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期中文言文复习
七年级下册期中文言文复习资料

七年下册期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伤仲永》一、翻译句子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乡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拉扯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1、即书.诗四句:写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四处拜访3、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4、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5、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三、选出加点字意思完全不同的一项(A )A莫名.其妙不名.一钱身败名.裂改姓更名. B奋笔疾书.寄雁传书.博览群书.大书特书.C闻.鸡起舞举世闻.名充耳不闻.前所未闻.D贤.妻良母见贤.思齐人非圣贤.君圣臣贤.四、重要问题: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交待了方仲永的哪些情况联系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写答:“金溪民方仲永”交代了他的籍贯、身世、姓名、家世。
“世隶耕”为下文作铺垫,既衬托出他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2.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童年天资过人少年才思衰退青年才能泯灭3.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答:“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因为他的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使学”。
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议论的那样:“卒之为众人”,因“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就是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4作者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答:后天教育对于一个人成才是至关重要的《孙权劝学》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当权)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但当涉猎(广泛地阅读)见往事耳(历史)肃遂拜蒙母(于是)二、翻译下列句子:(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知识点梳理及练习-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

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按时代顺序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实,书名是宋神宗所赐,“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主要是为皇帝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经验。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三行对译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推托事务多,杂事多古时候王侯的自称研究儒家经典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只,仅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谁像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于是,就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到了…的时候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为什么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就拜见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三、朗读节奏停顿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5.及/鲁肃过寻阳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四、文言知识归纳(一)重点字解释1.权【谓】吕蒙曰对……说2.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3.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以:用务:事务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复习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复习知识点诗词
- 文言文诗词是必须掌握的内容,古诗文的背诵和理解是重点。
- 强化古诗文基础,掌握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的韵律、结构和
表达,能够背诵诗文并简要说明诗意。
作文
- 坚持做到字迹工整、格式规范,注意标点符号和大小写。
- 常练常新,多写多练,逐渐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 注意文意和逻辑结构的清晰,句子之间的过渡。
阅读
- 阅读理解部分是考试的重点,要仔细阅读题干和文章,理解
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 识别文章的写作目的和文体,提高分析能力。
- 积累常考词汇,增强词汇量和阅读速度。
语法
- 研究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词性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 了解中心词和谓语动词的概念和句子成分。
- 注意主谓一致、时态、语态等常见语法错误。
古代文化
- 阅读《论语》、《孟子》等古代经典文献,了解古代文化、思想和道德观念。
- 了解古代典故、成语、故事等文化知识,丰富研究生活。
- 启发学生自己去研究更多的古代文化知识,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和研究。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复习的重点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妥善复习,实现优异的成绩。
2022-2023学年度七下期中专项复习十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项复习十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原卷)【2022春·广西梧州·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即更.刮目相待B.卿言多务.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见往事..耳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见:了解D.及鲁肃过.寻阳过:拜访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022春·河南周口·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孙权劝学》,完成下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孰若.孤未若.柳絮因风起门庭若.市B.及.鲁肃过寻阳将复何及.由表及.里C.与.蒙论议意与.日去与.人为善5.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6.选文中孙权是怎样说服吕蒙学习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概括。
7.联系选文中吕蒙的变化及链接材料,谈谈怎样才能让学习进步?【链接材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日:“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文言文复习

期中文言文复习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1.世隶.耕()2.未尝.识书具()3.父异.焉()4.收.族为意()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6.其文理..皆有可观者()7.邑人奇之..()()8.稍稍()9.宾客()10.或.以钱币乞之()11.父利.其然也()1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13.不能称.前时之闻()14.泯然..众人矣()15.贤.于材人远矣()16.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17.得为众人而已.耶()18.呼啼求之.()19.借旁近与之.()20.传一乡秀才观之.()21.于.舅家见之.()()22.不能称前时之.闻()23.其受之.天也()24.环谒于.邑人()25.贤于.材人远矣()26.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27.或以.钱币乞之()二.翻译句子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三.简答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矣”,原因?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1. 唧唧复.唧唧()2. 惟.闻女叹息()3.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4. 愿为市.鞍马()5. 东市.买骏马()6. 旦辞..爷娘去.()7.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8. 万里赴戎机..()9. 关山度.若飞()10. 朔气..传金柝()11. 寒光照铁衣..()12.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13. 出郭.相扶将()14. 当户.理红妆()15. 著.我旧时裳()16. 双兔傍.地走.()()17. 安.能辨我是雄雌?()二.翻译句子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三.简答1.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么样的气氛?表达了木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文章哪些地方是略写?哪些地方是详细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1.权谓.吕蒙曰()2.卿今当涂..掌事()3.蒙辞.以军中多务(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5.但.当涉猎()6.见往事..耳()7.孰.若孤()8.蒙乃.始就学()9.及.鲁肃过.寻阳()()10.非复..吴下阿蒙()11.更.刮目相待()1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3肃遂.拜蒙母()14.结友而.别()二.翻译句子1.蒙辞以军中多务。
七下古诗 文言文 复习

七下古诗期中复习(仅供参考)班级:姓名:一、古诗竹里馆1(画面)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答:我独自一人,盘腿坐在石头上悠闲自得。
眼前是一片青翠欲滴的幽深竹林,耳边传来一阵微风吹动竹叶发出的“沙沙声”。
此景令我陶醉,我情不自禁的弹起放在腿上的古琴,手指在琴弦上飞快拨动,悦耳动听的琴声飞出很远很远,我时而吹着口哨,时而高歌长啸。
2(画面)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答:竹林是如此的僻静、深邃、幽静,没有人知道我独自一人在这里。
不经意间,我抬头仰望,一轮圆月悄然爬上空中,就像一个善解人意的知己与我相伴。
3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答:①运用拟人手法②把月亮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己,写出诗人新颖想象③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安闲自得的心境。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里可以看出?答:全诗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悠然自得、愉悦的心境。
从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可以看出。
春夜洛城闻笛5(画面)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答: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6(画面)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答:今夜想必人人都听到了那首《折杨柳》的曲子吧。
此时此情谁又能够安然入睡呢?又有谁的心中不涌起强烈的思乡之情。
7赏析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答:①“暗”为“隐约、断续”之意②生动形象地写出诗人隐约听到哀怨的《折柳曲》的心理。
③写出了诗人的忧伤孤独的情怀。
8赏析诗歌首句中的“满” 字有何妙处?答:①“满”“弥漫”之意②用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寂静之夜,笛声随着春风弥漫洛阳城的情景。
③反映诗人的孤寂思乡之情。
9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逢入京使10(画面)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答:孤独的诗人远涉边塞,骑马走在荒芜的驿道上,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满是一片凄凉的角色。
诗人又思念起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必刷题 13文言文 试卷(含答案解析)

26.请结合下面情境谈谈你对“志同道合”的理解。
学校最近在举办“科技节”活动,小锦非常感兴趣,通过科技节的活动结交了一位朋友。他们共同研究科学实验、尝试进行科学发明。小锦认为这位朋友和自己志趣相投,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②贼攻郡③。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④,子令吾去,败义⑤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⑥?”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钵:泛指僧人所用的食器。
6.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吾欲之南海( )②子何恃而往( )
7.翻译句子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8.你认为文中僧贫者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荀灌
荀崧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崧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①将士,且战且前,得入鲁阳山获免②。自诣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仍结为兄弟,访即遣子抚③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崧。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时人叹曰:“以十三龄之弱女,独能奋身而出,突围求援,如此奇女子,求诸古今史乘④中,得未曾有。”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文言文知识点

《木兰诗》复习按要求默写:1.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东西南北四句2.描写木兰出征后思念亲人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3.木兰决定替父从军的原因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4.描写木兰回到家中的心境(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的句子,,,,。
开坐脱著当帖六句5.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6.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7.描写木兰经历和战争持久,战斗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8.最能表现木兰做为中国女性淳朴(勇于献身,不慕荣华,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性格的句子是:,;,。
可汗问所欲,……送儿还故乡9.夸张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10.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句子: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11.全诗中最富有喜剧色彩的句子,:,。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五.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全诗,你认为是木兰的形象特点是什么?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金戈铁马的英雄。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
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
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
木兰有许多可敬、可爱之处。
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个女孩子看到家里没有兄长,父亲已年老体衰,毅然替父从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又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她和将士们一起拼死作战,十年驰骋于疆场,这种英雄气概也是可敬、可爱。
再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种高尚行为又是多么可敬、可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题 2分
每题 3分
每题 4分
解释 词语
疏通 句意
内容 理解
课外 拓展
发现错误举手指正,修改正确,这一题目原小组不 得分,修改正确的同学所在小组相应得分
【第一关】难道 通“耶”,语气 词 只 粗略地阅读 了解 谁
2.孤岂欲卿
3.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
5.涉猎 6.见往事耳
【重点词语】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受于人者不至 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 固众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 伤仲永 相当
消失,原有的特点完全消 失 达到 尚且 那些 本来 能够 停止 哀伤、叹惜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通假字】
通“攀”,牵、引。
【词类活用】
意动用法 父异焉 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 父利其然也 对……感到诧异 对……感到惊奇 以宾客之礼相待 认为……有利可图 每日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一词多义】
之 忽啼求之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 闻 并自为其名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父利其然也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受于人者不至也 它,它们。代指书具 这件事 的 自己的 它的 这样 在 比 被
其
于
疏通句意
留:地名、人名、年号等,可照录不 需翻译; 换: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翻译语序; 补:补出句中省略的成分; 删:删去不需翻译的词。
解释 词语
疏通 句意
内容 理解
课外 拓展
【第二关】疏通句意
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过去的历史罢 了。
4、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 当博士吗?”
7.孰若孤
8.蒙乃始就学
于是,就 到了„„的时候 到 不再是 重新
另眼相看,用 新的眼光看待
9.及鲁肃
10.过寻阳 11.非复 12.更 13.刮目相待
14.遂拜蒙母
于是,就
【难度提升】
文章中有两个成语流传下来, 它们是什么?
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
齐心协力齐闯关
每题 1分 每题 2分 每题 3分 每题 4分
疏通句意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 币乞之。
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 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疏通句意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 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疏通句意
3.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 人。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能的人,没有 受到后天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
期 中 《伤仲永》 文 言 《孙权劝学》 文 复 习
初一语文组 张保臻
学习目标
1 了解文言文复习的一般思路 2 掌握重点词语、句子等知识点
背诵 默写
解释 词语
疏通 句意
内容 理解
如何复习文言文?
伤仲永
解释词语 【重点词语】
世隶耕 未尝识书具 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 自为其名 传一乡秀才 指物作诗立就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属于 曾经 给 写 题写 全 完成 渐渐 有的人 四处拜访
齐心协力齐闯关
每题 1分 每题 2分 每题 3分 每题 4分
解释 词语
疏通 句意
内容 理解
课外 拓展
【第三关】内容理解
1、用原文回答问题 (1)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 分别是什么?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哪句话可以看出吕蒙进步神速?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内容理解
1.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 么?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 “其受于人者不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2.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讲了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 强调了后天教育和自身学习的重要。
孙权劝学
齐心协力齐闯关
每题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