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邯郸市2024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良渚遗址出土玉器上的兽面纹以有首无身者居多,突出反映的都是眼、鼻、嘴构成一个脸面形象,其各部位及构图格局几乎一致;这些特点在商周青铜器的饕餮纹中也能找到。
有研究者称:(兽面纹)突出在一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指向了某种似乎是超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
这说明良渚文化()A.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祭祀体系B.展现了文明起源的多样性C.呈现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特征D.与中原文明存在互动交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良渚遗址出土玉器上的兽面纹“突出在一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指向了某种似乎是超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体现了阶级特征,这说明良渚文化向阶级社会过渡,C项正确;仅凭材料内容,无法体现良渚文化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祭祀体系,排除A项;材料说明良渚文化呈现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特征,未体现文明起源的多样性,排除B项;材料说明良渚文化呈现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特征,未涉及良渚文化与中原文明存在互动交流,排除D项。
故选C项。
2.东晋时期,某僧人在庐山传教三十余年间,不仅讲解《丧服经》,也讲解《诗经》;时常引用《庄子》的话来说明《般若经》中的内容。
他少年时便通读儒家经典,擅长用玄学比附佛经,在社会上层颇有影响。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周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石峁遗址(位于今陕西省榆林市)城墙上雕刻的神面(如图1)“撞脸”四川广汉发掘出土的三星堆青铜兽面(如图2),它们都有着“大眼咧嘴”的表情。
这反映了A.三星堆文明的跨越式发展B.古代中原文明的向外扩展C.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D.古代南北文化交流的加强2.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刻石颂秦德”。
《泰山刻石》记载:“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
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
……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
……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由此可见,秦朝A.法律制度得到普遍推行B.重视政权的合法性建设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D.存在着严重的统治危机3.唐朝有西域回鹘商人在长安长期居住并娶妻生子,购置田产和房产,收入颇丰,很是富有。
这反映出唐朝A.户籍制度的巨大变革B.长安城的商业化趋势C.民族矛盾的基本消除D.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4.宋代的草市是由设在乡村的定期集市发展而来的固定贸易场所。
草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可上升为镇。
镇与草市是宋代城乡联系的纽带与窗口。
这从侧面反映了宋代A.农产品商品化的增强B.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C.城市功能格局的嬗变D.市镇空间发展相对独立5.明朝天顺年间(1457—1464年),山东滨州知州何淡以《吕氏乡约》教人,“每乡慎选老人亲为演说大义,使训其闾里,按季稽考”。
成化十九年(1483年),山东宁海知州郭容依据乡约罗列出利民化俗十六条,用以纠正“婚嫁论财”等不良风俗。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说明: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协约同集团的成立2.有的学者将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 )A.儒、道、墨、法B.道、法、儒、墨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3.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其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D.与孔子相比朱熹的学说更科学4.“‘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
”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A.甲正确,乙错误B.甲错误,乙正确C.甲、乙都正确D.甲乙都错误5.唐朝出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诗歌繁荣局面,主要是因为( )①魏晋以来,诗歌创作渐趋成熟②民族屈辱和民族危机的影响③科举考试的推动作用④繁荣的政治、经济条件⑤实行的开放和多元政策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③④6.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
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0.《汉书》中记载:“吏坐赃者皆不得为吏”,“弟犯法不得宿卫”,因罪去官者及其亲属子弟在选官上都受到确定的限制。这说明
15.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A.通判B.御史大夫C.刺史D.监察御史
【答案】B
【解析】
【详解】御史大夫是秦始皇统一之后就设置的官职,符合题干中“最早”的限定,B正确;通判设置于宋代,解除A;刺史设置于汉代,解除C;监察御史设置于隋朝,解除D。
14.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其中“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和“划时代的突破”分别是指
A.宗法制、郡县制B.分封制、郡县制
C.分封制、行省制D.郡县制、行省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可知,“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是分封制,秦朝废除分封制改而实行郡县制,故选B;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解除A;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解除C、D。
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答案】B
【解析】
材料“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调”“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反映出商王朝政权中充溢着神权色调,这体现出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之一,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血缘关系,故AC项解除;D项是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解除。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24 0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河北泥河湾遗址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
经过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发现100万年以前早期人类遗址21处,绝对年代距今近200万年。
这些成果表明A.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 B.社会贫富分化开始出现C.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道路D.泥河湾人使用磨制石器2.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为人们树立的权威,是伏羲和神农。
这两位先圣不但比儒家推崇的权威周公早,而且比先于两周一千多年的尧、舜还耍早出几个世纪。
这体现出道家A.强化伦理的观念 B.崇尚天人合一C.回归原始的愿望D.主张和而不同3.西汉初,功臣集团因军功得封列侯。
汉文帝创立侯国制度,让列侯前往候国就封,受地方严密监控。
功臣前往封地居住,逐渐淡出中枢政治舞台。
这一变革A.有效巩固了皇权B.解决了王国问题C.提升了列侯地位D.埋下了政治隐患4.年号关涉封建政权的正统地位与合法性,不可丝毫错用和妄用,但身在北魏的郦道元却于《水经注》(成书于北魏晚期)中屡次使用南朝年号,如“元嘉”在《江水注>中出现二次、在《温水注》中出现四次。
这反映了作者A.对南朝优秀文化的向往B.追求天下重新统一的旨趣C.对北朝日渐衰微的失望 D.历史地理融合的学术追求5.表1是唐天宝十四年到广德元年租庸调岁入预算总量的指数变化表,据此可知当时A.中央财政支出急剧减少B.经济政策的调整C.中央政府减税爱惜民力D.中央集权的弱化6.南宋时期在植物谱录的撰写上,更加重视花木的“韵”“格”“品”等标准,把梅、兰、竹、菊等草木品目升级。
梅兰竹菊等被视为品行高洁的花木,得到了凌然高于众花的殊荣。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科举制度完善B.儒学的复兴 C.科技较为发达 D.政府的鼓励7表2是明代与元代官员的品级对比,明代的武职土司名目与元代基本相同,但土司官员的品级却下降了二到五级小等。
遂宁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A. 重视道德的作用B. 批判商周政治制度
C。 具有改革的精神D. 关注现实社会问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孔子提倡“仁”与“礼”,孟子提倡“仁政",老子主张“自然无为”,墨子宣扬“兼爱",韩非子重视“法治”,可知先秦诸子均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即关注社会秩序、社会关系、社会治理,故选D;A只符合孔子的思想,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法家主张社会改革,老子主张“自然无为”,不主张社会变革,排除C.
10.唐朝宫廷燕乐在隋乐基础上以传统音乐为主体,不但吸收了西凉、龟兹等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还广泛吸收与融合中亚诸国、印度、越南、朝鲜等国的音乐,形成样式和风格丰富多彩的音乐。这说明当时
A. 包容开放的思想推动音乐发展B。 国家的统一是音乐发展的前提
C。 统治者的态度决定音乐的发展D。 各级政府重视音乐教育的普及
表格显示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是大、小商人及子女,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创作,A正确;“三言”“二拍”描述主题不能说明古代侠义精神衰落,B错误;此时只能说明小说的世俗化趋势,C错误;世俗文学并不能代表主流文化,D错误。
18.如图是古代都城迁移示意图。据如图可知
A。 交通因素影响都城布局B. 经济水平决定都城位置
8。唐朝皇帝下达的诏令原则上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宋朝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但台谏官直接参与决策。这从本质上说明唐宋时期
A. 相权与皇权的斗争激烈B. 皇权受到一定的约束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枣阳市白水高中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某某、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明代前期的“台阁体”诗歌紧密结合理学,反映上层官僚的审美情趣。
明代后期,出现了倡导个性自由,要求摆脱礼教束缚的诗歌。
下列与明朝诗风转变存在关联的是A.专制制度削弱 B.心学影响扩大C.西学东渐 D.商品经济繁荣2.下图反映了我国国防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成就( )①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②打破了美、苏核垄断③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④实施了“863”计划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3.20世纪初,“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这里的“有识之士”的代表人物应该是A.李鸿章、曾国藩 B.康有为、梁启超C.孙某某、黄兴 D.林则徐、魏源4.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某某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加入了徽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
这主要说明了( ) A.京剧是在融合多个剧种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B.京剧是我国的“国剧”C.京剧形成得益于政府的支持D.京剧成熟于道光年间5.“奉天承运”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
最早从秦朝开始使用,明朝正式使用在帝王诏书上,《典故纪闻》卷一记载太祖尝言:“见人言动皆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
”可见,这一词语主要体现了古代帝王A.宣扬迷信思想 B.祭祀天地神灵 C.宣扬君权神授 D.报答天地之恩6.摇滚乐最早、最著名的偶像是( )A、“猫王”艾维斯·普莱斯利B、甲壳虫乐队C、勋伯格D、披头士乐队7.“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
”这一主X来自(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8.下图是对我国古代哪项科技发明的记载?印刷术B.造纸术C.丝绸织造D.瓷器制作9.《十日谈·第四天·一对父子的故事》中,父亲将女人形容为“祸水”“绿鹅”,而儿子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独独看中了“绿鹅”(女人)。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咸阳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牧野之战时,周武王在战前誓词中称前来助阵的诸侯为“友邦冢君(长君)”,后来周公推行分封时,称诸侯为“某土之守臣”。
这一转变()A.体现了早期国家集权特点B.确立了受封诸侯的政治义务C.打破了禅让制的政治传统D.适应了生产方式变革的趋势2.汉代选官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上书拜官,集自荐和录用于一体。
汉武帝时期是上书拜官制度的隆兴时期,“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衔鬻者以千数”。
据此可知,汉代的上书拜官()A.为世家大族提供了入仕机遇B.拓宽了官吏选拔的途径C.受到门第资产等因素的影响D.注重选拔对象德才兼备3.下图文物极具异域风情,由盛产自西域的缠丝玛瑙整块雕刻而成,杯型源于古希腊酒具“来通”(rhyton),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萨珊波斯(今伊朗)十分常见。
这件文物可以用来佐证()唐·镶金兽首玛瑙杯A.物质交流促进艺术审美观念趋同B.唐代朝贡贸易体制逐步成熟完善C.中国玉雕技术经由传统商路输出D.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展4.下表为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宋时期东南地区疫病爆发的次数和频率变化表。
朝代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历时年数426年360年379年319年疫病爆发次数41314109疫病爆发频率(%)14435对上述变化解释合理的是()A.汉朝防疫措施完善B.两宋社会矛盾异常尖锐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东南地区环境日趋恶化5.宋代理学有其独特的范畴与命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肇庆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要务必填写答题卷上的有关项目。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黑色2B铅笔在答题卡上涂黑,不能答在试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回答题卷以及选择题答题卡。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1. 《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材料表明孔子强调A. 仁爱思想B. 忠恕之道C. 等级秩序D. 以德治民【答案】C【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孔子谈到季氏时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
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孔子对季氏僭越礼制等级的行为表示愤怒,是在强调周礼的等级秩序。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 《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文中的“原则”不包括A. “爱人者,人恒爱之”B. “兼爱、非攻”C. “无为而治”D. “春秋大一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晚周社会正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此时社会思想比较活跃,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想,例如儒家思想的代表者孟子曾提出“爱人者,人恒爱之”意思是说用爱对待他人的人,也会得到他人的关爱,故A项排除;墨子提出“兼爱、非攻”的主张,属于这一时期的思想,但不合题意,故B项排除;汉朝董仲舒为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利益,提出“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并不是在晚周时期大动乱形势下提出,,与题干中时间不合,但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无为而治”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提出,他主张顺应自然,但不合题意,故D项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名师点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提出者:董仲舒(2)特点: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3)思想主张: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中央集权需要。
②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加强君权需要。
③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针对土地兼并现实。
④提出“三纲五常”——为人处世标准,提倡孝道。
(4)影响: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深受汉武帝的赏识。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3. 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下列观点与理学家的思想明显不符的是A.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 “正君心,立纪纲,亲贤臣,去小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A.“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正君心,立纪纲,亲贤臣,去小人”,以上都是理学家的主张;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的是人的物质生活不属于理学家主张;故此题应选C项考点:宋明理学点评:宋明理学是特点:第一,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第二,儒学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
就其内容而言,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
第三,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4.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
”两句言论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进步性:A.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经世致用B. 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振兴工商业C. 反对封建专制;人民主权D. 反对中央集权;否定宋明理学【答案】A【解析】材料中“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体现了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体现了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作用。
5.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
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就是道家术士炼丹时产生的,因此选B。
A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火药6. 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
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 天人合一B. 诗画合一C. 知行合一D. 情景合一【答案】D【解析】天人合一认为“天”有意志,人事是天意的体现;天意能支配人事,人事能感动天意,由此两者合为一体,不符合题意,排除A。
材料中并没有讲到画中有诗,排除B。
材料中说到将景物和人物的,描写与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相结合,体现了情景合一的艺术特征,C正确。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主要思想,不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艺术特征,排除D。
7. 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作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A. 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B. 耕作农具得到改进C. 铁器开始使用于农具制造D. 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说明在该地在汉代已经使用了这些铁质农具,但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所以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A项在原始社会广泛使用, B项铁铧和铁犁壁较之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有所改进, D项出现在唐代,答案选B。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体,其耕作模式中最突出特点的是精耕细作,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耕作方法,耕作模式,土地的使用方式,耕作制度,农具的革新和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
8. 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
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
”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 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 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 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所讲的是我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自给自足,男耕女织,落后性,保守性,分散性等,故AC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但是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没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者破产死亡,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9. 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
其主要原因是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B. 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C. 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D. 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土地兼并根源的认识。
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导致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B项符合题意。
A项不符合史实;C项反映了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D项反映了封建王朝的压迫、剥削,但不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土地兼并10. “一宅”、“山西紫禁城”-------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 留下了晋商文化B. 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C. 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D. 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答案】C【解析】材料中王氏把资本大量投入到土木工程中,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选C;A项不是消极方面;B、D说的是小农经济的封闭性特点,排除。
【名师点睛】结合所学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解答。
“经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影响资本原始积累,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1. 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
把渭河比作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咸阳宫居中,四周有许多通道,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
咸阳城的修建,反映了当时社会A. 天文历法知识的发达B. 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C. 君主专制,皇位独尊D. 神化皇权,万世一统【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依据材料“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这一建筑风格象征权力向中央集中,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征。
故C项符合题意。
A项属于表象,材料也没体现神灵.神化皇权,故B.D 两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12. 《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
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指宰相),迥乎异矣。
”殿阁大学士与宰相“迥乎异矣”主要表现在A. 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B. 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C. 殿阁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D. 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