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报告

演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实验结果并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他人能够重复实验并取得相似结果。
实验器材,实验所需的器材包括显微镜、玻璃片、载玻片、显微镜玻璃盖片、移液器、离心管、培养皿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显微镜放置在干净平整的桌面上,调节好光源和对焦,确保显微镜能够正常使用。
准备好所需的培养皿、载玻片、显微镜玻璃盖片等。
2. 取样,使用移液器将待观察的样本取出,滴在载玻片上。
注意避免气泡的产生,确保取样的均匀性。
3. 封片,将取样的载玻片覆盖上显微镜玻璃盖片,确保玻璃盖片与载玻片之间没有气泡,并且封片的边缘要尽量平整。
4. 观察,将封好的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玻片夹上,通过调节显微镜镜头和放大倍数,观察样本的微观结构和特征。
5. 实验记录,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样本的形态特征、颜色、大小等,以及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细胞器的分布等。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样本中存在大量的细胞,细胞形态各异,有的呈长条状,有的呈圆形,颜色也各异。
在高倍镜下观察,我们还能够清晰地看到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壁等结构。
实验分析,根据观察到的结果,我们可以初步推断样本可能是植物组织,因为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和结构与植物细胞相符合。
但是,为了进一步确认样本的类型,还需要进行细胞染色和进一步的显微观察。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演示,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样本的微观结构,并对样本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下一步,我们将进行细胞染色和进一步的实验观察,以确认样本的类型并深入研究其微观结构和功能。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观察时,要注意调节显微镜的光源和对焦,避免对样本造成伤害。
在封片时,要确保载玻片和玻璃盖片之间没有气泡,并且封片的边缘要平整,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实验展望,通过本次实验演示,我们展示了样本的微观结构观察过程,并初步分析了观察到的结果。
下一步,我们将进行更深入的实验研究,以进一步探究样本的特性和功能,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更多有益信息。
10个物理演示实验的基础原理及现象

1.5 竞速轨道(1)实验目的探究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如果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相等,但其中一个物体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另一个物体运动过程中有加速也有减速,它们的路程与速度不同,它们运动的时间不同。
操作与现象同时释放两个实心钢球通过同样高度、同样斜率的斜面滚到A、B两条轨道上,其中A 轨道是平直的,B轨道先是平直的,然后凹陷下去,再平直一段距离,接着有爬升上来与A 轨道同一高度,观察两个球到达轨道末端的时间,B轨道钢球先到达轨道末端。
注意事项两球要同时从起点处下落;实验完毕及时将小球收到网袋里。
思考题1、如果凹陷的部分没有平直的一段距离,两球会同时到达终点吗?2、钢球的轻重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吗?1.6 竞速轨道(2)实验目的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几个因素。
实验装置见仪器照片1.1实验原理两个球如果在斜率相同但空隙不一样的轨道上运动,每个球受到向下运动的合外力大小不同。
虽然两球初始速度相同,当末速度不同。
操作与现象把两个篮球放在两条斜率相等的轨道上,其中A轨道较宽,B轨道较窄。
两个球同时滚下,B轨道的球最先到达终点。
注意事项放置球时,不要用力过猛。
思考题为什么轨道较窄的球会最先到达终点?两个球滚下来快慢的决定因素是什么?1.10 超级碰撞球实验目的1.进一步理解动量守恒原理以及能量守恒原理。
2.观察物体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时力的作用以及能量的转换。
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当质点系所受外力矢量和为零时,质点系的总动量不随时间变化,这个结论称之为动量守恒定律。
两个高弹性球质量不等,发生弹性对心相向碰撞时,根据动量能量守恒定律,质量较小球返回速率将较大球静止时大的多。
大球和小球的初动能都变成了小球返回的动能,其返回速度会很大。
多球连续正碰时,效果将更加明显。
操作与现象1.两个一大一小的弹性球穿在一根钢丝上,上面的是小球,下面的球最大。
2.释放下面的大球,使其自由下落,可以看到大球弹起的高度远远低于释放它的高度。
实验三流线演示

实验三流线演示一、演示目的1、通过演示进一步理解液体流动的流线及流线的基本特征。
2、观察液体流经不同固体边界时的流动现象。
二、演示原理流场中液体质点的运动状态,可以用流线或迹线来描述,流线是在某一瞬时由无数液体质点组成的一条光滑曲线,在该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为该点的流速方向,迹线是某一质点在某一时段内运动的轨迹。
在流谱仪中,用酚兰显示液(电化学法)。
借助电极对化学液体的作用。
通过狭缝式流道组成流场,来显示出液体质点的运动状态,这些色线显示了同一瞬时内无数有色液体质点的流动方向,整个流场内的“流线谱”形象地描绘了液流的流动趋势,当这些色线经过各种形状的固体边界时,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流线的特性及性质。
三、演示设备演示设备由三个独立流动通道组成,每个通道分别显示某一特定边界条件下的流动图谱。
1、显示板;2、狭缝过流道;3、橡皮塞;4、显示液;5、止水夹;6、小水泵图3-1 流道循环过程示意图对左流道可显示圆柱绕流的流谱;对右流道,可清晰地显示机翼绕流的流线分布情况;中流道内由孔板、渐缩和突然扩大等流段组成,可演示这些流段纵截面上的流动形态。
整个流场流动过程采取封闭自循环形式,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只要将事先配制好的显示液按一定步骤(略)装满水箱及充入狭缝通道中,接通电源便开始工作。
四、演示步骤1、熟悉演示设备后,将电源插头接入220V电源,此时灯光亮,水泵启动并驱动狭缝流道内的液体流动。
2、调节控制水夹,改变流速以达到最佳显示效果。
3、待整个显示流谱稳定后,观察分析流场内流动情况及流线特征。
4、演示结束切断电源,拔下电源插头。
五、思考题1、什么情况下流线与迹线重合?流线的形状与流场边界线有何关系?2、通过演示观察,请你将观察到的机翼绕流情况,据流线的性质及能量方程,说明机翼受到的升力作用。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一、引言教师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教师亲自操作实验装置,展示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而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则是对演示实验内容和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就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的编写要点进行探讨。
二、实验背景在编写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背景。
这包括实验的目的、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装置的简要介绍。
通过明确实验背景,可以让读者对实验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后续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解释做好准备。
三、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部分,应详细记录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
这包括实验所需材料的准备、实验装置的搭建和调试过程,以及实验中的关键操作步骤。
对于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应进行说明。
通过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能够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
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部分,应详细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到的数据。
对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应进行相应的说明。
通过准确记录实验结果,可以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实验的效果和实验数据的变化规律。
五、实验讨论在实验讨论部分,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这包括对实验现象的原因和实验数据的意义进行探讨。
同时,还可以与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验证,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实验讨论,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的意义和实验结果的科学价值。
六、实验总结在实验总结部分,可以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和评价。
这包括对实验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以及对实验改进的建议。
同时,还可以结合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结果,对实验的意义进行总结和展望。
通过实验总结,可以让读者对实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为今后的实验设计和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七、结语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是教学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展示实验内容,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简述实验视频对演示实验的辅助作用

简述实验视频对演示实验的辅助作用摘要:本文以笔者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多媒体实验视频对演示实验的几个辅助作用,以期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实验视频;演示实验;辅助作用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直接来源于人们对实验现象的深入分析。
演示实验是揭示物理规律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增强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因此,物理教学离不开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某些实验仪器的性能差、实验现象的可见度不理想、实验操作时间长等原因,使教学受到影响。
如果能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实验教学功能,可以使这一问题得到适当的解决。
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手段中,有实验视频、仿真软件、虚拟的课件等,其中后两种对实验教学来讲,可信度不如实验视频。
因此,实验视频是教学中的首选多媒体手段。
本文将针对实验视频在教学中的利用的有关经验做一些介绍。
一、实验视频对演示实验的辅助作用1.实验视频对演示实验的放大作用在介绍一些实验仪器的原理时,有时实物展示实验仪器的构造和原理会存在一些困难,如介绍电流表的表头构造时,不便于把仪器拆开给学生看,这是就可以用事先拍好的内部构造视频放大给学生看,可以随时使用,学生观察又清晰。
另外,在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可见度很小,远处观察效果不理想,很难使每个学生都能观察清楚,这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演示实验的效果,影响了物理教学质量。
例如: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及其读数方法、电表读数等,如果把它们通过幻灯投影放大,这样可很方便地面对全体学生讲解,所有学生都看得非常清楚。
实践表明,这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它们的原理及其读数方法。
还有物理课中的磁力线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在平面上进行的,要让学生在座位上看清楚是很难的,所以教师需要采取拿着实验让学生看或让学生到前边去看等方法,这样做既麻烦又浪费时间。
如果适时地利用幻灯投影放大,则既方便又节省时间,效果又好。
演示性实验报告

演示性实验报告演示性实验报告引言: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石,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假设、探索未知、揭示规律。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展示一个演示性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操作和观察,向大家展示科学原理和现象的奥妙。
实验一:水的表面张力实验目的:观察并解释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实验步骤:1. 取一只干净的平底容器,注入足够的自来水,使其充满容器。
2. 小心地取一张干净的针刀,轻轻地将其放在水的表面上。
3. 观察针刀是否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针刀能够轻松地漂浮在水的表面上,并且不会立即下沉。
这是因为水具有一种被称为表面张力的特性,使得水分子在表面上形成一层薄膜,能够支撑轻物体。
实验解释: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形成了一个带正电的氢离子和一个带负电的氧离子。
在水的表面上,由于没有上方的水分子可以与其相互吸引,所以表面上的水分子会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薄膜。
这种现象被称为表面张力,使得轻物体能够漂浮在水的表面上。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目的:观察并解释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步骤:1. 取一只干净的试管,倒入一定量的醋(酸性物质)。
2. 在另一只试管中,倒入适量的小苏打粉末(碱性物质)。
3. 将两只试管倾斜,使其底部接触并缓慢倒置。
实验结果:当醋和小苏打接触时,我们可以观察到产生了气体,并且试管内的液体开始冒泡。
这是因为醋和小苏打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解释:醋中的乙酸是一种酸性物质,而小苏打中的碳酸氢钠是一种碱性物质。
当两者接触时,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导致液体冒泡,从而观察到了这一现象。
实验三:光的折射实验目的:观察并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步骤:1. 取一只透明的玻璃杯,注入足够的自来水。
2. 将一支笔或者其他直线物体插入水中,倾斜一定角度。
3. 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折射现象。
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当物体插入水中时,物体的形状在水中发生了变形。
幼儿园教师演示实验的一般流程

幼儿园教师演示实验的一般流程
活动目的:
1、让孩子体验自制再生纸的快乐。
2、学会同伴合作。
活动准备;同上,废纸、清水、胶水、细筛网、水盆、木棒。
活动过程:一、谈话:
1、纸是怎么来的?
2、提出活动目的。
二、教师示范实验步骤:
1、把废纸撕碎放入水盆中浸泡。
2、用木棒将纸片捣碎,制成糊状纸浆。
3、用细筛网将纸浆捞出。
4、将捞有纸浆的细筛网放在干毛巾或布上,再用一块木板压挤。
5、将纸轻轻撕下。
6、将纸浆平铺在湿布上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即成再生纸。
三、幼儿操作实验,教师指导。
1、幼儿按步骤操作实验。
2、教师巡回指导。
3、鼓励幼儿学习合作。
四、分享交流
1、共同欣赏自己的实验作品。
2、交流分享实验中的体验。
物理演示实验

物理演示实验实验目的:通过物理演示实验,探索并观察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从而增进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实验一:浮力与比重实验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比重是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之比。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长方形的塑料容器,并将其装满水;2. 将一个铁块分别放入水中和空气中,观察铁块受到的浮力;3. 用天平分别称量铁块在空气中和水中的质量,计算出比重。
实验结果:观察到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比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大,通过计算得到铁块的比重为大于1。
这表明铁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浮力可以支持它在水中浮起。
实验二:牛顿摆实验原理:牛顿摆是由质量为m的物体悬挂在轻绳上,通过重力对物体施加的拉力与物体与垂直线之间的夹角相等而保持平衡的物理实验。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轻绳,并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悬挂在一固定点上;2. 将物体拉至一侧,并释放,观察物体的振动情况。
实验结果:观察到物体在释放后,通过摆动达到平衡位置,再次摆动,重复这一过程。
通过记录摆动的周期和长度,可以得到周期与摆长的关系,验证了牛顿的摆动定律。
实验三:光的折射实验原理:光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并将其注满水;2. 在容器中放置一个小水晶球或者其他透明的形状;3. 以不同的角度观察光线在水中的折射现象。
实验结果:观察到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而且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不相等。
这可以通过斯涅尔定律来解释,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结论:通过以上三个物理演示实验,我们可以对浮力、比重、牛顿摆和光的折射等物理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实验不仅增加了我们对物理学原理的直观理解,也提升了我们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物理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预习内容: (1)将下面概念原理写在实验报告的预习部分。 衍射 光栅 驻波 电磁波 偏振片 起偏 检偏 力矩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 温差电动势 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 静电感应 辉光放电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自感现象 互感现象 伯努利效应 涡电流 铁磁质磁化特点 电磁阻尼 等厚干涉。 (2)阅读后面的演示实验介绍(这里只介绍了实验室的部分演示实验)。(自愿购买演 示实验教材,可以参考我校图书馆《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张智 主编,湖南大学 出版社)等有关物理演示实验教材, 也可以在网上查找资料和视频。)
实验现象看到即可,不要长时间通电,避免线圈过 热烧坏。 相关概念原理:涡电流 问题与思考:
互感概念演示仪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闭合回路中的磁通 量发生变化时,会引起感应电流。因此从感应电流的 变化规律能够体现原电路的电流变化情况。本实验即 利用这个道理,使原电路产生的磁场穿过感应回路, 从而在感应回路中听到原电路的音乐。 注意事项:实验完毕关闭电源。 相关概念原理:磁通量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互感 问题与思考:两个螺线管怎样放置时,感应回路中效果最明显?
属球相碰中和剩余电量。 相关概念原理: 孤立导体静电平衡时表面电荷分布规律 问题与思考:为什么暴风雨时避雷针的顶部容易放电?
为什么暴风雨中应避免在空旷的地方行走?还应避免站在树下?
3
多功能涡电流仪
金属相对永磁铁转动时,在金属内部产生涡电流,涡电 流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与永磁铁的磁场相互作用,于是观察 到金属相对永磁铁运动。 注意事项:实验完毕关闭电源。铝盘转速高时不要碰。
静电除尘
静电除尘仪器的透明圆筒中间,是一根与四周绝缘的铜 丝,接维氏起电机的一个放电叉。圆筒上缠绕的铜丝接维氏 器电机的另一个放电叉。中间是空气。当维氏起电机给铜丝 形成的两个电极加电压后,在透明圆筒中形成轴对称的非均 匀强电场。在强电场作用下,灰尘粒子定向运动,灰尘便会 在电极附近聚集落下。 注意事项:实验完毕,一定将香灭掉,并中和维氏起电机放
上的剩余的电荷。 相关概念原理: 问题与思考:为什么开始时静止在下极板的小球向上极板跳跃?
将极板上的两鳄鱼夹互换,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
电介质极化模拟演示装置
平行板中间的细线上有很多极性分子模型,小 球分别代表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当给极板加 电压时,两极板之间产生电场,在电场的作用下正 负电荷中心分别向不同方向移动,在靠近极板处即 电介质表面处形成一层束缚电荷,束缚电荷产生的 电场,与电容器极板产生的电场方向相反,使极板 间总电场减小。 注意事项:实验完毕,中和掉维氏起电机放电叉杆上的剩余的电荷。 相关概念原理: 极性分子及其极化机制 非极性分子及其极化机制 问题与思考:极化后电介质宏观上出现了怎样变化?
7
爱情温度计
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封闭玻璃腔内分上下腔,上下腔中间用虹吸管连接。使 用时两人手捂住下腔。下腔里有一半液体,一半空气。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会 在下腔内形成压力。压力会作用于液体表面,直接把液体通过虹吸管压到上腔。 手越热,膨胀度越大,压到上腔的液体越多。手离开下腔后,液体会自动回复到 下腔。 注意事项:小心不要碰碎玻璃 相关概念原理:热胀冷缩 问题与思考:
是否存在干涉条纹?
偏振光演示仪
偏振片只允许沿某一特定方向的光通过,这个方向叫做偏 振化方向。偏振片通常是一种人工膜片,其中有大量按一定规 则排列的分子或晶粒等材料,对不同方向的光振动能够进行选 择性吸收,吸收某一方向的光振动分量,垂直于该方向的光振 动分量通过,而获得线偏振光,利用这个特性可以制成偏振片。 聚乙烯醇薄膜在碘溶液中浸泡后,在高温下拉伸、烘干,然后 粘在两个玻璃片之间就形成了偏振片。它有一个特定的方向, 只让平行于该方向的光振动通过,这一方向称为透振方向。
太阳、白炽灯泡等普通光源直接发出的是自然光。利用偏振片可以从自然光 中获得线偏振光。偏振片是常用的起偏器。偏振片也可以作为检偏器,即检测一 束光是否是线偏振光。实验中,光源发出的光经过两个偏振片。第一个偏振片起 到起偏器的作用,光经过后变成线偏振光。用眼通过两个偏振片观察光源,同时 转动一个偏振片,会发现光的强弱发生变化。当光最强时,两个偏振片透光方向 相同;当光最弱时,两个偏振片的透光方向垂直。 注意事项:实验结束后关闭电源。 相关概念原理: 偏振片 自然光 线偏振光 部分偏振光 问题与思考: 烈日下经常有人带偏光太阳镜,偏振光太阳镜的原理是什么?
互感与哪些因素有关?
角动量守恒演示仪
对于定轴转动的刚体,当不受外力矩时,刚体的角动 量守恒,即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与绕轴的角速度乘积是常 量。如果改变刚体的转动惯量,则角速度会相应改变。用 手使红色球快速转动起来,然用力后上下移动立柱上的螺 丝,会发现球的转速快慢发生明显变化。 注意事项:用力适当。 相关概念原理:力矩 转动惯量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 问题与思考:体操运动员为什么要伸直身体落地?
电叉杆上剩余的电荷。 相关概念原理: 静电除尘 问题与思考: 为什么灰尘会向一个方向定向移动?
6
静电滚筒
当孤立导体带一定电量时,导体外表面是 等势面,表面外凸曲率半径越大(越尖锐)的 位置,电荷密度越大。所以尖端邻域有极强的 电场,使空气分子电离。空气中的带电粒子受 到电场的作用加速运动,形成离子风吹动滚筒 运动。 注意事项:注意排针尖端不要接触滚筒。
2. 实验课堂要求:对每个演示实验现象都应观察到,必须注意实验说明牌上的注意事项。 3. 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实验,深入理解其原理,进行实验分析,必要时可以进行改进。 尽可能多的查找相关的实验和应用,进行总结分析比较,报告中要指出资料的出处。报 告内容不要过于简单。 4. 思考题: (1)等厚干涉磁致伸缩演示仪实验中, 干涉圆环半径扩大时镍棒变长还是变短? (2)汤姆逊温差电磁铁实验中,如何用实验确定闭合回路中的电流方向?是否可以用
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平玻璃上反射后是哪种偏振光?
5
热磁轮演示仪
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具体方式有多种,本实验 是一种。利用低居里点的金属材料做成的圆环,在 其边沿附近放一永磁体,在整个圆环处于同一温度 时,永磁体对环的静磁力是关于磁场中心和圆环中 心的连线而对称的,因此圆环在磁场中受力而不受 力矩的作用。若在永磁体旁边放一酒精灯,烧灼圆 环的某处,酒精灯焰烧灼处的温度若高于圆环材料 的居里点,则该处将发生相变而由铁磁质变成为一 般的顺磁质,永磁体对该点的吸引力将大大减弱,此时圆环受的永磁体的吸引力 产生了关于圆环中心的力矩,此力矩使圆环转动起来。低居里点的金属圆环的各 部分不断地进入高温热源区,不断地被加热、相变、产生力矩,圆环便持续地转 动起来。 注意事项:注意酒精灯的使用。 相关概念原理:居里点 问题与思考:
动起来?原因是什么?
尖端放电
当孤立导体带一定电量时,导体外表面是等势面。表 面外凸曲率半径越大(越尖锐)的位置,电荷密度越大, 所以尖端邻域有极强的电场。强电场使空气分子电离产生 带正负电荷的带电粒子,在尖端电场的作用下。形成离子 风,使火焰熄灭。 相关概念原理: 孤立导体静电平衡时表面电荷分布规律 注意事项:实验结束后,熄灭火焰,并中和掉剩余电荷。 问题与思考:尖端放电有很多实际应用,请举一些实际例 子。
验完毕,中和掉维氏起电机放电叉杆上 剩余的电荷。维氏起电机不要转动太快。 相关概念原理: 静电平衡时导体表面电荷分布 问题与思考: 滚筒为什么会转动?
尖端放电
静电跳球
两圆形极板中间放有金属球。当两极板分别带正、 负电荷时,金属球与所在的极板带有同号电荷。同号电 荷相斥,异号电荷相吸,小球受下极板的排斥和上极板 的吸引,跃向上极板,与之接触后,小球所带的电荷被 中和反而带上与上极板相同的电荷,于是又被排向下 极板。如此周而复始,可观察到球在容器内上下跳动。 注意事项:实验完毕,中和掉维氏起电机放电叉杆
辉光球
辉光球内部充有稀薄气体,辉光球中间是黑色球形电极 产生高频高强电场,内部稀薄气体原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电 离、激发、碰撞、复合等物理过程,同时发光。当手靠近或 接触球体时,会引起电场强度和电势发生变化,从而使发光 强弱分布改变。打开电源开关,辉光球发光。用手指尖触及 辉光球,立刻可见中间球形电极与指尖连接的辉光弧线变得 更加亮,并随着手指尖的移动而移动。 注意事项:严格禁止敲击辉光球体,以免打破玻璃。 相关概念原理: 辉光放电 问题与思考:辉光球内外空气压强是否相同?为什么手指处辉光放电强?
i = dQ / dt , iR + Q / C = ε ,
i = dQ / dt = (εC − Q) /(RC) , Q = εC(1 − e−t / RC ) , i = ε / Re−t / RC 。
从充放电电流变化可见,电流由初态到稳态过渡过程的长短,取决于 R 和 C 的 数值大小。一般将 RC 的乘积称为时间常数,用τ表示,即τ=RC,时间常数越大, 电路达到稳态的时间越长,过渡过程也越长。不难看出,RC 电路的过渡过程与 电容电压的三个特征值有关,即初始值、稳态值和时间常数τ。只要这三个数值 确定,过渡过程就基本确定。 注意事项:实验结束后,注意关闭电源。 相关概念原理: RC 电路的时间常数 问题与思考:为什么电路中采用不同电容时灯亮的时间不同?
磁吊
铁磁质被磁化时,铁磁质产生的磁场是外磁场的 数千倍。在强大的磁场作用下,能够吸引起很重的物 体。磁吊即利用这个原理吊起很重的物体。有很多起 重设备利用磁吊吊起和搬运重物,如 100KG~5000KG 的重物。 注意事项:重物不要离桌子太高,也不要远
离桌子,以免重物掉在地上。 相关概念原理:磁化 铁磁质附加磁场特点 讨论与思考:磁吊能吊起任何重量合适的物体么?
2
RC 电路时间常数演示仪
ε
K
i
R
C
RC 电路充
由于电容的充放电,使电路中的电流 i 变化有一个过渡过程。 本实验既是利用灯泡亮的快慢程度来定性显示这个过程时间长短。 以充电时 RC 电路时间常数的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