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

合集下载

一个完整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

一个完整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

一个完整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1.ID造型;a.ID草绘.....b.ID外形图......c.MD外形图...2.建模;a.资料核对............b.绘制一个基本形状............c.初步拆画零部件............1.ID造型;一个完整产品的设计过程,是从ID造型开始的,收到客户的原始资料(可以是草图,也可以是文字说明),ID即开始外形的设计;ID绘制满足客户要求的外形图方案,交客户确认,逐步修改直至客户认同;也有的公司是ID绘制几种草案,由客户选定一种,ID再在此草案基础上绘制外形图;外形图的类型,可以是2D的工程图,含必要的投影视图;也可以是JPG彩图;不管是哪一种,一般需注名整体尺寸,至于表面工艺的要求则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完整;外形图确定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结构设计工程师(以下简称MD)的了;顺便提一下,如果客户的创意比较完整,有的公司就不用ID直接用MD做外形图;如果产品对内部结构有明确的要求,有的公司在ID绘制外形图同时MD就要参与进来协助外形的调整;MD开始启动,先是资料核对,ID给MD的资料可以是JPG彩图,MD将彩图导入PROE 后描线;ID给MD的资料还可以是IGES线画图,MD将IGES线画图导入PROE后描线,这种方法精度较高;此外,如果是手机设计,还需要客户提供完整的电子方案,甚至实物;2。

建摸阶段,以我的工作方法为例,MD根据ID提供的资料,先绘制一个基本形状(我习惯用BASE 作为文件名);BASE就象大楼的基石,所有的表面元件都要以BASE的曲面作为参考依据;所以MD做3D的BASE和ID做的有所不同,ID侧重造型,不必理会拔模角度,而MD不但要在BASE里做出拔模角度,还要清楚各个零件的装配关系,建议结构部的同事之间做一下小范围的沟通,交换一下意见,以免走弯路;具体做法是先导入ID提供的文件,要尊重ID的设计意图,不能随意更改;描线,PROE是参数化的设计工具,描线的目的在于方便测量和修改;绘制曲面,曲面要和实体尽量一致,也是后续拆图的依据,可以的话尽量整合成封闭曲面局部不顺畅的曲面还可以用曲面造型来修补;BASE完成,请ID确认一下,这一步不要省略.建摸阶段第二步,在BASE的基础上取面,拆画出各个零部件,拆分方式以ID 的外形图为依据;面/底壳,电池门只需做初步外形,里面掏完薄壳即可;我做MP3,MP4的面/底壳壁厚取1.50mm,手机面/底壳壁厚取2.00mm,挂墙钟面/底壳壁厚取2.50mm,防水产品面/底壳壁厚可以取3.00mm;另外面/底壳壁厚4.00mm的医疗器械我也做过,是客人担心强度一再坚持的,其实3.00mm已经非常保险了,壁厚太厚很容易缩水,也容易产生内应力引起变形,担心强度不足完全可以通过在内部拉加强筋解决,效果远好过单一的增加壁厚;建摸阶段第三步,制作装配图,将拆画出各个零部件按装配顺序分别引入,选择参考中心重合的对齐方式;放入电子方案,如LCD,LED,BATTERY,COB。

产品设计主要流程

产品设计主要流程

产品设计主要流程
产品设计的主要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确定需求: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与利益相关者(如客户、用户、项目经理等)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这可能包括收集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竞争对手、确定目标用户群体等。

2. 定义产品规格:根据确定的需求,设计师需要定义产品的规格和功能。

这包括确定产品的外观、尺寸、材料、颜色、功能等。

3. 创意设计:在这个阶段,设计师开始进行创意设计,生成各种设计概念和想法。

这可能包括手绘草图、制作模型、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

4. 设计评估:设计师会与利益相关者一起评估创意设计,选择最佳的设计概念。

这可能涉及到进行用户测试、市场研究、成本分析等。

5. 详细设计:一旦确定了最佳的设计概念,设计师将进入详细设计阶段。

这包括制作详细的设计图纸、规格说明、原型制作等。

6. 设计验证:在这个阶段,设计师会对详细设计进行验证,确保产品能够满足所有需求和规格。

这可能包括进行物理测试、用户测试、工程分析等。

7. 生产和制造:一旦设计得到验证,产品就可以进入生产和制造阶段。

设计师需要与生产商合作,确保产品能够按照设计规格进行生产。

8. 产品发布:最后,产品将被发布到市场上。

设计师可能需要提供支持和维护,以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产品设计的流程可能因项目的性质、规模和行业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设计师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产品设计的完整过程及重点结构设计汇总

产品设计的完整过程及重点结构设计汇总

产品设计的完整过程及重点结构设计汇总产品设计是指通过对市场需求、用户体验和技术可行性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产品的功能、外观和性能等要素,以满足用户需求和市场竞争的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产品设计的完整过程及重点结构设计。

一、产品设计的完整过程1.需求分析:通过市场调研和用户调研,了解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和期望,分析市场潜力和竞争情况,为产品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2.概念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意,通过头脑风暴、用户故事板、竞品分析等方法,生成产品的初步设计方案。

3.原型设计:将概念设计转化为可视化的原型,可以是手绘草图、交互原型或3D模型等形式,用于验证和修正设计方案。

4.用户测试:通过对原型的用户测试,了解用户对产品的反馈和意见,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确保产品符合用户需求和体验。

5.详细设计:在经过用户测试和修改后,对产品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功能布局、界面设计、交互设计、材料选择等,形成最终的产品设计方案。

6.工程设计:根据详细设计方案,对产品的结构、材料和制造工艺等进行工程设计,确保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7.生产制造:根据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产品的生产和制造,包括原材料采购、加工组装、质量控制等环节,最终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成品。

8.上市推广:将生产好的产品进行市场推广和销售,包括品牌推广、渠道建设、营销策略等,以获得市场认可和销售成功。

9.用户反馈:产品上市后,通过用户反馈和市场数据分析,了解产品的市场表现和用户满意度,为后续产品改进和创新提供依据。

二、重点结构设计1.功能设计:确定产品的功能需求和逻辑关系,包括基本功能和附加功能,确保产品能够实现用户的核心需求。

2.外观设计:通过外观设计,为产品赋予美感和辨识度,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外观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比例、线条、色彩、质感等因素。

3.用户界面设计:设计产品的用户界面,包括操作界面、信息展示界面等,要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简洁易懂、易操作。

产品设计的一般流程

产品设计的一般流程

产品设计的一般流程一、需求调研阶段需求调研是产品设计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了解用户需求和市场需求。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应该与用户和客户进行沟通,收集需求信息,包括用户的需求、产品的使用方式、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等内容。

通过市场调研、用户访谈和竞品分析等方式,设计师可以收集到产品设计所需的关键信息。

二、概念设计阶段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师开始进行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指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力,将需求转化为初步的设计概念。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可以使用手绘草图、设计工具软件等方式进行设计创意的表达。

设计师需要考虑产品的功能、用户体验、外观和制造成本等因素,并综合考虑设计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三、原型制作阶段在概念设计阶段确定了初步的设计方案后,设计师需要制作产品的原型。

原型是指产品的实物模型或虚拟模型,用于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测试用户体验。

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功能要求,设计师可以选择手工制作原型、3D打印、电子模型等方式进行制作。

原型制作阶段是一个演化的过程,设计师需要不断修改和优化设计,直到满足用户需求和产品要求。

四、测试和评估阶段原型制作完成后,设计师需要进行测试和评估。

测试是通过用户实验、功能测试、可靠性测试等方式,验证产品的性能和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评估是评估产品的用户体验和市场竞争力。

测试和评估的结果将为产品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设计师可以根据测试结果来调整和完善设计。

五、产品开发阶段在测试和评估阶段确定了设计的有效性后,设计师将开始进行产品开发。

产品开发是指将设计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包括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组装和测试等过程。

设计师需要与工程师和制造商合作,确保产品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生产和制造。

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进行技术参数的设定、工艺流程的优化和供应链管理等工作。

六、市场推广阶段产品开发完成后,设计师将着手进行市场推广。

市场推广是指通过广告宣传、渠道分销、推广活动等方式,将产品推向用户市场。

产品包装设计的一般流程

产品包装设计的一般流程

产品包装设计的一般流程产品包装设计是将产品包装与产品本身相结合,以提高产品的识别度、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传达产品的核心价值和品牌形象。

一个成功的产品包装设计能够有效地传递产品的特点,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高产品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

一般而言,产品包装设计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需求分析:在开始设计过程之前,设计师需要与客户沟通,了解产品的特点、定位、目标市场以及客户的要求和期望。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明确设计的目标和约束条件。

2.市场调研:在了解产品需求之后,设计师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包装设计情况。

通过分析市场上的成功和失败案例,设计师可以了解哪些设计元素更能吸引消费者,从而为接下来的设计提供参考。

3.创意发想:设计师根据需求和市场调研的结果,开始进行创意发想。

他们会进行头脑风暴,尝试不同的设计方向和概念,以寻求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包装材质、形状、颜色、文字和图形等因素,以及包装的功能和使用体验。

4.设计方案制定:在进行创意发想之后,设计师需要筛选出最有潜力的设计方案,并制定详细的设计规范。

这些规范包括设计元素的具体要求、标准和限制,以确保设计师能够在后续的设计过程中保持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5.设计实施:根据设计方案和规范,设计师开始进行具体的设计实施工作。

他们会使用设计软件创建包装设计的图像和模型,并进行不断的修改和优化,直到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和协调与包装设计相关的其他部门,如工程师、市场营销人员等。

6.评审和测试:设计师会将设计方案提交给客户进行评审。

客户会评估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其需求和预期,并提出修改意见。

在修改和优化之后,设计师需要进行包装样品的制作和测试。

这些测试包括包装的耐用性、安全性、运输性能等方面的测试,以确保包装能够在实际使用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7.生产和发布:当最终的设计方案通过评审和测试之后,设计师将与包装厂商进行合作,开始生产实际的包装产品。

产品的设计过程--从ID到MD

产品的设计过程--从ID到MD

由《机械结构设计资源交流》群原创,群号:7818536, 欢迎加入;如果想互相交流, 可到:/william_2003留言, 谢谢!产品的设计过程(1)--从ID到MD首先给大家介绍一般设计公司的部门1.ID(Industry Design)工业设计这个部门主要是产品的外观,手感,材质,颜色搭配,主界面。

他们大多为了视觉效果,一般不会考虑到你的结构设计,除非是资深的ID设计师。

公司自己有ID部门就好说了,不行可以协商改动。

我曾经经历过不少大型设计公司给出的设计方案却无法出模,让人哭笑不得,公司老总更是只看外形是否漂亮,当他们把方案确定下来扔给你作的时候,就是你头疼的时候了。

2.MD(Mechanical Design)结构设计这个就是我们的本行了,无需多说。

3.HW(Hardware)硬件设计设计产品的电路。

这个部门是需要好好沟通的。

等你设计完成之后等到他们告诉你这里机芯没法放开,那里芯片摆不好,那里有放不开元件,到时候就不仅仅是头疼了,说不定前期作的工作全部重做才行,所以沟通是很重要的。

4.SW(Software)软件设计影响不是很大,当然有沟通更好5.PM(Project Management)项目管理一般是总工程师,统筹全局的进展。

TPM(Technology project management)技术项目管理你的直接领导,有什么难题尽管问。

AM(Account Management)客户经理直接否定你的方案没商量,小心为妙,哈!6.Sourcing 资源开发申请个料号等看似琐碎的小事,但对公司及其重要,没他们就没办法统一管理。

7.QA (Quality Assurance)品质管理既是你的救星又是你的对头,产品检验的最后一关,过了之后可以批量生产了,但是也可能经常鸡蛋里面挑骨头来显示他们的存在,所以听说有的公司产品工程师是需要讨好他们才行的,哈,既要学会做事,又要学会做人嘛!一般一款产品老总们确定生产之后就会让ID部门设计外形,他们一般会给你一个六视图或三视图,现在也经常给一个IGS文档,以方便你进行测量及设计。

产品设计的一般设计步骤

产品设计的一般设计步骤

产品设计的一般设计步骤
产品设计步骤是完成一个产品的过程中所需要遵守的一系列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
阶段:
1.需求调查:首先需要了解市场对这类型产品的需求、目标用户的需求特点、竞争情
况等信息。

可以通过市场分析、统计数据分析、用户调研等方式获取。

2.概念设计:在了解需求和市场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概念设计,通过绘制简化
的草图和流程图来描述和说明设计的初步想法。

3.初步设计:在概念设计完成后,根据市场调查的数据和用户需求的要求,进行初步
的产品设计,绘制出初步的产品设计图、结构图、流程设计等文档。

4.模型制作:根据初步设计所绘图纸进行模型制作,模型制作可以采用手工模型或使
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5.设计评审:通过对模型进行评审,确定模型的优缺点,并对模型进行修改和改进,
以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

6.制造设计:在模型制作完成、修改完善后,开始进行制造设计的工作,确定产品线、系统结构和组装工艺等方案。

7.产品试制:根据制造设计制作出样机,进行产品试制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不断改
进和修改。

8.产品确认和批量生产:经过多次的试制和改进后,最后确认产品设计方案,进行批
量生产,直到产品成型并投入市场中。

总之,产品设计步骤是完成一个产品的过程中所需要遵守的一系列流程。

这些步骤围
绕用户需求、市场需求以及制造需求,经历了概念设计、初步设计、模型制作、设计评审、制造设计、产品试制、产品确认以及批量生产等过程,以确保产品的全面、完整、合理和
可行。

产品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产品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产品设计的程序与方法产品设计是一项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和不同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产品设计的一般程序以及常用的设计方法。

一、产品设计的一般程序1.需求分析:在产品设计的初期,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和喜好,为设计提供依据。

2.概念设计:通过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设计师会生成多个创意方案,进行头脑风暴和草图设计,以寻找最适合解决用户需求的设计方案。

3.原型制作:选定合适的概念方案后,设计师会将其制作成原型,可以是纸质原型、3D打印原型或者数字仿真原型。

原型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了解产品的外观、功能和用户体验。

4.用户测试与反馈:制作好原型后,设计师会进行用户测试,让用户使用原型进行交互,并收集用户的反馈和建议。

通过用户测试,设计师可以了解用户对产品的感受和需求,进一步完善设计。

5.细化设计:根据用户测试的结果和反馈,设计师对产品外观、功能和用户体验进行调整和完善,制作出更细化的设计方案。

6.工程设计:在细化设计的基础上,设计师会和工程师进行沟通和合作,确保产品的可实现性和生产可行性。

7.样品制作:设计师会制作出最终的产品样品,以供客户和决策者审查和确认。

8.生产制造:经过样品确认后,产品进入正式的生产阶段,进行批量生产和制造。

9.市场推广和销售:产品制造完成后,设计团队会协助市场部门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

二、常用的设计方法1.人体工程学:通过研究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产品的设计与人体的适应性和人机交互性结合起来,以提高产品的使用效率和舒适性。

2.敏捷设计:敏捷设计强调团队协作和快速迭代的方式,通过短周期的设计和用户反馈循环,快速迭代设计方案,以缩短产品设计的周期。

3.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强调设计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在理解用户的痛点和需求的基础上,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4.原型设计:通过制作原型,可以更直观地展示产品的外观、功能和用户体验,帮助设计师和用户更好地理解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从设计到发布的六个阶段
产品开发的过程可以看作是整个产品设计环节的最终实现部分,对于非技术人员来说它是一个把理想变成现实的神秘阶段
1. 概念阶段(concept)
一切从有了一个想法开始!
需要做的事情
∙业务负责人与产品经理沟通商业需求以及产品品牌的定义
∙产品经理针对这个想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和需求,并提供解决方法与好处
∙产品经理从各方面收集信息并制作概念文档
∙业务负责人、产品经理、产品设计还有视觉设计们做到一起,来一场头脑风暴,证实这个想法并确定实现一个什么样的原型
∙产品设计负责完成最初的产品原型
阶段交付物:概念文档(concept document)或者是概念原型(concept prototype)
2. 探索阶段(discover)
那个伟大的想法已经得到了证实!
需要做的事情:
∙在获取了多方面的意见之后业务负责人与产品经理进一步沟通商业需求以及产品的定义
∙产品经理需要分析产品的战略、商业案例、财务计划、应对策略以及执行方案
∙产品设计需要分析上一个版本的用户反馈和竞争对手的产品近况,将这些信息提交到产品经理那里
∙产品设计和用户研究小组共同做用户案例分析,理清用户的使用目标并分析用户的使用流程
∙产品设计、视觉设计和开发负责人预估自己的投入,并将这些信息提交给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从市场分析(报告)、产品设计、视觉设计和开发负责人那里收集尽可能详细的信息,用来制作提案(可行性)文档
阶段交付物:提案(可行性)文档(Proposal Document)
大家的建议已经通过,产品经理来负责制定计划
需要做的事情:
∙业务负责人要确定产品的最终定位(必须的)
∙产品经理进一步分析产品团队提交过来的各种信息,开始制作产品需求文档
∙产品经理宣布项目启动
∙产品设计对产品概念设计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细化功能,制作一些具体的用户使用场景
∙视觉设计开始为产品的视觉表现收集意见、寻找灵感
∙用户研究小组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用户使用调研,问卷在白板上模拟用户操作都行
∙产品对团对概念设计进行评审
阶段交付物:需求文档(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产品概念设计(Concept Design Meterials)
4. 细化阶段(refinement)
开始按照需求的定义来细化产品的设计
需要做的事情:
∙业务负责人需要对产品的推广和市场需求进行评估
∙产品经理需要制定产品的路线图,并确定最终的发布时间和计划
∙交互与视觉设计进入一个迭代的设计阶段,一次又一次的设计修改,直到最终的设计方案得到确认
∙产品设计制作产品线框图、完成特性清单,并以 HTML、Flash 或其
他的形式拿出产品的最终原型设计
∙视觉设计配合产品设计细化产品外观的设计
∙用户研究小组使用现有的原型进行可用性测试
阶段交付物:产品线框图(Wireframes)、产品特性清单(Feature List)、最终的原型设计(可以是任何版本的,例如 HTML、Flash或者是专用的原型制作工具)
产品团队会在这个阶段与开发团队进行融合,双方对需求和设计进行充分的沟通,组成一个强大的产品开发团队
需要做的事情(产品团队):
∙业务负责人要去进行商务拓展、寻求合作伙伴并规划市场
∙产品经理需要制定详细的推广计划
∙产品设计开始制作产品功能说明书,同时按照用户研究小组的测试来完善产品的UI设计
∙视觉设计对产品团队进行艺术指导,同时要确认最终的产品外观设计
∙用户研究小组进行原型测试
∙产品经理对所有的设计进行确认,正式进入开发阶段,接下来就祈祷成功吧
∙产品设计把最终确定的产品功能说明是提交给开发团队
这里有一点需要强调,你不需要去写冗长的功能说明和毫无意义的文档,因为原型设计已经帮你完成了很多流程和功能描述性的工作,如何做好你的产品文档,可以参考一下《Getting Real》中的“关于文档”。

产品交付物产品功能说明书(Product Functional Specification)
需要做的事情(开发团队)
∙产品设计加入到开发团队里面,继续维护产品功能说明,同时帮助开发阶段的产品测试和质量监控
∙用户研究小组也参与到开发团队之中,随着开发的进行去来更新他们的用户测试计划
∙开发人员在一个接一个的小小胜利中拿出第一个 Beta 版本。

这里有几个原则需要铭记,保持小巧的软件、让开发人员为快乐而编码、倾听你的代码、使用开放的格式。

关于编码的详细建议可以参考《Getting Real》中的“关于编码”。

开发交付物:产品的第一个 Beta 版本(Beta Launch)
6. 发布阶段(launch)
邀请用户参与你的 Beta 版本测试,直到产品正式发布
需要做的事情:
∙用户研究小组收集用户的使用反馈,为下一个版本的改进做好准备
∙产品设计维护现有的UI设计
∙视觉设计继续修正现有的产品外观
∙用户支持是产品团队中所有成员都应尽的义务,善待你的用户,从自己做起。

如何做好用户支持以及产品发布的维护,您可以参考一下《Getting Real》中关于对“用户支持”和“产品推出之后的工作”的建议,必定受益非浅。

一个新产品的在设计开发,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问题概念化,概念可视化,设计商品化”。

concept definition 问题概念化:
首先针对将要设计发展的产品作全盘性的了解,透过信息收集与市场调查的方法,去探询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竞争态势,销售状况及消费者使用的情形(包括的操作的习惯,使用后的抱怨点与对新功能潜在的需求)还有市面上的流行事物。

在分析评估后得加上公司发展策略的考量,以企划出新产品的整体“概念”!
这样的概念通常是以文字格式来作叙述,会将“市场定位”,“目标客层”,“商品的诉求”,“性能的特色”与“售价定位”作定义式的条列描述
概念的形成的过程是需要信息,经验与转换的能力,亦就是如何将信息情报转换产生市场上有意义的创意方向!通常我们会举行focus group群体座谈会,针对现有竞争的产品与及将推出市场的设计概念提案,与顾客直接面谈,将消费者的需求作了解与澄清,并对设计方向提供建议与决策的依据!
Idea Visualization 概念可视化:
设计师的工作便是将市场的语言(即商品企划)转换成可可视化的具体形态,通常是透过图面(2D Drawing)或模型(3D Mock up),将概念表达设计出来;设计的想法是否能符合目标客层的需求,捉住消费流行的趋势,用“眼见为凭”的图面或模型是作为其它部门进行沟通与评选最方便的方法,还可以再透过市场调研的方法,将这些具象的结果直接询问目标客层以收集消费者的喜爱反应,再将这些所进行的调查,评选结果加以统计分析,作为最终决策的依据!
概念构想图:设计效果图,将市场调研的方向转换成设计图
冰箱内部设计计算机仿真效果图,透过计算器将新产品设计构想建构成3D模型,以作为决策的依据
构想可视化的是设计师最核心的任务,其设计结果的好坏与设计师的美感,创意实力及经验有关!通常在具有创意出众人士的身上,会具有倾向于逆向思考的个性特征,与高度容忍模棱两可的双重标准,因此即使由于计算机的发展使设计师在进行可视化的工作有了“质与量”的改变,但整体的组织运作要能够尊重设计专业,并给予设计师某种程度的自由,才能使他们发挥创意的活力与能量!这种对创新的期待与需求,一直是各组织在探讨的课题—“甚么样的设计管理模式才会是有效的!”
在决策评选时,对创意是否独具慧眼又是另一项的”知识”与”智能资本”,可以以网络来整合资源与意见,将可视化的工作作成知识互动与垂直整合分工,让创新的专业产生量变以致于质变,以提升创新的效益!比如要在美国贩卖的电冰箱,中国的设计师如何来参与设计发挥功能?便是有趣的经验与需要知识互动的工作!
外部设计计算机仿真效果图,透过计算器将新产品设计构想建构成3D模型,以作为决策的依据,此3D MODEL可作直接提供加工制作外观原型样机(Mock up)
Mass-production 设计商品化:
从市场调查转换成具体的设计成果,最重要地目的便是要赶快将消费者所喜爱的设计方向与具有竞争潜力的商品,大量生产出来并加以销售!量产工作的完成需要经过机构设计,原型样品(Prototype)的检讨确认与模具的设计开发之间的相互配合,才可将设计付诸实现。

由于有上下工程的关连性,因此设计师所设计的成果,能否具有生产可行性,并且能顺利地被后工程的人员直接加以应用,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Know How!
-商品化对设计师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其目地是将创意的结果转换成符合生产条件的过程!不能的生产的创意,便不能称之为“好的设计”!
量产上市的产品一开始便应该计划好透过其设计的特色建立其品牌的识别(Product Identity),更刻意地与销售Event相搭配!让设计更接近市场与消费者!
新产品上市后透过行销所产生的消费效应,又可能会形成下一个概念化的因果互动与转换的改变开始,所以设计绝对会受到人,时,地,物的影响,好象形成了演化与混沌的现象,一直要时时进化向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