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元日》课件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23 古诗两首 元日 |湘教版 (共20张PPT)

元日 (宋)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暖意”何处来?
放鞭炮的热闹 长大一岁的快乐 春风送暖 屠苏的力量 曈曈日
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屠苏酒,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 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 避瘟疫,求得长寿。
迎红日
千门万户曈曈日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
换桃符
总把的名字,悬挂门旁,
用来压邪。后来,演变 成春联。
再读诗文,一边读一边品味文字给 你的感受。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 大家的感受?
元日
《元日》这首诗是王安
石在神宗初年刚任宰相不 久写的一首著名诗作。 “元日”就是阴历正月初 一。
自读要求:
• 把整首诗读通、读顺。 • 通过自己的朗读,试着把节律画出来。 • 边读边把不懂的字或词用圈圈起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谁“暖”?
作者“暖”: 新法推行成功。
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快乐,这是一个心 系天下的智者传递过来的温暖。
在王安石担任宰相之后,积极 推行新法,《元日》就写于这一年 的春节。在他的心目中,新的国家 政策好像春风浩荡,阳光普照,一 定会给国家带来了欣欣向荣、人民 安居乐业的新气象,此时此刻,王 安石的心情怎样?
元日 (宋)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爆 bào (爆竹) 苏 sū (屠苏)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 元日》教学课件

“春风送暖入屠苏。” 次句描写人们迎着和煦 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 ③茅屋(查于《辞海》)。 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 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 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 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 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 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 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
总结· 体会
王安石既是北宋政治家,又是诗 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 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 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 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 信的情绪。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 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 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江 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难
顽强不屈 傲岸清高 毫无畏惧 迎难而上
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天寒 地冻的日子里,没有飞鸟,不 见行人,渔翁为什么不呆在家 中取暖,偏要出来钓鱼呢?
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 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 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 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 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 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 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 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 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是他 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 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身处逆 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
我会读
爆 屠 曈
(bào) (爆竹) (tú) (屠户)
(tóng)(曈曈) (huàn) (转换) (fú) (符号)
换
符
我会写
爆苏换符
元日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9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朗读指导:这三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在
朗读时要注意重读和停顿,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韵律美。读《元日》时,语气要喜庆轻快,语 调高昂向上;读《清明》时前两句是低沉的, 语速缓慢,后两句趋向欢快;《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要用深情、低沉的语气来读。
1.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 读准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2.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清明
清 明/时 节/雨 纷 纷,
hún
路 上/行 人/欲 断 魂。
jiǔ
借 问/ 酒 家/何 处 有?
mù 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雨密而杂乱地下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诗意: 悲伤愁苦的样子。 清明节这天,下起了 纷纷扬扬的春雨,路上的 行人心情更加愁闷,好像 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意: 向牧童询问哪里
有酒家可以歇脚,他 指了指远处杏花盛开 的小村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情景交融:“雨纷纷”写的是当时春雨 淅沥的意境。清明节是与亲友游玩踏青或扫 墓的日子,可是诗人却孤身独行,触景伤怀, 复杂的情感可想而知。诗歌借景抒情,情景 交融,用“雨纷纷”形容雨中行路人复杂的 心情。
这两句诗中,诗人想到了什么?从中能 体会到了什么?
这两句写诗人想象家乡的兄弟们登高、 插茱萸,欢度重阳佳节,却只少了自己。从 中可以体会到诗人独自一人在他乡的寂寞和 思乡之情。
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
在异乡
为异客 逢佳节 倍思亲
想家乡
登高处 插茱萸 少一人
倍感 孤单
情景 交融
古诗《元日》课件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元日》的诗意解析
诗中描绘的节日氛围
喜庆热闹
诗人通过描绘爆竹声、屠苏酒、 桃符等元素,生动地展现了春节 的喜庆和热闹氛围,给人以欢快 、祥和之感。
传统习俗
诗中提到的燃放爆竹、饮屠苏酒 、换桃符等传统习俗,体现了人 们对春节的重视和庆祝方式的传 承。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6
《元日》的朗诵与赏析
《元日》的朗诵技巧
语速适中
在朗诵《元日》时,应保持适当的语速,既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 ,以便听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含义。
音量控制
根据诗句的情感和意境,适当调整音量,以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变化 。
停顿恰当
在朗诵过程中,适当的停顿可以突出诗句的重点和情感,增强听者 的感受力。
深远影响。
文学成就
王安石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还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 书法家,其诗歌风格独特,语言
简练,意境深远。
王安石的文学成就
诗歌创作
王安石的诗歌以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著称,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 疾苦,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和民族 命运的关切。
散文成就
书法艺术
王安石的书法造诣颇高,其书法作品 结构严谨,笔力刚劲,自成一家。
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0102 Nhomakorabea03
爆竹声声
爆竹声代表着喜庆和欢腾 ,是春节到来的标志,也 是驱邪避凶的象征。
屠苏酒
屠苏酒是古代春节时饮用 的酒品,象征着团圆和祝 福。
桃符
桃符是古代挂在门上的两 块桃木板,上书神荼、郁 垒二神的名字,象征着辟 邪和祈福。
《元日》古诗三首课件

《中国寓言故事》:本书是由许多有趣 的小故事组成的,这些故事虽然短小、简 单易懂,可是每一个故事里面都阐述了一 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里面有很多我们常见的故事,如《亡羊补 牢》《塞翁失马》《画蛇添足》《高山流 水》等。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 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搜集有古希 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 故事,共三百五十七篇。大部分为动物寓言。 里面的代表故事有《蝙蝠与黄鼠狼》《狐狸 和山羊》《狼来了》《龟兔赛跑》等。
安全隐患
主人不想改变
写对于客人的提醒,主人假装没听见。
4
失火的必然性
过了几天,这家果然失火了,街坊邻居一起帮忙,终于 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设宴,答谢街坊邻居。唯独没 有邀请那位曾提醒过他的客人。假如这个主人早听了那位客 人的建议,他家的房子根本不会失火,也就不必破费请客了。
写过了几天,主人家果然失火,在 邻居的帮助下,扑灭大火。
25
译文: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
新的一年到了;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 饮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为庆祝 新春,人们总要拿新的春联换下旧的春联。
26
说一说:《元日》一诗体现了哪些节日特点? 表现了作者什么精神?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 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 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理解诗意: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纷纷:细雨不停地下。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 此句点明诗人所置身的 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
理解诗意: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内附生字课件)

造句:儿孙不在身边,老奶奶感到很孤独。
yì
异
音序:Y
结构:上下
偏旁:廾 笔画数:6
组词:惊异 怪异 异口同声
笔顺:
造句:人们向他投去惊异的目光。
jiā
佳
音序:J
结构:左右
偏旁:亻 笔画数:8
组词:佳节 佳话 静候佳音
笔顺:
造句:新春佳节,是亲人团聚的时候。
单元学习提示
深厚的传统文化, 中国人的根。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 户,人们都忙着把旧桃符 取下,换上新桃符。
换桃符
相当于我们现 在的贴对联。
作者主要通过描写哪些活动来表现“元 日”时的喜悦场面。
通过“放鞭炮、饮屠苏酒、新桃 换旧符”这几种传统活动来表现新春 的喜悦和欢乐。
《元日》一诗中哪一句与王安石除 旧革新的思想是一致的?
读古诗,把诗句补完整。
爆竹声中___一__岁___除_____ , ____春__风______送暖入屠苏。 ___千___门__万__户______曈曈日, 总把____新__桃______换旧符。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元日》是__宋___代诗人
_王__安__石__写的诗作,描写的是 _过__春__节__时的景象。
4.找朋友。(连线) ①端午节 ②中秋节 ③重阳节 ④元宵节
A.菊花酒 B 月饼 C 汤圆 D 粽子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写的一首广为传诵 的诗篇,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__亲__人___ 的思念之情。
6.本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独_在__异__乡__为_异__客__,__每__逢_佳__节__倍__思_亲_, 表达__游__子__思__乡___之情,打动了多少游子的离人之心。
古诗《元日》课件(共18张PPT).ppt

肆
元 日王安石
这首诗写出这个节日有 什么习俗?
放鞭炮 喝屠苏酒 贴新对联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意: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
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美味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家
每户都在新年的时候取下了旧春联换上了新春联。
伍 趣味背诗 肆 诗文解读
贰
壹 走进作者
叁 注词释义 贰 生字拼写
伍 趣味背诗 肆 诗文解读
贰
部首 结构 笔顺 组词
尸 半包围结构
屠龙刀 屠夫
壹 走进作者
tú
叁 注词释义 贰 生字拼写
伍 趣味背诗 肆 诗文解读
贰
部首 结构 笔顺 组词
艹 上下结构
苏打饼干 紫苏
壹 走进作者
sū
叁 注词释义 贰 生字拼写
伍 趣味背 注词释义 贰 生字拼写
伍 趣味背诗 肆 诗文解读
肆
饮屠苏 吃年夜饭,人们举杯同庆, 迎接新年的到来,餐桌上菜 品丰富,人们展望来年衣食 无忧,生活充足。
壹 走进作者
新桃换旧符
贴对联,表达一种美好的心
愿。
叁 注词释义 贰 生字拼写
伍 趣味背诗 肆 诗文解读
壹 走进作者
叁 注词释义 贰 生字拼写
伍 趣味背诗 肆 诗文解读
伍
壹 走进作者
叁 注词释义 贰 生字拼写
伍 趣味背诗 肆 诗文解读
伍
元 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壹 走进作者
叁 注词释义 贰 生字拼写
伍 趣味背诗 肆 诗文解读
古诗三首 元日 课件 精选1篇

古诗三首《元日》、《登鹳雀楼》和《将进酒》课件内容一、《元日》1.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改革家。
2. 创作背景:公元1085年,王安石担任宰相,推行新政,希望通过改革来振兴国家。
这年元旦,王安石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新政的信心。
3. 诗歌赏析:(1)诗题:《元日》,意为新年第一天。
(2)诗中所描绘的新年景象: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人们欢度佳节,祈求丰年。
(3)诗人对新年的期望:希望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4)诗人的政治抱负:通过推行新政,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实现国家的富强。
二、《登鹳雀楼》1. 作者:王之涣(688-742),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
2.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王之涣任洛阳县令时,登上了鹳雀楼,领略了壮丽的河山风光,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3. 诗歌赏析:(1)诗题:《登鹳雀楼》,意为登上鹳雀楼观赏风景。
(2)诗中描绘的美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黄河之水壮观,白日依山尽的景色令人陶醉。
(4)诗人的人生感悟:人生苦短,应该努力奋斗,追求更高的境界。
三、《将进酒》1. 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2.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李白在长安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春天,与朋友们畅饮作乐,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年秋天,李白又在长安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宴会,写下了这首诗。
3. 诗歌赏析:(1)诗题:《将进酒》,意为劝酒歌。
(2)诗中描绘的宴会场景:宴席上美酒佳肴,宾客们欢聚一堂,畅谈人生百态。
(3)诗人对美酒的赞美: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人生苦短,应该珍惜当下,尽情欢乐。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看破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真观察课文插图,跟同桌说说你看 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读读古诗,思考:
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过年的吗?从诗中 哪些地方知道?把它画下来。
燃爆竹
饮屠苏
换新桃
自由朗读古诗,小组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爆 千 想象
资料库:
•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 屠苏:指屠苏酒。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
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 瘟疫,求得长寿。 • 曈曈日:初升时光亮而温暖的太阳。 • 新桃,旧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 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 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现在则指 春联。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 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到 了;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 怀畅饮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 照千家万户;为庆祝新春,人 们总要拿新的春联换下旧的春 联。
写作背景:
• 当时王安石不顾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实 行改革。推行新的政法,这样,既可以农 民不再受大地主的剥削,日子比较好过一 点,也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增加国家的收 入。《元日》这首诗就是他做宰相推行新 法成功是写的。 你想象一下,他当时的心情。他要表 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元日》诗主要内容
•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 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 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 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 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 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元日》诗主要思想情感
• 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 它的比喻象征意义 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 “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其中 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 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元日
熟读诗文 理解诗意 体会诗情
借助拼音和字典,读正 确,读流利。 借助注释、插图和字典, 逐字逐句理解诗意。 根据诗意,体会作者表达 的思想感情。
朗读背默
根据诗情,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并正确默写全诗。
• “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以下六种,你 认为在这里是哪种解释? • (1)开始的,第一。 • (2)为首。 • (3)主要、根本。 • (4)元素。 • (5)构成一个整体的。 • (6)货币单位。
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 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 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 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 门上,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 间的一种习俗 。
总把新桃换旧符
• 这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 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 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 数限制的缘故。意思是:都是用新 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 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 宋 ) 王 安 石
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文学方面,王安石 不仅在理论上独树一 帜,而且在创作实践 上别具一格,给后人 留下1540多首诗歌、 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 化遗产。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读读古诗,闭上眼睛 想象一下,你眼前出现 了怎样一幅画面?
年旧在 来的噼 到一噼 了年啪 。过啪 去的 了爆 ,竹 新声 的中 一,
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
• 这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
.
学些古诗
今日课堂写古诗, 掌握方法非难事。 精炼押韵字数同, 不信你来试一试。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业:
1、朗读、背诵、默写古诗; 2、收集几首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 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