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荷载计算表格
栈桥风荷载计算表格

2
11.0
18.15
16.50
3
16.5
18.15
16.50
4
22.0
18.15
16.50
5
27.5
18.15
16.50
6
33.0
18.15
16.50
7
38.5
20.19
18.36
8
46.7
11.12
10.11
挡风系数 φ
0.287
灯笼架节点风荷载PWK=φ*S*Wk
纵向风荷(KN) 横向风荷(KN)
结构离地总高度=50.7-4.0= 46.7 W0= 0.5
地面粗糙度: A类 灯笼架的体型系数μs= 2.3
T1= 1.13
沿高度 分段数
各段离地 高度z(m)
风压高度变 化系数μz
z/H
(表7.2.1)
1
5.5
1.191
2
11.0
1.408
3
16.5
1.553
4
22.0
1.664
5
27.5
1.758
m
W0= 0.5
(KN/m2)
地面粗糙度: A类
框架构件的体型系数μs= 1.3
7~10轴线钢桁架的体型系数Ustw =
0.607
沿高度 分段数
各段离地 高度z(m)
风压高度变 化系数μz (表7.2.1)
Wk=βzμsμzW0 (KN/m2) 灯笼架的Wk 钢桁架Wk
1
5.0
1.170
0.76
2
10.0
16.50
3
16.5
18.15
16.50
风荷载计算(Excel表格)

0.35 0.3 0.55 0.4 0.45 0.4 0.4 0.4 0.55 0.4 0.4 0.4 0.55 0.55 0.55 0.6 0.55 0.6 0.5 0.55 0.45 0.6 0.55 0.65 0.55 0.65 0.5 0.5 0.45 0.4 0.55 0.65 0.55 0.5 0.45 0.55 0.65
1.54
1.64 1.83
40
1.52
1.60 1.77
50
1.51
1.58 1.73
60
1.49
1.56 1.69
70
1.48
1.54 1.66
80
1.47
1.53 1.64
90
1.47
1.52 1.62
100
1.46
1.51 1.60
150
1.43
1.47 1.54
200
1.42
1.44 1.50
广州 汕头 深圳 湛江 桂林 柳州 梧州 南宁 北海 海口 三亚 绵阳 成都 内江 涪陵 遵义 贵阳 大理 昆明 丽江 118
0.5 0.8 0.75 0.8 0.3 0.3 0.3 0.35 0.7 0.75 0.85 0.3 0.3 0.4 0.3 0.3 0.3 0.65 0.3 0.3
6.0 m
(KN/m2),按 1.67 1.674
>
(KN/m 2)
1.0 0(K
对于平坦 或地稍面有粗起糙 度可分为
A
B
C
D
2 B
石 邢 张 承 秦 唐 保 沧 大 太 阳 临 包 呼 通 阜 朝 锦 鞍 沈 本 营 丹 大 四 长 吉 通 齐 鹤 绥 佳 哈 牡 德 烟 威
风荷载计算表格(阵风系数)

一、0.7KN/m 213m B 类风压高度变化系数m Z :
1.0821.521.67=1.67×1.082×1.52×0.7 1.93KN/m 2b gz-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GB5009-2012取 定,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b gz =1+2gI 10(z/10)-α, 其中g 为峰值因子,取为
2.5。
I 10对应A 、B 、C 、D 四类地面粗糙 度,可分别取0.12、0.14、0.23、0.39。
A类场地:b gz =1+0.6*(Z/10)-0.12
B类场地:b gz =1+0.7*(Z/10)-0.15
C类场地:b gz =1+1.15*(Z/10)-0.22
D类场地:b gz =1+1.95*(Z/10)-0.30
m 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GB5009-2001取 定,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 A类场地:m z =1.284*(Z/10)
0.24
B类场地:m z =(Z/10)0.30
C类场地:m z =0.544*(Z/10)0.44
D类场地:m z =0.262*(Z/10)0.60风荷载体型系数m S :
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b gz :
w K =b gz m Z m S w 0
13m 高度处风荷载计算:
场地类别:
计算高度处离地面距离(此处输入截断高度):基本风压w 0:
风荷载标准值:
第20页。
风荷载计算——精选推荐

风荷载计算风荷载计算4.2风荷载当空⽓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形成压⼒或吸⼒,这些压⼒或吸⼒即为建所受的风荷载。
4.2.1单位⾯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建筑结构所受风荷载的⼤⼩与建筑地点的地貌、离地⾯或海平⾯⾼度、风的性质、风速、风向⾼层建筑结构⾃振特性、体型、平⾯尺⼨、表⾯状况等因素有关。
垂直作⽤于建筑物表⾯单位⾯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按下式计算:式中:1.基本风压值Wo按当地空旷平坦地⾯上10⽶⾼度处10分钟平均的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遇的值确定的风速V0(m/s)按公式确定。
但不得⼩于0.3kN/m2。
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较敏感的⾼层建筑,基本风压采⽤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对风荷载是否敏主要与⾼层建筑的⾃振特性有关,⽬前还没有实⽤的标准。
⼀般当房屋⾼度⼤于60⽶时,采⽤100年⼀风压。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给出全国各个地⽅的设计基本风压。
2.风压⾼度变化系数µz《荷载规范》把地⾯粗糙度分为A、B、C、D四类。
A类:指近海海⾯、海岸、湖岸、海岛及沙漠地区;B类:指⽥野、乡村、丛林、丘陵及房屋⽐较稀疏的城镇及城市郊区;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的城市市区;风荷载⾼度变化系数µz⾼度(m)地⾯粗糙类别A B C D5 1.17 1.00 0.74 0.6210 1.38 1.00 0.74 0.6215 1.52 1.14 0.74 0.62 计算公式20 1.63 1.25 0.84 0.62 A类地区=1.379(z/10)0.2430 1.80 1.42 1.00 0.62 B类地区= (z/10)0.3240 1.92 1.56 1.13 0.73 C类地区=0.616(z/10)0.4450 2.03 1.67 1.25 0.84 D类地区=0.318(z/10)0.660 2.12 1.77 1.35 0.9370 2.20 1.86 1.45 1.0280 2.27 1.95 1.54 1.1190 2.34 2.02 1.62 1.19100 2.40 2.09 1.70 1.27150 2.64 2.38 2.03 1.61200 2.83 2.61 2.30 1.92250 2.99 2.80 2.54 2.19300 3.12 2.97 2.75 2.45350 3.12 3.12 2.94 2.68400 3.12 3.12 3.12 2.91≥450 3.12 3.12 3.12 3.12位于⼭峰和⼭坡地的⾼层建筑,其风压⾼度系数还要进⾏修正,可查阅《荷载规范》。
风荷载计算(GB50009-2012)

1.04 1.03 1.01 1.00 0.98 0.97 0.95 0.94 0.92 0.90 0.89 0.87 0.85 0.83 0.81 0.79 0.77 0.75 0.73 0.71 0.69 0.66 0.65 0.65 0.65 0.65 0.65 0.65 0.65 0.65 0.65
风荷载计算书(封闭结构)
xx工程
F&A Wind
βz
合计ωk
(-)
(kN/m^2)
StoS Wind
βz
合计ωk
(-)
(kN/m^2)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0.609 0.600 0.592 0.583 0.575 0.566 0.557 0.547 0.538 0.528 0.518 0.508 0.498 0.487 0.476 0.465 0.453 0.441 0.428 0.415 0.402 0.388 0.380 0.380 0.380 0.380 0.380 0.380 0.380 0.380 0.380
第 4 页,共 6 页
LOGO
项目名称
风荷载计算书(封闭结构)
xx工程
表3--
序号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风荷载计算算例

3.6.风荷载计算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规范,风荷载的计算公式为:wuu(8.1.1-1)kzsz0u——体型系数su——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z——风振系数0——基本风压w——风荷载标准值k体型系数u s根据建筑平面形状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7.3.1确定。
本项目建筑平面为规则的矩形,查表8.3.1项次30,迎风面体型系数0.8(压风指向建筑物内侧),背风面-0.5(吸风指向建筑外侧面),侧风面-0.7(吸风指向建筑外侧面)。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u z根据建筑物计算点离地面高度和地面粗糙度类别,按照规范表8.2.1确定。
本工程结构顶端高度为3.0x30+0.6=90.6米,建筑位于北京市郊区房屋较稀疏,由规范8.2.1条地面粗糙度为B类。
由表8.2.1高度90米和100米处的B类地面粗糙度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分别为1.93和 2.00。
则90.6米高度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通过线性插值为:u z 90.69010090(2.001.93)1.931.9342对于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的房屋,以及基本自振周期T1大于3.7.s的各种高耸结构,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产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
本工程30层钢结构建筑。
基本周期估算为T1=0.10~0.15n=3.0~4.5s,应考虑脉动风对结构顺风向风振的影响,并由下式计算:2Z12gIB z1R(8.4.3)10式中:g——峰值因子,可取2.5I——10m高度名义湍流强度,对应ABC和D类地面粗糙,可分别取0.12、0.14、1090.7和0.39;R——脉动风荷载的共振分量因子B——脉动风荷载的背景分量因子z脉动风荷载的共振分量因子可按下列公式计算:R2x124/36(1x)11(8.4.4-1)30f1x,x511kw0(8.4.4-2)式中:f——结构第1阶自振频率(Hz)1k——地面粗糙度修正系数,对应A、B、C和D类地面粗糙,可分别取1.28、w1.0、0.54和0.26;1——结构阻尼比,对钢结构可取0.01,对有填充墙的钢结构房屋可取0.02,对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可取0.05,对其他结构可根据工程经验确定。
风荷载计算GB500092012

第 1 页,共 6 页
62.000
45.000
StoS Wind
(kN/m^2)
0.375 0.317 0.234
StoS Wind
LOGO
3、
在高 度
a).
b).
体型系数μ s风,压与高整度体变一化 系μ数z按μz:
GB50009-2012
项目名称
μ
c).
对于高度大于 3对0m结且构高产宽生比顺
15
26.333
16
25.000
17
23.667
18
22.333
19
21.000
20
19.667
21
18.333
22
17.000
23
15.667
24
14.333
25
13.000
26
11.667
27
10.333
28
9.000
29
7.667
30
6.333
31
5.000
32
0.000
项目名称
风荷载计算书(封闭结构)
Bz
kH
a1 x z
1( z ) z
其中: z 10
H 60eH /60 60
H
x 10
B 50eB /50 50 B
1( z )
tan
4
z H
0.7
k=
a1=
d).
高度z处风荷 载综标合准上值述计计算
结果,在高度
风振系数βz= 迎风面体型系 背风面数体μ型s系w= 侧风面数体μ型s系l=
50.3 99.9 148.9 197.1 244.6 291.4 337.4 382.7 427.1 470.8 513.7 555.7 596.9 637.1 676.5 714.9 752.4 788.8 824.3 858.6 891.8 923.9 955.3 986.7 1018.2 1049.6 1081.1 1112.5 1143.9 1175.4 1293.3 1293.3
风荷载计算

4.2 风荷载当空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压力或吸力,这些压力或吸力即为建筑所受的风荷载。
4.2.1 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建筑结构所受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地点的地貌、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风的性质、风速、风向以高层建筑结构自振特性、体型、平面尺寸、表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按下式计算:式中:1. 基本风压值Wo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 米高度处10 分钟平均的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 年一遇大值确定的风速V0(m/s) 按公式确定。
但不得小于0.3kN/m2 。
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基本风压采用100 年重现期的风压值;对风荷载是否敏主要与高层建筑的自振特性有关,目前还没有实用的标准。
一般当房屋高度大于60 米时,采用100 年的风压。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2001 )给出全国各个地方的设计基本风压。
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荷载规范》把地面粗糙度分为A、B、C、D 四类。
A 类:指近海海面、海岸、湖岸、海岛及沙漠地区;B 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及房屋比较稀疏的城镇及城市郊区;C 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 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 z0.24)0.440.6地面粗糙类别高度( m)A B C D5 1.17 1.00 0.74 0.62 10 1.38 1.00 0.74 0.62 15 1.52 1.14 0.74 0.62 计算公式20 1.63 1.25 0.84 0.62 A 类地区=1.379(z/10) 30 1.80 1.42 1.00 0.62 B 类地区= (z/10) 0.32 40 1.921.561.130.73C 类地区=0.616(z/1050 2.03 1.67 1.25 0.84 D 类地区=0.318(z/10)60 2.12 1.77 1.35 0.93 70 2.20 1.86 1.45 1.02 80 2.27 1.95 1.54 1.11 90 2.34 2.02 1.62 1.19 100 2.40 2.09 1.70 1.27 150 2.642.382.031.61200 2.83 2.61 2.30 1.92250 2.99 2.80 2.54 2.19300 3.12 2.97 2.75 2.45350 3.12 3.12 2.94 2.68400 3.12 3.12 3.12 2.91≥450 3.12 3.12 3.12 3.12位于山峰和山坡地的高层建筑,其风压高度系数还要进行修正,可查阅《荷载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