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学概论大纲(DOC)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码:U16M121742.课程名称(中文):语言学概论课程名称(英文):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3.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4.先修课程:无5.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6.开课学期(春/秋/春、秋):秋季7、课程模块:8、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9、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戴炜栋、何兆熊,2010二、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属于语言学课程的基础部分,共分为两大部分:理论语言学(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及语义学)和语言学应用(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本课程的目的是在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必要的外语语言知识后,在理论上提供初步的语言学知识,并且为有志于继续攻读语言学或与之有关的硕士学位的学生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掌握语言学理论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学素质,提高科研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语言学理论在交叉学科上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语言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的教学内容分为八部分,对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数字表示供参考的相应的学时数)第一章概论(4学时)1.什么是语言学?(2学时)2.什么是语言?(2学时)要求:掌握语言学和语言的基本定义,尤其是对语言的识别特征的深入理解和融会贯通。
第二章音位学(4学时)1.语音学(2学时)2.音位学(2学时)语音学与音位学都涉及到语音的同一个方面——语音。
但是,虽然两者都与语音的研究相关,但他们在观念和着重点上存在着差异。
语音学是有其一般性质的;它对所有人类语言中的所有语音都感兴趣;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它们是如何彼此相区别的,它们具有什么语音特征,如何对它们进行分类,等等。
音位学的目的是去发现一门语言中的语音是如何形成模式的,这些语音是如何在语言交际中用来传达意义的。
要求:掌握语音学和音位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语言学概论(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英语)课程代码:ENGL2016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英语师范、英语、翻译开课学期:第3学期学时:34学时学分:2学分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Applied Linguistics, Comparative Linguistics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语言学概论(英语)是普通高校英语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其它语言学分支课程的先决条件。
本课程旨在介绍英语语言系统、语言使用及语言学习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培养学生对于人类语言主要特性和基本元素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使学生逐步形成对语言现象进行观察、思考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为英语师范专业学生将来的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为部分同学将来进一步从事语言学研究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传授系统的英语语言学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普通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普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并渴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对语言现象进行观察、思考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本课程教材由三个模块组成:英语语言的系统、英语语言的使用和英语语言的学习,其中语言系统模块包括语言的本质、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词法)、句法学、语义学;语言使用模块包括语用规则、跨文化交际、语言变体;语言学习模块包括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主要观点、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因素、培养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材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观察、研究和分析语言使用的方法,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集体报告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研究、运用语言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英语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的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区别及普通语言学的主要分支;2.系统了解语言学各分支的知识,即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词法)、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3.了解语言使用的正确规则,语言的变体,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方法;4.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研究问题,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因素,培养和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5.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并渴望解决问题的能力;6.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帮助其形成对教学的基本认识,为今后的英语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章What is language? (支撑教学目标1、5、6)课时:1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1.The nature of language2.Distinctions between important concept pairs in linguistic study. 思考题:Language is something that we tend to take for granted; something with which we are familiar from childhood in a practical, unreflecting manner. This practical familiarity with language tends to stand in the way of its objective examination. There are all sorts of social, cultural, and nationalistic pr ejudices associated with the layman’s view of language and of particular languages. Look at the people around you and see whether they have some innate prejudices with regard to language(s). If yes, what are they?第二章Phonetics (支撑教学目标2、5、6)课时:1周,共2课时1.教学内容Speech organs2.Consonants and vowels思考题:With the exception of some remarkable individuals, adult learners do not often achieve native-like competence in the second language, especially with respect to pronunciation. Randomly select some of your classmates coming from different provinces and see whether there is any association between their English pronunciations and that of their dialects.第三章Phonology(支撑教学目标2、5、6)课时:1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1.Important concepts in phonology2.Identifying phonemes3.Sequence of phonemes4.Co-articulation effects5.Supra-segmental features思考题:In a study comparing the tone choice (the rising tone, the falling tone, and the rising-falling tone, etc.) in second language parallel teaching presentations (naturally occurring) given by 6 Chinese and 6 North American male teaching assistants (TAs), Pickering (2004) found that the native-English-speaking TAs systematically exploited their tone choices to increase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lecture materials and establish rapport with their students. Conversely, the typical tonal composition of the Chinese TAs’ presentations made 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 unclear and frequently characterized these speakers as unsympathetic and uninvolved. Randomly select two video lectures, one by a native speaker of English and the other by a Chinese EFL speaker of English, and see how the two speakers differ with regard to the tone choices.第四章Morphology (支撑教学目标2、5、6)课时:2周,共4课时教学内容1.What is morphology2.Morpheme3.Classifications of morphemes4.Morpheme, morph, allomorph5.Empty morph and zero morph6.Morphemic analysis7.The role of morphology in English思考题:The Watergate Scandal began with the arrest of five men for secretly entering the DemocraticNational Committee headquarters at the Watergate Office complex in Washington, D.C. on June 17, 1972. Investigations conducted by the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FBI) revealed that this burglary was one of many illegal activities authorized and carried out by Nixon's staff. Since the revelation of this scandal, the suffix -gate has often been associated with political scandals involving abuse of power, bribery, and obstruction of justice. It is sometimes even used when talking about pornographic scandals. Search on the Internet and see how many gate-related words you can come up with and then probe into the stories behind each of them.第五章Syntax(支撑教学目标2、5、6)课时:1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1.Structural description of sentences2.Generation of sentences思考题:Generally speak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develops in the right-branching direction, i.e., the modifying clause typically appears to the right of the head noun; while the Chinese language develops in the left-branching direction, i.e. the modifying clause typically appears to the left of the head noun. Randomly select two pieces of writing from a Chinese newspaper (e.g. The Xinhua News Daily) and an English newspaper (e.g. The New York Times), and see ho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ypical sentence structure differs in the two languages.第六章Semantics(支撑教学目标2、5、6)课时:1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1.What is semantics?2.Lexical semantics3.Sentence semantics思考题:Collocations are ‘ready-made chunks,’ which can be stored and retrieved directly and immediately from our mental lexicon. In fact, about 70% of what we say, hear, read, and write is in some form of fixed expression. Randomly select a Chinese newspaper (e.g. The Xinhua News Daily) and an English newspaper (e.g. The New York Times), and pick up one particular column, such as sports, or stock market. Spot and calculate the collocations used and see whether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erms of features (e.g. free collocation, restricted collocation, and figurative idioms) as well as structures (e.g. Adjective + Noun, Verb + Noun, and Verb + Preposition) of the collocations used. If yes, what are they?第七章General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支撑教学目标3、5、6)课时:2周,共4课时教学内容1.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2.The politeness principle3.The principle of relevance思考题:Record a piece of ordinary conversation in a setting of your choice. Make a simple transcription and describe the compliance with and disregarding of the maxims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that the conversation involves.第八章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支撑教学目标3、5、6)课时:1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1.Important conceptsnguage and culture3.Divers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atterns4.Potential problem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思考题:As students, you have probably learned English for many years, during which you may have had a number of different foreigner teachers, or you may have had some travels in some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Recall your past experiences with different foreigners or foreigner teachers and see what kind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re are between your culture and that of your foreigner teachers.第九章Language variety(支撑教学目标3、5、6)课时:1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nguage-dialect-regional dialect-social dialect2.Lingua franca-pidgin-creole3.Style-genre-taboo-euphemism4.Gender and language use思考题:Where did you spend the greatest part of your childhood? State some of the ways in which the speech of that region differs from what you would consider Mandarin Chinese.第十章Major issues in SLA(支撑教学目标4、5、6)课时:1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1.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2.Error analysis3.The inter-language hypothesis4.The monitor model5.The output hypothesis6.The open-choice principle and the idiom principle思考题:Record and transcribe a piece of ordinary English conversation in a high school setting; identify the errors and mistakes and then interview the students who made them; and finally see what kind of inter-language rules you can infer regarding the Chinese s tudents’ learning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第十一章Factors affecting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支撑教学目标4、5、6)课时:2周,共4课时教学内容1.Factors not easily modified by learners2.Factors easily modified by learners思考题:Randomly select a good student and a poor student, or rather, a high-achiever and an underachiever, in your class, and see how they differ in terms of the strategies employed in theirlearning of English.第十二章Developing a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支撑教学目标4、5、6)课时:1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1. A brief review of current models of second language competence2.Why are current models inadequate?3. A model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4.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use思考题:Record, with permission, a short conference involving a decision-making among executives in a joint venture where the participants are from different language backgrounds but English is used the only working language, and see whose cultural rules dominate and why.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遵循传授语言学基本理论知识与培养语言运用和研究能力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英语语言学概论》word版

英语语言学概论》重、难点提示第一章语言的性质语言的定义:语言的基本特征(任意性、二重性、多产性、移位、文化传递和互换性);语言的功能(寒暄、指令、提供信息、询问、表达主观感情、唤起对方的感情和言语行为);语言的起源(神授说,人造说,进化说)等。
第二章语言学语言学定义;研究语言的四大原则(穷尽、一致、简洁、客观);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口语与书面语、共时与历时、语言与言学、语言能力与言行运用、语言潜势与语言行为);普通语言学的分支(语音、音位、语法、句法、语义);;语言学的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字、语言与心理学、人类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第三章语音学发音器官的英文名称;英语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语音学的定义;发音语音学;听觉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元音及辅音的分类;严式与宽式标音等。
第四章音位学音位理论;最小对立体;自由变异;互补分布;语音的相似性;区别性特征;超语段音位学;音节;重音(词重音、句子重音、音高和语调)等。
第五章词法学词法的定义;曲折词与派生词;构词法(合成与派生);词素的定义;词素变体;自由词素;粘着词素(词根,词缀和词干)等。
第六章词汇学词的定义;语法词与词汇词;变词与不变词;封闭词与开放词;词的辨认;习语与搭配。
第七章句法句法的定义;句法关系;结构;成分;直接成分分析法;并列结构与从属结构;句子成分;范畴(性,数,格);一致;短语,从句,句子扩展等。
第八章语义学语义的定义;语义的有关理论;意义种类(传统、功能、语用);里奇的语义分类;词汇意义关系(同义、反义、下义);句子语义关系。
第九章语言变化语言的发展变化(词汇变化、语音书写文字、语法变化、语义变化);第十章语言、思维与文化语言与文化的定义;萨丕尔-沃夫假说;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西文化的异同。
第十一章语用学语用学的定义;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别;语境与意义;言语行为理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合作原则。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双语
外国语学院
先修课程(Prerequisite)
语言学概论
后续课程
post
课程负责人(Instructor)
课程网址
(CourseWebpage)
*课程简介(中文)(Description)
(中文300-500字,含课程性质、主要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目标等)
该课程分三个部分介绍语言智能,即语音技术、人工智能在自动评分及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涵盖了的语音、外语测试、和外语教学的应用。
3,4
第十六章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现状与趋势
2
讲授
(江妍)
阅读相关专业文献、并总结思考
学习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3,4,5
注1:建议按照教学周学时编排。
注2:相应章节的课程思政融入点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自考英语语言学概论大纲考核章节精华中文版教材

第一章语言(Language)●本章主要考点●课文理解与重点内容分析:本章介绍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语言的定义、语言的识别性特征和语言的功能。
1. 语言的定义语言是用于人类交际的任意性的发音的符号系统。
该定义有五个要点,即系统、任意性的、发音/声的、系统、用于人类交际。
2. 语言的识别性特征语言的识别性特征指人类语言区别于任何其他动物交流系统的特点。
主要包括:1)能产性:能产性也称创造性,人们能用语言创造新的意义,并立即被从未接触过它的人所理解。
创造性归因于语言的二重性和递归性。
2)离散性:3)不受时空限制的属性/位移性:人类语言可以让使用者表达说话时(时间和处所)并不存在的物体、事件和观点。
这一特性赋予人们概括和抽象的能力。
4)任意性:任意性是语言的核心特征,指符号的形式或声音与意义间没有理据或逻辑关系。
任意性有不同的程度。
5)文化传递性:语言不是靠遗传,而是通过教与学,由人们接触的文化代代传递的。
6)结构二重性:二重性指底层有限的语音结构是上层词、句和语篇结构的组成成分,每层都有自身的组合规则,使语言拥有强大的能产性。
7)互换性:互换性指人可以是信息的发出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
3. 语言的功能按照韩礼德的表述,幼儿语言有如下七个功能:1)工具功能:说话人可以使用语言做事情。
2)调节功能:语言可用来控制事件。
3)表现功能:语言可用来传达知识、汇报事件、进行陈述、说明、解释关系、传递信息等。
4)互动功能:语言可用来与周围的人进行交际。
5)自指性功能:语言可以用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并展示个性。
6)启发功能:使用语言可以获得知识、了解世界。
语言可以用于学习,语言可以用于问答、用于争辩,用于验证假设、推导结论和新奇发现。
7)想象功能:语言用于创造想象系统,可以是文学作品、哲学领域里,也可以是空想、白日做梦和发呆遐想。
成人语言有三大元功能:人际功能、概念功能和语篇功能。
国内著名学者胡壮麟等人在其《语言学教程》中,用如下词语来表达语言的七大功能:1)信息功能:被认为是语言最主要的功能。
英语语言学教学大纲

《英语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数:72 (讲课:72 实验:0 实习:0)学分数:4适用专业:英语开课学期:6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1. 课程性质:普通语言学是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2. 目的和任务:学生通过学习本大纲规定的内容,了解和掌握普通语言学有关语音、音系、词汇、句法、语义、语用、文体、语言与社会文化、语言与心理、语言与认知、语言与计算机、语言学与外语教学、语言学流派等基本理论和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导论(6学时)关于语言:语言的定义、起源、特征、功能。
关于语言学:语言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宏观语言学。
语言学中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描写与规定、共时与历时、语言和言语、能力与表现。
第二章语音(6学时)语音学:语音的发生与感知,发音器官,国际音标,辅音,元音,语音的描写,协同发音。
音系学:音位理论和音位变体、音系规则,区别特征,音节,重音,语调,声调。
第三章词汇(4学时,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词汇概说:词的含义,词的识别,词的分类。
形态学:词的构成,语素,屈折,派生,义素、音素和语素的关系。
词的变化。
第四章句法(6学时)句法关系:位置关系,替换关系,同现关系。
语法结构:语法结构,直接成分,内向结构、外向结构,并列关系,从属关系。
句法功能:主语,谓语,宾语,词类和功能的关系。
语法范畴:数、性、格,一致关系。
语句构成:短语,小句,语句。
递归性:连接,嵌入。
句法之外:句子的连接,衔接手段。
第五章语义学(6学时)词汇语义学:“意义”的意义,指称论,涵义关系,成分分析。
句子语义学:组合理论,逻辑语义学。
第六章语言与认知(6学时)什么是认知?心理语言学:语言习得,语言理解,语言的产生。
认知语言学:识解,范畴化,图式理论,隐喻,转喻,整合理论。
第七章语言、文化、社会(6学时)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双语现象和多语现象,语言民俗学,标准语和方言,礼貌原则,语码选择,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course of linguistics课程编号:总学时:32先修课程:英语精读、英语泛读、现代汉语、英美概况等适用专业: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2.课程任务:学习完本大纲规定的内容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础知识、英语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和功能,以及它们与外语教学的关系,从而加强英语语言的学习和英语教学法的研究,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英语语言教学能力。
了解语言在时空中的变异及其与社会、文化、语境、思维等外部因素的关系,同时了解部分主要语言学流派。
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既能借助语言学理论整理和吸收语言知识,又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评价语言。
二、课程教学内容、形式和结业标准1. 教学内容:本课程由7章构成(1)导论:语言学的概念和意义,语言的区别性特征和语言学里一些重要区别性概念。
(2)语音学:语音学的概念和范畴,辅音的发音方式和发音部位。
了解发音器官和国际音标。
(3)音系学:音位学的定义,音素的区别性特征以及跟音素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
超语段特征:音节、重音、音高等。
(4)形态学:形态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词素的类型,构词法种类。
(5)句法学:短语结构规则和转换生成规则;直接成分分析法,句法功能和范畴。
(6)语义学:语义学的研究范畴吗,各种意义关系以及意义分析的方法,历史上不同的意义观和研究语义学的方法。
(7)语用学:语用学的概念,意义和语境的关系、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合作原则,了解会话含义,礼貌原则。
(8)语言和文化:语言、文化和社会的关系,语言的变体,Sapir-Whorf假说。
2. 教学形式: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 结业标准: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考核,按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比例计算,总评成绩60分(含)以上为合格。
三、课程教学学时分配四、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新编语言学教程》,刘润清,文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参考书:《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戴炜、何兆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语言学概论(1)》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本课程的具体学习目标如下:1.提升学生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知识水平(A1)2.接触和探索语言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及入门知识(A2)3.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A5.2)。
4.掌握普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A5.2.1)5.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B3)6.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富有探索精神并渴望解决问题的能力(C4)*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要求(Class Schedule& Requirements)教学内容学时教学方式作业及要求基本要求考查方式介绍本课程目标/内容等2讲授、讨论课程材料准备、阅读相应材料材料下载准备、理解绪论内容检查准备情况绪论语言的本质和语言学的内容2讲授、讨论回答和完成课后习题掌握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学研究的范围、分支等批阅、讨论语音学2讲授、讨论完成课后习题和材料阅读掌握语音学研究的本质、范畴和方法讨论与报告音位学2讲授、讨论完成课后习题和阅读材料掌握音位学的重要概念和基础知识展示与讨论语音学和音位学对比2讲授、思考、讨论思考和回答课后习题掌握语音学和音位学的相同和不同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形态学2讲授、讨论完成课后习题和阅读任务掌握形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讨论与回答问题形态学2阅读、讲授、讨论完成课后习题和论文阅读任务掌握英语形态构词的基本方法和手段陈述与讨论期中考试2考试期中考试掌握前四章节内容阅卷与讲评语义学2阅读、分析、讲授完成课后习题掌握“意义”、语义与指代课堂讨论和回答备注说明:1.带*内容为必填项。
2.课程简介字数为300-500字;课程大纲以表述清楚教学安排为宜,字数不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英语语言学的基本知识,掌握语言系统内部语言学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和各分支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语言学在其它学科领域的应用,熟悉现代语言学重要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语言(的性质),了解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为日后进一步学习语言学、从事语言教学实践和语言学研究打下扎实基础。
本课程的特点是:专业术语多,概念多,内容抽象,所以,考生最好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先学习提高语言读写能力的课程,如高级英语、泛读(三)、写作等,这样可以减少语言障碍,有利于学好语言学的理论知识。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共分为本书共分四编,计十三章。
第一编(一至二章)介绍了语言和语言学;第二编(三至八章)介绍了语言学的主要分支—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第三编(九至十二章)为跨学科领域与应用—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第四编(十三章)介绍了现代语言学流派。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英语语言学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
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语言的性质、功能,以及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语言学的分支和重要的语言学概念;2、掌握语言系统内部语言学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和各分支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3、了解语言学在其它学科领域的应用;4、熟悉现代语言学重要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英语语言学概论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其含盖范围很广,既涉及语言系统内部的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又涉及许多交叉学科,如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用学(包括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以及本教程未涉及的神经认知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等。
语言学的进一步研究甚至会涉及到哲学、逻辑学等领域。
在自考课程中,词汇学与语言学关系最为密切,词汇学的许多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都来源于语言学。
高级英语、泛读(三)、写作、翻译等课程则是学好语言学的基础。
文学与语言学并非对立的关系,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方法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日后无论从事语言学还是文学研究,这两个领域都必须同时涉猎。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语言(一)课程内容本章简要介绍了语言的定义、性质和功能。
(二)学习要求了解语言的定义、性质和功能。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语言的功能;2、掌握:语言的定义和性质。
第二章语言学(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语言学研究的科学程序、语言学的分支和几组重要的区别性概念。
(二)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和语言学研究的科学程序,深刻理解并掌握语言学的分支(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研究对象,掌握语言与言语、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共时与历时、言语与书面语、语言行为潜势与实际语言行为、横组合与纵聚合、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传统语法与现代语言学等区别性概念。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掌握: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语言学研究的科学程序,语言学的分支(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研究对象。
2、熟练掌握:语言与言语、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共时与历时、言语与书面语、语言行为潜势与实际语言行为、横组合与纵聚合、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传统语法与现代语言学等区别性概念。
第三章语音学(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语音学及其分支的定义、发音器官的名称和位置、英语辅音和元音的描述与分类、协同发音与国际语音表以及语音特征。
(二)学习要求理解并掌握语音学及其分支的定义、发音器官的名称和位置、英语辅音和元音的描述与分类、协同发音与国际语音表以及语音特征。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发音器官的名称和位置、协同发音与国际语音表。
2、掌握:语音学及其分支的定义。
3、熟练掌握:英语辅音和元音的描述与分类以及语音特征。
第四章音位学(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语音学和音位学的区别、音位学的重要概念(音位、音子、音位变体、最小对立体、分布类型等)、鉴别音位的原则、区别性特征、音位规则、超切分特征、严式音标和宽式音标等。
(二)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并掌握语音学和音位学的区别、音位学的重要概念(音位、音子、音位变体、最小对立体、分布类型等)、鉴别音位的原则、区别性特征、音位规则、超切分特征、严式音标和宽式音标等。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语音学和音位学的区别。
2、掌握:鉴别音位的原则、区别性特征、音位规则、超切分特征、严式音标和宽式音标等。
3、熟练掌握:音位学的重要概念(音位、音子、音位变体、最小对立体、分布类型等)。
第五章形态学(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形态学的研究范围、语素的定义、几组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或区别(包括词根、词缀、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之间,前缀、后缀和中缀之间,屈折词缀和派生词缀之间,词根、词干和词基之间,语素、语子和语素变体之间,空语子和零语子之间)、直接成分分析、以及构词法。
(二)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并掌握形态学的研究范围、语素的定义、几组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或区别(包括词根、词缀、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之间,前缀、后缀和中缀之间,屈折词缀和派生词缀之间,词根、词干和词基之间,语素、语子和语素变体之间,空语子和零语子之间)、直接成分分析、以及构词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形态学的研究范围。
2、掌握:语素的定义以及几组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或区别(包括词根、词缀、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之间,前缀、后缀和中缀之间,屈折词缀和派生词缀之间,词根、词干和词基之间,语素、语子和语素变体之间,空语子和零语子之间)。
3、熟练掌握:直接成分分析方法以及构词法。
第六章句法学(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句法学的定义、语法与词法和句法之间的联系、三种句法关系(横组合关系、纵聚合关系、等级关系)、分析句法关系的几种方法(直接成分分析、标记法直接成分分析、短语标记法、方括标记法)、成分关系与依存关系的区别、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区别、生成句子深层结构的短语结构规则、将深层结构转化为表层结构的转化规则、以及结构歧义现象。
(二)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并掌握句法学的定义、语法与词法和句法之间的联系、三种句法关系(横组合关系、纵聚合关系、等级关系)、分析句法关系的几种方法(直接成分分析、标记法直接成分分析、短语标记法、方括标记法)、成分关系与依存关系的区别、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区别、生成句子深层结构的短语结构规则、将深层结构转化为表层结构的转化规则、以及结构歧义现象。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句法学的定义、成分关系与依存关系的区别、以及结构歧义现象。
2、熟练掌握:语法与词法和句法之间的联系、三种句法关系(横组合关系、纵聚合关系、等级关系)、分析句法关系的几种方法(直接成分分析、标记法直接成分分析、短语标记法、方括标记法)、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区别、生成句子深层结构的短语结构规则、以及将深层结构转化为表层结构的转化规则。
第七章语义学(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语义学的定义、语义学的分支、有关意义的理论、语义学的一些重要概念(reference, denotation, referent, sense, extension, intension, concept)、意义的类型、意义的要素、成分分析理论、语义场理论、词汇关系、决定句子意义的基本因素、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以及述位结构理论。
(二)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并掌握语义学的定义、语义学的分支、有关意义的理论、语义学的一些重要概念(reference, denotation, referent, sense, extension, intension, concept)、意义的类型、意义的要素、成分分析理论、语义场理论、词汇关系、决定句子意义的基本因素、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以及述位结构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语义学的定义、语义学的分支、有关意义的理论、语义学的一些重要概念(reference, denotation, referent, sense, extension, intension, concept)以及述位结构理论。
2、掌握:意义的类型、意义的要素、成分分析理论、语义场理论、词汇关系、决定句子意义的基本因素。
(第八章——第十二章内容不做考核要求)第十三章现代语言学流派(一)课程内容本章重点介绍了索绪尔与现代语言学的关系、欧洲结构主义(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结构主义、乔姆斯基与转换生成语法、伦敦学派、韩礼德与系统功能语法等。
(二)学习要求了解并掌握现代语言学影响较大的重要流派:索绪尔与现代语言学的关系、欧洲结构主义(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结构主义、乔姆斯基与转换生成语法、伦敦学派、韩礼德与系统功能语法等。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各个语言学流派的特点。
2、掌握:每个流派的代表人物。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的有关说明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领会”、“掌握”、“熟练掌握”等三个能力层次的要求,它们的含义是:1、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林归和理解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述。
2、掌握:要求应考者掌握有关的知识点,正确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的原理、方法步骤等。
3、重点掌握:要求应考者必须掌握的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二)自学教材本课程使用教材为:《英语语言学概论》,王永祥、支永碧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本课程作为一门的专业理论课程,综合性强、专业术语和概念多、内容丰富而抽象、理解难度大,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
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
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节内容后,应认真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和思考题,这一过程可有效地帮助自学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