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结构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必背知识点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2.中枢神经系统:脑(不是大脑)和脊髓3.脑:(1)大脑:神经调节的最高中枢,凡是有酸甜苦辣咸等感觉的或情绪的都是大脑皮层。
(2)下丘脑:体温和水平衡调节中枢。
还可以调节血糖,可以作为感受器如渗透压,作为效应器如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为神经中枢如血糖调节和温觉调节中枢。
(3)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4)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的中枢,如调节心跳,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4.脊髓:是脑和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5.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和脊神经(31对),他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传出神经又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6.自主神经系统,特点是不受意识支配,但是不能说完全不受大脑控制。
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7.交感神经:兴奋状态加强,安静时候减弱,瞳孔扩张,支气管扩张,肺通气量加大,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流加快,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8.副交感神经:安静状态加强,兴奋状态减弱,瞳孔收缩,支气管收缩,肺通气量减小,心跳减慢,血流减慢。
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9.神经元:树突(短而粗,有多个,用来接收信号,传导给细胞体,不能传递给其他细胞信号)。
细胞体:膨大部分,含有细胞核。
轴突:神经元上长而细的突起,它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肌肉或腺体,不能够接收信号。
髓鞘:轴突纤维上套的一层髓鞘,和轴突共同构成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分布在全身。
10.神经胶质细胞:分布在神经元之间,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的功能。
1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13.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控制的肌肉或腺体)14.完成反射的条件是适宜刺激和反射弧的完整(不完整即使有反应也不叫反射)15.一个反射最少需要两个神经元的参与。
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结构一、引言神经系统是人类身体最为复杂和精密的机构之一,它负责控制身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以及对外界刺激的感知。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其功能与结构密不可分。
本文将深入探讨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并详细阐述其在人体运转中的重要作用。
二、神经系统的结构1. 中枢神经系统 (CNS)中枢神经系统是指由大脑和脊髓组成的部分。
大脑位于头骨内,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并与脊髓相连。
脑内有如海绵状物质般的灰质和白质,其中灰质主要参与信息处理、智力活动等高级功能,而白质则负责传递信息。
脊髓位于背部,是一个长约45厘米的纤维束管状结构,通过椎间孔与各个部位相连。
它起到了连接大脑和周围其他器官之间传递信号的作用。
2. 外周神经系统 (PNS)外周神经系统指的是从中枢神经系统延伸出来,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的神经。
这些神经根据功能可以分为三类: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
感觉神经主要负责接收外界刺激,将其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使其产生相应反应;运动神经则负责控制肌肉的收缩和运动;而自主神经则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三、神经系统的功能1. 接受与传递信息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并将这些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这些刺激可以是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形式,它们会通过感觉器官和感觉神经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在大脑中产生相应的感知和认知。
2. 控制肌肉运动神经系统不仅能够感知外界刺激,还能够通过控制肌肉运动产生相应行为。
运动信号会从大脑中发出,并通过脊髓传送到各个肌肉,从而实现人体运动。
这种运动的产生依赖于神经系统平衡和协调各个肌肉的收缩与放松。
3. 调节内脏器官活动自主神经负责调节人体内脏器官的活动,以维持身体在内部环境中的平衡。
例如,自主神经控制着心率、呼吸、消化等重要功能,确保机体正常工作。
4. 参与高级认知功能大脑作为神经系统的核心组件,还负责了人类的高级认知功能。
包括学习、记忆、思考和情感等。
人体解剖学 神经系统2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2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命系统之一,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而外周神经系统则包括神经和神经节。
这两个系统协同工作,控制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
本文将主要探讨神经系统的构造、功能和异常情况。
神经系统构造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脑位于颅腔内,是人体最为复杂的器官之一。
它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分别控制着人体对不同方面的感知和行为。
同时,大脑还包括丘脑、间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它们协同工作,控制着呼吸、血压、体温、内脏功能等重要生理过程。
脊髓则位于脊髓管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神经信号传递、反应和控制的主要路径之一。
脊髓负责接收从身体器官、组织和皮肤传来的神经信号,并将其传递给大脑。
同时,脊髓还可以根据大脑的指令反向传递神经信号,控制身体的肌肉运动和生理反应。
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和神经节组成。
神经可以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两类。
感觉神经主要负责将来自身体各个部位的感觉刺激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
而运动神经则主要负责控制身体肌肉的运动和生理反应,将大脑和脊髓的指令传递给身体各个部位。
神经节则是神经元细胞体和周围神经纤维的聚集,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神经信号处理和调节。
神经节分布于人体各个部位,是实现神经调控的重要基础。
神经系统功能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身体内外环境的感知、信息传递和控制。
具体而言,神经系统可以完成以下功能:•联结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感知体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接收、处理和传输神经信号,从而实现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运动和反应;•调节机体内部的稳态环境,维持身体内部的各种生理过程的正常进行;•控制情绪、行为和认知功能等高级神经活动,从而实现个体的精神活动和个性特征。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由于人体神经系统的复杂性和灵敏性,神经系统疾病种类繁多,其中常见的疾病包括以下几类:神经损伤和疼痛神经损伤和疼痛是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传递信息、协调和控制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
神经系统的结构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功能则涉及感知、运动、调节和认知等方面。
本文将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
其中,大脑负责认知和思维等高级功能,脊髓则负责传递信息和控制运动。
周围神经系统则由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构成,传递信息至身体各部分。
1.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
大脑分为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和间脑四个主要部分。
脑干连接脊髓和大脑半球,负责基本的自主神经功能。
小脑参与协调运动和平衡。
大脑半球则负责感知、思维和意识等高级功能。
间脑则连接脑干和大脑半球,参与调节内分泌和决策等功能。
脊髓位于脊椎内,上下延伸。
脊髓内有神经元,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
脊髓还起到信息的中转站的作用,将从周围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传递至大脑,并将大脑的指令传达给身体各部分。
2. 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和脑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主要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
脑神经系统则是指与大脑直接相连的神经,如视神经、听神经和面神经等。
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元负责将传入的信息发送至中枢神经系统,或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递至身体各部位。
周围神经系统在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身体的动作执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感知、运动、调节和认知等方面。
通过神经系统的协调控制,人体能够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并对外界刺激做出适应性反应。
1. 感知功能感知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
神经系统接收来自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能够被大脑处理的电化学信号。
大脑通过对这些信号的解读,使我们能够感知到周围的事物和环境。
2. 运动功能神经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控制身体的运动。
当大脑接收到运动指令后,通过神经系统向肌肉发出信号,使其协调收缩和松弛,从而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是人体中最为复杂和精密的系统之一,它负责传递和处理各种信息,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本文将重点介绍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探讨其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1.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控制中枢,通过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它被分为大脑的两个半球,即左、右脑半球。
大脑的表面有许多褶皱,称为脑回,有效增加了其表面积。
脊髓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将大脑传来的信息传递到周围神经系统中的各个部分。
2. 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组织和神经纤维组成。
神经组织包括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纤维则分为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
传入神经纤维将感觉信息从皮肤、肌肉等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神经纤维将指令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给身体的各个部位。
二、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感知、调节和控制等。
1. 感知功能神经系统通过感知器官接收来自外界环境和体内的信息。
感知器官包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它们能够感知光、声音、气味、味道和触觉等不同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而实现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2. 调节功能神经系统能够监测和调节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通过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可以感知体温、血压、血糖等生理指标,从而对身体进行相应的调节。
例如,当身体发热时,神经系统会通过控制出汗来降低体温,以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3. 控制功能神经系统通过发放神经冲动来控制身体的各种运动和行为。
具体来说,大脑通过与肌肉之间的联系,向身体的各个部位发送指令,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从而实现人体的运动功能。
此外,神经系统还负责调节呼吸、心跳等自动进行的功能,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行。
三、神经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神经系统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使人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反应,并保持内部生理环境的稳定性。
第12章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四、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导通路
3级神经元
1.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 通路(深感觉传导路)、精细触 觉 薄束-薄束核-丘脑腹后外侧核
楔束-楔束核-丘脑腹后外侧核
途径:先上行后交叉
2.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 路(浅感觉传导通路)
3级神经元 途径:先交叉后上行
四肢、躯干的痛、温觉和粗触觉 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
躯体痛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二)脊髓反射
1.脊动物和脊休克 脊髓动物: 在动物脊髓第5节段下切断(以保留膈肌的呼吸运动)的动物。 脊休克: 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段后反射能力暂时消失进入无反应状态。
2.牵张反射 概念: 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 受到外力牵拉伸长时, 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 的同一肌肉收缩。
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植物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
中枢部位
交感神经系统 (中间)
T1~L3灰质侧角
副交感神经系统 (两端)
脑干(Ⅲ、Ⅶ、Ⅸ、Ⅹ对脑神经) 脊髓骶段(2~4节)侧角
离效应器远 神经纤维长度 节前短,节后长
神经节位置 纤维数量比
离效应器近或在效应器壁内 节前长,节后短 节前∶节后=1∶2 较 局 限
三、躯体运动的中枢调节
(一)大脑皮层的运动调节功能
1. 大脑皮质运动区 特征: ①交叉性支配,但头面部 是双侧性的。 ②倒置性支配,但头面部 内部的安排是正立的。 ③运动区大小与运动的精 细复杂程度成正比。
2.运动传导通路
(二)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基底神经节的功能: 调节运动,控制肌紧张、处理本体感觉的传入信息等
高中生物2.1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知识梳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1 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1)注意区分脑和大脑;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系统。
(2)大脑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有关;小脑维持平衡;脑干连接脑和脊髓,有生命中枢。
(3)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31对,管理躯干和四肢的感觉和运动,脑神经和脊神经都有支配内脏的神经。
脑神经:与脑相连,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脊神经:与脊髓相连,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包含:
传入神经:将接收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感觉神经)
传出神经: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信息传输到相应器官,使机体对刺激做出反应(运动神经)(4)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蠕
动和消化腺分泌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神经纤维:神经元的长突起外表套有一层髓鞘,组成神经纤维。
3.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细胞体
神经元树突(接受传导信息)
突起
轴突(传递信息) + 髓鞘 = 神经纤维 + 神经纤维+......+包膜=神经
4.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大,对神经细胞起辅助作用,具有支持、保护、营养、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第7讲神经系统的结构

-11-
神经轴突的集合
名称
解释及举例
神经(nerve)
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轴突束,中枢仅视神经被称为神经
白质(white matter) 中枢神经系统纤维集合的统称
束(tract) 束(bundle) 囊(capsule)
中枢内神经元的纤维集合,具有相同的起点和终点,如皮质脊髓 束
并行神经轴突的集合,并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起点和终点,如内侧 前脑束
小脑脚
第四脑室
脑的横切面解剖
前脑
脑干
-52-
横切面1:丘脑-端脑交界处的前脑 ◆大体特征
额叶
脑岛 外脑 下丘脑
侧脑室 丘脑
第三脑室
纤维群
胼胝体 穹窿 皮层白质
内囊
-54-
◆部分细胞和纤维群
细胞群
大脑皮层 隔区 尾状核 壳核
苍白球
横切面2:丘脑中部处的前脑
◆大体特征
顶叶
丘脑 脑岛
-29-
中枢神经系统小结
脑室系统
组成部分 相关脑结构
侧脑室
大脑皮层、基底端脑
第三脑室 丘脑、海马
大脑导水管 顶盖、被盖 第四脑室 小脑、脑桥、延髓
脑室系统是辨 认脑结构的关键
-30-
人 类 中 的枢 特神 征经 系 统
-31-
人脑和鼠脑的比较
相似点 端脑都由成对大脑半球组成
差异
人的大脑表面存在很多沟和,分别成为脑 沟和脑回
-24-
后脑的分化
菱唇
-25- 后脑头端的分化
脑桥
延髓
延髓锥体
-26- 后脑尾端的分化
◆后脑的结构-功能关系
小脑是重要的运动控制中心 脑桥是连接大脑和小脑的交 换器 脑桥细胞将信息传递到对侧 小脑 延髓: 锥体交叉 有感觉、运动功能的神经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下丘脑,位于丘脑下方,包括视交叉、视束、视交 叉后方的灰结节,灰结节向下移行于漏斗,漏斗的下 端与垂体相接。下丘脑由前向后分为4个区:
视前区:有视前核。
视上区:位于视交叉上方,有室旁核、视上核和视交叉 上核。
结节区:位于漏斗后方,有背内侧核、腹内侧核、弓状 核和正中隆起。
乳头体区:位于后下方的乳头体部,有乳头体核、乳头 体前核和下丘脑后核。
3 小脑
1)位置和外形: 位于颅后窝内。小脑半球,小脑蚓,小脑扁桃体。
小脑扁桃体疝。 根据系统发生、功能和纤维联系,小脑可分为三叶: 绒球小结叶:古小脑,与平衡有关(前庭反射); 前叶:旧小脑,调节肌张力; 后叶:新小脑,调节四肢随意而精细的运动(与大
脑皮质之间形成纤维联系) 。
小脑上面观
小脑下面观
2)脊髓丘脑束 其纤维起于后角固有核,经白质前连合 到对侧上升,止于丘脑。传导痛觉和温度觉。
3)脊髓小脑束 传导来自肌、腱的无意识本体感觉。
重要的下行传导束
1)皮质脊髓侧束 自中央前回的大锥体细胞和其它锥体 细胞,下行终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其功能是控制 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分皮质脊髓前束和皮质脊髓侧束。
滑车神经 支配眼睛上斜肌。
三叉神经 属混合神 经。三叉神经感觉 纤维从三叉神经节 (又称半月神经节) 分为眼神经、上颌 神经和下颌神经三 个分支,接受痛、 温、触觉感受器的 信息。三叉神经的 躯体运动纤维起自 三叉神经运动核, 支配咀嚼肌的运动。
面神经 属混合神经。躯体运动支配蹬骨肌、额肌和眼 轮匝肌、颊肌和颈阔肌;内脏运动(副交感神经)支 配下颌下腺和舌下腺、泪腺和鼻腔腺体;内脏感觉感 受味觉。
按细胞与纤维排列情况,新皮质由外向内依次分为六层: 分子层 少量水平细胞和星状细胞。 外颗粒层 含小型锥体细胞和星形细胞。 外锥体层 含中、小型锥体细胞,对进入皮质的各种冲
动进行综合分析。 内颗粒层 是密集排列的星形细胞。 内锥体层 含大型锥体细胞,与第六层梭形细胞的轴突
组成传出纤维,下行到脑干、脊髓。 多形细胞层 含梭形和三角形的神经细胞和星状细胞。
组成:C1-8,T1-12,L1-5,S1-5,CO-1。 脊神经含有躯体感觉和躯体运动纤维,还含有内脏
感觉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 前根:含运动性纤维。 后根:含感觉性纤维(脊神经节)。 前支:混合性纤维,常组成丛。分布于颈、胸、腹
和四肢的骨骼肌和皮肤。 后支:混合性纤维,节段性布于颈、项、背和腰骶
部的深层肌和皮肤。
在脑干有很多纵横交错的神经纤维,交织成网,各种不 同大小和功能的神经核团散在其中,这一结构叫脑干 网状结构。
脑干网状结构和中枢各部的神经有广泛的联系,在整合 各部的神经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脑干内部结构(过延髓横切)
脑干内部结构(过脑桥横切)
脑干内部结构(过中脑横切)
锥体束图
2 间脑
1)丘脑,位于间脑背侧,为卵圆形的灰质块,其内侧 面形成第三脑室外侧壁的一部分,背面为侧脑室的底, 外侧面与内囊相紧接,前端凸隆,称丘脑前结节,后 端膨大露于大脑半球之外,称枕。
基底核 分布于髓质内的神经核团的统称。 纹状体: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豆状核又分为苍
白球和壳核 新纹状体:尾状核和壳 旧纹状体:苍白球
纹状体内囊
基底核
大脑髓质
A 内囊 属于投射纤维,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成
自上行的感觉纤维束和下行运动纤维束。 当一侧内囊出血,血块压迫内囊纤维束时,就会出现严重
臂丛的分支图
(3)胸神经前支 来 自胸1-12对神经前 支,分布于肋间肌、 胸前外侧壁的皮肤 及肋胸膜,以及腹 前外侧壁诸肌及其 相应的皮肤和腹壁 膜。
(4)腰丛 由第12 胸神经前支的部 分、第1~4腰神 经前支构成。
股神经:支配股前群 肌和股前部、小 腿内侧部和足内 侧缘的皮肤。
闭孔神经:支配股内 收肌群及股内侧 面的皮肤。
脊神经皮支节段性分布的特点
(1)颈丛
由第 1-4 颈神经前支 组成。发出皮支和 肌支。皮支分布到 颈前部皮肤。肌支 分膈神经、颈神经 降支和颈袢
膈神经其运动纤 维支配隔的运 动,感觉纤维 分布于胸膜、 心包及腹膜。 隔神经受刺激 时可发生呃逆; 肝、胆疾病可 引起右肩部疼 痛。
(1)臂丛 组成和位置 臂丛 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 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 主要分布于颈、背的浅层肌 (斜方肌除外)、上肢肌和 皮肤。
3)下面:嗅球,嗅束。
大脑半球的外形
大脑半球的外形
大脑底部
(2)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为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是中枢神经
发育最为复杂和完善的部位。 从种系发生来说,大脑皮质分为古皮质、旧皮质和新
皮质。 在哺乳动物中等级愈高者,新皮质越发达。 人类由于新皮质的高度发达,它约占全部皮质的96%。
的功能障碍。 B 胼胝体 两大脑半球间的连合纤维,对曾学过知识的辨别、感觉经
验和记忆有重要作用。
胼胝体图
侧脑室(上面观)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1) 躯体运动区(4、6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 部,司对侧半身的骨骼肌运动。
2) 躯体感觉区(3、1、2区):中央后回和旁中央小叶 后部,接受对侧半身的感觉冲动。
2)红核脊髓束 起自中脑红核,下行终止脊髓前角运动 神经元,其功能是调节骨骼肌的肌紧张。
3)前庭脊髓束 起自中脑前庭核,下行终止脊髓前角运 动神经元,其功能是调节骨骼肌的肌紧张。
4)网状脊髓束 起自脑干网状结构,下行终止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其功能是调节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
纤维束 的位置图(胸)
(二)脊神经
10)优势半球:左---思维、语言和计算能力等, 右---空间、音乐、美术等。
大脑皮质及其功能定位
大脑皮质及其功能定位
(二)脑 神 经
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 端脑:嗅神经 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脑桥: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脑神经概观
大的神经干多与分布至相应区域的血管干并行。但也有 些神经(如坐骨神经、正中神经等)无伴行的血管。
脊神经皮支的分布有一定的节段性,尤其在躯干部明显, 即一个节段的脊神经的后根(感觉根),支配着身体 一定节段的皮肤感觉。
临床上根据出现感觉障碍的皮肤节段,可判断损伤的脊 神经或脊髓的位置。
上、下两节段脊神经支配的范围又互相重叠,所以一条 脊神经的损伤,并不致于使它所分布的皮肤感觉完全 丧失。
神经冲动继续上传到脑;如薄束和楔束,脊髓丘脑束、 脊髓小脑束等。
下行束:起自脑的不同部位,下行终于脊髓的不同节段, 将脑发出的神经冲动传至脊髓。如皮质脊髓前束和侧 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和网状脊髓束等。
1)后索 位于后正中沟与后外侧沟之间,在脊髓的上段 又被后中间沟分为薄束与楔束,为脊神经节细胞的中 枢支进入脊髓后上升而成。
(1)大脑半球的外形 分叶:共有5叶,即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 叶间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
大脑半球各面的主要沟、回 1)上外侧面:额叶(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下沟,
额上、中、下回)。 颞叶(颞上沟,颞上回,颞横回)。 顶叶(中央后沟,中央后回,角回,缘上回)。
2)内侧面:扣带回,中央旁小叶。距状沟,侧副沟,海 马旁回,钩。边缘叶。
前庭蜗神经 又称位听神经,属躯体感觉神经。它分 为前庭神经和蜗神经。前庭神经:位置平衡感觉器 --前庭神经节-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和小脑。蜗神 经:螺旋器的听感觉器细胞-蜗神经节-蜗神经-蜗神 经核
舌咽神经 为混合神经,含有4种纤维:
①躯体运动纤维,支配咽肌。
②内脏运动纤维,支配腮腺。
神经系统结构
外形主要包括:
(1) 扁圆柱状,长40-45cm。 (2) 两处膨大:颈膨大和腰骶膨大。 (3) 脊髓圆锥: (4) 终丝:(马尾) (5) 六条沟裂: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后外侧沟。 (6) 31对脊神经根:前根和后根。 (7)脊神经节 (8)脊髓节段:C8,T12,L5,S5,CO1。
3) 视区:距状沟的两侧。
4) 听区(41、42区):颞横回。接受两侧螺旋器的听 觉冲动。
5) 语言形成区(37区):颞叶后部。
6)运动性语言中枢(44、45区)---额下回的后部。 (运动性失语症)
7)视觉性语言中枢(39区)---角回。(失读症)
8)听觉性语言中枢(22区)---颞上回
9)书写中枢---额中回的后部(失写症)
脊髓前面观、后面观和横断面图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2 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构成。还包含有中央管。 灰质 (1) 前角(柱): (2) 后角(柱): (3) 侧角(柱)、骶副交感核:
(1)前角 由支配骨骼肌运动的传出神经细胞组成,分两种类型: a 细胞:大型细胞,分布到梭外肌纤维 γ细胞:小型细胞,分布到梭内肌纤维
2)胫神经 支配小腿肌 后群和足底肌,以及 小腿后面和足底的皮 肤。
二、脑和脑神经
脑位于颅腔内,可分为: 脑干(延髓、脑桥和中脑) 间脑 小脑 端脑
(一) 脑
1. 脑干(延髓、脑桥和中脑) (1) 脑干的外形 伏于颅后窝枕骨大孔与鞍背之间的骨面。分延髓、
脑桥、中脑三部分。 腹侧面:见图。 背侧面:见图。 与12对脑神经的联系
嗅神经 嗅感觉神经。嗅细胞(鼻腔嗅粘膜)- 嗅神经 嗅球(端脑)。
视神经 视感觉神经。视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汇集-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间脑。
动眼神经 为运动神经。含有两种纤维:躯体运动纤维 中脑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 下支:下直、内直、下斜肌。内脏运动纤维 动眼神 经缩瞳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睫状肌和瞳孔扩约 肌。
丘脑为Y形的白质纤维分为前核群、背内侧核群和外侧 核群和内、外侧膝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