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报警器的设计

合集下载

火灾报警器设计方案及流程

火灾报警器设计方案及流程

火灾报警器设计方案及流程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火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早期发现火灾并采取有效措施,火灾报警器成为必不可少的设备。

本文将介绍火灾报警器的设计方案及其相关流程。

一、概述1.1 火灾报警器的作用火灾报警器是一种电子设备,用于识别和发出声光信号以提醒人们存在火险的设备或系统。

它能够在火源刚刚开始时即时触发警报,从而迅速通知人们并促使他们立即采取相应行动。

1.2 设计目标设计一个高效、稳定且敏感性较好的火灾报警器,以尽可能减少虚假报警,并在最短时间内确保真实火情被及时发现。

二、工作原理2.1 检测方式目前常见的两种检测技术为光电式和离子式。

- 光电式:通过使用红外光束或激光束与空气中微粒(例如烟雾)发生光学反应的方式,来检测是否存在火灾。

- 离子式:通过利用放射源产生的离子流与空气中的粒子反应,从而监测是否有火焰存在。

2.2 报警信号一旦火灾报警器感知到烟雾、火焰或者异常温度等指标超出设定阈值时,它会触发内置的声光信号装置。

这些传感器和报警装置能够持续工作并向周围环境发出高分贝警报声音以及闪烁的亮光信号,提醒人们立即撤离现场。

三、设计方案3.1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在设计火灾报警器时,选择适合的传感器非常重要。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光电式或离子式传感器,并确保其敏感性能好且可靠。

3.2 智能控制系统为了实现更准确和稳定的火灾监测,引入智能控制系统是必要的。

借助先进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该系统能够不仅仅检测火源,还能排除误判率较高场景如厨房蒸汽等日常情况,从而减少虚假报警的概率。

3.3 联网和远程通知现代火灾报警器还可以与网络相连,并能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向用户发送警报信息。

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即使当人们不在家或办公室时,也能及时获取到火灾警报,以便他们及时采取行动或联系相关部门。

四、生产流程4.1 元件采购开展任何设计之前,需要先认真研究并选定各种元件供应商。

对于火灾报警器来说,电子元件、传感器和声光信号装置是关键元件的选择。

火灾报警器课程设计

火灾报警器课程设计

火灾报警器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火灾报警器的原理和作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2. 学生能描述火灾报警器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学生能了解火灾报警器在安全防护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组装和测试简单的火灾报警器。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分析并解决火灾报警器的基本故障。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对火灾报警器的性能进行简单的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火灾安全防护的兴趣,提高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生命的价值观,认识到火灾防护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普实践课程,结合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安全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和动手能力,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火灾报警器基础知识- 火灾报警器的定义、原理及分类- 火灾报警器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火灾报警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2. 火灾报警器的组装与测试- 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实践操作:组装简单的火灾报警器- 测试火灾报警器的响应性能和可靠性3. 火灾报警器故障分析与解决- 教材第四章第四节: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分析实例:火灾报警器常见故障原因-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故障排查与解决4. 火灾报警器的性能评估- 教材第四章第五节:性能评估方法- 实践操作:对组装的火灾报警器进行性能评估- 分析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火灾报警器基础知识学习第二课时:火灾报警器的组装与测试第三课时:火灾报警器故障分析与解决第四课时:火灾报警器性能评估及总结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消防工程师如何进行火灾警报和报警系统的设计

消防工程师如何进行火灾警报和报警系统的设计

消防工程师如何进行火灾警报和报警系统的设计消防工程师在进行火灾警报和报警系统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特点、火灾的可能风险以及相关法规标准,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火灾警报和报警系统的运行。

下面将从系统设计原则、装置选型、布线与配置等方面,介绍消防工程师进行火灾警报和报警系统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系统设计原则(1)可靠性:火灾警报和报警系统设计应具备高度可靠性,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准确地发出警报,以便进行人员疏散和灭火。

(2)适用性:根据建筑物的类型、性质和使用情况,设计人员应选择适合的火灾警报和报警系统,如声光报警器、手动报警按钮、烟雾感应器等。

(3)覆盖范围:火灾警报和报警系统应能覆盖整个建筑物,包括各个房间、走廊、楼梯等重要区域,确保人员在任何位置都能接收到警报信号。

(4)易操作性:火灾警报和报警系统的操作要简单、方便,用户能够迅速进行警报启动或取消,以免误报或延误处理时间。

二、装置选型(1)声光报警器:声光报警器是最常用的火灾警报设备之一,可通过声音与闪光灯联动的方式,提醒人们发生火灾,并促使他们采取适当的行动。

(2)手动报警按钮:手动报警按钮一般安装在建筑物的紧急出口、电梯厅、楼梯间等易于发现且方便操作的位置,供人员在发现火灾时紧急按压以触发报警装置。

(3)烟雾感应器:烟雾感应器能够及时检测到烟雾,并通过火警控制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可用于监测建筑物内的火灾情况。

(4)温度感应器:温度感应器能够监测室内温度的变化,一旦温度升高到设定的阈值,便会触发报警系统。

三、布线与配置(1)布线方案:在进行火灾警报和报警系统的设计时,需要合理规划设备的布线,确保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避免出现盲区。

(2)配置调整:配置调整是为了适应建筑物的特殊需求,如对于某些易产生误报的区域,可以通过调整报警触发的灵敏度或布置特殊的感应器来解决。

(3)备用电源:为了防止断电等特殊情况下火灾警报系统无法正常工作,需要为系统安装备用电源,保证系统的长时间运行。

火灾报警器的设计实验报告总结

火灾报警器的设计实验报告总结

火灾报警器的设计实验报告总结背景介绍:火灾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事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提前预防和及时引导人员疏散,火灾报警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和公共场所。

本次实验旨在设计并测试一种可靠、高效的火灾报警器。

一、设计原理1.激活检测:采用感温元件作为最基础的检测装置,当环境温度超过设置的阈值时,感温元件会被激活。

2.信号放大:激活后,传感器将电信号放大到足够驱动接下来步骤所需的水平。

3.音响设备:触发信号通过控制电路转化为声音警报或光闪烁等方式来引起人们注意。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感温元件选择合理:经过多组试验数据对比分析,确定了适合该任务需求的感温元件类型和参数。

其具有响应迅速、误报率低等特点,并能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工作。

2. 信号放大效果良好:通过该火灾报警器设计中的信号放大电路,对输入信号进行适当的增益处理,保证了输出能够正常驱动音响设备。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还优化了电路结构,使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

3. 声光报警效果满意: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火灾报警器在触发后能快速响应并发出高分贝的声音。

同时,在照明条件不好或者听力受损等特殊情况下,通过添加光闪烁功能,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火灾报警的感知度。

三、创新与改进基于本次实验的结果与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创新与改进点:1. 多传感器融合检测:采用多种感温元件进行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火灾报警器的可靠性,并减少误报率。

例如,在市场上广泛使用的红外线感温元件、气敏元件和光学传感器等都可以作为扩展考虑。

2. 智能控制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微处理器控制单元(MCU)等,对火灾报警器进行智能化改进。

通过增加温度和烟雾变化的识别功能,并结合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更强大、更可靠的火灾监测与预警系统。

3. 节能环保:借鉴现代能源管理理念,在设计中加入节能模式和自动关机功能。

避免了传统火灾报警器由于长时间闲置而造成的能源浪费,减少了对环境的不必要影响。

火灾报警器课程设计总结

火灾报警器课程设计总结

火灾报警器课程设计总结引言:火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火灾报警器作为一项紧急救援设备,在防范和控制火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我们在火灾报警器课程设计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回顾我们的实践经验和不足之处。

一、需求分析1.1 火灾报警器的功能火灾报警器主要用于及时监测并准确报告室内火灾情况,以便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触发声音或光线等告警信号,提醒人们逃离现场或进行适当自救。

1.2 设计目标针对目前市场上存在较多的火灾报警器问题,如误报、反应迟缓等,我们的设计目标是研发一款可靠且响应速度快的火灾报警器。

二、系统设计与实践2.1 报警器原理根据我们所学习到的知识,我们选择了光电式烟雾探测器作为火灾报警器的核心设备。

该原理通过敏感光电元件检测烟雾波长所带来的变化,进而判断是否有火灾发生。

2.2 模块选择与优化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考虑到了报警器与其他系统进行联动的需求,并选择了适当的模块用于实现此功能。

同时,我们也针对信号处理和功耗等方面进行性能优化,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3 硬件设计在硬件设计阶段,我们主要关注了传感器、处理器、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等关键部分。

通过合理布局和连接,我们成功搭建起一个完整的硬件系统。

2.4 软件开发软件开发是整个课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嵌入式开发平台和编程语言,我们实现了火灾报警器的主要功能,并优化了用户界面以提升用户体验。

三、实践经验总结3.1 项目管理与团队合作在本次课程设计中,良好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是取得成功所必需的。

明确分工并制定详细规划,在每个阶段确保成员相互配合,解决困难与障碍。

3.2 立足实际需求能够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并考虑到实际需求是设计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与用户的沟通和反馈,我们及时修正设计方案,并最终提供更好的产品。

3.3 不断改进与创新火灾报警器作为一个紧急救援设备,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

火灾消防报警系统设计方案

火灾消防报警系统设计方案

火灾消防报警系统设计方案
一、简介
火灾报警系统是一种用于检测和报告可能存在火灾的报警设备,它有
助于监控可能的火灾危险,其体现在保护人身、财产安全上拥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障报警系统在火灾报警方面的稳定可靠性,本文提出了一种火灾报
警系统的设计方案,以便更好地保护人身、财产安全。

二、火灾报警系统的组成
1.报警器:报警器是火灾报警系统的核心,它可以检测到火灾的发生,并发出警报以提醒人们。

报警器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声光报警器和智能报
警系统。

声光报警器通过发出明亮的闪光灯和刺耳的警报声来提醒火灾的发生。

智能报警系统则可以将检测到的火灾信息发往相应的监控设备,从而更好
地保护人身、财产安全。

2.烟雾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是火灾报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
检测并识别出火灾发生的草、烟雾等典型火灾指标。

3.声光指示器:声光指示器是报警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发出
明亮的闪光灯或特定的音频信号来提醒民众的发生火灾情况,以便更有效
的扑灭火灾。

4.可燃气体传感器:可燃气体传感器是火灾报警系统的一部分,它可
以检测、识别到可燃气体的浓度是否达到可燃性。

消防工程师如何进行火灾警报系统的设计与安装

消防工程师如何进行火灾警报系统的设计与安装

消防工程师如何进行火灾警报系统的设计与安装火灾警报系统在建筑物和公共场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人们及时探测到火灾,并通过警报器或其他装置发出警报,以便人们尽早采取逃生和灭火措施。

作为一名消防工程师,了解如何进行火灾警报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消防工程师如何进行火灾警报系统的设计与安装的过程,并给出一些实用的建议。

第一步:需求分析在开始设计和安装火灾警报系统之前,消防工程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这包括了解建筑物的类型、规模、用途以及人员密度等信息。

通过了解这些信息,消防工程师可以确定火灾警报系统所需的功能和覆盖范围。

第二步: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消防工程师可以开始进行火灾警报系统的设计。

首先,需要确定警报器的安装位置和数量,确保整个建筑物的每个区域都能够及时收到警报信号。

同时,还需考虑警报信号的传输方式,常见的传输方式包括声音、光亮和振动等。

另外,消防工程师还需要选择适合的控制面板以及备用电源等设备。

第三步:设备采购和安装一旦完成了火灾警报系统的设计,消防工程师可以开始采购所需的设备。

在采购设备时,需要确保设备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并经过质量检测。

安装设备时,消防工程师应按照供应商提供的安装指南进行操作,确保每个设备都能够正常运行。

第四步:系统测试与调试在完成设备的安装后,消防工程师需要对整个火灾警报系统进行测试与调试。

这包括测试警报器的声音、光亮和振动等功能,以及测试控制面板的正常运行。

如果发现任何问题,消防工程师需要及时解决,并确保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第五步:培训与维护一旦火灾警报系统安装完成并通过测试,消防工程师还应进行培训,以确保建筑物内的人员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和响应警报系统。

此外,定期的维护和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消防工程师需要定期对火灾警报系统进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总结设计和安装火灾警报系统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要求消防工程师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火灾报警器电子电路设计方案

火灾报警器电子电路设计方案

火灾报警器电子电路设计方案引言:火灾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提前预警并及时采取措施来避免火势蔓延,火灾报警器的作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火灾报警器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案,以实现准确、可靠地监测火险并发出及时报警。

I. 传感器选择与工作原理A. 火焰传感器1. 红外线传感器原理2. 光敏电阻传感器原理B. 温度传感器1. 热敏电阻传感器原理2.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原理II. 报警触发条件与处理电路设计A. 火焰检测触发条件设定1. 检测到红外线辐射或光强突变2. 设计合适的阈值判断逻辑B. 温度检测触发条件设定1. 温度升高速率超过正常范围2. 连续高温持续时间超过设定阈值C. 报警处理电路1. 报警信号放大与滤波设计2. 报警触发后的自动关断保护III. 供电电路设计A. 主电源与备用电池设计1. 使用AC/DC变压器将交流电转为直流电2. 备用锂离子电池供电以应对主电源中断情况B. 低功耗设计1. 微控制器优化睡眠模式的选择2. 合理调节传感器检测频率以降低功耗IV. 声光报警装置设计A. 声音输出部分设计1. 按照声音强度和频率需求选择合适的音响元件与驱动器件2. 设计合适的信号放大与输出控制电路B. 光线报警指示灯设计1. LED指示灯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2. 控制LED灯常亮或闪烁以表示不同状态结论:火灾报警器是一种重要的安全设备,它能够在火势尚未扩大之前及时发出警报,从而提醒人们采取紧急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讨论了火灾报警器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案,包括传感器选择与工作原理、报警触发条件与处理电路设计、供电电路设计以及声光报警装置设计。

这些关键方面的合理设计能够确保火灾报警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试和优化,以满足不同环境下的需求。

希望本文可以对火灾报警器电子电路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为日后进一步改进提供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山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火灾报警器的设计学生:22222指导老师:姜丽飞讲师年级:08级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别:物理系唐山师范学院物理系2012年5 月郑重声明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姜丽飞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

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

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2012年月日目录火灾报警器的设计 (1)摘要 (1)1.序言 (1)2.硬件设计 (1)2.1 DS18B20温度传感器 (2)2.1.1 DS18B20的特性 (2)2.1.2 DS18B20内部结构及DS18B20的管脚排列 (2)2.1.3 DS18B20使用注意事项 (2)2.2.MQ-2烟雾传感器 (3)2.2.1 MQ-2的特性 (3)2.2.2 MQ-2的结构 (3)2.2.3 MQ-2的原理图 (4)2.3有线通信 (5)2.4.比较器LM339 (6)2.4.1电压比较器LM339简介 (6)2.4.2应用范围 (6)2.4.3引脚配置 (6)2.4.4 LM339的特点和一些参数 (7)3.软件设计 (7)3.1程序流程图 (7)参考文献 (12)致谢 (13)外文页 (14)附录: (15)火灾报警器的设计宁波摘要随着现代家庭用火、用电量的增加,家庭火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从而导致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为了早期发现通报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而设置在建筑物中或其它场所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是人们同火灾作斗争的有力工具。

报警系统主要是通过传感器自动检测,产生报警信号,从现场发出报警信号或通过专门电缆近距离报警,从而引起人们的警觉。

本设计实现了火灾报警器的小型化和智能化,使仪器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电压比较器串口通信1.序言本设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本设计实现了仪器的小型化,和智能化。

使仪器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

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具有其它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火灾报警系统按钮的火灾报警系统。

它能够在火灾初期,将燃烧产生的烟雾、热量和光辐射等物理量,通过感温、感烟和感光等火灾探测器变成电信号,传输到火灾报警控制器,并同时显示出火灾发生的部位,记录火灾发生的时间。

2.硬件设计原理如图1:图12.1 DS18B20温度传感器传感器DS18B20具有体积更小、精度更高、适用电压更宽、采用一线总线、可组网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测温效果。

2.1.1 DS18B20的特性(1)适应电压范围更宽,电压范围:3.0~5.5V,寄生电源方式下可由数据线供。

(2)独特的单线接口方式,DS18B20在与微处理器连接时仅需要一条口线即可实现微处理器与DS18B20的双向通讯。

(3)DS18B20支持多点组网功能,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在唯一的三线上,实现组网多点测温。

(4)DS18B20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围元件,全部传感元件及转换电路集成在形如一只三极管的集成电路内。

(5)温范围-55℃~+125℃,在-10~+85℃时精度为±0.5℃。

(6)可编程的分辨率为9~12位,对应的可分辨温度分别为0.5℃、0.25℃、0.125℃和0.0625℃,可实现高精度测温。

(7)在9位分辨率时最多在93.75ms内把温度转换为数字,12位分辨率时最多在750ms内把温度值转换为数字,速度更快。

(8)测量结果直接输出数字温度信号,以“一线总线”串行传送给CPU,同时可传送CRC校验码,具有极强的抗干扰纠错能力。

(9)负压特性:电源极性接反时,芯片不会因发热而烧毁,但不能正常工作。

02.1.2 DS18B20内部结构及DS18B20的管脚排列64位光刻ROM是出厂前被光刻好的,它可以看作是该DS18B20的地址序列号。

不同的器件地址序列号不同。

DS18B20内部结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64位光刻ROM,温度传感器,非挥发的温度报警触发器TH和TL,高速暂存器。

[1]DS18B20的引脚定义:(1)DQ为数字信号输入/输出端。

(2)GND为电源地。

(3)VDD为外接供电电源输入端(在寄生电源接线方式时接地)。

[2]2.1.3 DS18B20使用注意事项在DS18B20测温程序设计中,当向DS18B20发出温度转换命令后,程序总要等待DS18B20的返同信号。

这样,一旦某个DS18B20接触不好或断线,在程序读该DS18B20时就没有返回信号,从而使程序进入死循环。

因此,在进行DS18B20硬件连接和软件设计时,应当给系统抗干扰设计。

[3]主机控制DS18B20完成温度转换时,在每一次读写之前,都要对DS18B20进行复位,而且该复位要求主CPU要将数据线下拉500μs,然后释放。

DS18B20收到信号后将等待16~60μs左右,之后再发出60~240μs的低脉冲。

主CPU收到此信号即表示复位成功。

实际上,较小的硬件开销需要相对复杂的软件进行补偿。

由于DS18B20与微处理器间采用串行数据传送方式,因此,在对DS18B20进行读写编程时,必须严格地保证读写时序,否则,将无法正确读取测温结果。

[4]2.2.MQ-2烟雾传感器适用于家庭或工厂的气体泄漏监测装置,适宜于液化气、丁烷、丙烷、甲烷、酒精、氢气、烟雾等监测装置。

2.2.1 MQ-2的特性(1)具有信号输出指示。

(2)双路信号输出。

(模拟量输出及TTL电平输出)(3)TTL输出有效信号为低电平。

(当输出低电平时信号灯亮,可直接接单片机)(4)模拟量输出0~5V电压,浓度越高电压越高。

(5)对液化气,天然气,城市煤气有较好的灵敏度。

(6)具有长期的使用寿命和可靠的稳定性。

(7)快速的响应恢复特性。

[5]2.2.2 MQ-2的结构MQ-2气敏元件的结构和外形如图所示(结构 A or B), 由微型AL2O3陶瓷管、SnO2 敏感层,测量电极和加热器构成的敏感元件固定在塑料或不锈钢制成的腔体内,加热器为气敏元件提供了必要的工作条件。

封装好的气敏元件有6只针状管脚,其中4个用于信号取出,2个用于提供加热电流。

图2图2是传感器的基本测试电路。

该传感器需要施加2 个电压:加热器电压(VH)和测试电压(VC)。

其中VH用于为传感器提供特定的工作温度。

VC 则是用于测定与传感器串联的负载电阻(RL)上的电压(VRL)。

这种传感器具有轻微的极性,VC 需用直流电源。

在满足传感器电性能要求的前提下,VC 和VH 可以共用同一个电源电路。

为更好利用传感器的性能,需要选择恰当的RL值。

[6]2.2.3 MQ-2的原理图烟雾检测及判断的硬件设计如图3,图 3烟雾传感器MQ-2的工作条件如表:A. 标准工作条件符号参数名称技术条件备注Vc 回路电压≤15V AC or DC V H加热电压 5.0V±0.2 V AC or DC R L负载电阻可调R H加热电阻31Ω±3Ω室温P H加热功耗≤900mWB. 环境条件符号参数名称技术条件备注Tao 使用温度-10℃-50℃Tas 储存温度-20℃-70℃RH 相对湿度小于95%RHO2氧气浓度21%(标准条件)氧气浓度会影响灵敏度特性最小值大于2%C. 灵敏度特性符号参数名称技术参数备注Rs 敏感体 3KΩ-30KΩ探测浓度范围表面电阻(1000ppm 异丁烷 ) 100ppm-10000ppm 液化气和丙烷300ppm-5000ppm 丁烷 5000ppm-20000ppm 甲烷 300ppm-5000ppm 氢气 100ppm-2000ppm 酒精α(3000/1000)异丁烷浓度斜率≤0.6标准工作条件温度: 20℃±2℃ Vc:5.0V±0.1V相对湿度: 65%±5% Vh: 5.0V±0.1V预热时间不超过1小时2.3有线通信目前RS-232是PC 机与通信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串行接口。

RS-232被定义为一种在低速率串行通讯中增加通讯距离的单端标准。

RS-232采取不平衡传输方式,即所谓单端通讯。

典型的RS-232信号在正负电平之间摆动,在发送数据时,发送端驱动器输出正电平在+5~+15V,负电平在-5~-15V 电平。

当无数据传输时,线上为TTL,从开始传送数据到结束,线上电平从TTL 电平到RS-232电平再返回TTL 电平。

接收器典型的工作电平在+3~+12V 与-3~-12V 。

由于发送电平与接收电平的差仅为2V 至3V 左右,所以其共模抑制能力差,再加上双绞线上的分布电容,其传送距离最大为约15米,最高速率为20kb/s 。

RS-232是为点对点(即只用一对收、发设备)通讯而设计的,其驱动器负载为3~7k Ω。

RS-232C 对电器特性、逻辑电平和各种信号线功能都作了规定。

在TxD 和RxD 上:逻辑1(MARK)=-3V ~-15V 。

逻辑0(SPACE)=+3~+15V 。

在RTS 、CTS 、DSR 、DTR 和DCD 等控制线上: 信号有效(接通,ON 状态,正电压)=+3V ~+15V 。

信号无效(断开,OFF 状态,负电压)=-3V ~-15V 。

以上规定说明了RS-323C 标准对逻辑电平的定义。

对于数据(信息码):逻辑“1”(传号)的电平低于-3V ,逻辑“0”(空号)的电平告语+3V ;对于控制信号;接通状态(ON )即信号有效的电平高于+3V ,断开状态(OFF)即信号无效的电平低于-3V ,也就是当传输电平的绝对值大于3V 时,电路可以有效地检查出来,介于-3~+3V 之间的电压无意义,低于-15V 或高于+15V 的电压也认为无意义,因此,实际工作时,应保证电平在±(3~15) V 之间。

EIA-RS-232C 与TTL 转换:EIA-RS-232C 是用正负电压来表示逻辑状态,与TTL 以高低电平表示逻辑状态的规定不同。

因此,为了能够同计算机接口或终端的TTL 器件连接,必须在EIA-RS-232C 与TTL 电路之间进行电平和逻辑关系的变换。

实现这种变换的方法可用分立元件,也可用集成电路芯片。

目前较为广泛地使用集成电路转换器件,如MC1488、SN75150芯片可完成TTL 电平到EIA 电平的转换,而MC1489、 SN75154可实现EIA 电平到TTL 电平的转换。

MAX232芯片可完成TTL←→EIA 双向电平转换,图1显示了1488和1489的内部结构和引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