驰的外观设计,始终肩负着延续这一品牌传统特征的责任。
因此,梅赛德斯-奔驰坚持渐进发展的设计流程,保证每辆奔驰汽车都可以被清晰地识别出来,每个车型与其前身以及同系列车型都具有关联的特征,从而构成一个产品家族。
这样的做法,既保留了显著的产品个性,又为奔驰汽车本身的保值创造了基础。
梅赛德斯-奔驰并没有采取完全与传统设计对抗的方式,而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让设计师在对梅赛德斯-奔驰设计理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与技术发展水平和时代审美趋势相适应的变化,实现最终的设计目标。
(二)劣势分析A.奔驰的营销策略过于保守新宝马5系Li和奔驰E级L在同一年上市,后者比前者还早上市两个月,但后者在在北京车展的高调亮后几乎没有太多的宣传。
中国汽车市场细分方案

中国汽车行业及细分市场学院:管理科学学院专业:工商管理姓名:**学号:*********目录前言 (1)1、中国汽车行业发展 (1)2、中国汽车市场细分方案 (2)2.1、按照地理因素细分 (2)2.1.1、一二三级城市 (2)2.1.2、城市与农村 (3)2.1.3、地形气候 (3)2.2、按照人口统计因素分 (3)2.2.1按收入水平分 (3)2.2.2、按性别分 (3)2.3、按照汽车排量细分 (4)2.3.1、微型车 (4)2.3.2、经济型轿车 (4)2.3.3、中级车 (4)2.3.4、中高档车 (4)2.3.5、高档车 (4)2.4、按消费对象细分 (4)2.4.1、购买对象 (4)2.4.2、购买时间 (4)2.4.3、品牌忠诚度 (5)3、定价反应细分市场 (6)3.1、经济型车:以比亚迪F3为代表 (6)3.2、中级车市场:朗逸、悦动、科鲁兹的三国演义 (6)3.3、标准中级车:三国演义却又暗藏玄机 (6)3.4、高端中级车:突破产能瓶颈就能雄霸天下 (7)3.5、中高级车:凯美瑞“告别战”动摇雅阁卫冕 (7)3.6、豪华车市场:奥迪领跑德系三雄越战越勇 (8)摘要:通过对我国汽车行业现状的分析了解,根据细分市场的原则作出相应的细分方案,并通过定价来反映细分市场的不同。
关键词:汽车细分市场定价前言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有国内日渐兴起的巨大市场和旺盛需求为依托,汽车产业获得了较大发展。
但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贸易在汽车产业中的比重将会有较大提升,同时随着针对国内汽车企业的保护性政策和措施逐步减少,国内的汽车企业将面临着跨国汽车公司的直接竞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汽车进出口总额也在不断增长。
而且,作为支柱性产业之一的汽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其对外贸易总额在进出口商品总额中的占比逐年上升。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厂家认识到汽车市场的庞大,慌不择路的闯入了汽车厂商行业,而这个市场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
针对我国汽车市场需求与发展状况提出对家用汽车市场的细分方案

物流0802孙德超2008010267 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及发展中,窥测家用汽车市场的发展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千万辆汽车诞生,标志着中国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世界前三位,也意味着中国汽车行业跨上了一个高台阶,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做大了,但是并没做强,这是摆在汽车行业面前巨大的压力,做大并不等于做强,但做不大就谈不上做强!目前国内汽车市场总体情况分析:最多品牌新车年各家车企八仙过海,通过整合合资品牌、采购国际品牌,在不断推出品质恰到好处适合市场需求的自主产品后,推出有自身大型汽车集团底蕴的品牌,即将成为现实。
2009年国产乘用车共推出新车型221种,新车型中自主品牌超过一半达到120种,长安汽车2009年上市的自主品牌轿车和微车新车型超过20种,吉利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也分别有5款、13款和8款新车型面世。
不过大多是改型、改款车型,全新车型不到50款,畅销车型不过十几种。
而今年消费者将迎来更丰富的选择,国产乘用车还将有百种以上车型登市。
其中,几款重量级新车可能打破现有的销售格局,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比亚迪汽车将推出L3、I6、G6、S6、M6等5款新车。
曾家喻户晓的赛欧,如今是全新的、自主研发的雪佛兰新赛欧,价格下探至5万元区间,其喊出的“全民理想家轿”口号,势必将在经济型轿车中,掀起一片波澜。
以及荣威350、瑞麒G6、长丰欧酷曼、别克英朗、东风标致408等重磅车型,也都来势汹汹。
另外,面对日渐庞大的SUV市场,国产奥迪Q5与大众途欢双双加入战团,必将使得SUV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二三级市场发展年销量的增长促就了各个品牌的经销商的网络扩张,而车市的爆长更刺激了厂家进一步扩张网络的速度,这使得更多厂商把眼光放在了二、三线城市,因为这些地区的汽车消费刚刚启动。
正是对中国二级汽车市场潜力的大量挖掘,成就了中国自己的汽车品牌。
在各地的二级车市里,很多自主品牌销售占据了大多数,正是凭借这个优势,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占据了“半壁江山” 。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文献综述(可编辑)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汽车产业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领先并最具典型意义的产业之一。
在产业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汽车产业发生了两个非常显著并相互关联的重大变化,一是产业链的全球化,二是大规模的跨国界重组。
这两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产业的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的竞争模式和组织结构。
汽车产业全球进程的加快和国际汽车产业全球竞争的加剧,对国际范围内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带来了深刻的、具有转折意义的影响,对正在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的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尤为显著。
新时期下,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但同时也具有进一步提升要素禀赋和发挥比较优势的契机。
因此,首先有必要认真研究分析国际汽车产业的时代特征,以便于知己知彼,为我所用;其次应对新时期下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确定产业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路径。
新形势下我国汽车产业应确定“开放中确立大国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抓住后WTO时期和产业全球化的有利时机,加快政策调整、体制改革和企业重组,培育和发展中国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并使之转化为竞争优势,大力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具体来说,产业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包括:培育积极而充分竞争的国内市场环境;着眼于全球战略的多个跨国公司进入,与国内优秀企业自主发展并举,最终整体上提高我国本土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开放中逐步融入汽车产业全球分工体系,将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净出口作为中长期目标;以中低级别家用车为重点的中期发展战略;面向全球市场的零部件工业重组;分阶段向产业增值链高端过渡。
1 汽车业全球化现状1.1 国外研究现状K.Ohmae和W.Grieder(1997)认为经济国际化是全球经济和市场的一体化,其市场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而是对双方都有利的“正和游戏”,是世界资源的优化组合,绝大多数国家将在经济国际化过程中得到长远的比较利益。
浅析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年 、9月、1 6 -。
参 薯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
、
“ 市场换技术”战略产生问题的原因
( ) 引用外 资的 原 因 一 在 中 圈众 多的 合资企 业 _ , 如上 海火 {例 】 众 , 东标志 , 可以看到 上述 问题产 生的 广 我们 原 因 。首先 体现 在管 理分 上 . 【 外方 往 往上 我最关机的技术和营销 , . 而目外方的技术和
啊
坝 代 商 业 M D R B SN S O E N U IE S
2 、王小明、中国汽车工业集群发展战略
研 究、 探 茵 2 o .第 , 8 12 《 、 o ̄ 期 9- O。 5 史自力 、 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0
《 西部论丛》 06 、2 0 年、第,期 囊2 - 9 2 72 。 4 史自力、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趋 势及中 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经济经纬》 2 0 《 、 05
营销高官往往拒绝配备 中方副手。这使中方
根本 无法 接触 到技 术的 内核 , 往 只能 负责 往 人事 、法 律 等事 项。 其次 体现 在 , 即使 中方 已经 获得 的技 术 , 是相 对 陈 旧的技 术 。我 也 们知道 , 与经 『 万了一个 世纪 的发 , 已经处 十 成熟期的国外汽车产业相比, 我们还处在一 个层 次与需 求 较低 的层 面 。对 以 , 方在 中 外
、
年 、 第 j 、5- 7 ■鬟 期 3 5 ̄ ≯
5
、
杜业明、中国汽车产业发 战略的争 展 鸣与评价、 汽车工业研究 2 o 年、第 《 o5
2期 、 1 ̄1 。 5 8 …薯 誊
【 作者 简介 】 蠢一 左 田 ̄(09 1_ . . 贯 宿迁 . 1 .2 ) 籍 8 女 江苏 苏 州 大学 商学院 企业 管理 专 业研 究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轿车产业的战略选择
编者按:21世纪,中国的轿车产业将如何发展?国家机械工业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工业大学教授郭孔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高新技术、自主双赢、内联自强、自主
品牌、跨越赶超。
1998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为1320万辆(其中轿车338万辆,约占25.6%),平均约每100人一辆汽车,人均汽车密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三分之一,美国的约百分之一。
平均轿车保有量为355人一辆轿车,是世界水平的二十三分之一,潜在市场需求非常可观。
然而,污染环境、缺乏能源、交通堵塞事故频繁等“汽车灾难”问题,目前在若干地区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威胁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这些“汽车灾难”问题,不外有两条出路:一是抑制汽车的发展,尤其是家庭轿车的发展;二是采用高新技术来最大限度地减小“汽车灾难”的危害。
国际上所有发达国家,其汽车的密度均比我国大几十倍,“汽车灾难”似乎理应比我国严重得多,需要采取比我国更加严厉的抑制汽车发展的政策,但事实并非如此。
“尽管各汽车大国都有人声讨汽车,但没有一个国家宣布从汽车产业上退下”(原机械部副部长吕福源语),而是从发展汽车高新技术和加强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方面来加以解决。
看来,他们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近几年出现的NGV“新一代轿车”,目标将汽车燃料效率提高3倍,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也就是说,实现这个目标之后,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均可降低3倍。
换句话说,如果以维持现有的排污和能耗总量为前提,则汽车数量可以增至现有数量的3倍,若再配之以合理的城市规划与交通管理,“汽车灾难”问题是完
全可以解决的。
国际新一代轿车的发展说明什么
“新一代轿车”是美国首先提出的概念。
1993年9月29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发动了一个“新一代汽车伙伴关系计划”(PNGV)。
这个计划既是一个空前的政府与产业界合作的计划,也是一个“官、产、学、研”大规模统一行动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计划。
主要目标有三:
——显着提高美国未来汽车制造业的竞争能力;
——使目前进行的改造传统汽车的关键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
——开发一批新轿车(NGV),其燃料效率为1994年可比标准轿车的3倍(百公里油耗由9
升降至3升)。
美国政府方面参加这个计划的有众多部门及许多国家研究所。
产业方面参加这一计划的有三大汽车集团:GM,Ford和Daimler-Chrysler。
三家的最高层组成一个“美国汽车研究理事会”,协调合作进行“竞争前的研究与开发”。
参加这一计划的其它方面还包括不少有特殊专长的供应商、大学和其它研究单位。
政府从1993年开始每年提供3亿美元(多用于较有风险的项目或起粘接剂作用),三大汽车公司的研发投入每年在10亿美元以上,与各国家研究所、各大学一起为上述目标在统一计划下共同努力。
计划到2000年完成概念样车,2004年完成产业化样车。
截至1999年底,共设立了758个课题项目,有453个技术单位和38个州卷入了这项庞大的计划。
克林顿称:“只有阿波罗登月计划可与之相比”。
美国的大动作引起日本、欧洲各国政府和各大汽车制造商及有关学术部门的极大关注,并也争先恐后地投入研究开发。
德国大众宣布已开发出3升油耗(百公里)的轿车“Lupo”(车型较小,燃料效率为现有车的2倍以上)。
日本丰田公司宣告已实现NGV的准备(lnsight牌,百公里油耗3.4升的中型车,燃料效率已接近PNGV的目标),于1999年底小批量投放美国市场。
国际上声势浩大的PNGV计划的进展情况可以说明以下两点:
1. 解决“汽车灾难”问题的出路(特别是车辆密度小的我国)不在于抑制汽车产业的发展,
而在于加强汽车,特别是轿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 在汽车产业全球化的环境下,各企业单枪匹马的拼搏是不可能成气候的。
只有像美国的PNGV、USCAR和中国的“两弹一星”那样大兵团联合作战,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实力弱小的中
国尤其如此。
中国轿车产业的战略选择
高新技术战略。
就是要用高新技术武装汽车产品。
当21世纪初,先进国家都普及百公里油耗三升轿车的时候,我国还能到处使用能源和排污都比别人高3倍的轿车吗?这就是说,我们应
从现在开始为“CNGV”(中国新一代轿车)做积极的准备,以便在2010年左右实现“CNGV”的
产业化。
发展高新技术不是为高新而高新,也不必墨守外国的陈规,要结合中国的实际,讲究实效,
以有利于社会发展为宗旨。
自主双赢战略。
在汽车产业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许多跨国汽车集团都提出“双赢战略”,希望与我们结盟进入我国市场。
我们既不能再闭关锁国,也不要搞狭隘的民族主义,更不要东条英机的“大东亚共荣圈”。
要像孙中山先生在遗嘱中所说的“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我们要争取国际合作,但不能以丧失自主权(包括技术发展的自主权)为代价。
内联自强战略。
在国际合作中,只有自强才能平等。
如果力量悬殊,则不可能成为平等伙伴。
积极生长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并形成优势,这不但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需要,也是促进国际合作的
需要。
借鉴美国PNGV、USCAR和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功经验,加强国内各汽车集团的联手,强化“官、产、学、研”联合组织,就可以成倍、成十倍地增强自主开发创新实力,并使每车分摊的开发费用下降数倍,从而大大增强国际竞争与联合的地位。
自主品牌战略。
由于我国汽车生产规模很小,自主开发能力过于薄弱,即使实现“内联自强”,实力也难与跨国公司匹敌。
因而在开发自主品牌中,宜采用“聚焦、聚宝”战略。
所谓“聚焦”就是不分散使用自己的力量,而把力量集中用在刀刃上。
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所谓“聚宝”就是不仅用自己之所长,还尽可能用各家之所长。
自已集中力量抓系统集成和某些关键的局部,非自己所长的可以通过全球择优采购,甚至缺乏的少数优秀人才也可以高薪全球雇佣。
这样不受外方支配的“聚焦、聚宝”过程所形成的品牌,不同于目前“技术引进”或“联合设计”的品牌,尽管在初始阶段不少零部件或子系统是通过全球择优采购,由一些中性的供应商提供的(事实上国际汽车集团也越来越多地依靠中性供应商),但却是自始至终不受他人支配的,实实在在
的自主品牌。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中有竞争力的企业多是引进、合资企业,产品技术大权都掌握在外方手中。
有竞争力的汽车品牌实际都是引进的,都不是自主品牌。
这是造成我国汽车工业一直跳不出“引
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怪圈的症结所在。
跨越赶超战略。
国际上实力强大的汽车公司大多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都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基础与管理经验。
我国的汽车工业虽然也有4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体制和观念问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是一味瞄准国际现有水平,循序渐进地去追赶,还是着眼他们可预见的未来技术去赶超?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