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制品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及用量限制
GB9685-2016《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技术解读

行业纵览 Industry OverviewGB9685-2016是我国针对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生产过程中添加剂使用规范的强制性管理标准。
卫计委于2016年11月18日公布了GB 9685-2016新版标准,该标准的发布日期为2016年10月19日,实施日期为2017年10月19日,过渡期12个月。
新标准实施后将会替代现行的GB9685-2008。
与2008版本相比,新版GB 9685-2016重大变化如下:一、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一)关于标准名称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统一格式,以及进一步明确标准适用范围,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
(二)关于适用范围本标准控制的是所有可能和食品接触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所用添加剂的使用,因此范围中明确“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特GB 9685-2016《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技术解读定迁移限量或最大残留量、特定迁移总量限量及其他限制性要求。
”由于管理需要,原标准中包括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部分聚合物的单体或聚合反应的其他起始物仍保留在本标准中,范围中对此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本标准也包括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部分基础聚合物的单体或聚合反应的其他起始物”。
(三)关于术语和定义此部分增加了两个术语“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和“特定迁移总量限量(SML(T))”。
由于原标准中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不能全面概括和明确描述标准所适用产品的范围,因此,以《食品安全法》中“食品相关产品”、“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以及“食品经营用工具、设备”定义为基本依据,参考欧盟和美国相关定义,标准引入“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本标准对部分物质的限量增加了特定迁移总量限量的规定,因此定义中增加了“特定迁移总量限量(SML(T))”。
面粉中添加剂

面粉面粉添加剂是一个普遍的概念。
目前在面粉上利用的添加剂有很多种:一、增筋类面粉添加剂,俗称面粉增筋剂,要紧成份是VC等,提高面粉的筋度,使面粉能够知足生产拉面、水饺等高级面条的需要;二、面粉品质改良剂,能够全面的提高面粉的品质,使面粉从筋度、延伸性、稳固性等指标都能够知足高级面制品生产的需要;3、面粉增白剂,也确实是稀释过氧化苯甲酰,其要紧化学物质是过氧化苯甲酰,也确实是俗称的“面粉增白剂”。
该种物质具有强氧化作用,加速面粉的后熟,使面粉常温下需要半个月的后熟时刻缩短为3-5天,它能够缓慢地氧化面粉中的叶黄素、胡萝卜素,使其由略带黄色变成白色。
这确实是什么缘故叫面粉增白剂的缘故。
4、面粉减筋剂,能够破坏面粉的筋度,使面粉能够用来生产饼干、桃酥等不需要筋度的食物。
五、面包改良剂,添加到面粉中,使面包的内部组织结构细腻,气泡均匀,从而加工出来品相专门好的面包。
面包改良剂在西方国家被普遍的应用,咱们国家的面粉品质本身不能知足加工面包的需要,必需添加面包改良剂才能够生产出合格生产面包。
正确熟悉面粉添加剂目前绝大多数人对面粉添加剂了解很少,面粉添加剂在面粉中的添加量很小,一样在万分之几,它对面粉起着修饰的作用。
好的面粉,添加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质量本来很差的面粉,添加了也起不到相应的成效。
举个例子,比如说若是生产面包,因为咱们国家小麦品种的限制,面粉的蛋白质含量符合标准,可是小麦蛋白的链很短,如此的面粉不能形成良好的面筋,添加面包改良剂,通过修饰,把短链变成长链,就能够够知足加工面包的需要。
若是面粉本身的蛋白含量很低,即便添加了面包改良剂,也不能达到相应的成效。
面粉添加剂的危害在我国,长期以来都将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都被列如合法的面粉处置剂当中,我国规定过氧化苯甲酰的最大用量为60ppm,即克/千克面粉。
只是关于这一长期规定,近来却引来公共的关注而且反对之声日趋强烈。
过氧化苯甲酰是我国八十年代末从国外引进并开始在面粉中普遍利用的食物添加剂,它能漂白面粉,同时加速面粉的后熟,而且还能生成新的化学成份对面粉起到防霉作用。
食用碱用量标准

食用碱用量标准
食用碱(又称苏打粉、小苏打)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可用于面包、饼干、面条等食品的制作。
过量的食用碱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以下是一份食用碱的用量标准,供参考使用:
1. 面粉和相关面制品:每500克面粉中使用食用碱的标准量为1-2克。
2. 面团发酵:每500克面粉中使用食用碱的标准量为1.25-2克(可根据面团发酵时间调整,时间过长可适量减量)。
3. 面条制品:在每1000克面粉中使用食用碱的标准量为2.5-3.5克。
4. 饼干制品:在每1000克面粉中使用食用碱的标准量为2-2.5克。
5. 烘焙面包:在每1000克面粉中使用食用碱的标准量为2-2.5克。
6. 其他食品加工时的食用碱使用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在使用食用碱时,请遵循以下原则:
1. 严格按照标准用量使用食用碱,不得超量使用。
2. 使用前先将食用碱充分溶解在液态食材中,再加入面粉等材料中。
3. 使用过程中避免与其他化学物品混合存放。
4. 使用过程中更多依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身体健康状况、食品特殊要求等。
请注意,使用食用碱必须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施食品安全措施。
在使用食用碱之前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确切的使用建议。
以上标准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023年国内外面粉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现状

国内外面粉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现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工业得到了飞速的进展,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加工食品不行缺少的基料。
对于食品添加剂,世界各国的定义不尽相同,所规定的种类亦各不相同。
我国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或依据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自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物质”。
习惯上,人们把为增加食品的养分成份而加入的化学合成的或自然的、属于自然养分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称之为“养分强化剂”。
小麦是全世界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面粉作为小麦的主要加工品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现在人们愈来愈关注食品添加剂在面粉中的使用问题,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1)超标准添加物和禁止添加物的使用,使食品的平安性日益受到怀疑;(2)用以消退面粉养分缺陷、提高人们饮食质量的面粉强化剂的使用,却始终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
本文引用大量的文献资料,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了我国在面粉中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几点看法和建议,旨在促进我国食品工业的健康进展。
1、面粉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作用面粉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因其性质和功能的不同而对面粉或其制品有不同的作用。
目前,与面粉相关的食品添加剂,可归结为三个类型[7,8,17]:增白剂、品质改良剂和养分强化剂。
增白剂也称漂白剂。
主要包括某些氧化性很强的物质。
通过加入这些物质,使面粉中的类胡萝卜素氧化,达到使面粉色泽变白的目的。
品质改良剂主要包括氧化剂、还原剂、乳化剂或蓬松剂等物质。
这些物质具有强化或弱化面筋、改善面制品的组织结构、防止老化以及调整面粉中酶活性的作用。
养分强化剂主要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三大类。
添加此类物质可以补充面粉的养分不足,提高养分水平或满意特别人群的养分需要[12,14,17,19]。
2、国外在面粉中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状况美国最早于1908年就制订了有关食品平安的食品卫生法(PureFoodACT)。
美国目前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共约2700种,面粉中使用的有漂白剂、氧化剂和养分添加剂[5,10]三类。
餐饮业常见食品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餐饮业常见食品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一、食品分类名称:冰淇淋类编码:03.01 (2)二、食品分类名称:风味冰、冰棍类编码:03.03 (5)三、食品分类名称:果汁(果味)冰编码:03.05.01 (8)四、食品分类名称:果糕类编码:04.01.02.08.06 (12)五、食品分类名称:煮熟的或油炸的水果编码:04.01.02.12 (15)六、食品分类名称:腌渍的蔬菜编码:04.02.02.03 (15)七、食品分类名称:经水煮或油炸的食用菌和藻类编码:04.03.02.05 (16)八、食品分类名称:非发酵豆制品编码:04.04.01 (16)九、食品分类名称: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子皮)编码:06.03.02.01 (18)十、食品分类名称:发酵面制品编码:06.03.02.03 (20)十一、食品分类名称:面糊、裹粉、煎炸粉编码:06.03.02.04 (22)十二、食品分类名称:谷类和淀粉类甜品(如米布丁、木薯布丁)编码:06.09 (32)十三、食品分类名称:粮食制品馅料编码:06.10 (32)十四、食品分类名称:面包编码:07.01 (33)十五、食品分类名称:中式糕点(除外月饼)编码:07.02.01 (37)十六、食品分类名称:西式糕点编码:07.02.02 (42)十七、食品分类名称:月饼编码:07.02.03 (46)十八、食品分类名称:糕点上彩装编码:07.02.04 (52)十九、食品分类名称:焙烤食品馅料编码:07.04 (58)二十、食品分类名称:调理肉制品(生肉添加调理料)编码:08.02.01 (61)二十一、食品分类名称: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编码:08.02.02 (62)二十二、食品分类名称:酱卤肉制品类编码:08.03.01 (64)二十三、食品分类名称:熏、烧、烤肉类编码:08.03.02 (67)二十四、食品分类名称:油炸肉类编码:08.03.03 (69)二十五、食品分类名称:冷冻水产品及其制品编码:09.02 (72)二十六、食品分类名称:预制水产品(半成品)编码:09.03 (72)二十七、食品分类名称:熟制水产品(可直接食用)编码:09.04 (73)二十八、食品分类名称:油炸食品编码:16.05 (74)附表: (75)各类食品(生湿面制品、预制水产品除外)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名单 (75)餐饮业常见食品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一、食品分类名称:冰淇淋类编码:03.01食品分类描述:以饮用水、乳、乳粉、奶油(或植物油脂)、食糖等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食品添加剂,等工艺制成体积膨胀的冷冻饮品。
GB 2760-1996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2760-1996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前言本标准代替GB 2760—8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及GB 2760—8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1988年、1989年、1990年的增补品种)》。
在修订GB 2760—86时,食品添加剂的类别是采用了GB 12493—90《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及GB/T 14156—93《食品用香料分类与编码》的分类及代码、编码,并增加美国香味料和萃取物制造者协会(FEMA)编号,按英文字母次序排列。
原标准中许多食品名称不统一,现根据有关国家标准及术语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于1977年首次发布,1996年12月进行第三次修订。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 2760—86。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鹤娟、陈瑶君、郑鹏然、戴滢、袁亦丞、周树南、戴寅。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者。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2493—90 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T 14156—93 食品用香料分类与编码GB 14880—94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3 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应符合表1规定。
*下表已经根据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第1号修改单进行了修改。
该修改单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11月15日以质技监标函[1999]189号文批准,自2000年2月1日起实施。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2007年8月23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7年第15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以下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
特此公告。
二○○七年八月七日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的品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7年第17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现将食品中二十二碳六烯酸和花生四烯酸使用规定调整如下,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2008年12月1日前,按照以往《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使用二十二碳六烯酸和花生四烯酸的食品可在产品保质期内继续销售。
二00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4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附表所列焦糖色(不加氨生产)等11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
特此公告。
二○○八年一月十一日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6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附表所列抗坏血酸等22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
特此公告。
二○○八年一月二十八日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9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附表所列D-异抗坏血酸钠等17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
特此公告。
二○○八年四月七日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注:各类食品不包括附件所列食品类别附件:各类食品不包括的食品类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3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附件所列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及食品用香料新品种。
特此公告。
附件:1、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目录2、列入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名单的物质目录3、食品用香料新品种目录二○○八年五月二十六日附件1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目录名称:赤藓糖醇赤藓糖醇(生产用菌株:分别为Moniliella pollinis和trichosporonoides megachiliensis) Erythritol 功能:甜味剂(一).赤藓糖醇允许使用的食品类别及最大使用量各类食品a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二)赤藓糖醇的质量规格要求1.生产用菌株为Moniliella pollinis的赤藓糖醇(1)生产工艺由食品级的碳水化合物底物经丛梗孢酵母(Moniliella pollinis)发酵,并经纯化及干燥等工序而得。
面制品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及用量限制

目录:湿面可用:丙二醇,丙酸钠、丙酸钙,醋酸酯淀粉,单、双甘油脂肪酸酯,黄原胶,聚丙烯酸钠,单辛酸甘油酯,富马酸,果胶,可得然胶,海藻酸钠,乳酸钠,交联淀粉,山梨糖醇和液,硬脂酰乳酸钙,乳酸链球菌素,海藻酸丙二醇酯干面可用:黄原胶,卡拉胶,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柑橘黄,果胶,可得然胶,海藻酸钠,沙蒿胶,海藻酸丙二醇酯面制品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及用量限制1、L—半胱氨酸盐酸盐功能:面粉处理剂(增白剂)用途:发酵面制品(06.03.02.03)0.06g/kg;冷冻米面制品(06.08)0.6g/kg。
2、丙二醇功能:稳定剂和凝固剂、抗结剂、消泡剂、乳化剂、水分保持剂、增稠剂用途: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子皮06.03.02.01)1.5g/kg。
3、丙二醇脂肪酸酯功能:乳化剂、稳定剂用途:油炸面制品(06.03.02.05)2.0g/kg。
4、丙酸及其钠盐、钙盐功能:防腐剂用途: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子皮06.03.02.01)0.25g/kg,以丙酸计。
5、茶多酚功能:抗氧化剂用途:方便米面制品(06.07)0.2g/kg,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6、醋酸酯淀粉功能:增稠剂用途:仅限生湿面条,无限量。
7、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月桂酸、山嵛酸)功能:乳化剂用途:生湿面制品(06.03.02.01),不限;生干面制品(06.03.02.02),30.0g/kg。
8、单辛酸甘油酯功能:防腐剂用途:生湿面制品,1.0g/kg。
11、富马酸功能:酸度调节剂用途:生湿面制品0.6g/kg;富马酸一钠,酸度调节剂,用于生湿面制品,不限量。
12、柑桔黄功能:着色剂用途:生干面制品,不限。
13、果胶,可得然胶功能: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用途:生湿面制品(06.03.02.01),生干面制品(06.03.02.02),不限。
14、海藻酸丙二醇酯功能:增稠剂、乳化剂、稳定剂用途:生湿面制品、生干面制品、方便米面制品,5.0g/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制品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及用量限制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目录:
湿面可用:丙二醇,丙酸钠、丙酸钙,醋酸酯淀粉,单、双甘油脂肪酸酯,黄原胶,聚丙烯酸钠,单辛酸甘油酯,富马酸,果胶,可得然胶,海藻酸钠,乳酸钠,交联淀粉,山梨糖醇和液,硬脂酰乳酸钙,乳酸链球菌素,海藻酸丙二醇酯
干面可用:黄原胶,卡拉胶,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柑橘黄,果胶,可得然胶,海藻酸钠,沙蒿胶,海藻酸丙二醇酯
面制品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
及用量限制
1、L—半胱氨酸盐酸盐
功能:面粉处理剂(增白剂)
2、丙二醇
功能:稳定剂和凝固剂、抗结剂、消泡剂、乳化剂、水分保持剂、增稠剂
3、丙二醇脂肪酸酯功能:乳化剂、稳定剂
4、丙酸及其钠盐、钙盐
功能:防腐剂
5、茶多酚
功能:抗氧化剂
用途:方便米面制品(06.07)0.2g/kg,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6、醋酸酯淀粉
功能:增稠剂
用途:仅限生湿面条,无限量。
7、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月桂酸、山嵛酸)
功能:乳化剂
8、单辛酸甘油酯
功能:防腐剂
用途:生湿面制品,1.0g/kg。
11、富马酸
功能:酸度调节剂
用途:生湿面制品0.6g/kg;富马酸一钠,酸度调节剂,用于生湿面制品,不限量。
12、柑桔黄
功能:着色剂
用途:生干面制品,不限。
13、果胶,可得然胶
功能: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14、海藻酸丙二醇酯
功能:增稠剂、乳化剂、稳定剂用途:生湿面制品、生干面制品、方便米面制品,5.0g/kg。
15、海藻酸钠
功能:增稠剂
用途:生湿面制品、生干面制品,不限。
16、核黄素
功能:着色剂;用途:方便米面制品,0.05。
红花黄,着色剂;方便米面制品,0.5。
红曲米、红曲红:着色剂,不限;姜黄素:0.5;姜黄:不限。
17、黄原胶
功能:稳定剂、增稠剂用途:生湿面制品,10.0g/kg;生干面制品,4.0。
18、聚丙烯酸钠
功能:增稠剂
用途:生湿面制品,2.0。
19、决明胶
功能:增稠剂
用途:方便米面制皮,2.5。
20、卡拉胶
功能:乳化、稳定、增稠剂
用途:生干面制品,8.0。
21、磷酸盐类
用途:面粉制品,生湿面制品,5.0。
22、交联淀粉
功能:增稠剂
用途:生湿面制品,方便米面制品,0.2。
23、酒石酸氢钾
功能:膨松剂
用途:小麦粉及其制品,不限。
26、硫酸铝钾、硫酸铝胺
功能:膨松剂、稳定剂
用途:面粉制品,铝残留≤
100mg/kg(干样品,以铝计)。
27、乳酸链球菌素
功能:防腐剂
用途:方便湿面制品,0.25。
28、乳酸钠
功能:水分保持剂、酸度调节、抗氧化、稳定、增稠
用途:生湿面制品,2.4。
29、沙蒿胶,增稠
用途:仅限挂面,0.3。
30、山梨糖醇和山梨糖醇液
功能:乳化,稳定,水分保持剂用途:生湿面制品,30.0。
31、双乙酸酒石酸单双甘油酯,乳化、增稠
用途:生湿面制品,生干面制品,10.0。
32、碳酸钾(60.0)碳酸钠,酸度调节剂
用途:生湿面制品,生干面制品33、田菁胶
用途:生干面制品,2.0。
亚麻籽胶,生干面,1.5。
34、叶黄素,方便米面制品,
0.15。
35、硬脂酰乳酸钙、钠(乳化)用途:生湿面制品,2.0。
36、蔗糖脂肪酸酯,乳化剂
用途:生干面制品、生湿面制品,4.0。
37、栀子黄
用途:生湿面制品,1.0;生干面制品,0.3;方便米面制品,1.5。
食品分类:
06.03 小麦粉及其制品
. 小麦粉
. 小麦粉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