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血库)人员应知应会一百问答

合集下载

临床输血知识问答

临床输血知识问答

临床输血知识问答第一章临床输血管理1,确保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两个要素是什么?(1)供应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安全、有效,成本合理,数量充足,能满足临床需要。

(2)临床合理应用血液和血液制品。

2.为何临床用血必须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应?一旦发生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可甄别哪家血站的血液质量有问题。

3.临床输血实施的原则是什么?(1)输血只能作为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有输血适应证的受血者才能输血。

(2)急性失血应首先采取有效措施(静脉输液、吸氧等),同时评估是否需要输血。

(3)受血者血红蛋白(Hb )水平不是决定输血的唯一指标;应根据临床症状进行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需要输血。

(4)临床医务人员应该知道受血者输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具有经血液传播疾病与其他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只有当输血对受血者的好处大于所冒风险时才应进行输血。

4 临床上有哪些情况可避免或减少输血?(l )通过预防和早期诊治贫血及引起贫血的疾病,可以避免输血或尽可能减少输血。

(2)为了在手术前提高病人Hb 或使病人提早出院而予以输血,这些输血均予以避免或尽可能减少输血。

(3)在治疗急性失血时,输注静脉液体(晶体液或胶体液)可减少或避免输全血、红细胞或血浆,这样会更安全和有效。

(4)通过完善的麻醉和手术技术来减少或避免受血者的输血。

5、临床医师在用血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临床医师必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做到能不输者坚决不输,能少输者决不多输:如受血者只需要某种(些)血液成分,应输注相应的血液成分.尽可能不输全血。

若受血者符合自身输血条件,必须征得受血者或家属同意开展自身输血,不输或少输同种异体血。

(2)临床医师应熟悉血液及其成分制品的规格、特性、适应证、剂量、用法及注意事项(3)输血治疗前,临床医师须向受血者或其家属说明输血目的及可能会产生输血不良反应及相关性疾病,征得受血者或其家属同意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治疗同意书与病历一并存档。

(4)在输血过程中,临床医护人员必须严密观察受血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反应,需暂缓输血,严重者要立即停止输血,迅速查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输血科工作经常遇到的问与对策

输血科工作经常遇到的问与对策

输血科工作经常遇到的问与对策输血科工作经常遇到的问与对策输血科工作经常遇到的问题与对策为了保证临床安全用血,更好地服务患者,输血科工作人员在血型的鉴定、交叉配血以及血液的交付及对患者或家属的问题咨询中,都应该高度负责,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或不耐心。

笔者就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1输血科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1.1个别工作人员仅做正定型,不做反定型。

1.2交叉配血盐水法相合,凝聚胺法不相合。

1.3Rh(D)血型鉴定,抗(D)IgG试剂做为阴性,抗(D)IgG/IgM试剂做为弱阳性。

1.4病毒灭活血浆解冻时发现袋破,血浆流到解冻箱内,输血科工作人员与中心血站供血科联系,要求退血。

1.5脂血、乳糜血。

1.6患者或其家属经常去询问如何报销血费。

1.7外院非医护工作人员取血,如何解决。

1.8输血医疗文书的书写不完整。

1.9个别工作人员不逐项核对,造成张冠李戴,比如同时溶解几袋A型血浆,发血浆时病房取血护士拿走血浆与输血记录单上的条码编号不相符。

2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原因分析2.1对工作不够认真,认为即便血型出现问题,在做交叉配血时也能发现。

2.2患者血清中有免疫性抗体IgG或患者红细胞被IgG抗体致敏。

20__年12月,本院小儿科有1例患儿为新生儿黄疸,怀疑新生儿溶血病,需要输血。

患者血型为O型Rh(D)阳性,与供血者O型Rh(D)阳性交叉配血,盐水法主次侧均相合,凝聚胺法主次侧均凝集。

经检查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3+),血清游离抗体(2+),放散试验(2+),Rh表型CcDEe,谱细胞试验第2、4、5、8、9、10管阳性,确定为患者血清中有抗E抗体(IgG抗体)。

其母亲为O型Rh(D)阳性,Rh表型为CCDee,缺乏E抗原,血清谱细胞试验确定为血清中有抗E抗体。

其父血型为B型Rh(D)阳性,Rh表型为CcDEe。

新生儿溶血的原因为:怀孕期间患者体内有E抗原,其母亲体内无E抗原,刺激母体产生免疫性抗体E,抗E通过胎盘进入患者体内,与胎儿红细胞起反应,从而使胎儿红细胞遭到破坏而出现新生儿黄疸、贫血、水肿、肝脾肿大。

输血应知应会50问

输血应知应会50问

德州市妇女儿童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临床输血应知应会50问1、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组织管理体系是什么?答;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2、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由哪些部门组成?答:《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3、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什么?答:《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一)认真贯彻临床用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制订本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二)评估确定临床用血的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流程;(三)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四)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五)指导并推动开展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六)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4、血站的血液都是100%安全的吗?答:血站所供血液或成分尽管已按国家规定作过各项病原体、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但由于献血者处于“窗口期”,或者献血者为低水平的肝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抗体效价低于可检测阈值时,仍有可能出现输血后肝炎或艾滋病。

5、血袋标签核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㈠血站的名称;㈡献血编号或者条形码、血型;㈢血液品种;㈣采血日期及时间或者制备日期及时间;㈤有效期及时间;㈥储存条件。

6、悬浮红细胞应如何贮存?其有效期是多长?答:悬浮红细胞应贮存在4±2℃的血库专用冰箱中,CPDA保存液可贮存35天。

7、血小板应如何贮存?其有效期是多长?答:血小板应贮存在22±2℃(轻振荡)的专用保存箱中,机器单采血小板专用袋制备可保存5天。

输血护理知识应知应会考试题及答案

输血护理知识应知应会考试题及答案

输血护理知识应知应会考试题一.选择题1输血的目的()[单选题]*A.补充血容量、补充抗体、补体等血液成分B.纠正贫血、补充血浆蛋白C.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D.排除有害物质E.以上都是√2、全血不包括()[单选题]*A库血B.自体血液C.血浆√D.新鲜血3、关于输血途径正确的是()[单选题]*A.次选中心静脉导管输入B.首选浅静脉留置导管输入C.禁止使用一次性头皮针穿刺输入√D.以上都正确4、采集血标本时()[单选题]*A.有资质的执业护士,实习、进修护士都可进行B.有多人需要采集交叉配血标本时,只能一次采集一个病人,C.输液同侧肢体可采血D护士执行医嘱,打印一张条码即可5.、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A.复检血型标本与首次血型标本不能同时抽取B.采集过程中,必须双人核对C.昏迷病人、不能言语病人要仔细核对腕带信息。

所有信息一致,准确无误。

D.核对病人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别、床号等信息,采用一种以上方法对患者身份进行确认V6、取血时需要核对病人()[单选题]*A.姓名、床号、病案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B.血液的种类、交叉配血实验结果及血量C.血液的有效期及血液的质量D.以上都是√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A.将血液从输血科取回到用血患者床旁要保持血液运输冷链的完璧运血容器应该是隔热性能良好的专用运血箱红细胞制品的运输温度应控制在15℃以下√B.无论何种血液制品运输过程中都要避免剧烈振荡C.血液从输血科取回后,在室温中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D.输用前将血袋内的血液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8、关于输血器材的选择错误的是()[单选题]*A.输血常用的针头为14~20G,常用18GB.当静脉较细或给患儿输血时应选用较细的针头C.输注血小板时应选用血小板输血器D.儿童输血时可用常规输血器√9、输血患者血管的选择()[单选题]*A.婴儿和儿童较常用的是手背静脉和大隐静脉√B.成人最易穿刺的静脉是手背静脉和大隐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C.选择四肢表浅静脉作为输血途径,但上肢静脉壁比下肢静脉壁厚又容易发生痉挛,所以通常选择下肢静脉D.输血有静脉输血和动脉输血两条途径。

输血知识试题

输血知识试题

输血知识试题一、判断题:1、抗凝血液采集后离心,可分为三层:上层为淡黄色透明液体(血浆)约占总体积50-60%;下层为红色的红细胞层,约占40-50%;两层之间为淡黄色菲薄层(白细胞、血小板)。

【对】2、在红细胞ABO血型中,凡红细胞上具有A抗原者为A型;有B抗原者为B型;A和B 抗原都没有者为AB型;A和B抗原均有者为O型。

【错A和B抗原都没有者为O型;A 和B抗原均有者为AB型。

】3、交叉配血的主要目的是检查“不配合性”,从而防止输血后产生溶血反应。

【对】4、反复输注血小板,受血者(患者)的血清中可产生血小板的相应抗原(如HAL抗原等)刺激后抗体,当再次输入血小板,就会产生血小板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反应,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

【对】5、多次输注血小板后,产生HAL抗体的频率,主要取决于输注的次数。

【对】6、正常人体血容量一般为体重的8-9%,其中血浆占55-60%;血细胞占40-45%。

【对】7、一般输注400ml红细胞悬液大约可使血红蛋白升高10G/L,血细胞容积升高3%。

【对】8、单采(或浓缩)血小板保存最佳温度是22℃,并不断轻轻振荡为佳,保存期在3-5天。

【对】9、目前常用的血浆种类包括普通冰冻血浆和新鲜冰冻血浆(FFP)两种,前者与FFP的区别在于缺少Ⅷ因子和Ⅴ因子。

【对】10、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可在10℃放置超过2小时,不可再冰冻,如置于4℃暂时存放,应于24小时内输注。

【对】11、输血发热反应是由于多种微量物质尤其是细菌性致热源所致。

也可能由于受血者产生了抗白细胞抗体或(和)抗血小板抗体或(和)抗血浆蛋白抗体,当再次接受输血发生发热反应;还可能是输入血型不合的血液所致溶血性输血反应所致。

【对】12、发生输血溶血反应的原因以ABO血型不合最多见,且反应严重;而Rh等血型引起的溶血反应则较轻;另外,输注过期血或输血时使用过细输血针头等也可能会导致溶血输血反应。

【对】13、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触发、活化了三个相互关联系统,即神经内分泌系统、补体系统和血液凝固系统。

输血问答题附答案.

输血问答题附答案.

问答题1.ABO 血型鉴定试验有哪些注意事项?(输血科、检验必做答:⑴分型血清试剂质量性能应符合商品合格实际的要求。

在每次试验结束后应放置 4℃冰箱保存,以免细菌污染。

⑵试剂红细胞以3个健康者同型新鲜红细胞混合, 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以除去存在于血清中的抗体及可溶性抗原。

⑶试验中使用试管、滴管和玻片必须清洁干燥,防止溶血。

⑷操作方法应按规程执行, 一般应先加血清, 然后再加悬浮红细胞,以便核实是否漏加血清。

⑸ ABO 血型鉴定最佳反应温度为 4℃,通常在室温(20~24℃下做试验可出现良好的凝集反应, 37℃可使反应减弱。

⑹判断结果后应仔细核对、记录,避免笔误。

(县级血库人员应知应会一百问答2. 为什么要强调在 ABO 血型鉴定时一定要做正反定型?(输血科、检验必做答:⑴两种定型结果可互相验证,使血型鉴定结果更为准确。

在血型鉴定过程中, 有许多因素可导致错误结果, 有些错误结果采用正定型不易发现,如标准血清问题、类 B 现象、红细胞多凝集或全凝集现象、某些原因的抗原减弱等, 用反定型复查可弥补正定型的不足, 在正反定型出现不一致时, 易于发现和纠正血型错误。

⑵可以发现亚型或疾病因素导致血型抗原或抗体的改变。

亚型受血者红细胞上抗原弱不易查出, 易被误定, 但其血清中多含有与其血型相对应的抗体,所以反定型可以防止某些 A 、 B 亚型的漏检。

(县级血库人员应知应会一百问答3. 血型抗体分几类?各有哪些临床意义?(输血科、检验必做答:根据免疫球蛋白生物化学特性血型抗体主要分为 IgM 和 IgG 两大类。

⑴ IgM 类抗体在盐水介质中能够凝集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 这类抗体主要是ABO 以及 P 、 MN 、 Lewis 抗体,常为天然抗体。

能激活补体,发生血管内溶血。

⑵ IgG 类抗体多数情况下在盐水介质中与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只有在胶体介质、酶或抗球蛋白、凝聚胺介质中才发生凝集,这类抗体主要是Rh 、 Kidd 、 Duffy 等血型抗体。

输血应知应会试题

输血应知应会试题

一、填空题1.输血前临床医生应向患者或者其家属说明什么?--输血目的,经输血可能传播的疾病,同种免疫反应及不可预测的过敏反应2.患者到什么单位做自身储血的采集和贮藏?--采供血机构3.卫生部何年何月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6月4.手术室对患者实施自身输血,可能采取几种方法?--血液等容稀释,术中自身血回输,术中控制性低血压5.患者亲属献血,应到哪单位体检、化验、采血,亲属的血液能直接输给患者吗? --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采血和初复检,亲属所献血液由血站随机调配合格血液输注6.分管医生如何办理输血申请 -- 分管医生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上级医师核准,采受血者血样预定输血日期,送交输血科或血库7.决定输血前分管医生应该向病人或家属说明什么? -- 应说明同种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8.输血治疗同意书的签订需医患双方,如果无家属,病人又无自主意识的急性失血怎么办?-- 立即上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录病历9.临床输血应沿用一百多年的输血习惯,还是其它方法?-- 应科学的、合理的、安全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成分输血10.病人需要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或血浆置换,病人到血站还是就诊医院输血科治疗?-- 由分管医生申请,输血科参加,制定医疗方案,由输血科和分管医生负责治疗和监护11. RH(D)阴性或其他稀有血型,择期手术时,如何输血最好?-- 应动员患者自身输血12.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应如何办理实施手续?-- 分管医生申请,上级医师批准,患儿监护人同意并签字,医院输血科和血站人员共同实施13.病人输血前,医护人员将做哪些工作?-- 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贴好血样标签,共同核对患者性命、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序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送输血科或血库14.交叉配血的血样标本必须是输血前几天内的?-- 3天内15.输血病人血样除检查ABO血型正反定型外,RH(D)血型是否要检查?-- 常规检查急症抢救除外16.成分血输注时ABO血型是否同型输注 --是17.交叉配血不合时,哪些情况下可做抗体筛选?-- 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多次输血者18. ACD、CPD、CPD-A抗凝血液,4±2℃条件下各保存几天?-- ACD保存 21天、CPD 保存28天、CPD-A 保存35天19.洗涤红细胞与解冻红细胞制备后,多长时间内输注?-- 24h20.机采血小板(pc-2)采集后需在什么条件下保存?-- 22±2℃振荡保存21.机采浓缩白细胞采集后,多长时间内输注?-- 24h22.冷沉淀应在什么温度下保存,保存期多长时间?-- -20℃以下保存一年23.贮血冰箱多长时间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几次?-- 7天消毒一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24.冰箱细菌培养,允许霉菌生长吗?-- 不允许25.全血、悬浮红细胞贮存中红细胞界面不清,红细胞呈紫红色时能发向临床吗?--不能26.血液发出,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应在什么条件下保存几天?-- 应在2-6℃下保存7天27.取血后可以再贮存吗?-- 不能28.输血时只能用什么液体?-- 只能用注射用生理盐水29.输血时患者同时输其他含钙药品时,能用同一付输液耗材吗?-- 应换输血器30.患者多袋输血时,不同供血者的血液,能直接连续输注吗?-- 前一袋输尽后用输血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再输下一袋31、输血的适应症有(大量失血)、(贫血或低蛋白血症)、凝血异常、(重症感染)。

县级血库人员应知应会一百问答1-40

县级血库人员应知应会一百问答1-40

10、最具有临床意义的红细胞血型系统主 要指哪些?
红细胞血型系统目前有29个,最具有临床意义 的血型系统主要有ABO和Rh。 (1)还有P、MNSs、Duffy、Kidd、Lewis、 Kell等,这些血型不合会发生溶血反应或新生 儿溶血病。 (2)其中ABO和Rh 、P、MNSs血型不合,临床 更为常见。
7、被检红细胞主要有哪些问题?
②如疾病状态:如白血病导致A或B抗原减弱,胃肠 道腺癌时由于丢失了转移酶而缺乏A和B抗原;何杰 金病(Hodgkin’s)有时会抑制抗原表达,与白血病 类似。
(2)血型正定型类似AB,血清中有抗B,应考虑类B。 获得性类B,肠道菌感染患者有获得性类B抗原形成, 这是因为细菌的脱乙酰基酶使A抗原表位的单糖转 变为半乳糖胺,类似B抗原表位的半乳糖。
4、怎样确认ABO血型?ABO血型鉴定的试 验原理是什么?
5、ABO血型鉴定试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1)分型血清试剂质量性能应符合商品合格 试剂的要求。在每次试验结束后应放置4℃ 冰箱保存,以免细菌污染。 (2)试剂红细,以除去存 在于血清中的抗体及可溶性抗原。 (3)试验中使用试管、滴管和玻片必须清洁 干燥,防止溶血。
县级血库人员应知应会 一百问答
1、如何进行临床输血申请?
经治医师应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 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 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1)凡须申请输血者由临床医师填写输血申 请单(各项均须填写,不得遗漏),连同受血者 全血样本2ML(每增加一袋血的输注,配血标 本须增加1ML)至少提前1天送输血科做血型 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急症例外)。

11、血型抗体分几类?各有哪些临床 意义?

根据免疫球蛋白生物化学特性,血型抗体主要 分为IgM和IgG两大类: (1)IgM类抗体在盐水介质中能够凝集具有相应 抗原的红细胞,这类抗体主要是ABO、P、MN抗 体,常为天然抗体。能激活补体,发生血管内 溶血。 (2)IgG类抗体多数情况下在盐水介质中与具有 相应抗原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只有在胶体介 质、酶或抗球蛋白、聚凝胺介质中才发生凝集, 这类抗体主要是Rh、Kidd、Duffy等血型抗体。 通常情况通过免疫(输血、妊娠、器官移植) 产生抗体,又称为免疫抗体。多发生血管外溶 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输血科(血库)人员应知应会一百问答1.我国实行何种献血制度?答:1997年12月29日公布,1998年10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2.我国法律规定献血主体是谁?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3.为树立社会新风尚作表率,国家鼓励哪些人员率先献血?答:国家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

4.无偿献血的血液用途是如何界定的?答: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买卖。

血站、医疗机构不得将无偿献血的血液出售给单采血浆站或者血液制品生产单位。

输血科(血库)的质量控制由什么机构负责?答:中心血站承担供血区域范围内血液储存的质量控制,对所在行政区域内的中心血库进行质量控制。

5.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答: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6.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职能是什么?答:《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中第六条规定,“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在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第四条规定,“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主要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7.医疗机构如何确定临床用血计划?答: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8.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必须由哪个部门指定其供应?答: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给。

医疗机构开展的患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除外。

9.医疗机构成分用血的来源?答: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血站负责医疗机构成分用血的制备和供给。

10.如何进行临床输血申请?答:经治医师应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11.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保存。

12.无家属患者抢救时输血治疗同意书的签署?答: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13.临床输血一次用血或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如何申请?答:临床输血一次用血或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需经输血科(血库)医师会诊,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处(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

急诊用血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14.医疗机构在应急用血时进行采血应符合哪些条件?答:⑴边远地区的医疗机构和所在地无血站(或中心血库);⑵危及病人生命,急需输血,而其他医疗措施所不能替代;⑶具备交叉配血及快速诊断方法检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条件。

医疗机构应当在临时采集血液后十日内将情况报告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15.如何采集输血前受血者的血液标本?答:⑴所用血样要能够恰当地反映受血者当前的免疫学状态,《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如果受血者需要继续输注红细胞,再次申请时输血时,应该重新采集一份血样进行交叉配合试验。

⑵要防止血样的稀释和溶血,溶血的标本一般不能使用,因溶血后的游离血红蛋白可以掩盖抗体引起的溶血。

⑶不允许从输液管中抽血,如遇紧急情况时,要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并弃去最初抽取的5ml血液后再采集标本。

⑷若受血者已用肝素治疗,应在采集的血样注明同时通知输血科。

⑸右旋醣酐等中高分子药物可干扰配血,应在药物输注前采集血样备用。

16.输血前红细胞的相关检测主要有哪几项?答:⑴红细胞ABO血型正反定型及RhD血型定型。

⑵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试验:主要目的是检出受血者体内是否存在可导致溶血的其他血型系统抗体。

⑶交叉配合试验:不能只做盐水凝集试验,必须加做能检测出IgG血型抗体的方法,如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等。

对于献血者血液的血型在输血前需再次进行血型复核。

17.怎样确认ABO血型?ABO血型鉴定的试验原理是什么?答:根据红细胞膜表面有无A抗原和(或)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4种。

试验原理:根据IgM类特异性血型抗体与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结合,能够出现肉眼可见凝集反应。

用已知IgM类特异性标准抗A和抗B血清试剂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和)B抗原,同时用已知标准A型红细胞和B型红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天然IgM类抗A或(和)抗B。

18.ABO血型鉴定试验有哪些注意事项?答:⑴分型血清试剂质量性能应符合商品合格实际的要求。

在每次试验结束后应放臵4℃冰箱保存,以免细菌污染。

⑵试剂红细胞以3个健康者同型新鲜红细胞混合,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以除去存在于血清中的抗体及可溶性抗原。

⑶试验中使用试管、滴管和玻片必须清洁干燥,防止溶血。

⑷操作方法应按规程执行,一般应先加血清,然后再加悬浮红细胞,以便核实是否漏加血清。

⑸ABO血型鉴定最佳反应温度为4℃,通常在室温(20~24℃)下做试验可出现良好的凝集反应,37℃可使反应减弱。

⑹判断结果后应仔细核对、记录,避免笔误。

19.为什么要强调在ABO血型鉴定时一定要做正反定型?答:⑴两种定型结果可互相验证,使血型鉴定结果更为准确。

在血型鉴定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可导致错误结果,有些错误结果采用正定型不易发现,如标准血清问题、类B现象、红细胞多凝集或全凝集现象、某些原因的抗原减弱等,用反定型复查可弥补正定型的不足,在正反定型出现不一致时,易于发现和纠正血型错误。

⑵可以发现亚型或疾病因素导致血型抗原或抗体的改变。

亚型受血者红细胞上抗原弱不易查出,易被误定,但其血清中多含有与其血型相对应的抗体,所以反定型可以防止某些A、B亚型的漏检。

20.红细胞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的常见原因有哪些?答:⑴技术性问题。

⑵被检红细胞和/或血清问题。

21.常见技术性问题有哪些?答:⑴标准血清效价太低、亲和力不强。

如抗A血清效价不高,可将A亚型误定为O型,AB型误定为B型。

⑵试剂红细胞悬液浓度过浓或过淡,导致试验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当,误判为阴性反应。

⑶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溶解,误判为不凝集。

22.被检红细胞主要有哪些问题?答:⑴受检者红细胞上抗原位点过少,如亚型;或白血病、恶性肿瘤等导致抗原减弱。

⑵血型正定型类似AB,血清中有抗B,应考虑类B。

⑶混合凝集视野:有一部分红细胞凝集,有一部分红细胞不凝集。

可能的原因有近期输过非同型血液、亚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嵌合体等。

23.被检血清主要有哪些问题?答:⑴受检者血清中蛋白紊乱(巨球蛋白血症等),或试验时温度过高,常引起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

⑵受检者血清中缺乏应有的抗A及(或)抗B抗体,如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⑶有细菌污染或遗传因素引起多凝集或全凝集。

⑷血清中有ABO血型意外的抗体,如自身抗I、抗M,常引起干扰。

⑸新生儿、老年人血清中抗体水平大幅度下降。

24.为什么在做ABO血型反定型时用试管法比玻片法好?答:因为存在于受血者血清中的抗-A及抗-B个体差异很大,如果效价较低,在玻片上不足以凝集大量抗原阳性的红细胞,造成假阴性结果。

若用试管法作反定型,可以延长反应时间,或离心看结果,促进抗原抗体反应,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结果更为可靠。

25.最具有临床意义的红细胞血型系统主要指哪些?答:红细胞血型系统目前有29个。

最具有临床意义的血型系统主要有ABO 和Rh。

26.血型抗体分几类?各有哪些临床意义?答:根据免疫球蛋白生物化学特性血型抗体主要分为IgM 和IgG两大类。

⑴IgM类抗体在盐水介质中能够凝集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这类抗体主要是ABO以及P、MN、Lewis抗体,常为天然抗体。

能激活补体,发生血管内溶血。

⑵IgG 类抗体多数情况下在盐水介质中与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只有在胶体介质、酶或抗球蛋白、凝聚胺介质中才发生凝集,这类抗体主要是Rh、Kidd、Duffy等血型抗体。

通常情况通过免疫(输血、妊娠、器官移植)产生抗体,又称免疫抗体。

多发生血管外溶血。

27.Rh血型系统有几个主要抗原?如何判断Rh阳性和阴性?答:主要有5种。

是D、C、c、E、e。

红细胞有D抗原者为Rh阳性,无D抗原者为阴性。

28.Rh血型鉴定试验假阳性反应的原因是什么?答:⑴在RhD血型鉴定试验中存在其他特异性抗体(指不完全抗D抗体)。

对疑难血型抗原鉴定时,应用不同来源抗血清同时做两份试验。

⑵被检细胞是多凝集红细胞,与任何血清都会发生凝集。

⑶当用未经洗涤的红细胞做试验时,被检标本自身凝集和异常蛋白质可能引起假阳性结果。

⑷试剂可能被细菌或其他抗血清所污染。

29.微柱凝胶试验的原理是什么?答:在微柱凝胶介质中,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利用凝胶的空间位阻,经低速离心,凝集的红细胞悬浮在凝胶上层,而未和抗体结合的红细胞则沉于凝胶低部(管底尖部)。

30.何时采集受血者用于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标本?答:受血者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31.输血科在接到输血申请和血样后到交叉配血前要做哪些工作?答: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项目、受血者和献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32.哪些血液成分在输注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答: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33.输注单采血小板需要交叉配血试验吗?答:输注单采血小板不需要交叉配血,但应ABO血型同型或相容输注。

34.什么情况下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答:凡遇到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史、妊娠史以及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

35.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的原理是什么?答:加入的Polybrence试剂,带有大量正电荷,可中和红细胞膜上唾液酸携带的负电荷,使红细胞膜周围的Zeta电位消失,通过离心使红细胞发生聚集。

然后再加入复悬液,复悬液中的枸橼酸,中和Polybrencer的作用,使红细胞周围的Zate电位恢复。

如无抗体致敏红细胞则无凝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