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藏戏同步指导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精心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精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藏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戏剧的基本结构。
3.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和演绎戏剧的情节和角色。
2. 解读和理解藏戏所代表的文化特点。
三、教学准备1. 《藏戏》课文及教学录像。
2. 音响设备和音乐伴奏。
3. 学生个人化的戏服和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藏戏的音乐或展示戏服和道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今天的课程内容。
2. 研究课文(15分钟)学生阅读《藏戏》课文,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并回答相关问题,加深理解。
3. 观看教学录像(15分钟)播放教学录像,让学生通过观看来感受藏戏的表演风格、舞台布置等细节,进一步理解和欣赏。
4. 讨论和演绎(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戏剧中的情节发展和角色关系,并设计几个小场景,让学生分组演绎。
5. 分享和总结(10分钟)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他们设计的小场景,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今天的研究内容。
五、教学延伸1. 请学生自行收集关于藏戏的资料,并制作小册子或展板展示。
2. 组织学生参观藏戏表演,亲身感受戏剧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演绎中的表现。
2. 学生对于藏戏文化特点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藏戏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在戏剧表演方面的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进一步促进他们对戏剧艺术的理解和热爱。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7课藏戏_人教新课标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第7课《藏戏》同步练习1、看拼音写汉字。
páo tūn shìēnuówūkūlong( )哮( ) ( ) ( )女( )juàn yìyǎn liáo yá( ) ( )员( )答案:咆吞噬婀娜巫窟窿倦意演獠牙解析:主要测试学生的拼写能力分析:吞噬要注意拼音为ēnuó,不要错读为ānà。
窟窿着两个字写着有点复杂,要在课下多多练习,才不会出现书写错误。
獠要与燎僚嘹字区分开,他们都是同音,但是同音不同字。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2、多音字组词chuán( )hōng()传哄hǒng ()zhuàn( )hòng()hē()喝hâ()答案:传奇自传哄笑哄骗起哄喝水喝彩解析:分析:传chuán授,递:~递。
~输。
~戒。
~统。
言~身教。
zhuàn解说经义的文字:经~。
《左~》。
喝hē把液体饮料或流质食物咽下去:~水。
~酒。
~茶。
~粥。
hâ大声喊叫:~彩。
~问。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的对字的掌握3、我是拼音小能手páo xiào tūn shìēnuówūnǜkūlongjuàn yìyǎn yìliáo yázhāo lái yōu zāi yōu zāi答案:咆哮吞噬婀娜巫女窟窿倦意演绎獠牙招徕优哉游哉解析:分析:咆哮要注意两个字都是口字旁,意思为大吼大叫,通常是愤怒的情绪下产生的反应。
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吞噬:吞食。
婀娜读ēnuó,不要看成ānà。
优哉游哉不要错些微悠哉悠哉。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的拼写能力4、写出近义词吞噬—()鼻祖—()赞叹不已—()答案:吞没始祖赞不绝口解析:分析:吞噬:吞食。
六年级下册第七课《藏戏》优秀学案

六年级下册第七课《藏戏》优秀学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能准确朗读课文《藏戏》。
2.能够描述藏戏在藏族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3.学习并能够正确使用课文中出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朗读课文《藏戏》。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
2.运用正确的发音和语调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1.《藏戏》课文及教学PPT。
2.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或荧光笔。
3.学生课本和笔。
4.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藏戏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藏戏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对于藏戏的了解和认知。
2. 新课讲解(15分钟)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藏戏》,强调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并在黑板上进行记录和解释。
2.完成课文的整体阅读,并让学生跟读。
3. 情景模拟(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两人进行情景模拟。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行编写对话,模拟两人在观看藏戏时的对话情景。
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引导他们关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境。
4. 合作学习(20分钟)1.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藏戏在藏族人生活中如此重要?2.学生需要用自己的话简述,并且提供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
3.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引导他们向正确的观点靠拢。
5. 小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并进行课堂小结,概括总结课文内容和重点词汇。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2.阅读相关材料,了解更多关于藏戏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藏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对藏戏的认知和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发音和语调的准确运用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指导。
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由于学生的讨论时间较紧凑,有些学生表达观点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下节课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讨论或辩论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4.《藏戏》课文原文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4《藏戏》课文原文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课文原文4.藏戏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
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
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还是从西藏那个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
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
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故事和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
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
随着铁索桥一座接着一座地架起来,藏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了雪域高原。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传说,唐东杰布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80年,出生时头发胡子都白了。
因此,在藏戏里,他的面具是白色的,前额饰有日月,两颊贴着短发,眉眼嘴角永远带着神秘的笑。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和嘴唇处挖出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
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鼓、一钹为其伴奏。
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课堂同步作业含答案

《藏戏》课堂同步作业一、读拼音写汉字。
jiānɡ shì jùn nuó()绳()图()俏婀()边()擦()严()()动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哄()大笑两面三()()心所欲()哉游哉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歌声()的容貌()的舞姿()的江水四、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
五、阅读。
白银仙境的悲哀(节选)一位叫罗宾逊的生意人,听说大山深处有一个叫白银仙境的地方,觉得这个名字很奇妙,便来到山中。
在镇长陪伴下,罗宾逊观赏了古老的森林。
树木和花草随风摇(),散发出浓()的芳香。
罗宾逊情不自()地说:“这里太美了,有令人神往的自然环境和吸不尽的新鲜空气。
”望着透明的河水,吸着清新的空气,罗宾逊突发奇想:把这里的空气用罐子装起来拿到城里去卖,让那些深受大气污染之害的人们也能吸到来自原始森林的新鲜空气。
于是,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镇长,并和镇长签了一个买下白银仙境空气的合同。
镇上的人听说自己天天呼吸的空气能卖钱,喜不自胜。
罗宾逊回到城里,找专家对白银仙境的空气样品进行了分析。
白银仙境的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
负氧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它可以有效地抵()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对小孩的智力发育有很大帮助。
(1)根据上下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2)请你用简洁的话写一写罗宾逊的突发奇想。
(3)罗宾逊为什么要买白银仙境的空气?(4)现在人们用什么方法来清洁空气?请你举几个例子。
六、写话:学习了课文,你想对唐东杰布说些什么呢?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参考答案:一、(缰)绳(试)图(俊)俏婀(娜)边(疆)擦(拭)严(峻)(挪)动二、哄(堂)大笑两面三(刀)(随)心所欲(优)哉游哉三、(优美)的歌声(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咆哮)的江水四、略。
五、(1)曳郁禁御(2)把白银仙境的空气用罐子装起来拿到城里去卖。
(3)白银仙境的空气新鲜,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
他想让那些深受大气污染之害的人们也能吸到白银仙境的新鲜空气。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藏戏教学建议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藏戏教学建议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藏戏》是一篇民俗散文,语言丰富多彩、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我们在此整理了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藏戏》教学建议,供大家参阅,期望大家在阅读流程中有所收获!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藏戏》教学建议1、教学本课前,可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知道国内西藏区域的有关信息及藏族同胞的民俗,知道国内传统戏曲的有关常识。
有条件的还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音像资料片,丰富学生对西藏、对戏剧的认识。
2、教学这篇略读课文,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第一步让学生认真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根据阅读需要进行自主阅读。
第二步在引导学生读熟课文,在整体把握内容的首要条件下,弄清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并用自身的话说说藏戏是如何形成的,它有哪些特点。
在此教学环节中,应留给学生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促进学生与文本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
第三步引导学生选自身喜爱的句段画画批批,交流收获领会,积累语言。
老师在此流程中穿针引线,释疑解惑,勉励点拨,总结提炼,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比较阅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好办法:教学中可以探究本文与《北京的春节》在表达上的异同。
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探究,让学生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起争辩,在争辩中激活思维。
老师在此流程中既要蹲下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又要站起来作引领;既要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又要关注文本的价值取向。
4、在学习了两篇介绍民风民俗的文章后,可以进行一次小练笔,引导学生仿照《北京的春节》的表达办法,写写自身家乡的春节;也可以仿照《藏戏》的表达办法写写自身熟知的一种艺术形式。
5、本课常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领会编者意图,依据儿童特点,突出重点,突破难题,切忌面面俱到,过度挖掘。
常识方面对宗教、活佛、高僧、巫女等不必深究,对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的精神不作过多过深的人文内涵挖掘。
六年级语文下册 7《藏戏》教案 新人教版

7 《藏戏》
【教学目标】
1.识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温故知新】
回顾《北京的春节》一课,说一说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欣赏藏戏艺术。
二、研读课文,讨论交流
1.第1-3自然段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2.4-7自然段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第四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唐东杰布为什么要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人们对唐东杰布的做法报什么态度,为什么?(2)唐东杰布为了实现这一宏愿,造福于民,他具体是怎样做的?
3.课文中哪些段落在介绍藏戏的艺术特点?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藏戏的?
藏戏与其它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那些地方的戏曲,有什么特点?。
六年级语文藏戏教案:利用游戏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近年来,教育领域也逐渐意识到游戏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而藏戏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意义引起关注。
通过对藏戏进行教学,在语文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能力,这成为了教师们探索和实践的新途径。
本文将就利用游戏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方法进行探究。
一、何为藏戏藏戏是藏区地方戏曲之一,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戏分为白戏和黑戏两种,其中白戏常常讲述的是古典爱情故事、历史传说、佛教经典等内容,而黑戏则是以魔鬼、妖怪、神仙、仙女等为主角的神话传说、快板、戏曲等剧目。
藏戏表演具有精神、肢体、舞蹈、音乐四种重要元素。
表演者在演出中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肢体语言和音乐剧场的技巧,达到音乐、舞蹈和表演的完美结合。
二、藏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藏戏在现代的教育领域中被追捧,因为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体验到这一浓厚的藏族文化。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让藏戏教学更加高效:1.激发学生兴趣在语文课堂上,学习故事、诗歌等多为干巴的学科,难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藏戏以富有情感的表现形式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觉得在玩着一场游戏。
这让学生更加投入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2.拓展学生知识面不同的藏戏表演内容会涉及不同的主题,包括佛教、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等。
通过让学生了解和理解藏戏表演,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文化与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3.培养学生语感藏戏以音乐为基础,以情感为表现形式,通过学习藏戏,学生可以培养自己对于音乐和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使语感和节奏同步提升,达到更优秀的语文表达。
4.提高学生情感表达能力藏戏表演中多为情感与表达,学生通过近距离接触藏戏文化,会渐渐培养出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受到文化氛围和传统生活方式,这让他们更容易感受到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具体执行策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们应该注重以下方面:1.规划教学目标语文教师们应该仔细规划教学,确定教学目标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藏戏同步指导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藏戏》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
在此整理了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藏戏》同步指导,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藏戏》同步练习【字词荟萃】
1、读拼音写汉字。
jiānɡshì jùn nuó
( )绳( )图( )俏婀( )
边( ) 擦( ) 严( ) ( )动
2、把词语补充完整。
哄( )大笑两面三( ) ( )心所欲( )哉游哉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歌声( )的容貌( )的舞姿( )的江水
【句段集锦】
摘抄课文中你印象深刻的词语或句子。
【课文链接】
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
【课外延伸】
1、阅读:
白银仙境的悲哀(节选)
一位叫罗宾逊的生意人,听说大山深处有一个叫白银仙境的地方,觉得这个名字很奇妙,便来到山中。
在镇长陪伴下,罗宾逊观赏了古老的森林。
树木和花草随风摇( ),散发出浓( )的芳香。
罗宾逊情不自( )地说:“这里太美了,有令人神往的自然环境和吸不尽的新鲜空气。
”
望着透明的河水,吸着清新的空气,罗宾逊突发奇想:把这里的空气用罐子装起来拿到城里去卖,让那些深受大气污染之害的人们也能吸到来自原始森林的新鲜空气。
于是,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镇长,并和镇长签了一个买下白银仙境空气的合同。
镇上的人听说自己天天呼吸的空气能卖钱,喜不自胜。
罗宾逊回到城里,找专家对白银仙境的空气样品进行了分析。
白银仙境的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
负氧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它可以有效地抵
( )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对小孩的智力发育有很大帮助。
(1)根据上下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2)请你用简洁的话写一写罗宾逊的突发奇想。
(3)罗宾逊为什么要买白银仙境的空气?
(4)现在人们用什么方法来清洁空气?请你举几个例子。
2、写话:
学习了课文,你想对唐东杰布说些什么呢?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参考答案:
【字词荟萃】
1、(缰)绳(试)图(俊)俏婀(娜)
边(疆) 擦(拭) 严(峻) (挪)动
2、哄(堂)大笑两面三(刀) (随)心所欲(优)哉游哉
3、(优美)的歌声(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咆哮)的江水
【课外延伸】
1、阅读:
(1)曳郁禁御
(2)把白银仙境的空气用罐子装起来拿到城里去卖。
(3)白银仙境的空气新鲜,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
他想让那些深受大气污染之害的人们也能吸到白银仙境的新鲜空气。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藏戏》教材分析一、对句子的理解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课文开篇的表达方法新颖独特,用反问句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点。
同时,也为本文将着力描述面具的颜色、形状及作用埋下伏笔。
2、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这句话在全文谋篇布局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前面总括藏戏三大特点,用“还是”转折,介绍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及藏戏的形成。
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没有唐东杰布就没有藏戏。
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和尚)。
传奇故事: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
3、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间接歌颂了唐东杰布的高尚品质,说明他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也说明民间艺术源于生活,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产生。
4、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为什么得以保留?这个句子作了精当的回答。
句子的前后部分是因果关系:“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是原因,“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是结果。
象征的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思想感情。
比如,藏戏中用白色面具代表纯洁,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
夸张的手法:为了启发观众的想象力,用夸大的事物来表现。
比如,藏戏中用半黑半白的面具形容两面三刀的性格,用青面獠牙的面具形容妖魔。
5、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唐东杰布组成藏戏班子的目的是“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所以对演出舞台、道具等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有观众,能起到宣传效果就行。
6、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最初的藏戏没有剧本,全靠师父言传身教,全靠在戏班排练和演出过程中逐步加工提高,使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藏戏得以保留和发
展,成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二、对词语的理解
剧种:戏剧艺术的种类。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可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吞噬:噬:咬。
吞食。
雄浑:本课指歌声雄壮浑厚。
活佛:本课指喇嘛教中用转世制度继位的上层喇嘛。
女巫: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和发挥。
敦厚:忠厚。
演绎: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本课可作表演、表现来理解。
招徕:招揽。
本课指藏戏开场用陈述藏戏历史的方式招揽观众。
优哉:优:美好,舒服;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开山鼻祖:开山:佛教用语,指最先在某座名山创立寺院。
鼻祖:比喻创始人。
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本课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
两面三刀: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随心所欲:随:听任;欲,想要,希望。
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藏戏》课文简说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
藏戏,是藏族地区普
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
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
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
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
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北京的春节》有较大的不同。
从内容看,《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风俗,而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从表达顺序看,《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从表达的方法看,《北京的春节》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而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看,《北京的春节》的语言
自然、平实、准确、精练,京味浓郁,耐人寻味,而本文的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