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案学第【单元导读】一组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

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

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

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

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边读边做批注。

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手记录在旁。

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第1篇】一、整体感知,提出问题1、通过课题能不能说一说这篇课文说的是谁的故事?(这篇课文说的是姓杨的家的孩子的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课前预习我知道氏是姓氏的意思,之是的意思)2、现在我们来以这种古代的说话方式来介绍一下自己(某氏之子女)3、我们已经知道这篇课文是关于杨氏之子的故事,那么你还想知道什么?(1、文中说的是关于杨氏之子的什么故事?2、杨氏之子是个怎么的孩子?3、杨氏之子与谁之间发生了故事?……)好的,大家提出的都是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逐一解决。

4、通过看题目,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一篇古人用古代汉语写的文章,平时我们叫它古文,也叫文言文。

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1、接下来,我们自己把这篇文章出声读一读,看看课文中的字音能否能读准确,文章能否读通顺。

2、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2——3人)3、一起看大屏幕,蓝色字部分为应注意的字音:为(we ì),因为他的解释为给;应(y ìng),他的解释为回应,回答。

红体字应注意的写法:梁、惠、乃(笔顺)、曰(字形,与日的区别)三、交流表达,汇报收获(一)、学习文言文的方法1、我们要想把文言文研读透彻,单纯掌握这些字音是不够的,下面请大家结合书中的注释,以小组为单位将文章读通、读懂,遇到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

2、大家是通过什么办法把这篇文章弄明白的?(结合书中的注释)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常用的办法,还有其他的吗?(查词典,参考全解)谁能告诉大家,工具书帮你解决了对哪个字或词的理解,说出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1、为设果的设,我了解到它是摆设的意思2、老师我学到的是文中的“家禽”这个词与我们现在说的“家禽”意思是有所不同的,我们现在说的家禽是家里养的一些小动物,而文中的家禽应该分开来理解,家就是指家里,禽是指鸟,所以应该解释为您家的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指导学生能有板有眼、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②、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感受古诗的意境,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点拨讨论法学习方法:自读感悟、讨论探究、诵读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谈话,揭题导入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

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咱们来个赛诗会,看谁记的古诗多。

(1)谁能背出和黄河或者长江有关的诗?(2)老师开诗头,看谁能接下去:▲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琶琵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2、出示课件——唐代地图,介绍边塞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引出边塞诗。

3、了解诗人及“凉州词”这种曲调名。

(1)简介王之涣。

(2)“凉州词”不是诗题,是凉州歌的唱词,它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边塞诗很少,对于当时的历史、地理情况了解甚少。

从几首反映战争的边塞诗引入,出示唐代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中原地区和塞外的区域划分,了解边塞地理位置和历史情况,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中戍卒的怨情打好感情基础。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猴王出世》导学案(1)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猴王出世》导学案(1)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猴王出世》导学案(1)
一、课前导学
在学习《6猴王出世》之前,我们应该首先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个导学案旨在帮助同学们提前预习,掌握学习重点,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二、学习目标
1.能够理解《6猴王出世》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

2.能够领会故事中所传达的道德和情感。

3.能够学习并掌握本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三、课文学习
1. 故事梗概
《6猴王出世》讲述了一只聪明的猴子成为了猴群的王者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2. 重点词语
•珠宝:众多宝物中的一种,多用于装饰和珍藏。

•界限:划分不同事物之间的界限或范围。

•果然:果真,表示情况正如所料或所断定的那样。

3. 关键句子
•“原来它要求猴群每月献上食物,雌猴作供。


四、课后作业
1.结合故事内容,谈谈你对猴王的看法。

2.尝试写一个与《6猴王出世》类似的故事,展现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复习提升
查阅课外资料,了解关于猴类动物生活习性的知识,并进行短文写作。

希望同学们通过认真学习本单元内容,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希望大家在学习
过程中充满乐趣。

以上是《6猴王出世》导学案(1)的内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并根据导学案的
要求完成相关练习和作业。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学习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 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 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划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作方法。

导学提纲: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四遍。

二、我能把这些词语正确地读下来。

青稞面抽噎红锈颧骨两鬓搪瓷碗熬过收敛搀扶奄奄一息喜出望外无边无涯三、我知道:(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为什么是金色的鱼钩?四、我感动:我要把感动的地方画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金色的鱼钩(1)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了不起,由这个词语联想到了……2、平常的鱼钩是钓鱼用的,而这个鱼钩,却蕴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3、认读词语。

青稞面抽噎红锈颧骨两鬓搪瓷碗熬过收敛搀扶奄奄一息喜出望外无边无涯(1)颧骨两鬓:是指什么地方?(2)这是什么描写?(3)谁找到课本上对老班长外貌描写的句子?你来读一下。

(4)你从这段外貌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你爸爸多大?和老班长岁数差不多,那外貌和老班长一样吗?为什么老班长却这样地苍老呢?(艰苦)(5)那你心中的草地是什么样子的?(美,那是草原)来大家看:(大屏幕)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讲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

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

两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地势低洼,水流淤滞而成沼泽。

经年水草,盘根错节,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

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无边无涯。

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全册含答案

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全册含答案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导学案1.神鸟(共2课时)第一课时一、学习有目标1.我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词语采集中的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及这种结构的好处。

二、学习有方法1.我借助拼音读通读顺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1)从前,在北边的山林里,有一只()、()的神鸟,许多国家的()、()和()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捉到。

(2)依尔特戈尔可汗()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的方法()次逃脱了。

(3)神鸟给依尔特戈尔可汗讲了()、()和()这三个故事。

2.我发现了,课文中大故事里还有()。

3.通过读读写写和辨析课文中的生字,我能正确写出下面的字。

líng lìwǎn zhuǎn bàng fēnfùzào chèfu ( ) ()()晚()干()清()包()有些字的写法,我想提醒大家:4.我能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下面的词语。

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埋怨课文中的这些四字词,我的采集本里没有,我要把它们积累下来:5.通过反复读和查字典弄清用法,我已能对多音字做出正确判断。

可汗(kěhàn kèhán)闷(mēn mèn)头不语看(kān kàn)车更(gēng gèng)夫埋(mái mán)怨6.读了课文,我的感想很多,我在书中做了批注。

三、大家齐探究1.这个传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神鸟有什么特点?(用具体事例说明)2.这个故事的结构是什么?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四、看我行不行1.(必做)照例子,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例:尧(浇)浇水(饶)求饶(烧)烧饼令()_ _ _ ()____ ()____宛()__ _ ()___ ()__ _2.(必做)我能积累文中的词语,并选用其中一个造句。

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7 珍珠鸟

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7 珍珠鸟

7 珍珠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鸟对人的信任。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导学过程】【情景导入】读题目,了解作者。

冯骥才,既是作家,又是画家。

【自主学习】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一)、看拼音在下面写词语。

(tiān sèrùmù),我(búdònɡshēnɡsè)地(chǒu yìyǎn) 在(ɡuìzi) 上方的(niǎo cháo)。

它筑在(shēn yōu)而(cōnɡlónɡ)的法国吊兰后面。

一天,一只(chúer )(shén qìshízú)地飞落到(bān bān bóbó)的(huàkuànɡ)上。

看到我没有(zhēnɡyǎn),便(suǒxìnɡ)(zāzāzuǐ),(qīnɡsōnɡzìzài)地飞到了我的桌面上。

进而小家伙(yùfā)地张狂,又落在我的肩头,不一会竟合上(móu zi)睡着了。

我真想抚摸到一下它那(pénɡsōnɡ)而(xìnì)的羽毛。

却又不忍惊醒它。

我笔尖一动,(liúxiè)下一时的感受:(xìn lài)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二)形近字组词茏()笼()瞅()揪()愈()愉()繁()紧()雏()皱()睁()挣()蓬()逢()柜()拒()框()眶()腻()贰()泻()泄()赖()懒()【合作探究】课文可分为三部分理解:第一部分(1自然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第15、16自然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提升】(一)请你用“然”字分别组成四个词语,并分别填在句中的括号里。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

第八单元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备教材备课资料1.走近作者——季羡林人生标签:中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

被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等。

作者名言:平生爱国,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生平简介: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1年获德国格丁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教授、系主任。

文学成就: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工作,精通多国语言。

2006年成为首位“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作者作品:译著《罗摩衍那》;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等。

2.片段赏析师: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生:我仿佛看到在这些奇特的房子的窗台上的花连成一串,汇成了一条条花的彩带。

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种美的享受,真香真美。

师:谈得真好,想象丰富,谈出了自己的感受。

请接着说……生:我仿佛看到主人们正在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阳台,换上一盆盆正在开放的鲜花。

生:我仿佛看到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吸引来了大批的蝴蝶,围绕着各家各户的窗户翩翩起舞。

主人闻着花香,欣赏着蝴蝶翩翩起舞;行人不时驻足观赏,真是“人在街头逛,似在花海中”。

生……师:是的,通过想象,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奇丽的景色。

让我们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再通过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把这奇丽的景色表现出来。

(学生练读,再指名读,评价。

)备课堂名师导学案【课文分析】本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

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草原(课时一)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课堂检测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无边的()迂回的()静寂的()()的空气()绿毯()的歌声2、这篇文章按照________ 顺序,通过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写了草原—美,赞美了草原人民 __________ 美。

第1课草原(课时二)3、1、 14、如果你是汉族兄弟,你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检测1、选择你读得最棒的一个片段或者一个句子展示给大家听。

2、试着背诵第1、2自然段。

3、如果让你当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们介绍草原风光?列个简要提纲板1、草原书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第2课丝绸之路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自主预习第3课白杨(课时一)自主预习在祖国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之路……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茫茫的戈壁滩,看看戈壁滩上生长着的白杨。

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把生字新词标出2、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读一读,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3、课后思考题第二大题的第一小题。

五、检测。

1、试着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句话第3课白杨(课时二)自主预习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白杨树。

合作探究1、反复阅读爸爸说的话,讨论爸爸要表白自己的什么心?2、爸爸在孩子们面前借白杨树表白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心愿,有何目的?3、“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请你谈谈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达标检测。

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和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 “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借物喻人3、白杨边疆建设者第4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1、认识本课“凿”“巍”等个生字2、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合作探究1、会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妖娆狰狞逞凶巍峨始料不及杯水车薪2、本文记叙了在(),(),(),()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和()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贯通的经过。

3、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4、开凿风火山隧道遇到困难有三点:一是(),二是(),三是()从中可以看出建设者具有怎样的精神?第5课古诗词三首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自主预习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

2.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3.借助工具书、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

4 •比较下面多音字的读音:快乐一清平乐剥落---剥皮剥莲蓬亡羊补牢---亡赖合作探究1、品读《牧童》,享受童趣:理解诗句的意思: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3、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4、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古诗。

5、学习《清平乐•村居》(1)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2)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3)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4)读了这首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四)达标检测。

1.《牧童》的作者是________ ,字________ 。

《舟过安仁》的作者是_______ 代诗人___________2.解释词语。

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亡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课文填空。

(1)联系《牧童》一诗填空。

诗中有景这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有情这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有人这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有声这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把诗句补充完整,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小儿”。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入采化无处寻。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童散学归来早,。

C •蓬头稚子学垂纶,(三)拓展延伸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闲居初夏午睡起》,大体了解 诗的意思,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归纳反思班级1 •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O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 年生活画面。

教学重点: 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预习任务:(1 )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 然段? 预习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zh a n m a o xi e m e i j u ju ej i m o m o教学思学习目标:栏)地朗读课文。

6、冬阳•童年•骆驼队姓名沙(( ) () ( ) ())Ga P GO zi y o u zh i ji a o cu oO sh棉() ()事() 子() (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自主、合作、探究:1 •“学骆驼咀嚼”找出相关的句子进行理解、体会。

2•“想象驼铃用处”从“想象铃铛用处”体会到什么?3•“追问骆驼去处”(1)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想,“我”可能还会问什么?(2 )这么多的为什么,长大后的“我”还会再问吗?“学骆驼咀嚼、替骆驼剪毛”这些事还会再做吗?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4、我推测作者写的《城南旧事》,主要记叙了()°5、我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我来闯关:1、词语搭配。

干冷的驼铃声安静的步伐、迁移学法,回忆童年B . “追问骆驼去处”(1) 自由朗读这个片段。

(2) 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想,“我”可能还会问些什么?6、冬年•骆驼 课时) 班级— 姓名 软软的空 气 寂寞的 态 度 轻松的 旅 程 悦耳的 脚 掌2、按要求改写句子(1 )、我承认自己佩服骆驼队的沉稳性格。

阳•童 队(第二五 评价 教学思路 (纠错 栏)学习改为双重否定句:、甘1、 课胃描写的童生活画面,缩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整理导学案:难点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面的表把很己的见解说出来。

自面表现不作,探究•注意的是: 自主优、良、、差探究愉悦指数(高兴、总体表般、痛苦)二、继续品读,怀念童年这么多的为什么,长大后的“我”还会再问吗?“学骆驼咀嚼驼剪毛”这些事还会再做吗?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1)自由朗读,体会情感。

(2)全班交流:A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B•“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

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C.细细品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D •带着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抄写喜欢的句子。

2 .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我来闯关:一、读一读,组词语。

毡()()袄()()卸()()寞()()二、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语句。

1、作者从骆驼咀嚼时“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粘在胡须上”的样子,体会2、骆驼为什么系铃铛?作者想象到的原因是3、按要求改写句子1、 我承认自己佩服骆驼队的沉稳性格。

改为双重否定句:2、 骆驼在沙漠里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 缩句: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教学思路 学习目标:(纠错1 •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班级7、祖父的园子_________ 姓名—8、童年班级_ 评价的发现姓名学习重难点:1、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预习任务: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预习检测:1、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hu o hu m f 印g d kun ji dig ch eng ch e()()() ( )2、我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1、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2、反复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仔细地读读这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3、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4、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5、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6、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2. 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

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整理导学案:学习重点: 总象诗歌价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预习任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读通顺、流利课文,读准字!面勺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了解每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指数(高兴、一般、痛苦)预习检测:1、我会把课文读的通顺流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