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香片》作品分析

合集下载

读读《茉莉香片》有感

读读《茉莉香片》有感

读《茉莉香片》有感小说的主人公聂传庆是一个在封建家庭成长起来的,性格被扭曲的青年。

他憎恨抽大烟的父亲与后母,鄙弃家中阴沉的环境,但他也无法挣脱这样的命运。

久而久之,便产生了一系列病态的心理及幻想。

他把母亲生前的恋人言子夜作为自己的精神之父,并怨恨自己的母亲当年没有选择言子夜,甚至把怨恨波及到言教授的女儿言丹朱身上,因为他觉得是丹朱夺走了他可能的位置与父爱。

幻想,每个人都有过。

而我小时候的幻想,是最可望而不可及的。

看过奥特曼打怪兽,会幻想自己就是那个拥有无穷魔力的奥特曼;害怕晚上会有女鬼找我,便用被子把全身上下都包裹住,觉得这样就多了一层屏障,也不会太害怕了;家里人喜欢看新闻联播,每次看到走在最前面的那个首领,就会幻想着自己长大以后是国家主席,我最大。

虽然幻想地愚昧了点,但小时候毕竟无知,也情有可原。

长大后,明事理了,幻想的,都是可即可行的,没有那么天马行空。

就希望考试可以分数高点;跑步最后一名的不是我;早上并没有看错时间,也没有迟到;临考前,自己身体状况很好,并没有感冒。

这些幻想,都是可以自己的努力而成真的。

而文中的聂传庆,却将改变自己不幸命运的企望,完全寄托到他还不曾出生时的母亲身上,他幻想着自己是母亲与言子夜的孩子。

文中写道:“差一点,他就可能是言丹朱的哥哥,也许他自己就是言丹朱,有了他,就没有她。

”这是多么荒谬的假设与推论,更像一个白日梦!当我们每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不能够去选择自己的母亲、父亲或是家庭背景,能的只是被选择,是能生下还是被打掉。

对那个含辛茹苦十月怀胎生下我们的女性,我们需要感激,因为她给了我们生命,这是最重要的。

当我们学会走路,便注定要脚踏实地。

只有踏踏实实地奋斗,为自己的未来拼搏,才能扭转局势,改被动为主动。

当读到他父亲对他的讥讽与嘲弄,还有他那被父亲打聋的耳朵,我不禁为他感到难过。

他的家在物质上是不完整的,在精神层面上更可称千疮百孔。

他生活在这个阴冷的家里,没有人给予他爱,他心里也就没有爱。

茉莉香片读后感

茉莉香片读后感

茉莉香片读后感有人说:“只有张爱珍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有人说:“她要的就是没有一朵花,没有一瓣眼泪送她退场,一个世纪的喧嚣华丽风流云散的寓言”。

张爱玲出身贵族,才华非凡,性情怪僻,两次成功的出走,两次无论如何都算不得成功的婚姻,一个传奇的女人,无数的人甚至说不清是为她的文字所折服,还是为她的传奇所吸引。

我想正是因为她这一生的苍凉传奇,才写出了如此苦的《茉莉香片》,正如一壶茉莉香片,太苦了。

这个故事是发生在香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

主人公聂传庆的出生和张爱玲差不多,他的家令他厌恶,父亲的蔑视,继母的讥刺,都令他抬不起头,再加上言丹朱的身世,他觉得自己是这世界上最倒霉的.一个人。

他幻想着自己如果是言子夜的儿子,那他现在的生活一定很幸福,所以他恨言丹朱,认为有了她才没有自己。

以至到最后传庆有了要丹朱死的念头,。

当我读到“他用一只手臂紧扶住她的双肩,另一只手工劳动和就将她的头拼命地向地按,似乎要她的头缩回到腔子里去”。

我感受到当时传庆多年的怨恨发了。

身世的卑微,命运的坎坷,生活的不如。

一下子全涌出了这个未曾了解世事的少年的心,他内心的恶恨终于在这一时刻彻底释放。

他忽视了那夜满天眨眼的星星,看不到他眼前那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心中浓烈的怨气让他透不过气,忽视了一切只知道报仇。

他把怨气全部出在了言丹朱身上,言丹朱成为这一切悲剧的替罪羔羊,悲哀!尘世有多么繁华热闹,张爱玲随手轻轻一揭,却让我们看见繁华似锦的幕布后哀凉的人生荒漠,在一般的感觉里,苍凉就应该是灰蒙蒙的那种,有些恍惚;有些谜离;而她的苍凉偏不如此,五光十色的,温暖的,舒适的,但后来总归让你沉下去,沉下去,成了朵云轩信笺上的一滴泪珠。

成了朵云轩笺轩上的一滴泪球也不要紧,好歹仍是一个红黄的湿晕。

张爱玲笔下的苍凉总是湿润的,才分外的动人。

写那篇文章,并不是因为香片擅棋,就只是感觉棋道和茶道一样,里面也蕴涵很深厚的禅意,令人去怀想人生,人生如棋---但是不是所有的棋都是以胜负论英雄的,围棋中有一种无法消解的连环劫、长生劫,因为无法终局,只能以无胜负告终,是棋局中的珍局。

《茉莉香片》言子夜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茉莉香片》言子夜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茉莉香片》言子夜是怎样的人物形象(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茉莉香片》言子夜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导语】:言子夜的人物形象是怎样的言子夜是张爱玲小说《茉莉香片》中的人物,华南大学中文教授,言丹朱的父亲。

文学现场中的《茉莉香片》

文学现场中的《茉莉香片》

第11卷第1期2011年1月宜宾学院学报J ournal of Y i b i n Un i versit y Vo.l 11,1January ,2011收稿日期65作者简介王燕子(),女,江西萍乡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艺美学、艺术传播研究。

文学现场中的茉莉香片王燕子(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广东湛江524088)摘要:将茉莉香片回归文学现场,在互文指涉与映射下发现文本在现场的文本意义与文本价值。

杂志以中立化姿态,建构了一个能够刊载描绘平凡性及世俗化作品的文本环境。

在此平台上,茉莉香片与同期及近期文本建立起一个互相联系的文学场。

在场域中,茉莉香片以远离政治的方式,用讲故事的传统说书形式开场,使用多种技巧,呈现了一个民族形式与西方现代派表现技巧相结合,融合新旧、中西、现代传统各因素风格的文本。

关键词:文学现场;互文性;民族形式;文学技巧中图分类号:I207.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365(2011)01-0028-05韦勒克与沃伦在文学理论中,把文学研究分为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认为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品本身1155。

这种划分策略是为了强调文学内部研究对于文本价值的意义,目的在于追求文学自律性的纯粹。

但是,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人为割裂,不能呈现文本的本真。

只有描述某个生存空间内存在的文本,才能阐释出文本在某个时段的鲜活意义。

这种文学现场的文本研究,可以为文本的历史性阐释过程设立一个对照物。

张爱玲的茉莉香片,最早刊载于1943年7月号(第十一卷第四期)的杂志。

对于这篇作品的评论大多如是:夏志清认为,作品题材是寻找精神父亲,人物可能影射作者的弟弟2412-413;宋家宏认为,作品是作者带自传性色彩的小说,表现她主体心灵的自白3;鲍昌宝等认为,作品设立童男视角与作者全知全能叙事态势,有意凸显性别政治,体现作者心灵、作品内涵及文本技巧的纠结张力4;李焯雄认为,作品中的人物与作者本人都沉溺在水仙子世界,因为太重视个人人格,与时代与人群都是疏离的,以假面人格做自我保护,难得真心5;耿德华认为,作品主人公的病态只是正常体验中的反常现象,是作者从心理描绘及知觉表现的艺术技巧促成的6261-264;等等。

茉莉香片经典语句摘抄

茉莉香片经典语句摘抄

茉莉香片经典语句摘抄茉莉香片是中国茶叶中的经典品种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茶之一。

茉莉香片是一种以毛茶为基础,经过嫁接茉莉花香精华而制成的茶叶。

在许多文艺作品中,茉莉香片往往也会被作为象征、隐喻或意象,贯穿作品的思想内涵。

下面是我在茉莉香片相关的文艺作品中收集到的经典语句摘抄,希望大家也能从中感受到茉莉香片所代表的文化韵味。

1.《茉莉香片》茉莉香片长袖轻拂茶汤如水似玉露这是一句描写茉莉香片的诗句,语言简洁,形象鲜明,表达了茉莉香片的轻柔与清澈。

2.《大地》我煮茉莉香片,时而翻动茶叶,时而望窗外,静心想往事。

这是一句描写主人公煮茶心情的语句,通过茉莉香片这一文化元素,突出了主人公内心的平静和追忆过往的情感。

3. 《花千骨》但凭茉莉香片,又有谁人能明白我的心事?这是一句描写女主角花千骨思念男主角步惊云的语句,通过茉莉香片这一象征,抒发了女主角内心深处的痴情。

4. 《我爱我家》茉莉香片意味着高雅和清新,你就不要把它当成几块钱一斤的东西。

这是男主角周末买茶给妻子的对白,语气平静,但充满着对妻子情感的关心和体贴。

5. 《落雁》我看得清楚,是一个人煮茶,那杯子里的茶,是茉莉香片。

这是女主角落雁在看望男主角花鸟的时候,发现他对茶很有研究,从而对他产生相应好感的语句。

6. 《光阴的故事:饮食男女》关爱健康,选择茉莉香片。

这是一则广告语,通过茉莉香片这一知名品种,将健康和关爱融合在一起,体现了现代健康理念。

7. 《山楂树之恋》喜欢喝茉莉香片,能让心情变得清新起来。

这是一句描述女主角心情和偏好的语句,茉莉香片在其心目中具有令人平静、赋予新生活力的意义。

以上是我从茉莉香片相关的文艺作品中收集到的经典语句摘抄,茉莉香片作为中国茶文化的代表之一,经常被文学和艺术作品描写和运用,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

茉莉香片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茶叶,更是带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符号。

每一个人品茶之时,也许都能从茉莉香片这一文化元素中发掘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

张爱玲文学作品心理分析

张爱玲文学作品心理分析

浅谈张爱玲文学作品的心理分析摘要:在20世纪的中国文坛,有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她就是张爱玲。

张爱玲的文学作品格调苍凉哀婉,她的小说基本上都以上海没落的女性,如妓女、婚姻压抑下的妇女为作品的主人公。

其文学作品的突出贡献就是把中国的传统文学与西方的现代主义手法相结合,借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将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这种“心理分析”的现代主义方法,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本文站在心理学角度,分析张爱玲笔下都市男女的精神现象以及其成长经历在文学作品中的投射。

关键词:张爱玲弗洛伊德文学作品心理分析一、张爱玲其人(一)张爱玲的性格特点1.冷漠与自我张爱玲的性格具有冷漠与自我的特点。

大概是因为早期的生活使然,张爱玲轻视、嘲讽温情,但同时她又渴望、期望温情。

所以在她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长期相互矛盾的内容。

比如在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家庭冷漠,缺乏爱,经济上又很落寞。

在这个家庭中,父母冷漠自私,还被可笑的陈规旧矩束缚。

同样的在《倾城之恋》中更是如此,而后者更具温情一些。

生活中的张爱玲经历了太多来自至亲的伤害,这样的伤害使她对其余的人不抱有任何的希望与期待,不愿意与他人发生任何的感情纠葛。

2.敏感而内向张爱玲虽然出身名门,但却父母离异。

在其父母离异之后,张爱玲与父亲住在一起。

其父经常毒打拘禁张爱玲,不过问她的死活。

在毒打与拘禁中张爱玲渐渐对亲情产生了强烈的怀疑,以致长大后的张爱玲不相信亲情,怀疑社会。

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许多个体的幸福与快乐都是暂时的,都是有限的;整个社会都被痛苦与孤独、病态甚至变态充斥着,永无止尽,没有尽头。

这就导致了张爱玲的性格敏感而内向。

(二)张爱玲性格对文学作品的影响由于家庭、父母的原因导致她人格极度自我封闭。

由于外部的环境特点以及自身的性格原因,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大多是属于内省,作品的题材也都是选自身边的人或事。

生活在张爱玲身边,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的小说写的是哪一家的哪一个人。

《茉莉香片》:旁观叙事中的凡人传奇

《茉莉香片》:旁观叙事中的凡人传奇

《茉莉香片》:旁观叙事中的凡人传奇李岩;赵新建【摘要】《茉莉香片》是张爱玲创作中不多的涉及个人家庭生活的作品。

在这种“个人故事”的观察与讲述中,旁观叙事者的存在被凸显出来,在聂传庆“发现”事实真相前隐身,心理描写或经意象加以点染,或通过人物言行表现,在真相大白时显现,参与描述事态发展与人物·心理,人物心理与旁观者的介入交融在一起,使得作品呈现出张爱玲一贯冷静、客观的特点,这与她的人生态度不无关系。

【期刊名称】《滨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8)004【总页数】4页(P93-96)【关键词】张爱玲;《茉莉香片》;旁观者;叙事【作者】李岩;赵新建【作者单位】滨州学院中文系,山东滨州256603;滨州学院外语系,山东滨州2566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很多女性作家非常关注自我,对自我的探究往往成为写作的缘由和持续不断的推动力,某些女性作家甚至会囿于个人生活经历而难以自拔,不论写什么都带有自己的影子。

而张爱玲创作之初就表现了广泛的人生兴致,从她十几岁时的作品《牛》《霸王别姬》,到她开始职业写作的《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金锁记》,都可以看到这一点。

《第一炉香》写了女学生葛薇龙与香港富孀梁太太、浮浪少爷乔琪乔的爱恨纠葛及其自甘堕落,《第二炉香》是在香港的大学教授英国人罗杰匪夷所思的“情欲”经历,《金锁记》描述了曹七巧人性扭曲、变态的一生。

张爱玲初入文坛的这些作品都老辣、精湛,“看”他人的兴致远甚于“看”自己,其笔下的人生景致中难见到她自己的影像,绝少流露个人经历及情感体验,并无年轻女作家顾影自怜的倾向,有种冷眼看人生的客观在里头。

《茉莉香片》是比较贴近张爱玲个人家庭生活的作品。

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中的聂传庆影射了她柔弱的弟弟[1]413,宋家宏先生却认为:“从主人公聂传庆身上看到了作家张爱玲自己的经历、性格、心路历程。

与其说聂传庆形似张爱玲的弟弟,不如说他更形似张爱玲自己,这篇小说是她主体心灵的自白。

浅谈张爱玲作品三大特色

浅谈张爱玲作品三大特色

浅谈张爱玲作品三大特色内容提要: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显见的卓越女性作家,她以独特而清晰的思维和犀利而细腻笔触写下了许多作品,影响着后世的人们。

纵观张的小说,不难发现她的作品所具备的“对照思想"、“唯美主义”以及“女性本位主义”三大特色。

关键词:张爱玲对照思想唯美主义女性本位主义张爱玲是我国现代史上卓越的女性作家。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于上海一个没落的封建家族。

父亲是旧社会的纨绔子弟,母亲和姑姑却是崇尚西方文明的新女性。

童年的不幸以及父母双方不同思想观念的冲击使得张爱玲自幼产生出强烈的逆反心理.1939年,她以远东区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伦敦大学远东区的考试,却因为战争改于香港大学就读。

在香港的三年,张爱玲的才情得以自由发挥,香港东西方文化交汇却不调和的色彩和情调给了张爱玲日后的创作无限的刺激和启发.1942年,张爱玲回到了故乡上海,以在《紫罗兰》月刊上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为起点,开始了她职业作家的生涯。

张爱玲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学财富,除了小说、散文之外,她还也致力于英文写作、剧本创作,她也是中国早期的影评家之一。

晚年的张爱玲还致力于《红楼梦》的考证以及《海上花列传》的译注。

1995年9月,张爱玲在美国洛杉矶逝世,时年75岁。

她笔耕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其中中短篇小说多收录于小说集《传奇》,之后还出版了《半生缘》(由《十八春》改写)、《怨女》(由《金锁记》改写)、《小团圆》,散文多收录于散文集《流言》。

除此之外,还有论著《红楼梦魇》,方言小说译本《海上花开》、《海上花落》以及类似自传的《对照记》。

张爱玲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不仅在于她华美但又犀利的文字,更在于她异于其他作家的独特视角和风格。

她作品的背景多为香港和上海,她“熟悉日益金钱化的都市旧式大家庭的丑陋”①,于是用文字将这些纸醉金迷背后的千疮百孔揭露,同时向我们展示出人性黑暗与可怜的一面.“她所提供的,正是处在现代环境下依旧顽固存留的中国式封建心灵的文化错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恨交织的荒凉悲剧
——张爱玲《茉莉香片》

摘要:张爱玲的《茉莉香片》以男性的视角叙述故事,聂传庆的扭曲和病态
可以说就是由他不完整的家庭造成的。幼年丧母、父爱的缺失使聂传庆逐渐变得
心理变态,终日沉迷在幻想中,追求完美的爱,但最终却一点一点走向了毁灭。
家庭与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聂传庆便是一个家庭悲剧的牺
牲品。
关键词:家庭;爱的缺失;恨;荒凉

《茉莉香片》是张爱玲早期的作品,也是她创作的顶峰时期的作品。但是却
与同时期的《沉香屑 第一炉香》、《金锁记》以及《倾城之恋》等不同,《茉莉香
片》以男性口吻讲述了一个与茉莉香片一样苦的故事。少年聂传庆由于从未感受
过家庭给予他的温暖与爱,所以在面对想要帮助他的少女言丹朱时,他却将满腔
的怨恨和委屈发泄到她身上,甚至对她萌生了杀意。他嫉妒言丹朱的家庭,嫉妒
她的父亲是言子夜,嫉妒她的一切,聂传庆认为是她夺走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一切。
小说中聂传庆的形象多少有一点儿张爱玲童年的影射:冷漠残忍的父亲、离
家出走的母亲、抽鸦片的父亲和继母、缺乏爱的家庭……这些都与聂传庆的家庭
相似。张爱玲通过这个故事将她对于亲情与家庭的思考传达了出来。
一、 聂传庆其人
小说的一开始便用艳丽的杜鹃花将聂传庆带了出来:“开车的身后站了一个
人,抱着一大捆杜鹃花。人倚在窗口,那枝枝丫丫的杜鹃花便伸到后面的一个玻
璃窗外,红成一片。后面那一个座位上坐着聂传庆,一个二十上下的男孩子。说
他是二十岁,眉梢嘴角却又有点老态。同时他那窄窄的肩膀和细长的脖子又似乎
是十六七岁发育未完全的样子。他穿了一件蓝绸子夹袍,捧着一叠书,侧着身子
坐着,头抵在玻璃窗上,蒙古型的鹅蛋脸,淡眉毛,吊梢眼,衬着后面粉霞缎一
般的花光,很有几分女性美。惟有他的鼻子却是过分地高了一点,与那纤柔的脸
庞犯了冲。”1以红花暗示聂传庆不同于其他的男孩,而接下来对他的描写就越发
的显现出偏向女性的一面,以此透露了他懦弱、忧郁、敏感的性格。而身体发育
未完全,但外貌又显老态,则暗示了他的成长环境艰辛与恶劣。
在对聂传庆的一段外貌描写中,可以隐隐感觉到他的家庭并不是一个幸福和
美的安乐窝,而接下来的“他的耳朵有点聋,是给他父亲打的。”2就坐实了我们
的猜想。聂传庆与父亲的关系被这句话毫无保留地揭示了出来,一个残忍而暴力
的父亲。
二、 家庭与恨
聂传庆对于父亲和继母怀着强烈的愤怒,他恨他的父亲,恨继母、恨这个家。
对于“他父亲聂介臣,汗衫外面罩着一件油渍斑斑的雪青软缎小背心,他后母蓬
着头,一身黑,面对面躺在烟铺上。”3这样肮脏的父母,固然让人厌恶,但是让
聂传庆憎恨他们的最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他们对他的嘲讽。父亲本应是宽厚的形
象,但是聂介臣却挖苦自己的孩子“你那个英文——算了罢!跷脚驴子跟马跑,
跑折了腿,也是空的!”甚至还说:“谁说她看上你来着?还不是看上了你的钱!
看上你!就凭你?三分像人,七分像鬼——”4而继母的帮腔更是火上浇油,使
聂传庆越发地厌恶这个家。就连家中唯一关心他的刘妈,他也厌恶了:“在家里,
他憎厌刘妈,正如同在学校里他憎厌言丹朱一般。寒天里,人冻得木木的,倒也
罢了。一点点的微温,更使他觉得冷的彻骨酸心。”5刘妈对聂传庆的照顾并没有
使他感到温馨和爱,反而让他更加感受到了家里“满眼的荒凉”。
这样的成长环境让聂传庆无时无刻不想逃离,他甚至早就想取代他父亲,将
父亲的钱据为己有。冷漠、荒凉的家庭教给他的是:钱可以填补他内心强烈的自
卑感,因此他才总惦记着“总有一天罢,钱是他的,他可以任意地在支票簿上签
字。”6而他的这种想法更是触动了他父亲的恐惧,被父亲打了一巴掌,父子的关
系不断被激化。聂传庆虽然痛恨着这个家,但是却被束缚在家里,不能也不敢逃
离,只能在幻想中寻求无限的“如果”。
三、 理想的父母
某个偶然的机会,聂传庆发现了自己的文学史教授言子夜曾经与自己的生母
冯碧落有过一段暧昧。对父爱极度渴求的聂传庆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他
开始疯狂地倾慕言子夜。因着言子夜身穿长袍的关系他“第一次感觉到中国长袍
的一种特殊的萧条的美” 7,然后不断地想象如果言子夜是自己的父亲会怎样。
他将言子夜塑造成了他心目中完美的理想的父亲形象,潇洒挺拔、爱护子女,渐
渐就沉浸在美好的幻想当中,不可自拔。
而当聂传庆得知自己曾有可能成为言子夜的孩子时,他开始怨恨自己的母亲
“如果她不是那么瞻前顾后——顾后!她果真顾到了未来么?她替她未来的子女
设想过么?她害了她的孩子!”8,对言子夜畸形的倾慕越深,对母亲碧落的怨恨
就越深。他虽同情母亲嫁入聂家后的处境,但他更加责怪母亲将他遗留在这样的
家庭中!“关于碧落的嫁后生涯,传庆可不敢揣想。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
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 碧落嫁到聂家来,至少
是清醒的牺牲。传庆生在聂家,可是一点选择的权利也没有。屏风上又添上了一
只鸟,打死他也不能飞下屏风去。”9
但是,越美好的幻想,幻灭的时刻就到来得越快。聂传庆的幻想除了糟糕的
成绩和言子夜的失望以外,并没有给他带来更多。言子夜在课堂上对聂传庆的责
骂让他想起了聂介臣的口气,完美父亲的形象瞬间坍塌让聂传庆不禁开始哭泣。
他的精神家园被无情地摧毁了!
四、 言丹朱与嫉妒
对于生活一直阴暗、荒凉的聂传庆来说,言丹朱的出现无疑是一道阳光。她
有着美好的容颜、良好的人际关系、完满的家庭……这些都是聂传庆无法企及的,
由于家庭造成的自卑使他的人际关系一塌糊涂,所以“他不爱看见女孩子,尤其
是健全美丽的女孩子,因为她们对于自己分外的感到不满意。”10像言丹朱这样的
人聂传庆是唯恐避之不及,但是言丹朱却不断地接近他,这对于聂传庆就如同不
断地刺激他、提醒他自己的渺小与卑微。因此只要看到言丹朱幸福的样子,聂传
庆就无法克制地嫉妒。“你……你老是使我觉得我犯了法……仿佛我没有权利这
么快乐!其实,我快乐,又不碍着你什么!”“仿佛我的快乐,使你不快乐。”11言
丹朱两次委屈的控诉便是证据。
但是另一方面言丹朱对于聂传庆又是一种安慰,她是聂传庆唯一的朋友,她
热心地想要帮助他。在舞会过后,言丹朱借聂传庆送她回家的理由,想要帮他向
言子夜解释误会。她的诚恳打动了聂传庆,他认为只要言丹朱喜欢他,他便有了
支配她的权利。聂传庆想要言丹朱成为他的感情支柱,将他所缺失的所有情感寄
托在言丹朱身上:“丹朱,如果你同别人相爱着,对于他,你不过是一个爱人。
可是对于我,你不单是一个爱人,你是一个创造者,一个父亲,母亲,一个新的
环境,新的天地。你是过去与未来。你是神。”12
但是这样的感情言丹朱无法承受,她拒绝了聂传庆。聂传庆的满腔热血被泼
在了寒冰上,他将所有的委屈、嫉妒、愤怒全部向言丹朱发泄出来“传庆爬起身
来,抬起腿就向地下的人一阵子踢。一面踢,一面嘴里流水似地咒骂着。话说得
太快了,连他自己也听不清。”、“告诉你,我要你死!有了你,就没有我。有了
我,就没有你。懂不懂?”13聂传庆最后不仅毁了自己,而且还拉着别人一起走
向了毁灭。
张爱玲的童年使她对于亲情有了别样的理解,家族的纷繁变迁、母亲责任的
缺失、父亲的冷漠让她在童年就尝尽了人情世故,也将这个荒凉、阴暗的家庭印
象深深地印刻在张爱玲的心中。“痛苦的体验常常使艺术家具有敏感的心灵。”14张
爱玲的体验促使他创作出《茉莉香片》这样的作品。


1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倾城之恋》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2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倾城之恋》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3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倾城之恋》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4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倾城之恋》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5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倾城之恋》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6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倾城之恋》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7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倾城之恋》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8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倾城之恋》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9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倾城之恋》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10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倾城之恋》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11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倾城之恋》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12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倾城之恋》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13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倾城之恋》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14
童庆炳,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