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i-Fi和移动终端的校园无线智能化教学生活体系构建-王樱儒

合集下载

山东省立项课题

山东省立项课题

第 1 页,共 85 页
赵爱玲 金振家 吕红晓 胡晓颖 张 勤 刘宇晨 张 静 田广瑞 董丽丽 李 伟 张 艳 燕 磊 张守伟 王世法 曹修凤 孙甲谦 张 英 薛元春 邱承岭 袁 金 闫守忠 李伯祥 刘清涛 李世增 王淑红 李昌旺 王 令 李广波 谢汝强 郑春艳
济南第二十中学 山东省济南槐荫中学 济南第三十中学 济南市槐荫区教育局教研室 济南市槐荫区教育局教研室 山东省济南中学 山东省济南中学 济南市长清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济南市长清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济南市长清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济南市长清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济南市长清区孝里中学 济南市长清区孝里中学 济南市长清区乐天中学 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 济南市长清第五中学 济南市长清三中 济南市长清三中 章丘一中 章丘一中 章丘一中 章丘一中 章丘中学 章丘中学 章丘中学 章丘四中 章丘四中 章丘四中 章丘四中 章丘市汇泉小学
‚农村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课堂教学中儿童绘画想象力培养的研究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学生课前有效性预习的研究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力的研究 加强口算教学开发学生思维的研究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以跳绳为特色的阳光体育校本化实施研究 小学低段学生习惯养成的研究和探索 《戏剧童年》校园剧课程开发与研究 农村小学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研究 英语‚善教乐学和谐教育‛实践探索 小学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关注数学学习困难生的实践研究 数学作业分层设臵与评析的实践研究 美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语文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养成研究 优化观课议课,促进薄弱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实施同课异构打造英语高效课堂的实验与研究 生活化情境在物理教学中的研究 初中生物探究型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提高中小学讲评课实效性的实验研究 构建五学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班班通环境下的历史课堂教学研究 农村乡镇中学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学生分层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模块化高效教学的研究 初中物理课前预习的实效性研究 初中化学‚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系统设计与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系统设计与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系统设计与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校园开始引入智慧校园系统,以提高校园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智慧校园系统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各类传感器、控制器和智能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实现校园各项管理活动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设计模块智慧校园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智能课堂模块智能课堂模块是智慧校园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模块,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该模块通常包括智能黑板、智能投影仪、智能音箱等智能设备,学生和老师通过智能设备进行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此外,课堂管理系统也可以通过智能设备,收集学生的上课情况,评估学生出勤率和课堂参与度等。

2、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学生信息管理模块是智慧校园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实现学生信息的智能管理和应用。

该模块可以包括学生信息档案、学生考勤记录、学生成绩记录、学生违纪记录等。

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智能终端,随时查看和修改学生的信息,方便了校园管理和学生家长的沟通。

3、校园安全管理模块校园安全管理模块可以提高校园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通常包括监控摄像头、智能门禁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等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到互联网实现监控和报警。

此外,系统还可以通过智能设备,识别校园内的异常情况,自动报警,并进行相关处理。

4、校园卫生管理模块校园卫生管理模块能够实现校园环境卫生的智能化管理。

该模块可以包括自动清洁机器人、智能垃圾桶、智能厕所等智能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校园环境的自动清洁和管理。

技术应用智慧校园系统的应用广泛,不仅可以应用于学前教育、小学、中学、高中,还可以应用于大学、职业教育等各个教育学段。

智慧校园系统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校园管理效率和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1、校园管理应用智慧校园系统可以在校园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课堂管理、学生信息管理、校园安全管理等,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校园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智慧校园赋能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应用案例——以河北外国语学院为例

智慧校园赋能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应用案例——以河北外国语学院为例

智慧校园赋能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应用案例——以河北外国语学院为例摘要: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

简而言之,“要做一个智能、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

包含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校园管理智慧校园服务、信息安全体系五大内容。

关键词:大数据中心;智慧大脑;管理决策舱2021年,国务院出台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数字孪生、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正在推动我国教育智慧化发展。

智慧校园是实现智慧教育和“互联网+教育”的必由之路[1],更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智慧校园”正在改变和推动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模式的变革和教育生态的优化。

2022年,河北外国语学院投资4500万元,在2107亩的新校区建设“智慧校园”,有“大数据中心、智慧大脑、管理决策舱”三大核心,通过AI赋能,提升数据价值,通过物信融合在校园安全、师生服务、后勤管理方面提升业务突破能力,构建智安、便捷、绿色的智慧校园新格局,进而实现“拉进管理距离、提升业务效率、防范安全隐患、便捷校园服务”四大用户价值。

整合学校内部资源,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技术,结合学校已有的教学、科研、数字资源,有效划分各类资源职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数字资源共享体系,满足了学校管理和师生生活、工作、学习等全方面对信息化的需要,实现校园设施物联化、校园安防智能化、校园生活便捷、校园管理科学化。

一、建设了三网全覆盖的高速校园网河北外国语学院智慧化校园已建设完成82.3千米的光纤铺设,实现了万兆核心,千兆桌面的校园网络,办公区、教学区、生活区实现了有线网络、无线网络、5G移动网络全覆盖,打造了智慧教室、智慧超市、智慧浴室等智能化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

二、构架了云服务模式和云应用能力相合的“大数据中心”河北外国语学院形成了由200台高性能超融合服务器组成的校园“私有云”,计算力和存储力能满足60万人对信息处理的需求,实现了硬件、计算力、存储力等资源统一分配、动态管理、无缝扩容等功能,具备云桌面、云盘、云数据备份等云应用能力。

构建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信息化校园

构建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信息化校园

理念之变构建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信息化校园文丨上海市洋泾一菊园实验学校 王涣文洋泾一菊园实验学校秉承“多元交融、愉悦创新,构建适应 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办学理念,以“培养有健全人格、有特长爱好、有领袖气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个性化愉悦成长的青少年”为育人目标。

我校立足当前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以学 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主线,以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标,以教师发展为先导,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撐,全面深化学校改革,构建九 年一贯制的未来学校标杆校。

围绕资源、平台、工具、环境支撑“课堂教学五环节”,提 升学生核心素养数了教学资源平台知识图谱建设。

构建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知识图谱,把各 类资源的相互关系结构化、体系化、数据化,实现智能推荐。

通过资源使用率及用户评价等数据建立优质资源遴选机制,真正 做到用户自主生产内容、选择内容、使用内容和更新内容。

构建智能数字资源库。

资源建设以服务于教学场景,以师 生减负增效为建设目标,建设真正实用的数字化资源库,形成资源标签化、资源数据化、资源智能化。

支持第三方资源对接。

将市区资源等第三方资源按照知识 图谱进行解构,与校本资源统一到数字资源管理系统中,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备授课、阶段性测评提供资源支撑。

包括备授课资源,阅读资源,各类课件,题库资源,社会性资源、学科德育资源等。

最终形成校本资源。

将学校多年沉淀的教学资源进行结构 化,包含试题按照知识点、章节、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等维度录入 到题库中;将学校的精品课程切片化,按照知识点讲解、试题讲解等维度进行拆解,转化成3~5分钟的微课;将学校的课件、教案等资源按照教材进行对应,形成教师集体备课的公共教案。

种能教学系统一是教师教学系统。

备课。

结合我校的备课模式,实现教学目标分层、网络资源优选、单元备课同步、教学设计共享,以学科知识图谱为指引,将学校沉淀的教学资源按照章节结构上传到系统中,教师可以在学校公共教案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教案的修改,并将教学反思 上传到系统中。

5G+智慧教育在中小学的实践与探索

5G+智慧教育在中小学的实践与探索

5G+智慧教育在中小学的实践与探索作者:刘劲松王寒之王瑜石广兴王梦琦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年第21期摘要:5G技术的发展给学校教育场景带来了更多想象的空间,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积极探索、实践基于5G的智慧教育场景,建设全息未来沉浸式教室以及名师讲堂,探索未来智慧教育及双师课堂等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具有宝中实验特色的5G+智慧教育模板,期望为未来5G+智慧教育开辟新的思路。

关键词:5G;智慧教育;名师讲堂;双师课堂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21-0068-03前言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科技赋能教育[1],教育也为科技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应用场景。

5G技术具备了更高的信号传输效率和更多的承载量,让万物可以智能感知互联。

5G网络的理论下行速度为10Gb/s[2],在此传输速度下高清视频或者大容量数据传输的时延,人体几乎感知不到。

5G技术兼具高传输效率、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的特性,智慧教育与5G技术的结合,为优化师生获取学校数字资源和处理海量信息的交互方式、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体验和效果、实时衔接校园现实空间和数字空间等开辟了新路径[3],使得师生能够享受更智能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环境,线上和线下学习变得更便捷。

5G全息未来沉浸式教室1.硬件方面探索笔者所在的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宝中实验)的全息沉浸式未来教室利用5G高宽带、低延时的特性,通过摄像头实时采集及图像合成处理,将采集点的人像通过5G专网传输至远端。

远端的全息成像系统实时接收下行数据,并将授课教师的影像1∶1立体地还原在远端的师生面前,大幅提升师生沉浸式课堂的体验。

下图所示为宝中实验在全息未来教室的设备布局图。

2.教育实践探索(1)身临其境式的科普体验全息沉浸式未来教室成为学生的科普场馆,它通过软硬件一体化全息技术将全息互动镜面墙和互动投影墙有机组合,提供了海洋主题、热带雨林主题等多主题沉浸式空间,通过全息中控来切换全息主题场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全息体验。

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智慧校园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智慧校园系统设计与实现

生产管理系统开发以来的一次创新。
2010192. 20284 79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普通版是公开发布的,学生可自主下载使用,并提供个人信息 管理、选课管理、课程查询、成绩查询、师生交流等功能。管 理版对外是非公开的,只授权于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安装使用, 提供成绩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选课信息管理、新闻和通 知管理、师生交流平台等功能。 3.3 Web 数据通信技术
客户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实现: (1) 数据库驱动和网络通信连接模块,由 DBUtil.java 类 控制,用 JDBC 数据库驱动和 Apache HTTP 为系统提供数据库 和网络通信支持。 (2) 用户登录模块,由 LoginActivity 控制用户的登录操 作,布局界面为 login.xml。当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之后,数 据通过 Apache Http 传递给服务器端的 LoginServlet 进行处理,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obile Intelligent Campus System Based on Android Platform
YUE Guo-bin , WANG Jie , ZHANG Zeng-yan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 Nanjing 211171 ,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android platform and J2EE technologies.to design relize the management of academic information, the client access server through the mobile network and the server uses the Servlet and Apache HTTP protocol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client. The mobile smart-campus system provided an efficient platform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stant communi- cation. Key words: Android ; Servlet ; Apache HTTP ; Mobile smart-campus

高校教育中的移动学习——一种新兴教学方式的测评研究报告

高校教育中的移动学习——一种新兴教学方式的测评研究报告

高校教育中的移动学习——一种新兴教学方式的测评研究报

王颖
【期刊名称】《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000)012
【摘要】在不断发展的远程教育中,移动学习凭着充分运用周围可利用的资源,已成为促进师生教学的新兴工具。

本文对在高校课堂中使用移动学习的一些可能措施、挑战及潜力进行了测评,并描述了其在高校课堂的研究实践,提供了使用这类工具有效性的测评报告。

对这次实验的结果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同时,对于移动学习方式在课堂内外使用的前景也得出了一些推论。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王颖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学院教育技术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34
【相关文献】
1.浅析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J], 黄乐辉;徐文芳;罗英
2.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应用研究 [J], 刘琳;刘瑛
3.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J], 宋少婷;王朋娇
4."互联网+"环境下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可行性分析研究 [J], 方献梅;高晓波
5.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应用研究 [J], 李纲;闫静;夏逗逗;王吉祥;齐振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融合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的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构建——基于浙江树人大学大学英语课程O2O教学模式的研究

融合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的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构建——基于浙江树人大学大学英语课程O2O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9年18期总第458期ENGLISH ON CAMPUS融合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的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构建——基于浙江树人大学大学英语课程O2O教学模式的研究文/张 琦【摘要】智慧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是技术变革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大学英语课程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

海量信息、技术和媒介如何更有机更高效地融合进大学英语课堂内外,如何在给予学生和教师教学新体验的同时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以及实现教师的“因材施教”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了教育一线工作者新课题。

侧重语言知识学习传统课堂、侧重语言单项技能训练的网络学习平台、侧重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移动学习终端,三者融合构成的线上线下教学闭环的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的构想将给广大师生带来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启迪。

【关键词】智慧教学;网络学习平台;移动应用程序【作者简介】张琦(1980.04-),女,浙江树人大学基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浙江树人大学校立教学方法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8JG2008。

现今大学英语教育已非单纯依赖多媒体、制作PPT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就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教育技术的变革,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涌入课堂,传统教学受到极大挑战。

被动接受而非主动拥抱新技术的教师会被淘汰、教学效果也会被打折扣。

2014年启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应大力推进最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随着智能终端、4G网络的迅速普及,移动互联网“突破了有限互联网‘人随网走’的时空限制,带来了‘网随人动’的全新社交、传播用户体验,‘云+网+端”日渐成为信息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

”被誉为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的“智慧教学”正在全方位地融合进传统大学英语课堂内外,线上线下O2O教学模式初见规模。

一、智慧教学智慧教学是依托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泛在化、感知化、一体化、智能化的新型教育生态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基于Wi-Fi和移动终端的校园无线智能化教学生活体系构建——以华中七校及广东、浙江、福建重点高校为例项目主持:王樱儒组员:佟婧倩樊铭一程枫林享指导老师:金大卫项目类别:校级一般立项二零一三年九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目录摘要 (3)第一章综述 (4)第一节选题背景及依据 (4)一、社会背景 (4)二、理论依据 (5)第二节研究目的及意义 (5)一、研究目的 (5)二、实践意义 (6)第二章调研分析 (7)第一节调查问卷分析 (7)第二节访谈分析 (13)第三章系统构建 (15)第一节信息化互动教学 (15)一、课堂问题及时反馈 (15)二、师生课堂交流 (16)三、移动终端教学同步 (16)四、华中七校联合办学的应用 (16)第二节信息化交互生活 (16)一、图书馆书籍借阅情况同步 (16)二、食堂就餐信息管理自动化 (17)三、校车定位 (17)四、导航与位置共享```````` (17)第四章可行性分析 (18)第一节校园Wi-Fi的普及推广 (18)第二节教学生活领域的师生需求 (19)第三节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 (19)第五章结语 (20)附录一参考文献 (20)附录二调查问卷 (21)附录三访谈提纲 (21)基于Wi-Fi和移动终端的校园无线智能化教学生活体系构建——以华中七校及广东、浙江、福建重点高校为例王樱儒佟婧倩樊铭一程枫林享【摘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推广使用,Wi-Fi及校园无线网络的普及覆盖,大力推进了无线网络——终端设备——教育模式一体化进程。

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校园的无线网络建设已经初见成效,进一步推进了教学科研活动改革。

本文通过对广大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分析其需求情况和发展前景,将传统教育方式与网络教育方式的结合,从而提供创新的教育形式,基于Wi-Fi和移动终端提出了无线智能化教学生活体系的模型构建。

【关键词】无线智能体系移动终端互动教学交互生活 Wi-Fi【Abstract】The promotion of smartphone 、 table PC and other mobile terminals use and the cover of Wi-Fi all over campus have greatly promoted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the wireless network-terminal equipment-educational pattern.After several years of efforts,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wireless network in China has achieved initial success,which has further promoted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This article ,throug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investigation for the vast number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well as analysis of its demands and prospects,combine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network education so as to create an innovative education form——the model of wireless intelligent teaching and living system based on Wi-Fi and mobile terminals.【Key Words】: Wi-Fi 、 wireless intelligent system 、mobile terminal 、interactive teaching 、interactive life第一章综述第一节选题背景及依据一、社会背景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包括即是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无线移动产品)的发展,解决了Wi-Fi在硬件上的使用限制。

Wi-Fi无线网络无需布线,存在不受布线条件的限制的优势,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的需求,使得无线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得以推广。

无线校园计划的产生,使得无线校园网络得到快速发展与应用,将对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及教学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产生积极影响。

日前,校园Wi-Fi在我校得到推广试运行,在师生间引起了热烈反响。

(1)移动互联网络及Wi-Fi无线网络的高速发展和应用3G时代的飞速发展让移动终端设备有了质的改变,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而今后的网络也将逐渐的走向移动互联网的轨道。

Wi-Fi是一种能够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ad、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

Wi-Fi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布线,可以不受布线条件的限制,因此非常适合移动办公用户的需要,并且由于发射信号功率低于100mw,低于手机发射功率,所以Wi-Fi 上网相对也是最安全健康的。

用户可以在Wi-Fi覆盖区域内快速浏览网页,随时随地接听拨打电话。

有了Wi-Fi功能我们打长途电话(包括国际长途)、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音乐下载、数码照片传递等,再无需担心速度慢和花费高的问题。

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城市里到处覆盖着由政府或大公司提供的Wi-Fi信号供居民使用,而在国内除高级宾馆、豪华住宅区、飞机场以及咖啡厅之类的区域开设Wi-Fi接口,大型城市的公交车以及一些高等院校也已经建立Wi-Fi试运行点。

在日常生活中,它早已得到普遍应用,并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白领们在星巴克中浏览网页、记者在会议现场发回稿件、普通人在自己家中随心所欲的选择用手机或者多台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这些都离不开Wi-Fi。

(2)无线校园网络的建设浪潮由于笔记本、iPhone等支持Wi-Fi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大量面市,用户对无线应用需求开始逐年增加,而这些设备拥有者更多的还是学生一族。

为了使无线技术进一步的体现其价值,无线校园计划应运而生。

近几年来,无线校园网络的建设浪潮在全球蔓延: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纷纷建立起无线校园网络环境。

美国许多大学基本做到校园Wi-Fi全覆盖,包括教室,图书馆,游泳馆,网球场,超市,网吧,银行等。

校方规定,输入学生ID号和密码才可以登陆时使用Wi-Fi,超过免费使用限额将收取网费;此外还有部分学校开设了public free wifi,提供学生免费网上学习渠道。

在全球无线校园的推动下,国内在该项目的建设了也出现了空前的高涨。

自2002年5月,北京大学实现了对校本部的大规模无线网络覆盖,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北航、北医、复旦等大学也先后在学校范围内部署了无线局域网。

而在已经开设校园Wi-Fi的大学,其Wi-Fi覆盖区域基本只在教学楼、行政办公楼、图书馆,部分学校还包括学生公寓及餐厅、活动广场、操场等地。

我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图书馆开设了Wi-Fi接点,提供免费的账号和密码,为我校学子在校园内部网站中搜索信息。

而近日,我校文波楼等几幢教学楼开始试运行校园Wi-Fi,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校师生能共享校园无线网络的方便与快捷。

二、理论依据在21世纪的今天,校园Wi-Fi推进了无线网络——终端设备——教育模式一体化进程,满足了师生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在校学习、交流、应用的需要,其普及推广已成了一种必然趋势。

中国校园的无线网络建设已经初见成效,进一步推进了教学科研活动改革。

无线网络教学环境下,传统教育方式与网络教育方式的结合,才能提供创新的教育形式。

这些理论为我们小组对校园Wi-Fi在教学生活中应用的调查,奠定了基础。

(1)信息化管理模式据专家介绍,目前关于无线网络——终端设备——教育模式的结合已经达到成熟,并且形成了完整的校园信息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它以智能终端(平板电脑为主)为载体,以有线及无线网络为基础环境,将网络增值产品、教学应用产品等有效地捆绑,组成校园数字平台,不断满足师生在校学习、交流、应用的需要。

已有经验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搭建了无线校园网络,就像建成了四通八达的道路,但在实际应用中,这条道路上跑什么样的车,而这些车又以何种方式运行,对教育的模式及其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调查显示,越来越多高校学生喜欢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体验,而不是其中任意一种单一的教育形式。

(2)无线校园教研改革近几年,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无线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在校园建构和铺设无线网络。

针对突飞猛进的无线校园组网计划,有专家表示,无线校园是未来校园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无线网络校园的核心是移动设备与无线环境的结合,这种结合将对学校的信息化基本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校园的无线网络建设已经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师生把Wi-Fi 作为一个重要的上网手段,在实际的教学科研活动中也在越来越多地使用校园Wi-Fi。

通过校园Wi-Fi,教师和学生从空间场所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随时随地都可以检索图书馆的网上资料、服务器的教案、寝室电脑里的作业,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也为校园网内资源的共享应用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3)教育形式创新体验一般来说,网络教育割裂了学生和学校的关系,导致学生彼此之间缺乏交流;而传统的教育形式又不善于利用高新技术,导致学生失去了课后继续学习的大好机会。

确实,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各有优缺点,如果能够把两种教育方式整合对接,那么就能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

传统的老式教育并不能满足新一代的需求,因此将技术和教育有效整合,让学生体验教育新形式是十分重要的。

在无线网络教学环境下,师生将会更加注重先进的网络教育手段的采用,研究型学习方式将成为学生的主流学习方式,这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有着重大意义。

校园Wi-Fi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对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使学校教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而传统教育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环境中,应该如何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第二节研究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目的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今后的网络将逐渐地走向移动互联网的轨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