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胃痛临床路径总结分析

胃痛临床路径总结分析

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一、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统计分析胃脘痛(慢性胃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科继续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102例,完成98例,平均住院日8.9天/人次,平均住院费用2784.34院/人次,患者满意度达100%。

完成临床路径的98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98.1%,特色疗法使用率96.7%,辨证施治率100%。

完成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的98例患者中,脾胃湿热证53例,肝胃不和证19例,脾胃虚弱(寒)证11例,胃阴不足证8例,寒热错杂证5例,胃络瘀阻证2例。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98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46例(46.94%),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74例(75.51%),针灸治疗25例(25.51%),中药热奄包治疗87例(88.78%),内科基础治疗84例(85.71%),其他疗法26例(26.53%)。

二、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疗效评价分析(一)总体效果评价完成临床路径的98例患者中,症状改善93例(94.9%),体征改善93例(94.9%);临床痊愈41例(41.84%),好转52例(53.06%)。

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94.9%。

(二)疗效评价1.评价标准(1)对症状体征的评价包括对胃脘痛病主要症状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的评价。

(2)对胃镜下及镜检所见进行评价采用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在大连制定的标准及《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进行评价。

(3)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的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病残程度。

2.疗效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以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为评价指标。

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

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

---------------------------------------------------------------最新资料推荐------------------------------------------------------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内二科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19 年)》。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 2006,上海)。

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

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

(1)内镜诊断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

1 / 9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

内二科(2)病理诊断根据需要可取 2~5 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

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 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19 年)》。

慢性胃炎临床路径

慢性胃炎临床路径

慢性胃炎基本诊疗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 :K29.5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时间住院第1 天住院第2 天□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完成病历书□医师查房写□明确下一步诊疗计划主□排除胰胆疾病□完成医师查房记录要□安排完善常规检查□做好胃镜检查准备,联系上级医院行胃诊镜检查疗□对患者进行有关慢性胃炎行胃镜检查工的宣教作□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长期医嘱:长期医嘱:□消化内科护理常规□消化内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二级护理□流质或软食□软食重□对症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支持治疗点临时医嘱:□血、尿、大便常规+潜血临时医嘱:□次晨禁食医□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血型嘱□心电图、胸片、腹部超声(肝胆胰脾)□其他检查(酌情):血淀粉酶、立位腹平片、X 线钡餐,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及血清胃泌素主要□协助办理入院手续□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护理□入院宣教□进行内镜检查宣教,并行内镜检查前准工作□静脉抽血备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变异1.1.记录2.2.转诊□无□有,原因:□无□有,原因:记录护士签名医师签名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4-7 天记录2. 2. 转诊记录 □无 □有,原因:□无□有,原因:护士签名 医师 签名时间 住院第 3 天主 要诊疗工 作 □ □ □ □ 医师查房上级医院行胃镜和病理检查观察有无胃镜检查后并发症(如穿孔、出血等) 予以药物治疗□ □ □ □□ 住院第 4-7 天(出院日) 查房确定能否出院通知出院处通知患者及家属准备出院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将出院记录的副本交给患者若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重 点 □ □ □ □ □ □ □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软食抑酸治疗保护胃粘膜治疗, 抗 Hp 治疗 对症治疗 支持治疗□ □ 出院带药(参见药物治疗方案,疗程2-4 周) 门诊随诊医 嘱 临时医嘱:主要 护理工作□ □ □ □ 复查大便常规 +潜血 复查血常规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观察胃镜检查后患者表现, 及时报告 如有异常□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宜 □ 出院指导病情 变异 □无 1.□有,原因: □无 1. □有,原因:。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简介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中医临床路径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治疗原则以及常用方法。

基本概念中医临床路径是指在慢性胃炎治疗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的一套治疗方案。

其目的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疗风险,规范临床操作。

治疗原则1. 调整饮食:慢性胃炎患者应遵循“清淡、易消化、少刺激”的饮食原则,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2. 调理气血:中医认为胃炎病因多与脾胃失调、气血不足有关,因此需要通过调理脾胃功能,补充气血,以促进胃的修复和恢复功能。

3. 疏导气机:慢性胃炎常伴随不适的症状如胃胀、痞满等,需要通过疏导气机的方法,改善胃肠道的气机运行,缓解症状。

4. 镇痛止呕:部分慢性胃炎患者伴有疼痛和呕吐症状,中医可以采用镇痛止呕的方法来缓解症状。

常用方法1. 草药煎剂:中草药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养胃、调理气血的作用,常用的治疗方剂有七味姜黄汤、四君子汤等。

2. 针灸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进行刺激,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和恶心呕吐等症状。

3.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可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胃肠道的气机运行,有助于治疗慢性胃炎。

4. 食疗调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中医可以给出针对性的食疗方案,如饮食搭配、食物禁忌等,以辅助治疗慢性胃炎。

总结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通过调整饮食、调理气血、疏导气机和镇痛止呕等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中草药煎剂、针灸疗法、艾灸疗法和食疗调理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配合好生活习惯,以促进治疗效果的达到。

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胃炎临床路径

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胃炎临床路径

炎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1.治疗: (1)监护、禁食、胃肠减压; (2)液体复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治疗、
呼吸支持、肠功能维护、连续血液净化; (3)药物治疗: 抑酸治疗、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胰
酶抑制剂;预防和抗感染;镇静和镇痛药物。 (4)ERCP/腹腔镜微创治疗(必要时) (5)开腹手术治疗:对于胆总管结石性梗阻、急性化
1.临床表现:急性、持续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 膜炎体征。
2.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值上限 3 倍, 其他如白细胞增多,高血糖,肝功能异常,低钙血症,C 反 应蛋白等。
3.辅助检查:腹部超声,增强 CT 扫描,MRI。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 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 8 版)》(人民卫生出 版社),《外科学(第 8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胰腺
医 □ 肝肾功能、甘油三酯、电解质、 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血糖、CRP、血淀粉酶、脂肪酶、 □ 根据病情复查:血常 □ 根据病情变化及检查

凝血功能、血气分析
□ 心电图、腹部超声、胸腹部 X 片
规、BUN、Cr、血钙、 血气分析、血淀粉酶、
异常结果复查
□ 可选择检查:血型及 RH 因子、肿
脂肪酶
瘤标记物筛查、自身免疫标志物 □ 若 B 超提示胰周积
□ 一个月后复查腹部超声
□ 酌情补液治疗
□ 抑酸治疗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给予抗菌药
物治疗
临时医嘱:
□ 根据病情变化及检查异常结果
复查:血淀粉酶、脂肪酶、电解

主要 护理 工作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 监督患者用药 □ 对患者进行饮食宣教 □ 静脉抽血

慢性胃炎临床路径表单

慢性胃炎临床路径表单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4-7 天时间□主要诊疗工作□□住院第1 天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完成病历书写排除胰胆疾病安排完善常规检查住院第2 天□□□□医师查房明确下一步诊疗计划完成医师查房记录做好胃镜检查准备,镜检查联系上级医院行胃□□对患者进行有关慢性胃炎行胃镜检查的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慢性胃炎基本诊疗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 :K29.5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长期医嘱:长期医嘱:□消化内科护理常规□消化内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二级护理□流质或软食□软食重□对症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支持治疗点临时医嘱:□血、尿、大便常规+潜血临时医嘱:□次晨禁食医□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血型嘱□心电图、胸片、腹部超声(肝胆胰脾)□其他检查(酌情):血淀粉酶、立位腹平片、X 线钡餐,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及血清胃泌素主要□协助办理入院手续护理□入院宣教□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工作□静脉抽血□进行内镜检查宣教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变异1.1.记录2.2.转诊□无□有,原因:□无□有,原因:记录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 3 天主要诊疗工作□□□□医师查房上级医院行胃镜和病理检查观察有无胃镜检查后并发症(如穿孔、出血等)予以药物治疗□□□□□住院第4-7 天(出院日)查房确定能否出院通知出院处通知患者及家属准备出院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将出院记录的副本交给患者若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长期医嘱:临时医嘱:重点□□□□□□□□消化内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软食抑酸治疗保护胃粘膜治疗,抗Hp 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出院带药(参见药物治疗方案,疗程2-4 周)门诊随诊医嘱临时医嘱:主要护理工作□□□□复查大便常规+潜血复查血常规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观察胃镜检查后患者表现,及时报告如有异常□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宜□出院指导病情变异记录□无1.2.□有,原因:转诊记录□无□有,原因:□无1.2.□无□有,原因:□有,原因: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

---------------------------------------------------------------最新资料推荐------------------------------------------------------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胃痛病诊疗方案一、定义:胃痛,又称为胃脘痛,是由于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神经症、胃癌,以及部分肝、胆、胰疾病,见有胃脘部位疼痛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二、诊断要点: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

发病常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

起病或急或缓,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上消化道 X 线钡餐透视、电子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

1、西医症状、体征:(1)主要症状:该病的症状无特异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上腹痛与饱胀,疼痛无明显节律性,通常进食后较重,空腹时较轻,兼有嗳气、反酸、恶心、早饱、上腹部不适或烧灼感较为常见。

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乏力、消瘦及头晕症状,慢性萎1 / 9缩性胃炎患者可见舌炎、恶性贫血等症状。

(2)体征:体征多不明显,少数患者可出现上腹轻压痛,此外无特殊体征。

2、实验室相关检查:(1)钡餐造影对胃内器质性病变的性质可作出初步判断。

(2)电子胃镜一般可以判断病变性质,胃黏膜活检对诊断有决定意义。

(3)胃液分析、胃电图等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三、鉴别诊断:1、胃痞:与胃痛部位同在心下,但胃痞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的病证。

胃痛以痛为主,胃痞以满为患,且病及胸膈,不难区别。

2、真心痛:心居胸中,其痛常及心下,出现胃痛的表现,典型真心痛为当胸而痛,其痛多刺痛、剧痛,且痛引肩背,常有气短、汗出等,病情较急。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抑郁时,需进行相应检查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
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住院期间出现其他严重疾病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 二、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 • 住院表单
慢性胃炎诊断
• (二)证候诊断 • 1 . 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
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 • 2.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
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 3.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
玉竹,百合,乌药,佛手,生甘草。 • 中成药:养胃舒胶囊、阴虚胃痛颗粒。
慢性胃炎治疗方案
• 7.胃络瘀阻证: • 治法:活血通络。
• 推荐方药: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选用丹参,砂仁,生蒲黄, 莪术,五灵脂,三七粉(冲服),元胡,川芎,当归等。
• 中成药:复方田七胃痛胶囊、胃复春等。 • (二)针灸治疗 • 根据病情,选择应用体针、腹针、平衡针灸等治疗方法。 • (三)其他疗法
一、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 2、证候诊断 •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
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 胃脘痛(慢性胃炎)临床常见证候: • 肝胃气滞证 • 肝胃郁热证 • 脾胃湿热证 • 脾胃气虚证 • 脾胃虚寒证 • 胃阴不足证 • 胃络瘀阻证
一、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拔罐、中药穴位贴敷、中药TDP离子 导入、胃肠动力治疗仪等疗法。 4、护理:辨证施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级别瘤变、癌变 等需要内镜下 EMR、ESD以及

□ 根据病情需要下达 □ 根据病情需要下达 □ 酌情复查:大便常
手术治疗,退出 本路径,转入相
规+潜血、血常规
应临床路径或外

科手术治疗。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 □ 帮助患者办理出


院手续、交费等
主要 □ 观察患者胃镜后表 □ 正确执行医嘱
病情 □无 □有,原因:
□无 □有,原因:
变异 1.
1.
记录 2.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3-4天
住院第5-6天
住院第7-10天
□ 上级医师查房
□ 上级医师查房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病历记录
□ 完成病历记录
确定患者可以出
□ 完成胃镜及病理检 □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 院

医嘱
□ 完成上级医师查
慢性胃炎临床路径 一、慢性胃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K29.502) (无并发症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 《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 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 (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 出版社)《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 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临床症状: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 痛等。 2.胃镜或钡餐检查提示慢性胃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 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 生出版社),《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 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基本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注意饮食、 避免应用刺激及辛辣药物等。 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抑制胃酸药物(质 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胃粘膜保护药物、 根除Hp药物、对症治疗药物。
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 □ 当晚软食、晚19点后及次日早上
体及血清胃泌素等
禁食
□ 入院宣教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 健康宣教:疾病相关知识 □ 进行胃镜检查宣教,并做好胃镜
主要 □ 根据医生医嘱指导患者完 检查前准备
护理 成相关检查
□ 正确执行医嘱
工作 □ 完成护理记录
□ 认真完成交接班
□ 协助患者完成入院事宜
要 记录
□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诊 □ 拟定检查项目
□ 检查知情同意书
工 □ 制订初步诊疗方案
□ 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的宣教

□ 上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二级护理
□ 流质或软食
□ 流质或软食
□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 今、明日出院

□ 二级护理 □ 流质或软食
□ 二级护理 □ 流质或软食
□ 对症治疗
□ 对症治疗
点 □ 支持治疗
□ 支持治疗
□ PPI、粘膜保护剂、 □ PPI、粘膜保护

动力药等 临时医嘱:
剂、动力药等 临时医嘱:
□ 出院带药 □ 门诊随诊 □ 胃镜结果提示高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胃炎(ICD-10: K29.502)(无并发症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 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 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完成的检查: (1)血常规+CRP、尿常规、大便常规+潜 血; (2)生化全项、血清常规、凝血常规、输血常
规、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等);
(3)心电图、胸正侧位片; (4)腹部超声; (5)胃镜检查及粘膜活检(包括Hp检测); 2.诊断有疑问者可查: (1)血淀粉酶、血浆胃泌素水平、肿瘤标记 物筛查;
(2)13C-或14C-呼气试验; (3)立位腹平片、X线钡餐、上腹部CT或 MRI。 (七)胃镜检查。 1.入院前未检出者,应尽早进行,对胃溃疡病 灶常规作活检。
2.检查前禁食6-8小时。 3.如选择无痛内镜,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 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并经麻醉医师同意后返 回病房。 4.胃镜检查2小时后再进食(大量活检者或容 易出血者可延长禁食时间)。 (八)标准药物治疗方案。 1.合并Hp感染者进行根除Hp治疗: (1)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2种相关抗菌药物 三联疗法,或加用铋剂的四联疗法,疗程为1-2 周); (2)抗Hp治疗后继续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 受体拮抗剂抑酸治疗。 2.未合并Hp感染者根据症状及检查结果进行 治疗。 3.症状无改善者可给予消化酶、益生菌以及镇 静抗焦虑治疗。 (九)出院标准。 症状消失或减轻。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调整药物治疗,导 致住院时间延长。 2.合并其他疾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3.胃镜结果提示高级别瘤变、癌变等需要内 镜下EMR、ESD以及手术治疗,退出本路径,转入 相应临床路径或外科手术治疗。
事宜
护理 现,如有情况及时 □ 认真完成交接班 □ 出院指导
工作 向医生汇报
□ 正确执行医嘱
□ 认真完成交接班
病情 □无 □有,原因: 变异 1. 记录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无 □有,原因: □无 □有,原因:
1.
1.
2.
2.


肿瘤标志物 心电图。
2、粘膜保护剂:达喜、多喜、 膜固思达、洁

□ □
胸正侧位片 腹部超声、上消化道钡
维乐等 3、动力药:吗丁啉、莫沙比
餐或胃镜
利、依托比例等
□ 必要时行:腹部CT或
4、如何并焦虑或抑郁倾向可加
MRI,
用:黛立新、
□ 其他检查(酌情):血 百忧解等镇静类药物
淀粉酶、立位腹平片、 临时医嘱:
□ 对症治疗
□ 对症治疗
□ 支持治疗
□ 支持治疗
□ PPI、粘膜保护剂、动力 □ 药物治疗:
药等
1、 PPI(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埃

临时医嘱: □ 血、尿、大便常规+潜
索美拉唑等1 支入液静滴qd,有夜间酸爆破者

加用H2
点 □ 生化全项、血清常规、 受体拮抗剂,下午或睡前应
凝血常规、输血常规、 用)。
□ 观察有无胃镜检查
房记录、出院记
主 要 诊 疗 工
并发症 □ 根据检验结果调整
用药 □ 如HP阳性,则抗HP
治疗

录、出院证明书 和病历首页的填 写 □ 通知患者及家属 出院 □ 向患者交待出院 注意事项及随诊
时间
□ 若患者不能出
院,在病程记录
中说明原因和继
续治疗的方案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出院医嘱:
二、慢性胃炎基本诊疗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K29.502)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
7-10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 完成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 上级医师查房
主 □ 完成入院病历及首次病程 □ 明确下一步诊疗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