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及技术
Y两优9918水稻留蓄再生稻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圆园19年第1期再生稻就是种1季收获2季,利用水稻的再生能力,通过肥水管理技术使收割后的稻桩上的休眠芽迅速生长萌芽成苗,进而抽穗成熟的一季水稻。
再生稻生长周期短,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药的特点,推广价值较高。
近年来,由于双季稻种粮效益下降,劳动力紧张,双抢期间请工难,农户种植双季稻面积呈现下降趋势,发展再生稻可以错开用工高峰,而且投入成本少,具有绿色、高产、米质好、收益高等优点。
耒阳市从2014年开始示范种植再生稻,到2018年种植面积达2340hm 2。
为进一步提高耒阳市一季稻区粮食产量,破解小水镇种粮户增产增收难的问题,同时为小水镇再生稻的推广工作积累科学依据,2017年在耒阳市小水镇四都村进行了Y 两优9918“一季稻+再生稻”试验。
1示范表现试验示范地点设在耒阳市小水镇四都村一农户26.7hm 2承包田中,采用机插机收,试验田前作为冬闲田,地势开阔,阳光充足,排灌方便,肥力中等,pH 值6.1。
供试水稻品种为Y 两优9918。
1.1生育期缩短Y 两优9918在耒阳市作“一季稻+再生稻”栽培时,头季稻在3月19日播种,头季稻8月20日成熟,生育期153d ,再生稻9月3日抽芽,10月20日收割,再生稻生育期61d ,“一季稻+再生稻”全生育期为214d (表1),而双季早稻3月20日播种,7月20日左右收割,双季晚稻6月28日左右播种,11月8日左右收割,双季稻全生育期250d ,“一季稻+再生稻”较双季稻缩短36d ,再生季收割较晚稻提早19d ,为下一季农作物生产安排提供有利时间。
1.2经济性状表现Y 两优9918在示范中表现为株型适中,茎秆坚韧,群体整齐,抗倒性好,后期落色好,株高112.64cm 。
从表2可以看出,头季稻有效穗数为265.2万穗/hm 2,每穗实粒数124.6粒,结实率75%。
由此表明,Y 两优9918分蘖力强,结实率高。
再生季有效穗数252.0万穗/hm 2,穗实粒数51.3粒,结实率81%。
2019年安徽明光市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19年安徽明光市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年第12期明光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临江淮分水岭。
全市水稻常年种植面积为5.87万hm2,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70%。
2019年,水稻单产达9.1 t/hm2,较2018年增产1.4t/hm2,增幅达18.63%。
本文分析了明光市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指导当地水稻种植产业健康发展。
1选种明光市地处江淮分水岭,农业是当地主导产业。
但明光市旱灾频繁,时常发生水患,且扬花期高温、灌浆期多雨。
2017年,明光市水稻品种达116个。
经过当地农业部门的筛选及推广,2019年,明光市种植面积达60 hm2的水稻品种有57个,主要为春播品种、麦茬品种、旱直播品种3类[1]。
春播水稻穗粒大、高秆、抗倒,生育期为140 d,如‘Y两优900’‘晶两优1212’‘深两优868’等;麦茬水稻品种主要为中穗、分蘖强、灌浆速度快、高度适中,生育期为135 d,如‘晶两优华占’‘徽两优丝苗’等;旱直播品种主要以‘旱优73’为主。
当地农业部门根据种植气候及品种特点,优先推广‘晶两优华占’‘徽两优丝苗’‘深两优868’等水稻品种。
其中,‘晶两优华占’种植面积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26.6%,是明光市主要水稻品种[2]。
这些品种具备株型适中、多穗、分蘖强、灌浆速度快、生育期短等特点,适应明光市的气候环境,可以有效降低不利气候与敏感生育期重叠的概率,避免高温热害、倒伏多病等不利影响[3]。
2推广机插秧配套集成技术2012年,明光市开始推广机械育插秧技术,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先后建成标准化育秧工厂46个,高速插秧机保有量210余台,年机械插秧面积超过1.1万hm2,占全市水稻面积的18.7%。
古沛镇农技站联合明光市土肥站等单位开展机械育插秧技术标准化工作,经过反复试验示范,初步形成了“江淮分水岭地区机械育秧插秧技术规程”,并逐步在大面积生产中应用推广。
水稻不同生育期喷施含氨基酸水溶肥对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11期粮食作物作者简介胡燕青(1988—),男,本科,助理农艺师,从事土壤肥料研究及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23-02-16水稻不同生育期喷施含氨基酸水溶肥对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胡燕青1梁路2端音培1汪文婧1徐璟1(1南京市溧水区石湫街道农业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1222;2南京市溧水区耕地质量保护站,江苏南京211200)摘要本试验以含氨基酸水溶肥为材料,按照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喷施含氨基酸水溶肥对溧水地区水稻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溧水区水稻仅施配方肥处理相比,在水稻破口期、齐穗期喷施含氨基酸水溶肥均可提高水稻的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分别增产8.51%、4.87%,增收2003.85、1072.15元/hm 2;与水稻齐穗期喷施含氨基酸水溶肥相比,破口期喷施水稻增产更明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建议溧水区农户在水稻破口期喷施含氨基酸水溶肥。
关键词水稻;含氨基酸水溶肥;产量性状;产量;效益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11-0001-03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是一种可以完全溶于水的多元复混肥料,以游离氨基酸为主体,按照适合植物生长所需比例,添加适量中微量元素而制成的液体或固体水溶肥料,是补充作物营养、调节作物生长的重要手段之一[1-3]。
已有部分学者对水稻叶面喷施含氨基酸水溶肥进行了研究,但针对水稻某个生育期单施含氨基酸水溶肥的研究较少[4-7]。
为验证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在溧水地区水稻上应用的实际效果,研究其在水稻生产上的增产效应,笔者采取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探究了不同生育期叶面喷施含氨基酸水溶肥对水稻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溧水地区农户水稻增产增收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时间和地点试验时间为2022年5月24日至11月5日。
试验地点为南京市溧水区石湫街道蟹塘村(118.90891°E ,31.66965°N )。
新时期水稻种植与管理技术要点

新时期水稻种植与管理技术要点摘要:水稻种植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种植人员需运用先进的种植技术,不断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在田间管理过程中,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科学施肥与灌溉,做好土壤管理工作,定期中耕、除草,为水稻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对保证水稻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水稻种植;管理技术引言水稻产业存在米质不优,产量不高,生产上秧苗素质不高,肥水药浪费严重等问题,必须采取得力技术措施,加以改进传统的种植模式以扩大规模增效益,笔者就水稻栽培技术与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探讨,达到单产稳步提高和规模化扩大推广,为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提供参考。
1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水稻种植的重要性在正式开始种植水稻之前,要将水稻田进行整地,要想后续水稻种植质量高产量大那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保障土地的质量。
对于水稻来说,种植田的选择需要在平整又肥沃的土地上,并且种植时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载重土塘精细选哪个耕耙,结合良种的选择和处理,让水稻种植能够更加绿色高产。
为了切实巩固“三农”工作成果,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也应该极强沟通交流,让种植户更加了解优质水稻选种、栽培、施肥灌溉、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知识。
当前阶段,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带领传统农业走向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完成了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耕农种一直都是传统,其中又以水稻为代表,种植历史最为悠久,种植技术也较为成熟。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关系着居民群众的切实生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原料。
2水稻种植技术2.1种子选择在选择水稻品种前,要了解当地自然条件和土壤条件,综合考虑土壤肥力、栽培时间和生育周期等。
在水资源较少的地区,应选择抗旱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在土壤肥力较差的,黄土地、或沙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瘠薄田块,适宜种植分蘖能力强的中小穗型品种。
选种时要考虑水稻的成熟周期,太早或太晚均会对水稻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
2019 年高邮市水稻新品种(系)对比试验

2019 年高邮市水稻新品种(系)对比试验作者:王文李林赵洁等来源:《中国种业》 2020年第9期王文1 李林1 赵洁1 周才清2(1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211500;2高邮市农业农村局,高邮225600)摘要:为鉴定部分水稻新品种(系)在高邮市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为下一步安排水稻种子繁殖提供科学依据,2019年在高邮市开展水稻品比试验。
初步结果表明:武香粳113、宁粳8号、镇糯20号、常农粳11号产量、综合抗性表现均较好,适宜在该地区繁种。
关键词:高邮;水稻;对比试验;生育期;产量高邮市位于江苏里下河地区,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是典型的稻麦两熟区[1]。
高邮市区位优势明显,位于江苏省中部,可以生产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类型粳稻种子,一直是江苏省常规粳稻主要繁种基地之一,水稻种子辐射到江苏各生态区。
近几年,随着品种审定制度的改革,水稻品种呈现井喷态势,为了科学评价水稻新品种(系)在高邮市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2019年在高邮市安排了水稻新品种(系)对比试验,旨在筛选适宜该地繁种的水稻品种。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供试水稻品种(系)15个,其中中粳类型8个:早香粳1号、中江粳228、连粳16号、A220、Y107、武香粳113(CK1)、扬农产28、南粳9008;晚粳类型7个:常农粳11号、镇糯20号、中江糯3号、苏糯7132、中江粳1813、宁粳8号(CK2)、中江粳18122。
1.2 试验设计试验地点位于高邮市马棚街道东湖村(119.46°E,32.78°N),海拔2.2m,年平均降雨量1341.5mm。
前茬小麦,土质为粘土,肥力均匀。
各品种(系)大区设置,面积均为667m2,随机排列,不设重复,试验安排在同一片田块中,试验区四周设0.5m保护行,同品种延伸。
成熟期取样考查穗粒结构,各小区单收称重测实产。
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试验研究 2021.4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李娜2房欣欣王玉鑫2-3(1.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二九一分公司集贤155923;2•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哈尔滨150038;3.国家水稻产业体系佳木斯综合试验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38)摘要:为探究磷酸二氢钾在水稻上的喷施时期、用量及使用次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特进行了本试 验。
结果表明,在移栽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喷施磷酸二氢钾和米醋的各处理可促进水稻提早成熟1〜5 d,进而加快了水稻的生育进程;喷施磷酸二氢钾可有效的增强水稻的茎秆强度、光合能力,提高水稻的抗倒能力、成穗率,促进成熟期籽粒灌浆,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喷 施磷酸二氢钾和米醋可提高水稻的整精米率、降低蛋白质含量,可有效地提高水稻的品质。
其中在 孕穗末期及齐穗期分别喷施磷酸二氢钾200 g/亩处理表现最佳。
关键词:水稻;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产量性状;产量磷酸二氢钾是磷钾高效复合肥,它具有促进农 作物光合作用,易于水稻吸收利用,促进茎、秆、粒的 生长,使水稻苗壮秆壮、根粗叶茂、籽粒饱满、早熟增 收,增加千粒重,提高结实率,增强水稻抗倒伏、抗寒、抗旱、抗病虫害能力。
为探究磷酸二氢钾在水稻 上的喷施时期、用量及使用次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特进行了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阐述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二九一分公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 验站,土壤类型为草甸黑土, 土壤质地黏重,土壤有 机质含量44.0 g/kg 、碱解氮164.5 mg/kg 、有效磷 34.0 mg/kg 、有效钾 362.8 mg/kg,pH 7.02。
秋翻地。
1.2供试材料及药剂1.2.1水稻品种 选择龙粳31为供试水稻品种。
1.2.2试验药剂及来源磷酸二氢钾,意大利产品 (代理商: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米醋,市购。
1.3 试验设计试验于2020年进行。
7月15日孕穗末期喷施,风速1.8 m/s ;7月27日齐穗期喷施,风速2.0 m/s o 每品质处理喷施270 m 2o 处理设置见表1o2结果与分析2.1水稻生育期调查调查显示(表2),在孕穗末期及齐穗期分别喷施磷酸二氢钾200 g/亩的处理(处理4)成熟期比对照 早5 d,在孕穗末期及齐穗期分别喷施磷酸二氢钾 150 g/亩的处理(处理3)成熟期比对照早4 d ,在孕穗 末期及齐穗期分别喷施磷酸二氢钾100 g/亩+米醋100 mL/亩的处理(处理7)成熟期比对照早4 d ,在孕穗末期及齐穗期分别喷施磷酸二氢钾100 g/亩的处理 (处理2)成熟期比对照早3 d ,在孕穗末期及齐穗期分别喷施米醋100 mL/亩的处理(处理8)成熟期比对照早3 d ,在齐穗期喷施磷酸二氢钾100 g/亩的处理 (处理6)成熟期比对照早2 d ,在孕穗末期喷施磷酸二氢钾100 g/亩的处理(处理5)成熟期比对照早1 d ,在孕穗末期及齐穗期分别喷施磷酸二氢钾50 g/亩的处理(处理1)成熟期比对照早1 do 2.2倒伏情况调查由表3可知,受台风“巴威”的影响,在孕穗末期 及齐穗期分别喷施磷酸二氢钾50 g/亩的处理(处理1)基金项目: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编号:CARS-01 )。
两优036水稻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2019年精选文档

两优036水稻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两优036(03S×安选6号)系安徽荃银农业高科技研究所选育,已通过湖南、江西、湖北、安徽(皖稻2008007)等4省审定。
表现为穗大粒多,耐肥抗倒,米质好。
适宜在安徽省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以外区域推广种植。
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特征特性该品种芽鞘绿色,叶鞘(基部)绿色,叶片浓绿色。
茎秆基部包茎节,茎秆节绿色,茎秆节间秆黄色,剑叶较窄、直立,主茎叶数18片左右,花药饱满、黄色,柱头无色,长穗,穗下垂,二次枝梗多,颖壳茸毛少,颖尖黄色,顶端少有短芒,护颖白色,谷粒长形。
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6年区试产量8 745kg/hm2,较对照品种(汕优63)增产10%(极显著);2007年区试产量9 465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8.5%,2年区试平均产量9105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9.2%。
在安徽省天长、霍邱等地试种,最高产量可达11.25t/hm2。
株高124 cm,有效穗数240万穗/hm2左右,主穗总粒数380粒左右,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8g左右,全生育期在安徽省平均138d左右,比对照迟熟5d左右。
米质特优,糙米率79.4%,精米率72.4%,整精米率69%,粒长6.7mm,长宽比3.0,垩白粒率24%,垩白度2.7%,透明度1级,直链淀粉含量15.22%,胶稠度66mm,多项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米晶莹透明,米饭香软可口,深受大米加工企业的青睐,稻谷价格高,是发展订单农业的主推品种。
茎杆粗壮,抗倒性强,适合机械化收割;抗高温、耐低温能力强;抗白叶枯病、纹枯病能力比对照好,适应性更广。
2高产栽培技术2.1浸种催芽要做好种子消毒及控制,采用“日浸夜露”的方法。
先用清水选种,浮去空瘪粒和病粒。
用(清)活水浸种8h(气温高时6h,气温低时10h),约10h后,用1g强氯精(40%三氯异氰尿酸)配0.5kg水浸种10~12h(每5g可处理稻种1.5kg),然后注意淘洗和用清水洗净药剂,种子捞起洗净后放入箩筐或透气性好的麻袋保温催芽,待种子破胸后(约24h)摊匀炼芽;气温高时,采用浸种后捞起自然催芽至露白即可播种,防止高温烧芽,如有异味要及时淘洗,重新催芽,种壳发白时要用清水淋种,大量露白后炼芽6h即可播种。
红糯优1号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10期农艺学摘要本文介绍了中糯品种红糯优1号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翻耕整地、种子处理、适时适量播种、精准施肥、科学管水、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红糯优1号;高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04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10-0028-02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10.010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红糯优1号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夏梨芳(常德市农业农村局,湖南常德415000)红糯优1号是由湖北中香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孝感市孝南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孝感市农业科学院联合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糯品种。
其品种来源为不育系“红糯1A ”和恢复系“香糯1号”配组。
2019年通过湖北省审定(鄂审稻2019028)。
2020年4月在常德市粮食主产县对该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全生育期为131d ,株型适中,株高达116.5cm ,穗长25.2cm ,有效穗为259万穗/hm 2,后期落色好,除轻感纹枯病外,抗稻瘟病、穗颈瘟、穗曲病、白叶枯病能力较好,抗虫害能力一般,无其他如含杂超标、颖花退化、早穗、跳籽等重要缺点,千粒重为26.29g ,产量达9378.4kg/hm 2,出糙米率为79.1%,整精米率为62.8%。
红糯优1号的生产栽培主要遵循“稳产、优质、绿色、增效”的要求,将本品种的高产、优质、高抗与人们对糯稻“绿色、优质、降本、经济”的要求相结合,通过高产栽培技术体现出来,提高种粮者的经济效益,满足市场对其品质与产量的要求。
为进一步提升该品种的产量与品质,现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翻耕整地对稻田进行翻耕有利于增强田块保肥保水能力,使土壤保持良好的通透性。
翻耕前喷施除草剂,有利于减少杂草发生量。
对田块进行翻耕、平整、耙耘、开沟,清除田面杂草,开好横沟、竖沟、围沟,沟宽保持在20cm 左右,深20~30cm ,方便田块排灌,利于田间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年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及技术篇一: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一、水稻的需肥特点水稻属喜肥作物,仅仅依靠土壤的供给不能够满足水稻的生长发育,必须依据水稻不同生长发育的需肥特点进行相应元素肥料的施用,尤其是需在较大量的氮磷钾元素。
氮、磷、钾是水稻需要量较大而土壤又比较缺乏的营养元素,一般每生产稻谷100kg,约需吸收氮1.6~1.9kg ,磷0.8~1.3kg ,钾1.8~3.8kg ,三者的比例约为1:0.5 :1.3 。
氮素以返青至分蘖期为最高,磷和钾以拔节期为最高。
水稻对三要素的吸收量分别在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后期形成两个吸肥高峰。
因此水稻施肥必须根据水稻这些营养规律和吸肥特性,充分满足水稻吸肥高峰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
二、水稻施肥技术1 、秧田施肥技术一是配制营养土:肥沃的旱田土和腐熟的猪粪按7:3 比例混合堆制;二是秧苗追肥:秧苗3叶期以后,若出现叶片普遍退绿发黄缺肥时,每亩苗床可用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铵16~20kg,兑水1200~1500kg 叶面喷洒,喷肥后要浇清水冲洗,防止烧苗;三是送嫁肥:在移栽前两天最好追施一次送嫁肥,以保证插秧后返青的速度一般按每亩施硫酸铵10kg 或尿素5kg 为宜。
2 、本田施肥技术本田施肥要做到有机肥与化肥结合,追肥与叶面喷肥结合,施肥原则为减氮、增磷钾。
结合秋整地或春整地,可隔年施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每亩2~3t ;再结合耙地施入优质水稻配方肥每公顷15~25kg;分蘖肥:分两次施入,第一次分蘖肥在返青后立即施用总量的50%,最晚不超过6 叶期,促进分蘖早生快发,低位分蘖;当水稻7叶末到第8 叶露尖时施入第二次蘖肥;穗肥:穗肥分两次施用。
第一次在倒3 叶刚刚露尖时施穗肥总量的60%,促进穗、枝梗、颖花的分化,争取大穗;第二次在剑叶(倒1 叶)露尖时施用,穗肥以氮肥为主,加入适量钾肥。
(胡汉龙)、基肥:基肥非常重要,并且最适宜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满足水稻各生育期对各种肥料元素的基本需要,使稻苗扎根后能及时吸到肥料,促进早发。
一般亩施有机肥2000~3000kg,同时还要增施化肥。
由于水稻前期不吸收销态氮,因此,一般每亩施用尿素7~8kg、过磷酸钙30~40kg、氯化钾8~10kg,另外,硫酸锌1kg,每亩施用6~8kg 硅肥。
基肥应在插秧前结合整地施用,施肥深度应在12~20cm。
对缺锌敏感,易患“缩苗病”。
硅对水稻有重要作用,可以增强水稻的抗逆性,改善作物品质,水稻是吸硅最多的作物。
追肥:水稻追肥有3 个重要的施肥时期,包括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
分蘖肥:大田水稻返青后及时追施分蘖肥,促进植株分蘖,提高分蘖量,并促进低节位分蘖的生长。
分蘖肥一般分2 次施用,第一次在返青后,能够起到促进分蘖的作用,(返青肥:插秧后3~7 天,追尿素4~5KG,)第二次是在分蘖盛期,能够保证稻苗生长整齐,起到促蘖成穗的作用。
(①插秧后10~15 天,追尿素10~12.5KG。
② 插秧后25~30 天,追尿素8~10KG穗肥:穗肥是追肥的重点,此期拔节抽穗对结实率与粒重具有深远的影响,叶面积逐渐增加,干物质积累相应增多,是水稻整个生长过程中吸收养分数量最多、强度最大的时期,应加强肥水管理。
同时,在幼穗大约1cm 时,是稻穗形成和籽粒发育的基础时期,在这一时期应控制无效分蘖的产生。
粒肥:水稻抽穗直到成熟期间,要以提高结实率、保证完全成熟、增加千粒重为目标进行合理施肥。
这期间,要视水稻的长势追肥,宜少不宜多。
追施粒肥可以增强的抗病性、抗逆性;延长叶片的功能期,防止早衰;提高根的活力;加快灌浆,促进籽粒饱潢,增加千粒重,从而达到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的作用。
一般每亩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水田肥料利用率:氮肥利用率为20~50%,磷肥利用率为10%~25%,钾肥利用率为60%~90%。
施肥的一般原则是有机、无机肥相结合,施足基肥,普施面肥,早施追肥。
对生育期短的地区或品种,大都采用攻前保后施肥法,即重施基肥,基施用量占总施用量的14%以上,并早施重施分蘖肥,酌情施用穗肥,达到“前期轰得起,中期稳得住,后期健而壮” 的要求,适当争取粒新途径和千粒重。
对于中稻,常采有前促中控施肥法,即重施基肥,基肥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70~80%,并重视分蘖肥和穗肥,在分蘖末期、穗分化始期控制施肥,即所谓“攻头、保尾、控中间”。
这种施肥方法穗粒并重,既要争取穗头多,又要增加粒数。
稻田有机肥的施用应采取翻耕时全田均匀撒施、随即翻入耕作层中的办法,一般每亩施2。
有机肥的种类很多,如绿肥紫云英、沼气肥、草塘泥、堆肥、厩肥、稻草还田、精制有机肥等。
无论何种有机肥,均应是腐熟好的。
氮肥可分为三部分施用:一小部分在蓄水耙地后作面肥,一部分留作追肥,另一部分作基肥。
不论基肥和追肥,氮家化肥均应深施,才能提高肥效,减少损失。
应尽量选硫胺碳胺氯化胺和尿素等。
磷肥因其移动性小,应作为基肥全部施入要系分布最多的土层中,南方磷肥酸性土壤应选择钙镁磷肥、钢渣磷肥等,少施水溶性磷肥,如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
水溶性磷肥可在插秧时蘸秧根施用,省肥料,见效快。
在北方偏碱性土壤,可以施用水溶性磷肥,以提高肥效。
水稻在拔节以后才大量吸收钾肥,到生育后期需要量仍较多,钾在土壤中以离子状态被吸附,植物极易吸收,所以钾肥一般作基肥一次性施入稻田耕作层。
有些高产稻田,也可以把钾肥分作基肥和在拔节孕穗期两次施用,有促进分蘖和茎秆发育、促进灌浆、增加粒重和抗倒伏的作用。
水稻对微量元素比较敏感,南方酸性土壤易缺锌。
一般每亩用1~2Kg硫酸锌作基肥施入。
因锌肥有后效,一般每2 年施用1 次。
不提倡在复合肥中添加微量元素。
补充微量元素,以叶面喷施效果最好,水稻抽穗后,及时喷施0.2~0.4%磷酸二氢钾2 次~3 次,每次每亩50kg~75kg,也是水稻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
娄底志诚工程有限公司娄底远景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篇二:水稻全生育期施肥技术水稻全生育期施肥技术一、合理施肥1、原则:(1)适当降低氮肥总用量,增加穗肥比例。
3)磷肥优先选择普钙或钙镁磷肥2)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2、施肥方案水稻整个生育期施尿素13-17 公斤/亩。
(1)基肥:氮肥40%-45% 作为基肥,磷肥全部作基肥;磷肥(P2O5)3-4 公斤/ 亩,钾肥(K2O)3-5 公斤/亩;钾肥50%作为基肥,50%作为穗肥。
(2)蘖肥:氮肥20%-25%作为蘖肥,(3)穗肥:氮肥30%-35%作为穗肥;二、灌水技术措施1 、深水返青。
水稻移栽后,根系受到大量损伤,吸引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田中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叶片丧失的水分多,导致入水分不敷出,轻则造成返青期延长,重则卷叶死苗。
因此,水稻禾苗移栽后必须深水返青,以防生理失水,提早返青,减少死苗。
但是,深水返青并不是灌水越深越好,一定要适度,一般以3-4 厘米为宜。
2 、浅水分蘖。
水稻分蘖期如果灌水过深,就会土壤缺氧闭气,养分分解缓慢,稻株基部光照弱,对分蘖不利。
但分蘖期也不能没有水层。
一般以保持1.5 厘米深的浅水层为宜,并要做到“后水不见前水”,以利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矛盾。
3、有水壮苞。
水稻稻穗形成期间,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对水分的反应更加敏感。
这时如果缺水,就会造成颖花退化,穗短、粒少、空壳多等。
所以,水稻孕穗到抽穗期间,一定要保持田间有3 厘米左右的水层,以保花增粒。
4、干湿壮籽。
水稻抽穗扬花以后,叶片停止长大,茎叶不再伸长,颖花发育完成,禾苗需水量减少。
为了加强田间透气,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促进茎秆健壮,应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水管理方法,以期达到的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壮籽的目的。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
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
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 天左右,决定每穗数的关键时期在于长穗期,穗的大小、结粒多少主要取决于幼穗分化过程中形成的小穗数目和小穗结实率。
在幼穗形成的过程中,养分跟不上,常会中途停止发育,形成败育小穗,减低结实率,造成穗小粒少。
结实期从开花到谷粒成熟一般大于50 天之间。
播种到收获时间为4 月—9 月,水稻田施肥应注意锌肥的使用,如果土壤缺锌,每亩应施锌肥1—2Kg,缺锌容易得小叶病。
基肥:播种期为4 月初,育苗结束,5 月25 号移栽完成。
移栽前施基肥6-7kg 尿素。
分蘖肥:6 月5—10号,分蘖期至拔节期每亩应追施3-4.5kg 尿素。
应补充好充足的水分,大田跟踪应具体记录叶片颜色,叶片数,叶片长度。
穗肥:穗期(拔节至抽穗)6 月中旬至7 月底,施用4-5.5kg 尿素。
跟踪记录要求:1.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过程,在各个生育时期跟农户进行电话预约,了解近期情况,确定下田日期。
2.要跟农户对接每个生育期的天气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3.带好测量记录工具,卷尺,直尺,取样袋,天平,记号笔,标示牌,记录跟踪表,相机,标签纸。
4.大田划取有代表性的5 个地段定点观察记录,做好相应的标记,在划分区域插入标示牌(稳固性很重要),方便下次定点观察记录。
5.在农民施第一次肥水时必须要跟踪监督,确保肥料的施用。
6.每个月至少和农技员农户联系四次,及时跟踪记录大田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对于灾害性天气应详细记录。
篇三:水稻主要生育期田间管理目标与技术措施水稻主要生育期田间管理目标与技术措施胡雪,孙淑娟,郭宁黑龙江省安达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51400黑龙江省安达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51400黑龙江省安达市万宝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51400《新农村(黑龙江)》20XX年第8期29摘要:水稻主要生长的几个时期为插秧后,分蘖期、长穗期、结实期。
水稻不同的生育期对水、肥的不同需求,搞好田间管理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关键。
这里根据几个主要时期的特点介绍了相应的及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措施。
关键词:水稻;主要时期;田间管理;目标;措施一、返青分蘖期(从移栽至幼穗分化)生育特点:充分地制造有机物质提供不断生长的需要。
地下部分形成健壮的根群,地上部分生长叶片、分蘖,逐渐形成适宜的叶面积栽培管理目标:培育足够数量的健壮大蘖,形成合理的叶面积,积累一定数量的干物质,培植强大的根群。
栽培管理的关键:首先须积极创造壮秧、早栽、合理密植,将厩肥和氮磷化肥配合作底肥,并用好施足,在确保水稻早生快发和合理的初期群体结构的前提条件下,加强田间管理,实现穗多、穗大的高产栽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