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黄骅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河北省黄骅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三)

河北省黄骅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三)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16·徐州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以前,春联是用毛笔书写的,稍为讲究的用上好墨汁,书写出来的春联字体光洁明亮,还散发出()墨香。
那时,在一个村的大门或者祠堂所张贴的春联,无论是内容还是书写都颇为讲究,多数由该村具有文化且毛笔字写得好的族人来(),因为张贴在村门口或祠堂的春联是代表该村或家族是否有文化的象征。
村与村之间书写的春联内容()地形成一种竞争,串门走亲访友看到那些春联,书写内容和字体都是不拘一格,如同看当今的书法展一样,是一种美的享受。
如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上文括号里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 . 清淡操刀心照不宣B . 清新主笔不约而同C . 清淡主笔心照不宣D . 清新操刀不约而同(2)以下语句是从上文中划横线处抽出来的,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春联只剩下“华丽的空壳”②而没有了“魂”③张贴春联在不少人心目中只不过是一种形式④缺乏生气和美感⑤印刷体的春联给人千联一面之感A . ④⑤①②③B . ⑤④①②③C . ③①②⑤④D . ⑤④③②①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三上·安顺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针对学生及其家长不太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有建议指出,要在中高考中增加传统文化的考试内容。
这其实还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的应试思路,表面上看,这可以提高学校,家长、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应对”考试的传统文化教育会偏离初衷。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知,是很难通过考试考出来的。
我国中高考改革都提到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综合素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要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需要综合素质评价在大学。
河北省黄骅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黄骅中学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高中一年级第三次月考英语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至8 页,第Ⅱ卷9 至10 页。
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共100 分)注意事项: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不能将题直接答在试卷上。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man say about the TV drama?A. It’s too long.B. It’s not interesting.C. There are lots of ads.2. When will Bob get to Amy’s house?A. At 11:20.B. At 10:20.C. At 10:00.3. What kind of music does the man like?A. Jazz.B. Rock.C. Opera.4. Where will the speakers go?A. To the seaside.B. To a playground.C. To a swimming pool.5. How old is the woman now?A. Sixteen years old.B. Fifteen years old.C. Eleven years old.第二节: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河北省沧州市黄骅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

2016-2017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黄骅中学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60分)1.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A.细胞膜B.细胞壁C.细胞质D.遗传物质2.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3.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细菌B.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都不含叶绿素,且都能进行有氧呼吸C.乳酸菌、硝化细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细胞壁D.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异养型生物,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4.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A.2个 B.4个 C.8个 D.16个5.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B.某些无机盐是组成ATP、RNA和纤维素的必需成分C.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D.结合水可以组成细胞内重要的化合物6.下列哪一实例能证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A.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B.油菜缺少B时只开花不结果C.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太低会抽搐D.缺P会影响ATP的合成7.南宋诗人杨万里有这样一首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使荷叶呈绿色,荷花呈红色的物质各分布在()A.叶绿体和细胞质 B.叶绿体和线粒体C.叶绿体和液泡D.细胞核和细胞质8.如图是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A中可能含有SB.从根本上说生物的多样性取决于蛋白质的多样性C.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D.①过程是在核糖体膜上完成的9.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关于二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具有多样性B.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C.蛋白质和DNA都主要在细胞质中合成D.蛋白质和核酸都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10.一条由39个氨基酸形成的环状多肽,其中有4个谷氨酸(R基为﹣CH2﹣CH2﹣COOH),则该多肽()A.有38个肽键B.可能没有游离氨基C.至少有5个游离羧基D.至多有36种氨基酸11.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C.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D.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12.最近媒体报道的“地沟油”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但含有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地沟油”的主要成分的组成元素是C、H.O、NB.“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C.“地沟油”的主要成分遇苏丹Ⅲ染液可能呈现橘黄色D.“地沟油”的主要成分可引起细胞糖蛋白减少13.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下列有关这一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细胞需要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B.细胞不需要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一般不能进入细胞C.细胞中的成分如核酸等不会流失到细胞外D.由于细胞膜的存在,致病的病毒、细菌等不能进入细胞14.下列有关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A.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B.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或黑藻的叶,原因是叶片薄而小,叶绿体清楚C.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D.可用高倍镜直接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15.如图表示细胞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囊泡甲、乙均是被膜小泡.下列与图示信息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酶体、囊泡均起源于高尔基体B.囊泡甲与囊泡乙膜的主要成分不同C.囊泡乙与细胞分泌蛋白的合成有关D.高尔基体膜通过囊泡可转化为细胞膜16.关于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仁与D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不同细胞的细胞核数量和结构都是相同的C.核孔是DNA、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17.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膜的选择透过性只与蛋白质分子有关B.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C.有载体蛋白参与的运输方式就是主动运输D.生物膜的全部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18.人成熟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A.环境因素的影响 B.功能对寿命的影响C.遗传因素的影响 D.核、质的相互依存关系19.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时,用来稀释血液的液体是()A.生理盐水B.1.5%的氯化钠溶液C.蒸馏水D.0.3g/mL的葡萄糖溶液20.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有糖类的是()①ATP②DNA③染色体④细胞膜⑤脂肪⑥纤维素酶.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⑥C.①②③⑥D.②③④⑥21.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蓝藻细胞中有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B.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但不能分解衰老的细胞器C.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快D.线粒体为一切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2.某同学设计了图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作零界面.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A.B.C.D.23.下面能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①食用的糖醋蒜细胞②蚕豆叶的表皮细胞③植物的根毛细胞④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⑤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⑥根尖分生区细胞.A.①⑤B.②③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②③24.如图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过程.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与b均要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可能发生B.a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C.b表示细胞分泌的同时会导致膜成分的更新D.b与a分别是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25.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探究,说法不正确的是()A.酵母菌常被用作研究细胞呼吸的实验材料,其主要原因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生物B.在有氧呼吸的装置中,可将空气直接通入酵母菌的培养液C.在无氧呼吸的装置中,需将酵母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该实验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26.有一种物质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膜,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层膜.这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胞吐27.如图所示,图乙是图甲发生渗透作用之后的示意图,图丙是根毛细胞示意图,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①处溶液浓度小于②处溶液浓度B.图甲和图丙中都有半透膜,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图丙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使其具有选择透过性C.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一段时间发现其发生了质壁分离D.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则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28.现有等量的A、B两个品种的小麦种子,将它们分别置于两个容积相同、密闭的棕色广口瓶内,各加入适量(等量)的水.在25℃条件下,瓶内O2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t1~t2期间,瓶内O2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于种子细胞的有氧呼吸引起的B.A种子比B种子的呼吸速率快C.A、B种子释放CO2量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加D.在O~t1期间,广口瓶内的CO2有少量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种子进行了无氧呼吸29.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有()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②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③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④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A.②④B.①④C.②③D.③④30.科学研究表明,哺乳动物肌肉细胞膜外Na+浓度是膜内的15倍,K+浓度膜内是膜外的35倍,这种浓度差与膜上的Na+﹣K+泵有关,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的改变不影响Na+和K+的运输B.呼吸抑制剂不影响Na+和K+的运输C.该运输过程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性D.该运输过程的持续会导致大量ADP的积累31.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正确的是()A.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避免组织细胞缺氧死亡B.农民中耕松土是为了增加土壤通气量,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C.水果应储存在低温、无氧的环境中,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稻田定期排水可避免水稻幼根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腐烂32.在萝卜的紫色块根细胞内,液泡中含有紫红色的花青素.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温,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紫.其主要原因是()A.细胞壁在加温过程中受到破坏B.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C.加温使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D.加温使水中的化学物质发生了反应33.测定下列哪一项可简便而准确判断贮存的小麦种子的呼吸方式()A.有无酒精生成B.有无水生成C.有无有机物消耗D.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34.关于酶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TP中含有核糖,而有些酶也可能含核糖B.酶在活细胞内产生,也只能在活细胞内发挥作用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D.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仍可达到动态平衡35.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核糖体⑤液泡⑥内质网⑦中心体⑧高尔基体⑨线粒体⑩溶酶体.A.②④⑥⑦⑧⑨⑩B.③④⑥⑦⑨⑩C.①③④⑤⑥⑧D.②④⑥⑧⑨⑩36.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37.ATP是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①参与ATP形成的元素包括C、H、O、N、P②线粒体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每个阶段都能产生ATP③ATP中含有DNA的基本组成单位④ATP是各种活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细胞内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38.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如图ATP分子中哪个键的水解可以释放大量可被利用的能量()A.a B.b C.c D.a和b39.下列生理过程中,不消耗ATP的一组是()A.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B.染色体的复制和运动C.丙酮酸分解和胰岛素分泌D.质壁分离和复原40.将1mL体积分数为5%的胃液稀释液倒入装有10mL蛋白质胶体的试管内,置于25℃的温水中水浴,研究其对蛋白质的消化情况.下列各方法中能提高酶活性的是()A.在试管内再加入1mL体积分数为5%的胃液稀释液B.把实验温度提高到37℃C.将pH由2调为7D.在试管内加入1mL唾液41.如图曲线1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或向反应混合物中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变化后的曲线最可能分别是()A.4 2 B.3 2 C.2 4 D.3442.污水净化中应用的超滤膜技术指的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将溶液净化、分离与浓缩的目的.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A.超滤膜技术中使用的“滤膜”实质上是一种人造生物膜B.超滤膜技术中使用的“滤膜”实质上是一种人造半透膜C.超滤膜技术可以滤去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D.透过超滤膜的水,已被除去了臭味43.科学家证实:RNaseP酶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和RNA 分开,在适宜条件下,RNA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而蛋白质不具有.这一结果表明()A.酶都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B.RNA具有催化作用C.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体核苷酸D.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44.在玉米根尖细胞中,含有DNA,并具有能量转换功能的结构是()A.线粒体B.核糖体C.叶绿体D.线粒体、叶绿体45.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只能进行有氧呼吸B.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C.空气中的病毒一般进行有氧呼吸D.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中肯定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46.生物体内葡萄糖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据图可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②④都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B.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只能进行③过程C.反应①②都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D.上述反应均在线粒体内完成47.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如图所示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组实验探究的分别是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方式B.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C.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滴入b瓶中,马上变成灰绿色证明有酒精产生D.乙组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消耗瓶中的O2以形成无氧的环境48.下列关于影响酶反应速率(V)因素的研究中,条件控制﹣﹣预期结果的关系合理的是()A.有足够的底物,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V与酶浓度成正比B.酶浓度恒定,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V与底物浓度成反比C.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pH的适宜的条件下﹣﹣V与温度成反比D.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V与pH成正比49.如图表示光照、贮藏温度对番茄果实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番茄果实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光照对番茄果实呼吸的抑制作用8℃时比15℃时更强C.低温、黑暗条件下更有利于贮存番茄果实D.贮藏温度下降时果实呼吸减弱,可能与细胞内酶活性降低有关50.一植物其根部由内到外相邻的三个细胞A.B.C,在正常生活状态时,各细胞液的浓度及在缺水萎蔫状态时各细胞液的浓度关系分别是()A.A>B<C和A>B<C B.A<B<C和A<B<C C.A>B>C和A<B<C D.A<B<C和A>B>C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51.图甲是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物质A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判断理由是.其运输方式也可用图乙中的曲线表示.如果物质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填“Ⅰ→Ⅱ”或“Ⅱ→Ⅰ”).(2)图甲中细胞膜是在(填“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放大的结果.该膜的模型被称为,科学家用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生物膜的结构及特点.(3)图中物质B指的是,该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4)图乙中曲线①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有关,曲线②Q点之前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有.52.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量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1)曲线a表示量;曲线b表示量.(2)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酒精的场所是,酒精可用鉴定.(3)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占葡萄糖总消耗量的.(4)有氧呼吸的方程式.53.如图甲①〜⑦为细胞器或细胞的某一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①~⑦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填序号);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填序号),它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功能特性是.(2)效应B(浆)细胞产生、运输、加工和分泌抗体到细胞外,依次经过的膜结构是(填序号).若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该细胞,测得细胞内三种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发生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图中的Ⅰ、Ⅱ、Ⅲ所示细胞器的名称依次是.(3)⑤结构上可合成的物质是,若⑦内(填字母)结构被破坏,这种物质的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原因是.54.地下黑作坊用病死猪肉腌制的腊肉往往含有大量的细菌,可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对市场中腊肉含细菌多少进行检测:①将腊肉研磨后离心处理,取一定量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光强度的仪器)反应室内,加入适量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②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③测算出细菌数量.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荧光素接受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根据发光强度可以计算出生物组织中ATP的含量,原因是发光强度与ATP含量成(正比/反比);根据ATP含量进而测算出细菌数量的依据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含量.(2)“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中涉及的能量转换是;生物细胞中ATP的水解一般与(吸能反应或放能反应)相联系.2016-2017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黄骅中学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60分)1.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A.细胞膜B.细胞壁C.细胞质D.遗传物质【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分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比较.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遗传物质储存在拟核中,也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拟核;真核细胞含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各种细胞器,遗传物质储存在细胞核中.【解答】解: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膜,A错误;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壁,B错误;C、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质,C错误;D、病毒、蓝藻和酵母菌均具有遗传物质核酸,D正确.故选:D.2.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考点】细胞膜的功能;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知识.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4、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解答】解:A、胞间连丝是贯穿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细胞质连线,为细胞间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故A选项正确;B、细胞膜的外表的糖蛋白对于动物用保护润滑的作用,动物细胞间的粘着性也和其有关,因此癌细胞易扩散主要就是其表面的糖蛋白减少,故B选项正确;C、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故C选项正确;D、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与合成的,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与合成的,比如哺乳动物的乳汁,故D选项错误.故选:D.3.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细菌B.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都不含叶绿素,且都能进行有氧呼吸C.乳酸菌、硝化细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细胞壁D.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异养型生物,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1、常考的生物的类别: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解答】解:A、酵母菌是真菌,A错误;B、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C、乳酸菌、硝化细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细胞壁,其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C正确;D、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D错误.故选:C.4.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A.2个 B.4个 C.8个 D.16个【考点】细胞观察实验.【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所以在显微镜下,物体的面积的放大的倍数=长度的放大倍数×宽度的放大倍数=(物镜×目镜)2.【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物体的面积的放大的倍数=长度的放大倍数×宽度的放大倍数=(物镜×目镜)2.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物镜转换为40后,放大倍数是原来的4倍,则面积的放大倍数是原来的16倍,看到的细胞的数目是原来的,即4个.故选:B.5.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B.某些无机盐是组成ATP、RNA和纤维素的必需成分C.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D.结合水可以组成细胞内重要的化合物【考点】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的综合.【分析】1、水: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一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作用:细胞内良好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许多生化反应有水的参与.2、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水含量高.【解答】解:A、自由水可以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B、纤维素的组成元素是C、H、O,不含有无机盐,B错误;C、生物体内无机盐对于维持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渗透压,进而影响细胞吸水或失水,C正确;。
河北省黄骅市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

河北省黄骅市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12题;共26分)1. (4分)(2019·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欧洲大战以后,艺潮汹涌,近来风行欧美的“国际式”新建筑,承认机械及新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已占据了主要地位。
这些“国际式”建筑,名目虽然笼统,其精神观念,却是极真诚的。
[甲]这种建筑现在已传至中国各通商口岸,许多建筑师又全在抄袭或模仿那种形式。
但是对于新建筑有真正认识的人,都应知道现代最新的构架法,与中国固有建筑的构架法,所用材料不同,基本原则却一样即:都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壁的。
这并不是他们故意抄袭我们的形式,乃因结构使然。
[乙]我们若是回顾到我们古代遗物,它们的每个部分莫不是内部结构坦率的表现,正合乎今日建筑设计人所崇尚的途径。
这样两种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艺术,竞融洽相类似,在文化史中确是有趣的现象。
我们这个时期,正该是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而又强旺更生的时期,也是中国新建筑师产生的时期。
[丙]他们自己在文化上的地位是他们自己所知道的;他们对于他们的工作是依其意向而设计的;他们并不像古代的匠师,盲目地在海中漂泊,他们自己把定了舵,向着一定的目标走。
我认为,他们是最有希望的。
(选自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希望》,有删改)(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笼统B . 真诚C . 又D . 漂泊(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2.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 踱步(duó)一椽(chuán)纤细(qiān)婀娜多姿(ē)B . 否泰(pǐ)平仄(zè)酣眠(hān)妖童媛女(yuàn)C . 亩产(mǒu)钱帛(bó)涸辙(zhè)混混沌沌(hùn)D . 参差(cēn)夹袄(jiā)桀骜(ào)殒身不恤(xù)3. (2分) (2015高二上·宁夏期中)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老当益壮一愁莫展斐然成章沧海一粟B . 相形见绌沐浴清化携幼入室意气用事C . 骄首避观夙遭闵凶乐天安命欣欣向荣D . 天高地迥三径就荒垂天之云如愿以尝4.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大部分被访专家对三月以来楼市出现的“小阳春”现象持谨慎态度,对部分地方政府行政干预、造势卖房的问题微词颇多。
河北省黄骅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黄骅中学2017-2018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赵俊杰审定人:刘文娟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至10 页,第Ⅱ卷11 至12 页。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注意事项: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不能将题直接答在试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
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
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
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
“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
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
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
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
【学期】河北省2017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关键字】学期波峰中学高三年级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本试卷共计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提到“工匠精神”,也许我们会首先想到德国、瑞士、日本这些国家。
其实,在我国古代,“工匠精神”也是非常突出的。
《诗经》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即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玉器等一样,切了还要磋,琢了还得磨。
这里体现的对工艺精细程度精益求精的追求,与西方工业精神中从99%到99.99%的追求不谋而合。
这说明,不论区域和文化有着怎样的差别,在追求精美、卓越、典雅等这些能充分反映人类文化审美创造力的艺术特征方面,东西方基本上是一致的,因为它代表了人类追求极致和完美的美学理想。
基于文化的属性和发展的形态不同,东西方的“工匠精神”在具体表现样式上又存在着一定差异。
西方侧重于对刚性要素的重视,要求必须确保每个部件质量上乘,无论是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以最高标准要求,并对最终的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
特别是进入工业化时代后,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对产品质量提出了统一的严格标准,以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
如英国航海钟发明者约翰·哈里森于1759年完工的“哈氏4号”航海钟,64天只慢了5秒,远比法案规定的最小误差(2分钟)还少,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中国则侧重于对柔性要素的重视,在设计和制造上,为追求完美和极致,多强调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反复揣摩,孜孜不倦。
中国工匠“依天工而开物”“法自然以为师”,把对自然的敬畏和观察体验、揣摩感悟,倾注于一双巧手,让中国制造既体现出精益求精的功能特点,也展现出典雅优美的审美特点。
河北省黄骅市黄骅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2019年04月14日xx 学校高中英语试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答题卡上 第1卷 一、阅读理解 1.Over the years, Dawn followed many different weight loss plans. Each plan worked for a while, but eventually her weight would go back up again. So when Dawn’s employer decided to offer a one -year-long healthy weight program that focused on making lasting changes instead of a short-term diet, Dawn was eager to try it. She lost 35 pounds in a year on the healthy weight program. However, more importantly, she learned many new eating habits that she liked and could continue with. An important part of Dawn’s program was setting realistic goals that she could turn into long-term habits. She recognized small changes she could make, such as eating an apple instead of a piece of bread for a morning snack. Changing how she thought about food also helped Dawn go from diet to healthy eating. Dawn d oesn’t refuse desserts and other types of food that might be considered bad for people on a diet. Instead, she has learned to take smaller amounts. Dawn also learned to pay attention to her hunger and fullness signals. Instead of eating until she feels full, she eats just enough to feel satisfied. Having someone she could turn to for support helped Dawn a lot. As part of her healthy weight program, Dawn was assigned (指派) a health coach. This person helped Dawn eliminate things that might prevent her from staying with her healthy。
河北省黄骅市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017-2018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至10 页,第Ⅱ卷11 至12 页。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 70分)注意事项: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不能将题直接答在试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
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
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
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
“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
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
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
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
前文说到周公诫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至7页,第Ⅱ卷7 至8 页。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共70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循着生命实体的第一生存需求追溯,会发现,这个崇尚“以食为天”的国度,华宗汉祖自懂得刀耕火种后,便改变了茹毛饮血的原始陋习,转而在“火中取栗”和汤中取食。
由于火焰与热汤的高温不允许沿用伸手抓捏的习惯,于是便寻找手指的替代物——一支箭、一柄矛或一根树枝。
显然,单支的筷子只具有扎和挑的功能,远不及两根手指拿捏之便捷。
先民们质朴的头脑懂得,灵巧的手可借两根树枝而延伸,更何况先民们的狩猎和劳动已将手指锻炼得运用自如,将两根小树枝捏在手中,竭尽插扎穿挑夹、捞扒拌搅拉之能事,还可供递喂拨、煎卷烤,十八般食艺可得心应手。
至此,可推断,华汉先民的第一种创造发明得以诞生。
之所以称之为发明创造,是由于筷子完全符合当今发明创造的定律——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而且还具有取之无竭的原材料。
因此,又可以进而断言,祖先在发明创造了弓箭、长矛和某些农具外,最初的第一件民间日用品发明非筷子莫属。
随着筷子的普及和大量使用,制作筷子的材料渐次演变,由树枝而木条、竹条、骨条和牙条,其形制和长度也逐渐形成定规。
其长度缘于原始部落围着食器聚餐的习俗,其时,筷子必须具有一定的长度方能夹取食物。
而这长度又必得便捷于手腕在食器与嘴之间作半径活动,手臂的运动半径亦受制于腕骨到肘骨这两个支点的牵制,于是小臂的长度大体成为了筷子的长度标准。
筷子的诞生,不但确定了围食的习俗,而且依据筷子加手臂的长度作为半径,确定了用以聚餐的方桌与圆桌的宽度与直径,确定了餐桌周边长度与食客人数的惯例。
最终还使得筷子成为原始尺寸的长度单位,一市尺约等于小臂加拳头的长度,最初的筷子也大体如此。
只是由于木竹筷子容易弯曲,加上民居与食器的发展,使人们逐渐从野外移至室内,食桌、食器、筷子渐渐短小精致。
至于筷子的形制取上方下圆,大概同先民崇尚“天地方圆”说相关。
有趣的是,氏族部落之间的许多理念和原始等级,也由筷子反映出来,依牙、骨、竹木品质与制作难度,按筷子长短、粗细、优劣与刻意制作的不同纹饰,显示了执筷人的等级尊卑与长幼身份。
为了适应传统礼仪的各种需求,筷子又演化为礼品、供品、祭品。
当祭祀神灵供三牲五谷时,人们把筷子插入供品。
为了确定祭拜的时辰,有人点燃竖着的木竹筷子以作计时之用。
继而又发现某种木料所制筷子燃点后会发出香味,或形成幽幽冥冥的火光,更增添了祭典的神秘感。
故而有了最初的焚香与火烛,直到后人懂得在筷子上粘裹香料和石蜡,才有了蜡烛与燃香,但其载体还是根筷子。
正是非同小可的一双筷子,强化了手指延伸与拿捏夹取的概念,派生出火钳剪刀等物器。
又由筷子纵横交叉的排列法,由小及大由短及长,使得洞穴鸟巢中生息的祖先颖悟了柱梁檩栏和樊篱牢笼的构成与功能,鲁班的祖师便用筷子演示了中国古代第一具建筑模型。
至于垒屋造房,无论是哥特式罗马式无非是石头的堆彻,确乎少了这份筷子的灵性和韵味。
直至经历了几千年文明发展历程的欧美宾朋,但凡要享用中国烹调之妙,无一不从筷子学起。
由此而联想到同步进化的西方民族,同样凭着一双手,拿捏的却是刀叉,不同的取食进餐法则绵延成不同样式的文化与理念。
而与看上去“动刀动枪”的西方餐具相比,成双成对的筷子又多了一份“和为贵”的意蕴。
1.下面关于筷子诞生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懂得刀耕火种而改变茹毛饮血陋习的过程中,先民需要在火中和汤中取食,使用辅助工具势在必行。
B.对弓箭、长矛和某些农具的使用,启发了先民们的思维,为了用以代替手指,筷子的出现成为可能。
C.先民们懂得辅助工具一支不如两支用起来方便快捷,而且狩猎和劳动已将他们的手指锻炼得灵活自如。
D.使用一双筷子,不仅可以插扎穿挑夹、捞扒拌搅拉,还可以递喂拨、煎卷烤,使用起来便得心应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筷子之所以被称为我国民间日用品的发明创造,是因为它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而且可供使用的原材料丰富。
B.聚餐所用筷子的长度,不但取决于聚餐用的方桌或圆桌的宽度、直径、周长,而且还要考虑聚餐空间与食客人数的惯例。
C.民居与食器的发展使聚餐地点渐从野外移至室内,再加上木竹筷容易弯曲变形,食桌、食器、筷子渐渐变得短小精致。
D.在使用筷子的过程中,先民们关于手指延伸和拿捏夹取的概念得到强化,于是有了新的发明创造,比如火钳剪刀等物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筷子的长短、材质、形制等与民族文化有一定联系,比如筷子上方下圆,大概同先民崇尚的天圆地方说相关;纹饰、材质可以反映执筷人的等级尊卑。
B.先民们在祭祀神灵时,最初把筷子竖直插入贡品,是为了点燃,以便掌握祭祀的时辰,也为了增添神秘感,由此又引发了燃香、蜡烛等日用品的出现。
C.西方人来到中国,要享用中国烹调之妙,必须使用筷子,因为筷子是中国人进餐的特有工具,与中国的食品、食器相配,已成为饮食不可分割的部分。
D.中西方比较,哥特式、罗马式石头堆砌的建筑,确乎少了我国柱梁檩栏式建筑的灵性和韵味;刀叉等餐具和筷子相比,缺乏一份“和为贵”的意蕴。
【答案】1.D2.B3.B【解析】1.试题分析:D答非所问,本项说的是筷子的功能,并非筷子产生的原因。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B因果倒置,本项与原文内容不符,筷子的长度决定了桌子的规制。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B表述有误,与原文内容不符,将筷子插入供品,最初的目的并非“掌握时辰”或“增添神秘感”。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①造其家,得粟以自给。
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
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
人殆之,不肯舍。
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
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疑许诺,延就坐,汛室②,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
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
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
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
”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
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
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
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
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
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逾月,始辞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书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
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注:①执业:指捧书求其,犹言受业。
②汛室:汛,洒水。
汛室,指打扫房间。
4.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假:借用B.然独好周.人急周:周济C.数日,景淳竟.死竟:居然D.人用是多.疑名多:称赞5.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B.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C.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D.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6.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3分)()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
”(5分)(2)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2分)(3)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3分)【答案】4.C5.D6.C7.(1)(范景淳)拄着拐杖走到李疑门口,告诉(李疑)说:“我不幸患病,没有人收留我。
(杖:动词,拄着拐杖;踵:动词,走;被:遭受;舍:收留;省略句)(2)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用什么回报!(恤:帮助;尔:这样;何以:以何,)(3)人谁没有困难的时候,怎能把房屋随身带着?(缓急:困难,偏义复词,偏“急”;安:怎么)【解析】4.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
此处“竟”应该是表示结果的副词“终于”“最终”“终究”,而并不表示出乎意料,因此不可能是“居然”。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试题分析:做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如此题注意并列的谓语和人称的转换。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6.试题分析:C文中说“不取其报”是说李疑不要这个妇人报答,不是“此人不知感恩”。
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