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讲义1第1讲.尖子班.教师版

合集下载

部编本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各单元教材解读 精品课件PPT

部编本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各单元教材解读 精品课件PPT
单元内容构成
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用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描写自己的老师。
单元教学重点
单元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的特点。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用事件来体现人物特点,能使人物特点更鲜明。如《将相和》一文中,通过“渑池之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三件事,体现出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识大体、顾大局的特点。《搭石》则通过搭石,赞美了朴素的民风。《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则通过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了比猎豹速度更快的事物,突出了这些事物“快”的特点。 (2)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要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带着问题读,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对于不懂的词语先不管它,一口气读下去;边读边想,捕捉有用的信息;不断练习。这样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才能提高效率。
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我的“自画像”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漫画”老师
五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形形色色的人
单元内容构成
先想想你的老师有什么特点,如外貌、衣着、性格、喜好,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其特点的具体事情来写。
2.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①战国的时候,秦国最强,常常侵犯别的国家。②秦国要拿十座城池来和赵国换和氏璧,不换的话,就要攻打赵国。③……
单元评价建议
(三)评价学生的习作完成情况
所写人物
特点鲜明✶
事例选择✶
描写方法✶
习作突出优点
张老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讲解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讲解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讲解一、生字词。

1. 会认的字。

- “鹭”(lù):白鹭是一种鸟类,要注意这个字的读音是整体认读音节。

- “嫌”(xián):嫌弃,表示厌恶、不满意。

如“他嫌这个东西太旧了”。

- “喙”(huì):鸟的嘴。

这个字比较难写,笔画较多,要注意结构。

- “黛”(dài):青黑色。

如“黛色的山峦”。

- “嵌”(qiàn):把东西填镶在空隙里。

如“嵌入”“镶嵌”。

2. 会写的字。

- “宜”:适宜、相宜。

书写时注意上半部分的“宀”要写得宽一些,盖住下面的“且”。

- “鹤”:仙鹤。

左窄右宽,右边的“鸟”字要写得舒展。

- “嫌”:右边的“兼”中间是两竖,不要写成一竖。

- “朱”:朱红。

注意两横的长短比例。

- “嵌”: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山字框要写得方正。

二、文章结构与内容。

1. 结构。

-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明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第二部分(第2 - 8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

这部分又可以细分为两层。

- 第一层(第2 - 5自然段):描写白鹭的外形。

先写色素的配合,再写身段的大小,通过与白鹤、朱鹭、苍鹭的对比,突出白鹭色素配合的适宜和身段的精巧。

- 第二层(第6 - 8自然段):描写白鹭的活动。

描绘了白鹭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态。

-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与开头相呼应,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内容。

- 在描写白鹭外形时,作者抓住了白鹭的颜色和身段进行描写。

例如“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致地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并且用“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样的语句,表现出白鹭外形的恰到好处,就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五年级上册第一课讲解课程

五年级上册第一课讲解课程

五年级上册第一课讲解课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

2. 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3. 课文内容的讨论和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情感表达。

重点:生字词的掌握和理解,课文阅读和讨论。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和粉笔。

2. 投影仪和PPT。

3. 教学视频和音频。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认知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授新课:首先进行生字词的学习,然后阅读课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3. 巩固练习: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练习题等方式进行评价。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引导学生进行改进。

八、作业布置:1. 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2.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讲义-1-第1讲.尖子班.教师版

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讲义-1-第1讲.尖子班.教师版

童年是纯真的,童年是金色的,童年是多梦的。

一张糖纸、一次争执、一句话语……看似平常,却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学习本讲内容,感受文章的中心;通过对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品味,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成语万花筒]1.请在下面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字,使每个成语完整无误。

试一试,你准行。

()劳永逸()面三刀()顾茅庐()面楚歌()光十色()亲不认()零八落()面玲珑()牛一毛()万火急()无聊赖()篇一律()马齐喑【参考答案】依次填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2.填数词组成语。

()穷()白()日()里()全()美()目()行()落()丈()心()意()上()下()头()臂()死()生()斤()两()山()水()言()语【参考答案】一穷二白一日千里十全十美一目十行一落千丈三心二意七上八下三头六臂九死一生半斤八两千山万水千言万语第1讲我们的童年(上)讲义使用参考[快乐热身]环节重点在积累成语,建议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花几分钟的时间帮助学生积累。

[读文章试身手]环节选用了三篇关于童年的文章。

《餐桌上的谜底》中,作者的童年虽然尝过了酸甜苦辣,却也得到了人生启示;《会飞的蒲公英》写了一个大山里的孩子在母亲的教导下梦想成真的故事;《一千张糖纸》回忆童年往事,讲述了一个关于“诺言”“童心”的故事,有一定难度,教师要注意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每篇文章后都有[教学思路导引]这个环节,教师参考这些内容,也可以补充其他相关问题。

在授课中,建议先让学生阅读文章,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教师在学生讨论中进一步引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最后再让学生做文章后的习题,教师讲解方法,订正答案。

(一)餐桌上的谜底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瞧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飘出的肉香。

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馋了。

每次,闻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我会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①(挪、走、跑)到邻居家门边。

第1讲.圆中三大基本定理.尖子班.教师版

第1讲.圆中三大基本定理.尖子班.教师版

1初三秋季·第1讲·尖子班·教师版π是什么?满分晋级阶梯漫画释义圆5级圆中三大切线定理圆4级圆中三大基本定理 圆3级 正多边形 和圆与圆中的计算 1圆中三大基本定理2初三秋季·第1讲·尖子班·教师版中考内容中考要求ABC圆的有关概念 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会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能利用圆的有关概念解决简单问题圆的性质知道圆的对称性,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 能用弧、弦、圆心角的关系解决简单问题能运用圆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圆周角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知道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会求圆周角的度数,能用圆周角的知识解决与角有关的简单问题能综合运用几何知识解决与圆周角有关的问题 垂径定理 会在相应的图形中确定垂径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能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切线的概念,理解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了解切线长的概念能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会根据切线长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利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解决简单问题能解决与切线有关的问题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能利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简单问题弧长 会计算弧长 能利用弧长解决有关问题 扇形会计算扇形面积能利用扇形面积解决有关问题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会求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能解决与圆锥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圆是北京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圆的有关性质与圆的有关计算,每年的第20题都会考中考考点分析中考内容与要求3初三秋季·第1讲·尖子班·教师版查,第1小题一般是切线的证明,第2小题运用圆与三角形相似、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求线段长度问题,有时也以阅读理解、条件开放、结论开放探索题作为新题型。

要求同学们重点掌握圆的有关性质,掌握求线段、角的方法,理解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理解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掌握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会根据条件解决圆中的动态问题。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讲义1第1讲[1].尖子班.教师版.doc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讲义1第1讲[1].尖子班.教师版.doc

第1 讲重返校园,我的新发现(上篇)1.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肯定都有些变化,你发现了新的变化了吗?2.除了发现身边同学的变化,你还发现了什么变化呢?3.学会从多方面寻找变化。

【讲义使用参考】本学期的整体教学思路较之前有所调整,“本课导引”取代了原来每课前的“学习目标”,不再是一些枯燥的话语,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带有启示性的话题,选文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类(如“写人类”、“记事类”等),而是从本课的话题说开去,联系到更多的内容,由之前的分类教学逐渐过渡到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希望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向学生讲解我们的教材安排。

辨“然”字成语(上)这些成语你都掌握了吗?比一比,看谁填得正确,填得快,注意不要重复。

____ 然处之____然挺立____然不动____然大物____然成风____ 然一体____然一新____然无存____然开朗____ 然大怒____ 然大悟____ 然自得____然无恙____然起敬____然不同【参考答案】泰然处之傲然挺立岿(kuī)然不动庞然大物蔚然成风浑然一体焕然一新荡然无存豁然开朗勃然大怒恍然大悟怡然自得安然无恙肃然起敬截然不同能力提高训练( 一 )我的书包当我们第一次跨进小学的大门时,我们的肩头就有了一个忠实的朋友——书包。

它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用自己的生命点燃我们求知的欲望。

我也有这样一个书包,它已陪伴我工作了快两年了。

每天早晨,它伴随我迎朝阳、踏露水,去迎接新的一天的挑战;每天晚上,它陪着我送夕阳、数落灯,满载着知识踏上归途。

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成了我最贴心的宝贝,最知心的伴侣,最亲密的朋友。

我的书包与大家的一样,是从商店里买来的。

那好似在刚上二年级的时候,我的第二个书包光荣“退休”了,于是,我便和爸爸到商店去买新书包。

站在箱包柜前,五颜六色,各不相同的书包使我眼花缭乱了。

我不断地找着,希望能有个既美观又实用的书包,终于,在柜台正中,我找到了它——一个普通的帆布书包,一个令我称心如意的书包。

小学六年级语文讲义1第1讲.尖子班.教师版

小学六年级语文讲义1第1讲.尖子班.教师版

第1讲固本夯实强基础(一)1.能够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辨明字义;2.累积成语、歇后语,经过练习,正确运用成语、歇后语;3.正确使用关系词语;4.小升初面试支招(一)。

[成语万花筒]请在下边括号内填上适合的数字,使每个成语完好无误。

试一试,你准行。

()尘不染()姓之好()思而行()海为家()体投地()神无主()窍生烟()面威风()霄云外()全十美()感交集()载难逢()象更新【参照答案】挨次填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文常小贴士]1.《史记》的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史记》既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中国第一部列传文学名著,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的纪、表、志、传,体例齐备,现存汉此后各朝代所谓的正史,基本都是沿用《汉书》的体例,《汉书》在中国文学史是有巨大贡献,作者班固。

3.《资治通鉴》是我国最有名的编年体通史,是宋代的司马光负责编纂的。

讲义使用参照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累积,已经掌握了必定的知识,但会了的东西还不可以成为能力,只有娴熟了的东西,达到“勤能补拙”的程度,才能在限制的时间内运用自如。

本学期进入总复习阶段,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加强训练这些知识。

本学期共12次课,从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这三方面进行集中训练,中间穿插小升初面试的真题及应答技巧。

经过训练,帮助学生理清语文学习的脉络,稳固已学的知识和方法,学会灵巧运用,提升学习能力,为将面对的小升初考试和此后初中学习确立基础。

本学期[快乐热身]环节增添[文常小贴士],主要给学生介绍一些文学知识和文化知识,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也是为小升初备考。

每次内容2-3条,不拘形式,教师能够留为课后复习作业,在下一次上课的时候检查学生记忆的状况。

本讲要点在于对字、词进行系统梳理及加强训练,[方法导引]环节供给了一些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联合例题解说这些方法和技巧,要修业生记笔录。

第1讲.尖子班.教师版

第1讲.尖子班.教师版

20 20 20 20 20 10 100 10 110
一年级·2 级下·尖子班·教师版
-6-
家庭作业
1. 【答案】⑴ 94;⑵ 85;⑶ 124;⑷ 200. 2. 【答案】⑴ 35;⑵ 176;⑶ 180;⑷ 220. 3. 【答案】⑴ 52;⑵ 62;⑶ 130;⑷ 32. 4. 【答案】⑴ 24;⑵ 10;⑶ 35. 5. 【答案】列式: 56 2 8 14 80 (元),她一共花了 80 元. 6. 【答案】列式: 16 18 20 22 24 100.
⑵ 21 87 19 27 (带符号搬家和凑整) 21 19 87 27 21 19 (87 27) 40 60 100
⑶ 12 5 15 48 52 85 88(凑整法)
100 100 100 5 305
⑷ 2 315 36 27 85 64 88 (凑整法)
90 30 100 100 320
数海拾贝
【例题分析】 100
56 + 68 + 44 + 83 + 32 + 59 + 51
100
110
100 100 110 83 310 83 393
一年级·2 级下·尖子班·教师版
-4-
附加题
(老师可根据自己的课堂进度灵活处理讲义内容,附加题仅供老师参考使用.) 1. 将一堆梨分别分给 10 个小朋友,要使每个小朋友都能得到梨,而且每个小朋友分到的梨的个数不
一年级·2 级下·尖子班·教师版
-2-
越玩越聪明
【答案】相片次序为 A、C、B、D.A 图水靴和水桶里都没有水,是去钓鱼的路上; C 图水靴里面装 了水,而且鱼竿是弯的,说明刚钓上来;B 图水靴里有水,刚钓完鱼把靴子收回; D 图水桶滴 水,并且较重,说明是钓完鱼离开的路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我们的童年(上)童年是纯真的,童年是金色的,童年是多梦的。

一张糖纸、一次争执、一句话语……看似平常,却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学习本讲内容,感受文章的中心;通过对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品味,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成语万花筒]1.请在下面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字,使每个成语完整无误。

试一试,你准行。

()劳永逸()面三刀()顾茅庐()面楚歌()光十色()亲不认()零八落()面玲珑()牛一毛()万火急()无聊赖()篇一律()马齐喑【参考答案】依次填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2.填数词组成语。

()穷()白()日()里()全()美()目()行()落()丈()心()意()上()下()头()臂()死()生()斤()两()山()水()言()语【参考答案】一穷二白一日千里十全十美一目十行一落千丈三心二意七上八下三头六臂九死一生半斤八两千山万水千言万语讲义使用参考[快乐热身]环节重点在积累成语,建议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花几分钟的时间帮助学生积累。

[读文章试身手]环节选用了三篇关于童年的文章。

《餐桌上的谜底》中,作者的童年虽然尝过了酸甜苦辣,却也得到了人生启示;《会飞的蒲公英》写了一个大山里的孩子在母亲的教导下梦想成真的故事;《一千张糖纸》回忆童年往事,讲述了一个关于“诺言”“童心”的故事,有一定难度,教师要注意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每篇文章后都有[教学思路导引]这个环节,教师参考这些内容,也可以补充其他相关问题。

在授课中,建议先让学生阅读文章,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教师在学生讨论中进一步引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最后再让学生做文章后的习题,教师讲解方法,订正答案。

(一)餐桌上的谜底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瞧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飘出的肉香。

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馋了。

每次,闻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我会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①(挪、走、跑)到邻居家门边。

这时,邻居会夹上一块放在我的手心,说:“回去吧,回去叫你妈妈也买一点肉吃。

”有时几个弟妹也去,搅得邻居好烦。

有一天,我终于问妈妈:“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a 妈妈没有回答我。

一个星期天,妈妈喊上我,问:“你今晚想不想吃肉?”我说:“想!做梦都想。

”妈妈说:“好吧,你跟我去。

”妈妈带我到一家建筑工地,向工头要了一截土方。

工头在土方上画了白灰线,挖完线内的土方给20元钱。

妈妈说:“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

”我只挖了一会儿,手就软了,且起了泡。

妈妈比划着说:“得2元钱了。

挖吧,再挖挖就又得2元钱了。

”我②(支持、支撑、坚持)了一会儿,终于挖不动了。

妈妈说:“你歇一下再干吧。

”我就这样干一会儿歇一会儿,而妈妈总是不停地干。

我记得那是初秋,天气仍然很热,b 妈妈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这么苦,我甚至不想吃肉了。

一天下来,我们终于把土方挖完了。

妈妈从工头那里领了20元钱,我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

妈妈背我到集市上,问我喜欢吃鱼还是吃肉,我都喜欢,妈妈就买了5元钱的鱼和5元的肉,留下10元钱买油盐酱醋。

晚上,餐桌上摆上了香喷喷的鱼和肉,弟妹们都吃得香极了。

妈妈对我说:“孩子,我想你知道邻居餐桌上的谜底了。

”“是的,我知道了。

”不同的是,邻居家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他们有力气,而我们还小。

妈妈又说:“这叫吃苦,孩子,你知道吗?”面对妈妈,面对餐桌上的鱼和肉,还有吃得正香的弟妹,我哭了。

那年我11岁。

1.给文中①②两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参考答案】①挪②支撑【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要求,在具体语言环境中选用合适的词语表情达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结合具体的语境,考虑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做到词不离句。

2.①-②段写小时候“我”很馋,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动作描写略3.划线句a“妈妈没有回答我”是因为()A.空说道理,不如让其亲身体验。

B.妈妈无钱买肉,心里难受,无言以对。

C.妈妈不愿买肉,不予理睬。

D.妈妈认为孩子要求过分,不必理睬。

【参考答案】A【分析】结合下文可以得知。

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也可以用排除法。

4.划线句b写“妈妈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是为了突出【参考答案】妈妈宁愿多吃苦流汗,也不愿让儿子干。

5.文章标题是《餐桌上的谜底》联系课文,说说“餐桌上的谜底”到底是什么?【参考答案】餐桌上的谜底指:一个人只有辛勤的工作,肯吃苦,才能吃上鱼和肉,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分析】此题考查对题目的理解,我们需要结合文章的中心去理解。

6.我为什么哭了?请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参考答案】我的理解与看法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太不懂事了。

母亲每天都要吃那么多苦,来养活“我们”,“我”却还不懂事地向母亲要鱼和肉吃,觉得自己太不应该了。

【教学思路导引】有人的童年是甜蜜的,有人的童年虽然饱尝酸甜苦辣却受到了家人的呵护。

《餐桌上的谜底》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文章以倒叙方式回忆和描述了“我”童年嘴馋,母亲让“我”挖土挣钱的故事,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疼爱和教育,表达了作者对深沉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作者以儿童的目光、心理回忆和描述了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写出了“我”的嘴馋、“我”对邻居餐桌上鱼和肉的向往——“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挪到邻居家门边”,展现了儿童世界的天真、诚实和坦率。

“挖土”情节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内容,写出了“我”的苦和累——“这么苦,我甚至不想吃肉了”,写出了妈妈的承受和对我无言的爱,也明白了母亲要告诉我的话——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作者11岁的时候尝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却也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在授课的时候,建议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感同身受,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中心,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层含义和情感。

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做后面的练习题,教师针对每道习题点拨解题方法和技巧。

(二)会飞的蒲公英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

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

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了一朵朵白色的小花。

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①轻(yínɡ)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

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

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唱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

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

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

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

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

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更真切了。

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

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

②(mù)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阴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阴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③娇(nèn)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

”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个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

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吗?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①轻(yínɡ)②(mù)色③娇(nèn)【参考答案】①盈②暮③嫩2.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衬托蒲公英白色小花的淡雅(或:平凡)【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章表达技巧的理解和欣赏。

从文题可知,文章要写的是蒲公英,其他几种花艳丽的色彩与蒲公英白色小花的素雅形成明显的对照,以此衬托蒲公英的淡雅、平凡。

3.文章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一句话是:【参考答案】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分析】这道题考查的是阅读题目和文章内容的能力。

首先要注意题目里的“性格”“特点”两个词,尤其要注意“性格”一词。

如果只看到“特点”,就可能答错。

因为在文章里既写了蒲公英的性格特点,也写了蒲公英外在的特点。

“白色的小花”“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这些地方就写出了蒲公英淡雅、轻盈的特点;然而这些不是蒲公英的性格特点。

“性格”是内在的,一般说“性格”是人物所独具的,因此这个题目已经暗示文章用了拟人的写法。

抓住了“性格”这个词,答案就容易找到了。

另外要注意的是这题的答案要求:从原文中找。

4.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的事都和有关。

妈妈这样做的用意是:【参考答案】蒲公英教育“我”像蒲公英那样不满足现状,积极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分析】这道题主要考查确定文章线索的能力、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妈妈这样做的用意也就是这篇文章中心的最重要的方面,希望孩子能像蒲公英那样成长,希望孩子具有蒲公英那样不满足现状,积极进取,不断取得成就的性格。

这要从妈妈做的事情上分析,还要从妈妈说的话上分析。

5.文章中三次运用了“飞来飞去”这个词语,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在妈妈的教育下求知、成长、努力进取的情景。

【分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分析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