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一测语文分析

合集下载

语文考试质量分析(最新10篇)

语文考试质量分析(最新10篇)

语文考试质量分析(最新10篇)命题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篇一“夯实双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之所在。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应在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更是他们终身发展的基础。

显而易见,鉴于此,命题时,我立足于学生的长期发展,着眼于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夯实双基为本,把扎实学习基础知识,努力提高基本技能放在首位。

并在命题中力求做到:“卷面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内容全面丰富,形式灵活多样,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总结篇二一、对试题的认识本次测试试卷共设102个考察点,卷面整洁另奖励2个点。

此试卷共分基础知识乐园、积累与运用乐园、口语交际乐园、阅读乐园、我会写话五大版块。

整份试题难易程度适中,试卷基本体现了:注重基础,突出能力,联系生活的原则。

1、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试题主要从字词句、按课文内容填空等方面来命题,基本技能则是从课文理解,各种句式的灵活运用等方面来考查,试卷基本上涵盖了语文书上八个单元的内容,这些内容含量分布平均,而且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

因此试卷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很好地涵盖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点,能客观准确地检测出学生的语文能力。

2、写话重生活性。

语文来自于生活,语文的学习最终服务于生活。

本次写话清楚明了,选材接近孩子们的生活,并且以日记的形式展现,既考察了学生对日记格式的掌握,又考察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考试概况本次测试年级共有226人参加,从整个卷面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但还有部分学生学得较死,所以在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具体得分为:三、典型错例分析(一)第8题:我会补充词语。

此题所考的四字词语都是本册书中出现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都一一进行了检查,但写到卷纸上的情况却不尽人意,其中错误率最高的是:()()画脚。

各班具体得分率如下:分析失分的主要原因:1、学生的口头积累和书写积累是两回事,能说对不一定能写对。

厦门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厦门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厦门市2012~2013学年(下)高一质量检测语文必修4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注意: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

监考教师注意:只须装订“答题卷”,本“试题”让学生带回、保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3分)⑴(kàng) 旱三年⑵无语凝(yē)⑶冠(miǎn) 堂皇⑷(wěn) 颈之交⑸(hé) 大不敬⑹一(chóu) 莫展2.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写合适的内容。

(3分)⑴《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四部史书合称“前四史”。

⑵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雷特》《麦克白》《》和《》代表着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顶峰。

3.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5分)A.抄检大观园时,林黛玉挺身护着丫头,并痛斥抄家是“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还打了“乘势作脸”的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

B.在《红楼梦》中,除了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具有独特、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如:孤高的妙玉,温顺的晴雯,忍辱吞声的尤三姐等。

C.宝钗找黛玉,无意听到小红和坠儿在谈一些闺房私话,为了避免尴尬和无趣,装出正扑一双玉色蝴蝶的样子,急急忙忙离开了。

D.凤姐受馒头庵老尼静虚之托,通过长安节度使的关系,拆散了张金哥与赵公子的婚姻,受贿三千两银子。

因此害得张金哥、赵公子双双殉情而死。

E.史湘云心直口快。

凤姐说一个戏子扮相活象一个人,宝钗、宝玉心中明白不敢言说,她却脱口而出:“像林妹妹的模样儿”。

4.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⑴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

⑵莫听穿林打叶声,。

⑶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⑷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

⑸佳节又重阳,,半夜凉初透。

⑹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形式,相同的一组是()(3分)①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②于是相如前.进缶③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④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⑤大将军邓骘奇.其才⑥沉.鱼落.雁⑦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⑧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A.③⑤⑥⑧B.②⑤⑦⑧C.②③④⑥D. ①③④⑥二、课内古诗文阅读(10分)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⑴此去经年..经年:⑵回首向来萧瑟..处萧瑟:⑶有暗香..盈袖暗香:7.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3分)A.子卿尚复谁为乎?B.即谋单于,何以复加?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语文考试分析范文(15篇)

语文考试分析范文(15篇)

语文考试分析范文(1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语文考试分析范文(15篇)优秀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能够展现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2013年小学语文三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分1

2013年小学语文三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分1

2013年小学语文三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分析本次质量检测试卷共三大题,四部分,基础知识部分50分,阅读包括短文一和短文二,共35分,作文15分,满分100分。

试题内容涉及看拼音写词语、多音字、形近字、词语归类、古诗词、经典诗文、补充词语、短语概括、理解词语、修辞手法、仿写等方面,考查的知识面较广,对学生的课内基础、课外积累、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写作能力进行了多方面的考查。

现对本试卷作如下分析:基础题分析本次质量检测试题共有三道大题,其中一题是基础题,共有5道题。

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有字词、拼音、四字词语、名言警句、歇后语、古诗句等,从多方面检测了学生的素质。

第1题是看拼音写词语。

共6个词语,16个字,16分。

总体看,学生书写正确率较高,但字迹美观的不多。

一般字迹工整美观的试卷得分率也较高,书写乱而不美观的得分率就低。

出错较多的字有“诲、慕、倦、晰”,其中最普遍的错误是“晰”的部首写成“目”,反映出学生记字不扎实,得分率为87.5%。

第2题是选字的正确读音。

共八个小题,4分。

相对错误也较多,读音出错较多的词语有“载誉、日月如梭、悲惨、凝视”。

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平翘舌音、前后鼻音掌握不好,得分率为86.7%。

第3题是填空组成四字词语。

共8个词,8分。

错误相对偏少,出错的题不太集中。

少数的学生错一两个,个别学生错三四个,其余多数全对,得分率为96.6%。

第4题是仿照例子写词语。

共4道题8分。

错误相对偏少。

学生基本都能按要求写出四种类型的词语,得分率为94.2%。

第5题是根据所学知识和平时积累填空。

共7道题,14分。

本题丢分较大。

主要丢分原因是学生错别字较多,一个错别字一分,两个错别字本题的2分就全丢完了。

同时,本题也考察了学生平时的积累功底。

反映出有的同学知识面较广,积累的名言和诗句运用灵活,也反映出部分同学平时不善于积累,知识贫乏,错别字又多,得分率为85%。

总之,基础题反映出平时善于积累,用心积累,完成质量就高,收获也颇丰。

小学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小学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小学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分析(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基本情况本次期中质量检测的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科试卷,90%以上的师生都感到比较满意。

从班级成绩汇总来看,总体情况良好,各年级的优秀率均在60%以上,80%的学生成绩良好。

但班级之间学生成绩仍存在差异。

但总体情况令人满意,整体质量稳中有升。

二、试题分析本次期中质量检测各年级语文试题的命题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教材,立足双基、面向全体,对小学阶段语文知识的重点、难点,考察比较全面。

字、词、句、阅读、写作等多个知识点有机结合,题型灵活多样。

主观、客观试题分布合理,难易比例适度,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合各类学生作答。

试题不仅能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更注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察,全面反映学生对小学阶段语文知识掌握情况,是一套较好的试题。

三、试卷分析从学生答卷反馈来看,大多学生书写认真,态度端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牢固,客观性试题答得令人满意,但部分学生对比较灵活的主观性试题不能按要求完成。

阅读理解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作答,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知识面狭窄,阅读能力差。

特别是课外阅读题,出错率较高。

这说明有些学生平时没有养成认真阅读短文的良好习惯。

不能深入的、静下心来读原文,审题不清,分析、理解、概括能1力差,对短文提出的问题回答不够准确灵活,不少学生敷衍作答或干脆不答。

写话与习作,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写作,做到了认真审题,拟题新颖,字迹清楚,书写规范,语句通顺,语言生动,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说明大部分同学功底扎实,可见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作文抓的紧,练的多,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但还有一少部分学生基本功差,习作层次不清,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不符合要求,篇幅太短,达不到规定的字数。

习作仍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有待于教师加强训练。

根据学生答卷情况具体分析,发现各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一二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字词掌握比较扎实,没有明显问题存在。

第一次语文测试试卷分析

第一次语文测试试卷分析

第一次语文测试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试卷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并进行了适当拓展延伸。

本次测试的试卷共分四个部分: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2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字形、词语的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语境填空成语的运用、歧义句的修改、古诗默写、写话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诗词默写,共10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上知识的识记。

第三部分是阅读理解,共40分。

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

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四部分是作文,计50分。

文题以“认识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写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认识。

题目本身贴近生活,留给了学生较大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和下笔材料,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为不少于600字。

二、考试情况分析: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积累运用,得分率不是很高。

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运用存在一些问题,这部分失分率最高是第7、9小题,这是两道语言运用题(一是考察学生对成语的应用,一是课本中作者的简介常识)学生得分率较低。

此外第3题得分也不高,(让学生分析出古文常见字义属于相同的一项)第二部分为诗词默写,对于本题,大部分的学生做的较好,但也有少数同学得分不高,后段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记忆督促。

第三部分是阅读理解分析题,本题共分四篇文章,两篇是现代文阅读,其余两篇为古文阅读,这四篇阅读课文,得分率较高的是与课本知识有关的阅读,而对于学生不是很熟悉的课外阅读失分较重,应在后段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复习。

第四部分作文部分,得分平均30多分,其主要原因是不少同学写的作文缺乏新意,再者有不少同学字写的不够工整,影响得分。

以后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学生的书写,整体上不够工整美观,作文的构思组材方面不够重视,有新意的佳作还不多的缺点。

2013届苏州高三语文零模

2013届苏州高三语文零模

2013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语文Ⅰ2013.1 本试卷总分160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打烊. / 佯.装裨.益 / 奴婢.骠.骑 / 动作剽.悍B.毗.连 / 秕.谷撇.嘴 / 瞥.视遭殃. / 怏怏..不乐C. 蒙.昧 / 蒙.骗包扎. / 驻扎.抹.墙 / 拐弯抹.角D. 露.面 / 露.骨下载. / 连载.弱冠. / 沐猴而冠.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当今社会, _ ▲_ ,总有那么一些不知敬畏为何物的人,他们不敬生命不敬自然不敬律令不敬道德不敬传统不敬历史不敬民意不敬信仰,完了还 _ ▲_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于这种现象,要想 _ ▲_ ,除了唤醒他们的敬畏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健全制度、完善管理。

A.鱼目混珠振振有词扬汤止沸B. 鱼龙混杂侃侃而谈扬汤止沸C. 鱼龙混杂振振有词釜底抽薪D. 鱼目混珠侃侃而谈釜底抽薪3.根据下面的介绍,提取关于“立体电影”的三个关键词(或短语)。

(3分)立体电影是用两个镜头如人眼那样从两个不同方向同时拍摄下景物的影像,制成电影胶片。

在放映时,通过两台放映机,把用两个摄影机拍下的两组胶片同步放映,使这略有差别的两幅图像重叠在银幕上。

观众用偏振眼镜观看,每只眼睛只看到相应的偏振光图象,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机映出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机映出的画面,这样就会像直接观看那样产生立体感觉。

这就是立体电影的原理。

4.近年来,以地铁、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

下图为苏州轨道交通标志,请发挥联想和想象,对这一图标的设计意蕴作80字以内的简短说明。

(6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济南知府庄君传张惠言庄君钧,字振和,自号曰学坡,先世自镇江之金坛徙武进。

其后子孙多显。

武进之言世族者推庄氏,以至君十世矣。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全县小学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全县小学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全县小学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卷面分析百手整理起驾为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整改措施一、教师教学死抠教材或无度拓展。

在教育教学中,教材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体现了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但教材不是给教师树立一个必须遵从的“权威”,而是搭建一个创造性劳动的“平台”。

新课程倡导开发的教材观,要求教师做教材的主人,成为教材的鉴赏者和开发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二、朗读指导重技巧,情感体验不深刻。

当前,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以读代讲”的重要性,并努力在阅读教学中加以实施。

但在实践过程中,更多的教师将重点放在朗读技巧的指导上,如重音、停顿、节奏等,或是笼统地提出朗读的要求,如“读得美一些”、“读出作者……的感情”等。

这样的指导,不能触及文本的深层,学生的朗读只能是飘浮在文字的表面,不能对课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朗读技巧的指导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从重点的词句入手,从学生的情感体验着眼,结合文本的内容和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启发,体会语句暗含的意思,学生的读才有根,才能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三、追求形式,浮华空泛阅读教学时常遭遇这样的尴尬:教师神采飞扬、学生积极踊跃、教学进程顺利,课后反馈却很不理想。

为什么?环节设计似乎没什么疏漏,学生的发言也都切合文本主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小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手段本身无错,关键在于教师运用是否妥当。

有的老师过于追求形式,使语文课堂呈现浮躁之气,其间欠缺了思考——冷静的、有深度的思考。

很多时候学生没有充足“读”(尤其是默读)的时间,发言顺应老师思路,而非自我生成。

更直白些讲,过分形式化的课堂,使学生的视觉听觉不断受到冲击,容易产生思维疲惫。

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是根据老师的暗示,猜测老师想要什么样的答案,而不是考虑自己收获了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郑州市语文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分析一、一测命题思路:1.形神兼备,模拟全国课标卷。

今年一测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题型内容同高考,答题形式仿高考,作文评卷似高考。

(1)一测命题从试卷结构到考试内容与2012年全国课标卷基本一致。

(2)这次一测与前两年相同,仍然采用网上阅卷的形式。

一测按全国课标卷的形式分别设计了试题卷和答题卡。

(3)这次一测作文评卷,像高考一样,采用的是双评形式:一、二评打分误差在一定分值以内的,取二者的平均分;一、二评打分误差超过该分值的,三评,三评分与一、二评分接近者(在一定分值以内)取平均分;三评分与一、二评分均超过一定分值的,上交组长仲裁。

2.依标扣纲,体现新课程理念。

今年一测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2年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命题,全卷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引导语文教学回归根本,突出强调语文能力和素养。

如第二大题8、9两题古代诗歌阅读考查学生鉴赏表达技巧、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10题名篇名句默写篇目全部出自课标推荐背诵的64篇文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之内;第三、四大题选考文本阅读中探究性试题的设置,着重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第五大题15题通过“语句衔接”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16题对新闻事件进行点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的能力;17题仿写语句综合考查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

3.注重落实,规范阶段性复习。

第一阶段复习。

按照我市毕业班复习安排,第一阶段复习(2012年8月下旬—2013年元月中旬)为基础知识复习阶段。

教学内容与进度:(1)建议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模块的教学。

(2012年8月下旬—10月中旬)(2)建议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文章写作与修改》模块的教学。

(2012年10月中旬—11月上旬)(3)必修1-必修5教材的复习(2012年11月上旬—2013年元月中旬)因此,一测命题我们有意识地体现这一复习要求,如名篇名句默写所选苏轼的《赤壁赋》出自高中必修2教材、白居易的《琵琶行》出自高中必修3教材,另外文言实词和翻译的考查点“举”“属”“假”均在老版《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内,“辄”(动~得咎)、“韪”(冒天下之大不~)等也是常见的实词。

引导学生关注课本,重视基础。

4.贴近生活,关注社会新热点。

这一特点在第五大题13、14、15题句子的选择,16题对“一些高校取消长跑”这一新闻事件进行点评,以及第六大题材料作文的立意上都有所体现,从而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新热点。

二、考生总体表现分析(一)我市学生总体表现分析注:从表1可以看出,2013年一测试卷的难度与我省2012年全国课标卷完全一致。

表2 语文试题统计数据小题答案分值平均分难度区分度1 D 3 2.50 0.83 0.282 D3 2.37 0.79 0.273 B 3 1.59 0.53 0.404 C 3 2.60 0.87 0.265 D 3 2.48 0.83 0.346 D 3 0.87 0.290.077 10 5.37 0.54 0.348 5 1.88 0.380.269 6 2.91 0.49 0.2710 6 3.79 0.63 0.5011(1) 5 3.13 0.63 0.2011(2) 6 4.55 0.76 0.2611(3) 6 2.92 0.49 0.2611(4) 8 4.78 0.60 0.2012(1) 5 4.25 0.85 0.1312(2) 6 4.21 0.70 0.1712(3) 6 4.26 0.71 0.1512(4) 8 5.33 0.67 0.1413 C 3 1.60 0.53 0.3514 D 3 1.76 0.59 0.2715 C 3 2.32 0.77 0.3416 5 2.97 0.59 0.1717 6 4.24 0.71 0.1618 60 42.28 0.70 0.15注:(1)试题的难度是指一个试题或试卷的难易程度,用平均成绩与满分值的比值来表示。

一般来讲,试题难度在0.2-0.8之间较为合适(其中难度在0.2-0.49的较难,在0.5-0.79的为适中,在0.8以上的较易),否则会影响试题应有的区分度。

(2)试卷的区分度(学科分前27%学生高分学生在某一题上的平均分-学科分后27%低分学生在某一题上的平均分)/学科满分值。

理论上语文水平好的学生在语文试卷中某一题的得分应该是高分,语文水平低的学生在某一题的得分应该是低分)反映了试题对考生素质的区分情况,在-1~1之间,试题的区分度以0.3以上为宜。

从表2可以看出,2013年一测试题的难度适中,但试题的区分度不太理想。

(二)我市学生在知识维度上的表现内容均在课标和考纲规定的范围之内,试卷客观合理地考查了相应的知识点。

从各知识点的得分率来看,“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得分率较低,下阶段应加强这两个知识点的复习。

(三)全市学生在能力维度上的表现级)能力和探究(F级)能力相对较弱。

下阶段应加强这两方面能力的训练。

三、考生答卷情况分析及复习建议第I卷阅读题必考题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平均分6.46,得分率71.78%)——评:文难题易(2012年全国课标卷平均分5.17)。

[答卷情况]小题答案分值平均分难度区分度1 D 3 2.50 0.83 0.282 D3 2.37 0.79 0.273 B 3 1.59 0.53 0.401.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B级。

答案为D(“只适合……比喻来形容”说法过于绝对);学生选A项2149人(4.55%),选B项1743人(3.69% ),选C项3844人(8.14%),选D项39381人(83.44%),多选1人,未选81人,缺考2930人。

2.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级。

答案为D(“书写汉语的终结”说法过于绝对,“已经无法挽回”无中生有);学生选A项1844人(3.91% ),选B项6527人(13.83%),选C项1440人(3.05%),选D项37294人(79.01%),多选2人,未选92人,缺考2930人。

3.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

答案为B(曲解了文意);学生选A项8722人(18.48%),选B项25089人(53.16% ),选C项7751人(16.42%),选D项5535人(11.73%),多选4人,未选98人,缺考2930人。

[复习建议]第二阶段“现代文阅读”部分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树立“整体观念”。

首先要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并借助每段的中心句(主旨句、首括句、过渡句等)理解该段内容,进而把握文意;其次要根据“一般论述类文章”的文体特点,注意把握文中的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分析文本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等特点。

(2)坚持“三字方针”:一“读”(题干选肢,审清题意),二“找”(即“对题读文”,找出选肢在文中的检索范围),三“比”(比较选肢和原文信息有无漏、衍、换等现象)。

(3)防范“八大陷阱”:①以偏概全;②无中生有;③张冠李戴(偷换概念);④因果混乱;⑤混淆时间;⑥曲解文意;⑦说法绝对;⑧夸大其词等。

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该题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三个分题,共7个小题,共36分。

平均得分19.90分,得分率55.28%。

(一)文言文阅读(平均分11.32,得分率59.58%)——评:难易适中(2012年全国课标卷平均分8.20)。

[答卷情况]小题答案分值平均分难度区分度4 C 3 2.60 0.87 0.265 D 3 2.48 0.83 0.346 D 3 0.87 0.290.074.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级。

答案为C(属zh ǔ:委托,交付。

非属shǔ:隶属,归属);学生选A项709人(1.50%),选B 项3080人(6.53% ),选C项40943人(86.75%),选D项2370人(5.02%),多选4人,未选93人,缺考2930人。

——评:注意积累,结合语境。

(“举”“属”均在老版《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内,“韪”(冒天下之大不~)等也是常见的实词)5.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级。

答案为D(①表明程信督战果敢;③表明程信恪尽职守;⑤表明程信想做事而不能如愿);学生选A项2480人(5.25% ),选B项4125人(8.74% ),选C项1519人(3.22%),选D项38967人(82.56%),多选1人,未选107人,缺考2930人。

——评:细辨行为,筛选排除。

6.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

答案为D(D项“守备重臣应当非常谨慎”理解错误;“所以谨非常”意为“是用来防备意外事件的”——必修1《鸿门宴》中有“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学生选A项3529人(7.48%),选B项20688人(43.83% ),选C项9081人(19.24%),选D项13722人(29.07%),多选2人,未选177人,缺考2930人。

——评:借助选支,理解文意。

7.文言文翻译(平均分5.37分,得分率53.7%。

其中(1)平均分2.67分,得分率66.75%;(2)平均分2.70分,得分率45%)[评分细则](1)倘若有警报,马匹不充足,谁能承担这个过失?4分;译出大意给2分;“脱”(“倘若,如果”等)、“咎”(“罪过,过失”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补充:“脱”译成“一旦”“万一”也可;“咎”译成“责任”“罪责”也可。

(2)刑罚奖赏,是君主的大权,不得已而授予别人。

有幸事情集于我一身,总是自己专断,这不是人臣所应该做的。

6分;译出大意给3分;判断句、“假”(“授予、交给、交付”等)、“辄”(“总是,就”“动不动就”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补充:“假”译成“托付”也可;译成“借助”“借给”“凭借”不给分。

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补充:“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答卷情况](郑州11中贾颖老师供稿)存在问题:(1)漏译字句。

一些考生没有遵循字字落实的直译原则,以致翻译时漏掉了句中的一些词语,如:“脱有警”译为“听到警报”,漏掉了“脱”;“不得已而假之人”译为“不得不交给他人”,漏掉了“得已”;“幸而事集,辄自专”译为“事情集中就自作主张”,漏掉了“幸而”。

(2)错译字句。

一些考生由于对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掌握不透彻,或是没有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导致翻译不准确甚至谬以千里,如:“脱”译为“即使”“恐怕”“推脱”“挣脱”等,“脱有警”译为“白白有警报”“摆脱了警卫”“挣脱了缰绳”“逃脱职责出了麻烦”“马挣脱了缰绳才发出警报”“脱离了监管”等;“马不给”译为“不还给我马匹”“没有了马”等;“人主”译为“人生”“百姓”,“大柄”译为“最忌恨的事”等;“幸而”译为“幸运的是”“受到宠幸”等;“假”大量考生译为“暂借”“借给”,“假之人”译为“借给别人”“与人交换”“向人动刑”“用假的来代替”等;“自专”译为“自己专心做事”等;“非人臣所宜”译为“不是所有的臣子都是好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