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练习题 上课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ppt课件

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2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行行”有作者乘舟不停地前行之意,同时也暗示了湘中 一带水途漫长。
B.“五岭”“三苗”写出了空间之广,“云山”“风壤”写 出了南方的环境风貌。
C.颈联上句是说江边的野树覆盖了宽阔的江面,“侵”使用 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作者在写景时,既有概括,又有细描,颈联由远及近地对江 边景物进行了细致描绘。
C.颔联描写秋景,为后文的打猎做铺垫。浐水两岸桑叶落尽,渭曲地区秋 禾已收,天上的飞雕眼睛非常敏锐,直冲而下,去捕捉膘肥体壮的野兔。
D.颈联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打猎的喧闹场面。田间大帐里管弦吹奏,丝丝 乐声像人在细语;秋草之间奔驰的骑兵弯弓射出的箭向猎物飞去,场面热 烈而且壮观。
E.尾联转入对边塞紧张战事的想象。远离京城、万里之外的黄云戍,战
10
3.(2017四川自贡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11 分) 桐庐山中赠李明府①(孟 郊)
静境无浊氛,清雨零②碧云。 千山不隐响,一叶动亦闻。 即此佳志士,精微谁相群。 欲识楚章句,袖中兰茝③薰。 [注] ①明府:唐人称县令为明府。李明府,生平事迹不详。 ②零:落。③兰茝:“兰”“茝”皆香草名。
最新版整理ppt
28
答案:虚实结合。首联从虚处着笔,哀怨动人的传说给杜 鹃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第二联由虚到实,杜鹃啼血染红 千山万岭,红杜鹃开遍万山。景象悲壮,遗恨尤为沉重。第 三联前句写实,月下杜鹃花翠雾笼罩枝条;后句虚写,杜鹃精 魂早已乘昔日和暖的东风飞回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意象 凄美动人。(如答拟人、用典、烘托,酌情给分)
答案 (1)AB
最新版整理ppt
27
(2)这首咏物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杜鹃花的?请 简要分析。(6分)

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资料全

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资料全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一、田园山水诗(一)田园诗用诗歌吟咏田园风光描写农村生活的乐趣大约始于东晋的渊明。

代表作是《归园田居》、《饮酒》等,到了唐代,田园诗不但描写出如画一般的朴素优美的田园景象,而且写出了诗意般的农家生活。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司空曙《江村即事》、王建《雨过山村》等都描绘了农村美丽的风光和淳朴的人情,辞章流露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宋代,不仅吟咏田园风光的诗词多了,容也有了拓展。

作品或描写农村风光,或描绘山村、水乡的风俗画,或写农村生活,农民劳动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它们不仅表现农村恬淡寂寥的闲适情趣,而且通过农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描写,着意表现充满生机的自然及纯朴而富有活力的劳动者。

如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陆游《游村》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田园诗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语言清新质朴,不事雕琢,常常选择典型事物进行叙述描写,形象真切近人,生活意味极浓。

(二)山水诗山水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情。

大凡用明丽的诗句写出壮美的诗篇,多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民族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望岳》;用清丽的词句,描写秀丽迷人风光的山水诗,大多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积极用向上精神或恬淡快乐的生活情怀。

如于良史《春山夜月》、方平《月夜》;如果诗歌刻意描绘的是静谧、幽深的景物,一般多则反映诗人寄情山水,醉于自然,厌恶世俗,超然尘外的情趣,或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崇尚和追求,或表现作者清高、孤傲的心志。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白的《山中问答》、柳宗元的《江雪》。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情况,鉴赏诗歌,一方面要揣摩诗句,体会诗中景物特征,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经历进行具体分析,仔细把握,千万不可“按图索骥”。

1. 江村即事唐·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诗题是“江村即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表现“江村”的?写出了“江村”怎样的特点?2.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2)诗歌的颈联备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

请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

②天心:指君主的心意。

“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C.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

D.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

(2)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宋)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诗歌赏析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诗歌赏析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诗歌赏析1.古诗文阅读。

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注释】①白日:太阳。

②青春:形容春天草木生长旺盛的样子。

(1)从“苔花如米小”这句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苔花的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B.作者笔下的苔花虽微小似米,却也要像牡丹那样尽情绽放C.第三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苔花小的特点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要在逆境中坚强,充满自信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的感情(3)读前两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4)这首小诗被乡村老师梁俊和他山里的学生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重新唤醒。

梁老师想通过这首诗告诉山里的孩子什么道理?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雪梅[宋]卢钺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第三句中“雪”的意思是( )。

A.雪花B.下雪C.积雪D.雪灾(2)诗人认为“十分春”的组成部分是( )。

A.梅和雪B.雪和诗C.梅和诗D.梅、雪和诗(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4)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雪梅》不同。

课本上的《雪梅》中,诗人用“ ,”两句,将雪和梅各自的特点作了对比;而这首诗中,作者则阐述了、、三者相辅相成的关系。

3.经典诗文。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①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②遮望眼③,自缘④身在最高层。

【注释】①闻说:听说。

②浮云:此处用典。

汉陆贾《新语》:“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

”③望眼:视线。

④缘:因为。

【译文】登上飞来峰上高高的塔顶,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我已站在最高的地方。

【创作背景】宋仁宗皇祐二年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yín)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这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诗歌赏析练习题

诗歌赏析练习题

诗歌赏析练习题诗歌是一种充满诗意和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和隐晦的意象描绘,传达着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悟。

赏析诗歌,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文学素养,更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诗歌赏析练习题,通过思考和分析这些题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魅力。

1. 请选出下列各句中的抒情诗句: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 分析以下两首诗歌的主题,并指出它们在情感上的共同之处:《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在以下诗句中,选出使用了修辞手法“拟人”的句子:a)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b) 春风吹又生,春雨润万物;c)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4. 解释下列诗句的意义:a) 草长莺飞二月天;b)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c)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 分析以下两首诗的韵律形式:《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长恨歌》 - 白居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请从上述题目中选择一题,写一篇赏析该题目的诗歌。

以上是一些诗歌赏析练习题,通过思考和分析这些题目,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诗歌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形象、音韵和意象等元素打动人心。

通过学习和赏析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歌的美妙和思想的深度,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赏析诗歌的魅力,享受其中的艺术享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 ________”、“ ________”、“ 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1)青苔;绿树(2)“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解析】【分析】(1)根据夏季景物的特点答题。

“新苔”满地说明是夏天,“绿树”也说明是夏天。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夏季的中午,诗人午睡醒来,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南风把房门吹开,正不停地掀起桌上的书页。

因此这里的“偷”是“偷偷的,在人不知不觉时”的意思,它把南风拟人化,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青苔;绿树⑵“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所写季节、时间的能力。

每个季节,甚至每个季节每个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事或物,答题时只要结合诗中有关信息分析即可。

⑵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考查的是炼字的艺术。

分析“炼字”的妙处,先看诗句写什么内容,然后看所“炼”之字在诗句景物描写或情感的表达方面富有怎样的表现力,起到什么作用。

2.阅读下面的诗歌,同答问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2)后两句诗,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富于动态,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了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长。

(2)想象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于西窗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景;抒发了诗人今日的愁苦中夹杂着渴望团聚的欢乐的复杂心情。

二年级语文诗歌赏析练习题及讲解

二年级语文诗歌赏析练习题及讲解

二年级语文诗歌赏析练习题及讲解诗歌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赏析诗歌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二年级语文诗歌赏析的练习题及讲解,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练习题一:下面是一首诗,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稻田》黄灿灿的稻穗一串串摇曳着暖黄的稻鸟翱翔在田野上问题:诗中的稻田是什么颜色的?有哪些动态的描写?还有哪种鸟在田野上翱翔?讲解:这首诗以稻田为背景,通过描写稻穗的颜色和动态,展现了一个美丽的田园景象。

诗中提到了黄灿灿的稻穗,用形容词“暖黄”来描绘,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其中“摇曳着”一词描写了稻穗在风中轻轻摆动的情景。

诗中还提到了稻田上飞翔的鸟,用词“稻鸟”来形容,给人以生动的印象。

练习题二: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彩虹》天空一道弧线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优美地展开问题:诗中的彩虹由几种颜色组成?这些颜色优美地展开在哪里?讲解:这首诗以彩虹为题材,通过列举彩虹的七种颜色,形象地展示了彩虹在天空中的美丽景象。

诗中提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展示了彩虹丰富多彩的色彩组合。

而这些颜色是优美地展开在天空上的。

练习题三:请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世界》大地是一座宽广的舞台有高山巍峨有河流蜿蜒有草原一望无际人们在这里唱歌、跳舞问题:诗中的舞台由什么构成?人们在舞台上做些什么?讲解:这首诗通过描述大地是一个宽广的舞台,描绘了人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场景。

诗中提到了高山、河流、草原等自然景观,构成了这个宽广的舞台。

而人们在这个舞台上唱歌、跳舞,这表达了人们在这个世界上快乐生活的状态。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及讲解,相信大家对二年级语文诗歌赏析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希望同学们通过多读诗歌,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能力,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高中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讲解题目一:阅读以下诗歌,分析其主题和情感。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题目二:请根据《望岳》一诗,探讨诗人的抱负和情感。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题目三:分析《春望》一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诗人的情感变化。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题目四:阅读《登鹳雀楼》一诗,分析其意境和诗人的心境。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题目五:《江雪》一诗中,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象表达自己的孤独和超脱?《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题目六:《游子吟》一诗中,诗人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题目七:《赠汪伦》一诗中,诗人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题目八:阅读《赤壁》一诗,分析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投射。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题目九:《题西林壁》一诗中,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真理的追求?《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目十:《绝句》一诗中,诗人如何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出生动的自然画面?《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讲解: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关注诗歌的标题、作者和创作背景,这些因素往往能提供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线索。

其次,要细致分析诗歌的语言、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这些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结合诗歌的整体结构和节奏,深入探讨诗歌的深层含义和美学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赏析练习题 鉴赏的简单方法
1、从题目认识对象《观沧海》《钱塘湖春行》。 2、从字面读出感觉 3、从注释破解难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从作者了解背景 5、从景物把握情感《题破山寺后禅院》。 6、从题干得到启示《送友人》《论诗》 7、从意境洞察心情。《约客》 8、从未句渗透主旨《天净沙 秋思》
答题方法 ——分析意境型

答题实例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 诗人通过那一句将室内景像联系起来??那两句最能集 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友谊??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 个角度(从表现手法,语言运用,意境等)做一个简短的赏 析。 3、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的“合”“斜”用得好, 好在哪里??
.郭:本指城郭,此指村庄 。 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答:1、“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轩窗一开, 就让外景映入屋内。“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两句表现了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和对农 家生活的喜爱。 2、上句写村舍绿树环抱,别有天地,下句轻拓笔 锋,郭外青山依依相伴,村庄又不孤独,村庄显得 清淡幽静而不孤僻。 3、“合”、“斜”两字,看似随便,其实写出诗 人到村庄的顾盼清新愉悦的感受。正是诗人与友人 感情融洽,才显得顾盼自如,才可准确写出村庄的 外围轮廓。如果两字用的太刻意,故作风雅,就不 能展现诗人在农庄的情景。
答题实例
泊 秦 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所描绘画面的特点是什么?两个 “笼”用得好,好在何处? 2、 作者对商女唱的《后庭花》一事态度怎么样?说出其中 理由。 3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感 情?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 甫 简要分析。 迟日江山丽, 答: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 春风花草香。 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泥融飞燕子,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 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 沙暖睡鸳鸯。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 立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 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不动。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 景图,表现是人结束奔波流 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
答:1、“烟笼寒水月笼沙”:运用的是“互文见义” 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描绘一幅朦胧冷清 笼。画面。这句 “烟”、“水”、“月”、“沙”由 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 景。 2、作者对商女唱的《后庭花》一事引发无限感慨, “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 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 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 之痛,委婉深沉。 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 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 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