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第3版课后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3版课后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2)ISO/OSI 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3)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资源共享和在线通信。

二、单项选择题(1)在 TCP/IP体系结构中,与 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B )A.主机 - 网络层B. 互联层C. 传输层D. 应用层(2)在 OSI参考模型中,保证端 - 端的可靠性是在哪个层次上完成的?( C )A.数据链路层B. 网络层C. 传输层D. 会话层三、问答题计算机网络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要点提示】采用层次化体系结构的目的是将计算机网络这个庞大的、复杂的问题划分成若干较小的、简单的问题。

通过“分而治之”,解决这些较小的、简单的问题,从而解决计算机网络这个大问题(可以举例加以说明)。

第 2章 以太网组网技术一、填空题( 1)以太网使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为 CSMA/CD 。

( 2)计算机与 10BASE-T 集线器进行连接时, UTP 电缆的长度不能 超过 100 米。

在将计算机与 100BASE-TX 集线器进行连接时, UTP 电缆的长度不能超过 100 米。

( 3)非屏蔽双绞线由 4 对导线组成, 10BASE-T 用其中的 2 对进行 数据传输, 100BASE-TX 用其中的 2 对进行数据传输。

二、单项选择题( 1)MAC 地址通常存储在计算机的 ( B )A.内存中 B.网卡上C.硬盘上 D.高速缓冲区( 2)关于以太网中“冲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D ) A. 冲突时由于电缆过长造成的B. 冲突是由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错误使用造成的C. 冲突是由于网络管理员的失误造成的D. 是一种正常现象( 3)在以太网中,集线器的级联 ( C ) A.必须使用直通 UTP 电缆 B.必须使用交叉 UTP 电缆 C.必须使用同一种速率的集线器 D.可以使用不同速率的集线器 (4)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A.集线器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B.集线器具有信息过滤功能C.集线器具有路径检测功能D.集线器具有交换功能第3章交换与虚拟局域网一、填空题(1)以太网交换机的数据转发方式可以分为直接交换、存储转发交换、和改进的直接交换 3 类。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五版课后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五版课后题答案
直的”, 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协议与服务的关系
在协议的控制下,上层对下层进行调用,下层对上层进行服务,上下层间用 交换原语交换信息(xìnxī)。同层两个实体间有时有连接。
第十五页,共四十四页。
第三章
1、基带信号与宽带信号的传输各有什么(shén me)特点? 基带信号将数字1和0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压表示,然后送到线路上传输。
(4)易于实现和维护。 (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缺点:
层次划分得过于严密,以致不能越层调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降低了 协议效率。
第十三页,共四十四页。
第二章
3、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所谓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是为便于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而采用的综合
了OSI七层模型和TCP/IP的四层模型而得到的五层模型。各层的主要功 能:
第一章
8、长度(chángdù)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运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 首部。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首部。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 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18字节。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若应用层数据长度 (chángdù)为1000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 数据长度为100字节时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是:
① 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有。
② 灵活。每个结点均有智能,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转发的路由。 ③ 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通信之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网络使用
高速链路。
④ 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第二页,共四十四页。
(k-1)p/C<s
第七页,共四十四页。
第一章
7、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fēnbié)为x和(p+h)(bit) ,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 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it/s),但传播时 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 长度p应取为多大?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编著---习题解答第一章概述习题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

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

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

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议;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1、高效。

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

2、灵活。

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做必要的处理。

3、迅速。

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4、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的不足之处是:①每一分组在经过每一交换节点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传输延时,考虑到节点处理分组的能力和分组排队等候处理的时间,以及每一分组经过的路由可能不等同,使得每一分组的传输延时长短不一。

因此,它不适用于一些实时、连续的应用场合,如电话话音、视频图像等数据的传输;②由于每一分组都额外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③分组交换网中的每一节点需要更多地参与对信息转换的处理,如在发送端需要将长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必须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恢复出原报文数据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习题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网络层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是比较其优缺点。

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面向连接”虚电路(Virtual Circuit)服务或“无连接”数据报服务前者预约了双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网络资源。

优点是能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即所传送的分组不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列到达终点),也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限,缺点是路由器复杂,网络成本高;后者无网络资源障碍,尽力而为,优缺点与前者互易2.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网络互联可扩大用户共享资源范围和更大的通信区域进行网络互连时,需要解决共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寻址方案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3.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4.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

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ARP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

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5.IP地址分为几类?各如何表示?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分为ABCDE 5类;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号net-id,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host-id,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计算机网络(谢仁希)第五版课后习题1-6章答案-3

计算机网络(谢仁希)第五版课后习题1-6章答案-3

第一章概述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 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

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答: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1-22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23 画出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并简述各层主要功能。

第二章物理层2-05 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个包含些什么内容?答:(1)机械特性明接口所用的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2)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意。

(4)规程特性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09 用香农公式计算一下,假定信道带宽为为3100Hz,最大信道传输速率为35Kb/s,那么若想使最大信道传输速率增加60%,问信噪比S/N应增大到多少倍?如果在刚才计算出的基础上将信噪比S/N应增大到多少倍?如果在刚才计算出的基础上将信噪比S/N再增大到十倍,问最大信息速率能否再增加20%?答:C = W log2(1+S/N) b/s- SN1=2*(C1/W)-1=2*(35000/3100)-1SN2=2*(C2/W)-1=2*(1.6*C1/w)-1=2*(1.6*35000/3100)-1SN2/SN1=100信噪比应增大到约100倍。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习题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B3.B4.A5.C二、填空题1.资源,通信2.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3.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网络软件及协议4.金税金桥金关5.服务器三、思考题1.计算机网络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许多类别,如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为星型网,环型网等,根据网络交换方式分为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等。

在这些分类标准中,最常用的是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很好的反映不同类型网络的技术特征。

由于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不同,它们所采用的传输技术也就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网络技术特点与网络服务功能,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3类: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2.网络拓扑结构反映了网络中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有星型,总线,环状,树状和网状等,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是星型,总线,环状3种。

星型结构存在一个中心结点,每台计算机直接与中心节点相连,形成星型的拓扑结构,在这种拓扑结构中,任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心节点来转接。

总线型结构中,LAN的节点均连接到一个单一连续的物理链路上,所有节点均在同一线路中通信。

环形结构是工作站,共享设备通过通信线路构成一个闭合的环。

信息在网络中沿固定方向流动,两节点间有唯一的通路,可靠性高。

习题2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A,E4.B5.A二、思考题1.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称为基带传输。

基带传输是一种重要的传输方式,它要求形成适当的波形,使数据信号在带宽受限的信通上通过时不会由于波形失真而产生码间干扰。

宽带是指比音频带宽更宽的宽带。

使用这种宽频带进行传输的系统,称为宽带传输系统。

它可以容纳全部广播,并可进行高速数据传输。

一般通信线路在远距离传输时,只适合传输一定的频带信号,不适于基带信号。

由于电话网是目前覆盖面最广的通信方式,因此,利用模拟通信道进行数据通信也是最普遍使用的通信方式之一。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 ;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 结构的Internet ;ISP 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 07 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 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 (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 nternet (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 ternet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复杂而又重要的学科,谢希仁教授所著的《计算机网络》第六版更是这一领域的经典教材。

书中的课后习题对于我们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一、物理层1、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何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它尽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2、规程与协议有什么区别?规程专指物理层协议,而协议的范围更广,可以涵盖多个层次。

规程更侧重于具体的操作步骤和规则,而协议则是对通信过程中各种规则和约定的总体描述。

3、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件的作用。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包括源点、发送器、传输系统、接收器和终点。

源点产生要传输的数据,发送器将源点产生的数字比特流转换为可在传输系统中传输的信号,传输系统用于传输信号,接收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数字比特流,终点接收数字比特流并进行处理。

二、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封装成帧是为了在链路上以帧为单位传输数据,便于接收方识别帧的开始和结束。

透明传输是为了确保数据中的控制字符不会被误解释为帧的边界。

差错检测是为了发现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比特差错,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2、要发送的数据为 1101011011。

采用 CRC 的生成多项式是 P(X)=X4 + X + 1 。

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

首先,将生成多项式转换为二进制:10011。

然后,在数据后面添加 4 个 0,得到 11010110110000。

用这个数除以 10011,得到余数为1110。

三、网络层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是比较其优缺点。

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1.网卡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它实现了网络的哪几层协议?
网卡工作在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是最基本的网络设备,是单个计算机与网络连接
的桥梁。它主要实现如下功能:
(1) 数据的封装与解封,信号的发送与接收。
(2)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的实现。采用不同拓扑结构,对于不同传输介质的网络,介质的
访问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有相应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来规范介质的访问方式,从而
使网络用户方便、有效地使用传输介质传递信息。
(3) 串/并行转换。因为网卡通过总线以并行传输方式与计算机联系,而网卡与网络的通
信线路采用串行传输方式联系,所以网卡应具有串/并行转换功能。
(4) 发送时,将计算机产生的数字数据转变为适于通信线路传输的数字信号形式,即编
码;接收时,将到达网络中的数字信号还原为原始形式,即译码。
2.网卡有几种分类方式?
1.按连接的传输介质分类
2.按照总线类型分类
3.使用粗缆、细缆及双绞线的网卡接口名称分别是什么?
粗缆网卡使用AUI连接头,用来连接收发器电缆,现在已经看不到这种网卡的使用了。
细缆网卡使用BNC连接头,用来与BNC T型连接头相连,现在也很少使用,在一些布
网较早的单位还可以见到。连接同轴电缆的网卡速率一般为10 Mb/s。双绞线网卡是现
在最常用的,使用RJ-45插槽,用来连接网线的RJ-45插头。
4.简述安装网卡的主要步骤。
对于台式计算机,若使用USB网卡,则只要将网卡插入计算机的USB接口中就可以了;
若使用ISA或者PCI网卡,则需以下安装步骤:
(1) 断开电源,打开机箱。
(2) 在主板上找到相应的网卡插槽,图3.8所示为ISA插槽和PCI插槽。选择
要插入网卡的插槽,将与该插槽对应的机箱金属挡板取下,留下空缺位置
(3) 将网卡的金属挡板朝向机箱背板,网卡下方的插条对准插槽,双手均匀用
力将网卡插入插槽内,这时网卡金属挡板正好填补了上一步操作留下的空缺位置
(4) 根据机箱结构,需要时用螺丝固定金属挡板,合上机箱即可。
对于笔记本电脑,网卡的安装较为简单。首先找到笔记本的PCMCIA
插槽,如图3.10所示,然后将PCMCIA网卡有金属触点的一头插入PCMCIA
插槽,这样网卡就安装好了
5.集线器是哪一层的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集线器属于物理层设备,它的作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将一些机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局域
网。
6.在集线器或交换机的连接中,级联与堆叠连接方式有什么异同?
1.级联是通过集线器的某个端口与其他集线器相连,堆叠是通过集线器背板上的专用堆叠
端口连接起来的,该端口只有堆叠式集线器才具备。
2.距离不同 堆叠端口之间的连接线也是专用的。堆叠连接线长度很短,一般不超过1 m,
因此与级联相比,堆叠方式受距离限制很大。
3.但堆叠线缆能够在集线器之间建立一条较宽的宽带链路,再加上堆叠单元具有可管理
性,这使得堆叠方式在性能方面远比级联方式好。
7.交换机是哪一层的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交换机是二层网络设备(即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
它的每个端口,起数据存储与转发的作用。
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当网络中有冗余链路时,它会按照生成树协议(STP),阻止低优先
级的端口转发数据帧,避免广播风暴的形成。这时的端口工作在监听状态。
存储转发与监听可以在链路拓扑发生变化时自动转换。这有赖于生成树协议。
交换机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被用来扩展端口数。
8.路由器是哪一层的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路由器是网络互连设备,工作在第3层网络层,实现不同网络间的互连。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有:
(1) 网络互连。路由器支持各种局域网和广域网接口,可以用于局域网和广域
网的互连,实现不同网络间的相互通信。
(2) 分组的转发。将一个网络中的某个发送源产生的分组经由网络发送到属于
另一个网络的某个目的站,会经过一个或多个中间路由器,中间路由器要转发该分
组并且要知道如何传输这个分组,在路由器中确定一个包从什么路径转发出去,这
就是路径选择。
9. 路由器的端口有哪几种?其用途分别是什么?
路由器的端口主要分为配置端口、局域网端口、广域网端口三类。
10.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什么?
调制解调器,它能把计算机的数字信号翻译成可沿普通电话线传送的脉冲信号,而
这些脉冲信号又可被线路另一端的另一个调制解调器接收,并译成计算机可懂的语言。
这一简单过程完成了两台计算机间的通信。

第四章
1.什么是网络通信协议?它主要由哪几个要素组成?
(1)开放系统互联协议中最早的协议之一,它为连接不同操作系统和不同硬件体
系结构的互联网络提供通信支持,是一种网络通用语言。TCP/IP协议定义了
在互联网络中如何传递、管理信息(文件传送、收发电子邮件、远程登录等),
并制定了在出错时必须遵循的规则。
(2)网络协议三要素:
1.语法,确定通信双方"如何讲",定义了数据格式,编码和信号电平等.
2.语义,确定通信双方"讲什么",定义了用于协调同步和差错处理等控制信息.
3.同步,确定通信双方"讲话的次序",定义了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2.按照TCP/IP网络体系机构,网络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层次?
物理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
3.IPv4中规定IP地址由几位二进制数字组成?IPv6中规定IP地址由几位二进制数
字组成?
IPv4:32位,8位一组,共4组
IPv6:128位
4.一网络的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240,该网络能够连接的主机数目为多少?子网掩
码255.255.255.0是否可以代表B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
(1)首先这要确定为对C类子网的改造,240写成二进制是11110000,所以子网
的数量是2的四次方为16个(这是全0、全1子网都用的情况,否则应该是
14个),每个子网的主机数是2的四次方-2,有14台。
5.某个IP地址的十六进制的形式为B7C24CFD,其点分十进制的形式是什么?它是哪

应用层
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OSI参考模型应用层

TCP / IP参考模型

传输层
网际层

网络接口层

应用层
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OSI参考模型应用层

TCP / IP参考模型

传输层
网际层

网络接口层
一类地址?该类IP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是什么?
6.判断下列IP地址的有效性,并指出有效IP地址的网络类别。
(1) 200.117.121.4 (2) 24.3.2.65
(3) 192.256.130.45 (4) 124.53.62.45
(5) 130.192.33.45 (6) 135.5.63.110
(7) 225.132.78.92 (8) 280.192.33.456
(9) 190.33.0.123 (10) 222.12.23.222
(11) 202.280.130.45 (12) 128.0.255.254
7.将以下的IPv6地址用零压缩的方法写成简洁的形式。
(1)0000:0000:0000:AF36:7328:0000:87AA:0398
(2)2819:00AF:0000:0000:0000:0035:0CB2:B271
8.有两个CIDR地址块208.128.0.0/11和208.130.28.0/22,是否有哪一个地址块包含了
另一个地址块?为什么?
9.一个单位有三个局域网,站点数目分别为60,60,30,相互之间通过路由器进行连
接。现打算接入到Internet,申请了一个C类地址:202.210.90.0,试给出连接方案
及地址分配方案。
10.简述TCP协议和UDP协议之间的异同。
11.试比较IP地址分配的两种方法,并动手配置一台DHCP服务器。
12.分别列举Windows 2000、Linux两种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