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高等数学_周明儒_高数二版习题答案与提示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Ⅱ卷(含答案及详尽解析)

全国卷Ⅱ(文科)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集合A ={1,2,3},B ={2,3,4},则A ∪B =( ) A .{1,2,3,4} B .{1,2,3} C .{2,3,4} D .{1,3,4}解析:依题意得A ∪B ={1,2,3,4},选A. 答案:A2.(1+i)(2+i)=( ) A .1-i B .1+3i C .3+i D .3+3i解析:依题意得(1+i)(2+i)=2+i 2+3i =1+3i ,选B. 答案:B3.函数f (x )=sin(2x +π3)的最小正周期为( )A .4πB .2πC .π D.π2解析:依题意得,函数f (x )=sin(2x +π3)的最小正周期T =2π2=π,选C.答案:C4.设非零向量a ,b 满足|a +b |=|a -b |,则( ) A .a ⊥b B .|a |=|b | C .a ∥b D .|a |>|b |解析:依题意得(a +b )2-(a -b )2=0,即4a ·b =0,a ⊥b ,选A. 答案:A5.若a >1,则双曲线x 2a 2-y 2=1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 .(2,+∞)B .(2,2)C .(1,2)D .(1,2)解析:依题意得,双曲线的离心率e = 1+1a2,因为a >1,所以e ∈(1,2),选C.答案:C6.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90πB .63πC .42πD .36π解析:依题意,题中的几何体是用一个平面将一个底面半径为3、高为10的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剩余的部分,可在该几何体的上方拼接一个与之完全相同的几何体,从而形成一个底面半径为3、高为10+4=14的圆柱,因此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12×(π×32)×14=63π,选B.答案:B7.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2x +3y -3≤0,2x -3y +3≥0,y +3≥0,则z =2x +y 的最小值是( )A .-15B .-9C .1D .9解析:依题意,在坐标平面内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及直线2x +y =0(图略),平移直线y =-2x ,当直线经过点(-6,-3)时,z =2x +y 取得最小值,z min =2×(-6)+(-3)=-15,选A.答案:A8.函数f (x )=ln(x 2-2x -8)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2) B .(-∞,1) C .(1,+∞) D .(4,+∞)解析:由x 2-2x -8>0,得x <-2或x >4.因此,函数f (x )=ln(x 2-2x -8)的定义域是(-∞,-2)∪(4,+∞).注意到函数y =x 2-2x -8在(4,+∞)上单调递增,由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知,f (x )=ln(x 2-2x -8)的单调递增区间是(4,+∞),选D.答案:D9.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一起去向老师询问成语竞赛的成绩.老师说:你们四人中有2位优秀,2位良好,我现在给甲看乙、丙的成绩,给乙看丙的成绩,给丁看甲的成绩.看后甲对大家说:我还是不知道我的成绩.根据以上信息,则()A.乙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B.丁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C.乙、丁可以知道对方的成绩D.乙、丁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解析:依题意,由于甲看后还是不知道自己的成绩,说明乙、丙两人必是一个优秀、一个良好,则甲、丁两人必是一个优秀、一个良好,因此乙看了丙的成绩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丁看了甲的成绩就清楚自己的成绩,综合以上信息可知,乙、丁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选D.答案:D10.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a =-1,则输出的S =( ) A .2 B .3 C .4 D .5解析:依题意,当输入的a =-1时,执行程序框图,进行第一次循环:S =0+(-1)×1=-1,a =1,K =2;进行第二次循环:S =-1+1×2=1,a =-1,K =3;进行第三次循环:S =1+(-1)×3=-2,a =1,K =4;进行第四次循环:S =-2+1×4=2,a =-1,K =5;进行第五次循环:S =2+(-1)×5=-3,a =1,K =6;进行第六次循环:S =-3+1×6=3,a =-1,K =7.此时K =7>6,结束循环,输出的S =3,选B.答案:B11.从分别写有1,2,3,4,5的5张卡片中随机抽取1张,放回后再随机抽取1张,则抽得的第一张卡片上的数大于第二张卡片上的数的概率为( )A.110B.15 C.310 D.25解析:依题意,记两次取得卡片上的数字依次为a ,b ,则一共有25个不同的数组(a ,b ),其中满足a >b 的数组共有10个,分别为(2,1),(3,1),(3,2),(4,1),(4,2),(4,3),(5,1),(5,2),(5,3),(5,4),因此所求的概率为1025=25,选D.答案:D12.过抛物线C :y 2=4x 的焦点F ,且斜率为3的直线交C 于点M (M 在x 轴的上方),l 为C 的准线,点N 在l 上,且MN ⊥l ,则M 到直线NF 的距离为( )A. 5 B .2 2C .2 3D .3 3 解析:依题意,得F (1,0), 则直线FM 的方程是y =3(x -1).由⎩⎪⎨⎪⎧y =3(x -1),y 2=4x ,得x =13或x =3.由M 在x 轴的上方,得M (3,23),由MN ⊥l ,得|MN |=|MF |=3+1=4,又∠NMF 等于直线FM 的倾斜角,即∠NMF =60°,因此△MNF 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点M 到直线NF 的距离为4×32=23,选C. 答案:C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函数f (x )=2cos x +sin x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析:依题意,得f (x )=5sin(x +θ)(其中sin θ=25,cos θ=15).因此函数f (x )的最大值是 5.答案: 514.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x ∈(-∞,0)时,f (x )=2x 3+x 2,则f (2)=________.解析:依题意得,f (-2)=2×(-2)3+(-2)2=-12,由函数f (x )是奇函数,得f (2)=-f (-2)=12.答案:1215.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2、1,其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则球O 的表面积为________.解析:依题意得,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32+22+12=14,记长方体的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有2R =14,R =142,因此球O 的表面积等于4πR 2=14π. 答案:14π16.△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2b cos B =a cos C +c cos A ,则B =________.解析:依题意得2b ×a 2+c 2-b 22ac =a ×a 2+b 2-c 22ab +c ×b 2+c 2-a 22bc ,即a 2+c 2-b 2=ac ,所以2ac cos B =ac >0,cos B =12.又0<B <π,所以B =π3.答案:π3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等比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a 1=-1,b 1=1,a 2+b 2=2.(1)若a 3+b 3=5,求{b n }的通项公式; (2)若T 3=21,求S 3.解析:设{a n }的公差为d ,{b n }的公比为q , 则a n =-1+(n -1)d ,b n =q n -1. 由a 2+b 2=2得d +q =3. ① (1)由a 3+b 3=5得2d +q 2=6. ②联立①和②解得⎩⎪⎨⎪⎧ d =3,q =0(舍去),⎩⎪⎨⎪⎧d =1,q =2.因此{b n }的通项公式为b n =2n -1. (2)由b 1=1,T 3=21得q 2+q -20=0, 解得q =-5,q =4.当q =-5时,由①得d =8,则S 3=21. 当q =4时,由①得d =-1,则S 3=-6. 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 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 ,AB =BC =12AD ,∠BAD =∠ABC =90°.(1)证明:直线BC ∥平面P AD ;(2)若△PCD 的面积为27,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解析:(1)证明:在平面ABCD 内,因为∠BAD =∠ABC =90°,所以BC ∥AD . 又BC ⊄平面P AD ,AD ⊂平面P AD ,故BC ∥平面P AD .(2)取AD 的中点M ,连接PM ,CM .由AB =BC =12AD 及BC ∥AD ,∠ABC =90°得四边形ABCM 为正方形,则CM ⊥AD .因为侧面P 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 ,平面P AD ∩平面ABCD =AD ,所以PM ⊥AD ,PM ⊥底面ABCD .因为CM ⊂底面ABCD ,所以PM ⊥CM .设BC =x ,则CM =x ,CD =2x ,PM =3x ,PC =PD =2x . 取CD 的中点N ,连接PN ,则PN ⊥CD ,所以PN =142x . 因为△PCD 的面积为27, 所以12×2x ×142x =27,解得x =-2(舍去)或x =2.于是AB =BC =2,AD =4,PM =2 3.所以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V =13×2×(2+4)2×23=4 3.19.(本小题满分12分)海水养殖场进行某水产品的新、旧网箱养殖方法的产量对比,收获时各随机抽取了100个网箱,测量各箱水产品的产量(单位:kg),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旧养殖法新养殖法(1)记A 表示事件“旧养殖法的箱产量低于50 kg ”,估计A 的概率;(2)填写下面列联表,并根据列联表判断是否有99%的把握认为箱产量与养殖方法有关;(3) 附:,K 2=n (ad -bc )2(a +b )(c +d )(a +c )(b +d ).解析:(1)旧养殖法的箱产量低于50 kg 的频率为 (0.012+0.014+0.024+0.034+0.040)×5=0.62. 因此,事件A 的概率估计值为0.62. (2)根据箱产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得列联表K 2=200×(62×66-34×38)100×100×96×104≈15.705.由于15.705>6.635,故有99%的把握认为箱产量与养殖方法有关.(3)箱产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表明:新养殖法的箱产量平均值(或中位数)在50 kg 到55 kg之间,旧养殖法的箱产量平均值(或中位数)在45 kg 到50 kg 之间,且新养殖法的箱产量分布集中程度较旧养殖法的箱产量分布集中程度高,因此,可以认为新养殖法的箱产量较高且稳定,从而新养殖法优于旧养殖法.20.(本小题满分12分)设O 为坐标原点,动点M 在椭圆C :x 22+y 2=1上,过M 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N ,点P 满足NP →= 2 NM →.(1)求点P 的轨迹方程;(2)设点Q 在直线x =-3上,且OP →·PQ →=1,证明:过点P 且垂直于OQ 的直线l 过C 的左焦点F .解析:(1)设P (x ,y ),M (x 0,y 0),则N (x 0,0),NP →=(x -x 0,y ),NM →=(0,y 0), 由NP →= 2 NM →得x 0=x ,y 0=22y .因为M (x 0,y 0)在C 上,所以x 22+y 22=1.因此点P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2.(2)证明:由题意知F (-1,0).设Q (-3,t ),P (m ,n ),则 OQ →=(-3,t ),PF →=(-1-m ,-n ), OQ →·PF →=3+3m -tn ,OP →=(m ,n ),PQ →=(-3-m ,t -n ),由OP →·PQ →=1得-3m -m 2+tn -n 2=1,又由(1)知m 2+n 2=2,故3+3m -tn =0. 所以OQ →·PF →=0,即OQ →⊥PF →,又过点P 存在唯一直线垂直于OQ ,所以过点P 且垂直于OQ 的直线l 过C 的左焦点F .21.(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f (x )=(1-x 2)e x . (1)讨论f (x )的单调性;(2)当x ≥0时,f (x )≤ax +1,求a 的取值范围. 解析:(1)f ′(x )=(1-2x -x 2)e x .令f ′(x )=0得x =-1-2或x =-1+ 2. 当x ∈(-∞,-1-2)时,f ′(x )<0;当x ∈(-1-2,-1+2)时,f ′(x )>0; 当x ∈(-1+2,+∞)时,f ′(x )<0.所以f (x )在(-∞,-1-2),(-1+2,+∞)单调递减,在(-1-2,-1+2)单调递增.(2)f (x )=(1+x )(1-x )e x .当a ≥1时,设函数h (x )=(1-x )e x ,h ′(x )=-x e x <0(x >0),因此h (x )在[0,+∞)单调递减,而h (0)=1,故h (x )≤1,所以f (x )=(x +1)h (x )≤x +1≤ax +1.当0<a <1时,设函数g (x )=e x -x -1,g ′(x )=e x -1>0(x >0),所以g (x )在[0,+∞)单调递增,而g (0)=0,故e x ≥x +1.当0<x <1时,f (x )>(1-x )(1+x )2,(1-x )(1+x )2-ax -1=x (1-a -x -x 2),取x 0=5-4a -12,则x 0∈(0,1),(1-x 0)(1+x 0)2-ax 0-1=0,故f (x 0)>ax 0+1. 当a ≤0时,取x 0=5-12,则x 0∈(0,1),f (x 0)>(1-x 0)(1+x 0)2=1≥ax 0+1.综上,a 的取值范围是[1,+∞).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请写清题号.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1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 θ=4.(1)M 为曲线C 1上的动点,点P 在线段OM 上,且满足|OM |·|OP |=16,求点P 的轨迹C 2的直角坐标方程;(2)设点A 的极坐标为(2,π3),点B 在曲线C 2上,求△OAB 面积的最大值.解析:(1)设P 的极坐标为(ρ,θ)(ρ>0),M 的极坐标为(ρ1,θ)(ρ1>0). 由题设知|OP |=ρ,|OM |=ρ1=4cos θ. 由|OM |·|OP |=16得C 2的极坐标方程ρ=4cos θ(ρ>0). 因此C 2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2+y 2=4(x ≠0). (2)设点B 的极坐标为(ρB ,α)(ρB >0).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Ⅱ卷(大儒诚信教育资源) 由题设知|OA |=2,ρB =4cos α,于是△OAB 面积S =12|OA |·ρB ·sin ∠AOB =4cos α·|sin(α-π3)| =2|sin(2α-π3)-32| ≤2+ 3.当α=-π12时,S 取得最大值2+ 3. 所以△OAB 面积的最大值为2+ 3.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已知a >0,b >0,a 3+b 3=2.证明:(1)(a +b )(a 5+b 5)≥4;(2)a +b ≤2.证明:(1)(a +b )(a 5+b 5)=a 6+ab 5+a 5b +b 6=(a 3+b 3)2-2a 3b 3+ab (a 4+b 4)=4+ab (a 2-b 2)2≥4.(2)因为(a +b )3=a 3+3a 2b +3ab 2+b 3=2+3ab (a +b )≤2+3(a +b )24(a +b ) =2+3(a +b )34, 所以(a +b )3≤8,因此a +b ≤2.。
高等数学二教材答案

高等数学二教材答案
在高等数学二这门课程中,教材中的习题和答案对学生的学习非常
重要。
通过解答教材中的问题,学生可以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并更好地理解课程的重点。
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高等数学二教材答案,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多元函数微分学
1.1 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1.2 偏导数与全微分
1.3 多元复合函数的导数
1.4 隐函数及其导数
1.5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第二章:重积分
2.1 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2.2 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
2.3 三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2.4 三重积分的计算方法
2.5 曲线曲面积分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3.1 曲线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3.2 第一类曲线积分和第二类曲线积分的关系3.3 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
3.4 曲面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3.5 曲面积分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向量场的微积分
4.1 向量场及其积分
4.2 格林公式
4.3 散度与旋度
4.4 散度定理和斯托克斯定理
4.5 保守场与调和场
第五章:常微分方程
5.1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5.2 一阶常微分方程的解法
5.3 高阶常微分方程的解法
5.4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5.5 常微分方程的应用
以上是高等数学二教材中各章节知识点的答案和解析。
通过仔细阅读教材和解答,希望您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顺利完成习题。
在解题过程中,建议您思路清晰,注意计算细节,同时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希望这些答案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您学习进步!。
大学数学第二册详细答案汇总

第一章 矩阵与行列式习题解答练习1.1 矩阵及其运算1. 已知线性变换x y y y x y y y x y y y 1123212331232235323=++=++=++⎧⎨⎪⎩⎪①②③, 求从变量x 1,x 2,x 3到变量y 1,y 2,y 3的线性变换。
解:由3x (1)–2×(2)得:4y 2–7y 3=3x 1–2x 2 ④ (3)–(2)得:y 2–2y 3=x 3–x 2 ⑤ (4)–4×(5)得:y 3=3x 1+2x 2–4x 3类似运算可得:y 1=–7x 1–4x 2+9x 3, y 2=6x 1+3x 2–7x 3 故由变量x 1,x 2,x 3到变量y 1,y 2,y 3的线性变换为y x x x y x x x y x x x112321233123749637324=--+=+-=+-⎧⎨⎪⎩⎪ 2. 已知两个线性变换x y y x y y y x y y y11321233123223245=+=-++=++⎧⎨⎪⎩⎪ y z z y z z y z z112213323323=-+=+=-+⎧⎨⎪⎩⎪ 求从z 1, z 2, z 3到x 1, x 2, x 3的线性变换。
解:将变换2代入变换1可得:x z z z x z z z x z z z1123212331236312491016=-++=-+=--+⎧⎨⎪⎩⎪3. 设A =111111111--⎛⎝⎫⎭⎪⎪⎪,B =123124051--⎛⎝ ⎫⎭⎪⎪⎪,求3AB –2A 及A T B 解:3AB –2A =3111111111--⎛⎝⎫⎭⎪⎪⎪123124051--⎛⎝ ⎫⎭⎪⎪⎪–2111111111--⎛⎝ ⎫⎭⎪⎪⎪ =3058056290-⎛⎝⎫⎭⎪⎪⎪–2111111111--⎛⎝ ⎫⎭⎪⎪⎪=----⎛⎝ ⎫⎭⎪⎪⎪21322217204292 A T B =111111111--⎛⎝⎫⎭⎪⎪⎪123124051--⎛⎝ ⎫⎭⎪⎪⎪=058056290-⎛⎝ ⎫⎭⎪⎪⎪ 4. 解:(1) (35, 6, 49)T , (2) (10) (3) ---⎛⎝⎫⎭⎪⎪⎪241236 (4) 6782056---⎛⎝ ⎫⎭⎪ (5) a x a x a x a x x a x x a x x 111222223332121213132323222+++++5. 设A =1213⎛⎝⎫⎭⎪,B =1012⎛⎝ ⎫⎭⎪,问 (1) AB =BA 吗? (2) (A +B )2=A 2+2AB +B 2吗? (3) (A +B )(A –B )=A 2–B 2吗? 解:AB =1213⎛⎝⎫⎭⎪1012⎛⎝ ⎫⎭⎪=3446⎛⎝ ⎫⎭⎪, BA =1012⎛⎝ ⎫⎭⎪1213⎛⎝ ⎫⎭⎪=1238⎛⎝ ⎫⎭⎪故 AB ≠BA 。
大学文科高等数学教材答案

大学文科高等数学教材答案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 题目一:求函数的极限解答:在数学中,我们经常需要求解函数在某一点的极限。
以函数$f(x)$为例,当$x$无限接近某一实数$a$时,我们想要求出$f(x)$的极限值。
可以表示为:$$\lim_{x\to a}f(x)$$其中,$\lim$代表极限的意思。
对于常见的函数,我们可以用一些基本的极限公式来计算。
2. 题目二:求函数的导数解答:在微积分中,函数的导数是描述函数变化率的重要工具。
对于函数$f(x)$,它的导数表示为$f'(x)$或者$\frac{df(x)}{dx}$。
导数的计算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如求导法则、链式法则等。
3. 题目三:求函数的积分解答:函数的积分是导数的逆运算,可以用于求解函数曲线下的面积、求解定积分等问题。
对于函数$f(x)$,它的不定积分表示为$\int f(x)dx$,定积分表示为$\int_{a}^{b}f(x)dx$。
第二章:微分学1. 题目一:求解微分方程解答:微分方程是描述自变量和其导数之间关系的方程。
常见的微分方程类型包括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
求解微分方程可以使用分离变量法、常数变易法、欧拉法等方法。
2. 题目二:泰勒展开解答:泰勒展开是一种将函数在某一点附近展开成无穷级数的方法。
通常,我们可以使用泰勒展开来近似计算函数的值。
对于函数$f(x)$,其在$x=a$处的泰勒展开公式为:$$f(x)=f(a)+f'(a)(x-a)+\frac{f''(a)}{2!}(x-a)^2+\cdots+\frac{f^{(n)}(a)}{n!}(x-a)^n+R_n(x)$$其中,$f'(a)$表示$f(x)$在$x=a$处的导数,$R_n(x)$为泰勒余项。
第三章:积分学1. 题目一:定积分的计算解答:定积分是对函数在一定区间上的积分运算。
求解定积分可以使用简单的几何方法,也可以使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换元积分法等方法。
高等数学2二课后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2二课后习题答案高等数学2二课后习题答案高等数学是大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而高等数学2二作为高等数学的延伸和深化,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也相应增加。
在学习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高等数学2二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函数极限与连续1. 设函数f(x) = 3x^2 + 2x - 1,求lim(x→2)f(x)的值。
解:将x代入函数f(x),得到f(2) = 3(2)^2 + 2(2) - 1 = 17。
所以lim(x→2)f(x) = 17。
2. 已知函数f(x) = (x^2 + 1) / (x - 1),求lim(x→1)f(x)的值。
解:将x代入函数f(x),得到f(1) = (1^2 + 1) / (1 - 1) = 2 / 0。
由于0不能作为分母,所以lim(x→1)f(x)不存在。
3. 设函数f(x) = √(x + 1),求lim(x→∞)f(x)的值。
解:将x代入函数f(x),得到f(∞) = √(∞ + 1) = ∞。
所以lim(x→∞)f(x) = ∞。
二、导数与微分1. 求函数f(x) = x^3 - 3x^2 + 2x的导数。
解:对函数f(x)求导,得到f'(x) = 3x^2 - 6x + 2。
2. 求函数f(x) = √x的导数。
解:对函数f(x)求导,得到f'(x) = 1 / (2√x)。
3. 求函数f(x) = e^x的导数。
解:对函数f(x)求导,得到f'(x) = e^x。
三、定积分1. 求函数f(x) = 2x在区间[0, 1]上的定积分。
解:对函数f(x)在区间[0, 1]上进行定积分,得到∫[0, 1]2xdx = [x^2]0^1 = 1。
2. 求函数f(x) = x^2在区间[-1, 1]上的定积分。
解:对函数f(x)在区间[-1, 1]上进行定积分,得到∫[-1, 1]x^2dx = [x^3/3](-1)^1 = 2/3。
高等数学2课后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2课后习题答案高等数学2课后习题答案高等数学2作为大学数学课程的一部分,是一门相对较难的课程。
在学习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和深化知识的重要手段。
然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课后习题往往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因此,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高等数学2,本文将提供一些常见习题的答案及解析。
一、极限与连续1. 计算极限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极限的计算能力。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一些基本的极限性质和运算法则。
例如,当求解形如lim(x→a) (f(x) + g(x))时,我们可以利用极限的加法法则,将其拆分为lim(x→a) f(x) + lim(x→a) g(x)。
2. 判断函数的连续性对于连续性的判断,我们需要掌握连续函数的定义和连续函数的性质。
例如,根据连续函数的定义,如果一个函数在某个点a处连续,那么lim(x→a) f(x) = f(a),这是判断函数连续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导数与微分1. 求导函数求导函数是导数与微分章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求导函数时,我们需要掌握导数的基本定义和运算法则。
例如,当求解f(x) = x^n的导数时,我们可以利用幂函数的导数公式,即f'(x) = n*x^(n-1)。
2. 利用导数求解问题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利用导数来求解一些相关的问题。
例如,求解函数的极值点、判断函数的单调性等。
在这类题目中,我们需要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利用导数的性质来求解。
三、定积分1. 计算定积分计算定积分是定积分章节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定积分的基本定义和运算法则。
例如,当计算∫[a,b] f(x)dx时,我们可以利用定积分的性质,将其转化为求解不定积分的问题。
2. 利用定积分解决几何问题定积分在解决几何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定积分来计算曲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计算曲线的弧长等。
在这类题目中,我们需要将几何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利用定积分的性质来求解。
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科数学试题及详细解答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全国Ⅱ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2页。
第Ⅱ卷3至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P A B P A P B +=+ 24S R π=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P A B P A P B = 球的体积公式343V R π=如果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是()(1)k kn kn n P k C P P -=-一.选择题(1)已知向量a =(4,2),向量b =(x ,3),且a //b ,则x = (A )9 (B)6 (C)5 (D)3 (2)已知集合{}2{|3},|log 1M x x N x x =<=>,则M N =(A )∅ (B ){}|03x x <<(C ){}|13x x <<(D ){}|23x x <<(3)函数sin 2cos 2y x x =的最小正周期是(A )2π (B )4π (C )4π (D )2π(4)如果函数()y f x =的图像与函数32y x '=-的图像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则()y f x =的A'B'A B βα表达式为 (A )23y x =- (B )23y x =+(C )23y x =-+ (D )23y x =--(5)已知ABC ∆的顶点B 、C 在椭圆2213x y +=上,顶点A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的另外一个焦点在BC 边上,则ABC ∆的周长是(A ) (B )6(C ) (D )12(6)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247,15a a ==,则前10项的和10S = (A )100 (B)210 (C)380 (D)400(7)如图,平面α⊥平面β,,,A B AB αβ∈∈与两平面α、β所成的角分别为4π和6π。
高等数学(II-2)

单项选择题1、级数为( )B、条件收敛但不绝对收敛2、曲线在t=2处的切向量是()。
A、(2,1, 4)3、在)处均存在是在处连续的()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4、设a为常数,则级数( )A、绝对收敛5、二元函数的定义域是()。
A、6、方程表示的曲面是()。
D、球面7、有且仅有一个间断点的函数是()。
B、8、下列级数中,收敛级数是()A、9、按牛顿冷却定律:物体在空气中冷却的速度与物体的温度和空气的温度之差成正比。
已知空气温度为300C,而物体在15分钟内从1000C冷却到700C,求物体冷却到400C所需的时间为()分钟。
C、5210、平面4y-7z=0的位置特点是()D、通过x轴11、若满足,则交错级数。
C、可收敛也可发散12、下列无穷级数中发散的是()。
C、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两向量之间的夹角范围在14、级数收敛,则参数a满足条件()A、a>e15、下列方程中( )是表示母线平行于y轴的双曲柱面。
D、16、求点(1,2,3)到平面的距离是()。
D、17、以下各方程以为解的是()。
A、18、,且收敛,则( )。
A、绝对收敛19、当k =()时,平面与互相垂直。
A、020、设,u=cos x, v=sin x,则=()。
C、121、二元函数的定义域是( )。
A、22、方程x=2在空间表示( )D、与yoz面平行的平面23、设的三个线性无关的解,则该方程的通解为()。
D、24、设和是微分方程的解,则()也是微分方程的解。
D、25、设,当a=()时。
B、26、当D是由()围成的区域时,= 2。
D、|x y|=1,|x-y|=127、(),其中L为直线y = x上从点(0,0)到(1,1)的那一段。
A、28、已知某微分方程的通解和初始条件分别为和,则常数和分别等于()。
A、a,029、设,则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C、30、设,其中(x>y>0),则=()。
A、31、已知级数的部分和,则该级数的通项为()C、32、总长度为2的一根铁丝,可以围成矩形的最大面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