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合集下载

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表单优秀文档

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表单优秀文档

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表单优秀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K25。

7/K26.7/K27.7)(无并发症患者)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 床号:住院号:腰腿痛临床路径表单对象:第一诊断为腰痛病TCD编码为:BGS000ICD10编码为:M51.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脾胃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临床疗效分析(2021年)根据我科多年对常见病种进行分析、总结,把胃疡(消化性溃疡)、胃脘痛(慢性胃炎)作为优势重点病种,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突出中医特色,效优价廉,深受患者好评,现评估分析如下:一、2021年度专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二、2021年度专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情况(一)优势病种的临床疗效标准1、胃疡(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标准按症状轻重分为4级(0、Ⅰ、Ⅱ、Ⅲ),积分分别为0分、1分、2分、3分.主要症状的记录与评价。

评定标准:①临床痊愈:原有症状消失;②显效:原有症状改善2级者;③有效:原有症状改善1级者;④无效:原有症状无改善或原症状加重。

证候疗效评定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①.临床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

②.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

③.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④.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2、胃脘痛(慢性胃炎)的疗效标准主要症状(胃脘痛及痞满)的记录与评价。

按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计算主要症状改善百分率。

①.痊愈:症状消失.②.显效:症状改善百分率≥80%。

③.进步:50%≤症状改善百分率〈80%。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路径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路径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一、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ICD-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9):449–5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杭州)》(《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152–158)。

1.有呕血和/或黑便。

2.有心悸、恶心、软弱无力或眩晕、昏厥和休克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贫血、氮质血症及发热表现。

3.胃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且仅需药物治疗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9):449–5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杭州)》(《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152–158)。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及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必要时输血补充血容量。

2.应用各种止血药物、抑酸药物、保护胃粘膜药物。

3.内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诊断病因的治疗(转出本路径,进入相应的临床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编码。

2.有呕鲜血、呕吐咖啡渣样物、黑便等表现,怀疑上消化道出血,同意胃镜检查且无胃镜禁忌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3)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腹部超声;(4)胃镜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抗核抗体、ANCA 等自身抗体检查;DIC相关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需输血患者)等。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一、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ICD-10:K92.2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9):449–5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杭州)》(《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152–158)。

1.有呕血和/或黑便。

2.有心悸、恶心、软弱无力或眩晕、昏厥和休克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贫血、氮质血症及发热表现。

3.胃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且仅需药物治疗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9):449–5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杭州)》(《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152–158)。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及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必要时输血补充血容量。

2.应用各种止血药物、抑酸药物、保护胃粘膜药物。

3.内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诊断病因的治疗(转出本路径,进入相应的临床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92.204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编码。

2.有呕鲜血、呕吐咖啡渣样物、黑便等表现,怀疑上消化道出血,同意胃镜检查且无胃镜禁忌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3)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腹部超声;(4)胃镜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抗核抗体、ANCA 等自身抗体检查;DIC相关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需输血患者)等。

消化性溃疡临床路径(2019年版)

消化性溃疡临床路径(2019年版)

消化性溃疡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消化性溃疡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或消化性溃疡伴出血(ICD–10:K25–K27)。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1.病史:反复腹痛、恶心、呕吐,尤其是发现消化道出血或原因不明的进行性贫血的患儿,应当作进一步检查。

2.体征:腹部扪及剑突下或脐周压痛,并发穿孔者可伴腹膜炎体征。

3.实验室检查:胃镜检查;消化道钡餐造影;幽门螺杆菌(Hp)检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1.一般治疗,饮食指导。

2.药物治疗: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抗Hp治疗。

3.合并出血根据出血量可补液或输血支持。

(四)标准住院日为4~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5–K27消化性溃疡或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大便隐血;(2)肝肾功能、血型、输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3)Hp感染相关检测;(4)内镜或消化道钡餐造影。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腹部超声、X线平片或CT等。

(七)选择用药1.抑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

2.止血药。

3.胃黏膜保护剂:如铋剂、硫糖铝等。

4.抗Hp治疗: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菌药物首选,疗程14天。

(八)出院标准1.无活动性出血,大便隐血阴性,血红蛋白稳定。

2.腹痛、呕吐等临床症状缓解。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1.溃疡大出血,合并出血性休克。

胃溃疡合并出血临床路径

胃溃疡合并出血临床路径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中医症候判断
□等待胃镜粘膜活检结果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进行治疗评估,仍有活动性出血,保守治疗无法控制,可考虑复查胃镜,请相关科室(外科、介入科、ICU)会诊,必要时转入其他路径
□若出血停止,可逐步恢复饮食
□观察腹部体征、监测血色素和大便潜血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中医症候判断
□完成辩证施护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监督患者用药
□对患者进行疾病宣教、饮食指导
□完成辩证施护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监督患者用药
□完成辩证施护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8–9天
住院第10天(出院日)主要 Nhomakorabea诊



□逐步恢复饮食,继续用药,观察腹部症状体征及大便情况
年月日
住院第 5–7 天






□上级医师查房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中医症候判断
□明确下一步诊疗计划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监测粪便颜色及便潜血、血色素、血清尿素氮,注意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警惕活动性出血
□如有活动性大出血,考虑请相应科室会诊,或转出路径
□观察腹部症状及体征,监测血色素及大便潜血变化
□止血药物(根据病情)
□胃溃疡伴Hp感染者,行根除Hp治疗
□静脉补液(视患者情况定)
□对症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路径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路径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一、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ICD-10:K92.2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9):449–5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杭州)》(《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152–158)。

1.有呕血和/或黑便。

2.有心悸、恶心、软弱无力或眩晕、昏厥和休克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贫血、氮质血症及发热表现。

3.胃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且仅需药物治疗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9):449–5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杭州)》(《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152–158)。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及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必要时输血补充血容量。

2.应用各种止血药物、抑酸药物、保护胃粘膜药物。

3.内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诊断病因的治疗(转出本路径,进入相应的临床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92.204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编码。

2.有呕鲜血、呕吐咖啡渣样物、黑便等表现,怀疑上消化道出血,同意胃镜检查且无胃镜禁忌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3)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腹部超声;(4)胃镜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抗核抗体、ANCA等自身抗体检查;DIC相关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需输血患者)等。

消化内科专业9个病种临床路径

消化内科专业9个病种临床路径

卫办医政发…2011‟70号文件附件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ICD-10:K22.0)。

行内镜下气囊扩张术(ICD-9-CM-3:42.92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1月第2版)。

1.症状:吞咽困难,可伴有反食、胸痛、夜间呛咳,病程长,病情反复,时轻时重。

2.体征:可无特殊体征或有营养不良的体征。

3.辅助检查:食管造影或上消化道造影、食管压力测定等符合贲门失弛缓症,胃镜检查除外食管下段、贲门部其他病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1月第2版)。

1.一般治疗:改变进食方式,包括流食/半流食、缓慢进食等。

2.药物治疗:钙离子拮抗剂、硝酸盐制剂等。

3.内镜下扩张或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

4.以上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其他治疗(外科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6–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2.0贲门失弛缓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血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时间和活动度;(3)感染性疾病筛查(HBV、HCV、HIV、梅毒等);(4)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检查;(5)食管造影或上消化道造影、食管压力测定、胃镜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胃镜检查时如遇可疑病变,应作活检送病理学检查,以除外食管下段、贲门部其他病变,特别是恶性病变;(2)胸腹CT。

以上检查可在住院前完成,也可在住院后进行。

消化性溃疡临床路径表单

消化性溃疡临床路径表单
□注意有无失血性休克及穿孔等表现
□上级医师查房
□完善检查
□注意有无失血性休克及穿孔等表现
□上级医师查房,同意其出院
□完成出院小结
□出院宣教:向患儿家属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如随访项目、间隔时间、观察项目等




长期医嘱:
□护理常规
□饮食:活动性出血须禁食
□病重者予血压、心电监护
□抑酸治疗
□止血药(合并出血时)
消化性溃疡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或消化性溃疡伴出血(ICD-10:K25-K27)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4–7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3天
住院第 4–7 天
(出院日)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病情告知
□如患儿病情重,需及时请示上级医师
□出院宣教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胃肠粘膜保护剂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大便隐血、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型、输血常规检查
□申请胃镜或消化道钡餐造影
□必要时腹部平片、腹部B超、腹部CT等检查
□Hp感染检测
□必要时补充血容量:补液或输血
□必要时外科会诊
长期医嘱:
□护理常规
□饮食调整(根据病情选择禁食、流质或半流饮食)
□病重者予血压、心电监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补液(视患者情况定)
□对症治疗
□营养治疗药物(视评估情况)
临时医嘱
□心电、血氧、血压监护(必要时)
□监测中心静脉压(必要时)
□输血医嘱(必要时)
□生长抑素静脉泵入(必要时)
□止血药(必要时)
□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或凝血酶灌胃(必要时)
□血常规、血型、Rh因子
□尿常规
□粪便常规+隐血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完成住院病历和首次病程记录
□完善入院检查
□评估病情轻重,注意消化道出血量及速度,有休克者监测生命体征
□禁食、抑酸、补液治疗,必要时可使用生长抑素,出血量大时可输血支持
□进行营养筛查与评估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特级护理
□病重/病危
□禁食
□记24小时出入量
□保留胃管记量(必要时)
□PPI类药物(静脉)
□观察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
□营养治疗护理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监督患者用药
□对患者进行疾病宣教、饮食指导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监督患者用药
□对患者进行营养宣教
□填写营养评估表
□营养治疗护理(遵医嘱)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禁食
□记24小时出入量
□保留胃管记量(必要时)
□PPI类药物(静脉)
□静脉补液(视患者情况定)
□对症治疗
□营养治疗药物
临时医嘱
□心电、血氧、血压(必要时)
□监测中心静脉压(必要时)
□生长抑素静脉泵入(必要时)
□血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流食
□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口服药物根治幽门螺杆菌
□肿瘤指标筛查
□感染指标筛查
□凝血功能
□心电图、X线胸片及立位腹平片、腹部超声
主要
护理
工作
□协助患者及家属办理入院手续,进行入院宣教(环境、设施、人员等)
□入院护理评估:一级护理
□静脉抽血
□填写营养评估表
□营养治疗护理(遵医嘱)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4天
□交待药物治疗疗程及观察事宜
□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停药1个月复查14C呼气试验,明确是否幽门螺杆菌是否已根除,必要时复查胃镜
□营养治疗药物
□完成出院记录、出院证明书、病案首页等,并将出院记录的副本交给患者
□准备出院带药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请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必要时转入其他路径


□若出血停止,可逐步恢复饮食,了解幽门螺杆菌检测情况,若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予以根治
□观察腹部体征、监测血色素和粪便隐血
□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上级医师查房及诊疗评估
□完成查房记录
□再次进行营养筛查与评估
□对患者饮食、坚持治疗和预防复发等方面进行宣教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特级护理
□病重/病危
住院第8~9天
住院第10~12天
(出院日)






□逐步恢复饮食,继续用药,观察腹部症状体征及粪便情况
□等待胃镜黏膜活检结果
□上级医师查房及诊疗评估
□营养治疗药物
□完成查房记录
如果患者可以出院
□通知出院处
□通知患者及家属明日出院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如坚持服药、复诊时间、发生紧急情况处理等
□不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用PPI类药物(静脉或口服)
□胃黏膜保护剂
临时医嘱
□血常规
□粪便常规+隐血
□肝肾功能、电解质
□胃镜检查(必要时)
□营养治疗药物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半流食
□药物治疗同前(PPI口服)
□营养治疗药物(视评估情况)
临时医嘱
□血常规
□粪便常规+隐血
主要
护理
工作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溃疡合并出血(ICD-10:K25.000/K25.001/K25.400/K25.4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12日
日期
住院第1天
主要
诊疗
工作
□完成询问病史及系统体格检查
住院第5~7天






□上级医师查房
□明确下一步诊疗计划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监测粪便颜色及便隐血、血色素、血清尿素氮,注意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警惕活动性出血
□如有活动性大出血,考虑请相应科室会诊,或转出路径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观察腹部症状及体征,监测血红蛋白及粪便隐血变化
□进行治疗评估,仍有活动性出血,保守治疗无法控制,可考虑复查胃镜,请相关科室(外科、介入科、ICU)会诊,必要时转入其他路径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长期
□药物治疗同前
出院医嘱
□今日出院
□出院带药:参见标准药物治疗方案
抑酸治疗6~8周,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抗幽门螺杆菌治疗10~14天
主要
护理
工作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监督患者用药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宜
□出院指导
□营养、防护等健康宣教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