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与食品安全
塑料与食品安全

锦水小学食品安全教育-—塑料与食品安全专题教育塑料与食品安全塑料是什么?塑料为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也称为高分子聚合物,是利用单体原料以合成或聚合反应方式生成的材料.1872年,德国化学家阿道夫·冯·拜尔在实验中发现苯酚和甲醛反应后,试管底部出现顽固的残留物,由于拜尔当时的研究目的集中在合成染料上,他并未意识到这种黏糊糊的不溶物质将开辟人类合成材料的新纪元.从1904年开始,美籍比利时科学家列奥·亨德里克·贝克兰开始研究这种化学反应,3年后他得到一种糊状物质,模压后成为半透明的硬塑料-酚醛塑料。
1907年7月14日,贝克兰注册了酚醛塑料的发明专利。
塑料由于其耐侵蚀、具有良好绝缘性能、质量轻且坚固、价格低廉、可塑性强、容易着色等优点,在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领域用途日益广泛.时至今日,塑料产品已经发展成为庞大的系列产品,在汽车、航天、建筑、通讯、包装材料、农用薄膜、医药产品、各种管材、塑钢门窗、建筑板材、人造皮革、食品与饮用水包装、餐具等领域,都可以发现其存在。
塑料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领域不可或缺的基本材质.塑料种类繁多,与食品相关的主要塑料品种涉及:聚乙烯塑料(PE)—用于生产食品袋、保鲜膜;聚丙烯塑料(PP)—用于生产微波炉餐盒;聚对苯二甲酸乙酯塑料(PET)—用于生产矿泉水瓶、饮料瓶;聚碳酸树酯(PC)-用于生产水壶、水杯、奶瓶;聚苯乙烯塑料(PS)—用于生产快餐盒、桶装方便面盒.塑料依据其用途、理化特性与加工方法,有多种分类.简单概括,我们通常使用的塑料并不是单一物质,包括了基本成分—高分子聚合物或称合成树脂,以及为了改进塑料性能的各种添加剂,如填料、增塑剂、润滑剂、稳定剂、着色剂等。
伴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与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需求,人们逐渐意识到与人们密切接触的塑料不仅带来了种种生活上的便利,塑料成分与添加剂中有害单体和各种分子物质的迁移,有可能带来潜在的危害.尤其在食品卫生领域,致癌保鲜膜、致癌餐盒、回收聚碳酸树酯塑料加工饮用水桶、餐具重金属迁移量、微生物超标等问题,尤其是儿童奶瓶中的双酚A,台湾运动饮料含塑化剂,以及近期酒鬼酒中“塑化剂超标”等社会热点问题,使人们对塑料材质的安全性大加质疑,派生出还有什么可以吃、还有什么可以用的感叹!但是以当今塑料在我们身边应用的范围与规模而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食品用塑料包装材质种类及安全性分析

食品用塑料包装材质种类及安全性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塑料制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食品包装领域更是广泛应用。
食品用塑料包装的类型繁多,常见的有PVC、PE、PP、PET等材质,每种材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随着对食品安全性的关注度增加,人们开始对食品包装材质的安全性产生了更多的疑虑。
本文将对食品用塑料包装材质种类及其安全性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加了解食品包装材质的选择和使用。
一、食品用塑料包装材质种类1. PVC塑料(聚氯乙烯)PVC塑料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包装材质,通常用于制作保鲜膜、食品袋、瓶盖等。
它具有良好的透明度、柔软性和保温性能,适合用于包装各类食品。
PVC塑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释放出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其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3. PP塑料(聚丙烯)PP塑料是一种具有优良物理性能的食品包装材质,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梳理性,适用于制作微波食品包装盒、饮料瓶盖等产品。
PP塑料的安全性较高,不易释放有毒物质,因此在食品包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PE塑料的安全性PE塑料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食品包装材质,不易释放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
在实际应用中,也应注意选择合格的PE塑料制品,以确保其安全性。
三、食品用塑料包装材质选择建议1. 综合考虑使用需求在选择食品用塑料包装材质时,应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综合考虑,包括食品的种类、保存时间、加工方式等因素。
对于易变质、易氧化的食品,应选择具有良好保鲜性能的塑料包装材质。
2. 优先选择PE、PP、PET等安全材质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选择PE、PP、PET等安全的食品包装材质,避免使用PVC等可能释放有毒物质的塑料制品。
特别是对于婴幼儿食品、高温食品等特殊情况下的包装需求,安全性尤为重要。
3. 谨慎挑选包装产品在购买食品包装产品时,应选择正规生产厂家、合格的产品认证,避免购买质量不合格、安全性存疑的塑料包装产品。
食品用塑料包装材质种类及安全性分析

食品用塑料包装材质种类及安全性分析食品用塑料包装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保护食品免受污染,方便携带和储存。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逐渐增加,对食品用塑料包装材质的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食品用塑料包装的材质种类和安全性进行分析,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食品包装材质。
一、食品用塑料包装材质种类食品用塑料包装的材质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碳酸酯(PC)、聚酯( PET)等。
这些塑料材质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食品的包装。
1. 聚乙烯(PE)聚乙烯是一种常见的食品用塑料包装材质,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寒性和耐腐蚀性,适用于包装蔬菜、水果、饮料等食品。
聚乙烯包装袋、保鲜膜、食品容器等产品在食品包装中应用广泛。
2. 聚丙烯(PP)聚丙烯是一种热塑性树脂,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和防潮性能,适用于微波食品包装、方便面杯、酱油瓶等食品包装容器。
3. 聚氯乙烯(PVC)聚氯乙烯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柔软性,广泛用于饮料瓶、食品包装膜等食品包装材料。
但由于PVC材质可能释放出有害物质,目前已逐渐被其他食品包装材料所替代。
4. 聚苯乙烯(PS)聚苯乙烯是一种脆性塑料,主要用于制作泡沫塑料食品容器、保鲜盒、快餐盒等食品包装产品。
以上介绍的食品用塑料包装材质种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新型食品用塑料包装材质也在不断涌现。
不同的塑料材质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消费者在选择食品包装产品时,需要根据食品的特性和自身的需求做出合理的选择。
二、食品用塑料包装的安全性分析食品用塑料包装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人们普遍担心塑料材质会释放有害物质污染食品,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实际上,食品用塑料包装的安全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全面考虑。
1. 塑料包装材质的安全性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食品包装产品大多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认证和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要求,基本上是安全的。
塑料制品在食品饮料包装中的应用

塑料制品在食品饮料包装中的应用1. 前言塑料制品在食品饮料包装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这种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食品饮料的包装效率,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本文将从专业的角度,对塑料制品在食品饮料包装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让对这一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
2. 塑料制品在食品饮料包装中的优势2.1 轻便性相比于传统的包装材料,如玻璃、金属等,塑料制品具有非常明显的轻便性。
这一优势使得塑料制品在运输和存储方面大大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2.2 封闭性塑料制品具有非常好的封闭性,可以有效地防止食品饮料受到外界污染,延长其保质期。
2.3 耐腐蚀性塑料制品具有非常好的耐腐蚀性,不会因为接触食品饮料而影响到其品质。
2.4 透明度塑料制品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可以让消费者直观地看到包装内的产品,提高其购买欲望。
2.5 定制性塑料制品可以通过各种工艺进行定制,如印刷、烫金等,可以满足不同品牌和产品的个性化需求。
3. 塑料制品在食品饮料包装中的应用实例3.1 饮料瓶饮料瓶是塑料制品在食品饮料包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
饮料瓶具有轻便、封闭性好、耐腐蚀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饮料的包装。
3.2 食品包装袋塑料制品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的包装。
如薯片、饼干、巧克力等,这些食品的包装袋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密封性、保鲜性和抗穿刺性。
3.3 冷冻食品包装冷冻食品的包装需要具备一定的抗低温性,塑料制品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4. 结语塑料制品在食品饮料包装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也是其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塑料制品的使用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5. 塑料包装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在食品饮料包装中,塑料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塑料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场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塑料包装材料及其应用。
5.1 高密度聚乙烯(HDPE)高密度聚乙烯具有良好的耐化学品性和阻隔性,常用于制作牛奶瓶、清洁剂瓶等。
食品安全知识如何防止食品中的塑料微粒污染

食品安全知识如何防止食品中的塑料微粒污染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然而,近年来,人们发现食品中存在着一种隐形威胁,那就是塑料微粒污染。
塑料微粒是指直径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颗粒,它们主要来源于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副产品。
当这些塑料微粒进入食品中,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预防食品中的塑料微粒污染,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您防止食品中的塑料微粒污染。
一、选择优质食品要防止食品中塑料微粒的污染,首先要做到选择优质食品。
优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通常会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塑料微粒的产生和污染。
在购买食品时,我们可以选择有生产厂家信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标识的产品,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判断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注意食品包装材料食品包装材料是食品与塑料微粒接触最为密切的环节。
因此,选购食品时,我们要尽量选择包装健康、安全的产品,避免选择使用劣质包装材料的食品。
一些塑料制品可能会在食品受热或受酸性环境影响时释放出塑料微粒,所以,在加热或食用酸性食品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塑料制品,可以选择使用玻璃、陶瓷等材质的容器。
三、正确储存食品食品的储存过程中也是塑料微粒容易污染的环节。
为了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安全,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储存方法。
首先,食品应当存放在干燥、清洁且温度适宜的环境中,避免潮湿和高温环境对食品包装材料的影响。
其次,尽量避免将含有高脂肪和高酸性成分的食品长时间存放在塑料容器中,因为这些食品更容易与塑料微粒接触并进入食品中。
四、合理选择烹饪工具和方法在烹调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选择合理的烹饪工具和方法。
一些塑料制品在高温下会释放出有害物质,进而污染食品。
因此,在选择烹饪工具时,我们可以选择使用不会释放有害物质的不锈钢、铸铁等材质的锅具。
此外,尽量避免使用微波炉加热塑料制品,因为微波炉往往会使塑料产生热变形、溶化的现象,从而释放出塑料微粒。
食品级塑料执行标准

食品级塑料执行标准
食品级塑料执行标准
食品级塑料是指用于生产或包装食品、饮料、药品等含有食品、饮料、药品等的正常成分的塑料材料。
为确保食品安全,必须制定食品级塑料执行标准,保证生产的食品级塑料无害于人体健康。
食品级塑料应符合以下标准:
1. 材料安全性标准:食品级塑料必须选用适合用于生产或包
装食品、饮料、药品的安全材料。
材料必须经过特定的生产工艺,以确保不会在制造,成型,捏合和加工过程中产生有害的化学物质。
2. 物理性能标准:食品级塑料应具有适当的物理性能,如强度、韧性和耐冲击性,以确保其符合产品的使用规格。
3. 清洁卫生标准:食品级塑料生产必须在清洁和卫生的条件下进行。
材料应避免使用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的洗涤剂或消毒剂。
此外,食品级塑料必须经过洁净检验,以确保其表面光洁,不会污染和破坏食品。
4. 环保标准:食品级塑料必须符合环保标准,确保塑料无害
于环境。
此外,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排放。
5. 标注标准:食品级塑料应在包装或产品上贴标签,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得到监管。
标签应包含有关塑料的基本信息,包括塑料类型、生产日期、批次号和用途等。
综上所述,食品级塑料执行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
只有从根本上保证食品级塑料的质量和安全性,才能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完整性。
塑料标示与食品安全

塑料标识与食品安全阿联酋一个十二岁的女童,因为连续十六个月使用同一个矿泉水瓶,她得了癌病。
瓶里面含一种叫做PET的塑料材质,用一次是安全的,如果你因节俭或方便而重复使用,就有致癌危机。
矿泉水瓶的底部都有一个带箭头的三角型, 三角型里面有一个数字。
标识为“1”: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常见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
耐热至70℃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
1号塑料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
不能放在汽车内晒太阳;不要装酒、油等物质标识为“2”:HDPE高密度聚乙烯常见白色药瓶、清洁用品、沐浴产品。
不要再用来做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装其他物品。
清洁不彻底,不要循环使用。
PVC聚氯乙烯常见雨衣、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
可塑性优良,价钱便宜,故使用很普遍,只能耐热81℃.高温时容易有不好的物质产生,很少被用于食品包装。
难清洗易残留,不要循环使用。
若装饮品不要购买。
标识为“4”:PE聚乙烯常见保鲜膜、塑料膜等。
高温时有有害物质产生,有毒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腺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
保鲜膜别进微波炉。
标识为“5”:PP聚丙烯常见豆浆瓶、优酪乳瓶、果汁饮料瓶、微波炉餐盒。
熔点高达167℃,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
需要注意,有些微波炉餐盒,盒体以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1号PE制造,由于PE不能抵受高温,故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
PS聚苯乙烯常见碗装泡面盒、快餐盒。
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出化学物。
装酸(如柳橙汁)、碱性物质后,会分解出致癌物质。
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
别用微波炉煮碗装方便面。
标识为“7”:PC其它类常见水壶、太空杯、奶瓶。
百货公司常用这样材质的水杯当赠品。
很容易释放出有毒的物质双酚A,对人体有害。
使用时不要加热,不要在阳光下直晒。
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食品级塑料 国家标准

食品级塑料国家标准
食品级塑料是指可以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塑料制品,其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国家对食品级塑料的标准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和要求。
首先,食品级塑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这些标准包括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使用标准、塑料制品的生产标准、质量标准等。
食品级塑料制品必须符合这些标准,才能够在食品包装、食品容器等方面得到应用。
其次,食品级塑料必须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食品级塑料常常会受到高温和腐蚀性物质的影响,因此必须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另外,食品级塑料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密封性能。
食品包装和容器要求塑料制品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以保护食品不受外界的挤压和碰撞。
同时,食品级塑料的密封性能也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防止食品受到空气、水分等外界物质的污染。
此外,食品级塑料的原料和添加剂也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食品级塑料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和添加剂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检测,确保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重金属、有毒物质等。
最后,食品级塑料的生产和使用必须符合环保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废水、废气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使用过程中,要提倡回收利用,减少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食品级塑料国家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保护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
只有严格执行这些标准,才能够确保食品级塑料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保障。
希望食品行业和塑料制品生产企业能够共同遵守这些标准,共同维护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水小学食品安全教育——塑料与食品安全专题教育塑料与食品安全塑料是什么?塑料为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也称为高分子聚合物,是利用单体原料以合成或聚合反应方式生成的材料。
1872年,德国化学家阿道夫·冯·拜尔在实验中发现苯酚和甲醛反应后,试管底部出现顽固的残留物,由于拜尔当时的研究目的集中在合成染料上,他并未意识到这种黏糊糊的不溶物质将开辟人类合成材料的新纪元。
从1904年开始,美籍比利时科学家列奥·亨德里克·贝克兰开始研究这种化学反应,3年后他得到一种糊状物质,模压后成为半透明的硬塑料-酚醛塑料。
1907年7月14日,贝克兰注册了酚醛塑料的发明专利。
塑料由于其耐侵蚀、具有良好绝缘性能、质量轻且坚固、价格低廉、可塑性强、容易着色等优点,在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领域用途日益广泛。
时至今日,塑料产品已经发展成为庞大的系列产品,在汽车、航天、建筑、通讯、包装材料、农用薄膜、医药产品、各种管材、塑钢门窗、建筑板材、人造皮革、食品与饮用水包装、餐具等领域,都可以发现其存在。
塑料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领域不可或缺的基本材质。
塑料种类繁多,与食品相关的主要塑料品种涉及:聚乙烯塑料(PE)-用于生产食品袋、保鲜膜;聚丙烯塑料(PP)-用于生产微波炉餐盒;聚对苯二甲酸乙酯塑料(PET)-用于生产矿泉水瓶、饮料瓶;聚碳酸树酯(PC)-用于生产水壶、水杯、奶瓶;聚苯乙烯塑料(PS)-用于生产快餐盒、桶装方便面盒。
塑料依据其用途、理化特性与加工方法,有多种分类。
简单概括,我们通常使用的塑料并不是单一物质,包括了基本成分-高分子聚合物或称合成树脂,以及为了改进塑料性能的各种添加剂,如填料、增塑剂、润滑剂、稳定剂、着色剂等。
伴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与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需求,人们逐渐意识到与人们密切接触的塑料不仅带来了种种生活上的便利,塑料成分与添加剂中有害单体和各种分子物质的迁移,有可能带来潜在的危害。
尤其在食品卫生领域,致癌保鲜膜、致癌餐盒、回收聚碳酸树酯塑料加工饮用水桶、餐具重金属迁移量、微生物超标等问题,尤其是儿童奶瓶中的双酚A,台湾运动饮料含塑化剂,以及近期酒鬼酒中“塑化剂超标”等社会热点问题,使人们对塑料材质的安全性大加质疑,派生出还有什么可以吃、还有什么可以用的感叹!但是以当今塑料在我们身边应用的范围与规模而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塑料一定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吗?塑料由人类所发明,塑料的安全应用难道不能被人类所掌控吗?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时刻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问题的困惑。
塑料由人类所发明,通过对其基本成分与添加剂有害物质的有效掌控,人类有可能获得基本健康权益的保证。
卫生部于1990年11月26日颁布了我国《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管理办法》,其管理范围涉及接触食品的各种塑料食具、容器、生产管道、输送带、包装材料等,也涉及到及其所使用各种助剂。
管理办法要求合成树脂及加工塑料制品应符合各自的卫生标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食品用塑料制品必须在明显处印上“食品用“字样。
塑料基本成分单体的迁移量,与人类健康有关。
部分热固性塑料加热时分子链发生交联,一旦成型后再加热也不会软化,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发生单体迁移,可以用于食品容器与食品包装材料。
聚对苯二甲酸乙酯塑料用于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的材质,耐热至65℃,耐冷至-20℃,适合装暖饮或常温饮料,加热易变形,有研究报道饮料瓶连续使用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增塑剂,因此不要用来做为盛水容器。
网上曾经有报道,瓶装水在车内暴晒,会产生塑化剂等有害物质,但是近年来国内的相关研究证实,完整包装的瓶装水在车内暴晒7天并无增塑剂析出菌落总数未见明显变化。
但是,如果是开瓶饮用过的瓶装水,由于外界细菌的进入,在高温条件下,很容易导致细菌的滋生。
聚乙烯和聚丙烯两种单体沸点低,易挥发,一般不存在残留的问题。
食品级低密度聚乙烯用于保鲜膜等食品包装,常温条件下是安全的,但是如果在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可能析出有害物质;而且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食物中的油脂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出;因此,用微波炉加热食物,需要先要取下保鲜膜。
聚丙烯微波炉餐盒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加热的塑料盒,需要注意一些微波炉餐盒,盒体是以聚丙烯制造,但盒盖是用聚对苯二甲酸乙酯塑料(PET)制造,由于PET不能耐受高温,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加热。
聚氯乙烯塑料(PVC)的软化或熔融范围只有75-90摄氏度,接触食品中的脂肪或在高温条件下,有可能析出氯乙烯单体,在一定剂量条件下对人体神经系统、肝脏、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而且氯乙烯有确切的致癌效应。
因此聚氯乙烯塑料通常不能用于食品的包装。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规定食品包装材料中的氯乙烯单体应当≤1.0mg/kg。
目前全球范围内,每年生产2700万吨含有双酚A的塑料。
1992年国外研究人员发现双酚A对哺乳动物具有弱的雌激素样作用,相关产品的环境和健康影响已经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
双酚A(BPA)也称为2,2-双(对羟基苯基)丙烷,是制造聚碳酸脂、环氧树脂等材质的原料,双酚A能够使塑料制品具有无色透明、轻巧耐用等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产食品包装材料、餐具、婴儿用品等产品。
由于双酚A应用广泛,大量含双酚A的产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空间,产品中残留的双酚A能够迁移至食品中,也能扩散至水源或空气,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
国内研究人员发现,以双酚A20-40ug/kg 给小鼠皮下注射7周之后,对小鼠睾丸产生了不可逆性损害,影响到曲精细管的直径与小鼠睾丸的生精作用,导致小鼠精液中精子数量减少。
相关的动物试验发现双酚A有模拟雌激素的作用,低剂量接触也能使雌性动物产生早熟现象。
国外研究者对6岁以上人群的调查,发现93%的受检者尿液中存在双酚A,在母乳、孕妇的血液和脐带血中也发现了双酚A的存在。
虽然目前医学研究对双酚A的饮食暴露是否导致健康危害存有争议,但考虑到动物实验的风险发现及低剂量暴露效应的不确定性,部分国家已开始限制含双酚A塑料制品的使用。
欧盟相关部门规定,自2011年3月1日起,供1岁以下婴幼儿使用的聚碳酸酯瓶中禁止使用双酚A;其它与食品相关材料双酚A的迁移限值为0.6mg/kg。
目前日本《食品卫生法》规定,聚碳酸酯食品容器中双酚A的迁移限值为2.5mg/kg。
我国GB14942-1994《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碳酸酯成型品卫生标准》规定了树脂料和成型品中酚的限量为0.05 mg/L。
卫生部等六部门2011年4月20日颁发公告,要求自2011年6月1日起,禁止生产聚碳酸酯婴幼儿奶瓶和其他含双酚A的婴幼儿奶瓶。
塑化剂通常指邻苯二甲酸酯,是邻苯二甲酸形成大约30种酯类的统称,常温下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醚等多种有机溶剂。
邻苯二甲酸酯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19世纪30年代以来,邻苯二甲酸酯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增塑剂,还可用于农药载体、驱虫剂、化妆品、润滑剂和去污剂的生产原料。
过去一直认为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的毒性低而毫无限制的生产与使用,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 每人每年消耗的塑料达50-60公斤之多。
在各种塑料制品中, 特别是在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中, 为了增加塑料的可塑性和提高塑料的强度, 需要添加邻苯二甲酸酯,其含量有时可达产品的50%。
邻苯二甲酸酯与塑料分子的相容性很好,但是两者间没有紧密的化学键结合,彼此保持着独立的化学结构,因此当塑料制品接触到食品中的水、脂肪时,其中的邻苯二甲酸酯便会溶入其中。
邻苯二甲酸酯急性毒性很低,而且存在动物种属的差异,其中DEHP 大鼠经口半数致死剂量高达30~34克/公斤。
我国学者通过饮水途径给小鼠摄入浓度分别为250毫克/升、500毫克/升、1000毫克/升、2000毫克/升的DEHP历时60天, 雌、雄小鼠肝脏、肾脏、心脏、肺脏的脏器系数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异常。
自1981年首次报道DEHP可能诱发啮齿类动物肿瘤以来,关于其遗传毒性研究的文献日渐增多。
哺乳动物试验研究显示,给予大剂量DEHP( 1000毫克/公斤、2000毫克/公斤)可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并致染色体畸变。
尽管邻苯二甲酸酯在环境中分布广泛,但是人们的实际接触远低于实验动物的接触剂量。
迄今为止,人们对于邻苯二甲酸酯所致各种生物毒性的作用机制还缺乏透彻的认知,但是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塑料制品向无毒、环保方向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2005年12月14日,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发布了2005/84/EC号指令,规定儿童玩具和儿童护理用品中,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的含量不得超过0.1%。
我国的国家标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中,对允许使用的8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规定了允许使用的食品容器与包装材料的品种、最大使用量、特定迁移量以及其他限制。
有研究报道,目前全世界有将近15%的育龄夫妇面临不孕症的困扰,其中来自男性方面的原因占到70%左右。
在过去的50年里,人类精液中精子数量几乎下降了50%。
"环境激素"一词是1996年由美国《波士顿环境》报记者安·达玛诺斯基所著的《被夺去的未来》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20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生产雌激素,用作药品以及洗涤剂和印染剂。
多年来,当科技水平的提高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时,人们发现了一些存在于生物机体外的激素,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获取暂时利益的同时,也蒙受着巨大风险。
当前的医学研究还无法证实男性生殖健康问题是由于多氯联苯醚、多环芳烃、酒中的塑化剂、饮料中的塑化剂、水瓶中的双酚A,还是哪一次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
但是,人是生活在环境中,集方方面面的环境风险暴露于一身,类似于肿瘤、生殖毒性等诸多原因不明性疾病,极有可能是不断接触和摄入种类繁多的环境污染物,与剂量累加的总成。
因此,解铃还须系铃人,人们追求健康权益的保证,还需要从解决环境与生活暴露的细节问题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