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K25.7/K26.7/K27.7)(无并发症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临床症状:反酸、慢性上腹疼痛等;2.胃镜检查提示存在溃疡或X线钡餐检查提示龛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基本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注意饮食、避免应用致溃疡药物等;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降低胃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胃粘膜保护药物、根除Hp(幽门螺杆菌)药物、对症治疗药物。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5.7/K26.7/K27.7胃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完成的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3)胃镜检查及粘膜活检(包括Hp检测);2.诊断有疑问者可查:(1)血淀粉酶、血浆胃泌素水平、肿瘤标记物筛查;(2)13C-或14C-呼气试验;(3)腹部超声、立位腹平片、X线钡餐、上腹部CT。
(4)血型、输血前检查(需要输血患者);(5)心电图、胸片。
(七)胃镜检查。
1.入院前未行胃镜检查者,应尽早进行,对胃溃疡病灶常规作活检。
2.检查前禁食、禁水、禁止口服药物6-8小时。
3.如选择无痛内镜,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并经麻醉医师同意后返回病房。
胃疡中医临床路径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消化性溃疡 A 1 期、A2 期的患者。
一、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化性溃K26.901、K27.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 见(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年,黄山)。
2.疾病分期 (1)A1 期:胃镜下见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出或血痂, 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2)A2 期:胃镜下见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轻。
(3)H1 期:胃镜下见溃疡处于愈合中期,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薄、消退, 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4)H2 期:胃镜下见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黏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5)S1 期:胃镜下见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黏黏膜,称红色瘢痕期。
(6)S2 期:胃镜下见溃疡的新生黏黏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黏膜区 别,称白色瘢痕期。
3.证候诊断 参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 方案”。
胃疡(消化性溃疡)临床常见证候: 肝胃不和证 脾胃气虚证 脾胃虚寒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和“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年)。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疡(消化性溃疡)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疡和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 编码:K25.901、K26.901、K27.901)的患者。
2.疾病分期为A1 期、A2 期的患者。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消化性溃疡A1 期、A2 期的患者。
一、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 编码为:K25.901、K26.901、K27.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
见(2009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 年,黄山)。
2.疾病分期(1)A1 期:胃镜下见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出或血痂,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2)A2 期:胃镜下见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轻。
(3)H1 期:胃镜下见溃疡处于愈合中期,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薄、消退,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4)H2 期:胃镜下见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黏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5)S1 期:胃镜下见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黏黏膜,称红色瘢痕期。
(6)S2 期:胃镜下见溃疡的新生黏黏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黏膜区别,称白色瘢痕期。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胃疡(消化性溃疡)临床常见证候:肝胃不和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和“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年)。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疡(消化性溃疡)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疡和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 编码:K25.901、K26.901、K27.901)的患者。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路径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一、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ICD-10:K92.2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9):449–5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杭州)》(《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152–158)。
1.有呕血和/或黑便。
2.有心悸、恶心、软弱无力或眩晕、昏厥和休克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贫血、氮质血症及发热表现。
3.胃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且仅需药物治疗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9):449–5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杭州)》(《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152–158)。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及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必要时输血补充血容量。
2.应用各种止血药物、抑酸药物、保护胃粘膜药物。
3.内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诊断病因的治疗(转出本路径,进入相应的临床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92.204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编码。
2.有呕鲜血、呕吐咖啡渣样物、黑便等表现,怀疑上消化道出血,同意胃镜检查且无胃镜禁忌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3)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腹部超声;(4)胃镜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抗核抗体、ANCA等自身抗体检查;DIC相关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需输血患者)等。
49 上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输血)

上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临床路径(输血)一、上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胃溃疡出血、十二指肠溃疡出血(ICD-10:K25.001/K25.401/K25.402/ K26.001/K26.0 02/K26.401/K26.402/K27.051/K27.401/K27.402/K27.451/ K28.401)。
2.疾病编码说明急性胃溃疡伴出血 ICD-10:K25.001胃溃疡伴出血 ICD-10:K25.401幽门溃疡伴出血 ICD-10:K25.402急性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 ICD-10:K26.001急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 ICD-10:K26.00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 ICD-10:K26.401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 ICD-10:K26.402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 ICD-10:K27.051多发性溃疡伴出血 ICD-10:K27.401胃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 ICD-10:K27.402消化性溃疡伴出血 ICD-10:K27.451胃肠吻合口溃疡伴出血 ICD-10:K28.05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9):449–52)等,《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慢性、周期性、规律性上腹疼痛。
2.有呕血和/或黑便。
3.胃镜检查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且仅需药物治疗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9):449–52)等,《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2. 输血及选择各种止血药物、抗溃疡药物治疗。
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

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一、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K25.7/K26.7/K27.7)(无并发症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临床症状:反酸、慢性上腹疼痛等;2.胃镜检查提示存在溃疡或X线钡餐检查提示龛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基本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注意饮食、避免应用致溃疡药物等;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降低胃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胃粘膜保护药物、根除Hp(幽门螺杆菌)药物、对症治疗药物。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5.7/K26.7/K27.7胃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完成的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3)胃镜检查及粘膜活检(包括Hp检测);2.诊断有疑问者可查:(1)血淀粉酶、血浆胃泌素水平、肿瘤标记物筛查;(2)13C-或14C-呼气试验;(3)腹部超声、立位腹平片、X线钡餐、上腹部CT。
(4)血型、输血前检查(需要输血患者);(5)心电图、胸片。
(七)胃镜检查。
1.入院前未行胃镜检查者,应尽早进行,对胃溃疡病灶常规作活检。
2.检查前禁食、禁水、禁止口服药物6-8小时。
3.如选择无痛内镜,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并经麻醉医师同意后返回病房。
消化内科专业9个病种临床路径

卫办医政发…2011‟70号文件附件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ICD-10:K22.0)。
行内镜下气囊扩张术(ICD-9-CM-3:42.92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1月第2版)。
1.症状:吞咽困难,可伴有反食、胸痛、夜间呛咳,病程长,病情反复,时轻时重。
2.体征:可无特殊体征或有营养不良的体征。
3.辅助检查:食管造影或上消化道造影、食管压力测定等符合贲门失弛缓症,胃镜检查除外食管下段、贲门部其他病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1月第2版)。
1.一般治疗:改变进食方式,包括流食/半流食、缓慢进食等。
2.药物治疗:钙离子拮抗剂、硝酸盐制剂等。
3.内镜下扩张或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
4.以上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其他治疗(外科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6–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2.0贲门失弛缓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血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时间和活动度;(3)感染性疾病筛查(HBV、HCV、HIV、梅毒等);(4)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检查;(5)食管造影或上消化道造影、食管压力测定、胃镜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胃镜检查时如遇可疑病变,应作活检送病理学检查,以除外食管下段、贲门部其他病变,特别是恶性病变;(2)胸腹CT。
以上检查可在住院前完成,也可在住院后进行。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ICD-10:K92.2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9):449–5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杭州)》(《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152–158)。
1.有呕血和/或黑便。
2.有心悸、恶心、软弱无力或眩晕、昏厥和休克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贫血、氮质血症及发热表现。
3.胃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且仅需药物治疗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9):449–5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杭州)》(《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152–158)。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及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必要时输血补充血容量。
2.应用各种止血药物、抑酸药物、保护胃粘膜药物。
3.内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诊断病因的治疗(转出本路径,进入相应的临床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92.204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编码。
2.有呕鲜血、呕吐咖啡渣样物、黑便等表现,怀疑上消化道出血,同意胃镜检查且无胃镜禁忌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3)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腹部超声;(4)胃镜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成查房记录
□对患者饮食、坚持治疗和预防复发等方面进行宣教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特级护理
□病重/病危(根据病情)
□禁食
□持续吸氧(根据病情)
□记24小时出入量(根据病情)
□PPI类药物(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
□止血药物(根据病情)
□胃溃疡伴Hp感染者,行根除Hp治疗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8–9天
住院第10天
(出院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逐步恢复饮食,继续用药,观察腹部症状体征及大便情况
□上级医师查房及诊疗评估
□完成查房记录
如果患者可以出院
□通知出院处
□通知患者及家属今日出院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如:坚持服药、复诊时间、发生紧急情况处理等
□对症治疗
临时医嘱:
□可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口服
□生长抑素静脉泵入(必要时)
□血常规、尿常规
□大便常规+潜血
□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感染指标筛查、血型、RH因子
□肿瘤指标筛查
□心电图、胸片及立位腹平片、腹部超声
□输血医嘱(必要时)
□心电监护(必要时)
主要
护理
工作
□协助患者及家属办理入院手续,进行入院宣教(环境、设施、人员等)
□入院护理评估:一级护理
□静脉抽血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4天
住院第5–7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上级医师查房
□明确下一步诊疗计划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监测粪便颜色及便潜血、血色素、血清尿素氮,注意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警惕活动性出血
□如有活动性大出血,考虑请相应科室会诊,或转出路径
□交待药物治疗疗程及观察事宜
□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停药3个月复查胃镜,明确幽门螺杆菌是否已根除
□完成出院记录、出院证明书、病案首页等,并将出院记录的副本交给患者
□准备出院带药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软食
□药物治疗同前
临时医嘱:
□血常规
□大便常规+潜血
出院医嘱:
□今日出院
□出院带药:参见标准药物治疗方案
□抑酸治疗6–8周,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抗幽门螺杆菌治疗7–14天
主要
护理
工作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监督患者用药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宜
□出院指导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大便常规+潜血
□肝肾功能、电解质(必要时)
□生长抑素静脉泵入(必要时)
□胃镜检查(必要时)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半流食
□药物治疗同前
主要
护理
工作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监督患者用药
□对患者进行疾病宣教、饮食指导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监督患者用药
□禁食、抑酸、止血、补液治疗,必要时可使用生长抑素,出血量大时可输血支持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特级护理
□病重/病危(根据病情)
□禁食
□记24小时出入量(根据病情)
□PPI类药物(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
□止血药物(根据病情)
□胃溃疡伴Hp感染者,行根除Hp治疗
□静脉补液(视患者情况定)
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溃疡合并出血(ICD-10:K25.0/K25.4)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日
日期
住院第1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完成询问病史及系统体格检查
□完成住院病历和首次病程记录
□完善入院检查
□评估病情轻重,注意消化道出血量及速度,有休克者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腹部症状及体征,监测血色素及大便潜血变化
□等待胃镜粘膜活检结果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进行治疗评估,仍有活动性出血,保守治疗无法控制,可考虑复查胃镜,请相关科室(外科、介入科、ICU)会诊,必要时转入其他路径
□若出血停止,可逐步恢复饮食
□观察腹部体征、监测血色素和大便潜血
□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静脉补液(视患者情况定)
□对症治疗
临时医嘱:
□血常规(根据病情)
□心电监护(必要时)
□生长抑素静脉泵入(必要时)
□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口服(必要时)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流食
□PPI类药物(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临时医嘱:
□血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