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希则序(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上海市金山区2020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金山区2020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⑤所以,当我们要艺术表现当代人的经验时,就已经暗含了艺术要面对并且超越日常生活经验的要求。这就要求艺术家必须从日常生活中抽身而出,与日常生活拉开一定距离,与其他人拉开一定距离,保持自身的完整性,保持感觉的独立性,审视现实,这样才能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表达的是不同于普通人的经验,一种完整的人生,一种理想的社会,是一种贯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度的立体结构。这种艺术可以是否定性的,也可以是肯定性的,共同点是克服了现实认识和现实价值观的局限,使人获得自由的意识,通过对现实人生缺陷的解释和对理想社会人生的展示,引导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
②形式感的根本即感受方式,不同的感受方式生成了不同的形式感.无限丰富的自然和同样无限丰富的人,决定了人类有着无限丰富的感受方式。感受方式的多样性构成了丰富的形式感.一个人所感受到的生活与他的心灵成正比。现代心理学表明,人通过自己的需要把自在之物变为为我之物的能动作用,在感受阶段就已经开始了.心理结构愈复杂,情感愈丰富,就愈能感受生活。
①于是我们就在对象中看到了气韵,看到了情调,看到了生命,看到了我们自己
②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③体味对象,灌注生命给对象
④并由此获得“自得"与“忘我"的喜悦
A。 ①③②④B. ③①④②C。 ③②①④D。 ③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除了平时在阅读中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句意理解外,还要注意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等。做题过程中,要根据句意及语言标志,判断哪些句子必须相连,哪个句子是首句,哪个是尾句。例如本题,可从选项的设置上再结合着语段内容及语句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判断。

高中关于序的文言文翻译

高中关于序的文言文翻译

古之学者,必先立序,而后能进于道。

序者,学问之阶梯,道德之基石也。

夫序之所以重,盖有由矣。

盖闻孔子曰:“序,所以明道也。

”夫道,广大而深远,非序莫能明。

序者,所以导学者之思,使之有所依归,不致迷惘于道途。

是以序之设,犹舟之有舵,车之有辕,必有之而后可行。

且夫序者,学问之门径,道德之阶梯也。

学者若无序,则如盲者之夜行,莫知所之。

故序者,所以正学者之心志,使之有所向,有所求。

如《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序者,即此本末、终始之所在。

夫序之所以为重,又在于其能正人心,化风俗。

盖世之风俗,必由序而正。

若序不明,则风俗不正,人心不齐,道德不立。

是以古之圣王,皆以序为先务,明序以正风俗,化人心。

昔者孔子游于鲁,见童子诵《诗》,问其序,童子不能对。

孔子曰:“序者,所以明诗之意也。

不序,则诗之意不明,学者莫由以入。

”是故孔子重序,以为学者之本。

夫序之设,非徒明道而已,亦所以备德。

孔子曰:“序,所以备德也。

”夫德者,学问之极致,序者,所以导学者至德之域。

如《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序者,即此性、道、教之所由出。

且夫序者,所以辨是非,别善恶。

孔子曰:“序,所以辨是非,别善恶也。

”夫学者若无序,则莫辨是非,善恶不明,道德不立。

是以序者,所以正学者之心,使之明辨是非,善恶,从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夫序之重,亦在于其能继往开来。

孔子曰:“序,所以继往开来也。

”夫学者若无序,则如断流之水,莫知所归。

序者,所以承先人之绪,启后人之业,使学问不坠,道德长存。

故曰:序者,学问之序,道德之序,风俗之序,人心之序,继往开来之序。

学者不可不慎也。

夫序不明,则道不明,德不立,风俗不正,人心不齐。

是以古之学者,必先立序,而后能进于道。

吾辈青年,宜深思序之重要性,以立身行道,为国家之栋梁,为民族之希望。

(字数:523字)。

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原文及翻译译文

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原文及翻译译文

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原文及翻译译文1、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原文及翻译译文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原文及翻译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欧阳修原文:皇佑四年五月甲子,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汝南文正公薨于徐州,以其年十有二月壬申,葬于河南尹樊里之万安山下。

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

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

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

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遂中乙科,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

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

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

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夺贼地而耕之。

又城细腰、胡芦,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

自边制久隳,至兵与将常不相识。

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

公之所在,贼不敢犯。

自公坐吕公贬,群士大夫各持二公曲直,吕公患之,凡直公者,皆指为党,或坐窜逐。

及吕公复相,公亦再起被用,于是二公欢然相约,戮力平贼。

天下之士皆以此多二公,然朋党之论遂起而不能止。

上既贤公可大用,故卒置群议而用之。

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

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

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

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其行己临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

译文皇佑四年五月甲子日,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汝南人文正公在徐州逝世,同年十二月壬申日,安葬在河南尹樊里(地名)的万安山下。

先生两岁时成了孤儿(古代丧父曰孤),他的母亲贫困没有依靠,就又嫁到长山(地名)的朱家。

2022高考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的五大考题命题特点及答题方法

2022高考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的五大考题命题特点及答题方法

2022高考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的五大考题命题特点及答题方法一、预备知识1如何读懂选文(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2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3其他高频词汇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二、如何答好每一道题1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相关知识】一词多义的产生:①词的本义。

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

②词的引申义。

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

③词的比喻义。

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编第3讲“概括分析题(简答题)”如何准全作答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二编第3讲“概括分析题(简答题)”如何准全作答Word版含答案

第讲“概括分析题简答题”如何准全作答文言文简答题是江苏卷近几年出现的题型。

这种题型设问内容和形式看似多种多样,实则不外乎概括文意要素和文本观点态度两大命题方向。

一、明确大命题方向——审题更精确概括文意要素或概括情节,或概括人物事物特点,或探寻事件原因、影响意义等。

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韩愈君讳适,姓王氏。

好读书,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举选。

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

诸公贵人既志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

一见,辄戒门以绝。

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

君笑曰:“ 此非吾时邪!” 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

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

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事,可撼。

乃踏门告曰:“ 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

”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

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

有以君生平告者,即遣客钩致。

君曰:“ 狂子不足以共事。

” 立谢客。

李将军由是待益厚,奏为其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尽用其言。

将军迁帅凤翔,君随往。

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

妻上谷侯氏处士高女。

初,处士将嫁其女,惩曰:“ 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

” 君曰:“ 吾求妇氏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

”即谩谓媒妪:“ 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

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

” 诺许,白翁。

翁曰:“ 诚官人邪?取文书来!” 君计穷吐实,妪曰:“ 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之,得一卷书粗若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

” 行其谋。

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足矣!” 以女与王氏。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奇人”王适的四件“奇事”。

自主尝试解析题干强调用自己的话概括,即不能照抄原文。

王适奇在“ 怀奇负气”,未通达时“ 不肯随人后举选” ;认为时来运转,他“ 缘道歌吟,趋直言试” ,虽然“ 对语惊人” 却未中第;落第后,卢从史遣客邀其出来做官,王适却以“ 狂子不足以共事” 拒绝;最后叙写他抬高虚拟自己的身份“ 骗娶” 得意中人。

由它将诞文言文翻译

由它将诞文言文翻译

夫天地之大德,生而养之,成而教之。

然人生于世,如蜉蝣之过隙,瞬息万变,乃有贤愚之分。

贤者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愚者固守己见,自以为是。

贤愚虽异,然皆有所成,各尽其能。

是以天下之事,莫不有才,而才之大小,则各因其所处之地而异。

吾辈生于斯世,亦当自强不息,砥砺前行。

夫学无止境,不进则退。

是以古人有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此言极是。

夫学问之道,贵在实践,不实践则空谈。

是以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此又言学问之要也。

今有一奇才,生于草莽之间,不染尘埃,独具慧眼。

其人名唤“它将诞”,字曰“子轩”。

子轩幼时聪颖异常,过目成诵,群书博览。

及长,好游历四方,广交贤达,博采众长。

其才学之广,技艺之精,堪称一代宗师。

子轩性宽厚,待人接物,和蔼可亲。

然于学术,则严谨不苟,一丝不苟。

其论文立说,条理清晰,论证有力,令人信服。

故而四方学者,皆愿师从于他,以求得真知灼见。

子轩平生,未曾谋取名利,但求天下之治。

其言行举止,皆以道德为准则,以身作则,启迪后人。

是以世人皆称其为“道德君子”。

然天下之事,岂能尽如人意?子轩虽才高八斗,亦难逃命运之捉弄。

一日,子轩忽感身体不适,病倒床榻。

其友闻之,皆来探望,劝其就医。

子轩笑曰:“人生如梦,生死由命,何必拘泥于一时之病痛?”遂辞别亲友,隐居于山林之间,潜心修行。

岁月如梭,子轩于山林之中,修身养性,终成一代宗师。

其学问传遍四海,惠及后世。

然其人已逝,其精神永存。

译为白话文:天地的大德,是生养万物,成就万物,教育万物。

然而人生活在世间,就像蜉蝣一样,短暂而变化无常,于是有了贤愚之分。

贤者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愚者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贤愚虽然不同,但都能有所成就,各自发挥自己的能力。

因此天下的事情,无不有其才,而才能的大小,则各因其所处的环境而异。

我们这些生活在世上的人,也应当自强不息,努力向前。

学问没有止境,不进则退。

古人说:“学问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句话说得非常对。

《送区册序》文言文翻译

《送区册序》文言文翻译

《送区册序》文言文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送区册序》文言文翻译《送区册序》是韩愈所作的一篇杂文。

语文乙卷文言文断句翻译

语文乙卷文言文断句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舍瑟乎!吾与点也。

”【断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舍瑟乎!/吾与点也。

”【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陪伴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天,所以不要因为我而感到拘束。

平时你们常说:‘没有人了解我。

’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将如何行动呢?”子路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在千乘之国,夹在大国之间,遭受侵略和饥荒。

如果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可以使人民勇敢,并且懂得正道。

”孔子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孔子问。

冉求回答说:“在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

至于礼乐教化,则需要等待君子来实施。

”“公西赤,你怎么样?”孔子又问。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自己能够做到,但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的场合,我愿意穿上礼服,戴上礼帽,担任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方希则序欧阳修【原文】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缰锁。

夫官位爵禄,人之所甚欲,彼岂恶之邪?盖将有感云尔。

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

故其气浩然,勇过乎贲、育①,毁誉不以屑,其量恬然不见于喜愠。

能及是者,达人之节而大方之家乎!希则茂才入官,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

时不见用,宜其夷然拂衣,师心自往,推否泰以消息.,轻寄物之去来,渊乎其大雅之君子,而几类于昔贤者乎!余自来上都,寓谒舍,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

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

余虽后进晚出,而掎裳摩趺攘臂以游其间,交者固已多矣。

晚方得君,倾盖道涂,一笑相乐,形忘乎外,心照乎内,虽濠梁之游不若是也。

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

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

后数日,赍.装具舟,泛然东下。

以余辱交者,索言以为.赠。

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

希则,达人尔,可一言之。

昔公孙尝退归,乡人再推,射策遂第一,更生书数十上,每闻报罢,而终为汉名臣。

以希则之资材而沉冥郁堙,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不然,何徘徊而若此也?夫良工晚成者器之大,后发先至者骥之良。

异日垂光虹,濯发云汉,使诸儒后生企仰而不暇,此固希则褚囊中所畜尔,岂假予说言之哉?觞行酒半,坐者皆欲去,操觚率然,辞不逮.意。

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为.别,则祖离道旧之情备之矣,此不复云。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送方希则序欧阳修【译文】庄子视仕宦用的大带与笏板(官位)为柴草和栅栏,班固视名声为束缚自己的绳索和枷锁。

那么,高官厚禄这些常人都想要的东西,他们为什么会讨厌呢?令人有感而发呀。

因此君子把担任或不担任官职看得很轻,像云卷云舒般随心自由,不被富贵所诱惑。

所以他们能一身正气,勇气超过了战国时的勇士贲、育,对待诋毁和赞誉都不屑一顾,他们的气度恬淡超然,不会表现出或喜或怒。

能达到这样境界的人才算具有了通达之人的节操,从而称得上是大方之家啊。

方希则考中秀才进入官场,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不顺利,命运啊,多么不好啊。

在当时不被重用,他都适时地坦然拂衣而去,充满自信,从讯息的多少来推断好坏,不在乎事物的去留,修养深厚是一个高雅的君子,几乎就像古代的贤者啊。

我从上都来,寄居在客店,风尘仆仆、艰难跋涉,一直到第二年春天。

恰逢天子正好推崇儒学,开设了选拔官吏的考试,命令从乡里选拔人才,而四面八方怀揣上报公文来参加入京应试的杰出人才,就要用几百几千来计数。

我虽然是后进晚辈,却也牵着衣服、磨着脚背、推着胳膊来交往在他们当中。

交往的人原本就很多了,晚些时候才遇到他,车盖遮瞒道路,交往密切,尽情得相互取笑作乐,外表得意忘形,内心敞亮豁然,即使是庄子与惠子的在濠梁时的美好交往也不会像这样啊。

不久,他在内台应试,因主管官吏的冤枉,被取消了考试资格,停止了考试。

官宦们谈论都为他感到伤心委屈,他还内心恬静,竟然使人不能察觉内心的不平。

后来,过了几天,带着行装,准备了船只,飘然东下,向我这个愧对友情的人,索要几句话作为临别相赠。

那些广泛了解宇宙世界的人而见识就会长远,完全懂得祸福依伏的人就会知道命运的无常,这不是可以对见识浅薄、听闻少寡的人说得清楚的。

方希则,是一个通达事理、出类拔萃的人,可以用这样的一句话来评价他。

过去,公孙弘曾经退隐,乡里人又推举他,在对策考试中最终取得第一名,又写了十几份奏章上报皇上,每次都要得到回复才肯罢休,最终成为汉朝的名臣。

凭借方希则的资质才能却幽居匿迹被埋没,难道不是上天将要让他显扬却一定(先)让他收敛吗?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会反反复复得像这样呢?好的工匠最晚完成的是大器,出发晚却先到达的是良马。

他的才华就像那奇异日子彩虹垂挂像在银河里洗濯头发美景,使各位儒生后辈仰慕不已,这原本就是方希则胸中所积累的才华,难道还要借助我的话说出来吗?设酒饯行,酒喝到一半,在座的都要离开,我拿起酒杯,即兴写了这篇赠序,词不达意。

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人名)也写了诗来作为赠别,那么饯别叙旧心情完全表达出来了,这里就不再说了。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送方希则序欧阳修【原文】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缰锁。

夫官位爵禄,人之所甚欲,彼岂恶之邪?盖将有感①,毁誉不以屑,其量恬然不见【愠】[yùn] 怒,怨恨:~色。

~容。

~怒。

~恼。

人不知,而不~。

【译文】庄子视仕宦用的大带与笏板(官位)为柴草和栅栏,班固视名声为束缚自己的绳索和枷锁。

那么,高官厚禄这些常人都想要的东西,他们为什么会讨厌呢?令人有感而发呀。

因此君子把担任或不担任官职看得很轻,像云卷云舒般随心自由,不被富贵所诱惑。

所以他们能一身正气,勇气超过了战国时的勇士贲、育,对待诋毁和赞誉都不屑一顾,他们的气度恬淡超然,不会表现出或喜或怒。

能达到这样境界的人才算具有了通达之人的节操,从而称得上是大方之家啊。

【原文】希则茂才入官,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

时不见用,宜其夷然拂衣,师心自往,推否泰以消息.,轻寄物之去来,渊乎其大雅之君子,而几类于昔贤者乎!【方希则】,欧阳修同科举子也,其名不流传,有浩然之气。

【茂才】又作“茂材”,是汉代的另一种察举常科,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

茂者,美也。

茂才者,有美才之人也,即优秀人才。

明清两代称为生员。

【数奇】命数不好。

数:命运、命数。

奇:不偶,不好。

古代占法以偶为吉,奇为凶。

【译文】方希则考中秀才进入官场,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不顺利,命运啊,多么不好啊。

在当时不被重用,他都适时地坦然拂衣而去,充满自信,从讯息的多少来推断好坏,不在乎事物的去留,修养深厚是一个高雅的君子,几乎就像古代的贤者啊。

【原文】余自来上都,寓谒舍,化衣京(“鹿土”为“尘”字)、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

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lái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

余虽后进晚出,而掎裳摩趺攘臂以游其间,交者固已多矣。

晚方得君,倾盖道涂,一笑相乐,形忘乎外,心照乎内,虽濠梁之游不若是也。

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

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

后数日,赍.装具舟,泛然东下。

以余辱交者,索言以为.赠。

【上都】被称为“圣龙起飞之地”。

当时的大都与上都齐名,曾是金朝的中都,称燕京。

上都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天堂草原锡林郭勒盟的最南端,距首都北京直线距离仅有180公里,是离北京最近的典型草原地区。

【寓】:原指寄居,后泛指居住:~公(古代指寄居他国的官僚贵族;后泛指失势寄居他乡的地主绅士等人)。

~居。

~所。

~舍。

~邸。

【谒】[yè]舍,今之客舍也。

【化衣】谓衣着变色。

形容仕途奔波之苦。

【招徕】:招揽。

【赍贡】jīgòng 词典解释持赠贡奉。

向朝廷或上级贡献物品;进贡。

赍:[jī] 怀抱着,带着:~恨。

~持(拿着)。

~志而没(mò)(志未遂而死)【诣】[yì] 到,旧时特指到尊长那里去:~阙。

~前请教。

【公车】: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如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有为联合各省在京会试举人联名上书,即称“公车上书”。

最早出现了皇家公车,当然只为去京应试的举人服务,普通老百姓是无缘乘坐的。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我太史令。

——《后汉书·张衡传》【掎】[jǐ] 拖住,牵引:~止(从后截获)。

【趺】fū“跗”。

脚背【攘】rǎng 侵夺,偷窃:攘羊(指暴露亲人的过失,语出《论语??子路》中的“耳父攘攘,而子证之”)。

攘夺。

攘窃。

攘善(掠人之美)。

推,排斥:攘斥。

攘除。

...【中台】内台。

古代天子会诸侯时,为诸侯所设的台。

分内外台,内台比外台尊贵。

澹[dàn] 恬静、安然的样子:~泊。

~漠。

~薄。

恬~。

;水波纡缓的样子。

【冲襟】亦作“冲衿”。

旷淡的胸怀。

【泛然】漂浮貌;浮动貌。

【译文】我从上都来,寄居在客店,风尘仆仆、艰难跋涉,一直到第二年春天。

恰逢天子正好推崇儒学,开设了选拔官吏的考试,命令从乡里选拔人才,而四面八方怀揣上报公文来参加入京应试的杰出人才,就要用几百几千来计数。

我虽然是后进晚辈,却也牵着衣服、磨着脚背、推着胳膊来交往在他们当中。

交往的人原本就很多了,晚些时候才遇到他,车盖遮瞒道路,交往密切,尽情得相互取笑作乐,外表得意忘形,内心敞亮豁然,即使是庄子与惠子的在濠梁时的美好交往也不会像这样啊。

不久,他在内台应试,因主管官吏的冤枉,被取消了考试资格,停止了考试。

官宦们谈论都为他感到伤心委屈,他还内心恬静,竟然使人不能察觉内心的不平。

后来,过了几天,带着行装,准备了船只,飘然东下,向我这个愧对友情的人,索要几句话作为临别相赠。

【原文】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

希则,达人尔,可一言之。

昔公孙尝退归,乡人再推,射策遂第一,更生书数十上,每闻报罢,而终为汉名臣。

以希则之资材而沉冥郁堙,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不然,何徘徊而若此也?夫良工晚成者器之大,后发先至者骥之良。

异日垂光虹,濯发云汉,使诸儒后生企仰而不暇,此固希则褚囊中所畜尔,岂假予说言之哉?觞行酒半,坐者皆欲去,操觚率然,辞不逮.意。

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为.别,则祖离道旧之情备之矣,此不复云。

【恢】大也。

本义:志气大。

识见和器宇。

识 : 识(識) shí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

识破。

识相(xi刵g )。

宇 : 宇 yǔ屋檐,泛指房屋:宇下(屋檐之下,喻在他人庇护之下)。

屋宇。

庙宇。

宇宙倚伏 [yǐ fú]【倚伏】(祸福)依存隐伏。

【公孙】西汉儒相公孙弘,两次应征,两任博士公孙弘(前202—前121),字季,西汉菑川国薛县(今山东滕县南)人。

年轻时,当过薛县狱吏,因事免职,家贫,在海上牧猪为生。

到了四十余岁才发愤求学,学习《春秋》杂说。

武帝初年,下举诏贤良文学之士。

那时,他年已六十,菑川国推举他以贤良应征,被任为博士,奉命出使匈奴。

回朝向皇帝报告出使情况时,奏事不合旨意,武帝以为无能,遂告病回家。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 年),武帝下诏令各郡国举荐文学之士,菑川国又推举公孙弘。

于是,他又西去长安,到主管征辟的太常衙署参加对策。

在这次对策中,他强调应当以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为“治之本,道之用”。

同时,他又把法家标榜的法、术、功利揉和到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之中,认为“致利除害”是仁的重要属性,朝廷之上必须是“有功者上,无功者下”。

又说:“法之所罚,义之所去也”;“礼义者民之,所服也,而赏罚顺之,则民不犯禁矣”。

这就把法术同礼义熔为一体,强调礼义与刑赏的交替为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