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球蛋白血症的肾脏损害

合集下载

医学知识一HCV感染相关冷球蛋白血症

医学知识一HCV感染相关冷球蛋白血症
第十二页,共十八页。
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治疗的靶点
HCV感染 病毒血症
IHF+Riba〕
去除HCV 〔pegy-
B细胞克隆增殖 〔CTX或RTX〕
免疫抑制剂
产生不同的自身抗体、RF
细胞淋巴瘤 化疗
第十三页,共十八页。
单克隆B细胞增殖B
1. 中量蛋白尿和〔或〕肾功能 GFR﹥50ml/min.1.73m2 抗病毒治疗〔pegy-IFN+Riba,疗程12月〕
5mg∕ml, Ⅲ型冷球蛋白的含量较低,常小于1 mg∕ml.
第三页,共十八页。
冷球蛋白血症的分类及病因
类型 病因
组成
发病率
Ⅰ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单克隆IgG、IgA,IgM
多发性骨髓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白血病〔慢淋〕、非何杰
金淋巴瘤等淋巴增生性疾病
10%~15%
Ⅱ型
单克隆IgM-RF 第四页,共十八页。
冷球蛋白血症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临床表现 尿检异常:肾病范围的蛋白尿〔约20%〕
镜下血尿 肉眼血尿 20%~3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 甚至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约半数的患者会出现较严重的高血压
第十页,共十八页。
冷球蛋白血症性肾损害
病理改变Ⅰ型膜增生性病变最常见, 光镜:为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内见冷球蛋白组成的“栓
子〞,常伴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内皮下见 大量沉积物,可占据整个肾小球毛细血管袢,HE染 色时为嗜伊红性,PAS呈阳性,Masson三色染色为 红色,非嗜银,刚果红染色阴性[24].约30%可伴 中小动脉病变,包括坏死性血管炎,内皮下沉积物 等;
第五页,共十八页。
HCV感染与冷球蛋白血症

利妥昔单抗治疗冷球蛋白血症相关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

利妥昔单抗治疗冷球蛋白血症相关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

利妥昔单抗治疗冷球蛋白血症相关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赵丽丽*焦晨峰•梁少姗程震摘要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RTX)治疗冷球蛋白血症相关膜增生肾小球肾炎(MPGN)患者的疗效及不良 反应。

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肾活检病理诊断为冷球蛋白血症相关MPGN患者的资料,接受R TX治疗并随 访&12月;RTX按单次375 mg/m2静脉输注。

结果:4例为乙型肝炎病毒(丨丨BV)感染相关,4例原发病因不明确。

所有患者均联合激素治疗,2例联合他克莫司治疗,4例H B V感染者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

中位随访时间35 (12~40)月,末次随访4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

R TX治疗中未观察到急性或慢性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KTX联合激素可成为冷球蛋白血症相关MPGN的治疗选择,其疗效及安全性较好,值得进一步深人研究。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冷球蛋白血症膜增生肾小球肾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Efficacy of rituximab in treatment of cryoglobulinaemic 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ZHAO Lili* JIA O Chenfeng* ,LIANG Shaoshan,CHENG Zhen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o f Kidney Diseases,Jinling Hospital,Nanjing University School o f Medicine,Nanjing 210016, China* ZHAO Lili and JIAO Chenfeng are considered to be first authors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G Zhen( E-mail:******************)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of rituximab ( RTX) in the treatment of cryoglobulinaemic 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 MPGN). Methodology :Eight patients with biopsy proven cryoglobulinaemic MPGN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RTX was given intravenously at 375 mg/m~. Results :Four patients were associated with HBV infection .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glucocorticosteroid therapy, combined with tacrolimus in 2 cases. Entecavir were prescribed to 4 patients with HBV infection. With a median follow-up of 35 ( 12 〜40) months, 4 cases achieved complete remission,2 cases achieved partial remission and 2 cases failed to respond. No acute or chronic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during RTX treatment. Conclusion: RTX combined with glucocorticosteroid can be an effective and safe selection in patients with cryoglobulinaemic MPGN,which may be worthy of further study.Key words Rituximab cryoglobulinaemia 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冷球蛋白血症指血清中存在异常免疫球蛋白,该蛋白在温度低于37T时形成沉淀,复温至37T后 又可溶解。

病例讨论: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

病例讨论: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

3、肾脏病理形态学表现:
光镜:MPGN、非典型MN和EnPGN为最常见的病理 类型(北大医院研究结果)。典型的肾脏组织学特征 为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内冷球蛋白组成的“栓子”, 伴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内皮下见大量沉积 物,HE染色嗜伊红,PAS阳性,Masson三色染色 红色,刚果红染色阴性,约30%可伴中小动脉坏死 性血管炎。 免疫荧光:可发现cap、GBM颗粒状沉积物和管腔内 的C3、IgG和IgM团块状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在免 疫学上与循环中的冷球蛋白相似。 电子显微镜:可见毛细血管壁或管腔内大块沉积物和 晶状结构的电子致密物沉积。
血浆置换(每周3 次,共2-3 周),可能使冷球蛋白 血症肾损害的病人临床表现减轻,血肌酐下降,但 对神经病变无明显疗效。
治疗(参考临床诊疗指南2012)
5、重症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的治疗:
当冷球蛋白血症病人伴有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皮肤、神经或 内脏血管炎发作性病变时, 可采用大剂量静脉甲基强的松龙 冲击(500mg/d-1000mg/d,共3 天)联合血浆置换治疗, 随后予口服强的松和细胞毒制剂短期维持治疗。但可能存在 HCV 复制加重或某些低恶性度非霍奇金淋巴瘤病情加重。
4、皮肤紫癜活检:
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还可见冷球蛋白沉积。
治疗
原则:
1.无症状的冷球蛋白血症无需治疗。 2.继发性冷球蛋白血症主要治疗原发病。 3.仅有关节症状者,用NSAIDs类药物治疗。 4.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适用于病情较重、有内 脏损害者。 5.病情严重者可血浆置换。
治疗(参考临床诊疗指南2012)
四、冷球蛋白血症的诊断
临床上出现皮肤紫癜及荨麻疹,或有关节 疼痛,肝脾淋巴结肿大及周围性神经炎等 表现,可基本确定冷球蛋白血症的存在。 通过测定血中冷球蛋白增高,作出冷球蛋 白血症的诊断。

2014肾脏内科试题及答案

2014肾脏内科试题及答案

2014年北京市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评(肾脏内科试卷)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总分:100一、名词解释(5道共10分)1. 急性上尿路感染2.0分2. 恶性高血压 2.0分3. 微量白蛋白尿 2.0分4.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2.0分5. Goodpasture 综合征 2.0分二、填空题(20道共20分)1.慢性肾脏病现在分期,其中3b期的肾小球滤过率是在ml/min·1.73m2范围。

1.0分2.急性肾损害的诊断标准为血清肌酐48小时内升高≥mg/dL,或7天内升高到基线的倍。

1.0分3.每日尿量少于ml称为少尿,少于ml称为无尿。

1.0分4.血清钾升高至mmol/L称为高钾血症,升高至mmol/L需要紧急透析治疗。

1.0分5.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尿蛋白定量大于g/d, 血清白蛋白少于g/L,并出现高脂血症及水肿。

1.0分6.肾动脉狭窄可以引起及。

1.0分7.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是,在发病头周内血清补体C3水平常下降。

1.0分8.导致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病理类型是和。

1.0分9.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药物包括和。

1.0分10.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包括和。

1.0分11.给慢性肾衰竭患者用rHuEPO治疗时检测体内库存铁状态常做检验,血透患者其值小于ng/ml即应补铁。

1.0分12.能较好反映慢性肾衰竭患者骨转运状态的检验是血清水平及血清水平。

1.0分13.骨髓瘤肾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常出现蛋白带,且尿蛋白检测常阳性。

1.0分14.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抗中性白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可呈现为型或型。

1.0分15.尿路感染时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感染途径是。

球蛋白副作用

球蛋白副作用

球蛋白副作用
球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中起着多种重要的功能作用。

然而,过量摄入或者使用不当的球蛋白也会引发一些副作用。

首先,过量的球蛋白摄入可能会对肾脏造成负担。

肾脏是人体排除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器官。

过量的球蛋白摄入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容易导致肾脏损伤和肾功能失调。

其次,长期的球蛋白过剩摄入可能会引起肥胖。

球蛋白摄入过多会导致热量摄入增加,超过人体的能量需求,这样就会产生多余的能量被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最终导致肥胖。

此外,过量的球蛋白摄入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

有些人对于球蛋白中的某些蛋白质成分过敏,如果摄入过多的球蛋白,就会引发过敏症状,如皮肤瘙痒、红斑、喉咙肿胀等。

另外,摄入过多的球蛋白也可能导致钙的吸收不足。

球蛋白中含有大量的磷元素,过多的磷摄入会影响到钙的吸收,导致人体缺钙,引发骨质疏松等问题。

最后,过量的球蛋白摄入还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会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肪含量升高,增加动脉硬化、心脏病和中风的患病风险。

综上所述,球蛋白在适量摄入的情况下对人体有益,但过量摄入或者使用不当的球蛋白会引发一系列副作用,包括肾脏负担
增加、肥胖、过敏反应、钙吸收不足以及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增加等。

因此,在摄入球蛋白时应注意适量摄入,避免超过个人的需求量,以免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对于存在过敏体质或其他慢性疾病的人群,更应谨慎摄入球蛋白,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健康问题。

球蛋白的副作用

球蛋白的副作用

球蛋白的副作用球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常用于食品加工和医药领域。

它具有良好的食品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但在一些情况下也可能会引起副作用。

首先,对球蛋白过敏的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类似于其他食物过敏,球蛋白过敏通常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发疹等症状。

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喉咙水肿、低血压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球蛋白过敏的人应避免摄入球蛋白或使用含有球蛋白的产品。

其次,过量摄入球蛋白可能对肾脏造成负担。

球蛋白在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然后通过肾脏排除体外。

如果摄入过多的球蛋白,肾脏可能承受太大的负担,导致肾脏功能减退。

对于本来存在肾脏问题的人来说,过量摄入球蛋白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

因此,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合理控制球蛋白的摄入量。

另外,一些球蛋白衍生的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

例如,球蛋白注射液常用于治疗免疫缺陷病,但它可能引起发热、皮疹、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另外,部分球蛋白药物可能含有人源蛋白,存在较低的传染风险。

因此,在使用球蛋白药物时,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注意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一些研究发现,长期接触球蛋白可能增加癌症的风险。

但目前仍缺乏足够的证据来证实这一观点。

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球蛋白与癌症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球蛋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安全的且具有益处的,但在个别情况下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对肾脏造成负担,并且球蛋白衍生的药物可能会引发其他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球蛋白产品时,我们应该注意个人的食物过敏史和健康状况,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此外,需要持续关注有关球蛋白的研究,以确定其安全性和适用性。

冷球蛋白血症的病因诊断与治疗

冷球蛋白血症的病因诊断与治疗

02
接种疫苗
根据医生建议,接种相关疫苗 以预防常见感染疾病,提高抵
抗力。
03
及时就医
一旦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应及 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避免
病情加重。
06
冷球蛋白血症的研究进展
当前研究的焦点
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冷球蛋白血症的发病机制,包括冷球蛋白的产生、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等,以揭示疾病发生 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免疫学检查
自身抗体检测
部分冷球蛋白血症患者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如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等。这些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疾病 的病因和病情活动程度。
补体检测
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补体水平常常降低,尤其是C3、C4等补体成分。补体的检测对于评估疾病活动度和免疫功 能紊乱具有重要意义。
04
冷球蛋白血症的治疗
05
冷球蛋白血症的管理与预 防
疾病管理
定期随访
对于冷球蛋白血症患者,定期随 访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监测 疾病的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并评估治疗效果。
症状管理
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如关 节疼痛、皮肤紫癜等,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进行症状管理,提高 患者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的调整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取富含维生素 和矿物质的食物,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精确诊断方法探索
针对冷球蛋白血症的早期诊断,探索更精确、快速的诊断方法,以提高疾病的早期发现率。
未来研究方向
基因与环境因素研究
进一步探讨冷球蛋白血症与遗传基因、 环境因素的关系,以寻找疾病的高危因 素和预防措施。
VS
个体化治疗方案研究
针对不同病情、不同个体差异的冷球蛋白 血症患者,研究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1例冷球蛋白血症合并肢端坏疽患者的护理

1例冷球蛋白血症合并肢端坏疽患者的护理

1例冷球蛋白血症合并肢端坏疽患者的护理作者:朱亚丽朱庆云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21年第04期【关键词】冷球蛋白血症;肢端坏疽;血管炎;疼痛;护理冷球蛋白血症(mixed cryoglobulinemia,MC)是指人体血液中含有冷球蛋白的一类疾病。

冷球蛋白是一种在4 ℃凝集沉淀,37 ℃溶解的免疫球蛋白。

冷球蛋白沉积于血管内,诱发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1],可导致皮肤、关节、肾脏、周围神经多系统多器官损害[2]。

1974年BROURT等[3]将MC分为3型。

几乎所有MC患者均有皮肤黏膜损伤[4],10%~25%表现为梗死、出血、溃疡、网状淤青、手足发绀。

本病常继发于淋巴增殖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

临床上结缔组织病表现多样,系统受累广泛,很容易掩盖MC的症状而造成漏诊。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在2019年收治MC性血管炎患者1例,以肢端干性坏疽为主要表现,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4岁,2019年11月29日就诊。

以双手指端发白发紫疼痛伴溃疡10余天,加重2 d为主诉。

患者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双手指端及右足趾皮肤突然出现苍白,相继出现皮肤变紫、变红,伴局部发冷、伴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患者左手示指皮肤发黑明显,行左手示指截断术。

近2 d出现左手中指、环指,右手拇指、示指及中指指端溃疡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双手指端溃疡坏疽,左手示指缺如,右足第二、三趾呈紫黑色,其余趾发白发紫,坏死向足背蔓延,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11月29日,白细胞计数13.56×109·L-1,C反应蛋白37.33 mg·L-1;11月30日,红细胞沉降率48 mm·h-1;12月1日,冷球蛋白阳性。

12月2日,双下肢B超示右侧足背动脉闭塞,右侧胫前动脉供血不足;12月7日CTA检查提示右侧胫前动脉、两侧胫后动脉及腓动脉节段性闭塞,右侧足背动脉显示不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球蛋白血症的肾脏损害冷球蛋白是一种含有类风湿因子(RF)和单克隆或多克隆的免疫球蛋白,由B淋巴细胞增殖所致,在低温时沉淀的免疫复合物,冷球蛋白血症是由于冷球蛋白沉积于血管内皮,导致皮肤、肾脏、周围神经等病变,产生皮肤血管炎、肾小球肾炎和神经系统症状等主要累及中小动脉的系统性血管炎。

冷球蛋白血症导致的肾脏损害常见的是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1].多种疾病如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等可以出现冷球蛋白血症,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导致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mixed cryoglobulinemia, MC)的常见原因,既往对HCV感染相关的MC主要是清除病毒血症,近年的研究表明针对B细胞的治疗也是有效手段之一。

尽管HCV感染导致冷球蛋白形成和肾脏损害的机制仍然不明确,但近年来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着重综述HCV感染相关冷球蛋白血症及其肾脏损害的发生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冷球蛋白的性质及分类冷球蛋白是在低温(0~4℃)沉淀,复温至37℃时再溶解的免疫球蛋白或免疫复合物,检测时在37℃取20ml血样在4℃低温放置7d,通过冷沉比容方法测定离心沉淀物量,通过免疫固定电泳分型,根据免疫化学成分冷球蛋白分为三型:Ⅰ型是单克隆冷球蛋白,Ⅱ型和Ⅲ型是混合性冷球蛋白(表1)。

血清中Ⅰ型和Ⅱ型冷球蛋白的含量高,常大于5mg∕ml, Ⅲ型冷球蛋白的含量较低,常小于1mg∕ml。

应用敏感的免疫印迹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可以检测出部分Ⅱ型冷球蛋白含有特殊的寡克隆IgM或多克隆和单克隆混合IgM[2],称为Ⅱ-Ⅲ型混合性冷球蛋白,为Ⅲ型与Ⅱ型冷球蛋白的中间状态。

MC患者的肝脏和骨髓中增殖的寡克隆B细胞中可检测出这型冷球蛋白[2]。

其中2∕3的Ⅱ型或Ⅱ-Ⅲ或MC的RF为单克隆IgM-RF。

小鼠的冷球蛋白主要是IgC3型[3],部分原因是由于可变区存在阳离子残基,IgC3的清除,抑制其产生冷沉淀[4、5].虽然人类Ⅰ型冷球蛋白血症和HCV相关MC也以IgC3型占相对优势[6],但影响人类冷球蛋白形成的结构特征仍不清楚。

表1冷球蛋白血症的分类及病因类型组成发病率病因Ⅰ型单克隆IgG、IgA,IgM 10%~15% 多发性骨髓瘤、华氏巨球白血病(慢淋)、非何杰金淋巴瘤等淋巴增生性疾病Ⅱ型单克隆IgM-RF (或IgG,IgA) 50%~60% 感染(主要是HCV感染),与多克隆Ig(主要是IgG)结合自身免疫或淋巴增生性(混合性)(或IgC、IgA) 疾病,“原发性”少见Ⅱ-Ⅲ型寡克隆IgM-RF或多克隆(混合性)和单克隆混合的IgMⅢ型多克隆Ig与多克隆Ig-RF 30%~40% 感染(主要是HCV感染)(混合性)(主要是IgM)结合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原发性”少见冷球蛋白血症的病因及发生机制冷球蛋白血症主要见于三类疾病(表1):(1)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何杰金淋巴瘤,产生单克隆冷球蛋白;(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和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3)包括病毒(如HBV、HCV 、EB病毒,柯萨奇B病毒和HIV)、细菌(如链球菌、梅毒螺旋体、结核分枝杆菌)和寄生虫(如克氏锥虫、疟原虫)[7、8],以HCV感染多见,大多数感染产生是一过性的RF,可以促进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和抗原的呈递。

HCV感染、HCV相关肾损害与冷球蛋白血症MC与HCV感染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证实,20%~56%的HCV感染者存在Ⅱ型冷球蛋白血症,约86%的意大利冷球蛋白血症患者体内可检测出HCV-RNA。

影响HCV感染者产生冷球蛋白血症的因素包括地理位置[9](欧洲南部60%的HCV感染者存在冷球蛋白血症),病程(冷球蛋白血症是HCV感染的后期表现。

其感染HCV的病程是不伴冷球蛋白血症的2倍)、肝病严重程度(MC者进展至肝硬化的风险是不伴冷球蛋白血症的4.87倍)和冷球蛋白的检测方法。

在HCV和HBV感染较低的地区,非HCV或HBV相关的Ⅱ型冷球蛋白血症(即“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相对多见[10].HCV相关肾脏损害最常见的是伴MC的MPGN,占80%,其次是不冷球蛋白血症的MPGN。

70%~90%伴Ⅱ型MC的MPGN存在HCV感染。

约10%~27%冷球蛋白血症者有肾脏损害的临床症状[11],但近来的研究提示HCV相关肾级织有免疫复合物沉积或肾小球肾炎无临床症状的更多,HCV相关肝衰竭患者接受肝移植同时肾活检发现,25%~30%患者虽然临床无症状,但存在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MPGN[12].日本也曾报道在188例HCV肝硬化尸检者中发现54.8%存在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沉积,但死前仅12.2%有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症状。

HCV感染冷球蛋白血症产生的机制HCV相关的MC的形成经历三个重要的阶段:(1)慢性HCV感染;(2)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3)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血管炎,慢性HCV感染通过多种病毒蛋白与B淋巴细胞表面抗体结合持续刺激,导致B淋巴细胞的克隆增殖,产生IgM-RF 是形成MC的关键。

RF产生的固有性免疫(innate immunity)模型最近建立的RF产生的固有性免疫小鼠模型见图1.固有性免疫既产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或冷球蛋白沉积,又促进沉积局部的炎症反应。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 ,TLRs)是固有性免疫受体家族中和重要成员,具有诱导免疫应答和调节炎症反应的作用,在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时,B细胞与包含外源性(如HCV)或内源性(如染色质或RNA)核苷酸的IgG抗原免疫复合物结合,在表面IgM、TLR9和下游衔接TLRS的信号分子如骨髓分化因子88参与下,这些免疫复合物刺激B细胞抗原受体和TLRs,促进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RF[13、14].研究显示,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受体可与TLR9协同识别坏死细胞释放的高迁移率族(high mobility group box )染色体蛋白1-DNA复合物[15].在感染时,IgG免疫复合物包含有微生物核苷酸,其已在HCV 感染中得到证实,在热杀灭细菌超免疫的兔模型证实微生物能诱导RF产生[16].因此,在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过程中产生的某些抗原包含内源性或外源性(如病毒)核苷酸,或其它TLRs激动剂的免疫复合物,促进自体反应B细胞增殖[13、14、17],产生RF和冷球蛋白血症,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明确固有性免疫在RF产生和冷球蛋白血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针对这类疾病治疗的新靶点和措施。

HCV为TLLs激动剂,HCV是单链RNA病毒,其一个基因组可能是TLR7或TLR8的配体,TLR7多态性与进展性肝纤维化和慢性HCV感染有关已被证实,提示TLR7是人类对HCV感染的固有性免疫反应的成分[19].除了TLR7外,HCV核心和NS3蛋白可通过TLR2激活巨噬细胞[20]因此,在人类HCV慢性持续性感染过程中,通过协同刺激抗原受体和TLRs,包含HCV的免疫复合物可以促进RF产生.HCV活化B细胞产生RF HCV感染肝细胞表达CD81,包膜蛋白E2可与CD81相互作用,CD81A也表达于B淋巴细胞,F2-CD81相互作用促进淋巴细胞增殖[21].除了与CD81结合外,HCVE2蛋白也是抗体应答反应的靶点。

有研究显示,HCVE2蛋白并发淋巴瘤的患者产生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与E2结合,提示E2蛋白可能也刺激B细胞抗原受体[22],某些HCV感染并发非Hodgkin淋巴瘤患者样,抗HCV-NS3抗体也被证实具有RF活性[23],因此持续HCV感染可通过抗原受体,CD81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RF产生。

冷球蛋白血症性肾小球肾炎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Ⅱ型冷球蛋白血症并发肾脏损害者多见,约1∕3的冷球蛋白血症并发肾脏损害(表2)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尿检异常,肾病范围的蛋白尿(约20%)、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20%~3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甚至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约半数的患者会出现较严重的高血压,病理改变以Ⅰ型膜增生性病变最常见,MC典型的肾脏组织学特征为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内见冷球蛋白组成的“栓子”,常伴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图1图2),内皮下见大量沉积物,可占据整个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图3),HE染色时为嗜伊红性,PAS呈阳性,Masson三色染色为红色,非嗜银,刚果红染色阴性[24].约30%可伴中小动脉病变,包括坏死性血管炎。

内皮下沉积物等,免疫荧光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沉积物的成分与冷球蛋白的组成相一致,通常是IgM、IgG,可伴补体C3、C4、C1q及纤维素,IgM 较少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且IgM常伴k轻链的沉积,电镜观察内皮下可见大量电子致密物,有时凸向管腔,形成毛细血管袢腔内栓子,常呈直径约30nm的管状结构,或呈束状曲线样,横切面则呈轮状改变,毛细血管内出现含有大吞噬性溶酶体的单核细胞。

冷球蛋白血症是一种系统性小血管炎,常合并肾外多系统的损害,典型的三联症为皮肤紫癜,乏力,关节炎,还可导致慢性肝损害,周围神经病变、间质性肺炎,内分泌紊乱和弥漫性血管炎,淋巴组织和肝组织的恶性肿瘤少见,对250例MC的临床特征分析见表2[2].实验室检查可以出现HCV抗体、HCV-RNA阴性,约70%的患者谷丙转氨酶升高,16%~70%的RF阳性,血清补体C4、C1q明显降低,或伴有C3下降及冷球蛋白不同水平的升高,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预后差,肾脏损害是冷球蛋白血症严重的并发症,约10%的患者最终需透析治疗,但影响预后的主要是心血管疾病和感染[25、26],约29%~62%的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其次是感染(10%~21%)、肝功能衰竭(19%)、肿瘤(3%)。

图1肾小球弥漫内皮细胞增生,袢腔内浸润细胞[过碘酸雪夫染色(PAS),×400]×400)图3内皮下区域增宽、疏松,见高密度的电子致密物呈小团块状或不连续性分布(电镜)表2 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特征临床特征发生率皮肤紫癜 98%乏力 98%关节痛 91%周围神经病变 81%肝脏损害 73%雷诺现象 32%干燥综合征 51%肾脏损害 31%非何杰金B细胞淋巴瘤 11%非侵蚀性关节炎 8%肝细胞癌 3%Ⅱ/Ⅲ冷球蛋白血症 2/1补体C3(mg/dl)(参考值60~130 mg/dl) 93±30补体C3(mg/dl)(参考值20~55 mg/dl) 10±12抗核抗体 30%抗线粒体抗体 9%抗平滑肌抗体 18%HCV-Ab或HCV-RNA 92%HBsb 32%HBsb 1%冷球蛋白血症性肾脏损害的机制TLRs的作用,固有性免疫的激活促进肾脏损伤的进展,TLRs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包含RF、免疫球蛋白,抗原、TLRs激动剂和补体复合物的冷球蛋白可促进沉积部位的炎症反应[27].白细胞和肾内固有细胞通过受体识别这些成分,从而影响冷球蛋白血症性肾脏损害的进展,TLRs表达于免疫细胞及部分非免疫细胞,识别病原体,诱导免疫应答,TLR3表达人类树突状细胞,成纤维细胞和间质上皮细胞,发挥抗病毒的固有性免疫作用,TLR3还表达于非免疫器官包括肾组织细胞,尤其是系膜细胞,生理情况下,TLR3在清除肾小球系膜区的病毒RNA具有重要的作用,最近一项研究显示,HCV相关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TLR3增加,提示包含病毒RNA的免疫复合物可激活系膜细胞表达TLR3,促进肾小球炎症反应,导致系膜细胞凋亡[28].在冷球蛋白血症性肾小球肾炎小鼠模型,肾小球表达的TLR4及其内源性配体,纤维连接蛋白均上凋,形成内部正反馈,放大炎症反应[29].基于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TLR4表达水平上调,对胸腺间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 ,TSLP)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研究显示足细胞也表达TLR4进一步体外培养显示足细胞表达TLR4上调,募集和活化单核白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这可能在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特征性的肾小球损伤起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