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哪里了
《藏在哪里了》教案

《藏在哪里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藏在哪里了》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方向(上、下、左、右),能够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掌握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运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描述物体位置。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藏宝图、宝藏卡片、磁性教具、PPT课件。
学具:学生用藏宝图、宝藏卡片、磁性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有趣的寻宝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方向问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磁性教具演示,讲解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给学生藏宝图和宝藏卡片,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藏宝任务,描述宝藏位置。
4. 小组展示与评价(5分钟)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其他方向(东南西北),让学生初步了解,为下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坐标系,标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
2. 根据教学过程,随时更新板书内容,如:方向、物体位置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藏宝图,描述宝藏位置。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正确描述宝藏位置,如:“宝藏藏在房子左边的大树下。
”2.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房间的平面图,用上、下、左、右描述物体位置。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正确画出房间平面图,并描述物体位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方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方向描述不准确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后尝试用其他方向(东南西北)描述物体位置,为下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藏在哪里了》小班教案通用

《藏在哪里了》小班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藏在哪里了》是一节针对小班幼儿的认知与探索课程。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有趣的形状和颜色》第三章《藏起来的宝贝》,主要内容包括:通过故事、游戏、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幼儿认识和发现事物的隐藏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探索,发现事物的隐藏规律,提高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观察、发现事物的隐藏规律。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逻辑思维,将观察到的规律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藏宝图、宝藏(玩具、糖果等)、故事书、卡片、骰子、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一个关于宝藏的故事,引发幼儿对藏宝的好奇心。
邀请幼儿参与寻宝游戏,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2. 例题讲解(10分钟)向幼儿展示藏宝图,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隐藏的规律。
解答幼儿的疑问,讲解寻宝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寻宝游戏,让幼儿将观察到的规律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提示。
邀请各组幼儿分享寻宝过程和收获。
5. 创作环节(10分钟)引导幼儿用画笔、水彩等学具,创作自己的藏宝图。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帮助。
六、板书设计1. 《藏在哪里了》2. 内容:故事梗概藏宝图示例寻宝技巧创作提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自己的藏宝图,并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寻找。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观察、探索、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庭寻宝活动。
以其他主题(如动物、植物等)开展类似的观察、探索活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5.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6.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和趣味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应放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上。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藏在哪里了》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藏在哪里了》含反思《小班语言活动教案《藏在哪里了》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语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语言活动教案《藏在哪里了》含反思!活动意图:由于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对画面主要内容的完整表述以及多幅图连贯讲述存在困难。
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藏在哪里了》,通过观察画面,运用新的讲述方法学习完整连贯地讲述,以促进幼儿语言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幼儿自主性和教师引导性有效结合。
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活动目标:1.根据动物的显著特征找出相应的动物。
2.大胆、清楚地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
3.体验捉迷藏游戏的快乐。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准备:1.幼儿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2.《藏在哪里了》绘本PPT课件、捉迷藏音乐。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观察画面根据动物特征找到动物。
活动难点:用句子“……藏在……(后面/里面)”描述动物躲藏的位置,知道捉迷藏的游戏规则。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
1.师幼谈话。
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是怎么玩的?2.导读封面。
封面上有谁呀?那谁会和它们一起捉迷藏呢?(.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二)解读图画书。
1.观察PPT画面2-7页,感知故事开始部分。
2.自主阅读图书卡片,能根据动物的显著特征找出相应的动物。
3.结合PPT画面8-12页,大胆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
你找到了谁?它藏在哪里?可是“长着美丽的角的小鹿藏到哪里去了呢?”小朋友你们发现了吗?(三)讲述图画书。
1.教师引导语。
小动物们捉迷藏的游戏好玩吗?那我们一起把这件好玩的事讲出来吧!2.师幼随PPT完整讲述故事。
(四)师幼游戏。
捉迷藏真有趣呀,你们想不想玩一玩?那谁来藏、谁来找呢?活动延伸:1.引导幼儿感知更多小动物的显著特征。
2.组织幼儿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
《藏在哪里了》绘本故事课件

成长主题
总结词
通过藏猫猫游戏,小动物们不仅在身体 上成长,而且在心理上也得到了成长。
VS
详细描述
在游戏中,小动物们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 、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面对挑战。这些 经验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和 学习。绘本通过这个主题,鼓励孩子们在 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和进步。
05
故事教育意义
对孩子的影响
详细描述
在寻找彼此的过程中,小动物们不仅享受了游戏的乐趣,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 了解和感情。他们愿意帮助朋友,关心朋友,这种友谊是绘本想要传达的重要 价值观。
勇气主题
总结词
绘本中每个小动物在寻找其他朋 友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了勇敢和 坚定的品质。
详细描述
小动物们面对未知的环境和困难 ,不畏惧、不退缩,始终坚持寻 找朋友。这种勇气和坚定的品质 是绘本想要引导孩子们学习的。
02
绘本插画欣赏
封面插画
总结词:精美绝伦
详细描述:封面插画以手绘风格呈现,色彩鲜艳,画面温馨。描绘了孩子们在森林里玩耍的场景,其中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 放大镜,正在寻找躲藏的小伙伴。整个画面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
故事内页插画
总结词:生动形象
详细描述:故事内页插画同样采用手绘风格,细腻入微地描绘了森林、草地、小溪等自然景观,以及 各种动物和植物。这些插画不仅丰富了故事情节,还为孩子们展现了自然之美。
故事续写活动
总结词
通过故事续写,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 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
详细描述
在故事续写活动中,老师可以给出绘 本故事的一部分情节,让孩子们发挥 想象力,继续编写故事。这不仅可以 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还能培养他们 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主题讨论会
幼儿园小班语言《藏在哪里了》教案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小班语言《藏在哪里了》教案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故事》,详细内容为《藏在哪里了》这一故事。
通过讲述小兔子和小狐狸捉迷藏的故事,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复述故事。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观察力,通过故事中的游戏情节,引导幼儿学会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能够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故事情节发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图片、小兔子和小狐狸玩偶。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观察小兔子和小狐狸,引导幼儿猜测它们在做什么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播放故事课件,教师讲述《藏在哪里了》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3. 讨论: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4. 实践:组织幼儿进行“捉迷藏”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5. 练习:让幼儿用彩笔和剪刀,制作故事中的小兔子和小狐狸,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七、板书设计1. 故事《藏在哪里了》2. 故事角色:小兔子、小狐狸3. 生词和短语:捉迷藏、找到了、藏起来、开心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小兔子和小狐狸捉迷藏的画。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画出小兔子和小狐狸捉迷藏的场景。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
3. 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类似的故事创编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绘本故事《藏在哪里了》 - 其他故事

绘本故事《藏在哪里了》 - 其
他故事
动物们在捉迷藏。
石头、剪子、布,小狐狸输了,来找大家:“你们都躲起来吧,好好地躲起来。
”“5、4、3、2、1”
都躲到哪里去了呢?石头后面有对长长的耳朵:找到了,是小兔子!小兔子藏在石头后面。
都躲到哪里去了呢?大树后面有条花花的尾巴:找到了,是小松鼠!小松鼠藏在大树后面。
都躲到哪里去了呢?小草后面有个长长的鼻子:找到了,是大象!大象藏在草丛里。
小兔子、小松鼠、大象都找到了,咦!长着美丽的角的小鹿躲到哪里去了呢?没有找到啊,小鹿好聪明!
“我在这里呢!”原来小鹿躲到了大树后面。
小班绘本《藏在哪里了》ppt课件

小班绘本《藏在哪里了》ppt课件•课程介绍与目标•阅读理解:寻找隐藏线索•语言表达:讲述自己的发现•创意拓展:创作属于自己的隐藏故事目•情感培养:体验寻找与发现的乐趣•课程总结与延伸录课程介绍与目标绘本《藏在哪里了》简介绘本内容概述绘本风格与特点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孩子们了解捉迷藏游戏的规则,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游戏和互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孩子们感受友谊的珍贵和寻找过程中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通过播放绘本PPT ,引导孩子们进入故事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程导入(5分钟)绘本阅读(10分钟)游戏环节(15分钟)课程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阅读绘本,引导他们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情感。
组织孩子们进行捉迷藏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寻找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回顾课程内容,引导孩子们分享游戏经验和感受,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课程安排与时间阅读理解:寻找隐藏线索故事背景介绍情节发展概述结局揭示030201故事情节梳理角色特点及关系分析角色介绍角色关系分析小动物们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寻找躲藏起来的伙伴,展现了亲密的友谊和团结合作精神。
寻找隐藏线索的方法与技巧观察细节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力语言表达:讲述自己的发现描述角色和场景的语言运用描述场景细节描述角色特征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场景中的细节,如“郁郁葱葱的森林”、“阳光明媚的午后”等。
使用恰当的动词讲述自己的理解阐述自己对于故事主题和寓意的理解,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
表达自己的喜好分享自己对于故事中角色和场景的喜好,以及对于故事情节的感受。
分享阅读乐趣描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愉悦感受,以及与他人分享阅读的乐趣。
分享个人阅读体验和感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练习口语表达通过讲述自己的发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小班语言教案《藏在哪里了》

小班语言教案《藏在哪里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语言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寻找游戏》,详细内容为故事《藏在哪里了》。
通过故事中动物们捉迷藏的游戏,引导幼儿关注事物之间的关联,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中动物们的藏身之处。
2. 学会表达自己想法,能够简单描述动物们的藏身之处。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会描述动物们的藏身之处,用完整的句子表达。
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关注事物之间的关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动物玩偶、藏身道具(如花瓶、桌子、椅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玩捉迷藏游戏,引导幼儿关注藏身之处。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述故事《藏在哪里了》,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动物们的藏身之处。
2)教师提问,检查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动物,讨论它在故事中的藏身之处。
2)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幼儿认真倾听。
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评价,强调重点,纠正错误。
5. 板书设计(5分钟)1)板书故事《藏在哪里了》。
2)在黑板上画出故事中出现的动物,标注它们的藏身之处。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故事《藏在哪里了》的插图,并简单描述画面内容。
答案示例:小兔子躲在花瓶后面,小狐狸藏在桌子下面,小猴子爬到树上。
2. 作业要求:用彩笔在画纸上完成,描述内容用完整的句子表达。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与家长一起进行寻找游戏,锻炼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家长可以帮助幼儿练习描述藏身之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学会描述动物们的藏身之处,用完整的句子表达。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游戏能够有效地引导幼儿关注藏身之处。
3. 例题讲解:确保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并关注到动物们的藏身细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绘本教学《藏在哪里了》
无锡市羊尖中心幼儿园高晓丽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寻找动物,了解角色的显著外形特征。
2.尝试讲述动物朋友躲藏的位置。
3.对阅读活动感兴趣,体验猜测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动物两只,PPT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玩过捉迷藏游戏吗?今天有两只小动物也来和我们玩捉迷藏游戏啦,大家快把眼睛遮起来,它们要藏起来啦!
教师把动物藏好(露出动物身体的一小部分),请幼儿找一找藏在哪里了(引导幼儿说说在椅子上、盆子里等)
二、出示图片,讲述故事内容。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书,书里面的小动物们也在玩捉迷藏游戏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出示内页封面,告诉幼儿书名
2.出示第一页
师:看,好多小动物啊,你们认识它们吗?是什么样子?你怎么知道它是xx?(幼儿说到一个动物,教师就点击图片,放大动物,以便幼儿更好观察动物的特征)
引导幼儿简单讲述动物的外形特征,学一学小动物的样子
2.第二页
师:小狐狸把眼睛蒙起来,猜猜其它小动物们去干什么了?
小结:森林里小动物们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小狐狸说:你们都躲起来吧,我来找,一定能找到。
我开始数数了1、2、3、4、5(引导幼儿一起数数),我来找你们了!
3.寻找动物朋友
片段一:
师:看小狐狸找到了谁?
师: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再一次的引导幼儿巩固讲述动(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原文地址/thread-287964-1-1.html)物的外形特征)
师:小兔躲在哪里了?(出示图片验证,点击下一页)
引导幼儿讲述完整的句子“小兔躲在大石头后面”。
片段二、三、四:
师:小狐狸还找到了谁?你怎么知道是xx呢?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动物露出来的明显的特征来寻找,巩固动物们的一些明显特征。
(出图片验证)
在哪里找到的?(再一次引导幼儿讲述:小松鼠躲在大树后面;小鸭躲在花丛里,小象躲在草丛里)
引导幼儿完整讲述“xx动物有XX”,“xx藏在xx了”等完整句子。
片段五:
(1)师:刚才小狐狸找到了很多的小动物,有小兔、小松鼠、小鸭、小象,都被小狐狸找到了(一一出示图片重复幼儿的记忆),还有谁没有找到?大家快想一想!
(2)师:哎呀,对啦,还有小鹿没找到呢,小鹿躲到哪儿去了?你们帮小狐狸找找。
(幼儿
寻找后教师出示最后一页)
(3)师:为什么小狐狸很快就找到了小兔它们,可是找不到小鹿呢?(追问:小鹿躲在哪儿?它的角也露出来了,为什么大家没有发现呢?小动物们把鹿角当成什么了?)
(4)小结:小鹿真聪明,躲在树林里,大家把它的角当成了树枝,所以找不到它!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让幼儿对阅读内容有整体感知
四、延伸活动:游戏“捉迷藏”
师:小朋友,你们想玩捉迷藏游戏吗?那我们就来玩一玩吧!老师来找,你们来藏好吗?等我数到5你们就要藏好的哦!
请幼儿在教室里一起玩捉迷藏游戏,可以藏在椅子后面,桌子下面,门后面等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