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回传的传送技术比较

合集下载

无线wifi的信道复用方式

无线wifi的信道复用方式

无线wifi的信道复用方式无线WIFI的信道复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频分复用(FDM):频分复用是将无线信号分成多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可以承载不同的数据流。

在WIFI系统中,802.11a和802.11g采用了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将射频信号分成52个子信道,从而实现多个数据流的复用。

2.时分复用(TDM):时分复用是将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可以分配给不同的用户使用。

在WIFI系统中,采用多路复用技术,如CDMA(码分多路复用)和OFDM(正交频分复用),在同一频段上实现多个用户的同时传输。

3.码分复用(CDM):码分复用是利用不同的编码方式将多个数据流分开,从而实现多路复用。

在WIFI系统中,采用CCK(互补编码)和QPSK(正交相移键控)等编码方式来实现多路复用。

4.空间复用:空间复用是通过多个天线或信号传输路径来实现多路复用。

在WIFI系统中,采用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通过多个天线同时发送和接收多个数据流,提高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

5.动态信道分配(DCA):动态信道分配是一种自适应信道分配策略,根据无线环境的变化,动态地分配信道给各个接入点。

DCA技术可以有效避免信道干扰,提高系统性能。

6.信道捆绑(CB):信道捆绑是将多个相邻的信道绑定在一起,提高整体传输速率。

在802.11n协议中,采用频道捆绑技术,将多个5GHz信道捆绑在一起,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综上所述,无线WIFI的信道复用方式主要包括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空间复用、动态信道分配和信道捆绑等技术。

这些复用技术在WIFI系统中相互配合,实现多个用户的同时传输,提高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满足日益增长的无线通信需求。

无线传输的设备或方式有哪些选择(计算机网络中信号的传输方式可分为什么)

无线传输的设备或方式有哪些选择(计算机网络中信号的传输方式可分为什么)

无线传输的设备或方式有哪些选择(计算机网络中信号的传输方式可分为什么)大家好,无线传输的设备或方式有哪些选择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计算机网络中信号的传输方式可分为什么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无线传输的设备或方式有哪些选择和计算机网络中信号的传输方式可分为什么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本文目录计算机网络中信号的传输方式可分为什么共享宽带的网络设备有哪些常用接入Internet的方式有几种分别做简单的介绍自动控制领域,传输数据速度最快、距离最远的通讯方式有哪些?常用的传输媒体有哪几种现代的通讯方式有哪些摄像头无线传输应该采用什么方式传输计算机网络中信号的传输方式可分为什么计算机网络中信号传输方式分为调制解调(模拟信号)和编解码(数字信号)两种,常用的传输方式有网线传输,光纤传输,无线传输,目前新推出一些调制解调方式传输,使用双线就能传输网络数字信号,但前提是需要在线缆两端加上调制解调器,有需要的可以进一步交流。

共享宽带的网络设备有哪些有交换机和集线器交换机众所周知,交换(switching)是按照通信两端传输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设备自动完成的方法,把要传输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应路由上的技术统称。

广义的交换机(switch)便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

曾经在入门级市场上,集线器和交换机分庭抗礼。

但由于集线器(HUB)的广播(broadcast)机制很容易产生广播风暴,对网络性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执行效率比较低(将信包发送到了所有端口),安全性差(所有的网卡都能接收到,只是非目的地网卡丢弃了信包),所以其在市场上正被淘汰,目前不推荐学生用户购买。

而在局域网交换机上,也可分为桌面型交换机(DesktopSwitch)、组型交换机(WorkgroupSwitch)和校园网交换机(CampusSwitch)三类。

通信技术中的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的优缺点对比

通信技术中的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的优缺点对比

通信技术中的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的优缺点对比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是通信技术中常用的两种传输方式。

它们各自有优点和缺点,并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来看看无线传输的优点。

无线传输无需物理连接,可以实现无线通信,具有灵活性和便捷性。

用户不需要携带或连接任何电缆或线缆设备,可以自由移动,随时随地进行通信。

这在移动通信、移动设备和远程通信等领域非常重要。

无线传输还可以轻松构建网络覆盖范围更广的通信系统,并且对于一些偏远或者无法铺设有线网络的地区非常有用。

但是,无线传输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是受到无线信号传输的限制。

无线信号的传输受到距离、干扰和障碍物等因素的影响,信号强度可能会发生衰减或者干扰,从而影响通信质量和速度。

无线传输还容易受到外部干扰,比如电磁波干扰、频谱争夺等,这些干扰会导致通信信号中断或者变得不稳定。

无线传输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问题,比如无线网络容易受到黑客攻击,数据泄露风险较高。

与无线传输相比,有线传输具有一些明显的优点。

首先是稳定性和可靠性。

有线传输通常不受到距离和外部干扰的限制,信号传输稳定,通信质量高。

这对于某些对通信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景,比如远程监控、精密仪器传输等非常重要。

有线传输还可以提供更高的传输带宽,能够满足大容量数据传输的需求。

然而,有线传输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是使用的局限性。

有线传输需要铺设电缆或线缆,这限制了通信设备的布局和移动性。

即使可以使用柔性电缆进行布线,仍然有着一定的限制,可能无法覆盖到一些复杂环境或者远程地区。

有线传输也需要成本较高,并且维护和扩展也相对复杂,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各有优点和缺点,在不同的应用中有各自的适用性。

无线传输具有灵活性、便捷性和网络覆盖广等优点,但同时受到信号传输限制和安全性问题的影响。

有线传输则具有稳定性、可靠性和高传输带宽等优点,但受到局限性和成本、维护等问题的挑战。

因此,在选择通信技术中的传输方式时,需结合具体需求和环境因素,综合考虑各项因素,选择更合适的传输方式。

无线回传技术建议书

无线回传技术建议书

无线回传技术建议书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无线回传技术作为无线通信技术的一种重要应用,其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线回传技术是指将数据、信息等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到远程设备,并实现双向通信的技术。

目前,无线回传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城市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然而,目前无线回传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号稳定性不足:在一些复杂环境下,无线回传技术的信号稳定性不足,导致数据传输不畅或者丢失。

2. 能耗较大:部分无线回传设备在工作时能耗较大,不利于长时间使用。

3. 安全性不足:部分无线回传技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受到黑客攻击或者信息泄露。

4. 成本较高:目前一些高性能的无线回传设备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应用中的推广。

三、建议改进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方案,以提高无线回传技术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成本效益:1. 优化信号传输技术:通过引入新的信号传输技术,提高无线回传设备在复杂环境下的信号稳定性,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2. 降低能耗:采用低功耗芯片和节能技术,降低无线回传设备的能耗,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提高设备的可持续性。

3. 强化数据安全保护:加强数据加密技术和安全认证机制,保障无线回传技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黑客攻击。

4. 降低成本: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工艺优化,降低无线回传设备的生产成本,提高设备的性价比,促进无线回传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四、应用前景通过以上改进方案的实施,我们相信无线回传技术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无线回传技术将在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城市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五、结语无线回传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和改进,我们期待通过以上建议改进方案的实施,推动无线回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

无线通信各种方式对比表

无线通信各种方式对比表

投资少,开通快,维护简单,适应性强 无中转通信距离达70 ,扩展性好 公里
可靠性有待改进、受环境影响较大 电力, 油田、煤
,传输距离短(500m~3Km),不适 于组成大规模无线网络.使用的频点 需要向无线电管委会申请,经批准后
矿,城市水处理、 集中供热等市政 工程
新疆油田石西、 陆梁作业区
方可使用.
6 数传电台 DSP 技术和无线电技术实现的高性能 Modbus ASCII 235.000MHz、
专业数据传输电台。
821MHz~870MHz
54Mbps
11Mbps 20Mbps 600Mbps
N*64K~N*E1
11Mbps
1-11Mbps 1-20Mbps 300-
19.2Kbps
根据天线功率来决定
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
7
GPRS
Packet Radio Service)的简称,它 是GSM移动电话用户可用的一种移动
ETSI制定的GSM
GSM900M频段,资源 匮乏
2G网络
数据业务。
114—171kbps
20—40kbps
理论最大覆盖可以达 到121公里
传输速率高,接入时间短,支持IP协议 和X.25协议
适合于城市室外 应用。写字楼、 乡镇政府大楼、 网吧、话吧、休 闲场所
智邦SMC台湾玉 山国家公园
802.11b标准
13
WIFI 全称Wireless Fidelity 无线保真, (无线局域网标 2.4GHz附近
准)
短距离通信 11Mbps
最大优点就是传输速度较高,可以达到
带宽可调整 开放性区域:可达 11Mbps,另外它的有效距离也很长,同

无线信道的四种典型传输模式

无线信道的四种典型传输模式

无线信道的四种典型传输模式无线通信技术是当前最为广泛应用的通信技术之一,主要涉及到无线信道的传输模式。

在无线通信中,有着四种典型的无线信道传输模式,分别是直射传输、反射传输、绕射传输和散射传输。

一、直射传输直射传输模式是指无线信号直接沿直线传输。

这种传输模式最为简单,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

其主要特点是传输距离短,信噪比高,传输速率快。

通常情况下,在室外的空旷环境下,直射传输模式的信号能够覆盖一定范围,但是在山谷、森林、较高的建筑物等地方,直射传输模式的效果下降,甚至无法传输。

二、反射传输反射传输模式是指无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经过墙壁、建筑物、山脉等物体的反射,反射后形成新的传输路径进行传输的一种方式。

这种传输模式能够弥补直射传输模式传输距离较短的问题,同时也能够大大提高传输速率。

但是反射传输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反射后的信号可能会和原信号发生干扰,导致传输质量下降。

三、绕射传输绕射传输是指无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在物体的边缘发生折射和衍射,形成一条新的路径进行传输的一种方式。

这种传输模式能够弥补反射传输的一些问题,例如信号反射后可能会发生干扰的问题。

同时绕射传输模式也有着一些限制,例如绕射路径的长度往往相对较短,而其在传播方向上又具有一定的相对限制。

四、散射传输散射传输是指无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和空气、水分子等细小的物体相碰撞或反射,从而以多个角度进行散射的一种传输模式。

这种传输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善信号传输的质量,并且能够在短距离内进行传输。

散射传输模式可以在城市建筑群密集、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存在遮挡物的情况下进行有效传输,但同时其传输距离也往往相对较短。

总之,以上四种无线信道传输模式各有优劣,其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会有着不同的使用情形。

理解并掌握这些典型的传输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无线通信技术的传输效率和质量,为各种无线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服务。

几种无线图传技术对比

几种无线图传技术对比
COFDM(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是最新的无线传输技术,它是真正的多载波技术,子载波数量达到1704载波(2K模式),甚至8K模式,同时也真正在实际使用中实现了“抗阻挡”、“非视距”、“动中通”的高速数据传输(2-20Mbps),表现出卓越的“绕射”、“穿透”性能。
目前,无线图像传输的技术体制可大致分为:模拟传输、数字/网络电台、GSM/GPRS、CDMA、数字微波、扩频微波、无线网、COFDM(正交频分复用)等。各个技术的优势:
模拟传输为淘汰的技术,其优势是价格低廉,但其为单载波技术,仅仅在通视环境下应用,不能在阻挡环境中和移动中使用。
数字/网络电台价格低,很多采用跳频技术,但本质上为单载波调制;有效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速率有限,一般在100-300Kbps,无法传输高质量图像(大于2Mbps)。
无线网技术发展很快。802.11FHSS(跳频调制)、802.11(b)DSSS(直序扩频)可以提供约1-5Mbps净速率,但因它们的单载波调制体制,仅仅在通视环境下应用,不能在阻挡环境中和移动中使用。802.11a(52载波)、802.11g在物理层采用了OFDM多载波调制,但载波数量较少,如802.11a为52个子载波,实际应用中对比802.11FHSS表现出少量的“绕射”能力;它们一般应用于办公室内无线局域网,用于室外需配置定向天线。
GSM/GPRS、CDMA为移动通信公网技术,很成熟,但传输速率有限,一般在100Kbps级,无法传输高质量图像(大于2Mbps);保密机制不健全,如建设专用网,其小区制覆盖将意味着天价建设成本。
数字微波、扩频微波可以提供高速率链路,但均为单载波调制技术体制,仅仅在通视环境下应用,不能在阻挡环境中和移动中使用。

wifi重传机制 -回复

wifi重传机制 -回复

wifi重传机制-回复WiFi重传机制是一种用于无线网络中的重传机制,可以帮助解决数据包丢失和信号干扰等问题。

无论是在家庭网络、企业网络还是公共场所的无线网络中,WiFi重传机制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WiFi重传机制的工作原理,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WiFi重传机制的基本原理。

在WiFi网络中,数据传输是通过无线信号进行的。

无线信号往往会受到干扰、衰减和障碍物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数据传输中存在较高的丢包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WiFi引入了一种重传机制。

当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丢失时,发起端会通过一种数据帧的方式重新发送该数据包,直到接收端成功接收到为止。

这就是WiFi重传机制的基本原理。

在WiFi重传机制中,有两个重要的参数需要考虑:传输速率和重传次数。

传输速率决定了发送端发送数据包的速度,而重传次数则决定了发送端在发生丢包时重新发送的次数。

传输速率和重传次数通常由协议或设备的设置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性能。

此外,WiFi重传机制还涉及到一种称为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ARQ)的协议。

ARQ协议是一种基于反馈的机制,用于在数据传输中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

当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包时,会通过发送一个ACK(Acknowledgement)帧来告知发送端数据包已经成功接收。

如果发送端没有收到ACK帧,或者接收端发送了一个负的ACK帧(NACK),则发送端会重新发送该数据包。

通过这种方式,ARQ协议可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WiFi重传机制在许多应用场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在家庭网络中用于提供更稳定和可靠的网络连接。

在传统的有线网络无法覆盖的区域,比如花园或露台,利用WiFi重传机制可以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使用户能够无缝地访问互联网。

此外,在公共场所,如咖啡馆、图书馆和机场等地方,WiFi重传机制可以帮助解决信号干扰和拥挤的问题,提供更好的网络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IP的承载网络
PHOSPHOR
城域网网络架构
PHOSPHOR
IP骨干网
干线传送网
城域核心层
业务控制子层
城域汇聚层
Router
城域数据
SR
BRAS
SDH/WDM/OTN
城域传送
L2 Switch
L2 SW OLT
MSTP
城域接入层
DSLAM L2 SW
PON ONU
MSTP
2
中国移动城域网现状
PHOSPHOR
R99 /R4
AAL2/AAL5 ATM SDH
NodeB R5
IP PPP/HDLC SDH
IP ETH PHY
E1
移动城域传送网 (RAN传送网)
E1/信道化STM-1 或终结IMA出ATM STM-1
POS或FE
1×1
1×3
4×3
R99/R4
2M
4M
16M
版本
典型最大速率
理论最大速率
R4 单载波HSDPA
384Kbps 2.24Mbps
2.0Mbps 2.8Mbps
3载波HSDPA
6.72Mbps
8.4Mbps
14
IP化和宽带化并未降低3G业务的性能
PHOSPHOR
15
IP RAN的backhaul性能指标
PHOSPHOR

时延:是网络非常重要的属性,必须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虽然以太网并没有相关的标准,
▪ LAN接入在国外发展比较好,在我国发展比较缓慢:
▪ IP专线业务各运营商都有一定的市场分额;作为以移动 通信为主业的运营商,移动只在IP专线业务领域发展了 一些业务.主要是集团客户专线接入业务。
8
中国移动拥有完善的城域传送网
PHOSPHOR
9
城域传送网物理结构实例
PHOSPHOR
10
中国移动城域网面临的挑战
要课题。

现阶段应加快研究传送网IP化演进策略,提出传送网接入层IP化具体措施,在传送网建
设上按照“用现在确保未来”的投资策略。
12
TD-SCDMA对城域网带来的挑战
PHOSPHOR
TD基站接入需求
支持TDM、ATM、ETH等 多种业务
保证话音和数据业务质量 (时延、误码率和丢包率) 电信级保护、OAM、安全性
PHOSPHOR
GE及以上颗粒 业务逐渐采用 IP over WDM
小颗粒业 务仍采用 SDH环网
•主要采用城域传送网MSTP/SDH,承载以小颗粒
现状 TDM业务为主的2G基站和少量集团客户业务
•缺乏集团客户和家庭业务,城域数据网规模较小
P over SDH/WDM
城域网核心层
MSTP/SDH
城域网 汇聚/接入层
以MSTP/SDH环网为主 ,承载2G基站和少量集 团客户业务
1. 业务IP化和大颗粒化,导致城域网将由主要 承载现有E1/STM-1(2M/155M速率)TDM业务逐渐 转向承载FE/GE(10M/100M/1000M速率)IP业务。 城域网技术需要由现有“以TDM电路交换为内核” 向“以IP分组交换为内核”演进
• 改造现有MSTP/SDH网络成本较高 • 新建分组网络必须支持1588v2等同步功能
11
2G GSM网络的IP化
PHOSPHOR

现阶段正在推进2G无线网、核心网、骨干传送网IP化演进,传送网仍存在TDM电路需
求,以往采购了较大规模的SDH设备。

随着IP化推进,如何有效保护SDH设备投资、满足新增业务需求,是中国移动面临的重
但从语音业务本身来讲在ITUG.114中规定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时延应在150ms以内。如果超过
这个限值,用户将会感到声音的延迟,将会导致语音质量的明显下降。同时值得一提的是,不同
的协议对VoIP数据包延迟的要求不太一样,例如H.322和SIP协议对延迟的要求要比其它协议如
MGCP协议要求低得多。需要指出的是,上面仅从业务的角度描述了对整个网络的时延要求。而
网建设没有形成规模,多数省份只在省会城市建设了独立
的IP城域网,而且覆盖范围有限,与固网运营商相比差距
较大。

借用城域传送网MSTP来提供少量专线接入业务。

互联网接入业务主要有窄带拨号业务、宽带IP业务(ADsL
和LAN)、IP专线业务。
▪ 窄带拨号业务已逐步萎缩,
▪ 70%以上的宽带用户是通过ADSL方式接入的,在 ADSL业务方面,拥有大量铜线资源的固网运营商有着 得天独厚的优势,未来仍将有绝对的优势;
2. 3G和全业务竞争,导致城域网不仅承载2G/3G
需求 语音和数据业务,还需承载集团客户和家庭业务。
和 城域网需要扩大规模并考虑多业务统一承载
挑战
• 对于基站和高价值集团客户等高价值业务和 普通集团客户和家庭宽带等低价值业务,需要
合理选择组网技术
• 增强对于大规模数据业务的控制和管理
3. TD-SCDMA空口精确时钟和时间同步需求,导致 城域网需要提供更高精度的同步信号传送能力。
BTS
BTS BTS 3
中国移动城域网现状-水平分层
PHOSPHOR
4
电信城域网架构
PHOSPHOR
5
网通城域网目标架构
PHOSPHOR
6
新联通城域网网络架构
PHOSPHOR
省际骨干网
互联网
IP专网
核心层 (出口)
城域骨干网 汇接层
业务接入 控制层
核心路由器
BRAS

MAN SR
IP专网SR
汇聚层 宽带接入网
TD基站精确时钟/时间同步
TD基站接入现状 以TDM业务为主
主要采用SDH/MSTP, 保证业务质量和电信级能力
GPS提供时钟/时间
TD基站接入挑战
以分组业务为主
基于TDM内核的SDH/MSTP 与业务模型失配,采用PTN 保证业务质量和电信级能力
1588v2/同步以太等分组同步
13
HSDPA、LTE的带宽需求
用户接入层
ATM 汇聚网
xDSL接入点 (DSLAM)
MSTP RPR
PON OLT
以太汇聚网
PON ONU/ONT
LAN接入点 (园区交换机)
MSTP->PTN
普通接入网络平面
高质量接入网络平面
7
中国移动城域IP网还十分弱小
PHOSPHOR

目前由于没有全业务运营牌照,无接入网络资源,没有开
展普通用户的固网宽带接入业务,因此中国移动的IP城域
PHOSPHOR
骨干网 省网
IP骨干网建成
CMNet
IP 专网
骨干传送网
MSCS
专网AR
省网出口
SDH/MSTP/WDM/Fiber
核心网
MGW/ GGSN
城域网出口
IP省网
RNC
BSC
MSTP网络发达 无线接入网控制
本地网接入层
以太接入网
城域接入网 规模较小
MSTP/SDH
大客户专线业务
NodeB NodeB NodeB B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