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学的功能图文稿

合集下载

第十课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课件

第十课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课件
o 1931年任教于哈佛大学社会学系,后任社会学系主 任。 1946年,他将社会学系改名为社会关系学系。 帕森斯是功能理论的代表人物。帕森斯终生致力于 能够解释所有人类行为的巨型理论的建构。
2
o 他在哈佛大学供职40余年,直到1973年作为荣誉教授退休为止。 此后,他还应邀到宾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加州 大学贝克莱分校任客座教授,并继续发表论著,在各种学术会 议上作演讲。
o 1、拉德克利夫—布朗(1881- 1955)
o 认为社会是一个整体,或者说任何文化都 构成了一个功能统一体或系统。在这一功 能统一体中,各组成部分以一种充分和谐 的内部一致的方式发挥作用,避免无法解 决或无法控制的冲突。
o 所谓“功能”是指一个局部的行为对其总体 行为的贡献。
5
o 2、马林诺夫斯基(1884- 1942)(帕的导师) o 所谓“功能”总是意味着对某种需要的满足。如文化
12
图2:模式变量
universalism 特 价值面向
versus

particularism 性

遍 普
Collective orientation集体取向
扩 散 性
Specificity 性
versus

diffuseness
具 动机面向
先 quality
赋 versus 性 performance
7
社会行动理论:帕森斯的第一次综合
o 要回答的问题: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追求他的或她 的目标,社会秩序怎么可能存在?
o 对古典理论的批判: o ①实证主义学派反对把行动同一定环境状态相联
系,并假设状态对行动具有某种决定关系,忽视 了影响行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规范取向。由此而 忽略了行动最终目标的来源、性质及其差异。 o ②理想主义传统则单纯强调价值规范的作用,忽 略了环境对表达特定文化价值的影响。

社会学基础教案

社会学基础教案

社会学基础教案1. 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社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理论。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提高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后续学习社会学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2.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 熟悉社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了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 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教学内容3.1 社会学的定义- 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 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2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关注的社会现象-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问题3.3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调查方法和实证研究- 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和比较研究3.4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功能主义理论- 冲突理论- 交互主义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4. 教学过程安排4.1 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引用相关案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社会学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4.2 正文(70分钟)4.2.1 社会学的定义(10分钟)介绍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让学生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4.2.2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0分钟)分析社会学关注的社会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问题。

4.2.3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20分钟)介绍社会学的调查方法和实证研究,以及理论研究和比较研究的重要性。

4.2.4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观点(20分钟)分析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如功能主义理论、冲突理论、交互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和符号互动主义理论,让学生了解不同理论的核心观点和主要贡献。

4.3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5. 教学要点- 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观点6. 教学辅助工具- PowerPoint演示文稿- 相关案例分析- 学生讨论和互动7.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学生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估,了解学生对社会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社会工作的功能共32页

社会工作的功能共32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社会工作的功能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பைடு நூலகம்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社会心理学课件ppt演示文稿

社会心理学课件ppt演示文稿
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即社会因素引起 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第四页,共78页。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一)个体层面: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等 (二)人际层面: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 (三)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社会影响等
(四)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阶级等。
一、社会学习论 (班杜拉、沃尔特斯) 基本观点与学习机制:社会行为通过学习获得:联想、强化、模
仿
二、社会交换论(霍曼斯) 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和缩小代价,认为趋利避害是人
的本能之一,提出五个普遍性命题
三、符号互动论(詹姆斯和米德) 人的社会行为是对刺激意义的理解(符号),而且是在互动(内、
外)过程中实现
第二十一页,共78页。
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一、 印象与印象形成的概念(形成对他人印象的过程) 二、印象形成的效应
1、首因效应(先入为主)与近因效应 2、光环效应(以点代面) 3、刻板印象(凝固化)
三、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加法、平均、加权平均、 中心品质
四、印象管理(印象整饰)
(一)概念: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二) 作用
第十九页,共78页。
4、作为教师,既需要权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学生作朋友
的角色,这两种角色有时难以协调,这是( )
A、角色内冲突
B、角色失调
C、角色不清
D、角色间冲突
5、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 )
A、主我 B、客我
C、镜我 D、社会自我
6、詹姆斯(1980)关于自尊的经典公式是( )
A、自尊=成功/自信 B、自尊=成功/抱负

第八章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详解演示文稿

第八章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详解演示文稿
第16页,共52页。
因生活所迫,为救自己的孩子,海因茨偷了老板的药。 毕业了,你的助学贷款没有还,并且不打算还,因为许多没还的 学长(姐)们生活得挺好。 你因举报他人违法可依法得到政府给予的奖金,你表示放弃 。 ──违背法律要求,依法要接受法律的惩罚或强制性要求。
第17页,共52页。
你见义勇为,向检察机关举报自己受贿的父亲。
体理论。 ❖ 文化传递:强调个人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学习犯罪行为。这种学习
包括犯罪技术,犯罪动机、欲望和对罪行的合理解释。(吸毒,盗 窃,聚众赌博等)
文化传递理论只能解释部分(习得的)越轨行为,指出了社 会互动在强化个人从事越轨行为动机中的重要角色。
第41页,共52页。
2.互动论视角
互动论学者针对犯罪行为提出两种解释:文化传递和社会解体理 论。 ❖ 社会解体理论:犯罪和越轨行为的增加可以归结为像家庭、学校、 教会和地方政府(社会控制的主体)等公共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消失 或解体。
于这种惩罚是远期的、广泛的,所有文化都不禁止这些行 为。
第15页,共52页。
奥地利Amstetten,73岁男子Josef FElisabeth F囚禁自 己的女儿在地窖24年。
残害无辜幼童。
❖ ──违背普世伦理,为所有文化和法律所禁止,有违 人伦、法律、道 德和人类正常情感。受法律制裁、 道德谴责。
第48页,共52页。
4.冲突理论
❖ 冲突论者指出,有权力的人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将越 轨行为加以定义以适合他们的需求。
❖ 理查德·昆尼首先提出,司法系统是为有权力的人的利 益服务的。
第49页,共52页。
4.女性主义视角
❖ 现存的许多对越轨行为和犯罪的态度都是从男性思 想发展而来的。
古时候的一夫多妻,女子再嫁

第八章犯罪与越轨行为复旦社会学课件演示文稿

第八章犯罪与越轨行为复旦社会学课件演示文稿
第八章犯罪与越轨行为复旦社会 学课件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17页。
优选第八章犯罪与越轨行为复旦 社会学课件
第二页,共17页。
我们都知道越轨行为者是什么样的人,或者我们往往认为自 己知道。越轨行为者就是那些拒绝按照我们大多数人所遵从 的规则而生活的人。他们可能是暴力犯罪者、吸毒者或穷困 潦倒者,他们不符合被大多数人界定为可接受的正常标准。 然而事实并不完全像它们所表现出来的那样,社会学常常告 诫我们这一点,并且鼓励我们要看到现象背后的东西。实际 上,越轨行为并不是一个容易界定的概念,越轨和犯罪之间 的关系也不直接。
当然,认为抱负大小与成功机会不相匹配的情形只 发生在没有特权的人群之中,这也是错误的。在其 他群体中,也存在犯罪的压力,这一点可以从贪污 、欺诈和逃税这些所谓的白领犯罪中看出来。
第十二页,共17页。
互动论的理论
在互动论传统中,社会学家把犯罪 和越轨作为社会建构的现象加以研 究。互动论者们提出这样的问题: 有些行为是如何在一开始就被定义 为越轨的?为什么某些群体被贴上 越轨者的标签而其他群体却没有?
第十三页,共17页。
习得的越轨:与众不同的联系
爱德文•苏泽兰德把犯罪与他所谓的与众不同的联系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结合在一起。在一个包含
众多亚文化的社会中,一些社会环境往往会鼓励非法 活动,而另一些环境则不这样。个体通过与那些犯罪 规范传播者发生联系而成为犯法的人。这种理论认为, 犯罪活动与守法活动一样,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并 且指向相同的需求和价值观。正像从事正统工作的人 那样,窃贼们也竭力想挣钱,只是他们选择了非法的 手段。
第四页,共17页。
研究犯罪和越轨行为,我们要用到两个不同但相关的学科 。犯罪学关注受刑法制裁的行为方式。犯罪学家经常对犯 罪测量的技术、犯罪率的变化趋势和针对减少社区内犯罪 的政策感兴趣。越轨社会学家借鉴犯罪学的研究,同时也 考察超出刑法范围之外的行为。社会学家研究越轨行为是 为了理解为什么某种行为会被普遍认为是越轨,以及越轨 的观念如何被有区别地运用到社会成员身上。

社会学的取消恢复与重建演示文稿

社会学的取消恢复与重建演示文稿
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 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
第三页,共47页。
当时以华北、华东、中南为重点,实行全国 一盘棋。
通过院系调整,使绝大多数省份都有一所综 合大学和工、农、医、师等专门学院,并将 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校改造 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同时也加强了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
第十四页,共47页。
这些动向受到中国社会学者的注意。
1957年,陈达、吴景超、费孝通等教授在 全国政协会议上,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报 刊上,分别提出了要求恢复社会学的建议。
第十五页,共47页。
1957年4月,在有关主管部门的支持下, 建立了“社会调查工作委员会”,由著名
的社会学家陈达教授主持。
如潘光旦教授对土家族的调查研究;
费孝通教授的重访江村;
李景汉教授在北京郊区农村生活的调查等等。
第十三页,共47页。
1956年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召开,苏联国内
出现了新形势,对社会学的看法变化了。
同年8月苏联派代表团参加了在荷兰召开 的第三次国际社会学大会,以后陆续就有 一批有关恢复社会学这门学科的言论和活 动。
当时的学术刊物《新建设》,还专门召开 关于社会学工作的报告,并发表了座谈会 纪要。
1957年6月以后,反右派运动开始并在全 国展开。
第十六页,共47页。
北京的社会学家们首当其冲,受到无辜 的揭发和批评,费孝通、吴景超等教授 被公开点名批评,把关于要求恢复社会 学教学研究工作的建设,批判为复辟资 本主义阴谋,参加过座谈会的学者多数 受到不同程度的批判,还株连了一批青 年学生。
为消除疑虑和余悸、促进学科的恢复,1979 年3月15-18日在北京举行“社会学座谈会”, 商讨如何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开 展教学研究工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 贡献。

社会学研究方法复习思考题幻灯演示文稿

社会学研究方法复习思考题幻灯演示文稿

一、基本概念
• 1、总体 • 2、调查总体 • 3、样本 • 4、抽样 • 5、抽样单位 • 6、抽样框 • 7、参数值 • 8、统计值 • 9、置信水平 • 10、置信区间
第二十五页,共59页。
• 11、简单随机抽样 • 12、系统抽样
• 13、分层抽样
• 14、整群抽样 • 15、多段抽样
• 16、偶遇抽样
• 17、抽样
• 18、定额抽样 • 19、雪球抽样 • 20、样本规模 • 21、概率抽样
• 22、非概率抽样
• 23、抽样误差
第二十六页,共59页。
二、简述题
• 1、简述抽样的一般程序 2、抽样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 3、简述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第二十七页,共59页。
第七章
调查研究
第二十八页,共59页。
第二十二页,共59页。
四、简答题
• 1、如何将概念操作化? • 2、简述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 3、对下列概念进行操作化:文化程度,人
口增长、青年、籍贯 • 4、操作定义的作用是什么? • 5、简述社会测量的特点 • 6、简述概念的理论定义和操作定义的联系
与区别
第二十三页,共59页。
第六章
抽样
第二十四页,共59页。
第七页,共59页。
二、简答题
• 1、理论的主要特征 • 2、理论的在社会研究中的主要作用 • 3、简述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 • 4、简述默顿提出的经验研究对理论发展的
功能是什么? • 5、简述理论的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 6、简述两个变量间关系的类型 • 7、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的联系和区别
第八页,共59页。
第五十二页,共59页。
第十三章
撰写调查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社会学的功能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 论社会学的功能
(一)描述功能
所谓描述是指通过客观而完整地收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
和现状资料,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图景的过程。任何实证科学,都要求
首先能够忠实地描述事物本来面貌。社会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研究社
会的起点就是借助于一定技术手段和方法收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实际
资料,探明并详细描述社会事物与现象发生、变化的具体情况,为认识
社会构成及其运行规律并有效地管理社会提供准确可靠的感性经验资
料。这是社会学的最基本的功能。因为,没有对社会发生了什么事、什
么情况所进行的这种描述,不能占有大量的合乎实际的感性资料,就无
法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比如,目前在中国城市
谈论较多的问题是工人下岗,那么哪些企业的工人下岗下岗的人数有多
少占就业人数的比例怎样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龄有什么特点他们
对大中企业改革持何态度社会大众对此有什么看法等等。社会学对此可
以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调查。借助社会统计分析技术,收集到这
些资料和信息,为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最基本的依据。虽然其他社
会科学都以不同的形式传输各种专门的社会信息,但社会学的学科特征
决定了它向人们传输的社会信息是其他学科所无法代替的。社会学描述
社会现实所得到的信息与情况必须具有代表性、可靠性、稳定性和工时
性,任何片面的、虚假的、无效的、过时的信息都可能造成士识上的混
乱和决策上的失误。
(二)解释功能
认识社会不能停留在“是什么”这一层次上,而应该把经理作为向导,
深入到社会现象的背后,回答“为什么”,这就需要开社会事实作出理
论上的解释。社会学的解释功能就是指社会学在研究过程中借助概念和
范畴进行理论抽象,将描述功能得出的感性资料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
对社会现象的形成、发展及其过程作出科学的解释。它包括对社会现象
进行客观的因果性考察和人的社会行动动机的意义理解。人类社会是一
个复杂的有机整体,社会中各种现象和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的,每一种社会现象的发生都要受到各种内部条件和周围条件
的制约,只有深入到社会现象的内部,对其发生、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
因果分析和说明,才能抓住本质,认识其规律性。例如,关于工人下岗
问题,解释功能的任务就是通过收集到的感性资料,深入分析整个国有
企业改革与工人下岗之间的关系,分析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制度、
科技进步以及劳动者素质对下岗现象的影响。社会学对社会现象的解释
不仅仅包括因果性解释,还包括相关解释、功能解释、意向解释等等。
另外,解释社会现象必须借助于一些科学的概念、范畴、理论,如果解
释不了,则必须创立新的概念、范畴乃至新的理论,以帮助人们清晰地
认识社会。
(三)预测功能
社会学不仅可以描述现实社会、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预
测社会生活未来发展前景。这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已知因素,
运用现有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将来可能发展的趋势作出预计和推测
的过程,就是社会学的预测功能。它所揭示的是社会事件和状态将来怎
样。预测功能是上述两种功能的进一步运用,当社会学用经验研究法把
社会事实描述出来,再加以理论解释以后,实际上就已经掌握了各变项
之间的相关关系及相关程度。既然可以将了解的事物的规模、水平或速
度精确地测量出来,当然就会知道受它影响的相关事物将如何变化。预
测的关键是在详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依据正确的理论和研究程序,把
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具有本质的、相对稳定的、重复性的联系或关系
揭示出来,以达到指导人们社会实践的目的。例如,对未来人口老龄问
题的预测、未来家庭结构与功能的预测、现代化对社会生活影响的预测
等等。随着现代社会结构和功能的分化,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必
然会对社会学的预测功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和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也为进一步从整体上管理社会过程提
供了先进手段,促使社会学预测水平日臻完善和提高。社会预测在当前
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十分突出。因为,对现代化建设者们来
说,他们所面临的多是未知的领域,很多重大的建设项目或社会措施都
需要预测其近期和远期的社会后果,从而提出更合理的合乎社会发展需
要的对策。
(四)实践功能
对于社会的研究在回答“将会怎样”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回答“应该
怎样”,而这就是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所谓实践功能是指社会学在帮助
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确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目标所
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便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
性。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世界,更在于改造世
界。社会实践功能十分强调社会学研究应积极地为现实服务,积极参与
并干预社会生活,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在我国,社会学的
实践功能具体表现为参与社会发展计划和规划,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
学依据;为社会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以及做好社会工作提供科学
的理论和方法;参与社会问题研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具体可行的方
案。
(五)教育功能
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特征。作为一种意
识形态,社会学的一个基本功能则表现为它的教育功能或导向功能。社
会学提供的不少有关社会的基础知识实际上是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一些
必不可少的知识。现代社会不同于传统社会,传统社会的人们在生活中
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足以帮助人们适应社会,而现代社会,结构复杂、
规范繁多、变化迅速,人们再靠传统的社会生活知识远远不够了。因
此,必须积极学习、熟悉现代社会的有关知识,自觉适应不断变化了的
社会环境。那么,社会学可以给人们提供哪些基本社会知识呢第一,了
解自己,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在该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义务、责
任,树立正确的社会理想、人生目标和生活方式。第二,职业准备,为
人们提供就业或职业选择的社会知识与技能。第三,日常决策,帮助人
们对所面临的日常生活问题与机遇,如家庭、婚姻、人际关系等作出比
较合理的决定,使个人在生活和事业中更加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