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赵云的故事_三国演义中赵子龙的故事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中赵云的经典故事

三国演义中赵云的经典故事

三国演义中赵云的经典故事【原创实用版】目录1.赵云简介2.赵云的经典故事:单骑救主、长坂坡救阿斗、定军山斩夏侯3.赵云的品质和精神4.赵云在《三国演义》中的地位和影响正文一、赵云简介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称为“五虎上将”。

赵云勇猛善战,忠诚耿直,历来被视为忠臣义士的代表。

在《三国演义》这部脍炙人口的历史小说中,赵云更是被赞誉为“常胜将军”,其诸多经典故事成为了永恒的传说。

二、赵云的经典故事1.单骑救主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中,刘备被曹军击败,失陷新野,危急时刻,赵云单枪匹马,冲入曹军重围,力挽狂澜,救出刘备,使其免于危难。

这一英勇事迹成为了赵云忠诚勇敢的象征,传颂千古。

2.长坂坡救阿斗在《三国演义》第四九回中,曹军追击刘备至长坂坡,刘备丢失了儿子阿斗。

赵云为救阿斗,不顾生命危险,七进七出,勇闯重围,最终成功救出阿斗。

此事迹表现了赵云的忠诚勇敢和坚定信念。

3.定军山斩夏侯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中,赵云随诸葛亮征讨魏国,在定军山与夏侯渊激战。

赵云凭借过人的武艺和智慧,成功斩杀夏侯渊,为蜀军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此事迹展示了赵云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英勇的战斗精神。

三、赵云的品质和精神赵云的经典故事不仅展示了他的忠诚勇敢和英勇善战,更体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忠诚的品质和英勇的精神。

这些品质和精神,为后世树立了忠诚勇猛的典范,影响深远。

四、赵云在《三国演义》中的地位和影响在《三国演义》中,赵云被赞誉为“常胜将军”,其忠诚勇敢、英勇善战的形象深入人心。

赵云的经典故事,不仅为蜀汉树立了忠诚勇猛的典范,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三国演义》人物分析--赵云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三国演义》人物分析--赵云

摘要赵云是《三国演义》里最闪亮的名将之一。

他功绩卓著,一身是胆,智勇双全,长坂坡一战成名,汉水一战获得“一身是胆”的美誉,老了仍然力斩五将,武力勿庸置疑。

至于品德,自追随刘备后一直肝脑涂地,出生入死,而且为人刚正耿直;他又深明大义,目光长远,在政见上表现出了为国为民的的良臣风范。

他谦虚谨慎,使得这一人物形象在塑造上堪称完美。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赵云《三国演义》描写了公元184年到280年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故事,始于黄巾军起义,止于西晋统一。

全书以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曹操等一些中心人物,又贯穿了作者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把蜀汉当作魏蜀吴之间矛盾的主导方面,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军事、政治、外交的种种斗争。

暑假期间,我通读了《三国演义》这部名著,还看了电影《赤壁》,里面塑造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如:奸诈的曹操、忠贞智慧的诸葛亮、义重如山的关羽等......但我最欣赏常山赵子龙。

他武艺卓群,英勇过人,在战场上表现出了铁血汉子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他又深明大义,目光长远,不仅在军事战略上书写了许多传奇,更在政见上表现出了为国为民的的良臣风范。

加上他谦虚谨慎的性格,使得这一人物形象在塑造上堪称完美。

赵云在蜀汉集团中,资格仅次于关羽、张飞,又有救护刘禅之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争名夺利。

赵云严于律己,胸襟开阔,虽然在功业上没有超过关、张二人,但却具有其他人不及的美德。

我以《三国演义》为依据,论述赵云勇、谋、忠、义皆俱的人物形象特点,浅析他完美艺术形象的原由。

一、赵云之勇赵云作为一员勇将的形象,在民间早已深入人心。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这一形象更加生动、性格更加传神。

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十一回中,刘备就曾对诸葛亮说:“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那么,赵云的“胆”又是什么呢?我认为赵云的“胆”是以卓然不群的武艺为基础,在千军万马中英勇无惧的血性汉子的大无畏气概,是他勇猛过人的具体体现。

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里,就有对赵云的武艺进行颇有诗意的描述:“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

我最喜欢的四大名著人物——赵云_作文

我最喜欢的四大名著人物——赵云_作文

我最喜欢的四大名著人物——赵云周六的时候,我没赶上《蜗牛课》,后来我爬楼学习了一下,最后,蜗牛老师还布置了一项作业,那就是介绍一下四大名著,并写一个最喜欢的人。

四大名著有:《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四大名著每一部都很好看,我最喜欢读的是《三国演义》,里面我最喜欢的我人物赵云赵子龙。

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单骑救主的故事。

曹操大军来袭,刘备赶快跟着上百姓转移,被杀的妻离子散。

赵子龙就只身杀入曹军阵营,救出甘夫人和小阿斗,可惜甘跳井夫人自尽了。

赵子龙就怀揣着幼主阿斗,突破重围,杀死曹军数百人,大战长坂坡,终于将小阿斗带到了刘备面前。

赵子龙的忠诚和神勇都令我深深地佩服!1、我最喜欢的四大名著——红楼梦《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名着中的一本,使我受益匪浅。

《红楼梦》主主要记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从富贵顶端的上流社会到灭亡的整过过程,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突出作者曹雪芹对当时封建社会的不满,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崭新的画卷,让我们了解历史,从历史中悟出正真的道理。

翻开此书,每一回的故事都使我刻骨铭心。

然而,从这本书中我也读出了作者曹雪芹十年之间创作的艰辛。

当我读到第十三回《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我真惊了!我为作者的伏笔震惊,也为当时的富贵人家震惊。

大观园,不知有多少个馆楼,连吃一顿饭都如此讲究,难道不令我们震惊吗?当我怀着急迫的心情读大结局时,我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感到悲哀,同时我也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而感慨。

被逼无奈的林黛玉病绝身亡,贾宝玉因林黛玉之死,看破红尘,出家为僧。

然而,因为社会转变,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从此走向了灭亡之路。

生动形象地衬托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作者的心声。

在作者曹雪芹的笔下,红楼梦绘声绘色的千古流传。

千古情仇,红楼一梦!2、四大名著书本内容介绍我国的四大名着分别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

赵子龙单骑救主

赵子龙单骑救主

赵子龙单骑救主话说刘备兵败,带着自己的部队和民众逃往夏口。

但是后面的曹操大军紧追不舍,刘备与家人被曹操的大军给打散了,后面的刘备家人由赵云负责保护。

由于实在是实力相差太大,刘备的两位夫人都受了重伤,为了不影响赵云把刘阿斗带出去,自己投井了。

于是赵云带着阿斗骑着马拼死杀出,一路上子龙杀死了曹军大将40多人,杀死曹军无数。

曹操在看这子龙如此英勇,命令手下都不准放暗箭。

子龙就这样单骑吧小主人给救出来了。

早上子龙的马是白色的,铠甲也是白色的,到杀出来后救变成了红色的了。

等带着阿斗回到了刘备身边,刘备看着子龙如此忠义,感动得没有办法表示,把阿斗往地下摔。

“为准孺子,险伤我一员大将。

” 桃园结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

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

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

怒鞭督邮其实真正的肇事者是刘备。

让我们看看正史的描述:先主(刘备)讨黄巾贼有功,除(授与官职)安喜尉。

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

直入缚督邮,杖两百,解绶〔系印章的丝带〕系其颈,着马柳(下民服装)弃官亡命。

(三国志?;先主传)为什么刘备要杖打督邮,最后弃官潜逃?典略有记载这件事的原因:朝廷下诏书要州郡淘汰一些因军功而当官的小吏,刘备在黑名单里头。

督邮到安喜县要遣散刘备,刘备知道了便前去求见。

督邮称病不见,刘备大怒,把督邮捆绑于树上,鞭杖百余下,最后刘备逃亡。

三国演义描写督邮求贿不成处处刁难刘备,惹得张飞怒鞭督邮。

把官场的丑、张飞的鲁、刘备的正,描述得丝丝入扣。

虽不符合史实,不过情节铺设相当精采,生动刻划了老实人在丑陋官场的为难和无奈。

温酒斩华雄曹操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

三国名将赵子龙的故事

三国名将赵子龙的故事

三国名将赵子龙的故事导语:赵子龙,三国时代刘备部下大将军。

在进取四川之时,奉命攻打桂阳城,守将赵范战败,献城投降,赵范仰慕赵子龙英勇超群,又是同宗,要求结拜为兄弟。

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人轶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名人简介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

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

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

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

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除此,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

于建兴七年寿终正寝。

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刘禅下令追谥赵云,姜维与众臣商议后建议刘禅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轶事典故赵子龙,三国时代刘备部下大将军。

在进取四川之时,奉命攻打桂阳城,守将赵范战败,献城投降,赵范仰慕赵子龙英勇超群,又是同宗,要求结拜为兄弟。

结义当日,赵范备酒席庆贺,酒至半醉,忽然一位美如天仙的少妇,为赵子龙斟酒,赵子龙问她是何人?赵范答道:『她是家嫂樊氏,家兄刚去世不久,又没有儿子,常劝她改嫁,但是至今未有合她心意之人。

而且声言,必须如将军这般相貌堂堂,名震四海的人,才愿意下嫁。

今天适逢将军,真是天缘巧合,若是将军不嫌弃,家嫂愿意终生奉侍将军。

赵子龙听了大声严厉斥责赵范说:“你我既然已经结义为兄弟,你嫂即是我嫂,怎么可以如此不仁不义……”赵范被赵子龙严词义正一番话,说得羞愧无地自容,赵子龙愤愤离席而去,其凛凛正气,备受世人敬佩。

赵子龙助刘备攻取四川,屡建奇功,建立蜀国后,被封为五虎将之一,英名盖世。

《三国演义》中赵云的形象

《三国演义》中赵云的形象
三、襟怀坦荡一心为国
赵云自从第二十八回跟从刘备之日起至九十七回赵云病重身死,赵云可谓是始终如一,对刘备、刘禅尽心尽力,为蜀汉,奉献终身。在赵云初投刘备之时,刘备正是身小力单,赵云他不讲究这些,跟随刘备走南打北,为蜀汉基业立下赫赫战功。在刘备死后,赵云事后主刘禅,他没有因自己是前朝老将倚老卖老,也没有因自己劳苦功高而居功自傲,而是一如既往地为主尽忠尽职、默默奉献。后其随丞相诸葛亮征南寇,伐北魏,事事当先,尽心尽力,可以说是,为蜀国始终如一,善始善终。赵云在追随刘备刘禅的数十年间,为蜀汉立下了大大小小无数次的战功,他也因此深受刘备、刘禅器重,
择主而事”的愿望。赵云在这个“奔走四方,择主而事”的途中可谓是历经艰辛,遇刘备方休。他先是遇一“无忠君救民之心”的袁绍,因而改投公孙瓒麾下,却又“误认公孙瓒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耳。”这其中更苦的是,刘备赵云二人数次相见,且刘备甚相敬爱赵云,二人多次洒泪而别。由此可见,赵云在遇到刘备之前是何等苦闷,遇明君而不能从,又是何等无奈!直到第二十八回与刘备重逢,赵云以刘备为明主,刘备亦喜爱赵云之一将才。且看刘赵二人相见之场景:《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玄德早挥鞭大叫:“来者莫非子龙否?”那将见了玄德,滚鞍下马,拜服道旁„„玄德曰:“吾初见子龙,便有留恋,不舍之情,今幸遇见”云曰:“云奔走四方,择主而事,未有如使君者。今得相随,大称平生。虽肝脑涂地,无恨矣。”从以上刘赵二人相见之景,不难看出赵云以刘备为明主,甘愿肝脑涂地,报效终身的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此时的刘备正是身小力单之时。在刘备最艰难的时候,赵云毅然决然投到了刘备的帐下,开始了为蜀汉打天下的戎马生涯。事实证明,赵云的选择是正确的,公孙瓒、袁绍先后为他人所灭,而刘备则是从一个无立足之地到处寄人篱下的流亡之主成为蜀汉的先主。赵云能识其于未兴,投其于艰难。足见他在择主时独具慧眼、深明大义。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历史上真实的赵云是怎么死的?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历史上真实的赵云是怎么死的?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历史上真实的赵云是怎么死的?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指挥过⼊川之战、汉⽔之战、箕⾕之战,都取得了⾮常好的战果。

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宅归还百姓,⼜于关⽻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局量的儒将,甚⾄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物。

下⾯⼩编给⼤家讲⼀讲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历史上真实的赵云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真实的赵云是怎么死的? 赵云⾃追随刘备后,直到刘备当了汉中王,可说是马不停蹄,⽆役不予。

阿⽃确是他在长坂坡救出的,史书虽没《三国演义》写得那么⽞,但赵云救阿⽃不是虚构的。

进军西川,是赵云第⼀次没随刘备⾏动⽽留守荆州。

可就是这次留守,他⼜⼲出了另⼀件⼤事,即“截江夺⽃”,也是史有明⽂的壮举。

两次三番救了后主刘禅的⼩命,赵云对蜀汉的汗马功劳还⼩么?可刘备得了西川后,对赵云就再没重⽤了。

定军⼭之战,主谋是法正,⽽“亲冒⽮⽯”强攻定军⼭的是刘备本⼈,赵云根本没上第⼀线。

⼀出祁⼭,赵云也没当先锋,与邓芝领偏师出斜⾕策应主⼒。

街亭失守全线⼤败,⽽“云与邓芝勒兵徐徐⽽退,不致⼤损。

”《演义》中的“不损⼀⼈⼀骑”是罗⽼先⽣给英雄带的花环。

⽽战后孔明上表检讨,⾃贬三级,有功⽆过的赵云却也糊⾥糊涂地跟着被贬了级。

直⾄去世,赵云也未获封侯。

赵云不得重⽤,很⼤的⼀个因素是他出⾝布⾐,不是名门望族。

这与中国历史上产⽣于西汉后期,东汉时达到⾼峰,直⾄唐代才衰落的“门阀制度”有关。

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命⼒极为顽强。

袁绍贵为⼗⼋路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世是决定因素。

三国之中,曹瞒对门阀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把袁⽒的“四世三公”称为“冢中枯⾻”。

他⼿下的战将中,除曹⽒、夏侯⽒外,典韦、许褚是草莽豪强,徐晃、张辽、⽂聘是降将。

《三国演义》中赵云形象赏析及艺术手法

《三国演义》中赵云形象赏析及艺术手法

《三国演义》中赵云形象赏析及艺术手法内容摘要: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先生刻画了一个胆识过人、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赵云,他的能力与同在“五虎上将”的关、张、马、黄相比,一点也不逊色,甚至有过之。

赵云是《三国演义》里颇受读者青睐的人物形象之一。

在战场上他表现出了铁血汉子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他又深明大义,目光长远,不仅在军事战略上书写了许多传奇,更在政见上表现出了为国为民的的良臣风范。

加上他谦虚谨慎的性格,使得这一人物形象在塑造上堪称完美。

千百年来,他深受人民喜爱,究其原因就是以在战场上英勇无惧的胆气是基础,政治上的远见卓识是关键,再有一颗符合道德标准的心来锦上添花。

本文以《三国演义》为依据,论述赵云智勇双全、胆识皆俱的人物形象特点,浅析他完美艺术形象的原由。

关键词:《三国演义》、赵云、人物形象智勇双全胆识过人一、赵云资料简介:赵云(154—230)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功绩卓著,有勇有谋,善始善终。

卒于公元230年,死后追谥为顺平侯。

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继承其爵位,官至虎贲中郎将,督行领军;次子赵广官至牙门将,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沙场。

人们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可赵云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常胜将军,人们又说“人无完人”,可至今也没有发现赵云什么缺点,不管是陈寿的《三国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还是易中天的《品三国》都没有说赵云有什么缺点。

赵云浑身是胆,他不仅是文武全才,而且忠勇仁义。

相貌堂堂的英气少年形象出场的赵云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

汝南之战时,力斩高览,救了刘备性命。

长坂坡救阿斗时,连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智取桂阳时,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众的谋略刘备招亲,是赵云护驾,我想如果当时让张飞去恐怕事情就砸了。

诸葛亮借东风那时候接应他的也赵云。

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葛亮。

建立蜀国以后,刘备想着分封诸侯,犒赏三军,赵云提出来应该以安定团结为主,安定人心,听了他的建议以后使蜀国很快兴旺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赵云的故事_三国演义中赵子龙的故事
赵云被称作常胜将军的称号在民间广为流传,最早的出处难以考证,明清一些学者在自己私撰的个人作品里有说到过,但也并未直接说“常胜将军”四个字,而是用诸如“身经百战未尝败”、“无敌之将”等来表述。

1984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的评书《兴唐传》里,罗成被比为是常胜将军赵子龙。

2021年由李仁港执导,刘德华主演的电影《见龙卸甲》里,将赵云塑造成常胜将军。

五虎上将流传甚广,但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却在百家讲坛栏目里提出了四虎将之说,并为赵云叫屈。

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关张马黄赵合为一传,这五人虽然各自有着勇猛一类的评价,但还并未说有五虎上将,五人共同的评价是都被比作“国之爪牙”。

五虎上将一说何时出现已不可考,元代戏曲里他们被称为“五将军”或“五兄弟”,《三国志平话》称其为“五虎将军”,《三国演义》称“五虎上将”。

除了民间艺术,五虎将也见于一些史料记载,如《山堂肆考》、《历代名臣录》等,至清代,五虎将一说被收录于《四库全书》。

据《古今刀剑录》记载,章武元年,刘备在金牛山采得铁矿,铸造八柄宝剑,一把刘备自己佩戴,其余七把分别赐予刘禅、刘永、刘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

每把剑都由诸葛亮在上面铭字,但剑名却难考。

一种说法是剑上刻的就是“章武”二字。

诸葛亮那把剑后来被李师古所得,改名为师古剑。

关羽最看不起的人是孙权,到头来却恰恰死在孙权刀下。

孙权不怕关羽,孙权的部下吕蒙更不怕关羽,他们只是敬重他,却不觉得他有什么了不起……
义薄云天、勇冠三军的关羽当然算得上是盖世英雄,但在人才济济的三国时代,其他人也未必就是狗熊。

尤其三国领军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可谓人杰中的人杰,但关羽敬刘备,礼曹操,却独看不起孙权。

身为吴主,能够在十八路诸侯鏖战之后仅存的三个硕果之一,孙权肯定不是草包。

岂可小视?
本来孙权打不打荆州,在两可之间。

诸葛瑾出的主意正中孙权的下怀,去荆州向关羽提亲,没想到关羽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把诸葛瑾轰了出去。

可怜孙权,曹操尚言:生子当如孙仲谋。

而在关羽眼中孙权竟如一狗。

关羽最看不起的人为什么是孙权?到头来却又为什么恰恰死在孙权刀下?
关羽瞧不起孙权,不外乎两点:
一者孙权是世袭之子,不是白手起家,他只是继承父兄之业,等于得了笔巨大遗产的
公子哥。

这一点比白手起家、叱诧风云的曹操、刘备差得多。

在关羽心中孙权和曹操、刘
备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再者,关羽对于孙权的为人也极为藐视。

孙权做事首鼠两端,脚踩两只船。

事魏事蜀
反复无常,实属一蛇鼠两端的小人。

但是,即便“蛇鼠两端的小人”,也并不等于是个狗熊。

充分证据说明,关羽虽满肚
子瞧不起孙权,孙权也没有把关羽太当一回事。

从关羽与孙权的交手来看,虽然孙权搞的“偷袭”战术,但他的谋略与用人却远胜出
关羽不止一筹。

相比较而言,为谋求后发制人,孙权不像关羽那样颐指气使,他能屈能伸,特会装熊,压低姿态,麻痹对手,以求在战场上毕全功于一役——这是孙权最惯用的计谋。

孙权先用大将吕蒙、后用新秀陆逊,都是内秀十足、胸怀锦绣的大才,而那关羽镇守
荆州时信任的大将潘睿、糜芳等人,均为虚伪无能之辈,一触即溃,大祸临头各自飞,他
们貌似忠厚实则见利忘义,断其后路、送关羽下地狱的,其实正是后方的他们。

孙权不怕关羽,孙权的部下吕蒙更不怕关羽,关羽不知道,人们只是愿意敬重他,却
不觉得他有什么了不起。

东吴派去斩杀关羽的潘璋,并不是什么名将,而实“博荡嗜酒”
之辈,实际擒获关羽父子的,更只是潘璋手下一个名叫马忠的小角色。

关羽不明不白地死
于寻常匹夫的暗算,本人身首异处,死得实在窝囊!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