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特点

合集下载

水稻种植业区位条件和特点

水稻种植业区位条件和特点

水稻种植业区位条件和特点
水稻种植的区位条件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气候条件:水稻种植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一般要求年均气温在15-30摄氏度之间,最适宜温度为25-30摄氏度。

其中,
水稻的生育期温度要求为营养生长期20-28摄氏度,伸长生长
期28-30摄氏度。

此外,相对较高的湿度也有利于水稻生长。

2. 土壤条件:水稻喜好稳定的地势和扎实的土壤。

水稻主要种植在潮湿、营养丰富的土壤上,例如河滩地、湖泊冲积平原、三角洲地以及河流、湖泊周边的低洼地区。

土壤的要求包括土壤深厚、肥沃,质地松软,有适宜的透水性和保水性,同时要求有一定的酸碱度(pH值一般在6-7之间)。

3. 水文条件:水稻的生长需要水分供应,对水分要求较高。

水稻种植一般要选择有水资源的地区,如河流、湖泊、水库等水源丰富的地方,这样可以利用灌溉方式供给水分,同时也可供给足够的雨水。

4. 耕地条件:水稻种植的耕地要求通风良好,没有积水和大量杂草。

同时,由于水稻种植需要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所以要求有一定的土地平坦度,方便田间排水和灌溉。

5. 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水稻种植区位条件中也需要考虑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

政府对水稻种植一般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如提供补贴、种子供应、技术支持等。

同时,市场需求也是水稻种植的重要考虑因素,需要考虑到市场对水稻的需求量、价
格等因素。

总的来说,水稻种植的区位条件和特点包括适宜的气候条件、稳定的土壤和地势、丰富的水资源、良好的耕地条件,同时也需要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

农作物+特点

农作物+特点

农作物特点
1、水稻:水稻性喜温凉的气候,它比较适宜种植在水分条件较好、光热充足的平原上,比如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比较适宜种植水稻。

2、小麦:小麦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适应性较强等特点,它主要可以分为春小麦以及冬小麦,其中春小麦多分布于东北地区,冬小麦则多分布于华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

3、茶叶:茶树喜欢生长在温度较高、具有一定湿度、土壤微酸的地方,它在我国适宜被种植于江南丘陵地区的酸性红土壤中。

4、甘蔗:甘蔗喜欢在高温多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长,在我国则多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和海南省、台湾省。

5、油菜:油菜适宜在土肥、地平、光热条件比较好的亚热带地区生长,比如长江中下游平原。

6、棉花:棉花喜欢生长于光照充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在我国大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华北地区、新疆等地方。

7、黄麻:黄麻喜欢生长在温度较高、水分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
坦的三角洲地带,它的典型分布区是恒河三角洲。

8、甜菜:甜菜喜欢在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生长,在我国则多分布于东北、宁夏、新疆北部等地方。

9、花生:花生在生长期对于热量的要求比较高,在我国花生的种植区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集中分布于山东丘陵一带。

东北种植水稻的特征

东北种植水稻的特征

东北种植水稻的特征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水稻是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在东北地区种植水稻具有以下特征:1. 气候特点: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较低,冬季寒冷且远离太阳照射,春季气温变化大,夏季短暂,秋季温度适宜。

这种气候特点使得东北地区水稻生育期相对较短,一般为100-120天,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成熟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土壤特点:东北地区土壤类型复杂,主要有黑土、黄土、棕土等。

其中以黑土最为适宜水稻种植,黑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3. 品种选择: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采用中、早熟品种,如杂交水稻、早稻等。

这种品种在相对短的生育期内能够更好地适应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提高产量和稳定性。

4. 水资源利用:东北地区水稻种植主要依靠灌溉,尤其在旱厌旱少雨量较小的地区,田间灌溉十分重要。

东北地区通过建设水利设施(如水库、水渠等)保证了灌溉条件,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5. 施肥管理:东北地区土壤肥力较高,但也会因为长期连作和不合理的施肥管理而导致养分的流失或积累不足。

因此,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保证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供应,并进行合理的翻耕、秸秆还田等农业措施以保持土壤肥力。

6. 病虫害防治:东北地区水稻种植存在一定的病虫害威胁,如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等。

因此,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对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

7. 田间管理: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需要注意田间管理,包括整地、播种、插秧、中耕、追肥、杂草防控等。

特别是对于水稻畦块的整平和排水,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和氧化条件,促进水稻的生长和根系发育。

8. 种植结构调整:随着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传统的大田水稻种植正在逐渐向浇水田、整地分蘖和水旱田等多种种植方式转变,以提高产量和效益。

总的来说,东北地区种植水稻需要充分考虑气候、土壤、水资源、品种选择、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因素,并进行合理的田间管理和种植结构调整,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粮食需求,促进东北农业的发展。

水稻的特征

水稻的特征

水稻的特征一、水稻的生物学特征1. 植物形态特征•水稻属于禾本科植物,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水稻的根系发达,可以分为主根和侧根。

•水稻的茎直立,具有节间和节。

•水稻的叶片狭长而尖,叶面光滑,呈深绿色。

2. 生长习性•水稻是一种适应水生环境的植物,喜欢湿润的环境,对水有一定的要求。

•水稻的生长温度要求较高,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5摄氏度。

•水稻的光照要求较高,充足的阳光可以促进水稻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3. 繁殖特性•水稻属于子房内胚袋的植物,可以自花授粉或异花授粉。

•水稻的花期较短,一般在晨光时开放。

•水稻的种子通常在植株成熟后才会脱落,落地后发芽生长。

二、水稻的栽培特征1. 品种特性•水稻的品种繁多,可以根据生长周期、耐病性、产量等特性进行分类。

•不同品种的水稻在生长周期、植株高度、粒型等方面存在差异。

2. 生育期•水稻的生育期根据品种不同一般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

•早稻生育期较短,一般在80-100天左右;中稻生育期在100-120天左右;晚稻生育期较长,一般在120-140天左右。

3. 灌溉和排水要求•水稻对水分的要求较高,在生育期内需要均衡的灌溉。

•水稻对排水条件也有一定要求,不能长时间积水。

4. 肥料施用•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对氮、磷、钾等元素需求较高。

•在不同生长阶段,水稻对肥料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三、水稻的经济特征1. 粮食作物地位•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全球人口的主要食物之一。

•水稻的收成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国家发展至关重要。

2. 高产潜力•现代杂交水稻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种植高产水稻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3. 市场需求•水稻是全球贸易量最大的农产品之一,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水稻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

四、水稻的食品特征1. 营养价值•水稻是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来源,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

•水稻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中国水稻种植业生产特点有什么

中国水稻种植业生产特点有什么

中国水稻种植业生产特点有什么
中国水稻种植业生产特点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话题,它涉及到农业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其特点的详细描述:
首先,单产高是中国水稻种植业的一个显著特点。

这得益于中国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以及历代农学家和农民对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研究和改进。

通过选用优良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有效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综合措施,中国水稻的单产水平不断提高,为世界水稻生产树立了榜样。

其次,商品率低也是中国水稻种植业的一个特点。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水稻生产主要以自给自足为主,农民种植水稻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粮需求,而不是为了出售。

因此,相比其他农作物,水稻的商品率相对较低。

第三,精耕细作是中国水稻种植业的又一重要特点。

由于水稻生长周期较长,对土壤、水分、温度等条件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农民进行精细管理。

从选种、育秧、移栽、施肥、灌溉、除草到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农民精心操作,以确保水稻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最后,机械化水平低是当前中国水稻种植业面临的一个挑战。

尽管近年来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相比小麦、玉米等其他农作物,水稻种植的机械化程度仍然较低。

这主要是因为水稻生长的特殊性,如插秧和收割等环节需要较高的精度和灵活性,导致机械化难度较大。

然而,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相信未来中国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中国水稻种植业生产特点主要体现在单产高、商品率低、精耕细作以及机械化水平低等方面。

这些特点既反映了中国水稻种植业的优势和成就,也揭示了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水稻的概述

水稻的概述

有关“水稻”的概述穗长圆形,两侧压扁,含3朵小花,颖极退化,仅留痕迹,顶端小花两性,外稃舟形,有芒;雄蕊6;退化2花仅留外稃位于两性花之下,常误认作颖片。

颖果。

原产亚洲热带。

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我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

栽培历史已有6000~7000年。

为重要粮食作物;除食用颖果外,可制淀粉、酿酒、制醋,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业及医药用;稻秆为良好饲料及造纸原料和编织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药用。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约1.2米,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

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

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几乎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人口,都以稻米为食。

水稻起源于地处亚洲亚热带地区的中国长江下游地区。

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4000年的中国长江下游地区,后逐渐向西向南传播,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

除称为旱稻的生态型外,水稻都在热带、半热带和温带等地区的沿海平原、潮汐三角洲和河流盆地的淹水地栽培。

种子播在准备好的秧田上,当苗龄为20至25天时移植到周围有堤的水深为5至10厘米的稻田内,在生长季节一直浸在水中。

收获的稻粒称为稻谷,有一层外壳,碾磨时常把外壳连同米糠层一起去除,有时再加上一薄层葡萄糖和滑石粉,使米粒有光泽。

碾磨时只去掉外壳的稻米叫糙米,富含淀粉,并含约8%的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含硫胺、烟酸、核黄素、铁和钙。

碾去外壳和米糠的大米叫精米或白米,其营养价值大大降低。

米的食用方法多为煮成饭。

在东方、中东及许多其他地区,米可配以各种汤、配菜、主茶食用。

碾米的副产品包括米糠、磨得很细的米糠粉和从米糠提出的淀粉,均用作饲料。

加工米糠得到的油既可作为食品也可用于工业。

碎米用于酿酒、提取酒精和制造淀粉及米粉。

稻壳可做燃料、填料、抛光剂,可用以制造肥料和糠醛。

稻草用作饲料、牲畜垫草、覆盖屋顶材料、包装材料,还可制席垫、服装和扫帚等。

稻的主要生产国是中国、印度、日本、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和缅甸。

水稻结构特征

水稻结构特征

水稻结构特征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其结构主要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稻谷)等部分。

以下简要介绍水稻的一些主要结构特征:
1.根系:水稻的根系主要由主根和侧根组成,负责吸收养分和水分,为水稻提供生长
所需的物质。

主根从种子下端生长而出,向下伸展进入土壤,侧根则分布在主根周围,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

2.茎秆:水稻的茎秆由节间和节部组成,负责支撑植株和传输水分及养分。

节间为茎
秆中的空隙部分,节部则较为粗壮,充满髓质。

茎秆的顶端生长点负责茎秆的生长和分枝。

3.叶片:水稻的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呈扁平形状。

叶片由叶柄和叶片组成,
叶柄连接叶片和茎秆,叶片则负责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叶片的表面有气孔,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4.花序:水稻的花序位于茎秆顶端,由花轴和花组成。

花轴负责连接花和茎秆,每个
小穗内包含一粒稻谷。

花通过风或昆虫进行授粉,形成稻谷。

除了上述基本结构外,水稻还有一些其他特征。

例如,水稻的籽粒(稻谷)外部有硬壳保护,内部包含胚芽和胚乳,是水稻的主要食用部分。

此外,水稻对生长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如喜高温、多湿、短日照等条件,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在水稻土中生长最佳。

总的来说,水稻的结构特征使其能够适应各种生长环境,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为人类提供重要的粮食作物。

中浙优8号水稻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中浙优8号水稻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中浙优8号水稻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中浙优8号水稻是一种优质水稻品种,具有丰产、稳产、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等特点。

下面将对中浙优8号水稻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浙优8号水稻的特征特性1. 丰产性强:中浙优8号水稻是一种高产水稻品种,其单产可以达到每公顷800公斤以上。

这一丰产特点使得中浙优8号水稻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为农民增加了丰厚的收入。

2. 优质稻米:中浙优8号水稻糯性较好、米粒粘稠、米质洁白,口感优良,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

受到市场欢迎。

3. 适应性强:中浙优8号水稻适应性强,适合于江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对气候和土壤适应性强。

4. 抗逆性好:中浙优8号水稻对水、肥、病虫害抗性较强,具有较好的抗倒伏性和抗病性。

5. 生长周期短:中浙优8号水稻生长周期短,成熟期早,适合于秋播晚熟、春播早熟,增加了种植的灵活性和收获的时间窗口。

二、中浙优8号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1. 土壤选择:中浙优8号水稻适合在肥沃、排水良好、肥力高的壤土上种植。

宜在PH值在5.5-7.0之间,富含有机质和充足的养分的土地种植。

2. 播种期选择:中浙优8号水稻适合春播早熟、秋播晚熟。

对于春播早熟,宜在4月上旬至中旬进行,对于秋播晚熟,宜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行。

3. 良种选配:选择抗病虫、抗倒伏的中浙优8号水稻优良品种进行良种选配,确保种植质量。

4. 合理施肥:中浙优8号水稻对氮肥需求较大,适宜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分期施用氮肥、磷肥、钾肥等,确保稻谷充分吸收养分。

5. 灌溉管理:注重灌溉管理,保证中浙优8号水稻的生长需水。

特别是在成熟期,要控制水分,以免稻谷吸足水分后开裂、成熟不均匀等情况的发生。

6. 种植密度:适当的种植密度可以使中浙优8号水稻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产量。

一般来说,中浙优8号水稻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0-33万株/亩。

7. 病虫害防治:在中浙优8号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确保水稻的良好生长状态,防止产量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全育期,从移栽至成熟称大田(本田)生育期。

水稻生育期可以随其生长季节的温度、日照长短变化而变化。

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在适时播种和适时移栽的条件下,其生育期是比较稳定的,它是品种固有的遗传特性。

水稻的一生(王维金,1998.8)幼苗期:秧田期秧苗分蘖期:返青期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幼穗发育期:分化期形成期完成期开花结实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水稻的一生要经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其中,营养生长期主要包括秧苗期和分蘖期。

秧苗期指种子萌发开始到拔秧这段时间;分蘖期是指秧苗移栽返青到拔节这段时间。

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受到损伤,需要5-7天时间地上部才能恢复生长,根系萌发出新根,这段时期称返青期。

水稻返青后分蘖开始发生,直到开始拔节时分蘖停止,一部分分蘖具有一定量的根系,以后能抽穗结实,称为有效分蘖;一部分出生较迟的分蘖以后不能抽穗结实或渐渐死亡,这部分分蘖称为称为无效分蘖。

分蘖前期产生有效分蘖,这一时期称有效分蘖期,而分蘖后期所产生的是无效分蘖,称无效分蘖期。

水稻营养生长期的主要生育特点是根系生长,分蘖增加,叶片增多,建立一定的营养器官,为以后穗粒的生长发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肥水管理搭好丰产的苗架,要求有较高的群体质量,应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否则不仅容易造成病虫为害而且也容易造成后期生长控制困难而贪青倒伏等,对水稻产量形成影响很大。

水稻生殖生长期包括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

拔节孕穗期是指幼穗分化开始到长出穗为止,一般需一个月左右;抽穗开花期是指稻穗从顶端茎鞘里抽出到开花齐穗这段时间,一般5-7天;灌浆结实期是指稻穗开花后到谷粒成熟的时期,又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

水稻生殖生长期的生育特点是长茎长穗、开花、结实,形成和充实籽粒,这是夺取高产的主要阶段,栽培上尤其要重视肥、水、气的协调,延长根系和叶片的功能期,提高物质积累转化率,达到穗数足,穗型大,千粒重和结实率高。

温度水稻为喜温作物。

生物学零度粳稻为10℃、籼稻12℃,早稻三时期以前,日平均气温低于12℃三天以上易感染绵腐病,出现烂秧、死苗,后季稻秧苗温度高于40℃易受灼伤。

日平均气温15~17℃以下时,分蘖停止,造成僵苗不发。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幼小孢子阶段及减数分裂细线期),最低温度低于15~17℃,会造成颖花退化,不实粒增加和抽穗延迟。

抽穗开花期适宜温度为25~32℃(杂交稻25~30℃),当遇连续3天平均气温低于20℃(粳稻)或2~3天低于22℃(籼稻),易形成空壳和瘪谷,但气温在35~37℃以上(杂交稻32℃以上)造成结实率下降。

灌浆结实期要求日平均气温在23~28℃之间,温度低时物质运转减慢,温度高时呼吸消耗增加。

温度在13~15℃以下灌浆相当缓慢。

粳稻比籼稻对低温更有适应性,由于高温条件下水稻光呼吸作用增强。

其光合作用适宜温度范围较大,籼稻为25~35℃、粳稻为18~33℃,当籼稻低于20℃或高于40℃和粳稻低于15℃或高于38℃时,光合作用急剧减弱。

稻根呼吸作用随温度升高至32℃时迅速加快,然后缓慢增加,至38℃时达最大值,接着减慢,而稻叶呼吸在20~44℃之间随温度升高呈直线增强。

低温(尤其霜冻)情况下,光合效率受抑制,稻根吸水减少,导致气孔关闭和叶片枯萎。

根呼吸对高温危害的反应比叶片更敏感。

水分水稻全生长季需水量一般在700~1200毫米之间,大田蒸腾系数在250~600之间,水稻蒸腾总量随光、温、水分、风、施肥状况、品种光合效率、生育期长短及熟期而变化。

单季中、晚稻在孕穗期、双季早稻在开花期、双季晚稻在拔节、孕穗期蒸腾量最高。

当土壤湿度低于田间持水量57%时,水稻光合作用效率开始下降;当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时,稻叶光合作用最强。

随着湿度增加,光合作用逐渐减弱。

水稻需要水层灌溉,以提高根系活力和蒸腾强度,促使叶片蔗糖、淀粉的积累和物质的运转。

淹灌深度以5~10厘米为宜,但为了除去土壤有毒的还原物质,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根系活力,还应进行不同程度的露田和晒田。

水稻幼苗期应采取浅水勤灌,有利扎根;分蘖期为促进分棵,以水调温,水层保持在2~3厘米左右,分蘖后期排水促进根系发育;拔节孕穗期是水稻需水最多时期,宜灌深水(6~10厘米);抽穗开花期根据天气与土壤条件,可以轻脱水或保持一定水层,空气相对湿度70~80%有利受精;灌浆期田面要有浅水,乳熟后期干干湿湿,有利提高根系活力及物质调配和运转。

水稻在返青期、减数分裂期、开花与灌浆前期受旱减产最严重,返青期缺水,影响秧苗活棵和分蘖;减数分裂期缺水,颖花大量退化,出穗延迟、结实率下降;抽穗期受旱,影响出穗,减产严重。

灌溉期受旱,粒重下降而影响产量。

水稻在返青期、减数分裂期、开花期对淹水最敏感,长期淹水会导致死苗、幼穗腐烂和结实率降低。

光照水稻是喜阳作物,它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水稻单叶饱和光强一般在3~5万勒克斯左右,而群体的光饱和点随时面积指数增大而变高,一般最高分蘖期为6万勒克斯左右,孕穗期可达8万勒克斯以上,但其光合作用随照度的增加不如C4作物玉米明显。

据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i976年对50个水稻品种在6万勒克斯光强下测定,其光合率为34.5~62.1毫克·分米-2·时-1(平均约44.6毫克·分米-2·时-1),同化量因品种、叶龄、含氮量、叶片厚度而异。

在光饱和状态下,水稻上部第一、二叶光合率和光饱和点明显高于第三、四叶(见图)。

水稻穗的光饱和点为1~3万勒克斯,同化量最大值为2毫克·分米-2·时-1。

叶鞘的光饱和点为2~4万勒克斯,同化量最大值为3毫克·分米-2·时-1 。

据观察,水稻抽穗时,若叶面积指数为7.1,平展叶在冠层顶下30厘米处即有90%日光叶片截获,而直立叶只有50%。

因此从理论上说,直立叶水稻群体净光合作用要比水平叶群体大。

但当叶面积指数相当小时,水平叶水稻群体显示较高的光合作用。

此外,当阳光直射时,水稻群体叶片只有一面受光较强;阳光散射时,群体下层叶片受光比直射时多。

当群体叶面积指数大于3时,反射辐射约为太阳辐射的20%,群体吸收太阳辐射在孕穗期最高,齐穗后逐渐下降。

大部分能量被传导和蒸腾作用所消耗。

水稻净光合强度最多不超过吸收总能量的5%~6%,其中孕穗期净能量转换率约为5%,抽穗期最高为7%,然后迅速下降。

水稻是短日照作物,不同类型品种对光照长度的反应不同,在广州用41个品种经人工控制光长,其反应见表2。

可见,早稻和中稻无一定出穗临界光长,在短日或长日条件下都可正常出穗,属短日照不敏感类型;晚稻品种大都是短日促进出穗,长日延迟出穗,有严格的出穗临界光长,属短日照敏感型。

二氧化碳和氧水稻叶面的光合作用速度随C02浓度上升而增加,当C02浓度为100Oμl/L时,水稻幼苗生长速度相当于C02浓度为300μl/L时的2.5倍以上。

大田水稻作物上一日内C02浓度变化可达60μl/L,中午稻田不同层次的C02值最大差异也可达40μl/L,稻田C02通量值可以下式表示:P=D1-2(C1一C2),P为C02通量,C1和C2分别为Z1和Z2两高度上空的C02浓度,D1-2是Z1和Z2之间交换速度(与风速有关)。

当稻田风速大于0.3~0.9米/秒时,对进一步增强光合作用所需C02的输送已足够。

水稻对CO2的吸收受02含量影响颇大。

当02浓度低至3%时,水稻光合作用和物质生产会明显加强;但却会直接损害水稻受精过程而产生严重不育现象。

光温反应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变化受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期三个因素综合作用所决定。

基本营养生长期反映水稻品种在高温短日条件下的生育期长短;感光性反映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对不同日长的反应特性,感光性强的品种在短日下生育期明显缩短;感温性是水稻品种生育期对温度的反应特性。

感温性强的品种,当温度高时,生育期缩短明显。

感温性、感光性及基本营养生长期等特性如表3所示。

生产与气象引种研究中国水稻品种出穗期日数变化与纬度、海拔、经度的关系表明:由南向北,纬度每增加1度,年平均温度降低0.8℃,水稻生长季平均温度降低0.3℃,夏至日长平均增加(不等差逆增)5.4分钟,水稻品种出穗日数延迟2~2.5天;由西至东,经度每东移5度,水稻生长季平均温度和日长变化极小,出穗日数相差不多。

因此南稻北引,平原移向高原,生育期延长,出穗迟缓,宜引较早熟品种;北稻南移,高原移向平原,生育期缩短,宜引较迟熟品种;东西相互引种,生育期变化小,易成功。

此外,在低纬度地区(26°N以南)籼粳早、中晚稻可在本地互相引种;中纬度南部地区(26~32°N),可引种早、中稻和早熟晚籼、粳稻,中纬度北部地区(32~40°N)可引种早粳和中粳稻;高纬度地区(40~53°N)只能引种早粳稻。

适宜播栽期早粳在气温稳定在10℃以上(塑料薄膜育秧在8℃左右)播种,15℃以上栽秧;早籼在12℃以上播种,17℃以上栽种。

为保证水稻齐穗扬花期基本不遇低温危害,粳稻安全齐穗期要求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无连续3天以上低于20℃的低温,籼稻(包括杂交稻)要求22~23℃以上,无连续2~3天低于22~23℃的低温。

北方早粳与南方早籼还要避过孕穗期低温冷害(最低气温粳稻不低于15℃,籼稻不低于17℃)。

要使水稻抽穗灌浆期处于光、温、水分比较适宜,又尽量避开病虫害大发生时期,以获得较高的光合产量及子粒产量。

合理的群体结构水稻抽穗灌浆的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关系很大最适叶面积主要决定于太阳辐射量,中国水稻齐穗期适宜叶面积指数在6.0~8.0。

水稻前、中期适宜群体,要根据温度与季节条件来掌握。

早、中稻季节短,要求叶面积上升快,晚稻则要求叶面积上升较慢,但一般均要求在中期(拔节后10~15天)封行,有利壮秆并结出大穗。

杂交稻制种与气象①定父母本播期差的有效积温差(X):X=A一(B十B/),A、B分别为父母本播种至始穗的有效积温值(见表4),B/为保证父母本盛花期相遇母本比父本提早2~3天抽穗所需的有效积温。

父母本花期特点差异很大。

父本花期较集中(5~7天);母本花期较分散(15天左右),故父本应分两期播种,并要求母本始穗比第一期父本始穗期早2~3天。

②根据开花天气条件确定花时相遇时间。

正常天气下,杂交稻父本(以IR24为例)上午9~11时始花、下午1时左右闭颖,峰期在10~11时;母本(以珍汕97为例)上午7~10时始花,下午2~3时闭颖,无明显峰期。

阴雨全天无花;阴天始花推迟且集中;晴雨相间,雨隙花时集中。

秋季制种穗部气温在27℃(春繁在30℃)以下,较高的相对湿度有利开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