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实验

合集下载

给排水管道作渗漏检测(闭水闭气实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给排水管道作渗漏检测(闭水闭气实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给排水管道作渗漏检测(闭水闭气实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给排水管道作渗漏检验(闭水闭气实验)的方法及需注意居民和办公楼房建筑给排水管道作管道渗漏检测即(闭水闭气实验)时管道堵水气囊,闭水闭气实验气囊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准备:先将管道堵水气囊充气装置的配件进行组合,做工具漏气检查。

将气囊置于盛满水的水桶移至中并按住,用气筒向气囊充气,气压不得超过0.02MAP,检查避震器是否漏气。

2、打开管道检查口,将管道堵水管路气囊从此口悄悄地向下放置所需位置,然后向堵水尾翼充气,充气至适宜的压力为好。

注意,堵水气囊要避免放在立管管件接头处,原因:(1)该处内壁有接缝,影响堵水严密性。

(2)以免爬越气囊向一侧膨胀,气压打不上去,如果继续充气,堵水气囊会被打破。

对于铸铁排水管,要求清砂干净,内壁平整,不允许有毛刺,否则会影响堵水密封性,甚至刺破胶囊。

各种规格的堵水气囊必须在相应的管道内使用,不能以小代大。

3、为了防止气囊与胶管脱开,在气囊和胶管接口处应用铁丝扎紧或用其它方式绑紧。

4、楼面的灌水口(也可以在检查口)灌水至楼面高度,然后对灌水管道及管件接口逐一检查,如发现有漏点,做出记号,排水后才进行修复处理;如为橡胶圈柔性接口,可在渗漏接口带水紧螺栓修复。

如灌水管道检查无一渗漏点,则水位可稳住,灌水时间延续15分钟,保持5分钟灌水液面不下降为合格。

5、管道架桥气囊放气,然后徐徐抽出堵水气囊,注意不要使输油管道堵水警觉气囊受损。

6、取出管道堵水气囊后,水应能很快排走,如下降很慢,说明灌水管段内有杂物堵塞,应及时清理。

7、管道堵水气囊充气的工具,也可检查和蹲式大便器是否渗漏。

将堵水气囊置于蹲式大便器排水口并充气,然后在蹲式大便器内灌水(水位平便器上沿),如果水位下降,说明尾端冲洗进水接口处有漏点,或者蹲式大便器下水接口封闭不严,或者渗漏蹲式大便侦测器本身有渗漏,应针对排除。

给排水的实习报告

给排水的实习报告

给排水的实习报告给排水的实习报告5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给排水的实习报告6篇,欢迎大家分享。

给排水的实习报告篇1建筑给排水认识实习在这次的实习中我们参观了两个水厂,一个污水处理厂,一栋建工楼,一个游泳馆,基本上对给水排水各个方向都有所涉及,这对我们的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我知道了建筑给水排水的基本内容有建筑给水、建筑排水和建筑消防给水。

建筑消防给水有两类:消火栓给水和自动喷水系统。

一、实习目的1、了解建筑给排水系统及游泳池水循环系统。

2、了解污水厂水处理流程。

3、了解城市给水水厂处理流程4.给将要走入社会的学生提供一次熟悉社会,了解社会的好机会。

5、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工程形象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查资料,培养对专业课程的兴趣。

6、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对给水排水工程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对给水排水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及地位的认识,增强感性认识,稳定专业思想。

二、实习内容1、建筑给排水工程7月3日早上,专业老师对实验的目的、注意事项、日程安排做了简单介绍之后,我们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实习。

我们先到前湖校区建工楼实习。

建筑给排水分为建筑给水、建筑排水和建筑消防三部分建筑给水系统的任务是按其水量、水压供应不同类型建筑物及小区内的用水,即满足生活、生产和消防的用水需要;而建筑排水系统的任务是将建筑物内的生活、生产中使用过的水收集并排放到室外的污水管道系统。

前湖校区建工楼为13层,为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的供水系统与一般建筑物的供水方式不同。

高层建筑物层多、楼高,为避免低层管道中静水压力过大,造成管道漏水;启闭龙头、阀门出现水锤现象,引起噪声;损坏管道、附件;低层放水流量大,水流喷溅,浪费水量和影响高层供水等弊病,高层建筑必须在垂直方向分成几个区,采用分区供水的系统。

实验室给排水要求有哪些

实验室给排水要求有哪些

实验室给排水系统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至关重要。

尤其对于特殊实验室,如医学传染病毒研究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等,其安全就更为重要,而作为实验不可或缺的给水排水环节的作用不容小觑。

实验室给排水要求有很多,这里为大家详细整理了一些要点:实验楼应设有备用水源,在公共自来水系统供水不足或停止时,备用水源能保证各种仪器的冷却水、洗眼器水、蒸馏器水、蒸馏瓶冷凝管用水的正常供给。

一、普通实验室的给水排水1 给水在进行实验室的给水系统设计的时候,水量、水质和水压都要保证足够,除了实验和日常的基本用水以为,还要考虑和配置相应的消防设备的给水。

对于高层实验室,若室外的给水官网不能充分满足其高层用水需求或者水压存在经常或周期性不足的时候,为确保高层实验室的安全供水,应该设置屋顶水泵、水箱或者局部加压设备,甚至在进水口进行断流水池的设置。

普通实验室的用水,通常设置一根引入管就可以,但如果大型实验楼的消防栓数量较多或者实验的设备需要安全供水,就应该设置两根引入管。

单根引入管通常从建筑物的中部引入,进入实验楼,这样水压就较为平衡。

若是两根引入管,通常从实验楼的不同侧引入。

如遇特殊情况,只能从同一侧进入,就应该保证引入管之间有较大的间距,距离不能低于10米,同时连接两个引入管的给水管网应该设置阀门,以保障在局部出现故障时仍然能够安全供水。

引入管则应从用水量较大的地点引入。

另外,实验室内部给水管道要能够布置合理,这样就便于管道的维护。

内部的管道线尽可能地短,同时避免交叉,以使供水更加安全、可靠。

普通实验室管道通常是沿着走道、墙壁、天棚或柱角等位置,走明线,方便观察,但是及易积累灰尘。

因此,在安全要求比较高的实验室中通常尽可能进行暗装,将管道敷设在地下室、天棚、管沟或公用管廊内部。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暗设管道都应该在控制阀门的位置设置相应的检修孔,以方便故障维修。

生活供水管道常常设置在洁净区。

实验室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实验室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实验室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原则与范围1. 编制依据:本方案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规范,结合实验室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图纸、施工要求及现场条件编制。

2. 编制原则: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经济、环保和文明施工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

3. 编制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实验室给排水工程的施工,包括给水管道、排水管道、阀门、水表、给排水设备及配套设施的安装施工。

二、工程概况1. 工程简介:实验室给排水工程是实验室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及消防给水系统。

给水系统为实验室提供清洁、卫生的水源,排水系统负责将实验室产生的废水及时排出,消防给水系统为实验室提供消防安全保障。

2. 工程规模:给水系统包括给水管道、阀门、水表等,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道、检查井、泵站等,消防给水系统包括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消防管道等。

3. 工程地点:实验室所在建筑物内及附近区域。

三、总体布置及工期安排1. 总体布置:根据实验室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图纸,结合现场条件,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布置施工临时设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 工期安排:本工程计划施工周期为XX天,其中给水系统施工XX天,排水系统施工XX天,消防给水系统施工XX天。

具体工期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四、施工技术方案1. 给水系统施工:(1)给水管道安装:采用热镀锌钢管,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管道安装,确保管道连接牢固、密封。

(2)阀门安装:给水管道上安装相应规格的阀门,如截止阀、球阀等,阀门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3)水表安装:在给水管道上安装水表,水表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保证计量准确。

2. 排水系统施工:(1)排水管道安装:采用UPVC排水管,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管道安装,确保管道连接牢固、密封。

(2)检查井施工: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检查井,检查井的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3)泵站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排水泵站,确保泵站运行稳定、安全。

实验室给排水设计

实验室给排水设计

实验室给排水设计一、引言实验室给排水设计是实验室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实验室内废水的排放、供水的供应以及相关设备的安装和使用。

一个合理的实验室给排水设计可以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室给排水设计的相关内容。

二、实验室废水处理设计2.1 废水源与废水性质分析首先,需要对实验室的废水源与废水性质进行分析。

实验室废水的来源包括化学实验、生物实验以及其他实验项目。

不同类型的实验产生的废水具有不同的性质,包括有机物、无机盐、重金属等。

通过对废水性质的分析,可以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

2.2 废水处理设备的选择根据废水性质和处理工艺的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废水处理设备。

常见的废水处理设备包括沉淀池、反应器、过滤器、吸附剂等。

需要根据实验室的实际需求和预算情况,选择适合的设备,并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2.3 废水排放管道设计废水排放是实验室给排水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在废水排放管道设计中,需要考虑废水的流量、流速、管道材料等因素。

为了保证废水能够被有效地排放出去,并且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需要进行合理的管道布局,并选择合适的管材。

三、实验室供水设计3.1 实验室用水需求分析在实验室供水设计中,首先需要对实验室的用水需求进行分析。

不同类型的实验需要的用水量和用水质量各不相同。

通过对实验室用水需求的分析,可以确定供水系统的设计参数和技术要求。

3.2 供水设备的选型与布局根据实验室的用水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供水设备。

常见的供水设备包括水泵、水箱、水质检测设备等。

在供水设备的选型过程中,需要考虑设备的流量、压力、耐腐蚀等特性,并进行合理的设备布局,确保供水的安全稳定。

3.3 供水管道设计供水管道的设计包括管道路线的规划和管道材料的选择。

在进行供水管道设计时,需要考虑供水管道的流量、流速、压力损失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并进行合理的管道布局,可以有效地保障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给排水管道水压及闭水试验专项方案

给排水管道水压及闭水试验专项方案

中科华联配套道路及管网工程水压及闭水试验专项方案编制人:年月日审核人:年月日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科华联配套道路及管网工程项目经理部年月日。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施工组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施工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人力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机具、材料配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管道安装施工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测量放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沟槽开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管道吊装..........................................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稳管与安装........................................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质量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质量管理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质量保证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给排水管道灌水通水试验记录

给排水管道灌水通水试验记录

给排水管道灌水通水试验记录一、实验目的验证排水管道的密封性和排水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确保工程质量。

二、实验器材和试验材料1.排水管道:使用工程中安装的排水管道,包括主管道和分支管道。

2.水泵:用于灌水通水的水泵。

3.水表:用于测量水流量。

4.测量工具:包括尺子、量具、水平仪等。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清理排水管道:清理排水管道内的污物和杂物,保证排水畅通。

b.准备设备:安装好水泵和水表,并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好水泵的启停参数。

2.灌水通水试验a.封堵管道:先封堵分支管道,再封堵主管道出口。

b.灌水:通过启动水泵,将水泵中的水导入排水管道中,逐渐增加水流速度,直到达到设计流量。

c.观察检查:灌水时,观察排水管道是否有渗漏、滴水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d.时间记录:记录开始灌水时间,并定期记录灌水时间间隔,例如每10分钟记录一次,以及每次的灌水流量。

e.观察水表:观察水表的读数,以测量实际的水流量。

3.测量与记录a.管道长度:使用尺子或量具测量排水管道的长度,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b.管道高度:使用水平仪测量排水管道的高低位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c.管道倾斜度:使用水平仪测量排水管道的倾斜度,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d.水流速度:根据水表读数和实验时间,计算出水流速度,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e.管道渗漏:观察排水管道的各个连接点是否有渗漏情况,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时间:记录了开始灌水时间、灌水间隔时间和结束灌水时间。

2.实际水流量:根据水表读数和实验时间计算出的实际水流量。

3.管道长度:测量的排水管道长度。

4.管道高度:测量的排水管道的高低位置。

5.管道倾斜度:测量的排水管道的倾斜度。

6.管道渗漏:记录了排水管道各个连接点的渗漏情况。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如果排水管道密封性良好,没有渗漏,且水流畅通,满足设计要求,则实验合格。

若存在渗漏或其他异常情况,则需要进行修复和改进。

工程建筑给排水实验指导书12.5.10

工程建筑给排水实验指导书12.5.10

. .《建筑给水排水与消防工程》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课程代码:8705990学时:4学分:编写单位:能源与环境学院编写人:太富系(部)主任:分管院长:.专业. .专注.目录实验一 (2)实验二 (6)试验三 (8)主要参考文献 (11)实验一 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1实验目的和任务1)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熟悉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的设计原理、组成及操作方法; 2)熟悉变频调速泵在不同工况下的能耗的测定方法,验证该系统的节能效果。

2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水池、压力表、涡轮流量计、离心泵、气压罐、变频调速器,镀锌钢管、阀门、管件等。

3实验原理1.变频调速恒压供水装置的工作原理变频调速是通过安装在水泵出水口或管网末端的压力传感器对管网的水压进行采样,将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其送至微机控制器,微机控制器与用户设置的压力值进行比较和运算,将结果转换为频率调节信号送至变频器。

当管网压力低于设定压力时,微机控制器向变频调速器发出提高电源频率的信号,变频调速器将电机转速提高后,水泵的转速也相应提高,出水量增大,管道压力也随之升高。

当管网压力高于设定压力时,微机控制发出降低电源频率的信号,水泵的转速相应下降。

水泵转速的提高与降低完全根据压力检测点的压力高于或低于设定压力来调节。

因此,系统供水压力基本上维持在设定压力即最不利工况压力围供水,也就是基本保持恒压供水。

2.变频调速供水系统的节能原理水泵运转的动力是靠电机传送轴功带动水泵转动,通过改变电机转速改变电动机的输出功率达到控制水泵转速的目的。

水泵转速改变后,水泵的实际功率就会发生改变,能耗也随之改变。

根据水泵叶轮相似定律,水泵的流量、扬程和功率分别与其转速的1次方,2次方,3次方成正比:1212//Q Q n n = 21212/(/)H H n n = 31212/(/)N N n n =式中:Q 1,Q 2 —— 分别为水泵调速前后的流量(L/s );n 1,n 2 —— 分别为水泵调速前后的转速(r/min ); H 1,H 2 —— 分别为水泵调速前后的扬程(m );N 1,N 2 —— 分别为水泵调速前后的输出的轴功率(kW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颗粒自由沉淀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对自由沉淀的概念、特点、规律的理解。

(2)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

二、实验原理颗粒的自由沉淀指的是颗粒在沉淀的过程中,颗粒之间不互相干扰、碰撞,呈单颗粒状态,各自独立的完成的沉淀过程。

自由沉淀有两个含义:①颗粒沉淀过程中不受器壁干扰影响;②颗粒沉降时,不受其他颗粒的影响。

当颗粒与器壁的距离大于50d(d为颗粒的直径)时就不受器壁的干扰。

当污泥浓度小于5 000 mg/l时就可假设颗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自由沉淀条件如图1所示。

颗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以及低浓度污水在初沉池中的沉降过程均是自由沉淀。

自由沉淀过程可以由斯笃克斯公式(Stokes)进行描述,即图l自由沉淀条件但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公式中的一些参数(如粒径,密度等)很难准确确定。

因而对沉淀的效果、特性的研究,通常要通过沉淀实验来实现。

实验可以在沉淀柱中进行,方法如下。

取一定直径、一定高度的沉淀柱,在沉淀柱中下部设有取样口,如图2所示,将已知悬浮物浓度Co的水样注入沉淀柱,取样口上水深(即取样口与液面间的高度)为h。

,在搅拌均匀后开始沉淀实验,图2沉淀柱并开始计时,经沉淀时间t1,t2…,t i从取样口取一定体积水样,分别计下取样口高度h, 分析各水样的悬浮物浓度C1,C2,…,C i,从而通过公式(1)计算颗粒的去除百分率.(2)t i ——沉淀时间(min)。

通过以上方法进行实验要注意几点问题:(1)每从管中取一次水样,管中水面就要下降一定高度,所以,在求沉淀速度时要按实 际的取样口上水深来计算,为了尽量减小由此产生的误差,使数据更可靠应尽量选用较大 断面面积的沉淀柱。

(2)实际上,在经过时间t i 后,取样口上h 高水深内颗粒沉到取样口下,应由两个部 分组成,即:①u ≥u 。

=it h的这部分颗粒,经时间t i 后将全部被去除,而h 高水深内不在 包含u ≥u 0这部分颗粒;②除此之外,u<u 。

=it h的那一部分颗粒也会有一部分颗粒经时 间t i 后沉淀到取样口以下,这是因为u<u 。

的这一部分颗粒并不都在水面,而是均匀的 分布在高度为h 的水深内,因此,只要它们沉淀到取样口以下所用的时间小于或等于具 有u 0沉速颗粒所用的时间,在时间t i 内它们就可以被去除。

但是以上实验方法并未包 含u<u 0那一部分颗粒中被去除的部分,所以存在一定误差。

(3)从取样口取出水样测得的悬浮固体浓度C 1,C 2…,C i 等,只表示取样口断面处原 水经沉淀时间t 1,t 2…,t i 后的悬浮固体浓度,而不代表整个而水深中经相应沉淀时问后的悬浮固体浓度。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1)沉淀装置(沉淀柱,储水箱) . (2)计时用秒表;(3)分析天平(1/10000 1台); (4)恒温烘箱; (5)干燥器;(6)具塞称量瓶(40×70 10个) (7)量筒(100ml 10个) (8)定量滤纸;(9)漏斗(10个);(10)水样(可选用生产污水、工业废水、也可用天然河水或人工配制水样)。

四、实验步骤(1)将实验用水倒入水池内搅拌,待池内水质均匀后,从池内取样,测定悬浮物浓度,此即为c。

值。

(2)开启循环管路闸门,水经配水管进入沉淀管内,当水上升到离沉淀管口15厘米处,关。

闭该管进水闸门。

记录时间,沉淀实验开始。

(3)隔1min,5min,10min,15min,20min,40min,60min,120min由取样口取样,记录取样口高度。

(4)测出每次水样的悬浮固体浓度。

(5)将数据填入表1五、实验数据及结果整理(1)计算悬浮物去除率η、剩余率P、及沉淀速度u,并将数据填人表2。

表2剩余率及沉淀速度数据记录(2)绘制η一T(去除率一沉淀历时)、η一u(去除率一沉淀速度)、P一u(剩余率一沉淀速度)曲线,如图3、图4、图5所示。

六、思考题(1)自由沉淀中颗粒沉速与絮凝沉淀中颗粒沉速有什么区别?(2)绘制自由沉淀曲线的方法及意义?(3)自由沉淀的测定是否还有其他方法?与我们所应用的方法有何区别?实验十四 SBR法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认识SBR法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构造及运行过程(2)加深对SBR法的工艺特征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SBR法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简称,它又可称为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

SBR法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水处理技术,可以说SBR法是一种既年轻又古老的水处理工艺,这是因为早在1914年英国人Alden与Lookett等发明了活性污泥生物处理法之时,在运行上就是采用间歇的运行方式,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由于曝气器和自控设备的限制,以及一些在认识上的问题等给运行操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就将间歇的运行方式改为连续的运行方式。

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自动化控制、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在污水处理领域的日益普及和应用(例如,电磁阀、气动阀、溶解氧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等),使得活性污泥法中各项主要指标,如溶解氧(DO)、pH值、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ORP)等,都能通过自动检测仪表做到自控操作,这样就为活性污泥处理法的间歇运行创造了条件。

1979年美国人R.L.Irvine等又重新提出了间歇进水、间歇出水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即SBR法,这一观点很快得到了认同与重视,并在美澳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SBR法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最大区别就是:以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代替了传统的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以非稳态的生化反应代替了传统的稳态生化反应;以静止的理论沉淀方式代替了传统的动态沉淀方式。

SBR技术的核心就是SBR反应器(池),该池将调节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多重功能集于一池,通常情况下,它主要由反应池、配水系统、排水系统、曝气系统、排泥系统,以及自控系统所组成。

SBR工艺在运行上的主要特征就是顺序、间歇式的周期运行,其一个周期的运行通常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进水阶段:将待处理污水注入反应池,注满后再进行反应。

此时的反应池就起到了调节池调节均化的作用。

另外,在注水的过程中也可以配合其他操作,如曝气、搅拌等以达到某种效果。

(2)反应降解阶段:污水达到反应器设计水位后,便进行反应。

根据不同的处理目的,可采取不同的操作,如欲降解水中的有机物(去除BOD)要进行硝化;吸收磷就以曝气为主要操作方式;若欲进行反硝化反应则应进行慢速搅拌。

(3)沉淀澄清阶段:以理想静态的沉淀方式使泥水进行分离。

由于是在静止的条件下进行沉淀,因而能够达到良好的沉淀澄清及污泥浓缩效果。

(4)排放处理水阶段:经沉淀澄清后,将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直至设计最低水位,有时在此阶段在排水后可排放部分剩余污泥。

(5)待进水阶段:此时反应器内残存高浓度活性污泥混合液。

SBR系统有如下优点:1.运行管理简单SBR系统,特别是微机控制的SBR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因此使得运行管理简单而方便。

2.造价低与其他活性污泥法比较,SBR系统仅有一个反应池,因此可以省去巨额的基建投资。

3.理想静沉,分离效果好由于SBR工艺是按时序完成各工艺步骤的,因此其活性污泥的沉淀过程几乎是一个不受干扰的完美的理想静沉过程,因此泥与水分离效果很好。

4.耐冲击负荷SBR系统是一种间歇进水,间歇排放的批处理式工艺,既耐水量变化的冲击,又耐水质变化的冲击是其特点。

5.运行可靠、操作灵活SBR系统特别是微机控制SBR系统,可以用软件十分方便地调整运行周期和更改运行程序,因此泥龄很容易控制,整个系统呈现出极大的灵活性。

在采用工业专用微机的情况下,它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6.污泥活性高,沉降性能好SBR反应池的工作特点使其对污泥细菌产生选择性,促使其活性污泥中快速生长而又不易发生膨胀的兼性菌占优势,因此其污泥不但沉降性能好,而且生物活性高。

经测试表明,其污泥中RNA(脱氧核糖核酸)含量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3~4倍,RNA决定了细菌的增殖速率,说明SBR反应池内污泥活性高。

7.出水水质好与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相比,在相同条件下SBR反应池不仅降解水中污染物的速率高,而且BOD5去除率也较高(出水BOD5浓度一般不超过10mg/l,而且有一定程度的硝化反应)。

8.运行费用低由于SBR系统不需要污泥回流,间歇曝气,因此池内溶解氧逆变大,氧利用率高。

特别是SBR系统用于生物除氮,不需外加碳源和大量回流污泥(连续A/O法回流比≥2,用以提供足够的硝酸盐通过反硝化去除),因而大大降低了运行费用。

9.脱氮除磷适当控制运行,SBR系统可在不加任何化学药剂的情况下,同时去除氮、磷等营养物,十分简便。

总氮、总磷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和95%,可直接获得三级处理出水。

其出水可回收利用。

三.实验设备图1 SBR法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简图本系统由一台一体化全不锈钢SBR---ICEAS反应器,一台控制器和一台个人计算机组成。

由计算机监控并通过工艺模拟图显示设备各部的运作状态。

整套装置紧凑小巧,自动化程度高。

本系统计算机控制软件为SBR---ICEAS控制系统软件。

四.实验操作步骤1. 用软管分别连接反应器前(流量计下)的进水水嘴,以及反应器右后侧的排水水嘴和右前侧的排泥嘴,并分别将另一端放入各自的贮水(贮泥)容器中,以备插入原水或抽出清水、或抽出剩余污泥。

2.将计算机电源线及控制器电源线分别插入电源接线板。

(注意:此前控制器前板面所有开关都应打在“关”位置,而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应打在手动位置!)3. 渐次将总电源开关、主机电源开关、CPU电源开关打向“开”位置,此时各相应的指示灯亮。

4. 分别向反应器上的三个水箱中加满水并旋紧。

5. 在手动---自动转换开关位于手动位置的前提下, 分别试操作各泵(或阀)的手动开关于“开”位置,检查各功能泵的工作是否正常。

倘若发现其工作不正常,应排除故障再试,直至其手动操作时工作完全正常为止。

6. 手动试运行成功后,将手动---自动转换开关打到“自动”位置。

7. 将控制器前板面程序开关打到“开”位置。

8. 调出SBR及CEAS系统计算机监控软件,设定各作业段运行时间及处理批次数。

9. 按动控制器前板面上的清零按钮,让系统清零。

10.启动计算机监控程序,此时,自动程序控制开始,并自动周而复始循环运行。

五.思考题:(1) 简述SBR法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区别与联系;(2)简述SBR法活性污泥运行过程.;(3)简述SBR法在工艺上的特点.实验十成层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成层沉淀的特点、基本概念以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加深理解静沉实验在沉淀单元操作中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