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红老师治疗重症的一则医案
刘力红教授查房实录(值得反复学习)

刘力红教授查房实录(值得反复学习)刘观涛按:一门深入《伤寒论》,每日勤修“戒定慧”中医师承学堂: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下面,是我们每天为您奉上的“中医小菜”,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刘力红教授查房实录病例胸痹心痛(冠心病)【病情介绍】一般情况:李某,女,75岁,广州人,入院时间2006年11月27日。
病史概述:因“反复胸闷痛1年,加重9小时”入院。
患者1年前劳累后出现胸闷痛,呈紧缩样,持续10~20分钟,无心悸气促,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
其后胸闷痛反复发作,多次在门诊治疗,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拜阿司匹林等。
11月27日下午3时患者休息时再次出现胸闷痛,呈紧缩性,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不明显,遂至急诊,查心电图示:前侧壁心肌缺血。
为系统治疗入院,入院症见:神清,疲倦,头晕头痛,胸闷,右胁下隐痛,偶尔放射到右肩背区,无头晕头痛,无心悸气促,纳眠一般,小便不通畅,但无尿频尿急尿痛,大便干结,两日未行。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7年,糖尿病史20余年,甲状腺机能减退病史16年。
体格检查:T 36℃,P 76次/分,R 20次/分,BP195/90mmHg。
神志清,精神疲倦,颈静脉怒张,肺部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
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76次/分,律齐,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余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肝肋下二横指,肝区叩击痛(+)。
双下肢无浮肿。
舌淡暗苔少,脉弦。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胸痹心痛(痰瘀阻络证)诊疗经过:入院后查血分析示HGB:84.7g/L。
肾功能CREA:241mmol/L。
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硬化,符合高血压性心脏改变,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心包积液(极少量),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12月7号行冠脉造影术,显示冠脉分布均衡型的,左边的冠脉血流通畅,管腔没有明显的狭窄,左侧前降支的近端可以看到局限的斑块,近端80%的管状狭窄,中段及远端100%的狭窄,右冠脉完全闭塞,远端血管细小,由于狭窄程度较重,没有考虑支架治疗。
刘力红:《思考中医》

刘力红:《思考中医》作者:刘力红来源:《新晨》2020年第04期龙子仲(本书初版责任编辑):刘力红博士你好!《思考中医》出版,应该说这本书点燃了许多人对中医的信心和热情。
我看近来媒体对中医的关注是越来越多,不管是捧是骂,我想都是好现象。
我想问的是:这三年来对《思考中医》的批评和共鸣很多很多,作为“思考”者,你对中医有些什么后续的思考?或者说,你对这些批评或共鸣有些什么样的回应?刘力红(本书作者):中华民族是了不起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了不起的文化,这一点已经有很多的人在说、在论证。
怎么个了不起呢?我想最大的一个了不起的就是她的生命力了不起。
为什么中华文化有如此强的生命力?因为她适应性强,在每一小时代都能在其中找到适应和通变的内涵,很多时候看起来是被打倒了,但是她的精神不泯,她的元气植根很深,所以被打倒的只是形式。
对于传统文化,我现在所持的是比较乐观的态度,她是不会泯灭的,传统文化不会泯灭,中医当然也不会泯灭。
即便遇到一时的阻碍,即便很多的人不理解,甚或耻笑她,但这些都要过去,就像青春期的孩子有一段逆反心理,迟早会过去的。
传统文化的内涵为什么适应于每一个时代呢?我想在以后的问题中再具体说。
2004年后我有幸拜在邓老、李老及卢崇汉老师门下,在他们的教导和影响下,才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李老从医近五十年,都是在基层滚打,尤其是在急危重症中滚打,他所著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告诉我们,中医对急危重症亦有非常之处,有的方面如心衰的抢救,不但不亚于西医,而且有胜于西医。
再看2003年的SARS,似乎更能说明这一点。
SARS来势凶猛,变化迅速,死亡率高,不可谓不急、不可谓不危、不可谓不重,广东的SARS因为中医的介入,死亡率仅3.8%,而与之一墙之隔的香港,因为中医介入很少,死亡率高达17%,这其实是中医于急危重症大有用武之地的一个明证,也是对我的一个很好的教诫。
对于诸如此类的不妥之处,能够有人提出来批评,这是一件好事。
伟大的中医到底有多神奇?看看这两个病例就知道!

伟大的中医到底有多神奇?看看这两个病例就知道!喜欢中医的朋友应该有听说过刘力红博士,他在中医药界的影响力非常大。
第五届扶阳论坛演讲上,唐农校长这样为刘力红博士开场:“上个世纪有一位科学家,如果想给他寄信,只要写上他的名字,不写地址,这个科学家就能收到,这个科学家叫爱因斯坦;而当今的中医药界,也有一个人,只要写上名字,不写地址,他也能收到,这个人就是刘力红。
”可见刘力红博士在中医药界的地位。
今天小编跟大家介绍一个更厉害的人物,刘力红的师父李阳波。
李阳波对中医的研究和运用,可以说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刘博士之前为了给自己的老师出书,在编辑的建议下写了师父的一些事迹,结果编辑老师们都反馈:写是写得很好,就是把你的师父写得太神了,太神了反而会有负面作用。
“太神了”到底是什么样的神法?小编在刘博士的畅销书《思考中医》中看到了关于李阳波治病的两个案例,这里分享给大家。
案例一一位妇女,四十多岁,小腹疼痛一段时间后,到某大医院做检查,检查的结果是盆腔肿瘤,需要手术治疗。
正在收拾东西准备住院手术的时候,李阳波的一位老朋友知道了,就跟患者家属说:“干吗不找李医生看看呢?”患者听了这个建议就找李阳波看,李阳波看后说:“这不是肿瘤,这是虫,把虫打下来病就好了。
”于是给患者开了药。
几天以后,患者大便中果然拉出很多细细条条的东西来,最后这个病就这么好了,没有做手术。
再到这家大医院检查,什么肿瘤都没有了。
案例二1990年暑期,刘力红博士的爱人怀孕40 天时,突发宫外孕破裂出血。
当时由于诸多因素,刘老师选择了中医保守治疗,并立即将情况电话告知南宁的师父李阳波。
李阳波在电话中口述了一个方子,并嘱立刻购用,这个方子就是藏红花 10克,水煎服。
第二天,李阳波亲往刘力红家中,诊脉后,处方如下:白芍180 克、淫羊藿 30 克、枳实 15 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刘力红的爱人用了上述两方,到第三天去做B 超复查,不但出血停止,腹腔原有出血也大部分吸收,且意外发现宫内还有一个胎儿,他们不禁抚额庆幸,而这个胎儿便是刘力红如今的女儿。
刘力红《思考中医》列举19病例

刘力红《思考中医》列举19病例医案:1、怀孕 7 个月的时候,因为劳累的关系,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先兆流产症状。
经过一周的西医治疗,没有得到改善,又因为患者过去有过流产的历史,用黄芪建中汤,第一剂药后,出血就减少了,三剂药下去,腹痛、流血皆止,而且胃口大开。
2、一位女性肺炎患者,患者年龄 60 岁,入院体温39.5℃,WBC 近两万,中性 98% ,右肺大片阴影,按照西医的看法,这是一例重症肺炎患者。
老年人患重症肺炎是很容易出危险的。
经过辨证,属于肺热所致,遂投清肺之剂。
不料服药之后,不久即泻,始则药后2 小时泻,后渐至药后十余分钟即泻。
所泻皆似药水,入院三天体温丝毫未降,其他症状亦无缓解。
按照院规,次日再不退烧,就必须上西药。
遂匆匆赶到师父处求教,师父听完介绍后,说这是太阴阳明标本同病,阳明热而太阴寒,阳明热需清,然清药太阴不受,故服之而泻利。
此病宜太阴阳明分途而治,方不至互相牵扯。
内服仍守前方以清阳明,外则以理中汤加砂仁,研末调酒加热外敷神厥以温太阴。
当晚近9时敷上,约过1小时,继服上药,服后竟未再泻。
次日晨查房,体温降至正常,一夜之间,他症亦顿减。
此病始终未用一粒西药,周余时间肺部炎症即全部吸收而出院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3、一例血气胸的病人,患者经过一周的西医保守治疗,病情不见缓解,仍高热不退,呼吸困难,左肺压缩2/3。
在这种情况下,西医只有求诸手术治疗。
但,患者本人及家属并不愿放弃保守治疗的希望,于是转而求治于我的师父。
师父诊后,认为这是阳明病,属阳明不降所致,只要设法恢复阳明之降,血气胸的问题就可以解决。
于是处了玉竹 120 克、陈皮 120克、白芷 120 克、大枣 120 克,共四味药。
服药以后出现大量腹泻,自觉症状迅速缓解,第四天,体温恢复正常,治疗一周血气全部吸收,左肺复原。
4、案例:“察见牙齿日长,渐至难食,名曰髓溢病。
用白术煎汤,漱服即愈。
”牙齿为骨之余,由肾所主。
肾主骨生髓。
深山老牛评李可、刘力红医案

深山老牛评李可、刘力红医案(整理转贴)"热入血室"治案(李可、刘力红):成都空军医院医师于某,女,33岁,13岁适值经期,突患外感,寒热如疟,耳后淋巴结红肿。
经治,寒热虽退,而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诸症蜂起,20年不愈。
经膀胱镜检,诊为"间质性膀胱炎"。
行电切除术治疗10次,病势日重。
一诊(李可治):2004年9月13日。
面色灰滞、苍黄,整日小腹痛如锥刺,常需吗啡方止。
近来外感风寒半月,缠绵不愈。
气温30℃左右仍觉畏寒,手脚如冰,口苦而干,小便艰涩、灼热,时常尿血,大便难不能自排,依赖开塞露。
小腹痛作欲饮冰水,饮冷后痛更剧。
上症20年来每逢经期尤重。
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两尺弱。
由于正虚,恰逢经期,经水适来适断,外邪趁虚而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步步深陷,伏匿三阴,累及奇经八脉,故呈现定期加重之特点。
乃因正邪交战,正虚无力鼓邪外透,外邪欲出无路,遂成痼疾。
刻下,太阳表邪由经入腑,深陷少阴之里,少阳经邪深陷厥阴血分。
所幸饮食如常,胃气尚强,乃有邪正交战20年相持不下之局面。
当知邪之来路即邪之去路,太阳经主营卫,外合皮毛,内连脏腑,为人身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
《内经》明示:"善治者治皮毛......",前贤亦主张:"诸症当先解表",开门逐盗。
喻昌创"逆流挽舟"法,更谓:"......邪陷入里,虽百日之久,仍当引邪由里出表。
若但从里去,不死不休!"所论虽为痢疾兼表湿者立法,而万病一理,凡沉寒痼冷诸症,外邪深陷入里,冰伏难出者,非汗法不能解。
患者半月来感冒发热无汗,脉反沉细,正是太、少两感的据。
是宜因势利导,扶正托透,使深陷在阴之邪,渐渐由表而出,由阴转阳为幸。
麻黄30克(先煎)附子30克细辛30克红参(另炖兑汁)吴茱萸30克炙甘草30克黑芥穗10克柴胡125克生姜45克大枣25枚加水1600ml,文火煮取600ml,日分3次服,消息进退,得汗则止。
刘力红按腹琐记资料

刘力红:按腹琐记刘力红简介:刘力红,1958年生,广西首位中医博士,现任广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师,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善用中医传统经典方剂治疗疑难病症。
著有专著《思考中医》、《开启中医之门》及学术论文30余篇。
其中《思考中医》在中医界掀起了一股“重视经典、学习经典”的热潮。
著名中医药学家邓铁涛教授看到此书后,盛赞:“吾道不孤,后继有人矣”。
按腹出自内经,是按蹻的具体运用,而把这个运用放在腹部,一是方便,自己可以操作;二是效果明显,易于引发信心,以利坚持。
任何健康的法门都非一朝而就,若不能持之以恒,再好的方法,也如泡影。
腹乃六腑之聚集地,其闭塞,其不通,我们很容易通过腹部的手法探知到,也就是适度力量的按压,若现疼痛,此处便是闭塞不通之处。
于此处保持力度,直至疼痛减轻或消失再移它处按压,渐至整个腹部。
透过此法可使六腑通畅,六腑通畅,五脏才能藏精,生命才具有活力!《素问·通评虚实论》:“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
”意为五脏的问题,由六腑闭塞所引起。
六腑贵在通畅,以通为用。
六腑通,五脏才能发挥藏的功能。
如《素问·五脏别论篇》:“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心与腹之间关系太密切了,所以心腹常相提并论,《本草经》中就有“心腹结气”、“心腹症瘕”等词汇,可见心中的纠结与不快往往表现在腹部的痛点硬结上,有人认为腹部是灵魂深居的地方,按腹就是按摩我们每一个受伤的心灵哦!虽然冬可按腹,仍需避免于藏时(亥子丑)按之。
经云:精者身之本。
故任何方法都要以避免伤精为前提,任何方法都以能护持精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又法无定法,万法归宗!如冬日伤寒用麻桂似违藏精,然伤寒若不汗解,阳气久久难归藏位,汗解寒去,阳自复藏,故虽曰麻桂,亦以藏精也!明此乃得乎!梅于荷:《素问·本病篇》谓:一切邪犯者,皆是神失守位故也。
如能在过去几十年中守住恬淡者,圣人也。
刘力红与师傅谈癌病治法

对疼痛的认识,我们最好是回归到经典上。《素问》专门有一篇讨论疼痛的文章,叫《举痛论》,里面举了十四种疼痛做例子,其中十三种疼痛都是因寒而起,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了疼痛的主因是寒!所以对治疼痛就应该始终抓住“寒”这个主因。为什么肿瘤病人的晚期,很多都会出现疼痛呢?因为到了晚期阳气大都衰败了,阳气一衰,内寒即生,加之又有一个肿物在那里,疼痛的因缘也就具足了。但同是疼痛,为什么肿瘤的疼痛就这么难弄呢?这里关键还是阳气的问题,由于阳气衰败,内寒不断产生,内寒不断,疼痛的主因也就不断,痛因不除,痛果当然也就难止了。
卢崇汉(师):对!你能够这么理解,我非常高兴,但这只是在理上过了,还要在事上印证。这个过程急不来,慢慢积累吧。
博主按:从上述师徒之间的病例分析看出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肿瘤的根本。脱离中医的辨证论治去治疗肿瘤,就好比让你修汽车,但你只有一把大锤,那么你除了把汽车砸了,不会有别的作为。其实修汽车需要很多的工具才能解决问题,那么治疗肿瘤也一样,需要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治疗肿瘤。
刘力红(徒):那是不是意味着肿瘤的疼痛仍然是以பைடு நூலகம்阳为主?
卢崇汉(师):是以扶阳为主,但不是那么简单,标证的问题也还是要考虑,所谓标证也就是如何直接去消除气机阻滞。气机不畅,比如可以用台乌、元胡,更进一步还可以用乳香、没药,当然使用这些药物一定要注意到它有耗气的一面,这就需要我们去斟酌病情,看该不该用,什么时候用。像这一例病人,元气很差,脉都无根了,如果再去耗散,那病情就有可能急转直下。所以你开始的时候没有去顾及他的疼痛,没有过多地去使用耗气的药物,这是对的。现在扶阳固本一段时间后,病情有所好转,可以稍稍兼顾一下这个问题。但是在选药方面还应慎重,尽量选用耗散比较小的,以台乌和元胡这两味药来论,可以选用台乌,因为台乌耗气的作用要比元胡小一些。
卢铸之医案

卢铸之医案卢铸之是火神郑钦安的嫡传弟子,曾培养了吴佩衡,祝味菊,田八味,范中林等名医,其孙即是卢崇汉(刘力红的师父)。
本医案流失民间多年,学术界从未得见,由向天清先生高价购得,向先生推广中医火神学术不遗余力寄我一份。
本人能获得此医案幸甚至哉!由此可见,这份卢铸之医案有多么珍贵!廖万金男三十余岁西昌人病状:腰痛骨节疼痛数年之久,食饮睡眠均不佳,用脑头即昏眩,天时晴雨都有变动,医治数年无效。
因周某介绍来蓉就诊。
诊断:此病系先后二天均有原因,先天必然是在母腹中六月至八个月期间母气所伤,阻碍于肝不能下迎肾阳之升,筋骨之生成未丰。
后天六七八岁之间,脾肝被风湿所扰,阻碍肾之发育。
今腰之痛,腰为肾之府,府即阳也。
膀胱化气之所,气化不宣,肝反受掣。
脾为后天之宰,土之运化所居,人生先后二天,应宜常时连续不断为佳,今脾肝受掣,木土两不相合,肾脾两不相协,先后两不相宜立,所以宜断为先后有关。
今君之病多感寒湿浸于筋络,阻碍血气之交流通,气之循环常常不畅,俗云通则不痛此也。
此际应宜大温肾水,启太阳之气达于三焦,三焦网膜才能通达,营卫才能协和,阴阳才能燮理,如此为宣通气机扶助先后之本旨为要。
如舍本从末,则失机宜,今之所用壮水主,益火源,引少阴(肾)之气归于太阴(脾肝)布满全身,再引后天之精质归于太虚,使气血充满于百骸之中,阳即能卫外,阴即能守中,诚先后之大原则也,亦先后之并举也,实为天地交器通,人物会聚,日月往来,元阴元阳,两相会合时时刻刻健行不息之大旨也。
初方:元月二十三日【天雄片2.5 桂尖 1.5 南藤0.6 五甲皮0.8 茅术0.5松节1.0 大独活0.6 炙草0.3 生姜2.5】计量单位:小数点前为两,点后为钱方解:用天雄桂尖化精为气,引气机交于脾肝,土木交相得养,茅术引土中之湿归于膀胱,膀胱得附子之温,精气随桂枝援木而上,南藤五甲引精气由网膜达于筋络。
独活分化水土中之凝滞,松节导骨节间之藏污归于水道,生姜通达神明,引桂附之性能达于阴阳界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力红老师治疗重症的一则医案
莫某,女,87岁,有骨质增生病史,腰痛十余年,一直服用中西药治疗。
病家于08年五月开始出现咳嗽,身体消瘦。
于7月25日,于西医诊断为肺结核,8月7日入某医院住院治疗,9月4日拍片检查,发现左肺大面积发白,左肺功能丧失,疑为肺癌。
病家于9月18号、21号、27
号三次收到病危通知单,诊断为:肺结核、肺炎、急性心衰、肺癌待排。
21日出现呼吸急促,神智模糊。
27日出现不明原因腹泻。
医嘱以可能需要安排后事。
病家于9月27日下午出院。
卧床在家,保守治疗。
病家于06年时一直在刘力红老师处就诊,诸证平稳。
于今岁7月25日发现结核又于师处就诊,症见咳嗽,痰粘,难咳,背痛、神疲。
舌淡暗苔白,左脉偏大。
处方紫菀15克,生白术15克,云苓15克,陈皮15克,法夏20克,浙贝15克,桔梗15克,生姜30克,炙甘草5克,制附片75克,(先煎两小时)五剂。
之后采用西医治疗,未来就诊。
9月14日又诊,其后一直在刘力红老师处诊治,刘师出差期间,于唐农院长处,刘师之学生黄靖处调治。
刻下病人未至,家属代诉病情,咳嗽,痰少,偶发热,纳不佳,呕吐,下利,舌脉未察,处以方一:桂枝15克,生苍术15克,白芷15克,陈皮15克,法夏20克,云苓15克,南山楂20克,小茴香20克,生姜30克,炙甘草6克,广藿香15克,三剂,先服。
方二:制附片75克,(先煎两小时)生白术15克,干姜30克,生姜30克,党参30克,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三剂
9月27日二诊,家属代诉仍咳,痰粘而少,难咳,纳少,胃脘时痛,下利溏薄,日八九次,低热,神疲倦怠,舌脉未察,处以制附片90克,(先煎两小时)生白术15克,干姜80克,砂仁15克,高丽参15克,油桂15克,云苓15克,炙甘草15克,五剂。
其间未诊,病家自主服用本方六剂。
10月7日三诊,家属代诉,药后症缓,神较旺,难入眠,于10月5日服西药易蒙停止泻,便次减少,守上方加生龙牡各30克,。
三剂。
10月11日四诊,病家已由插胃管鼻伺改食,纳寐差,10月8日双肢浮肿,下腹肿胀,小溲量少,便出乏力,大便已三日未行,舌脉未察。
制附片75(先煎两小时)生白术15克,生姜70克,砂仁10克,高丽参15克,桂枝15克,云苓30克,淫羊藿20克,陈皮10克,四剂
10月13日五诊,自觉服9月27日药后,病情逐渐好转,咳痰渐少,胃纳渐增,精神渐振,然寐欠安,神仍不足。
守9月27日方三剂。
病家于10月11日导尿,后解下大便,之后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溏泻,日行十余次,小便500至600毫升。
10月18日六诊,家属代诉,服上药后,大便次数渐减,刻下12小时一行,不成形,小便每日1200到2000毫升不等,可少坐,精神较好,唯纳呆,仍需鼻伺。
制附片100克,(先煎两小时)干姜90克,炙甘草20克,砂仁15克,七剂。
11月2日七诊,诸证好转,已拔鼻伺管,可自食,时觉饥欲食,眠少,喜动,拔尿管后小便不出,大便日一行,尚
不成形,制附片120克,(先煎两小时)干姜100克,炙甘草20克,砂仁15克,油桂15克,淫羊藿20克,七剂
11月8日八诊,家属代诉,诸证平稳,已可行走,拍片检查肺部空洞消失,上方加党参30克,生白术15克,黄芪50克,七剂.
11月23日九诊,病家已可亲自来门诊就诊,胸口痛,神不足,大便日二行,舌淡苔白,脉沉,重取左不应关,右不应寸。
制附片120克,(先煎两小时)干姜100克,炙甘草20克,砂仁15克,油桂15克,淫羊藿20克,巴戟天20克,菟丝子20克,七剂。
12月13日十诊,可自己起夜,神不足,余无不适,舌淡苔白腻,脉涩,重取无力。
方一制附片75克,(先煎两小时)苍术15克,生姜70克,砂仁15克,朱衣茯神15克,南山楂15克,桂枝15克,陈皮15克,法夏20克,七剂。
方二制附片120克,(先煎两小时)生白术15克,干姜80克,炙甘草15克,砂仁15克,陈皮15克,黄芪35克,党参
30克,淫羊藿20克,巴戟天20克,菟丝子20克,七剂。
病家在后续治疗中一直采用扶阳药物治疗,病家饮食精神逐渐好转,元气逐渐恢复。
门诊自9月27日后,从未有一日断药,门诊间隔则一直重服上次处方。
按:此例病人,已属高年,元阳早衰,病情十分危重,如风中残叶,飘飘摇摇,最后希望寄托中医。
导师治疗此病之成功方法无他,唯刻刻顾护人身之元气也,以钦安卢氏所传之四逆法治疗,究其根本即是治在人身立命之根坎中一阳也。
余无他言也。
此外,病人家属于9月27购得四川江由之上等附片服用,也是治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