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案两三步计算的分数四则混合式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四则混淆运算》教课设计三篇导读:本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四则混淆运算》教课设计三篇,仅供参照,假如感觉很不错,欢迎评论和分享。
篇一[ 教课目的 ]1、使学生联合解决实质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淆运算的运算次序,并能按运算次序正确计算;主动领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相同合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相关分数的简易计算,体验简易运算的优胜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次序和简易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育观察、比较、剖析和抽象归纳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累积数学学习的经验。
[ 教课过程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淆运算的运算次序。
1、讲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束教室。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 4 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 6 分米彩绳。
两种中国结各做18 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3、学生口头列式,谈谈运算次序。
4、发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易?为何?4、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淆运算的运算次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还能够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易。
[ 设计企图:“温故而知新”,在详细的情境中再现旧知,为新课的教课打下了牢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感情、思想体验的伏笔。
]二、主动探究,理解分数四则混淆运算的运算次序1、出示例 1 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 2/5 × 18+3/5 × 18(2/5+3/5)× 182、沟通两种算式的不一样思路:列式时你是如何想的?3、指出:在一道相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淆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淆运算。
(板书课题)[ 设计企图: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联合起来,能使学生领会到计算是解决实质问题的需要,进而加强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
]4、独立思虑,试试计算(1)发问:依据过去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淆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淆运算的运算次序是如何的?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淆运算的运算次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淆运算的运算次序相同。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精选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1【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谈话:元旦节快要到了,我们班的同学打算做一些小饰品来装饰教室,请看老师带来的数学信息。
出示信息:同学们做了24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朵数的1/3多2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一)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1)结合情景理解算理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
师:我们首先解决做黄花多少朵?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请你根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
生汇报:241/3+2师: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解题思路?该如何计算呢?师板书过程。
为什么先算241/3?师:观察这个算式,有乘有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深化运算顺序3/8(3/4-1/6) 5/6-4/92/3 7/123/14+7/8师:运算顺序都能掌握,选择其中的两个快速得算出结果来。
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做这类计算题时,我们注意什么呢?教师总结看想算查(3)抽象运算顺序师:观察这几个算式,他们都是有关分数的计算,里面包含了加减乘除还有小括号,想一想,它们的运算顺序是这样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师生小结:由此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分数混合运算》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分数混合运算》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推荐《分数混合运算》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混合运算》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分数混合运算》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1、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对策:借助画线段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补充练习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口算下列各题。
4/15+7/15 1/2—1/3 5/9×3/5 2÷1/2 1/4÷418÷1/2 18×1/2 0÷2/5 1—3/4 1÷4/721×3/7 10/7÷15 21÷3/7 1/2×1/3 5/6×36进行口算,学生将得数写本子上,时间到后统计完成的题目数量及正确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那么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2)一本故事书已看了2/7,还剩全书的()。
(3)一根绳子长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毫升。
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并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模板三篇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是: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加、减、乘、除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中运算律的使用。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绳。
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4、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稳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情感、思维体验的伏笔。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5×18+3/5×18(2/5+3/5)×18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从而增强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精选12篇)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精选12篇)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篇1数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式题.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一)口算(二)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169-722 35-〔2.34(7.2-5)〕1.教师提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2.教师谈话引入:的顺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二、讲授新课(一)教学例1例1. (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例1)1.教师提问: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生尝试解答.3.集体订正.(二)教学例2例2.(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例2)1.请学生分组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边的.2.学生独立解答(三)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四)总结归纳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我们可能觉得不难,但却很容易算错,所以我们要养成好的计算习惯:要审清运算符号,确定好运算顺序,不丢数、不抄错数,认真计算每一步.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训练学生认真审题,能够选择合理简便的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正确、合理、灵活、迅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且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2024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案

2024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加减乘除以及混合运算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形成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数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分数的加减运算,特别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
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之前学习的分数四则运算基础知识。
通过实例引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讲解分数四则运算规则:详细讲解分数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特别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混合运算顺序:通过举例说明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并强调括号的使用。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题目演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步骤和方法。
3. 学生练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本上的例题。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帮助。
4.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参与讨论,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 课堂小结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强调运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练习、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手段:利用黑板、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在课堂上安排适量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反馈。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批改作业,记录学生的完成情况和错误情况。
评价方式: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掌握情况。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讨论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提高实践: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实践教案

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之一,也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运算。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篇教案将结合实际情况对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做一定的实践教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数学分数的定义,熟练掌握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正确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喜爱。
二、教学内容1. 数学分数的定义及其基本运算法则2. 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 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实际应用的例子三、教学过程1. 绪论在教学开始前,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
2. 学习重点及难点2.1 学习重点: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
2.2 学习难点: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3. 学习方法3.1 看懂分数运算的意义和定义,牢记基本运算法则。
3.2 通过大量练习,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3 发散思维,加强与实际情况的联系。
4. 教学步骤4.1 常见分数概念回顾1)分数的定义:分数是以几分之几、几块之几等方式表示的数,通常为a/b(a除以b)的形式。
2)分子、分母的定义:整个分数线以上的数叫做分子,通常用大写字母A表示;整个分数线以下的数叫做分母,通常用小写字母B表示。
3)分数的分类按大小分为: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4.2 数学分数的基本运算法则1)相加或相减时,必须将两个分数的分母化成相同数。
2)乘法运算时,直接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3)除法运算时,将除数的分子与被除数的分母相乘,除数的分母与被除数的分子相乘,将两个结果相除即可。
4.3 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在学习了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之后,学生将运用所学进行实际的运算练习。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四则混合计算练习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四则混合计算练习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10月8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计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四则计算,提高学生分数计算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般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般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一、揭示课题二、基本方法练习四、两步计算练习四、应用题练习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四则计算,学会了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节课我们练习分数四则计算,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计算的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并能用分数计算解答一般复合应用题,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1、口算3/8+5/83/5-3/103/4-1/43/7+5/85/93/101/24/77/92/32/52/5分数加减法是这样算的?乘法和除法呢?2、笔算5/9-3/95/7+2/53/4-2/55/63/54/7123/81/5上下练习,说说计算过程。
3、练习九7上下练习,说说想法。
1、练习九5第一行上下练习问: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是怎样计算的?2、把下面的式子改写成连乘的式子。
1/42/34/782/37/82/343/85/79/105/61、练习九9读题,讨论要怎样想。
学生说说要怎样解答,为什么要怎样解答,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练习九11可以怎样想?上下练习。
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
3、练习九12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教案两三步计算的分数四则混合式题
教学目标:
1、正确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分数四那么混合式题。
2、运用学过的知识,解答两步计算的较简单的分数应用题。
3、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两三步式题的正确计算。
2、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填空: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2、口算:
3/533/722/5-1/51/42/3
1/2333/51/3+1/261/3
3、标明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7202+[50〔25+47〕][1178-12〔84+5〕]5
4、小红用8米长的彩带做一些花,如果每朵花用2/3米彩带,小红能做多少朵花?
【二】引入新课:
在上面第三个问题的后面增加她把其中的4朵送给了同学,还剩多少朵花?〔增加问题后就成为例4〕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说一说,怎样求还剩多少朵花?
3、学生列式:
4、师:请同学们观察,这道题目中有哪几种运算?
生:除法和减法。
师:在整数四那么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生:略。
师:从以上分析请你推想:整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适用于分数吗?
生:通过分析例4的题意我们可以看出--整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同样适用于分数和计算。
5、学生独立计算,师巡视指导并作订正。
82/3-4=83/2-4=12-4=8〔朵〕
答:小红还剩8朵花。
6、思考:在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三】
要求:让学生说一说,上面的题目的运算顺序各是什么,然后进行计算。
本练习的教学安排:学生先独立计算前两列的四个小题,然后交流各自的算法,对比分步计算的先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再一次性约分这两种不同的解法,哪一种更简便些?鼓励学生以后在计算中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再让学
生计算第三列的两个小题,此两小题由学生找出运算顺序之后独立计算,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在计算中是如何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的?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1、老爷爷每天跑几圈?
2、半圈用哪个数来表示?
3、照这个速度,怎样理解?
4、要求老爷爷每天跑步要用多少时间,要先求出什么?
5、现在你能解答了吗,能解答的自己写出解答过程,不能解答的请教老师。
6、指名口答解答过程,师生共同订正。
【四】全课总结:
1、说一说,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有什么发现吗?有什么想要告诉老师和同学的吗?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课后作业:练习九第1---4题。
第1题:读题后思考,你打算怎样来计算这几道题?〔多找几个学生来说自己心里的想法,寻找出最好的解题策略后再让学生进行计算。
〕
第2题:提问6楼到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层楼的高度?
〔6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只有5层楼的高度〕
第3、4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