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际案例谈针灸的理法方穴术的过程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详解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详解靳三针有两层含义。
刚开始是指靳老治疗一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经过三次治愈。
患者问这是什么疗法,灵机一动就回答是鼻三针。
后面靳老通过研究文献、总结临床,得出用三个穴位治疗一种疾病的方法。
当时有记者来采访,通过观察发现都是扎了三针,于是写了篇“靳三针轰动巴黎”的文章。
从此,靳三针名扬天下。
下面一一道来: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
流涎、吞咽障碍。
颞三针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晕痛针为四神针+ 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面肌针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针法:四白直刺或斜刺0.5—0.8寸;下眼睑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5寸;地仓、向颊车平刺0.5—0.8寸;禾髎向下关平刺0.8寸,进针后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稍密。
强度大至眼肌或口肌痉挛抽紧为度,但要病者只有肌肉抽紧而不痛为度,留针30-40分钟。
提壶揭盖法针灸用法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提壶揭盖法针灸用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在中医针灸疗法中,提壶揭盖法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手法之一。
它起源于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应用和不断发展,已成为现代针灸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提壶揭盖法通过运用特定的针具和手法,在穴位上施加一定程度的刺激,以调节人体功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提壶揭盖法针灸的用法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该技术的起源及历史背景。
其次,我们会详细解释提壶揭盖法针灸的定义与原理,并着重说明它在临床应用中所发挥的意义和效果。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该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安全性措施。
结合一个实际案例,我们还会分享提壶揭盖法针灸在某病种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治疗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最后,我们将对提壶揭盖法针灸用法进行总结与评价,并展望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并深入探讨提壶揭盖法针灸的用法。
通过系统地概述其起源与历史背景,阐明其定义与原理,并详细描述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从而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这一疗法的特点、效果以及适用范围。
此外,我们还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分享该技术在某病种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为读者提供实际参考。
通过本文的阅读,相信读者将对提壶揭盖法针灸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能够进一步探索其潜力和未来发展方向。
2. 提壶揭盖法针灸用法概述2.1 提壶揭盖法针灸的起源与历史背景提壶揭盖法针灸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其起源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
据文献记载,提壶揭盖法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之中,是中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提壶揭盖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保健调理。
因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特殊的手法操作,在中医学界得到了高度认可,并且深受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喜爱。
2.2 提壶揭盖法针灸的定义与原理提壶揭盖法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穴位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恢复气血流畅、消除病邪侵袭来达到治疗效果的技术。
中医针灸手法详解

中医针灸手法详解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医疗方式,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具有很好的
效果,而针灸的手法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下面就来详解一下中医针
灸手法。
一、插针手法
1.入针法
入针法是指针向皮肤穿刺并插入的动作。
这个过程中需要掌握好针的
深度、角度和力度等。
2.出针法
出针法是指将针从皮肤中拔出的动作,需要注意拔针的速度和方向,
以及对创面的处理。
3.工夫法
工夫法是指入针后针的停留时间和操作手法,需要掌握好力度和时间,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二、取穴手法
1.定位法
定位是指通过较特殊的解剖标志,如皮肤纹理、皮下静脉等,确定针
灸穴位的方法。
2.按摩法
按摩法是指在探测定位的同时,刺激穴位,疏通气血,调节脏腑功能。
3.扎刺法
扎刺法是指手指指压穴位,用一定的力度扎入皮肤间断地进行刺激,
疏通经脉,除病强身。
三、操作手法
1.平插法
平插法是将针以平直角度插入皮下,该技法是针刺中最基本最容易掌
握的手法。
2.斜插法
斜插是指针向内侧倾斜插入,主要用在深部组织上,要注意斜度不可
过大。
3.旋转法
旋转法是将针头固定不动,而利用针柄进行旋转,疏通经络,加强刺激。
以上就是中医针灸手法的详细介绍,想要掌握好中医针灸的技巧,就需要认真学习、多加练习,并结合实际操作掌握好不同手法的运用。
中医针灸手法技巧

浅谈针灸手法几个细节“ 要瞧一位医生针灸水平怎么样,就要瞧她取穴就是否精简,手法就是否纯熟圆润” 恩师就就是这样教导我的。
“ 百穴易得,针术难求” 不少的医书上只给出下针穴位,手法的甚少,针法历代就是不传之术,也因为手法就是身传临教,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
《针灸大成》里面所讲到到的针刺手法也就是能算就是一个方向。
真正就是内涵就是没法写出来的。
就好像做菜一样,程序给您了,但能否做出一首美味的菜,就瞧自己的悟性了,“ 师父领入门,修行在个人”学中医更加。
医者意也。
多想想吧。
站在高处远望,思考会更好。
(在这我多言一名望,不就是瞧风景,而就是瞧天地运转之气,阴阳之道,尽我直接杀入主题吧,就拿现在很多人在义论的“ 烧山火” “ 透天凉” 来说吧,我在网上自到不少有关对这两个手法的作了很深透切的议论。
但就是我还就是觉得应该把我的对这个手法的认识也作深一步的婵述。
尽就是个人观点,请各位网友点评。
我把一个针灸分成三个部分,并作计分。
一下针前(为1分)二手法(2分)出针后(1)。
这整个针灸过程只有4分。
我为什么要这样分呢,因为这样我感觉要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力求能争取稳拿每一分。
就是医生都应该有这样的心态去做。
《针灸大成-神针八法》开头一段就是可以概括了下针前的应用“ 心无内慕,如待贵宾,心为神也,医者心,病者心,与针随上下” 。
心指的就是医者心,患者心,如何做到心无内慕??这就就是下针前的一个重点。
我的方法就是“ 放松” (没有思考的放松)我的做法患者取针灸体位,闭目,鼻子深吸气,嘴巴呼气,慢慢放松全身,慢慢放松太阳穴,不要思考,放松感觉紧张的地方“ 朋友,您们也可以试试,现在就去感受一下,多做几次,找感觉、也可以瞧瞧有关催眠的书,就知道这个原理了。
医者患者都做到心无内慕,当然能随针上下。
值得一提的时《针灸大成-八法神针》里面有一个很好的无痛下针方法。
“ 左捻九而右捻六,此乃无痛下针方法” 意思说,左手按在穴位上,向左按转九圈,右按转六圈。
30个中医针灸治疗实例

30个中医针灸治疗实例前言中医针灸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疗法,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
本文档旨在通过30个具体的针灸治疗实例,为广大针灸临床工作者提供实践经验分享,以期提高针灸治疗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实例一:头痛症状:头痛、头昏、恶心、呕吐。
治疗:选用百会、太阳、风池、合谷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二:颈椎病症状:颈部酸痛、肩臂疼痛、手指麻木。
治疗:选用颈夹脊、风池、肩髑、曲池等穴位,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状: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弯腰受限。
治疗:选用腰夹脊、肾俞、大肠俞、委中等穴位,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四:关节炎症状:关节肿痛、活动受限。
治疗:选用阿是穴、局部穴位,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五:中风后遗症症状: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
治疗:选用百会、风池、肩髑、曲池、合谷、太冲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六:面瘫症状:口眼歪斜、面部表情僵硬。
治疗:选用百会、太阳、风池、合谷、地仓、颊车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七:感冒症状:发热、头痛、鼻塞、咳嗽。
治疗:选用风池、合谷、太阳、列缺、尺泽等穴位,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八:哮喘症状:呼吸困难、喘息、咳嗽。
治疗:选用肺俞、定喘、中府、合谷等穴位,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九:胃炎症状:胃痛、胃胀、恶心、呕吐。
治疗:选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十:失眠症状:入睡困难、多梦、早醒。
治疗:选用百会、神门、太溪、照海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十一:便秘症状:大便干燥、排便困难。
治疗:选用天枢、足三里、支沟、照海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十二:腹泻症状:大便稀溏、腹痛、肠鸣。
针灸的操作流程教学文案

针灸的操作流程针灸操作的规范流程1、确定体位:仰卧位:适合前身部的腧穴俯卧位:适合后身部的腧穴侧卧位:适合侧身部的腧穴俯伏坐位:适合头顶、枕项部的腧穴2、定点、定穴:根据骨度分寸法等,用手揣摸按压欲针之处,确定穴位3、消毒:针具器械消毒:高压蒸汽灭菌法医者手指消毒:针刺前,用肥皂水将手指洗干净,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后,尽量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针身。
针刺部位消毒:用75%乙醇棉球从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4、针具选择:按照不同施术部位选择相应针具,基本要求是针刺入体内后针根露在体外1-- 2cm左右为宜。
5、进针:针刺时,力争微痛或无痛刺入,同时需要注意确定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6、行针:通过提插捻转等不同的操作方式的变化组合来达到不同的目的,同时要结合患者的感受选择应用不同的强度。
7、留针:按照具体治疗需要,选择相应留针时间。
一般体针的留针时间大概在30-40 min之间,头皮针留针时间可稍长,一般6小时左右。
同时可间歇行针,注意向患者交代留针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施术部位。
8、出针:出针前要稍捻转针柄,待针下轻松滑利时方可出针。
出针时,按照“先上后下,先内后外”的顺序进行,左手持一消毒棉球按压穴位,右手拇、食指持针柄,捻针退出皮肤,动作要轻柔。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尤其是面部和头部等易出血的部位,应按压较长时间。
针刺注意事项:应将针灸操作过程中的消毒棉球和废用针具放置在医用垃圾袋里,避免乱扔乱放。
1.过于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不行针刺。
体质虚弱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可能采取卧位。
2.怀孕三个月以下者,下腹部禁针。
三个月以上者,上下腹部、腰骶部及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均不宜针刺。
月经期间,如月经周期正常者,最好不予针刺。
月经周期不正常者,为了调经可以针。
3.小儿囱门未闭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
此外因小儿不能配合,不宜留针。
4.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针灸的操作流程教学文案

针灸的操作流程针灸操作的规范流程1、确定体位:仰卧位:适合前身部的腧穴俯卧位:适合后身部的腧穴侧卧位:适合侧身部的腧穴俯伏坐位:适合头顶、枕项部的腧穴2、定点、定穴:根据骨度分寸法等,用手揣摸按压欲针之处,确定穴位3、消毒:针具器械消毒:高压蒸汽灭菌法医者手指消毒:针刺前,用肥皂水将手指洗干净,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后,尽量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针身。
针刺部位消毒:用75%乙醇棉球从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4、针具选择:按照不同施术部位选择相应针具,基本要求是针刺入体内后针根露在体外1-- 2cm左右为宜。
5、进针:针刺时,力争微痛或无痛刺入,同时需要注意确定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6、行针:通过提插捻转等不同的操作方式的变化组合来达到不同的目的,同时要结合患者的感受选择应用不同的强度。
7、留针:按照具体治疗需要,选择相应留针时间。
一般体针的留针时间大概在30-40 min之间,头皮针留针时间可稍长,一般6小时左右。
同时可间歇行针,注意向患者交代留针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施术部位。
8、出针:出针前要稍捻转针柄,待针下轻松滑利时方可出针。
出针时,按照“先上后下,先内后外”的顺序进行,左手持一消毒棉球按压穴位,右手拇、食指持针柄,捻针退出皮肤,动作要轻柔。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尤其是面部和头部等易出血的部位,应按压较长时间。
针刺注意事项:应将针灸操作过程中的消毒棉球和废用针具放置在医用垃圾袋里,避免乱扔乱放。
1.过于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不行针刺。
体质虚弱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可能采取卧位。
2.怀孕三个月以下者,下腹部禁针。
三个月以上者,上下腹部、腰骶部及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均不宜针刺。
月经期间,如月经周期正常者,最好不予针刺。
月经周期不正常者,为了调经可以针。
3.小儿囱门未闭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
此外因小儿不能配合,不宜留针。
4.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针灸的操作流程

针灸的操作流程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针灸操作的规范流程1、确定体位:仰卧位:适合前身部的腧穴俯卧位:适合后身部的腧穴侧卧位:适合侧身部的腧穴俯伏坐位:适合头顶、枕项部的腧穴2、定点、定穴:根据骨度分寸法等,用手揣摸按压欲针之处,确定穴位3、消毒:针具器械消毒:高压蒸汽灭菌法医者手指消毒:针刺前,用肥皂水将手指洗干净,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后,尽量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针身。
针刺部位消毒:用75%乙醇棉球从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4、针具选择:按照不同施术部位选择相应针具,基本要求是针刺入体内后针根露在体外1-- 2cm左右为宜。
5、进针:针刺时,力争微痛或无痛刺入,同时需要注意确定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6、行针:通过提插捻转等不同的操作方式的变化组合来达到不同的目的,同时要结合患者的感受选择应用不同的强度。
7、留针:按照具体治疗需要,选择相应留针时间。
一般体针的留针时间大概在30-40min之间,头皮针留针时间可稍长,一般6小时左右。
同时可间歇行针,注意向患者交代留针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施术部位。
8、出针:出针前要稍捻转针柄,待针下轻松滑利时方可出针。
出针时,按照“先上后下,先内后外”的顺序进行,左手持一消毒棉球按压穴位,右手拇、食指持针柄,捻针退出皮肤,动作要轻柔。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尤其是面部和头部等易出血的部位,应按压较长时间。
针刺注意事项:应将针灸操作过程中的消毒棉球和废用针具放置在医用垃圾袋里,避免乱扔乱放。
1.过于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不行针刺。
体质虚弱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可能采取卧位。
2.怀孕三个月以下者,下腹部禁针。
三个月以上者,上下腹部、腰骶部及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均不宜针刺。
月经期间,如月经周期正常者,最好不予针刺。
月经周期不正常者,为了调经可以针。
3.小儿囱门未闭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辩证:患者素体虚弱,风热毒邪入中经络,本应扶正 透邪外出,前医不察,以常规清解治之,误伤中阳,热邪 内陷入络,缠绵难愈。治宜建中促运,恢复升降,待元气 恢复,再图逐邪。 • 中药:党参10白术10云苓10炙甘草6法夏5陈皮5五味 子6白芍10防风10麦芽30淮山20当归5 (3剂) • 针灸:取足少阳胆经及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为主。至阴 (左)、金门(左)、丘墟(左)、足三里(左)、阴陵 泉(右)、灵骨(左)、大白(左)、后溪(左)、中渚 (左)。手法:足三里及阴陵泉先泻后补,灵骨大白不做 手法,其余的都用泻法。 • 针入后运手法约两分钟,患者疼痛已经减缓。次日来 治疗时诉说针后当晚可以安睡,胃口改善。继守前法。
• 2014年1月9日 • 上药由于煲糊1剂,所以只是服了2剂。现 症见:疼痛减,胃纳可,精神较前改善。 但觉腰稍坠。土湿已久,累及肾水,中药 去淮山,加杜仲10车前子12补肾祛湿(5 剂)。针灸处方不变。
• 2014年1月10日 • 晚上睡觉到半夜时疼痛,估计止痛药效过 的缘故,又见口干、牙疼,应是胃气回复 之兆,针灸时加内庭以疏通胃经之气, • 2014年1月11日 • 牙疼已消,但夜间头仍痛,舌淡红苔少, 脉细弱。此乃湿已化,阳气回复,但阴不 配阳,夜间阳入阴,阴亏不涵阳。故加补 肾经金穴复溜(右),取金生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4年1月13日
• 夜间已无疼痛,嘱其可停止痛药以观察疗 效。继守前法。 • 2014年1月14日 • 停止痛药后,日夜疼痛都已轻微。
• 2014年1月16日
• 已停用止痛药多日,疼痛轻微,精神较初 诊时判若两人,胃纳可,能吃1碗半饭,寐 可,二便调。自觉良好,意欲停止治疗以 返乡过年,让余再开几副中药。患者虽疼 痛大减,但其根未除,络脉未通。仍予扶 正,祛邪还待日后。
从实际案例谈针灸的理法方穴 术的过程
吴二虎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初诊:2014年1月7日 • 陈某,男,60岁。我院某职工父亲。 • 主诉:左后头痛1年余 • 患者素有慢阻肺、丙肝病史。于2012年8月份在左后头部患带状 疱疹并发感染,在当地医院予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但疼痛始终不减, 在英德医院曾行局部电针治疗未见缓解,又找省中医某中医博士诊治, 开具僵蚕等祛风通络中药服后反增恶心、呕吐等。大概几天前在我科 门诊行超激光局部照射,在治疗时疼痛可稍缓解,但做完后疼痛依然, 改善不大。因听人介绍我的针灸还可以,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过来找我 诊治。刻诊:面色萎黄,目光呆滞,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左后头处 可见一3×1cm白色瘢痕,用棉签轻轻扫其周围头发即可见眉头紧皱、 轻声呻吟,难忍疼痛。家属诉说因此疼痛,患者虽每日服用止痛药仍 然疼痛得茶饭不思、夜不能寐。痛苦非常。舌淡红娇嫩,苔白腻中稍 厚,脉浮细滑,按之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