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专题练习(解析版)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 解析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在△ABC 中,∠C =90°,BC =8cm ,AC =6cm ,点E 是BC 的中点,动点P 从A 点出发,先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A →C 运动,然后以1cm /s 的速度沿C →B 运动.若设点P 运动的时间是t 秒,那么当t =___________________,△APE 的面积等于6.【答案】1.5或5或9【解析】【分析】分为两种情况讨论:当点P 在AC 上时:当点P 在BC 上时,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详解】如图1,当点P 在AC 上.∵△ABC 中,∠C =90°,BC =8cm ,AC =6cm ,点E 是BC 的中点,∴CE =4,AP =2t .∵△APE 的面积等于6,∴S △APE =12AP •CE =12AP ×4=6.∵AP =3,∴t =1.5. 如图2,当点P 在BC 上.则t >3∵E 是DC 的中点,∴BE =CE =4. ∵PE ()43=7-PE t t =-- ,∴S =12EP •AC =12•EP ×6=6,∴EP =2,∴t =5或t =9. 总上所述,当t =1.5或5或9时,△APE 的面积会等于6.故答案为1.5或5或9.【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解答时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是关键.2.如图,Rt △ABC 中,∠C=90°,∠BAC 的角平分线AE 与AC 的中线BD 交于点F ,P 为CE 中点,连结PF ,若CP=2,15BFP S ∆=,则AB 的长度为_______.【答案】15【解析】【分析】作辅助线EH AB ⊥交AB 于H ,再利用等量关系用△BFP 的面积来表示△BEA 的面积,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求解底边AB 的长度【详解】作EH AB ⊥∵AE 平分∠BACBAE CAE ∴∠=∠EC EH ∴=∵P 为CE 中点4EC EH ==∴∵D 为AC 中点,P 为CE 中点=x =y PEF PCF CDF ADF S S S S ==△△△△∴设,15x BEF S =-△∴15+x+y BCD BDA S S ==△△∴y=15+x+y-y=15+x BFA BDA S S =-△△∴15x+15+x=30BEA BEF BFA S S S =+=-△△△∴1=302BEA S AB EH ⨯=△∵ =15AB ∴【点睛】本题考查了辅助线的运用以及三角形的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BFP 的面积来表示△BEA 的面积3.如图,AB ∥CD ,点P 为CD 上一点,∠EBA 、∠EPC 的角平分线于点F ,已知∠F =40°,则∠E =_____度.【答案】80【解析】【详解】如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知∠FMA=12∠CPE=∠F+∠1,∠ANE=∠E+2∠1=∠CPE=2∠FMA,即∠E=2∠F=2×40°=80°.故答案为80.4.某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共108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_.【答案】6【解析】∵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共1080°,∴多边形内角和=1080°−360°=720°,设多边形的边数是n,∴(n−2)×180°=720°,解得n=6.故答案为6.点睛:先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求出其内角和,再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多边形的边数.5.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一个四边形内角和的4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答案】10【解析】【分析】【详解】解:本题根据题意可得:(n-2)×180°=4×360°,解得:n=10.故答案为:10 .考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6.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 ABC 的一角折叠,使点 A 落在△ABC 外的 A'处,折痕为DE.如果∠A=α,∠CEA′=β,∠BDA'=γ,那么α,β,γ 三个角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 .【答案】γ=2α+β.【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得:∠BDA'=∠A+∠AFD,∠AFD=∠A'+∠CEA',代入已知可得结论.【详解】由折叠得:∠A=∠A',∵∠BDA'=∠A+∠AFD,∠AFD=∠A'+∠CEA',∵∠A=α,∠CEA′=β,∠BDA'=γ,∴∠BDA'=γ=α+α+β=2α+β,故答案为:γ=2α+β.【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关键.7.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a,b满足|a﹣7|+(b﹣1)2=0,c为奇数,则c=_____.【答案】7【解析】【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a、b的值,再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求出c的取值范围,再根据c是奇数求出c的值.【详解】∵a ,b 满足|a ﹣7|+(b ﹣1)2=0,∴a ﹣7=0,b ﹣1=0,解得a=7,b=1,∵7﹣1=6,7+1=8,∴68c <<,又∵c 为奇数,∴c=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明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8.如图,把△ABC 纸片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内时,∠A 与∠1+∠2之间有始终不变的关系是__________.【答案】2∠A =∠1+∠2【解析】【分析】根据∠1与∠AED 的2倍和∠2与∠ADE 的2倍都组成平角,结合△AED 的内角和为180°可求出答案.【详解】∵△ABC 纸片沿DE 折叠,∴∠1+2∠AED =180°,∠2+2∠ADE =180°,∴∠AED =12(180°−∠1),∠ADE =12(180°−∠2), ∴∠AED +∠ADE =12(180°−∠1)+12(180°−∠2)=180°−12(∠1+∠2) ∴△ADE 中,∠A =180°−(∠AED +∠ADE )=180°−[180°−12(∠1+∠2)]=12(∠1+∠2),即2∠A =∠1+∠2.故答案为:2∠A =∠1+∠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及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如图,B处在A处的南偏西45°方向,C处在A处的南偏东15°方向,C处在B处的北偏东80°方向,则∠ACB= .【答案】85°.【解析】试题分析:令A→南的方向为线段AE,B→北的方向为线段BD,根据题意可知,AE,DB 是正南,正北的方向BD//AE=45°+15°=60°又=180°-60°-35°=85°.考点:1、方向角. 2、三角形内角和.10.如图,直线a∥b,∠l=60°,∠2=40°,则∠3=______.【答案】80°.【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4,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详解】∵a∥b,∴∠4=∠l=60°,∴∠3=180°-∠4-∠2=80°,故答案为8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11.已知非直角三角形ABC中,∠A=45°,高BD与CE所在直线交于点H,则∠BHC的度数是()A.45°B.45° 或135°C.45°或125°D.135°【答案】B【解析】【分析】①△ABC是锐角三角形时,先根据高线的定义求出∠ADB=90°,∠BEC=90°,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ABD,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②△ABC是钝角三角形时,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HC=∠A,从而得解.【详解】①如图1,△ABC是锐角三角形时,∵BD、CE是△ABC的高线,∴∠ADB=90°,∠BEC=90°,在△ABD中,∵∠A=45°,∴∠ABD=90°-45°=45°,∴∠BHC=∠ABD+∠BEC=45°+90°=135°;②如图2,△ABC是钝角三角形时,∵BD 、CE 是△ABC 的高线,∴∠A+∠ACE=90°,∠BHC+∠HCD=90°,∵∠ACE=∠HCD (对顶角相等),∴∠BHC=∠A=45°.综上所述,∠BHC 的度数是135°或45°.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高线,难点在于要分△ABC 是锐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讨论,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12.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 沿EF 折叠,C 、D 两点落到'C 、'D 处.已知20DAC ∠=,且''//C D AC ,则AEF ∠的度数为( )A .20B .35C .50D .70【答案】B【解析】【分析】 依据C'D'//AC ,即可得到∠AHG=∠C′=90°,进而得出AGH 70∠=,由折叠可得,CFE GFE ∠∠=,由AD//BC ,可得CFE GEF ∠∠=,依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到1AEF GFE AGH 352∠∠∠===.【详解】如图,C'D'//AC ,,又DAC 20∠=,AGH 70∠∴=,由折叠可得,CFE GFE ∠∠=,由AD//BC ,可得CFE GEF ∠∠=,1AEF GFE AGH 352∠∠∠∴===,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3.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点P 为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则点P 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 )A .B .C .D .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如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高线AH=3×333= S △ABC =1111••••2222BC AH AB PD BC PE AC PF ==+ ∴11113?3?3?3?2222AH PD PE PF ⨯=⨯+⨯+⨯ ∴PD+PE+PF=AH=332即点P 到三角形三边距离之和为332.故选B.14.如图,已知AB ∥CD ,直线AB ,CD 被BC 所截,E 点在BC 上,若∠1=45°,∠2=35°,则∠3=( )A .65°B .70°C .75°D .80°【答案】D【解析】【分析】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C ,在△CDE 中利用三角形外的性质可求得∠3.【详解】解:∵AB ∥CD ,∴∠C =∠1=45°,∵∠3是△CDE 的一个外角,∴∠3=∠C+∠2=45°+35°=80°,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解题的关键,即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④a ∥b ,b ∥c ⇒a ∥c .15.已知直线m n ,将一块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ABC 按如图方式放置,其中斜边BC 与直线n 交于点D .若125∠=︒,则2∠的度数为( )A .60︒B .65︒C .70︒D .75︒【答案】C【解析】【分析】 先求出∠AED=∠1+∠B=25°+45°=7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2=∠AED=70°.【详解】设直线n 与AB 的交点为E 。
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三角形》检测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中,∠ACB=90°,D 在AB 上,将△ABC 沿CD 折叠,点B 落在AC 边上的点B′处,若'20ADB ∠=︒,则∠A 的度数为( )A .25°B .30°C .35°D .40°2.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两直角重合DFB ∠的度数为( )A .145︒B .155︒C .165︒D .175︒3.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不能用它们搭成三角形的是( )A .1cm ,2cm ,3cmB .2cm ,3cm ,4cmC .3cm ,4cm ,5cmD .5cm ,6cm ,7cm4.如图,在ABC 中,B C ∠=∠,D 为BC 边上的一点,点E 在AC 边上,ADE AED ∠=∠,若10CDE ∠=︒,则BAD ∠的度数为( )A .20°B .15°C .10°D .30° 5.下列长度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2,3,5B .4,6,11C .5,8,10D .4,8,46.如图,在ABC ∆中,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C ⊥,若40,60B C ︒︒∠=∠=,则ADE ∠的度数为( )A .30︒B .40︒C .50︒D .60︒ 7.将下列长度的三根木棒首尾顺次连接,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4、5、6 B .3、4、5 C .2、3、4 D .1、2、3 8.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3,5,6 B .3,2,1 C .2,2,4 D .3,6,10 9.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2,3B .2,3,4C .2,5,8D .6,3,310.具备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 B C ∠+∠=∠ B .12A B C ∠=∠=∠ C .3A B C ∠=∠=∠D .1123A B C ∠=∠=∠ 11.如图,王师傅用六根木条钉成一个六边形木框,要使它不变形,至少还要再钉上________根木条( )A .2B .3C .4D .512.如图,在ABC 中,70B ∠=,D 为BC 上的一点,若ADC x ∠=,则x 的度数可能为( )A .30°B .60°C .70°D .80°二、填空题13.如图,已知ABC 中,90,50ACB B D ︒︒∠=∠=,为AB 上一点,将BCD △沿CD 折叠后,点B 落在点E 处,且//CE AB ,则ACD ∠的度数是___________.14.对于一个四边形的四个内角,下面四个结论中,①可以四个角都是锐角;②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③至少有一个角是钝角;④最多有三个角是钝角;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15.用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铺满地面,一个结点周围有m 块正三角形,n 块正六边形,则m+n =______.16.如图,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在三边上,点E 是AC 的中点,,,AD BE CF 交于一点,283BGDAGEG BD DC S S===,,,则ABC 的面积是________.17.如图,在一个四边形ABCD 中,AE 平分∠BAD ,DE 平分∠ADC ,且∠ABC=80°,∠BCD=70°,则∠AED=_________.18.如图中,36B ∠=︒,76C ∠=︒,AD 、AF 分别是ABC 的角平分线和高,DAF ∠=________.19.如图,若//AB CD ,BF 平分ABE ∠,DF 平分CDE ∠,90BED ∠=,则BFD ∠=______.20.如图,ABC 的角平分线OB 、OC 相交于点O ,40A ∠︒=,则BOC ∠=______.三、解答题21.阅读下面内容,并解答问题在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后,老师请学们证明命题: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小颖根据命题画出图形并写出如下的已知条件. 已知:如图1,//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BEF ∠的平分线与DFE ∠的平分线交于点G .(1)直线EG ,FG 有何关系?请补充结论:求证:“__________”,并写出证明过程; (2)请从下列A 、B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我选择__________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A .在图1的基础上,分别作BEG ∠的平分线与DFG ∠的平分线交于点M ,得到图2,求EMF ∠的度数.B .如图3,//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点O 在直线AB ,CD 之间,且在直线EF 右侧,BEO ∠的平分线与DFO ∠的平分线交于点P ,请猜想EOF ∠与EPF ∠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它.22.如图所示,已知AD ,AE 分别是△ABC 的高和中线,AB =3cm ,AC =4 cm ,BC=5 cm ,∠CAB =90°.(1)求AD 的长. (2)求△ABE 的面积.23.如图,在ABC 中,90ACB ∠=︒.(1)作出AB 边上的高CD .(2)5AC =,12BC =,13AB =,求高CD 的长.24.如图ABC 中,45B ∠=︒,70ACB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F 是AD 上一点EF AD ⊥,交AC 于E ,交BC 的延长线于G .求G ∠的度数.25.如图,A 、O 、B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OE ,OF 分别是∠BOC 与∠AOC 的平分线.求:(1)当∠BOC=30°时,∠EOF 的度数; (2)当∠BOC=60°时,∠EOF 等于多少度? (3)当∠BOC=n°时,∠EOF 等于多少度? (4)观察图形特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26.如图,AB ∥CD ,点E 是CD 上一点,连结AE .EB 平分∠AED ,且DB ⊥BE ,AF ⊥AC ,AF 与BE 交于点M .(1)若∠AEC =100°,求∠1的度数;(2)若∠2=∠D ,则∠CAE =∠C 吗?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利用翻折不变性,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ACB =90°, ∴∠A +∠B =90°,∵△CDB′是由△CDB 翻折得到, ∴∠CB′D =∠B ,∵∠CB′D =∠A +∠ADB′=∠A +20°, ∴∠A +∠A +20°=90°, 解得∠A =35°.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翻折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C解析: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45E ∠=︒,利用补角的定义可求120FBE ∠=︒,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求出DFB ∠的度数 【详解】 解:在DEC ∆中∵90C ∠=︒,45CDE ∠=︒ ∴45E ∠=︒ 又∵60ABC ∠=︒ ∴120FBE ∠=︒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DFB E FBE ∠=∠+∠ 45120=︒+︒165=︒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互为补角的定义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3.A解析:A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两短边的和大于最长的边,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解:A 、1+2=3,故以这三根木棒不能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 B 、2+3>4,故以这三根木棒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C 、3+4>5,故以这三根木棒可以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D 、5+6>7,故以这三根木棒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方法是看两个较小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4.A解析:A 【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ADC=∠B+∠BAD ,∠AED=∠C+∠EDC ,再根据∠B=∠C ,∠ADE=∠AED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ADC 是△ABD 的外角, ∴∠ADC=∠B+∠BAD ,∴∠ADE=∠ADC-∠CDE=∠B+∠BAD-∠CDE ∵∠AED 是△CDE 的外角, ∴∠AED=∠C+∠EDC , ∵∠ADE=∠AED ,∴∠B+∠BAD-∠CDE=∠C+∠EDC , ∵∠B=∠C , ∴∠BAD=2∠EDC , ∵10CDE ∠=︒ ∴∠BAD=20°;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C解析: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 【详解】解:A 、2+3=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B 、4+6<11,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C 、5+8>10,能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 D 、4+4=8,不能够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简便方法是看较小的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第三个数.6.C解析:C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180︒求出∠BAC ,再由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求得∠DAC ,最后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求出∠ADE ,问题得到解决. 【详解】解:∵40,60B C ︒︒∠=∠=,∴BAC=180B-C=80∠︒-∠∠︒,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1DAC=BAC=402∠∠︒, ∵DE AC ⊥,∴90DAC=50ADE ∠=︒-∠︒,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正确理解三角形中角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7.D解析:D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D 、4+5>6,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 B 、3+4>5,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 A 、2+3>4,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 D 、1+2=3,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在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并不一定要列出三个不等式,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8.A解析:A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长关系,逐一判断选项,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A. ∵3+5>6,∴长度为3,5,6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故该选项符合题意,B. ∵1+2=3,∴长度为3,2,1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 ∵2+2=4,∴长度为2,2,4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 ∵3+6<10,∴长度为3,6,10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三边长的关系,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9.B解析:B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两条较短的边的长大于最长的边即可. 【详解】A 、1+2=3,不能构成三角形, A 错误;B 、2+3=5>4可以构成三角形,B 正确;C 、2+5=7<8,不能构成三角形, C 错误;D 、3+3=6,不能构成三角形,D 错误. 故答案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比较简单,熟记三边关系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0.C解析:C 【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代入已知条件求出角的度数,逐一判断是否有直角即可. 【详解】A :ABC ∠+∠=∠,代入+=180A B C ∠+∠∠︒得:2=180C ︒∠⇒=90C ∠︒,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12A B C ∠=∠=∠,代入+=180A B C ∠+∠∠︒得:11++=2=18022C C C C ︒∠∠∠∠⇒=90C ∠︒,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3A B C ∠=∠=∠,代入+=180A B C ∠+∠∠︒得:3+3+=180C C C ︒∠∠∠⇒26C ≈︒∠,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 :1123A B C ∠=∠=∠代入+=180A B C ∠+∠∠︒得:12++=18033C C C ︒∠∠∠⇒=90C ∠︒,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熟悉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运算方式是解题的关键.11.B解析:B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要使它不变形,只需每一条边都分别在一个三角形之中即可 【详解】解:要使六边形木框不变形,则需每一条边都分别在一个三角形之中,观察图形可得,至少还需要再钉上3根木条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观察图形如何使每一条边都分别在一个三角形之中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2.D解析:D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到∠ADC=∠B+∠BAD ,得到x >70°,根据平角的概念得到x <180°,计算后进行判断得到答案. 【详解】解:∵∠ADC=∠B+∠BAD , ∴x >70°, 又x <180°,∴x 的度数可能为80°,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25°【分析】先求出∠A 的度数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E 的度数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DE 的度数进而即可求解【详解】∵∴∠A=40°∵沿折叠后点B 落在点E 处∴∠E=∠B=50°∵∴∠ADE=∠E=50解析:25°【分析】先求出∠A 的度数,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E 的度数,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DE 的度数,进而即可求解.【详解】∵90,50ACB B ︒︒∠=∠=,∴∠A=40°,∵BCD △沿CD 折叠后,点B 落在点E 处,∴∠E=∠B=50°,∵//CE AB ,∴∠ADE=∠E=50°,∴∠BDC=∠EDC=(180°-50°)÷2=65°,∴∠ACD=∠BDC-∠A=65°-40°=25°,故答案是: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4.④【分析】四边形的内角和是根据四边形内角的性质选出正确选项【详解】解:①错误如果四个角都是锐角那么内角和就会小于;②错误可以是四个直角;③错误可以是四个直角;④正确故选:④【点睛】本题考查四边形内角解析:④【分析】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根据四边形内角的性质选出正确选项.【详解】解:①错误,如果四个角都是锐角,那么内角和就会小于360︒;②错误,可以是四个直角;③错误,可以是四个直角;④正确.故选:④.【点睛】本题考查四边形内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四边形内角的性质.15.4或5【分析】先求出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大小然后列出关于mn 的二元一次方程然后确定mn 的值最后求m+n 即可【详解】解:∵正三边形和正六边形内角分别为60°120°∴60°m+120°n=360°解析:4或5【分析】先求出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大小,然后列出关于m 、n 的二元一次方程,然后确定m 、n 的值,最后求m+n 即可.【详解】解:∵正三边形和正六边形内角分别为60°、120°∴60°m+120°n=360°,即m+2n=6∴当n=1时,m=4;当n=2时,m=2;∴m+n=5或m+n=4.故答案为:4或5.【点睛】本主要考查了正多边形的组合能否进行平面镶嵌,掌握位于同一顶点处的几个角之和能否为360°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16.30【分析】根据部分三角形的高相等由这些三角形面积与底边的比例关系可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详解】解:在和中∵∴∴∵点是的中点∴∴∴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中由于部分三角形的高相等可根据这些三角形面积的 解析:30【分析】根据部分三角形的高相等,由这些三角形面积与底边的比例关系可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详解】解:在BDG 和GDC 中,∵2BD DC =,∴2BDG GDC SS =,8BGD S =△,∴4GDC S =, ∵点E 是AC 的中点,3AGE S = ∴ 3.GEC AGE SS == ∴84315BEC BDG GDC GEC SS S S =++=++=, ∴230.ABC BEC S S ==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中由于部分三角形的高相等,可根据这些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底边的比例关系来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解题关键.17.75°【分析】先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求出∠BAD+∠CDA 然后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EAD+∠EDA 最后根据三角的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在四边形ABCD 中∠ABC=80°∠BCD=70°解析:75°.【分析】先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求出∠BAD+∠CDA ,然后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EAD+∠EDA,最后根据三角的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在四边形ABCD 中,∠ABC=80°,∠BCD=70°∴∠BAD+∠CDA=360°-80°-70°=210°∵∠EAD=12∠BAD ,∠EDA=12∠CAD ∴∠EAD+∠EDA=12(∠BAD+∠CDA )=105° ∴∠AED=180°-(∠EAD+∠EDA )=180°-105°=75°.故答案为7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四边形的内角和以及角平分线的相关知识,灵活应用相关知识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18.【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BAD 度数再由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性质可求出∠ADF 的度数由AF ⊥BC 可求出∠AFD=90°再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解答【详解】∵AF 是的高∴在中∴解析:20︒【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BAD 度数,再由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性质可求出∠ADF 的度数,由AF ⊥BC 可求出∠AFD=90°,再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解答.【详解】∵AF 是ABC 的高,∴90AFB ∠=︒,在Rt ABF 中,36B ∠=︒,∴90BAF B ∠=︒-∠9036=︒-︒54=︒.又∵在ABC 中,36B ∠=︒,76C ∠=︒,∴18068BAC B C ∠=︒-∠-∠=︒,又∵AD 平分BAC ∠, ∴11683422BAD CAD BAC ∠=∠=∠=⨯=︒, ∴DAF BAF BAD ∠=∠-∠5434=︒-︒ 20=︒.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高线、及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等知识,难度中等. 19.45°【分析】如图作射线BF 与射线BE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ABE+∠EDC =90°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如图作射线BF 与射线BE ∵AB ∥解析:45°【分析】如图,作射线BF 与射线BE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ABE +∠EDC =90°,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如图,作射线BF 与射线BE ,∵AB ∥CD ,∴∠ABE =∠4,∠1=∠2,∵∠BED =90°,∠BED =∠4+∠EDC ,∴∠ABE +∠EDC =90°,∵BF 平分∠ABE ,DF 平分∠CDE ,∴∠1+∠3=12∠ABE +12∠EDC =45°, ∵∠5=∠2+∠3,∴∠5=∠1+∠3=45°,即∠BFD =45°,故答案为:4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属于常考题型,熟练掌握上述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OBC+∠OCB 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OC 的度数【详解】解:∵OBOC 分别是∠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OBC+∠O解析:11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OBC+∠OCB 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OC 的度数.【详解】解:∵OB 、OC 分别是∠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OBC+∠OCB=111()222ABC ACB ABC ACB ∠+∠=∠+∠ ∵∠A=40°, ∴∠OBC+∠OCB=1(18040)2︒︒- =70°, ∴∠BOC=180°-(∠OBC+∠OCB )=180°-70°=110°.故答案是110.【点睛】本题主要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熟记概念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EG ⊥FG ,证明见解析;(2)A .45;B .2EOF EPF ∠=∠(在A 、B 两题中任选一题即可)【分析】(1)由AB ∥CD ,可知∠BEF 与∠DFE 互补,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90GEF GFE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G =90︒,则EG FG ⊥; (2)A .由(1)可知90BEG DFG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45MEG MFG ∠+∠=︒,故135MEF MFE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出EMF ∠=45︒;B .设OEF α∠=,OFE β∠=,故EOF ∠=180αβ︒--,再得到180BEO DFO αβ∠+∠=--︒,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90122PEO PFO αβ︒-∠+∠=-,则119022PEF PFE αβ∠+∠=︒++,再求出EPF ∠,即可比较得到结论.【详解】解:(1)由题意可得,求证:“EG ⊥FG”,证明过程如下∵//AB CD∴∠BEF +∠EFD=180° EG 平分BEF ∠,FG 平分DFE ∠,12GEF BEF ∴∠=∠,12GFE DFE ∠=∠, 1111()180902222GEF GFE BEF DFE BEF DFE ∴∠+∠=∠+∠=∠+⨯︒∠==︒. 在EFG 中,180GEF GFE G ∠+∠+∠=︒,180()1809090G GEF GFE ∴∠=-∠+∠=-︒=︒︒︒,EG FG ∴⊥.(2)A .由(1)可知=90BEG DFG GEF GFE ∠+∠=∠+∠︒,∵BEG ∠的平分线与DFG ∠的平分线交于点M∴∠MEG=12∠BEG ,∠MFG=12∠DFG ∴()111190452222MEG MFG BEG DFG BEG DFG ∠+∠=∠+∠=∠+∠=⨯︒=︒ 则4591350MEF MFE ︒+∠︒=+∠=︒,∴EMF ∠=180135︒-︒=45︒故答案为:A ,45;B.设OEF α∠=,OFE β∠=,∴EOF ∠=180αβ︒--,∵//AB CD∴∠BEF +∠EFD=180°则180BEO DFO αβ∠+∠=--︒∵BEO ∠的平分线与DFO ∠的平分线交于点P ∴190122PEO PFO αβ︒-∠+∠=-, ∴111190902222PEF PFE αβαβαβ∠+∠=︒--++=︒++, ∴EPF ∠=111809022αβ⎛⎫︒-︒++ ⎪⎝⎭=121902αβ︒--, ∵EOF ∠=1118029022αβαβ⎛⎫︒--=︒-- ⎪⎝⎭, 故2EOF EPF ∠=∠故答案为:B ,2EOF EPF ∠=∠.(在A 、B 两题中任选一题即可)【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2.(1)125cm ;(2)3cm 2 【分析】(1)利用“面积法”来求线段AD 的长度;(2)△AEC 与△ABE 是等底同高的两个三角形,它们的面积相等【详解】解:∵∠BAC=90°,AD 是边BC 上的高, ∴12AB•AC=12BC•AD , ∴341255AB AC AD BC ⋅⨯===(cm ),即AD 的长度为125cm ; (2)如图,∵△ABC 是直角三角形,∠BAC=90°,AB=3cm ,AC=4cm , ∴S △ABC =12AB•AC=12×3×4=6(cm 2). 又∵AE 是边BC 的中线,∴BE=EC , ∴12BE•AD=12EC•AD ,即S △ABE =S △AEC ,∴S △ABE=12S △ABC =3(cm 2). ∴△ABE 的面积是3cm 2.【点睛】本题考查了中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形面积的两个表达式相等,求出AD . 23.(1)见解析 (2)1360=CD 【分析】(1)过C 点作CD ⊥AB 即可;(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解即可.【详解】解:(1)如图:(2)∵在ABC 中,5AC =,12BC =,13AB =,∠ACB =90°,∴S △ABC =12AC ×BC =12AB ×CD , ∴125601313AC BC CD AB ⋅⨯=== 【点睛】本题考查了做三角形高线和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求高,属于常考题型,熟练掌握基本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4.12.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ADC 的度数,再根据垂直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出∠G 的度数.【详解】解:∵∠B =45°,∠ACB =70°,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AC =2∠CAD =65°,∴∠ADC =180°﹣70°﹣32.5°=77.5°,∵EF ⊥AD ,∴∠G =180°﹣90°﹣77.5°=1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难度适中.25.(1)∠EOF=90°;(2)∠EOF=90°;(3)∠EOF=90°;(4)∠EOF 的度数与∠BOC 的大小无关,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角平分线所组成的角是一个直角.【分析】根据∠BOC求得∠AOC,再由∠BOC和∠AOC的角平分线,即可求得;【详解】解:(1)∵∠BOC=30°,∴∠AOC=180°-30°=150°,∵OE平分∠BOC,OF平分∠AOC,∴∠EOC=12∠BOC=15°,∠COF=12∠COA=75°,∴∠EOF=75°+15°=90°;(2)∵∠BOC=60°,∴∠AOC=180°-60°=120°,∵OE平分∠BOC,OF平分∠AOC,∴∠EOC=12∠BOC=30°,∠COF=12∠COA=60°,∴∠EOF=60°+30°=90°;(3)∵∠BOC=n,∴∠AOC=180°-n,OE平分∠BOC,OF平分∠AOC,∴∠EOC=12∠BOC=90°-12n,∠COF=12∠COA=12n,∴∠EOF=90°-12n+12n=90°;(4)∠EOF的度数与∠BOC的大小无关,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角平分线所组成的角是一个直角.【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和规律的总结与归纳,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6.(1)40°;(2)∠CAE=∠C,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可求∠AED,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可求∠1的度数;(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BED=∠C,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知AC∥BE,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AE=∠AEB,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等量关系即可求解.【详解】(1)∵∠AEC=100°,∴∠AED=80°,∵EB平分∠AED,∴∠BED=40°,∵AB∥CD,∴∠1=∠BED=40°;(2)∵DB⊥BE,AF⊥AC,∴∠EBD=∠CAF=90°,∵∠2=∠D,∴∠BED=∠C,∴AC∥BE,∴∠CAE=∠AEB,∵EB平分∠AED,∴∠AEB=∠BED,∴∠CAE=∠C.【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邻补角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悉相应的性质和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2024.7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 已知集合,且,则a 可以为()A. -2B. -1C.D.2.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点的坐标为,则( )A. B. C. D. 3. 若向量,,,则( )A.B. C. 4D. 4. 函数的定义域为( )A. B. C. D. 5. 下列函数中,以为周期,且图象关于点中心对称的是( )A. B. C D. 6. 已知,那么在下列不等式中,不成立的是A. B. C. D. 7. 若是无穷数列,则“为等比数列”是“满足”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8. 已知甲、乙两人进行篮球罚球训练,每人练习10组,每组罚球40个,每组命中个数茎叶图如图所.的{}220A x x =-<a A ∈321iz+()2,1-z =13i +3i +3i-+13i--()2,5a = ()1,2b x x =-+ a b ⊥ x =1717-4-()f x =()1,1-()()1,12,-+∞ [)2,+∞()[)1,12,∞-⋃+ππ,04⎛⎫⎪⎝⎭tan y x =sin y x =212cos y x=-sin cos y x x=-1x <-210x ->12x x+<-sin 0x x ->cos 0x x +>{}n a {}n a {}n a ()*312N n n n n a a a a n +++⋅=⋅∈示,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甲命中个数的极差为29B. 乙命中个数的众数是21C. 甲的命中率比乙高D. 甲每组命中个数的中位数是259. 已知,,,,成等比数列,且其中两项分别为1,9,则的最小值为( )A. B. C.D.10. 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实现方法,它是以神经网络为出发点的,在神经网络优化中,指数衰减的学习率模型为,其中表示每一轮优化时使用的学习率,表示初始学习率,表示衰减系数,表示训练迭代轮数,表示衰减速度.已知某个指数衰减的学习率模型的初始学习率为,衰减速度为18,且当训练迭代轮数为18时,学习率衰减为,则学习率衰减到以下(不含)所需的训练迭代轮数至少为( )(参考数据:)A. 72B. 74C. 76D. 78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1. 设是等差数列,且,,则数列的前项和_____________.12. 现有甲、乙、丙、丁、戊五种智慧黑板,某学校要从中随机选取3种作为教学工具备选,则其中甲、乙、丙中至多有2种被选取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13. 函数,其中且,若函数是单调函数,则的一个取值为______,若函数存在极值,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14. 已知函数,则_____________.15. 若等差数列满足.对,在中的所有项组成集合.记中最小值为,最大值为,元素个数为,所有元素和为,则下列命题中①为等比数列;②;③;④.所有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1a 2a 3a 4a 5a 5a 81-27-181127G G L L D=L 0L D G 0G 0.50.40.20.21g20.3010≈{}n a 11a =12n n a a +=+{}n a 1010S =()2,11,1x a x f x ax x x ⎧≤=⎨-+>⎩0a >1a ≠a a ()22sin sin 2cos f x x x x =+-5π12f ⎛⎫=⎪⎝⎭{}n a ()*3Nn a n n =∈*N k ∀∈{}na ()12,2kk +kT kTk b k c k L k S 12,,,,k c c c 32kk k b c +=⨯1k L k ≥-413kkS <<三、解答题共6小题,共8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16. 在中,,,分别为,,所对的边,已知.(1)求的大小;(2)若且的长.17. 已知数列满足,且.(1)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并求出的通项公式;(2)若,求满足条件最大整数.18. 已知函数.(1)当时,求曲线在处的切线方程;(2)证明:对,函数有且仅有两个极值点,,并求函数的单调区间;(3)在(2)的条件下,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19. 某学校为了解高一新生体质健康状况,对学生体质进行测试.现从男、女生中各随机抽取40人,测试数据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整理如下:等级数据范围男生人数男生平均分女生人数女生平均分优秀1091.3491良好883.98841及格 16702270.2不及格60以下649.6649.1总计\4075.04071.9(1)若按规定测试数据不低于60,则称体质健康为合格.试估计该校高一新生体质健康合格的概率;(2)在高一新生中,随机选取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试估计恰有一人的体质健康等级是优秀的概率;(3)已知表中男生与女生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的各级平均分都接近(差的绝对值不大的.ABC V a b c A ∠B ∠C ∠()sin 2a C c A =-A 2226a b c c -=-ABC S =V a {}n a 123a =()*121n n n a a n a +=∈+N 11n a ⎧⎫-⎨⎬⎩⎭{}n a 121112025na a a +++< n ()()2xf x x a e =-0a =()y f x =()()00f ,R a ∀∈()f x 1x 212()x x x <()f x ()()()2112214x f x x f x x x -≥-a []90100,[]8089,[]6079,于0.5),但男生的总平均分75.0却明显高于女生的总平均分71.9.经研究发现,若去掉四个等级中一个等级的数据,则男生、女生的总平均分也接近,请写出去掉的这个等级.(只需写出结论)20. 已知函数,.(1)若曲线在处切线过原点,求的值;(2)若在上最小值为1,求的值;(3)当时,若,都有,求整数的最小值.21. 对给定的正整数,设数列,若存在,使得,则将数列进行操作变换,得到数列,且为,或之一,记为. 设(个),从开始进行次操作变换,依次得到数列,即,.(1)当时,分别判断从开始进行次操作变换,是否可以得到如下数列?若不可以,直接判断即可;若可以,请写出相应的及;①;②;③;(2)当时,从开始进行次操作变换,是否可能得到数列?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若可以,求出与的所有可能取值.(3)给定正奇数,为使的各项均不相同,求操作变换次数的最小值.()ln 1f x k x x =++R k ∈()y f x =()()1,1f k ()f x 1,e e ⎡⎤⎢⎥⎣⎦k 1k =()0,x ∞∀∈+()()22f x m x x ≤+m 3n ≥12:,,...,n A a a a 1i j n ≤<≤i j a a =A T B B 121111,,...,,1,,...,,1,,...,i i i j j j n a a a a a a a a a -+-+-+121111,,...,,1,,...,,1,,...,i i i j j j n a a a a a a a a a -+-++-()B T A =0:0,0,...,0A n 00A m T 12,,...,m A A A ()1i i A T A -=1,2,...,i m =4n =0A m T m 121,,...,m A A A -2,0,0,2-2,1,0,2-3,0,1,2--5n =0A m T :,1,0,1,2m A x --x m 5n ≥m A n m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 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题答案】【答案】B 【2题答案】【答案】B 【3题答案】【答案】D 【4题答案】【答案】D 【5题答案】【答案】C 【6题答案】【答案】D 【7题答案】【答案】A 【8题答案】【答案】D 【9题答案】【答案】B 【10题答案】【答案】B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1题答案】【答案】【12题答案】【答案】##09.100910【13题答案】【答案】①. 2(满足均可)②. 【14题答案】【15题答案】【答案】②③④三、解答题共6小题,共8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16题答案】【答案】(1) (2)【17题答案】【答案】(1)证明略, (2)2024【18题答案】【答案】(1) (2)答案略 (3)【19题答案】【答案】(1) (2)(3)去掉的等级为优秀.【20题答案】【答案】(1) (2)或 (3)1【21题答案】【答案】(1)①可以,,,,;②不可以;③不可以1a >()0,1π6A =a =221nn na =+0y =2a ≥17203101k =1ek =e k =-4m =1:1,0,0,1A -2:1,1,1,1A --3:2,0,1,1A --(2),(3)2x =5m =324n n -。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测试题(Word 版 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在ABC ∆中,A α∠=.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 ,得1A ∠: 1A BC ∠与1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2A ,得2A ∠;;2019A BC ∠与2019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2020A ,得2020A ∠,则2020A ∠=________________.【答案】20202α【解析】【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21211112222a A A A A a ∠=∠=∠=∠=,,…,依此类推可知2020A ∠的度数. 【详解】解:∵∠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11118022A ACD ACB ABC ∠=︒-∠-∠-∠ 1118018022ABC A A ABC ABC =︒-∠+∠-︒-∠-∠-∠()() 1122a A =∠=, 同理可得221122a A A ∠=∠=, …∴2020A ∠=20202α. 故答案为:20202α. 【点睛】 本题是找规律的题目,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同时也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2.如图,在△ABC 中,∠B 和∠C 的平分线交于点O ,若∠A =50°,则∠BOC =_____.【答案】115°.【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ABC+∠ACB=130°,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概念得出∠OBC+∠OCB,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BOC的度数.【详解】解;∵∠A=50°,∴∠ABC+∠ACB=180°﹣50°=130°,∵∠B和∠C的平分线交于点O,∴∠OBC=12∠ABC,∠OCB=12∠ACB,∴∠OBC+∠OCB=12×(∠ABC+∠ACB)=12×130°=65°,∴∠BOC=180°﹣(∠OBC+∠OCB)=115°,故答案为:11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概念,关键是求出∠OBC+∠OCB 的度数.3.如图所示,∠1+∠2+∠3+∠4+∠5+∠6=__________度.【答案】360 °【解析】如图所示,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1+∠5=∠8,∠4+∠6=∠7,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可得∠2+∠3+∠7+∠8=360°,即可得∠1+∠2+∠3+∠4+∠5+∠6=360°.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1)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2)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四边形内角和为360°.4.如图,已知AB ∥DE ,∠ABC=80°,∠CDE=140°,则∠BCD=_____.【答案】40°【解析】试题分析:延长DE 交BC 于F 点,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知∠ABC=BFD ∠=80°,由此可得100DFC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BCD ∠=EDC ∠-FD C ∠=40°.故答案为:40°.5.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AE 平分BAC ∠,若130∠=,220∠=,则B ∠=__________.【答案】50°【解析】【分析】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已知可求出∠BAC ,由AD 是BC 边上的高和已知条件可以求出∠C,然后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完成解答.【详解】解:∵AE 平分BAC ∠,若130∠=∴BAC ∠=2160∠=;又∵AD 是BC 边上的高,220∠=∴C ∠=90°-270∠= 又∵BAC ∠+∠B+∠C=180°∴∠B=180°-60°-70°=50°故答案为5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高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考查知识点较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如图,AB ∥CD ,∠ABE =66°,∠D =54°,则∠E =____度.【答案】12【解析】【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及平行线的性质可直接解答.【详解】∵ AB ∥CD ,∴ ∠BFC =∠ABE =66°.在△EFD 中,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到∠BFC =∠E +∠D , ∴ ∠E =∠BFC -∠D =12°.故答案是:1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及平行线的性质,比较简单.7.如图,直线a ∥b ,∠l =60°,∠2=40°,则∠3=______.【答案】80°.【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4,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详解】∵a ∥b , ∴∠4=∠l=60°,∴∠3=180°-∠4-∠2=80°,故答案为8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所示,请将12A ∠∠∠、、用“>”排列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1A ∠∠∠>>【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2>∠1,∠1>∠A∴∠2>∠1>∠A ,故答案为:∠2>∠1>∠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在△ABC 中,∠A=70°,点O 到AB,BC,AC 的距离相等,连接BO ,CO ,则∠BOC=________.【答案】125°【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推出O为△ABC三角平分线的交点,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OBC+∠OCB,即可求出答案.【详解】:∵点O到AB、BC、AC的距离相等,∴OB平分∠ABC,OC平分∠ACB,∴12OBC ABC∠=∠,12OCB ACB∠=∠,∵∠A=70°,∴∠ABC+∠ACB=180°-70°=110°,∴1110552OBC OCB∠+∠=⨯︒=︒,∴∠BOC=180°-(∠OBC+∠OCB)=125°;故答案为:1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能求出∠OBC+∠OCB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10.如图,已知长方形纸片的一条边经过直角三角形纸片的直角顶点,若长方形纸片的一组对边与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交成∠1,∠2,则∠2-∠1=____.【答案】90°【解析】【分析】【详解】如图:∵∠2+∠3=180°,∴∠3=180°﹣∠2.∵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4=∠3,∴∠4=180°﹣∠2.∵∠4+∠1=90°,∴180°﹣∠2+∠1=90°,即∠2﹣∠1=90°.故答案为90°.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11.如图,ABC ∆中,100ABC ∠=︒,且AEF AFE ∠=∠,CFD CDF ∠=∠,则EFD ∠ 的度数为( )A .80°B .60°C .40°D .20°【答案】C【解析】【分析】 连接FB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和外角知识,进行角度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连接FB ,∵AEF AFE ∠=∠,CFD CDF ∠=∠,∴AEF AFE EFB EBF ∠=∠=∠+∠,CFD CDF BFD FBD ∠=∠=∠+∠∴AFE CFD EFB EBF BFD FBD ∠+∠=∠+∠+∠+∠,即AFE CFD EFD EBD ∠+∠=∠+∠,又∵180AFE EFD DFC ∠+∠+∠=︒,∴2180EFD EBD ∠+∠=︒,∵100ABC ∠=︒,∴180100=402EFD ︒-︒∠=︒,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和外角定义,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两内角之和是解题关键.12.如图,已知AE 是ΔABC 的角平分线,AD 是BC 边上的高.若∠ABC=34°,∠ACB=64°,则∠DAE 的大小是( )A .5°B .13°C .15°D .20°【答案】C【解析】【分析】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BAC=82°,又由AE 是∠BAC 的平分线,可求∠BAE=41°,再由AD 是BC 边上的高,可知∠ADB=90°,可求∠BAD=56°,所以∠DAE=∠BAD-∠BAE ,问题得解.【详解】在△ABC 中,∵∠ABC=34°,∠ACB=64°,∴∠BAC=180°−∠B−∠C=82°,∵AE 是∠BAC 的平分线,∴∠BAE=∠CAE=41°.又∵AD 是BC 边上的高,∴∠ADB=90°,∵在△ABD 中∠BAD=90°−∠B=56°,∴∠DAE=∠BAD −∠BAE =15°.【点睛】在本题中,我们需要注意到已知条件中已经告诉三角形的两个角,所以利用内角和定理可以求出第三个角,再有已知条件中提到角平分线和高线,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角平分线和高线的性质计算出相关角,从而利用角的和差求解,在做几何证明题时需注意已知条件衍生的结论.13.已知非直角三角形ABC中,∠A=45°,高BD与CE所在直线交于点H,则∠BHC的度数是()A.45°B.45° 或135°C.45°或125°D.135°【答案】B【解析】【分析】①△ABC是锐角三角形时,先根据高线的定义求出∠ADB=90°,∠BEC=90°,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ABD,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②△ABC是钝角三角形时,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HC=∠A,从而得解.【详解】①如图1,△ABC是锐角三角形时,∵BD、CE是△ABC的高线,∴∠ADB=90°,∠BEC=90°,在△ABD中,∵∠A=45°,∴∠ABD=90°-45°=45°,∴∠BHC=∠ABD+∠BEC=45°+90°=135°;②如图2,△ABC是钝角三角形时,∵BD、CE是△ABC的高线,∴∠A+∠ACE=90°,∠BHC+∠HCD=90°,∵∠ACE=∠HCD(对顶角相等),∴∠BHC=∠A=45°.综上所述,∠BHC的度数是135°或45°.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高线,难点在于要分△ABC是锐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讨论,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14.如图,△ABC中,角平分线AD、BE、CF相交于点H,过H点作HG⊥AC,垂足为G,那么∠AHE和∠CHG的大小关系为()A.∠AHE>∠CHG B.∠AHE<∠CHG C.∠AHE=∠CHG D.不一定【答案】C【解析】【分析】先根据AD、BE、CF为△ABC的角平分线可设∠BAD=∠CAD=x,∠ABE=∠CBE=y,∠BCF=∠ACF=z,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2x+2y+2z=180°即x+y+z=90°在△AHB中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知∠AHE=x+y=90°﹣z,在△CHG中,∠CHG=90°﹣z,故可得出结论.【详解】∵AD、BE、CF为△ABC的角平分线∴可设∠BAD=∠CAD=x,∠ABE=∠CBE=y,∠BCF=∠ACF=z,∴2x+2y+2z=180°即x+y+z=90°,∵在△AHB中,∠AHE=x+y=90°﹣z,在△CHG中,∠CHG=90°﹣z,∴∠AHE=∠CHG,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180°,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5.如图,四边形ABCD中,E、F、G、H依次是各边中点,O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若四边形AEOH、四边形BFOE、四边形CGOF的面积分别为7、9、10,则四边形DHOG的面积为()A .7B .8C .9D .10【答案】B【解析】 分析:连接OC ,OB ,OA ,OD ,易证S △OBF =S △OCF ,S △ODG =S △OCG ,S △ODH =S △OAH ,S △OAE =S △OBE ,所以S 四边形AEOH +S 四边形CGOF =S 四边形DHOG +S 四边形BFOE ,所以可以求出S 四边形DHOG .详解:连接OC ,OB ,OA ,OD ,∵E、F 、G 、H 依次是各边中点,∴△AOE 和△BOE 等底等高,∴S △OAE =S △OBE ,同理可证,S △OBF =S △OCF ,S △ODG =S △OCG ,S △ODH =S △OAH ,∴S 四边形AEOH +S 四边形CGOF =S 四边形DHOG +S 四边形BFOE ,∵S 四边形AEOH =7,S 四边形BFOE =9,S 四边形CGOF =10,∴7+10=9+S 四边形DHOG ,解得,S 四边形DHOG =8.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解决本题的关键将各个四边形划分,充分利用给出的中点这个条件,证得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进而证得结论.16.把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在一起,其中C 90∠=,F 90∠=,D 30∠=,A 45∠=,则12∠∠+等于( )A .270B .210C .180D .150【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和,和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解出答案.【详解】如图,AB与DE交于点G,AB与EF交于点H,∵∠1=∠A+∠DGA,∠2=∠B+∠FHB,∠DGA=∠BGE,∠FHB=∠AHE,在三角形GEH中,∠BGE+∠AHE =180︒-∠E=120︒,∴∠1+∠2=∠A+∠B+∠BGE+∠AHE=90︒+120︒=2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即可解题.17.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2cm,3cm,5cm B.7cm,4cm,2cm C.3cm,4cm,8cm D.3cm,3cm,4cm 【答案】D【解析】【详解】A.因为2+3=5,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A错误;B.因为2+4<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B错误;C.因为3+4<8,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C错误;D.因为3+3>4,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D正确.故选D.∆的高的是()18.如下图,线段BE是ABCA.B.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高的画法知,过点B作AC边上的高,垂足为E,其中线段BE是△ABC的高.【详解】解:由图可得,线段BE是△ABC的高的图是D选项;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线的画法,掌握三角形的高的画法是解题的关键.19.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7 B.8 C.6 D.5【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外角的特征计算.【详解】解: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根据题意得:180°•(n-2)=3×360°解得n=8.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及外角的特征.求多边形的边数,可以转化为方程的问题来解决.20.如图,AB∥CD,DE⊥BE,BF、DF分别为∠ABE、∠CDE的角平分线,则∠BFD=()A.110°B.120°C.125°D.135°【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如图所示,过E作EG∥AB.∵AB∥CD,∴EG∥CD,∴∠ABE+∠BEG=180°,∠CDE+∠DEG=180°,∴∠ABE+∠BED+∠CDE=360°.又∵DE⊥BE,BF,DF分别为∠ABE,∠CDE的角平分线,∴∠FBE+∠FDE=12(∠ABE+∠CDE)=12(360°﹣90°)=135°,∴∠BFD=360°﹣∠FBE﹣∠FDE﹣∠BED=360°﹣135°﹣90°=135°.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平行线.。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测试题(Word 版 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C 在直线BE 上,∠=︒,∠A m ABC 与ACE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1A ,则1A =_____︒;若再作11A BE A CE ∠∠、的平分线,交于点2A ;再作22A BE A CE ∠∠、的平分线,交于点3A ;依此类推,10A ∠= _________︒.【答案】(2m ) (1024m ) 【解析】【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和“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求出规律,直接利用规律解题.【详解】解:∵∠A 1=∠A 1CE-∠A 1BC=12∠ACE-12∠ABC=12(∠ACE-∠ABC )=12∠A=2m °. 依此类推∠A 2=224m m ︒︒=,∠A 3=328m m ︒︒=,…,∠A 10=1021024m m ︒︒=. 故答案为:()2m ;()1024m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之间的关系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2.如图,在ABC ∆中,A α∠=.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 ,得1A ∠: 1A BC ∠与1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2A ,得2A ∠;;2019A BC ∠与2019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2020A ,得2020A ∠,则2020A ∠=________________.【答案】20202α【解析】【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21211112222a A A A A a ∠=∠=∠=∠=,,…,依此类推可知2020A ∠的度数. 【详解】解:∵∠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11118022A ACD ACB ABC ∠=︒-∠-∠-∠ 1118018022ABC A A ABC ABC =︒-∠+∠-︒-∠-∠-∠()() 1122a A =∠=, 同理可得221122a A A ∠=∠=, …∴2020A ∠=20202α. 故答案为:20202α. 【点睛】 本题是找规律的题目,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同时也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3.如图,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点,E F 分别在线段BD 、CD 上,点G 在EF 的延长线上,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若60,84,A BEH HFG n ︒︒︒∠=∠=∠=,则n =__________.【答案】78.【解析】【分析】利用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得到∠DBC=12∠ABC ,∠ACD=12(∠A+∠ABC),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D=12∠A=30︒,利用外角定理得到∠DEH=96︒,由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得到∠DEG=∠HEG=48︒,根据外角定理即可得到∠DFG=∠D+∠DEG=78︒.【详解】∵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DBC=12∠ABC ,∠ACD=12(∠A+∠ABC), ∵∠DBC+∠BCD+∠D=180︒,∠A+∠ABC+∠ACB=180︒, ∴∠D=12∠A=30︒, ∵84BEH ︒∠=,∴∠DEH=96︒,∵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DEG=∠HEG=48︒,∠DFG=∠HFG n ︒=,∵∠DFG=∠D+∠DEG=78︒,∴n=78.故答案为:78.【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定理,角平分线性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此题中求出∠D=12∠A=30︒是解题的关键.4.一机器人以0.3m/s 的速度在平地上按下图中的步骤行走,那么该机器人从开始到停止所需时间为__s .【答案】160.【解析】试题分析:该机器人所经过的路径是一个正多边形,利用360°除以45°,即可求得正多边形的边数,即可求得周长,利用周长除以速度即可求得所需时间.试题解析:360÷45=8,则所走的路程是:6×8=48m ,则所用时间是:48÷0.3=160s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5.如图,在△ABC 中,∠B 和∠C 的平分线交于点O ,若∠A =50°,则∠BOC =_____.【答案】115°.【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ABC+∠ACB=130°,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概念得出∠OBC+∠OCB,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BOC的度数.【详解】解;∵∠A=50°,∴∠ABC+∠ACB=180°﹣50°=130°,∵∠B和∠C的平分线交于点O,∴∠OBC=12∠ABC,∠OCB=12∠ACB,∴∠OBC+∠OCB=12×(∠ABC+∠ACB)=12×130°=65°,∴∠BOC=180°﹣(∠OBC+∠OCB)=115°,故答案为:11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概念,关键是求出∠OBC+∠OCB 的度数.6.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 ABC 的一角折叠,使点 A 落在△ABC 外的 A'处,折痕为DE.如果∠A=α,∠CEA′=β,∠BDA'=γ,那么α,β,γ 三个角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 .【答案】γ=2α+β.【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得:∠BDA'=∠A+∠AFD,∠AFD=∠A'+∠CEA',代入已知可得结论.【详解】由折叠得:∠A=∠A',∵∠BDA'=∠A+∠AFD,∠AFD=∠A'+∠CEA',∵∠A=α,∠CEA′=β,∠BDA'=γ,∴∠BDA'=γ=α+α+β=2α+β,故答案为:γ=2α+β.【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关键.7.如果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3倍,则n=______.【答案】8【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180°(n-2)和外角和为360°可得方程180(n-2)=360×3,再解方程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180(n-2)=360×3,解得:n=8,故答案为:8.【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要结合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的关系来寻求等量关系,构建方程即可求解.8.如图,已知△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点E在线段BD上,且AE平分∠BAC,若∠B=40°,∠C=78°,则∠EAD=____°.【答案】19°.【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BAC,再由AE平分∠BAC,可求得∠EAC,最后由∠ADC=90°,∠C=78°,可求得∠DAC,即∠EAD可求.【详解】解:∵∠B=40°,∠C=78°∴∠BAC=180°-∠B-∠C=62°∵AE平分∠BAC,∴∠EAC=1312BAC∠=,∵AD是BC边上的高∴∠ADC=90°∴∠DAC=90°-78°=12°∴∠EAD=∠EAC-∠DAC=19°故答案为:19°.【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角平分线性质.9.如图,△ABC中,∠BAC=70°,∠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O,则∠BOC=_____度.【答案】35【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BAC+∠ABC=∠ACE,∠BOC+∠OBC=∠OCE,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OBC=12∠ABC,∠OCE=1 2∠ACE,然后整理可得∠BOC=12∠BAC.【详解】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BAC+∠ABC=∠ACE,∠BOC+∠OBC=∠OCE,∵∠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O,∴∠OBC=12∠ABC,∠OCE=12∠ACE,∴12(∠BAC+∠ABC)=∠BOC+12∠ABC,∴∠BOC=12∠BAC,∵∠BAC=70°,∴∠BOC=35°,故答案为:3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要注意整体思想的利用.10.如图,直线a∥b,∠l=60°,∠2=40°,则∠3=______.【答案】80°.【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4,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详解】∵a∥b,∴∠4=∠l=60°,∴∠3=180°-∠4-∠2=80°,故答案为8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11.如图,CD 是ABC 的一条中线,E 为BC 边上一点且2,BE CE AE CD 、相交于,F 四边形BDFE 的面积为6,则ABC 的面积是( )A .14B .14.4C .13.6D .13.2【答案】B【解析】【分析】 连结BF ,设S △BDF =x ,则S △BEF =6-x ,由CD 是中线可以得到S △ADF =S △BDF ,S △BDC =S △ADC ,由BE =2CE 可以得到S △CEF =12S △BEF ,S △ABE =23S △ABC ,进而可用两种方法表示△ABC 的面积,由此可得方程,进而得解.【详解】解:如图,连接BF ,设S △BDF =x ,则S △BEF =6-x ,∵CD 是中线,∴S △ADF =S △BDF =x ,S △BDC = S △ADC =12△ABC , ∵BE =2CE ,∴S △CEF =12S △BEF =12(6-x),S △ABE =23S △ABC ,∵S△BDC= S△ADC=12△ABC,∴S△ABC=2S△BDC=2[x+32(6-x)]=18-x,∵S△ABE=23S△ABC,∴S△ABC=32S△ABE=32[2x+ (6-x)]=1.5x+9,∴18-x =1.5x+9,解得:x=3.6,∴S△ABC=18-x,=18-3.6=14.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能把三角形的面积平分,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的比,熟练掌握这个结论记以及方程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AB⊥BC,AE平分∠BAD交BC于点E,AE⊥DE,∠1+∠2=90°,M、N分别是BA、CD延长线上的点,∠EAM和∠EDN的平分线交于点F,∠F的度数为()A.120°B.135°C.150°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1+∠2=90°得出∠EAM+∠EDN的度数,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EAF+∠EDF的度数,根据AE⊥DE可得出∠3+∠4的度数,进而可得出∠FAD+∠FDA的度数,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2=90°,∴∠EAM+∠EDN=360°-90°=270°.∵∠EAM和∠EDN的平分线交于点F,∴∠EAF+∠EDF=12×270°=135°.∵AE⊥DE,∴∠3+∠4=90°,∴∠FAD+∠FDA=135°-90°=45°,∴∠F=180°-(∠FAD+∠FDA)=180-45°=135°.故选B.【点睛】本题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如图,∠ABC =∠ACB ,BD 、CD 分别平分△ABC 的内角∠ABC 、外角∠ACP ,BE平分外角∠MBC 交 DC 的延长线于点 E ,以下结论:①∠BDE =12∠BAC ;② DB⊥BE ;③∠BDC +∠ACB= 90︒;④∠BAC + 2∠BEC = 180︒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 个B.2 个C.3 个D.4 个【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① ∵BD、CD分别平分△ABC的内角∠ABC、外角∠ACP,∴∠ACP=2∠DCP,∠ABC=2∠DBC,又∵∠ACP=∠BAC+∠ABC,∠DCP=∠DBC+∠BDC,∴∠BAC=2∠BDE,∴∠BDE =12∠BAC∴①正确;②∵BD、BE分别平分△ABC的内角∠ABC、外角∠MBC,∴∠DBE=∠DBC+∠EBC=12∠ABC+12∠MBC=12×180°=90°,∴EB⊥DB,故②正确,③∵∠DCP=∠BDC+∠CBD,2∠DCP=∠BAC+2∠DBC,∴2(∠BDC+∠CBD)=∠BAC+2∠DBC,∴∠BDC=12∠BAC,∵∠BAC+2∠ACB=180°,∴12∠BAC+∠ACB=90°,∴∠BDC+∠ACB=90°,故③正确,④∵∠BEC=180°−12(∠MBC+∠NCB)=180°−12(∠BAC+∠ACB+∠BAC+∠ABC)=180°−12(180°+∠BAC)∴∠BEC=90°−12∠BAC,∴∠BAC+2∠BEC=180°,故④正确,即正确的有4个,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理14.已知:如图,ABC∆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点D,CE⊥BD交BD的延长线于E,则∠DCE=( )A .12BAC ∠ B .12CBA ∠ C .12ACB ∠ D .CDE ∠ 【答案】A【解析】【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推导出DCE ∠与BAC ∠的关系.【详解】 由题意知,ECD BDC 9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BAC 180ABC ACB ∠∠∠=︒-+DBC DCB 180BDC ∠∠∠+=︒-∵点D 是ΔABC 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ABC 2DBC ∠∠= ACB 2DCB ∠∠=()BAC 180ABC ACB ∠∠∠=︒-+()1802DBC DCB ∠∠=︒-+()1802180BDC ∠=︒-︒-2BDC 180∠=-︒1BAC BDC 902∠∠=-︒ ∴1ECD BAC 2∠∠=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15.如图,△ABC 中,角平分线AD 、BE 、CF 相交于点H ,过H 点作HG ⊥AC ,垂足为G ,那么∠AHE 和∠CHG 的大小关系为( )A.∠AHE>∠CHG B.∠AHE<∠CHG C.∠AHE=∠CHG D.不一定【答案】C【解析】【分析】先根据AD、BE、CF为△ABC的角平分线可设∠BAD=∠CAD=x,∠ABE=∠CBE=y,∠BCF=∠ACF=z,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2x+2y+2z=180°即x+y+z=90°在△AHB中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知∠AHE=x+y=90°﹣z,在△CHG中,∠CHG=90°﹣z,故可得出结论.【详解】∵AD、BE、CF为△ABC的角平分线∴可设∠BAD=∠CAD=x,∠ABE=∠CBE=y,∠BCF=∠ACF=z,∴2x+2y+2z=180°即x+y+z=90°,∵在△AHB中,∠AHE=x+y=90°﹣z,在△CHG中,∠CHG=90°﹣z,∴∠AHE=∠CHG,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180°,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6.如图,是由相同的花盆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的形如正多边形的图案,其中第1个图形一共有6个花盆,第2个图形一共有12个花盆,第3个图形一共有20个花盆,…则第8个图形中花盆的个数为()A.56 B.64 C.72 D.90【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找出规律得到第n个图形中花盆的个数为:(n+1)(n+2),然后将n=7代入求解即可.【详解】第1个图形的花盆个数为:(1+1)(1+2);第2个图形的花盆个数为:(2+1)(2+2)=12;第3个图形的花盆个数为:(3+1)(3+2)=20;,第n 个图形的花盆个数为:(n+1)(n+2);则第7个图形中花盆的个数为:(7+1)(7+2)=72.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图形规律题,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题中图形找到规律.17.有下列说法:①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边长为、、3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③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4,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0;④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长的一半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①正确;根据三边可知:,,3²=9,因此可知:,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其是直角三角形,故②正确;由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可知其边长为:3,3,4或3,4,4,则周长为10或11,故③不正确; 由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长的一半的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④不正确. 故选:C18.把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在一起,其中C 90∠=,F 90∠=,D 30∠=,A 45∠=,则12∠∠+等于( )A .270B .210C .180D .150【答案】B【解析】【分析】 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和,和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解出答案.【详解】如图,AB与DE交于点G,AB与EF交于点H,∵∠1=∠A+∠DGA,∠2=∠B+∠FHB,∠DGA=∠BGE,∠FHB=∠AHE,在三角形GEH中,∠BGE+∠AHE =180︒-∠E=120︒,∴∠1+∠2=∠A+∠B+∠BGE+∠AHE=90︒+120︒=2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即可解题.19.已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40,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A.6 B.7 C.8 D.9【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正多边形的外角和以及一个外角的度数,即可求得边数.【详解】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40,且外角和为36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360409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AB∥CD,DE⊥BE,BF、DF分别为∠ABE、∠CDE的角平分线,则∠BFD=()A.110°B.120°C.125°D.135°【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如图所示,过E作EG∥AB.∵AB∥CD,∴EG∥CD,∴∠ABE+∠BEG=180°,∠CDE+∠DEG=180°,∴∠ABE+∠BED+∠CDE=360°.又∵DE⊥BE,BF,DF分别为∠ABE,∠CDE的角平分线,∴∠FBE+∠FDE=12(∠ABE+∠CDE)=12(360°﹣90°)=135°,∴∠BFD=360°﹣∠FBE﹣∠FDE﹣∠BED=360°﹣135°﹣90°=135°.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平行线.。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BE平分∠ABC,CE平分外角∠ACD,若∠A=42°,则∠E=_____°.【答案】21°【解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解:由题意得:∠E=∠ECD−∠EBC=12∠ACD−12∠ABC=12∠A=21°.故答案为21°.2.将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如果∠1=40°,∠2=50°,那么∠ 3的度数等于______________.【答案】12°【解析】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是60°,正方形的内角度数是90°,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108°,则∠3=360°-60°-90°-108°-∠1-∠2=1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内角,熟知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各内角的度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板XYZ放置在△ABC上,三角板XYZ的两条直角边XY、XZ改变位置,但始终满足经过B、C两点.如果△ABC中,∠A=52°,则∠ABX+∠ACX=_________________.【答案】38° 【解析】∠A =52°,∴∠ABC +∠ACB =128°,∠XBC +∠XCB =90°,∴∠ABX +∠ACX =128°-90°=38°.4.如图,1BA 和1CA 分别是ABC ∆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2BA 是1A BD ∠的角平分线, 2CA 是1A CD ∠的角平分线,3BA 是2A BD ∠的角平分线,3CA 是2A CD ∠的角平分线,若1A α∠=,则2018A ∠=_____________【答案】20172α【解析】【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 1BC=12∠ABC ,∠A 1CD=12∠ACD ,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ACD=∠A+∠ABC ,∠A 1CD=∠A 1BC+∠A 1,整理即可得解,同理求出∠A 2,可以发现后一个角等于前一个角的12,根据此规律即可得解. 【详解】∵A 1B 是∠ABC 的平分线,A 1C 是∠ACD 的平分线,∴∠A 1BC=12∠ABC ,∠A 1CD=12∠ACD , 又∵∠ACD=∠A+∠ABC,∠A 1CD=∠A 1BC+∠A 1,∴12(∠A+∠ABC )=12∠ABC+∠A 1, ∴∠A 1=12∠A , ∵∠A 1=α.同理理可得∠A 2=12∠A 1=12α,∠A 3=12∠A 2=212α, ……, ∴∠A 2018=20172α, 故答案为20172α.【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COB =____.【答案】105°.【解析】【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特殊角可知:∠ECD=45°,∠BDC=60°,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如图,∠ECD =45°,∠BDC =60°,∴∠COB =∠ECD +∠BDC =45°+60°=105°.故答案为:105°.【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A=65º,∠B=75º,将纸片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 外,若∠2=20º,则∠1的度数为 _______.【答案】100°【解析】【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出∠C=180°-∠A-∠B=180°-65°-75°=40°;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C′=∠C=4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外角性质得∠3+∠2+∠5+∠C′=180°,∠5=∠4+∠C=∠4+40°,即可得到∠3+∠4=80°,然后利用平角的定义即可求出∠1.【详解】如图,∵∠A=65°,∠B=75°,∴∠C=180°-∠A-∠B=180°-65°-75°=40°;又∵将三角形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外,∴∠C′=∠C=40°,而∠3+∠2+∠5+∠C′=180°,∠5=∠4+∠C=∠4+40°,∠2=20°,∴∠3+20°+∠4+40°+40°=180°,∴∠3+∠4=80°,∴∠1=180°-80°=100°.故答案是:100°.【点睛】考查了折叠前后两图形全等,即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也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外角性质.7.如图,△ABC中,∠A = 40°,∠B = 72°,CE平分∠ACB,CD⊥AB于D,DF⊥CE,则∠CDF =_________度.【答案】74°【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ACB 的度数,以及∠BCD 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BCE 的度数,则∠ECD 可以求解,然后在△CDF 中,利用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CDF 的度数.∵∠A=40°,∠B=70°, ∴∠ACB=180°﹣∠A ﹣∠B=70°. ∵CE 平分∠ACB ,∴∠ACE=12∠ACB=35°. ∵CD ⊥AB 于D , ∴∠CDA=90°, ∠ACD=180°﹣∠A ﹣∠CDA=50°. ∴∠ECD=∠ACD ﹣∠ACE=15°. ∵DF ⊥CE , ∴∠CFD=90°, ∴∠CDF=180°﹣∠CFD ﹣∠DCF=75°.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8.如图,AB ∥CD ,∠ABE =66°,∠D =54°,则∠E =____度.【答案】12【解析】【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及平行线的性质可直接解答.【详解】∵ AB ∥CD ,∴ ∠BFC =∠ABE =66°.在△EFD 中,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到∠BFC =∠E +∠D , ∴ ∠E =∠BFC -∠D =12°.故答案是:1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及平行线的性质,比较简单.9.如图所示,请将12A ∠∠∠、、用“>”排列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1A ∠∠∠>>【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2>∠1,∠1>∠A∴∠2>∠1>∠A ,故答案为:∠2>∠1>∠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在△ABC 中,∠A=70°,点O 到AB,BC,AC 的距离相等,连接BO ,CO ,则∠BOC=________.【答案】125°【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推出O 为△ABC 三角平分线的交点,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OBC+∠OCB ,即可求出答案.【详解】:∵点O 到AB 、BC 、AC 的距离相等,∴OB 平分∠ABC ,OC 平分∠ACB ,∴12OBC ABC ∠=∠,12OCB ACB ∠=∠, ∵∠A=70°,∴∠ABC+∠ACB=180°-70°=110°, ∴1110552OBC OCB ∠+∠=⨯︒=︒, ∴∠BOC=180°-(∠OBC+∠OCB )=125°;故答案为:1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能求出∠OBC+∠OCB 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11.如图,∠ABC =∠ACB ,BD 、CD 分别平分△ABC 的内角∠ABC 、外角∠ACP ,BE平分外角∠MBC 交 DC 的延长线于点 E ,以下结论:①∠BDE =12∠BAC ;② DB⊥BE ;③∠BDC +∠ACB= 90︒;④∠BAC + 2∠BEC = 180︒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 个B.2 个C.3 个D.4 个【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① ∵BD、CD分别平分△ABC的内角∠ABC、外角∠ACP,∴∠ACP=2∠DCP,∠ABC=2∠DBC,又∵∠ACP=∠BAC+∠ABC,∠DCP=∠DBC+∠BDC,∴∠BAC=2∠BDE,∴∠BDE =12∠BAC∴①正确;②∵BD、BE分别平分△ABC的内角∠ABC、外角∠MBC,∴∠DBE=∠DBC+∠EBC=12∠ABC+12∠MBC=12×180°=90°,∴EB⊥DB,故②正确,③∵∠DCP=∠BDC+∠CBD,2∠DCP=∠BAC+2∠DBC,∴2(∠BDC+∠CBD)=∠BAC+2∠DBC,∴∠BDC=12∠BAC,∵∠BAC+2∠ACB=180°,∴12∠BAC+∠ACB=90°,∴∠BDC+∠ACB=90°,故③正确,④∵∠BEC=180°−12(∠MBC+∠NCB)=180°−12(∠BAC+∠ACB+∠BAC+∠ABC)=180°−12(180°+∠BAC)∴∠BEC=90°−12∠BAC,∴∠BAC+2∠BEC=180°,故④正确,即正确的有4个,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理12.如图:∠A+∠B+∠C+∠D+∠E+∠F等于()A.180°B.360°C.270°D.540°【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用∠AGE表示出∠A,∠B;用∠EMC表示出∠E,∠F;用∠CNA 表示出∠C,∠D,然后再根据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解出它们的度数即可【详解】解:如图:∵∠AGE是△ABG的外角∴∠AGE=∠A+∠B;同理:∠EMC=∠E+∠F;∠CNA=∠C+∠D∴∠A+∠B+∠C+∠D+∠E+∠F=∠AGE+∠EMC+∠CNA又∵∠AGE+∠EMC+∠CAN是△MNG的三个外角∴∠AGE+∠EMC+∠CAN=360°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及其外角和,其中找出三角形的外角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如果线段AB=3cm,BC=1cm,那么A、C两点的距离d的长度为()A.4cm B.2cm C.4cm或2cm D.小于或等于4cm,且大于或等于2cm【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①当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分点B在A、C之间和点C在A、B之间两种情况讨论;②当A,B,C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时,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讨论.解:当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时,①点B在A、C之间时:AC=AB+BC=3+1=4;②点C 在A、B之间时:AC=AB-BC=3-1=2,当点A、B、C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A、B、C三点组成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AB-BC<AC<AB+BC,即2<AC<4,综上所述,选D.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点与线段的位置关系..利用分类思想得出所有情况的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四边形ABCD中,E、F、G、H依次是各边中点,O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若四边形AEOH、四边形BFOE、四边形CGOF的面积分别为7、9、10,则四边形DHOG的面积为()A.7B.8C.9D.10【答案】B【解析】分析:连接OC,OB,OA,OD,易证S△OBF=S△OCF,S△ODG=S△OCG,S△ODH=S△OAH,S△OAE=S△OBE,所以S四边形AEOH+S四边形CGOF=S四边形DHOG+S四边形BFOE,所以可以求出S四边形DHOG.详解:连接OC,OB,OA,OD,∵E、F、G、H依次是各边中点,∴△AOE和△BOE等底等高,∴S△OAE=S△OBE,同理可证,S△OBF=S△OCF,S△ODG=S△OCG,S△ODH=S△OAH,∴S四边形AEOH+S四边形CGOF=S四边形DHOG+S四边形BFOE,∵S四边形AEOH=7,S四边形BFOE=9,S四边形CGOF=10,∴7+10=9+S四边形DHOG,解得,S四边形DHOG=8.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解决本题的关键将各个四边形划分,充分利用给出的中点这个条件,证得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进而证得结论.15.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D点,∠A=50°,则∠D=()A.15°B.20°C.25°D.30°【答案】C【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D=12∠A.解:∵∠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D点,∴∠1=12∠ACE,∠2=12∠ABC,又∠D=∠1﹣∠2,∠A=∠ACE﹣∠ABC,∴∠D=12∠A=25°.故选C.16.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2cm,3cm,5cm B.7cm,4cm,2cm C.3cm,4cm,8cm D.3cm,3cm,4cm 【答案】D【解析】【详解】A.因为2+3=5,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A错误;B.因为2+4<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B错误;C.因为3+4<8,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C错误;D.因为3+3>4,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D正确.故选D.17.以下列数据为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 cm、3cm、5cm B.2 cm、3 cm、4 cmC.3 cm、5 cm、9 cm D.8 cm、4 cm、4 cm【答案】B【解析】【分析】三角形的任何一边大于其他两边之差,小于两边之和,满足此关系的可组成三角形,其实只要最小两边的和大于最大边就可判断前面的三边关系成立.【详解】A、2+3=5,故本选项错误.B、2+3>4,故本选项正确.C、3+5<9,故本选项错误.D、4+4=8,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根据三角形的任何一边大于其他两边之差,小于两边之和,满足此关系的可组成三角形.18.若(a﹣3)2+|b﹣6|=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2 B.15 C.12或15 D.18【答案】B【解析】根据非负数的和为零,可得每个非负数同时为零,可得a 、b 的值,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三角形的腰,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可得答案.【详解】由(a ﹣3)2+|b ﹣6|=0,得a ﹣3=0,b ﹣6=0.则以a 、b 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底边长为3,周长为6+6+3=15,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利用非负数的和为零得出每个非负数同时为零是解题关键.19.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下列数据中能作为第三边长的是( )A .13B .6C .5D .4 【答案】B【解析】【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进一步找到符合条件的数值.【详解】解:设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为x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得:94x 94-<<+,解得5x 13<<.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一定要注意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两边之和>第三边,两边之差<第三边.20.如图,ABC △是一块直角三角板,90,30C A ∠=︒∠=︒,现将三角板叠放在一把直尺上,AC 与直尺的两边分别交于点D ,E ,AB 与直尺的两边分别交于点F ,G ,若∠1=40°,则∠2的度数为( )A .40ºB .50ºC .60ºD .70º【答案】D【解析】【分析】 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1=∠DFG =40°,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到∠2的【详解】∵DF∥EG,∴∠1=∠DFG=40°,又∵∠A=30°,∴∠2=∠A+∠DFG=30°+40°=70°,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北京市北大附中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达标检测(Word版 含解析)

北京市北大附中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达标检测(Word版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平面内有五个点,以其中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最多可以画_____个三角形.【答案】10【解析】【分析】以平面内的五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在平面中依次选取三个点画出图形即可解答.【详解】解:如图所示,以其中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最多可以画10个三角形,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几何图形的个数,我们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保证不重复不遗漏.2.如图,在△ABC中,∠C=46°,将△ABC沿着直线l折叠,点C落在点D的位置,则∠1﹣∠2的度数是_____.【答案】92°.【解析】【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得到∠D=∠C,再利用外角性质即可求出所求角的度数.【详解】由折叠的性质得:∠C'=∠C=46°,根据外角性质得:∠1=∠3+∠C,∠3=∠2+∠C',则∠1=∠2+∠C+∠C'=∠2+2∠C=∠2+92°,则∠1﹣∠2=92°.故答案为:92°.【点睛】考查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等腰三角形一边长是10cm,一边长是6cm,则它的周长是_____cm或_____cm.【答案】22cm,26cm【解析】【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10cm和6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1)当腰是6cm时,周长=6+6+10=22cm;(2)当腰长为10cm时,周长=10+10+6=26cm,所以其周长是22cm或26cm.故答案为:22,26.【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____【答案】11或13【解析】【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3和5,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解:有两种情况:①腰长为3,底边长为5,三边为:3,3,5可构成三角形,周长=3+3+5=11;②腰长为5,底边长为3,三边为:5,5,3可构成三角形,周长=5+5+3=13.故答案为:11或13.【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5.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8、a,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答案】5<a<11【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可得8-3<a<8+3,再解即可.【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8-3<a<8+3,解得:5<a <11,故答案为:5<a<1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第三边的范围是:大于已知的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6.如果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3倍,则n=______.【答案】8【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180°(n-2)和外角和为360°可得方程180(n-2)=360×3,再解方程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180(n-2)=360×3,解得:n=8,故答案为:8.【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要结合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的关系来寻求等量关系,构建方程即可求解.7.如图,△ABC中,∠A = 40°,∠B = 72°,CE平分∠ACB,CD⊥AB于D,DF⊥CE,则∠CDF =_________度.【答案】74°【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ACB的度数,以及∠BCD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BCE的度数,则∠ECD可以求解,然后在△CDF中,利用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CDF的度数.∵∠A=40°,∠B=70°,∴∠ACB=180°﹣∠A﹣∠B=70°.∵CE平分∠ACB,∠ACB=35°.∵CD⊥AB于D,∴∠CDA=90°,∠ACD=180°﹣∠A﹣∴∠ACE=12∠CDA=50°.∴∠ECD=∠ACD﹣∠ACE=15°.∵DF⊥CE,∴∠CFD=90°,∴∠CDF=180°﹣∠CFD﹣∠DCF=75°.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8.如图,小亮从A点出发前进5m,向右转15°,再前进5m,又向右转15°…,这样一直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一共走了______m.【答案】120.【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小亮所走的路线为正多边形,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小亮从A点出发最后回到出发点A时正好走了一个正多边形,∴该正多边形的边数为n=360°÷15°=24,则一共走了24×5=120米,故答案为:12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何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用外角和求正多边形的边数可直接用360°除以一个外角度数.9.如图,在△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点F,若BF=AC,则∠ABC=_____度.【答案】45【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先证△ADC ≌△BDF ,可得BD=AD ,可求∠ABC=∠BAD=45°.【详解】∵AD ⊥BC 于D ,BE ⊥AC 于E∴∠EAF+∠AFE=90°,∠DBF+∠BFD=90°,又∵∠BFD=∠AFE (对顶角相等)∴∠EAF=∠DBF ,在Rt △ADC 和Rt △BDF 中,CAD FBD BDF ADC BF AC ∠∠⎧⎪∠∠⎨⎪⎩===, ∴△ADC ≌△BDF (AAS ),∴BD=AD ,即∠ABC=∠BAD=45°.故答案为45.【点睛】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中考的热点,一般以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为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10.如图所示,将△ABC 沿着DE 翻折,若∠1+∠2=80°,则∠B =_____度.【答案】40.【解析】【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得.【详解】∵△ABC沿着DE翻折,∴∠1+2∠BED=180°,∠2+2∠BDE=180°,∴∠1+∠2+2(∠BED+∠BDE)=360°,而∠1+∠2=80°,∠B+∠BED+∠BDE=180°,∴80°+2(180°﹣∠B)=360°,∴∠B=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折叠变化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关键是要理解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变化.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11.若△ABC内有一个点P1,当P1、A、B、C没有任何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1,可构成3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若△ABC内有两个点P1、P2,其它条件不变,如图2,可构成5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若△ABC内有n个点,其它条件不变,则构成若干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这些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A.n·180°B.(n+2)·180°C.(2n-1)·180°D.(2n+1)·180°【答案】D【解析】【分析】当△ABC内的点的个数是1时,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是3;当△ABC内的点的个数是2时,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是5;依此类推得到当△ABC内的点的个数是3时,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是7;当△ABC内的点的个数是n 时,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2n+1,所以这些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2n+1)·180°【详解】】解:图1中,当△ABC内只有1个点时,可分割成3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图2中,当△ABC内只有2个点时,可分割成5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图3中,当△ABC内只有3个点时,可分割成7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根据以上规律,当△ABC 内有n 个点(P 1,P 2,…,P n )时,可以把△ABC 分割成S=2n+1个互不重叠的三角形,所以这些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2n+1)·180°.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面图形的有规律变化,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分析、归纳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CD 是ABC 的一条中线,E 为BC 边上一点且2,BE CE AE CD 、相交于,F 四边形BDFE 的面积为6,则ABC 的面积是( )A .14B .14.4C .13.6D .13.2【答案】B【解析】【分析】 连结BF ,设S △BDF =x ,则S △BEF =6-x ,由CD 是中线可以得到S △ADF =S △BDF ,S △BDC =S △ADC ,由BE =2CE 可以得到S △CEF =12S △BEF ,S △ABE =23S △ABC ,进而可用两种方法表示△ABC 的面积,由此可得方程,进而得解.【详解】解:如图,连接BF ,设S △BDF =x ,则S △BEF =6-x ,∵CD 是中线,∴S △ADF =S △BDF =x ,S △BDC = S △ADC =12△ABC ,∵BE=2CE,∴S△CEF=12S△BEF=12(6-x),S△ABE=23S△ABC,∵S△BDC= S△ADC=12△ABC,∴S△ABC=2S△BDC=2[x+32(6-x)]=18-x,∵S△ABE=23S△ABC,∴S△ABC=32S△ABE=32[2x+ (6-x)]=1.5x+9,∴18-x =1.5x+9,解得:x=3.6,∴S△ABC=18-x,=18-3.6=14.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能把三角形的面积平分,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的比,熟练掌握这个结论记以及方程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3.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点P为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则点P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 )A.B.C.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如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高线AH=3×333 22=S△ABC=1111••••2222BC AH AB PD BC PE AC PF ==+∴1111 3?3?3?3? 2222AH PD PE PF ⨯=⨯+⨯+⨯∴PD+PE+PF=AH=33 2即点P到三角形三边距离之和为33 2.故选B.14.如图,在长方形网格中,每个小长方形的长为2,宽为1,A、B两点在网格格点上,若点C也在网格格点上,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2,则满足条件的点C个数是()A.2 B.4 C.3 D.5【答案】B【解析】如图,满足条件的点C共有4个.故选B.15.若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则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A.45︒B.60︒C.72︒D.9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2180n-•︒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是固定的360︒,依此可以求出多边形的一个外角.【详解】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多边形的边数为54018025︒÷︒+=,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多边形的每个外角360572==.÷︒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之间的关系,关键是记住内角和的公式与外角和的特征,难度适中.16.如图,将一张含有30角的三角形纸片的两个顶点叠放在矩形的两条对边上,若∠的大小为()∠=,则1244α-A.14B.16C.90α-D.44【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2=∠3=44°,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3=∠1+30°,进而得出结论.详解:如图,∵矩形的对边平行,∴∠2=∠3=44°,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3=∠1+30°,∴∠1=44°﹣30°=14°.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7.如图,三角形ABC中,D为BC上的一点,且S△ABD=S△ADC,则AD为()A.高B.角平分线C.中线D.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三角形ABD和三角形ACD共用一条高,再根据S△ABD=S△ADC,列出面积公式,可得出BD=CD.解:设BC边上的高为h,∵S△ABD=S△ADC,∴,故BD=CD,即AD是中线.故选C.考点: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18.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且第三边长为整数,这样的三角形的周长最大值是( )A.11 B.12 C.13 D.1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根据第三边是整数,从而求得周长最大时,对应的第三边的长.【详解】解:设第三边为a,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4-3<a<4+3,即1<a<7,∵a为整数,∴a的最大值为6,则三角形的最大周长为3+4+6=1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根据三边关系得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9.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7 B.8 C.6 D.5【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外角的特征计算.【详解】解: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根据题意得:180°•(n-2)=3×360°解得n=8.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及外角的特征.求多边形的边数,可以转化为方程的问题来解决.20.如图,AB∥CD,DE⊥BE,BF、DF分别为∠ABE、∠CDE的角平分线,则∠BFD=()A.110°B.120°C.125°D.135°【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如图所示,过E作EG∥AB.∵AB∥CD,∴EG∥CD,∴∠ABE+∠BEG=180°,∠CDE+∠DEG=180°,∴∠ABE+∠BED+∠CDE=360°.又∵DE⊥BE,BF,DF分别为∠ABE,∠CDE的角平分线,∴∠FBE+∠FDE=12(∠ABE+∠CDE)=12(360°﹣90°)=135°,∴∠BFD=360°﹣∠FBE﹣∠FDE﹣∠BED=360°﹣135°﹣90°=135°.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平行线.。
2024-2025学年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一练习01数学(清华附中初22级)2024.09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第1-8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1. 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称之为“弈”,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以下是在棋谱中截取的四个部分,由黑白棋子摆成的图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2.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C 平分,35,AOE BOD °∠∠=则∠BOE 的度数为( )A. 95°B. 100°C. 110°D. 145°3. 已知30m +< ) A. 33m m −<<−<B. 33m m <−<−<C. 33m m −<<<−D. 33m m <−<<−4. 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690kx x −+=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1k <B. 1k ≤C. 1k <,且0k ≠D. 1k ≤,且0k ≠5. 正六边形的外角和是( ) A. 720°B. 540°C. 360°D. 180°6. 2024年第33届巴黎奥运会是史上第一届男女比例完全平衡的奥运会,参赛的男女运动员分别为5250,5250名,本届奥运会的运动员总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35.2510×B. 45.2510×C. .41510×D. 41.0510×7. 如图,在菱形ABCD 中,点E 在边AD 上,射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F ,若12AE ED =,3AB =,则AF 的长为( )..A. 1B.23C.32D. 28.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B BCD ∠=∠=°,点E 在BC 上,CE BE <,连接AE 并延长交DC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DE ,ABE ECD ≌. 给出下面三个结论:①AE DE ⊥;②AB CD AE +>;EF AD CF ⋅=⋅. 上述结论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9. 若代数式15x −有意义,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10. 因式分解:3269x x x ++=____________. 11. 方程1203x x −=+ 的解为 ______ . 1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一次函数()21y k x =−+的图象经过点()11,A y ,()22,B y ,如果12y y <,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3. 某农科所试验田有3万棵水稻.为了考察水稻穗长的情况,于同一天从中随机抽取了50个稻穗进行测量,获得了它们的长度x (单位:cm ),数据整理如下: 稻穗长度 5.0x < 5.0 5.5x ≤< 5.5 6.0x ≤< 6.0 6.5x ≤< 6.5x ≥稻穗个数5816147根据以上数据,估计此试验田的3万棵水稻中“良好”(穗长在5.5 6.5x ≤<范围内)的水稻数量为__________万棵.14. 如图,直线AD ,BC 交于点O ,AB EF CD ∥∥,若5AO =,2OF =,3FD =,则BEEC的值为________.15. 综合实践课上,小宇设计用光学原理来测量公园假山的高度,把一面镜子放在与假山AC 距离为21米的B 处,然后沿着射线CB 退后到点E ,这时恰好在镜子里看到山头A ,利用皮尺测量 2.4BE =米,若小宇的身高是1.6米,则假山AC 的高度为______米.(结果保留整数)16. 车间里有五台车床同时出现故障.已知第一台至第五台修复的时间如下表: 车床代号AB CD E修复时间(分钟) 15 8 29 710若每台车床停产一分钟造成经济损失10元,修复后即可投入生产.(1)若只有一名修理工,且每次只能修理一台车床,则下列三个修复车床的顺序:①D BE A C →→→→;②D A C E B →→→→;③C A E B D →→→→中,经济损失最少的是______(填序号);(2)若由两名修理工同时修理车床,且每台车床只由一名修理工修理,则最少经济损失为______元.三.解答题(本题共68分,第17-19题,每题5分,第20-21题,每题6分,第22-23题,每题5分,第24题6分,第25题5分,第26题6分,第27-28题,每题7分)17. 计算:()112024π12−−−−+18. 解不等式组()21581252x x x x +≤+−−<.19. 先化简,再求值:2226911x x x x x ⎛⎫-+⎪ ÷-⎪ --⎝⎭,其中5x =.20. 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BBB 相交于点O ,BC ,EO 为矩形BECO 对角线,,BC AD AD EO =∥.(1)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2)连接BBDD ,若4,120AC BCD =∠=°,BBDD 的值. 21. 羽毛球运动深受大众喜爱,该运动的场地是一块中间设有球网的矩形区域,它既可以进行单打比赛,也可以进行双打比赛,下图是羽毛球场地的平面示意图,已知场地上各条分界线宽均为......4cm ,场地的长比宽的2倍还多120cm 包含分界线宽,单、双打后发球线(球网同侧)间的距离与单、双打边线(中线同侧)间的距离之比是12:7.根据图中所给数据,求单、双打后发球线间的距离.2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函数()0y kx b k =+≠的图象经过点()()3,5,2,0A B −, 且与y 轴交于点 C .(1)求该函数的解析式及点C 的坐标;(2)当2x <时, 对于x 的每一个值, 函数3y x n =−+的值大于函数()0y kx b k =+≠的值,直接写出n 的取值范围.23. 小宇观看奥运会跳水比赛,对运动员每一跳成绩的计算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查阅资料后,小宇了解到跳水比赛的计分规则为:a .每次试跳的动作,按照其完成难度的不同,对应一个难度系数H ;b .每次试跳都有7名裁判进行打分(0~10分,分数为0.5的整数倍),在7个得分中去掉2个最高分和两个最低分,剩下3个得分的平均值为这次试跳的完成分p ;c .运动员该次试跳的得分A =难度系数H ×完成分p ×3. 在比赛中,甲运动员最后一次试跳后的打分表为: 难度系数 裁判 1# 2# 3# 4# 5# 6# 7# 3.5 打分7.58.54.09.08.08.57.0(1)甲运动员这次试跳完成分P 甲= , 得分A 甲= ; (直接写出答案)(2)若按照全部7名裁判打分的平均分来计算完成分,得到的完成分为P 甲',那么与(1)中所得的P 甲比较,判断P 甲' P 甲 (填“>”,“=”或“<”)并说明理由;(3)在最后一次试跳之前,乙运动员的总分比甲运动员低13.1分,乙最后一次试跳的难度系数为3.6,若乙想要在总分上反超甲,则这一跳乙的完成分P 乙至少要达到多少分.24. 如图,在OAB △中,OA OB =,E 是AB 的中点,过点E 作EC OA ⊥于点C ,过点B 作BD OB ⊥,交CE 的延长线于点D .(1)求证:DB DE =;(2)若12AB =,5BD =,求OA 的长.25. 某款电热水壶有两种工作模式:煮沸模式和保温模式,在煮沸模式下将水加热至100C °后自动进入保温模式,此时电热水壶开始检测壶中水温,若水温高于50C °水壶不加热;若水温降至50C °,水壶开始加热,水温达到100C °时停止加热……此后一直在保温模式下循环工作.某数学小组对壶中水量a (单位:L ),水温T (单位: C °)与时间t (单位:分)进行了观测和记录,以下为该小组记录的部分数据. 表1从20C °开始加热至100C °水量与时间对照表的a 0.5 1 1.5 2 2.5 3t4.5 8 11.5 15 18.5 22表2 1L 水从20C °开始加热,水温与时间对照表煮沸模式保温模式t 0 3 6m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T 20 50 80 100 89 80 72 66 60 55 50 55 60对以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该小组发现,水壶中水量为1L 时,无论在煮沸模式还是在保温模式下,只要水壶开始加热,壶中水温T 就是加热时间t 的一次函数.(1)写出表中m 的值;(2)根据表2中的数据,补充完成以下内容: ①在下图中补全水温与时间的函数图象; ②当60t =时,T = ;(3)假设降温过程中,壶中水温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和水量多少无关.某天小明距离出门仅有30分钟,他往水壶中注入2.5L 温度为 20C °的水,当水加热至100C °后立即关闭电源.出门前,他 (填“能”或“不能”)喝到低于50C °的水.2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22y x m x m =−++的对称轴为直线x t =. (1)求t 值(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2)点()1,A t y −,()2,B t y ,()31,C t y +在该抛物线上.若抛物线与x 轴一个交点为()0,0x ,其中002x <<,比较1y ,2y ,3y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27. 在ABC 中,AB AC =,BAC α∠=,点D 是BC 中点,点E 是线段BC 上一点,以点A 为中心,将线段AE 逆时针旋转α得到线段AF ,连接EF .的的(1)如图1,当点E 与点D 重合时,线段EF ,AC 交于点G ,求证:点G 是EF 的中点;(2)如图2,当点E 在线段BD 上时(不与点B ,D 重合),若点H 是EF 的中点,作射线DH 交AC 于点M ,补全图形,直接写出AMD ∠的大小,并证明.2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线段a ,给出如下定义:直线11:3l y x b =+经过线段a 的一个端点,直线22:4l y x b =−+经过线段a 的另一个端点,若直线1l 与2l 交于点P ,且点P 不在线段a 上,则称点P 为线段a 的“双线关联点”.(1)已知,线段a 的两个端点分别为()0,2−和()0,5,则在点()()123413,3,1,1,,2,1,222P P P P−−,中,线段a 的“双线关联点”是___________: (2)()()12,,3,A m y B m y +是直线23y x =上的两个动点. ①点P 是线段AB 的“双线关联点”,其纵坐标为3,直接写出点P 的横坐标___________;②正方形CDEF 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3,,3,C t t D t t E t t F t t −−,其中0t >.若所有线段AB 的“双线关联点”中,有且仅有两个点在正方形CDEF 的边上,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一练习01数学(清华附中初22级)2024.09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第1-8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1. 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称之为“弈”,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以下是在棋谱中截取的四个部分,由黑白棋子摆成的图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心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自身重合. 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据此判断即可.【详解】解:选项A 、B 、C 不都能找到一个点,使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与原来的图形重合,所以不是中心对称图形.选项D 能找到一个点,使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与原来的图形重合,所以是中心对称图形. 故选:D .2.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C 平分,35,AOE BOD °∠∠=则∠BOE 的度数为( )A. 95°B. 100°C. 110°D. 145°【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顶角性质,邻补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邻补角之和为180°是解题的关键.先由对顶角性质求得35AOC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E ∠,再根据邻补角之和为180°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35AOC BOD ∠=∠=°, 又∵OC 平分AOE ∠, 270AOE AOC ∴∠=∠=°, 180110BOE AOE ∴∠=°−∠=°,故选:C .3. 已知30m +<,则下列结论正确是( ) A. 33m m −<<−< B. 33m m <−<−<C. 33m m −<<<−D. 33m m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熟练掌握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根据不等式的性质,逐项判断即可求解. 【详解】解:∵30m +<, ∴3m <−, ∴3m −>, ∴33m m <−<<−,∴A ,B ,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故选:D4. 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690kx x −+=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1k < B. 1k ≤C. 1k <,且0k ≠D. 1k ≤,且0k ≠【答案】D 【解析】【分析】先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根的判别式列出关于k 的不等式,求出k 的取值范围即可.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详解】解: 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690kx x −+=有实数根,∴()2Δ64936360k k =−−××=−≥,0k ≠,解得:1k ≤,且0k ≠ 故选:D .的5. 正六边形的外角和是( ) A. 720° B. 540° C. 360° D. 180°【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解:六边形的外角和是360°. 故选:C .【点睛】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外角和与多边形的边数无关. 6. 2024年第33届巴黎奥运会是史上第一届男女比例完全平衡的奥运会,参赛的男女运动员分别为5250,5250名,本届奥运会的运动员总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35.2510× B. 45.2510× C. .41510× D. 41.0510×【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10n a ×的形式,其中1||10,a n ≤<为整数,正确确定a 的值以及n 的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10n a ×的形式,其中1||10,a 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0≥时,n 是正整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 是负整数.【详解】解:45250210500 1.0510×==×. 故选:D .7. 如图,在菱形ABCD 中,点E 在边AD 上,射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F ,若12AE ED =,3AB =,则AF 的长为( )A. 1B.23C.32D. 2【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证明AFE DCE ∽ 是解题的关键.由菱形的性质得AB DC ∥,3AB DC ==,可证明AFE DCE ∽ ,则12AF AE DC ED ==,求得3122AF DC ==,于是得到问题的答案.【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3AB =,∴AB DC ∥,3AB DC ==,∵点F 在直线AB 上,∴AF DC ∥,∴AFE DCE ∽ , ∴12AF AE DC ED ==, ∴1322AF DC ==. 故选:C .8.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B BCD ∠=∠=°,点E 在BC 上,CE BE <,连接AE 并延长交DC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DE ,ABE ECD ≌. 给出下面三个结论:①AE DE ⊥;②AB CD AE +>;EF AD CF ⋅=⋅. 上述结论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答案】D【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三边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AE CED ∠=∠,AE ED =,BE CD =,结合90B BCD ∠=∠=°,求出90AED ∠=°,即可判断①;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判断②;证明FEC AEB ∽,得出EF CF AE AB=,即可判断③,从而得解. 【详解】解:ABE ECD ≌,BAE CED ∴∠=∠,AE ED =,BE CD =,90B BCD ∠=∠=° ,90AEB CED AEB BAE ∴∠+∠=∠+∠=°,()18090AED AEB CED ∴∠=°−∠+∠=°,AE DE ∴⊥,故①正确,符合题意;AB BE AE +> ,且BE CD =,AB CD AE ∴+>,故②正确,符合题意;AE ED = ,90AED ∠=°,AD ∴=,AE AD ∴, 90FCE B ∠=∠=° ,FEC AEB ∠=∠,FEC AEB ∴ ∽,EF CF AE AB∴=,AB EF AD CF ∴⋅=⋅,EF AD CF ⋅=⋅,故③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共162分)9. 若代数式15x −有意义,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答案】5x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根据分式要有意义,分母不等于零,列出式子,求解即可. 【详解】解:∵代数式15x −有意义, ∴50x −≠,解得:5x ≠,故答案为:5x ≠.10. 因式分解:3269x x x ++=____________.【答案】()23x x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方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法,完全平方公式法,十字相乘法等.先提公因式,然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即可.【详解】解:3269x x x ++()269x x x =++()23x x +.故答案为:()23x x +.11. 方程1203x x −=+ 的解为 ______ . 【答案】3x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解方程,先去分母变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然后解整式方程,最后对方程的解进行检验即可. 【详解】解:1203x x −=+, 去分母得:320x x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 −=−,系数化为1得:3x =,检验:把3x =代入()()3333180x x +=×+=≠, ∴3x =是原方程的解,故答案为:3x =.1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一次函数()21y k x =−+的图象经过点()11,A y ,()22,B y ,如果12y y <,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案】2k >【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 一次函数()21y k x =−+的图象经过点()11,A y ,()22,B y ,且12y y <,∴一次函数()21y k x =−+的图像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20k ∴−>,2k ∴>,故答案为:2k >.【点睛】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掌握k 的正负性与一次函数y kx b =+的增减性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3. 某农科所试验田有3万棵水稻.为了考察水稻穗长的情况,于同一天从中随机抽取了50个稻穗进行测量,获得了它们的长度x (单位:cm ),数据整理如下: 稻穗长度5.0x < 5.0 5.5x ≤< 5.56.0x ≤< 6.0 6.5x ≤< 6.5x ≥ 稻穗个数 5 8 16 14 7根据以上数据,估计此试验田的3万棵水稻中“良好”(穗长在5.5 6.5x ≤<范围内)的水稻数量为__________万棵.【答案】1.8【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用样本估计总体,利用3万棵水稻乘以穗长在5.5 6.5x ≤<范围内的所占比,即可解题.【详解】解:由题知,16143 1.850+×=(万棵), 故答案:1.8.14. 如图,直线AD ,BC 交于点O ,AB EF CD ∥∥,若5AO =,2OF =,3FD =,则BE EC的值为________.【答案】73##123【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知识点,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找出线段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得,BE AF CE DF=,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AB EF CD ∥∥,5AO =,2OF =,3FD =,为52733BE AF CE DF +∴===, 故答案为:73. 15. 综合实践课上,小宇设计用光学原理来测量公园假山的高度,把一面镜子放在与假山AC 距离为21米的B 处,然后沿着射线CB 退后到点E ,这时恰好在镜子里看到山头A ,利用皮尺测量 2.4BE =米,若小宇的身高是1.6米,则假山AC 的高度为______米.(结果保留整数)【答案】14【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得ABC DBE ∽△△,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即可进行解答.【详解】解:∵DE CE ⊥,A C C E ⊥, ∴90C E ∠=∠=°,根据平面镜反射原理,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可得:ABC DBE ∠=∠,∴ABC DBE ∽△△, ∴DE BE AC BC =,即1.6 2.421AC =, 解得:14AC =,故答案为:1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 16. 车间里有五台车床同时出现故障.已知第一台至第五台修复的时间如下表: 车床代号 A B C D E修复时间(分钟) 15 8 29 7 10 若每台车床停产一分钟造成经济损失10元,修复后即可投入生产.(1)若只有一名修理工,且每次只能修理一台车床,则下列三个修复车床的顺序:①D B E A C →→→→;②D A C E B →→→→;③C A E B D →→→→中,经济损失最少的是______(填序号);(2)若由两名修理工同时修理车床,且每台车床只由一名修理工修理,则最少经济损失为______元.【答案】 ①. ① ②. 1010【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找出方案是解题的关键.(1)因为要经济损失最少,就要使总停产的时间尽量短,显然先修复时间短的即可;(2)一名修理工修按D ,E ,C 的顺序修,另一名修理工修按B ,A 的顺序修,修复时间最短,据此计算即可.【详解】解:(1)①总停产时间:574831021529156×+×+×+×+=分钟,②总停产时间:574153292108210×+×+×+×+=分钟,③总停产时间:529415310287258×+×+×+×+=分钟,故答案为:①;(2)一名修理工修按D ,E ,C 的顺序修,另一名修理工修按B ,A 的顺序修,7514936223101×+×+×+×+=分钟,101101010×=(元)故答案为:1010.三.解答题(本题共68分,第17-19题,每题5分,第20-21题,每题6分,第22-23题,每题5分,第24题6分,第25题5分,第26题6分,第27-28题,每题7分)17. 计算:()1012024π12− −−−+【答案】2−【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和化简二次根式,先计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和化简二次根式,再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解即可.【详解】解:()1012024π12− −−−+112=+−−+2−.18. 解不等式组()21581252x x x x +≤+ −−<. 【答案】3x ≤<-2【解析】【分析】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不等式的解集,再根据确定不等式组解集的原则: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处找,得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可.【详解】解:()21581252x x x x +≤+ −−<①②, 解①得:2x ≥−,解②得:3x <,∴3x ≤<-2.【点睛】本题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熟练掌握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是解题的关键.19. 先化简,再求值:2226911x x x x x ⎛⎫-+ ⎪-÷ ⎪--⎝⎭,其中5x =. 【答案】3x x −,52【解析】【分析】先进行通分,和因式分解,再应用分数的除法法则,将5x =代入,即可求解,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华计件求值,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运算法则. 【详解】解:2226911x x x x x ⎛⎫-+⎪ ÷-⎪ --⎝⎭ ()()2312111x x x x x x −− =−÷ −−−()()21313x x x x x −−×−− 3x x =−, 当5x =时,553532xx ==−−. 20. 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BBB 相交于点O ,BC ,EO 为矩形BECO 对角线,,BC AD AD EO=∥.(1)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2)连接BBDD ,若4,120AC BCD =∠=°,BBDD 的值. 【答案】(1)见解析 (2)DE =【解析】【分析】(1)由矩形的性质可得OE CB =,90BOC ∠=°,结合AD EO =可得AD CB =,结合BC AD ∥,可证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90BOC ∠=°可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2)先根据已知条件和(1)中结论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出AO ,BO ,再利用勾股定理解Rt DBE 即可.【小问1详解】证明: 四边形BECO 是矩形,OE CB ∴=,90BOC ∠=°, AD EO = ,AD CB ∴=,AD B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90BOC ∠=° ,∴平行四边形ABCD 是菱形.【小问2详解】解:如图,连接DE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BC CD AD ===,AB CD ∥,AC BD ⊥,∴180BCD ABC ∠+∠=°,120BCD ∠=°,∴18060ABC BCD ∠=°−∠=°,∴ABC 等边三角形,AC BD ⊥,4AC =,是∴122AO OC AC ===,∴BO , ∴2BD BO ==,四边形BECO 是矩形,2BE OC ∴==,90OBE ∠=°,∴DE =.【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等,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21. 羽毛球运动深受大众喜爱,该运动的场地是一块中间设有球网的矩形区域,它既可以进行单打比赛,也可以进行双打比赛,下图是羽毛球场地的平面示意图,已知场地上各条分界线宽均为......4cm ,场地的长比宽的2倍还多120cm 包含分界线宽,单、双打后发球线(球网同侧)间的距离与单、双打边线(中线同侧)间的距离之比是12:7.根据图中所给数据,求单、双打后发球线间的距离.【答案】球网同侧的单、双打后发球线间的距离是72cm【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设球网同侧的单、双打后发球线间的距离是12cm x ,则中线同侧的单、双打边线间的距离是7cm x ,根据题意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设球网同侧的单、双打后发球线间的距离是12cm x ,则中线同侧的单、双打边线间的距离是7cm x ,由题意可得()1180244425101444120x x ++×=++×+. 解得6x =∴1272x =,答:球网同侧的单、双打后发球线间的距离是72cm .2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函数()0y kx b k =+≠图象经过点()()3,5,2,0A B −, 且与y 轴交于点 C .(1)求该函数的解析式及点C 的坐标;(2)当2x <时, 对于x 的每一个值, 函数3y x n =−+的值大于函数()0y kx b k =+≠的值,直接写出n 的取值范围.【答案】(1)函数的解析式为2y x =+,点C 的坐标为()0,2(2)10n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及解不等式,(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函数解析式,当0x =时,求出2y =即可求解.(2)根据题意结合解出不等式32x n x −+>+结合2x <,即可求解.【小问1详解】解:将()()3,5,2,0A B −,代入函数解析式得,3520k b k b += −+= ,解得12k b = =, ∴函数的解析式为:2y x =+,当0x =时,2y =,∴点C 的坐标为()0,2.【小问2详解】解:由题意得,32x n x −+>+,的即24nx−<,又2x<,∴22 4n−≥,解得:10n≥,∴n的取值范围为10n≥.23. 小宇观看奥运会跳水比赛,对运动员每一跳成绩的计算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查阅资料后,小宇了解到跳水比赛的计分规则为:a.每次试跳的动作,按照其完成难度的不同,对应一个难度系数H;b.每次试跳都有7名裁判进行打分(0~10分,分数为0.5的整数倍),在7个得分中去掉2个最高分和两个最低分,剩下3个得分的平均值为这次试跳的完成分p;c.运动员该次试跳的得分A=难度系数H×完成分p×3.在比赛中,甲运动员最后一次试跳后的打分表为:难度系数裁判1#2#3#4#5#6#7#3.5 打分7.5 8.54.0 9.0 8.0 8.5 7.0(1)甲运动员这次试跳的完成分P甲=,得分A甲=;(直接写出答案)(2)若按照全部7名裁判打分的平均分来计算完成分,得到的完成分为P甲',那么与(1)中所得的P甲比较,判断P甲'P甲(填“>”,“=”或“<”)并说明理由;(3)在最后一次试跳之前,乙运动员的总分比甲运动员低13.1分,乙最后一次试跳的难度系数为3.6,若乙想要在总分上反超甲,则这一跳乙的完成分P乙至少要达到多少分.【答案】(1)8.0,84;(2)<;(3)9.0分【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求出P甲、A甲即可;(2)根据平均数的公式求出P甲',比较得出答案;(3)列方程求解即可.【小问1详解】解:7名裁判得分中去掉2个最高分和两个最低分,剩下3个得分为7.5,8.0,8.5,平均数=7.58.08.58.03++=,∴完成分P 甲=8.0;得分A 甲=3.58.0384××=, 故答案为:8.0,84; 【小问2详解】 P 甲'=7.58.5 4.09.08.08.57.07.57++++++=,∵7.5<8.0, ∴P 甲'<P 甲, 故答案为<; 【小问3详解】由题意得3.638413.1P ××+乙, 解得971108P =乙, ∴这一跳乙的完成分P 乙至少要达到9.0分.【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正确理解题意,掌握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4. 如图,在OAB △中,OA OB =,E 是AB 的中点,过点E 作EC OA ⊥于点C ,过点B 作BD OB ⊥,交CE 的延长线于点D .(1)求证:DB DE =;(2)若12AB =,5BD =,求OA 的长. 【答案】(1)证明见详解 (2)152OA = 【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OAB OBA ∠=∠,再根据余角和对顶角的性质可得DEB DBE ∠=∠,即可证明DB DE =.(2)连接OE ,过点D 作AB 的垂线,垂足为F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90OEA OEB DFE ∠=∠=∠=°,根据E 是AB 的中点,12AB =,5BD =,得出6AE BE ,3EF BF ==,5EDBD ==,勾股定理可得4DF =,即4sin 5DF DEF DE ∠==,再根据余角和对顶角可得DEF CEA AOE ∠=∠=∠,得4sin sin 5AE AOE DEF AO ∠=∠==,即可求出152OA =. 【小问1详解】 证明:∵OA OB =, ∴OAB OBA ∠=∠, 又∵EC OA ⊥,BD OB ⊥,∴OAB CEA OBA DBE ∠+∠=∠+∠, ∴CEA DBE ∠=∠, 又∵CEA DEB ∠=∠, ∴DEB DBE ∠=∠, ∴DB DE =. 【小问2详解】解:连接OE ,过点D 作AB 的垂线,垂足为F ,如图:∵OA OB =,E 是AB 的中点,DB DE =, ∴90OEA OEB DFE ∠=∠=∠=°, ∵E 是AB 的中点,12AB =,5BD =, ∴6AE BE ,3EF BF ==,5EDBD ==, ∵5BD =,90DFB ∠=°,∴4DF ==,∴4sin 5DF DEF DE ∠==, ∵CEA DEB ∠=∠,90CEA OAE OAE AOE ∠+∠=∠+∠=°, ∴DEF CEA AOE ∠=∠=∠,∴4sin sin 5AE AOE DEF AO ∠=∠==, ∵6AE =,∴645AO =, 解得:152O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值,余角和对顶角,熟练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5. 某款电热水壶有两种工作模式:煮沸模式和保温模式,在煮沸模式下将水加热至100C °后自动进入保温模式,此时电热水壶开始检测壶中水温,若水温高于50C °水壶不加热;若水温降至50C °,水壶开始加热,水温达到100C °时停止加热……此后一直在保温模式下循环工作.某数学小组对壶中水量a (单位:L ),水温T (单位: C °)与时间t (单位:分)进行了观测和记录,以下为该小组记录的部分数据. 表1从20C °开始加热至100C °水量与时间对照表a 0.5 1 1.5 2 2.5 3t4.5 8 11.5 15 18.5 22表2 1L 水从20C °开始加热,水温与时间对照表对以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该小组发现,水壶中水量为1L 时,无论在煮沸模式还是在保温模式下,只要水壶开始加热,壶中水温T 就是加热时间t 的一次函数.(1)写出表中m 的值;(2)根据表2中的数据,补充完成以下内容: ①在下图中补全水温与时间的函数图象; ②当60t =时,T = ;(3)假设降温过程中,壶中水温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和水量多少无关.某天小明距离出门仅有30分钟,他往水壶中注入2.5L 温度为 20C °的水,当水加热至100C °后立即关闭电源.出门前,他 (填“能”或“不能”)喝到低于50C °的水. 【答案】(1)8(2)①图见解析;②60℃ (3)不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理解题意并分析表格中数据变化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在煮沸模式下,加热时间每增加3分钟,水温就上升30℃,从而计算出每增加1分钟水上升的温度,据此列方程并求解即可; (2)①描点并连线即可;②当时间从26分开始,设时间为t 时,水温加热到100℃.在这个过程中每2分钟,水温升高5℃,从而求出每增加1分钟水上升的温度,据此列方程求出t ,再计算出剩下的时间,根据表2,得到在剩下的时间内水温可以变化到多少;(3)由表1可知,2.5L 的水从20℃加热到100℃需要18.5分,此时离出门还剩3018.511.5−=(分);根据表2,计算水温从100℃降到50℃需要的时间,将这个时间与21.5分比较,在关闭电源的基础上即可得到结论. 【小问1详解】解:在煮沸模式下,加热时间每增加3分钟,水温就上升30℃,30310÷=(℃),∴在煮沸模式下,加热时间每增加1分钟,水温就上升10℃, ∴()10610080m −−, ∴8m =. 【小问2详解】解:①补全水温与时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ECD 1 BAC
2
故答案选 A.
【点睛】 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13.如图,△ABC 中,角平分线 AD、BE、CF 相交于点 H,过 H 点作 HG⊥AC,垂足为 G, 那么∠AHE 和∠CHG 的大小关系为( )
A.∠AHE>∠CHG B.∠AHE<∠CHG C.∠AHE=∠CHG D.不一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 AD、BE、CF 为△ABC 的角平分线可设 ∠BAD=∠CAD=x,∠ABE=∠CBE=y,∠BCF=∠ACF=z,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 2x+2y+2z=180° 即 x+y+z=90°在△AHB 中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知∠AHE=x+y=90°﹣z,在 △CHG 中,∠CHG=90°﹣z,故可得出结论. 【详解】 ∵AD、BE、CF 为△ABC 的角平分线 ∴可设∠BAD=∠CAD=x,∠ABE=∠CBE=y,∠BCF=∠ACF=z, ∴2x+2y+2z=180° 即 x+y+z=90°, ∵在△AHB 中,∠AHE=x+y=90°﹣z, 在△CHG 中,∠CHG=90°﹣z, ∴∠AHE=∠CHG,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 180°,三角形 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此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要结合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的关系来寻 求等量关系,构建方程即可求解.
6.如图,在△ABC 中,∠ABC、∠ACB 的平分线 BE、CD 相交于点 F,∠A=60°,则 ∠BFC=______.
【答案】120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出∠CBF= 1 ∠ABC、∠BCF= 1 ∠ACB,再根据内角和定理结合
的数值,比这个数值大 1 或 2 的整数就是多边形的边数.
【详解】
设少加的 2 个内角和为 x 度,边数为 n.
则(n-2)×180=830+x,
即(n-2)×180=4×180+110+x, 因此 x=70,n=7 或 x=250,n=8. 故该多边形的边数是 7 或 8.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正确理解多边形内角的大小的特点,以及多边形的内角 和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如图,AB 与 DE 交于点 G,AB 与 EF 交于点 H, ∵∠ 1=∠ A+∠ DGA,∠ 2=∠ B+∠FHB, ∠DGA=∠BGE,∠FHB=∠AHE, 在三角形 GEH 中,∠BGE+∠AHE =180 -∠E=120 ,
∴∠1+∠2= ∠A+∠ B+∠BGE+∠AHE=90 +120 = 210 .
∠ 1+∠ 2+∠ 6=180°,∠ 3+∠ 4+∠ 7=180°, ∵ ∠ 1+∠ 2+∠ 3+∠ 4=220°, ∴ ∠ 1+∠ 2+∠ 6+∠ 3+∠ 4+∠ 7=360°, ∴ ∠ 6+∠ 7=140°, ∴ ∠ 5=180°-(∠ 6+∠ 7)=40°. 故答案为 40°. 【点睛】 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正确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关键. 10.如图,在△ABC 中,∠A=70°,点 O 到 AB,BC,AC 的距离相等,连接 BO,CO,则 ∠BOC=________.
8.如图所示,将△ABC 沿着 DE 翻折,若∠1+∠2=80°,则∠B=_____度.
【答案】40. 【解析】 【分析】 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得. 【详解】 ∵△ABC 沿着 DE 翻折, ∴∠1+2∠BED=180°,∠2+2∠BDE=180°, ∴∠1+∠2+2(∠BED+∠BDE)=360°, 而∠1+∠2=80°,∠B+∠BED+∠BDE=180°, ∴80°+2(180°﹣∠B)=360°, ∴∠B=40°. 故答案为:40°.
【答案】125°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推出 O 为△ABC 三角平分线的交点,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
∠ABC+∠ACB,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OBC+∠OCB,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点 O 到 AB、BC、AC 的距离相等,
∴OB 平分∠ABC,OC 平分∠ACB,
∴ OBC 1 ABC , OCB 1 ACB ,
14.把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在一起,其中 C 90 , F 90 , D 30 , A 45 ,则 1 2等于 ( )
A. 270
【答案】B
B. 210
C.180
D.150
【解析】 【分析】 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和,和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可解出答案. 【详解】
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等于另一个锐角的 2 倍,则较小的锐角是_______. 【答案】30° 【解析】 【分析】
设较小的锐角是 x ,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设较小的锐角是 x,则另一个锐角是 2x, 由题意得,x+2x=90°, 解得 x=30°, 即此三角形中最小的角是 30°. 故答案为:30°.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该知识点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故答案为 120°.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角的度数 是解题的关键.
7.如图,在△ABC 中,AD⊥BC 于 D,BE⊥AC 于 E,AD 与 BE 相交于点 F,若 BF=AC,则 ∠ABC=_____度.
【答案】45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先证△ADC≌△BDF,可得 BD=AD,可求 ∠ABC=∠BAD=45°. 【详解】 ∵AD⊥BC 于 D,BE⊥AC 于 E ∴∠EAF+∠AFE=90°,∠DBF+∠BFD=90°, 又∵∠BFD=∠AFE(对顶角相等) ∴∠EAF=∠DBF, 在 Rt△ADC 和 Rt△BDF 中,
2
2
∵∠A=70°,
∴∠ABC+∠ACB=180°-70°=110°,
∴ OBC OCB 1 110 55, 2
∴∠BOC=180°-(∠OBC+∠OCB)=125°;
故答案为:12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能求出∠OBC+∠OCB 的度数是解
此题的关键.
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
2.已知 a、b、c 为△ABC 的三边,化简:|a+b﹣c|-|a﹣b﹣c|+|a﹣b+c|=______.
【答案】 3a b c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绝对值内式子的正负,然后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再 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即可. 【详解】 解:∵a、b、c 为△ABC 的三边, ∴a+b>c,a-b<c,a+c>b, ∴a+b-c>0,a-b-c<0,a-b+c>0, ∴|a+b-c|-|a-b-c|+|a-b+c| =(a+b-c)+(a-b- c)+(a-b+c) =a+b-c+a-b- c+a-b+c =3a-b-c. 故答案为:3a-b-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和利用绝对值的性质进行化简,利用三角形的三边 关系得出绝对值内式子的正负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CAD=FBD BDF=ADC , BF=AC
∴△ADC≌△BDF(AAS), ∴BD=AD, 即∠ABC=∠BAD=45°. 故答案为 45. 【点睛】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中考的热点,一般以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为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 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 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
2
2
∠A=60°即可求出∠BFC 的度数.
【详解】
∵∠ABC、∠ACB 的平分线 BE、CD 相பைடு நூலகம்于点 F,
∴∠CBF= 1 ∠ABC,∠BCF= 1 ∠ACB.
2
2
∵∠A=60°,∴∠ABC+∠ACB=180°﹣∠A=120°,
∴∠BFC=180°﹣(∠CBF+BCF)=180°﹣ 1 (∠ABC+∠ACB)=120°. 2
5. 如果一个 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 3 倍,则 n=______. 【答案】8 【解析】 【分析】 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180°(n-2)和外角和为 360°可得方程 180(n-2)=360×3,再解 方程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得:180(n-2)=360×3, 解得:n=8, 故答案为:8. 【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