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课时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练习题(含答案)

《驿路梨花》同步练习◆基础题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田字格中。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简陋.(lòu) 荆棘.(jī)麂.子(jǐ)B.着.急(zháo) 喷.香(pēn)修葺.(qì)C.撵.走(niǎn)竹篾.(miè)驿.路(yì)D.恍.惚(huǎnɡ)菌.子(jūn) 避.风(bì)◆能力题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狗丢失后,他心急如焚,到处张贴“寻狗启示..”。
B.金秋十月,玄武湖桂花盛放,芳香四溢....醉游人。
C.为了纪念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当代文人书法周”活动在望城区书堂山举行,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场叹为观止....的文化盛宴。
D.世上无难事.....,长沙磁浮快线的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努力,终.....,只怕有心人于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
4.把下列句子排列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②一弯新月升起了,③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④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⑤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正确的顺序是(只填序号):____________5.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一句话说得真好:“一个人走,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走得远。
”①人生的旅途上少不了朋友,有了朋友就可以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痛苦。
②的确,没有人弱到不能帮助别人,也没有人强到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③因为分享的快乐是加倍的快乐,而分担的痛苦却是一半的痛苦。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②①③6.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补写对联。
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下联:◆提升题(一) 课内语段阅读阅读课文“一弯新月升起了”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文以悬念贯串全文,这个悬念是( ) 。
【最新审核】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ppt作业课件(含答案)

①以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为悬念。
②以人物某一时刻的言行、心理描写为悬念。 ③以环境描写为悬念。
④以记叙场面或一段情节为悬念。
⑤以贯穿全文的一个事物为悬念。
【片段仿写】请以“我们的心近了”为题写一篇文章的开头 ,用上 设置悬念的方法。(100字左右)
例文:
她,今年42 岁了 , 是一位下岗女工。她勤劳、能干, 有一颗慈爱的 心。她是我的妈妈,是一位好妈妈。
每天,他用那双呆滞的眼睛,迎他们来,送他们走。他紧张地抓住身边 的板凳,要是来寻开心的,他准备干一场。
⑦“喂,师傅,我们的鞋都钉后跟。要皮的。”为首的坐在他面前的 马扎上。捏住板凳的手松开了,他看见的是微笑。 ⑧三个小时,他做了平时一天的活。收钱的时候,他额上挂满了汗珠 儿,手都禁不住微微发抖了。 ⑨最后一只鞋修好,青年们一涌而上。所有家什,眨眼间搬进了屋里。 “干什么?你们干什么?”他张大了眼睛。“没什么,师傅,您也该有 个星期日了。上公园,怎么样?”哦,原来如此!他又垂下眼皮:“我 是个残废。”“今天我们过团日。”答非所问。 ⑩他“登”上了万春亭。天,地,万物,这世界可真大,真美!他觉 得自己要飞起来了。 ⑪今天他又坐在这儿了,深情地望着行人们的腿和脚。他的活动范围, 还是门前的三五步。
人们的腿和脚。腿,脚,一双,又一双,健壮,有力。他多想也有这样 的一双腿和脚呀!“哪怕只有一天,不,半天也够了。”他想。
⑤“师傅,给钉个后跟。”“谢谢您了,师傅。”是啊,一开口,人
家就叫“师傅”。“要是知道了我站不起来,还会这么叫吗?”这么想 着,他用围裙把双腿盖得严严实实的。
⑥呼啦啦,一群青年围了上来。是附近工厂的工人们。他认识他们。
12.文中“驿路梨花”的梨花指的是( D A.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 B.具有美好心灵的哈尼族小姑娘梨花。 C.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习题14 驿路梨花含答案

14驿路梨花01积累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陡qiào(峭)太阳寨.(zhài) 竹miè(篾) 简lòu(陋)撵.(niǎn)走恍惚..(huǎng) (hū) 修葺.(qì)2.请从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赶撵驱)走了。
(2)他悠闲(悠闲悠哉安逸)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
”(3)瑶族老人立即走到他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跑跳蹦)开了。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
(2)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
修葺:修理(建筑物)。
葺,修理、修建。
(3)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修长:细长。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A.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B.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C.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D.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
(解析:B项中应改为“看,梨花!”;C项中应将分号改为逗号;D项中应将“有柴,有米,有水”改为“有柴、有米、有水”。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济宁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
(解析:B项主语残缺;C项“加强……水平”动宾搭配不当;D项中否定不当,应删去“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驿路梨花》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20分)1.下列词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晶莹迁陡茂密花瓣B.茸毛竹篾蔑视歌谣C.明枪夜幕恍忽拆损D.雷峰作楫陡峭挺好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4分)荆棘()陡峭()竹篾()简陋()恍惚()()讴歌()3、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4分)人迹____至香气四____ ____思巧妙充满____气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9分)①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陡峭:②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
修葺:③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修长:二、语用能力提升(6分)5、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永远的丰碑”记录着革命先烈凭着――的信念,坚持斗争不动摇的光辉事迹。
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完全――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③今年在上海举行的第48届世乒赛上,我国运动健儿――,一举囊括五项冠军。
A、顽强迎合所向无敌B、坚定符合所向无敌C、顽强符合不可一世D、坚定迎合不可一世6.“驿路梨花”中的梨花指的是()A.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
B.具有美好心灵的哈尼族小姑娘梨花。
C.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D.语意双关,既指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又指心灵美好的哈尼族姑娘,更是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三、【课内同步阅读】(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1问题。
(21分)驿路梨花(节选)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③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④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
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练习题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驿.路(yì) 晶莹.(yínɡ) 陡峭.(qiào)B.相衬.(chèn) 简陋.(lòu) 红润.(rùn)C.瑶.族(yáo) 露.宿(lòu) 恍惚.(hū)D.撵.走(niǎn) 麂.子(jǐ) 寨.子(zhài)2.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一座草顶、竹蔑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
B.屋后边有干柴,粱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C.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
D.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茸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
3.调整语序。
①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
②一弯新月升起了。
③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
④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⑤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正确的语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请你试着给“驿路梨花处处开”对个下联。
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下联:5.综合性学习。
《驿路梨花》传递的是雷锋精神。
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的日子。
这一天,班上组织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主题班会。
(1)请你为这次班会拟一个开场白。
(100字左右)(2)如果让你策划一次学习雷锋的活动,你准备推荐大家做哪些有意义的事?请列举一两个。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4.驿路梨花1.根据拼音写汉字。
荆jí(____)陡qiào(____)竹miè(____)简lòu(____)huǎnghū(______)ōugē(______)【答案】(1).棘(2).峭(3).篾(4).陋(5).恍惚(6).讴歌【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此题需要注意“峭”“篾”“讴”的偏旁不要写错。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晶莹迁陡茂密花瓣B.茸毛竹篾蔑视歌谣C.明枪夜幕恍忽拆损D.雷峰作楫陡峭挺好【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A项应为“迁徙”;C项应为“恍惚”“折损”;D项应为“雷锋”“作揖”。
故选B。
3.下面不全是同义词的一组是( )A.简陋—简单悠闲—安闲B.延伸—延长漫步—信步C.修葺—修缮茂密—茂盛D.照料—照看陡峭—倾斜【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同义词的辨析能力。
同义词指的是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有许多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语。
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时,有着细微的差别。
D项中“陡峭”与“倾斜”不是同义词。
“陡峭”指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倾斜”指的是(物体)向一边偏斜。
故选D。
4.“驿路梨花”中的“梨花”指的是( )A.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
B.具有美好心灵的哈尼族小姑娘。
C.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D.语意双关,既指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又指心灵美好的哈尼族小姑娘,更是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含义的理解。
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
部编七下语文14《驿路梨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4《驿路梨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下面的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参考答案:“我”和老余:在大山深处的梨树林边,发现了小茅屋;在小茅屋中受到照料,得到了食宿帮助;第二天和瑶族老人一起修葺小茅屋,为小茅屋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在小茅屋中得到照料,很感激;专门到小茅屋送粮食,方便路人;和“我”、老余一起修葺小茅屋。
一群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
解放军战士:向雷锋同志学习,为方便过路人,建造小茅屋。
梨花:被解放军战士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照料小茅屋。
他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二、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种写法,说说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本文设置了三层悬念和两次误会。
第一层悬念:“我们”正为夜晚住宿焦急时,发现小茅屋,屋里却没人没灯,由此产生“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
第二层悬念(第一次误会):“我们”误以为瑶族老人是主人,然而他不是,那么主人到底是谁?第三层悬念(第二次误会):“我们”和瑶族老人误以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她也不是,那么谁才是小茅屋真正的主人?文中设置层层悬念和误会,不断推进情节发展,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同时,这种写法使全文情节跌宕起伏,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引人入胜。
三、“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请找出来,解释各自的含义,并说说这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
再想一想,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参考答案:“梨花”在文中多处出现,所指不尽相同。
①“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暮色中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去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
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②“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彭荆风,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作家。
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
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与《芦笙恋歌》,“文革”后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
二、背景资料《驿路梨花》是彭荆风于1977年秋写的,当时,党中央重新提出要学习雷锋精神,作者记忆的闸门也被叩开了,他想起了许许多多边疆地区的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那深山大岭里供旅人方便的小茅屋,想起了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
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彭荆风拿起笔来,写就了《驿路梨花》。
三、理解词义1.修葺:修理房屋。
葺,用茅草覆盖房顶。
2.折损:因过分尊重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
3.驿路: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4.迷茫:广阔而看不清楚。
5.恍惚:不真切,不清楚。
6.简陋:简单粗陋不完备。
7.延伸:延长伸展。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9):写“我”和老余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
第二部分(10—12):“我们”投宿小茅屋,猜测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第三部分(13—27):写瑶族老人述说小茅屋的主人是梨花。
第四部分(28—37):写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引用诗句点题。
五、问题归纳1.开篇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
“挨”“延伸”“消失”由近及远,描写出了山峦的层叠和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
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文“小屋”的出现作铺垫。
2.“我们”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产生了什么疑问?这起着什么作用?“我们”首先看到小屋“没有灯也没有人声”,不禁产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设置出了第一个悬念。
3.小茅屋的主人为过路人准备了哪些必需品?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具有怎样的品质?本题运用人物形象五分析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驿路梨花》课时练习
基础达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荆.棘( ) 陡峭.( ) 竹篾.( )
简陋.( ) 恍惚
..( ) ( ) 讴.歌(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
陡峭:
②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
修葺:
③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修长:
3.调整句序并回答问题
①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
②一弯新月升起来了。
③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
④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漂落在我们身上
⑤在忽明忽暗的梨花林里走着
(1)正确的句序是。
(2)句④中的错别字是,应改为。
4.下面三段话都是对梨花的描写,其中()属实写,()属虚写。
这样虚实结合,反复写的作用是,梨花象征了精神。
A.白色的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呵!
B.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C.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课内精读
阅读“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到课文最后一段,完成问题。
5.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6.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7.选文结尾引用陆游的诗句,对此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抒发思古之幽情,缅怀宋将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功绩。
B.这“驿路梨花”是边境盛开的洁白梨花,是哈尼姑娘梨花,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
C.照应标题,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D.含蓄而又形象地写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深刻含义,升华了中心思想。
【答案】
1.jīng qiào miè lòu huǎng hūōu
2.①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②修葺:修理房子。
③修长:长。
3.(1)②③⑤①④(2)漂飘
4.AC B 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雷锋
5.她美丽、活泼、纯洁、热情,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6.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他们想道并且为过路人盖了一座小茅屋。
解放军走了,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
插叙的作用是,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