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设计的一般过程(第1课时)

合集下载

3.1设计的一般过程第一课时

3.1设计的一般过程第一课时










三、制作模型或原型
两个阶段: 1、绘制图样; 2、制作模型或
原型(缩小\简化)。
三、制作模型或原型
课堂 小结
一、发现与明确问题 二、制定设计方案 三、制作模型或原型
• 收集信息 • 设计分析 • 方案构思 • 方案呈现 • 方案筛选
四、测试、评估及优化
五、编写产品说明书
我们来看看这些新颖的设计作品
统计分析,汇制图表 明确设计具体目标 设计便携式小凳
二、制定设计方案
应明确: 1.运用不同的材料、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设计方案。 2.任何设计方案都有改进的可能性,好方案决不会仅有一个。
1.收集信息 2.设计分析 3.方案构思 4.方案呈信息
用户调查
专家咨询
尽量缩小体积
采取可拆卸式 采用折叠式 ……
二、制定设计方案
3.方案构思
根据设计要求,大胆构思,挖掘创造潜 力提出多个设想。
材料
结构
连接方式
(画草图、做模型)
材料 结构
连接 方式
二、制定设计方案
A.
采用 瓦楞 纸材 料的 方案 草图
4.方案呈现
B. 采
用木板 木棍材 料的方 案草图
二、制定设计方案
⑴ 功能;
⑵ 外形、材料、结构、技 (1)功能:外出使用;
术指标等要求;
(2)结构简单、稳固,易于制作
⑶ 完成时间、成本等; (3)质量轻,并能方便地放入中
⑷ 反映的文化内涵。
学生书包;
(4)材料成本不高于5元。
一、发现与明确问题
P47.马上行动
主要环节 调查需求 统计分析 明确问题 确定项目

通用技术ⅰ人版3.1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1)

通用技术ⅰ人版3.1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1)

通用技术ⅰ人版3.1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1)教材内容分析本文要紧阐述了一件技术产品诞生的过程,制作要符合“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安全、舒适、高效、高效、健康,也要表达“设计的一般原那么”。

这一课的地位在本教材中占特别位置。

产品的设计源头来源于生活,“技术的价值”一课告诉人们:产品要“具有时代气息、适应社会进展、表达以后科技走向”的内容,“技术的性质”反映了技术的进展需要围绕性质展开,它不能单一出现在生活中。

设计出来的产品对人类社会有重大妨碍,“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

四-八章是对本课的详细分析,前后呈“总-分”关系,在处理这一课时,不能详细分析每一个环节,应让学生体验一件技术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有助于开展一定的技术活动,养成良好的设计适应和素养。

教学对象分析在技术学习中,高中生通过观看获得技术感知,观看为其获得了丰富的原材料,使其观看的精细度更高、目的性更强、选择性更强。

在技术学习心理中,思维活动是最高级的心理过程,也是智力的要紧表现形式。

在进行一项技术活动中,学生运用概念、推理逻辑法那么的能力有所进展,能通过分析、综合在已有判断的基础上得出新的判断。

同时,学生的有意想象进展迅速,能围绕预定的目的进行想象,依照现实生活的需要,进行一些技术小制作。

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福娃”激情游戏活动,进一步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的环节。

2、明白一件技术产品在设计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多个方案。

3、能运用“设计的一般过程”知识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活动。

4、在技术活动中,使学生保持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探究态度,从而展示创造力、享受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应用技术思想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发挥出创造性的迁移能力。

教学难点: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通过设计、制作,形成一定的技术作品,从而进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力。

教学策略与方法本节课采纳问题教学法。

老师为学生创设实际情境,激励学生合作学习来探究,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高质量问题,启发和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及适应,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单一的,而是开放式的。

高一通用技术 设计的一般过程(第1课时)

高一通用技术 设计的一般过程(第1课时)
3、你解决问题的方案是所学的内容,结合学校的桌 椅情况和你自己对所使用桌椅的想象和要求, 尝试设计一款适合高中学生使用的桌子或椅子。
要求包括: 1.设计的目的和设计要求; 2.收集信息;3.设计方案;4.方案构思; 5.方案筛选;6.方案呈现等。
谢谢 再见
选用轻质材料
选用易加工材料
选用废旧材料 ……
自重轻 体积小
携带方便
成本不高 于5元
结构 如何使结构稳定 携带 如何便于携带
和谐美
扩大支撑面 采用榫方式连接 采用插接方式连接 ……
尽量缩小体积 采取可拆卸式 采用折叠式 ……
3.方案构思
方案构思是设计过程中最富有挑战性的环节, 主要考虑作品的材料结构、工作原理、具体形象等。
“设计要求”一般内容
具体目标设计要求
便携式小凳
功能 结构 材料 程序 工艺 成本
轻而小,携带方便 结构简单,稳固 易于制作,成本低
美观、儿童喜欢
二、制定设计方案
收集信息
设计分析 方案构思
方案呈现
方案筛选
1、收集信息
【提出问题】 1、我们平时收集信息的途径有哪些?
2、陈晨等同学是通过什么途径收集 信息的?
Җ 归纳小结 Җ
1、设计来源于生活,当今很少有产品是偶然被开 发出来的,希望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一 个生活的有心人。
2、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它有着科学合 理的基本的工作程序和流程,首先要做好方案。
Җ 课后反思Җ
1、你在平时观察身边的事物,有没有发现需要 解决的问题?
2、你对发现的问题,是否想到了解决它的办法?
【马上行动7】阅读书中提供的四种方案草图。 每组同学在此基础上在背面绘出设计草图。

3[1].1设计的一般过程

3[1].1设计的一般过程

1)测试 A.承重能力 B.稳定性
2)评估
评估 质量 承重 稳定 加工 精美 便捷 新颖
指标 方案
(g) (g)

难度 程度 程度

方案
1
方案
2
2) 评估
优点 方案
结构稳 承重大 便捷 精美 定
易加工
3) 优化 增加结构强度 美化外观
5、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既可以使产品更好地 满足人们的需求,又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为此,我们通常要设计一份产品使用说明 书。就产品说明书是指导用户选择产品
(3)方案构思
影响设计的主要因素:材料、结构、连接方式 材料:
n 三、制定方案,决策优化
(4)方案呈现
要求:结构稳固、简单,易制作,易携带, 自重轻、体积小,成本低
明确:
1)运用不同的材料、结构可以产生不同 的设计方案
2)任何设计方案都有改进的可能,好方 案不止有一个
(5)方案筛选
当多个设计方案产生以后, 我们就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对这 些方案进行筛选,确定最终的方 案并加于实现。
n 经过讨论,陈晨与另外三位同学组成了一个小组。 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访谈提纲和调查问 卷,并利用课余时间到幼儿园、小学等处,就小 凳的一般需求对儿童及成人进行了调查。
n
调查结束后,陈晨等同学对调查的资料进行
了统计、分析,并将各统计结果绘制成了相应的
图表。在此基础上,他们进行了一次热烈的讨论,
、使用产品的“路标”和“向导”,可以 帮助用户了解产品特性,使用户正确、安 全地使用产品,像我们在家使用电视、在 学校使用多媒体电脑一样。
P.56:请就下列产品设计过程示意图,就对 设计的一般过程的了解谈谈你的想法

3、1 设计的一般过程——制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3、1 设计的一般过程——制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3、1 设计的一般过程——制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3、1 设计的一般过程——制定设计方案(第一时)教案 3、1 设计的一般过程——制定设计方案(第一时)第三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3、1 设计的一般过程——制定设计方案(第一时)上虞市城南中学陶伟军内容分析“设计的一般过程”是江苏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1》中第三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以便携式小凳的设计为案例,对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阐述,主要包括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几部分。

是第三的三大内容(过程、原则、评价)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通用技术第一模块的重点基础内容,本节内容与第四至第八内容形成总分关系,对以后的学习具有奠基作用。

第一时主要通过发现问题和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把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设计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技术与设计及其关系的相关知识,对技术及设计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对如何进行设计,如何规划设计还没有清楚的认识和体验,对设计过程充满陌生感和好奇心。

通过本节的学习,将使学生在总体上把握设计的一般过程,并初步运用于设计实践中,为后续的系统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由于要让学生初步绘制自己的作品,需要学生有简单绘画的能力,尚不容乐观,同时堂中一定要让学生动起,体验到亲自设计的成就感,从而促进他们想进一步学习的冲动。

教学目标1认知性学习目标(1)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设计方案的制作(2)知道设计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多个方案2技能性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在设计活动中遵循科学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及认真选择不断优化的严谨态度(2)培养设计策略,如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空间现象、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等等3体验性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2)让学生懂得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有着科学合理的基本的工作程序和流程创新活动教学重点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让学生独立或相互合作,完成方案设计教学难点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如何能让所有学生都充分参与,并能体验到设计的乐趣教学手段1、利用幻灯片展示设计方案的一般过程和优秀的设计作品2、用合作手段,通过探究完成任务3、利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作品,完成设计方案筛选任务教学设想1、创设情景,以问题引导进入新本时2、简单讲述设计的一般过程,由“总”到“分”3、发放设计方案表格,与学生共同学习并完成便携式小凳设计方案表格4、学生展示并选出比较优秀设计方案5、总结方案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将这个过程推广到所有技术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学过程教学阶段和所用时间教师活动投影仪展示学生活动教学方法说明前做好准备工作,并与学生交流发放设计方案表格部分学生交流交流沟通引入新4分钟以“计”为引线,欣赏几个优秀的设计作品,用问题引入新展示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展示问题学生回忆并回答学过的设计的关系观看幻灯片的内容回答问题情景再现问题导入设计作品要少而精,提出问题要与下面学习有关联总述2分钟简单描述设计的一般过程展示设计的一般过程看听讲授法讲述条理要分明学习(1)10分钟讲述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引导学生开始完成表格内容展示学习内容阅读案例马上行动1马上行动2马上行动3完成表格相关内容体验法、讲授法、讨论法层层引导环环相扣学习(2)18分钟讲述如何制定设计方案收集信息→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方案筛选,引导学生开始完成表格内容。

3.1设计的一般过程

3.1设计的一般过程

案例三:磁悬浮列车的发明
问题的发现:普通列车贴着轨道行驶, 与轨道摩擦力的存在,最大速度受到 限制。
问题明确:我们要是能够让火车浮在 轨道上方,不与轨道发生摩擦,那摩 擦力不就小了吗?
还是受到空气的阻力,思考:有办法 减小空气阻力吗?
2.制定设计方案
制定方案的过程是怎样的共同的作用!
分析:是空气阻力吗?
思考:当我们奔跑的时候,空气 阻力是怎样的?我们能感觉到空 气的阻力吗? 图示:空气阻力草图
分析:跟声波有没有关系?
声波是震动的,当飞机接近音速时,声波在 空气中的震动应该会被干扰和激化。
结论:应该是声音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示:音速飞机与空气墙
明确问题
既然“空气墙”会阻碍飞机的飞行,那 飞机速度是不是只能低于音速呢? 我们有办法解决“空气墙”的问题吗?
明确问题:我们要解决解决“空气墙” 的存在使飞机无法超越音速的问题。
讨论: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思考: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能提出哪些 设计要求呢?
案例二:悬浮之床的发明
图片:悬浮之床 问题的发现:床下面的灰尘难以清理 ;床移动起来麻烦。 问题明确:我们要是发明一种能够漂 浮起来的床,那该多好呀!
设计的一般过程
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 它有着科学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
一般包括一下五个步骤:
1.发现和明确问题
2.制定设计方案
3.制作模型或原型 4.测试、评估及优化
5.优化
1.发现与明确问题
发现问题 案例:当飞机速度达到音速时
发生了爆炸 思考:为什么飞机接近音速时会发生爆 炸呢? 空气的阻力?为什么是接近音速时? 可能是空气阻力,可能是声波的缘故,
2.制定设计方案

高中通用技术3.1《设计的一般过程》(1)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3.1《设计的一般过程》(1)教案

设计的一般过程教材:(凤凰国标课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文档内容:设计的一般过程章节: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第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课时:第1课时作者:宫恩超(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知道设计时动态而有章可循的过程。

(2)初步学会撰写设计概述与细则、绘制设计草图以及对设计方案的评价。

(3)能根据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具体的设计实践活动(如对可调节式小桌的设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可调节式小桌”案例的引导下经历设计的一般过程。

(2)尝试运用“缺点列举法”等常用发明方法进行产品的改进性设计。

(3)在阅读、思考、讨论和合作实践中,培养技术实践、交流、表达、评价的能力和协作意识。

(4)初步学会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地开展设计活动。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在设计的一般过程实践中,初步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社会的需求和技术的新发展。

(2)通过对产品的改进设计,逐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对设计成果科学性、实用性等方面的交流评价,提升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和个人的综合素养,以及对STS理念的进一步理解。

二、教学重点根据课本中“便携式小板凳设计案例”的“怎样做”,学生完成自己的设计,体验设计的一般过程中的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以及方案的交流、评价。

三、教学难点根据课本中“便携式小板凳设计案例”的“怎样做”,学生完成自己的设计,如何能让所有学生都充分参与,并能体验到设计的乐趣。

激发学生积极构思,制定设计方案;从交流、评价中获取有效信息。

四、教学方法讲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自主阅读、多媒体教学。

五、设计思想1. 课本分析“设计的一般过程”是课本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前面两章的重点侧重于技术和设计的基础概念性的内容,从本章开始接触到实践操作内容,本节就是实践操作的第一个环节,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

3-1设计的一般过程

3-1设计的一般过程
3.1设计的一般过程
设计的一般过程
设计从何而来?
设计来源于生活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 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本质上讲,设计 是一个问题的求解过程。它从问题出发, 并围绕问题展开各项活动。
设计来源于生活
设计来源于生活
设计来源于生活
3.1 设计的一般过程
❖自学P46-P55页内容,明确:
对各个方案的结构稳固、造型、制作难度、 自重、体积、携带、成本等方面进行评估。
讨论: 根据测试和评估结果,对照设
计要求,你认为那个是较理想的设 计方案?
设计的一般过程
(3)优化:
为了优化设计方案,我们既要分析测试和评估的具体记录,也要重 视对公众意见的调查,以明确改进的方向。一般说来,我们可以对三种典 型人群,即专家 (销售者、制造者)、潜在客户(可能会用的人) 和用户 (正 在使用的人)进行调查,征集优化的具体意见。

制作模型或原型




测试、评估及优化
方案构思 方案呈现 方案筛选
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设计的一般过程
学生设计作品
设计的一般过程 学生设计作品
课堂练习:
1、设计的一般过程: ①发现与明确问题 ②制作模型或原型 ③制定设计方案 ④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⑤测试、评估和优化。正确的顺序是 ( )
А.①②③④⑤ C.③①②④⑤
设计的一般过程
制作过程分解图
设计的一般过程
用 高 密 度 板 做 的 一 张 凳 子
设计的一般过程
4、测试、评估及优化
(1)测试: 测试的目的是检验产品
在操作、使用过程中,在结 构和技术性能等方面能否达 到预定的设计要求。(承重、 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第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
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第1课时)
使用年级:高二年级授课教师:王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设计的一般过程》是通用技术教材中的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中的第一小节。

本章教材的设计意图是根据对事物认知的一般规律,从总体上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关于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原则及评价概况,从而形成对设计的一个基本认识,让学生能站在整体的角度上系统地进行后面各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

而本章的第一小节以便携式小凳的设计为案例,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于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具有极佳的示范作用,使学生从实际的问题情景中,获得具体而直观的认识,通过亲历设计过程,体验并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还要使学生知道设计过程可能产生多个方案,理解设计方案需要不断优化。

是第三章的一个重点,也是通用技术第一模块的重点基础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前面两章的学习,学生对于技术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由于这些认识大多建立在理论的了解上,学生最初学习的新鲜感可能慢慢消退,而本节的知识开始带领他们进入动手的过程,所以学生应该比较感兴趣。

由于高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文化基础,对认识问题有自己的观点,初步具备了发现问题的能力,所以他们具备掌握技术设计过程的能力。

此外虽然目前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但学生对于产品、制作等内容知之甚少,而且对于设计的过程更是没有清楚的印象。

因此本节的重点要放在让学生初步体验设计的一般过程上,要引领学生通过分析实例进行学习。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

2、明确发现问题的重要性,掌握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

3、知道设计过程中可能产生多个方案,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4、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发现问题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便携式小凳的设计,初步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技术问题解决过程的艰辛与曲折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设计的一般过程
难点:设计方案的构思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
1、本节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解决方案-解决过程—总结提升”的模式展开,以便携式小凳的设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

在教学中把知识点的学习置于具体的情境当中,通过具体的案例提升学生理性分析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用技术语言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想法;通过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回想和体会设计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学生本着“回想—联想—想象-实践-升华”的思维、实践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逐步展开,使学生亲历自主探索和思维升华的过程,教学中注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交流、总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发展。

3、 探究式、合作式。

六、教学资源准备
硬纸板,胶水、线、针、钉子,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七、教学过程
(一)通过大屏幕投影展示几幅现代生活中产品图样。

引言:上面大家所看到的都是经典的设计,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靓丽的风采
展示:小板凳图片(两三个便携式)
1、针对刚才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在进行设计制作“便携式小凳”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如何实现?
2、每组请2位同学汇报交流。

在学生表述设计思想的同时,对学生的表述进行归纳、提炼和总结,最后呈现知识框架与内容:
(二)设计的一般过程:
1、发现与明确问题
根据设计者的设计初衷,引出设计过程的第一步,并提出问题:
便携式小凳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2、制定设计方案
引领学生共同分析课本,了解设计方案的组成。

强调与明确:
(1)运用不同的材料、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设计方案。

(2)任何方案都有改进的可能性,好方案不会仅有一个。

(3)方案构思(强调大胆构思)。

(4)方案呈现。

(简单说明绘图的方法)
(5)方案筛选。

(三)实践
1.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总结了设计过程中的两个问题,现在请大家设计“便携式小凳”,你会有哪些方案呢?
2.引导学生分组,组内讨论、交流,根据“制定方案”的几个方面一一实现,教师并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解决画图等问题,发现亮点并给予鼓励。

3.每组选出学生代表,呈现方案,组织学生评审团进行“初评”。

八、课后小结
设计的一般过程:
(一)发现与明确问题
(二)制定设计方案
九、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