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西省中考语文专题精炼 第1部分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3 病句辨析.doc
江西省中考语文第一部分语言知识及其运用专题复习三病句辨析课件新人教版

的性格。 C.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 造成的。 D.谁能否认李时珍没有对中国的医学分残缺,“由于”和“使” 的连用使得句子缺少主语,应删掉“由于”或“使” C项句式杂糅,“……的主要原因”和“……造成的” 不能同时使用,应删掉其中一个。D项否定不当, “否认”“没有”和疑问语气导致三重否定,使句意
【解析】动宾搭配不当。我们提取句子的主干,根据主干判断主谓宾 是否搭配得当,该句的主干是“看到了父母、房屋、山路和乡音”, 动词“看到了”和宾语“乡音”不能搭配,应在“那熟悉的乡音”之 前加“听到了”。
【答案】 “那熟悉的乡音”之前加“听到了”。
技巧三 看到两面词不放过
一个句子如果出现两面词,就应分析该句是否存在两 面与一面不搭配的语病。修改此类病句有两种方法:要么 去掉句中的“能否”“是否”等词语,要么在句子的另一
部分 加上“能否”或“是否”等词语。常见的两面词有:“能 否”“是否”“有没有”“成败”“与否”“好坏”“优
劣”“高低”“快 慢”“强弱”“大小”“得失”等。
下面语句有语病,请改正。 3.我市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成败,关键在于要提高人们 对传统产业的认同与保护意识。
【解析】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成败”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要”只有肯定的方面,因此将“要”改成“能否”。
【答案】
“要”改为“能否”。
技巧四 看到否定词不放过
遇到否定词时,主要看它是否将意思说反,导致否定不当,需要 注意有些字词本身就含有否定的意思,其后一般不带否定词语。常 见的否定词有以下几类:
常见否 定词
双重否 定词
不、无、没有、勿、未、否、非……
没有不、不能不、非……不可、不得不、难道 不、无时无刻都、每时每刻不、不会不……
江西省中考语文复习专题3病句的辨识

江西省中考语文复习专题3病句的辨识第一篇:江西省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3 病句的辨识专题 3 病句的辨识(50分)1(2013·江西省)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
D.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2(2012·江西省)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
B、能否阻止大脑中炎症分子的释放,是减轻痴呆症状的关键。
C、作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沂门目连戏可谓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D、在那条河上,当地渔民至今仍保留着单脚划船。
3(2011·江西省)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B.昨日,记者从省国土部门获悉,我省已全面启动今年灾害防治。
C.游览者必然也不会不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D.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4(2010·江西省)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B.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
D.成语之所以受到人们长期的喜爱,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
5(2009·江西省)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A、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里左右,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B、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
江西省中考语文复习语言知识及其运用专题3病句辨析备考精编

专题3 病句辨析备考精编1.(2015·江西)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A.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
B.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C.《水浒传》生动地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D.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解析】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识能力。
B项中“突然”与“渐渐”前后矛盾,删掉其一即可;C项中缺少宾语中心语,添加“……的全过程”即可;D项中“溺爱”一词本身就已经有“过于”的意思,与前面的“过于”构成重复累赘的语病。
2.(2016·黄冈)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A.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
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D.“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
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解析】A项中前后主语不一致,“有很高的收视率”的主语不是“孟非”,而是“他主持的节目”;B项成分残缺,应该在句末加上“的活动”,与“开展”相搭配;D项语序不当,应该改为“面对和思考”。
3.(2016·天津)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供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该在句末加上“的能力”;C项,缺少主语,删去“随着”或“使”;D项,语序不当,应该改为“发现并解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2016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江西省2016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答案】B【解析】A“磬”应写作“罄”,“炮”应读作páo;C“殷”应读作yān,“珠”应写题目作“蛛”;D“黠”应读作xiá,“畴”应写作“筹”。
【考点】字形以及读音的识记能力。
2.【答案】C【解析】左右逢源:形容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形容办事圆滑。
用在这里补充“说得”的情况。
搭配不当。
A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B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D当之无愧:承受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考点】运用词语的能力。
3.【答案】D【解析】A“缩小了”与“两倍”搭配不当。
“缩小了”只能与“几分之几”搭配。
“两倍”只能用于增加或者扩大。
B句式杂糅,时删去“的原因”或“的结果”。
C语序不当将“广泛”移至“关注”前。
【考点】辨析病句的能力。
4.【答案】B【解析】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句子的语意连贯性。
这个文段的中心是“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所以②应排在首句。
为了说明这一观点,“一部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与“诗”有什么关系呢?这是自然而然先要提出的问题,所以①应紧承②;为什么要当作诗看?⑥紧承①指出原因;⑤③④三句举例指出不爱好诗的人的文学趣味低下;⑤提出假设,③指出隔膜的后果,④得出结论。
【考点】句子的衔接能力。
5.【答案】D【解析】原句中“不是……而是……”表示的是并列关系。
先否定前者后肯定后者表达的意思是只肯定后者。
而改句中“不……”表示的是选择关系,表达的意思既可以是前者,也可以是后者。
【考点】句型转换的能力。
6.【答案】C【解析】应为“滑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
还表明了词人面对破碎的山河以及战场的沉痛心情。
【考点】对词内容的理解能力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7.【答案】A【解析】词的上阕没有从触觉角度写景。
2016江西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江西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篇一:江西省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txt>江西省2016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卷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
... 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谈起围棋,这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连专家都惊叹....不已。
d.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一部好小说或是一步好戏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②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喜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喜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④所以它们看小说和喜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⑤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喜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⑥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致。
a.⑥①②⑤④③b.②①⑥⑤③④c.⑥②⑤①③④d.②⑥①⑤④③5.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2分) b.原句:傅雷的家书每一封都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改句:傅雷的家书没有一封不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c.原句: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
改句:多少年过去了,山顶岩石的表层被风儿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
d.原句: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2016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

2016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确凿.(záo)告磬如法炮.制(pào)物竞天择B.归咎.(jiù)馈赠风雪载.途(zài)通宵达旦C.殷.红(yīn)销蚀恪.尽职守(kè)珠丝马迹D.狡黠.(xié)绰号叱咤.风云(zhà)略胜一筹【解析】A项,“炮”应为páo,“告磬”应为“告罄”;C项,“殷”应为yān,“珠丝马迹”应为“蛛丝马迹”;D项,“黠”应为xiá。
【答案】B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
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谈起围棋,这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连专家都惊叹不已。
D.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解析】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C句“左右逢源”指处理事务时灵活顺便,没有困扰,不符合句子语境。
【答案】C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解析】本题用反选排除法。
A项,“缩小”不能用倍数;B项,“原因”与“结果”冲突;C项,“广泛”一词词序不当,应该在“关注”之前。
【答案】D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一部好小说或是一步好戏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②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喜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喜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江西省中考语文复习课件 专题3 病句辨析

(5)抓住判断词“是” 如:修建青藏铁路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重要 举措,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第二部分承前省略了主语“修建青藏铁 路”,这个主语与“纽带”构不成判断句,应该在第二部分前加上“这条铁 路”一类的词语)
(2016·江西)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解析】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 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 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的办法,由整体到局部地进 行判断。本题用反选排除法,A项“缩小”不能用倍数;B句“原因” 与“结果”冲突;C句“广泛”一词词序不当,应该在“关注”之前。 【答案】 D
再如:校长采纳了两个教师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校职工出谋 献策的积极性。(“这”指代不明;另外,“两个”修饰“教师”或“建议”, 表意不明)
7.不合逻辑 如:能否科学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能”与“否”表现两种完 全不同的情况,应删去“能否”,本题错误类型俗称单面对双面,改法是让 单双分别相对) 如: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安全教育和管理。(否定词 “不”使句子意思相反,应去掉) 8.句式杂糅 如: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 加拿大籍华裔女作家之手。(这句话是由一个主谓句和一个动词谓语句杂糅 而成的,可以改用下边两种句式中的一种来表达:①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②上海文艺出版 社出版的《生存》,出自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女作家之 手。)
江西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部分语言知识及其运用专题训练组句成段含答案 (一)

江西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部分语言知识及其运用专题训练组句成段含答案 (一)江西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部分语言知识及其运用专题训练组句成段含答案为了帮助学生备战江西省中考语文考试,全面提高中考语文得分率,在语言知识及其运用这一部分专题训练的基础上,下面给出了一些常用语言知识及其运用的组句成段练习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1. 标点符号(1)漫长的一天结束了,天空中的太阳落了下去,但月亮还没有出来。
人们已经睡着了,只留下了我独自思考。
(2)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老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每天花半个小时做语文阅读题,两篇课文随机抽取,学生将课文内容理解并答题。
(3)他的笔记中有许多错别字和语病,但他对此并不在意。
2. 词语用法(1)听完他的演讲之后,我尤其感受到了他真正的为人处世之道。
(2)她是一位热心肠的优秀教师,一遇到学生的困难问题就马上帮助解决问题。
(3)这场大火致使教学楼一度封闭,不过由于及时灭火,教学秩序并未发生大的波动。
3. 情感色彩与修辞手法(1)夏天的森林里充满了鲜花和果实,让人感到万物生机勃勃。
(2)他的讲话充满了激情,言辞铿锵有力,令人信服。
(3)校园里充满了童趣和无忧无虑的笑声,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4. 表达方式(1)生命虽然短暂,但愿你能智慧地度过无数个春夏秋冬。
(2)如果我们都能心怀爱意,积极向上地前行,那么我们一定能实现梦想。
(3)理想不会轻易变成现实,但有了理想,我们才能拥有前行的方向。
以上就是江西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部分语言知识及其运用专题训练组句成段含答案。
通过这些练习,相信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运用的重要性,并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病句辨析
1.(2015天津)下面句子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育才学校决定加快创建文明校园的规模与速度。
B.深受天津人民喜爱的曲艺名家苏文茂先生,是津味相声的杰出代表。
C.随着对各区县的实地调查,使专家组对当地义务教育达标状况有了全面了解。
D.市十六届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新修订的《天津市滨海新区条例》。
【解析】A项动宾搭配不当,“加快”可以和“速度”搭配,但不能和“规模”搭配,可将“规模与”删掉。
C项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应删去“随着”或“使”。
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审议并通过”。
B项没有语病,故应选B项。
【答案】B
4.(2015长沙)下列语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
A.位于张家界大峡谷的世界首座斜拉式高山峡谷玻璃桥,总长约430米,宽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高的全透明玻璃桥之一。
B.计划于今年年底开放的长沙市“两馆一厅”将为市民的休闲时光提高浓浓的文化味。
C.实践证明,能否坚持体育锻炼对提高同学们的体育成绩很有成效。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修身养性、完善自我的功能,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解析】A项的“宽6米”与“最高”搭配不当。
B项的“提高”和“浓浓的文化味”搭配不当,应改为“注入浓浓的文化味”。
C项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
D项完全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D
10.(2015南昌模拟)下列句子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
A.他非常喜欢巴金的小说,曾反复阅读《家》,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B.虽然精彩绝伦的CBA总决赛已落下帷幕,但那跌宕起伏的过程、充满血性的身影、顽强拼搏的精神依然闪现在人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C.由于缺水,塔里木河两岸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了。
D.马航MH370失联后,中国政府一直牵挂着失联同胞的生命安全,启动全面应急和搜
救,不放过任何疑点,表示只要有一丝希望就绝不放弃。
【解析】A项属于句式杂糅,“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的主语应是《家》,而不是前一句的主语“他”,此处偷换主语。
B项,“顽强拼搏的精神”不能与“闪现在人们的脑海中”搭配。
C项正确。
D项属于成分残缺,谓语“启动”后面缺少宾语“机制”。
【答案】C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版火车票的“细节魅力”反映出铁路单位在服务上锐意创新的诚意和务实改进的智慧。
B.“新视野”号探测器经过漫长的9年半的太空穿梭,首次近距离飞越冥王星,为人类
探索冥王星迈出了新的一步。
C.教育局长在大会结束后,反复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D.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但是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解析】B项“漫长”与“9年半”自相矛盾,“漫长”不是具体的时间段,而“9年半”是具体的时间段,应删去“漫长的”;C项表意不明,可以理解为嘱咐的是几所学校的领导,也可理解为一所学校的几个领导,应将改为“反复嘱咐山区学校的几个领导”;D项中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把“但是”改为“而且”。
【答案】A
1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不受拘束。
C.对于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有人主张前去阻止,有人主张随波逐流,而他同意这种主张。
D.频繁地外出就餐习惯虽然省时省力,却为我们的健康奠定了很大的隐患。
【解析】B项中前后矛盾,应该删掉“不”;C项中表意不明,前文提到了两种主张,因此“这种主张”指代不明;D项中搭配不当,应该把“奠定”改为“埋下”。
【答案】A
2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各类节目中传统文化内涵的严重缺失,使现今传统文化类节目不能得到广大观
众的欢迎。
B.一座城市,市民的环保素养高,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尺。
C.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现代汉字即由它演变而来。
D.互联网,正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在全球范围掀起一场影响人类所有层面的深刻变革,人类正将要站在一个新的时代到来的前沿。
【解析】A项的语病属于缺少主语,应该将“随着”“使”删掉其中一个;B项的语病属于两面对一面,句子后半句出现了“程度高低”,而前半句只有“素养高”这一面,所以就造成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句,应该将“市民的环保素养高”改为“市民是否环保素养高”或把“文明程度高低”中的“低”去掉;C项没有语病;D项的语病属于前后矛盾,不合逻辑。
在前半句中说“互联网,正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后半句却说“人类正将要站在一个新的时代到来的前沿”,“正”和“将要”矛盾,根据句意,应删去“将要”。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