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与食品安全
分析化学与食品安全

分析化学与食品安全黄亚美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此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食品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谓不安全的食品就是指人们食用以后出现的各种不适感觉或者长期积累引起某些异常的代谢。
危害食品不安全的化学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等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治病虫害、提高产量等方面的需要必须使用的投入品,如农药、兽药、一些激素等;二是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三是为了某些目的,特别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人为添加的一些化学物质,如三聚氰胺等。
利用分析化学手段对食品的成分、性质等进行测定是分析化学的一大类应用,更是食品安全的有效保障。
2008年的奶粉事件一方面充分暴露出我国在食品安全上的漏洞,另一方面也必将推动分析化学的继续发展。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利用分析化学来检测食品安全的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聚氰胺含量试剂与材料甲醇、乙腈、25%~28%的氨水、三氯乙酸、柠檬酸、辛烷磺酸钠、甲醇水溶液(含50mL甲醇和50m L水)、三氯乙酸溶液(1%)、氨化甲醇溶液(5%)、离子对试剂缓冲液(由柠檬酸和辛烷磺酸钠配制)、三聚氰胺标准品(CAS108-78-01,纯度>99.0%)、三聚氰胺标准储备液(1mg/mL)。
本法中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定性滤纸、海砂、微孔滤膜、氮气(纯度≥99.999%)仪器和设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分析天平、离心机、超声波水浴器、固相萃取装置、氮气吹干仪、涡旋混合器、50mL具塞塑料离心管、研钵。
步骤:(1).提取液态奶、奶粉、酸奶、冰淇淋和奶糖等。
食品化学和食品安全的分析和检测

食品化学和食品安全的分析和检测随着食品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食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对于食品的化学分析和检测,成为了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基础。
本文就食品化学和食品安全的分析和检测进行探讨。
一、食品化学的概念食品化学是关于研究食品中各种物质的相互作用、变化和转化的一门科学。
通过对食品中各种物质的分离、提取和检测,可以了解食品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质量。
同时,还可以深入探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为深入了解和掌握食品生产加工的技术提供了基础。
二、食品化学的分析方法食品化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
其中,物理方法主要是利用物理性质(如气体的震荡频率、物质的热性质等)来进行食品成分的分析。
而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化学实验分析,通过分离、提取和检测的方法,来得出食品成分的含量和质量。
生物学方法则是通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或生物机制的研究,来了解食品的生物学成分。
三、食品安全的问题食品安全是指人们在食用食品时,不会因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或食品保存、加工不当而形成身体健康的威胁。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加入不同类型的添加剂和防腐剂,如果不合适地使用,就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
同时,如果食品贮存和运输不当,也会容易造成食品腐坏和污染。
四、食品安全的分析和检测食品安全的分析和检测,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
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食品分析和检测方法。
1、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会添加不同类型的添加剂,进行调味、色素等目的。
但如果添加的剂量过多,或者添加的种类不正确,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检测食品中添加剂的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等。
2、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一些重金属,如铅和汞等,无法从人体中排出,会在人体内积累并损害人体的健康。
通过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可以了解是否超标,并及时采取措施。
检测食品中重金属的方法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浅析食品安全检测中分析化学技术的应用

浅析食品安全检测中分析化学技术的应用什么是分析化学技术?分析化学技术是指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对待测试样品进行分析、测定、鉴别和质量控制的科学技术。
它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个方面。
其中定量分析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对样品中所含成份进行定量,而定性分析则是对样品中所含成份的种类进行鉴定。
分析化学技术应用广泛,其中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尤其重要。
当前,食品安全检测主要利用的是化学分析手段,特别是利用分析化学技术。
下面将从食品中的重金属、农药、添加剂、地质元素四个方面介绍分析化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1. 食品中的重金属检测重金属污染是当前食品安全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分析化学技术在检测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针对重金属污染的分析中,分析化学技术通过测试食品中重金属的含量,从而能够准确地确定食品的安全性。
同时,它也能保证食品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有害物质的准确检测,防止这些有害物质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健康隐患。
农药残留是目前食品安全危害之一,是一种潜在的有害物质,存在于食品中。
针对这种情况,分析化学技术的作用就是检测食品中农药的残余量,并且为农药残留的监管机构提供支持和建议。
添加剂是食品中常用的增色、增香等化学品。
虽然目前已经有一些有关添加剂的法规和标准,但还是存在一些非法和过量使用添加剂的行为。
分析化学技术在检测添加剂中的化学物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地质元素是指在地球中由地球化学作用形成的元素,如砷、锑等。
针对一些特定的地理环境,一些地质元素也会污染食品,引发人们极大地关注。
这时候,分析化学技术就能通过检测食品中地质元素的含量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总结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会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是非常重要的,而分析化学技术作为其中的一种技术手段,已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化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食品中化学成分的溯源与追溯,以此达到提高食品安全的目的。
浅析食品安全检测中分析化学技术的应用

浅析食品安全检测中分析化学技术的应用1. 引言1.1 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食品安全检测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举措,因为食品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变得越发突出。
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激素添加、非法添加物及微生物污染等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对食品安全进行科学的检测和监测至关重要,能够有效预防潜在的风险,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
通过食品安全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食品中的有害物质,避免其对人体造成危害。
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在于维护食品行业的公信力和市场秩序,促进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食品安全检测既是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也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基础。
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
1.2 分析化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地位食品安全检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分析化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地位不可忽视。
分析化学技术通过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和分析,可以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分析化学技术还能够帮助食品生产企业提升生产质量,减少风险,增强竞争力。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分析化学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塑化剂等,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各种先进的分析化学技术包括质谱技术、色谱技术、光谱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都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手段。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还能够实现高效快速的检测,从而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
分析化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地位无疑是不可替代的,为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2. 正文2.1 常用的分析化学技术常用的分析化学技术是食品安全检测中的重要工具,可以对食品中的各种成分进行精确的分析和检测。
食品安全检测中分析化学技术的应用分析

食品安全检测中分析化学技术的应用分析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之一,因此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开展变得尤为重要。
分析化学技术是食品安全检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检测,可以准确判断食品的品质与安全性。
1. 成分分析:通过分析化学技术,可以对食品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分离、鉴定与定量分析。
比如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含量的测定;还可以分析食品中的有害成分,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物等。
这些分析数据能够为判断食品的品质与安全性提供依据。
2. 残留物检测:分析化学技术可以对农药、兽药、抗生素等在食品中残留的状况进行检测。
通过分析化学技术的手段,可以开发出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检测方法,对食品中的残留物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3. 添加剂检测:分析化学技术可以对食品中的添加剂进行检测。
食品中常添加的一些色素、防腐剂、增稠剂等对食品的安全性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分析化学技术,可以确定食品中的添加剂种类与含量,从而判断食品的合规性。
5. 性质改善与标志鉴定:分析化学技术还可以用于改善食品性质与标志鉴定。
通过分析食品中的成分与性质,可以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改善食品的品质与安全性;可以通过分析食品中特定成分的含量,对食品进行鉴别与认证,确保食品的地理原产地、防伪标志等信息的真实可靠。
分析化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以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
在未来的发展中,分析化学技术还将继续创新与发展,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更高效、更准确的技术支持。
化学分析与食品安全

化学分析与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化学分析在食品安全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化学分析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以及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的重要性。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食品安全问题一旦出现,将直接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我们经常听到关于食品污染、添加剂超标和假冒伪劣食品等问题的报道。
这些问题不仅仅会带来短期的身体不适,更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慢性病,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二、化学分析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化学分析是一种通过检测和测量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和物质来判断其质量和安全性的方法。
化学分析技术迅速发展,为食品安全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 残留农药分析农药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过量或不当使用会导致食品中农药残留超标。
化学分析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帮助监测食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并提供科学依据。
2. 添加剂分析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用于改善食品的质感和口感。
然而,添加剂过量使用或使用不当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化学分析可以对食品中的添加剂进行定量分析,确保其使用符合安全标准。
3. 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食品中的重金属超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铅中毒、镉中毒等。
化学分析可以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并进行风险评估,为制定相关食品安全政策提供依据。
4. 确定食品中的营养成分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是人体所需的重要元素。
化学分析可以定量分析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含量,帮助人们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身体健康。
三、化学分析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化学分析的应用不仅可以保护食品安全,还能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1. 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通过化学分析技术,人们可以了解到食品中的各种物质和成分,进一步增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认识。
这使得人们更加谨慎选择食品,提高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水平。
2. 促进食品行业发展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食品安全水平,也推动了食品行业的发展。
化学与食品安全(精选5篇)

化学与食品安全(精选5篇)第一篇:化学与食品安全化学与食品安全【摘要】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
食品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食品的生产与加工又与化学工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但随着现代工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食品所带来的的安全问题直接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
为此,如何把化学知识与食品健康紧密联系起来将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相当重要的一个任务。
【关键词】化学;食品;安全引言随着科学技术和食品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人类通过漫长的摸索和实践,对于食品健康中蕴含的化学知识也越来越重视。
1.化学与食品安全的关系生活中时刻都离不开化学,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生产国,有着庞大的食品从业群体,这一群体的食品安全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关系着我国的食品安全。
由于我国人口多,地域广大,食品行业又非常发达,食品原料用量庞大:仅化学食品添加剂就有上千种,而滥用食品添加剂会引发多种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的化学污染问题也成为当前食品健康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
现代食品化学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农药及农药残留物、兽药残留物;有害金属元素,如汞、镉、铅、砷、铝等;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化合物,如苯并[α]芘、萘等,杂环胺类化合物;多氯联苯;二噁英。
古老方法制作食品的过程中,通过添加硝酸盐腌制鱼、肉,并使其在细菌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达到防腐和着色(红色)双重目的。
而在现代的加工方法中,更是直接使用亚硝酸盐代替硝酸盐作为肉制品加工的着色剂。
而大量动物实验表明,亚硝酸盐对绝大多数(90%以上)对动物具有致癌性,能诱发各种实验动物组织器官的肿瘤。
因此,化学一方面创新了食品加工工艺,另一方面化学物品的滥用也危害了食品安全。
2.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重金属污染、毒素污染。
(2)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
(3)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
浅析食品安全检测中分析化学技术的应用

浅析食品安全检测中分析化学技术的应用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而食品安全检测则是保障食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的重要手段。
在食品安全检测的过程中,分析化学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分析化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角度进行浅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分析化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分析化学技术在食品成分分析中的应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成分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分析化学技术通过对食品中的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食品的成分信息,从而判断食品是否合格。
常见的分析化学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
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为例,该技术结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两种分析方法,能够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
通过GC-MS技术,可以对食品中的各种有害物质和添加物进行检测,如农药残留、重金属、塑化剂等。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则主要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色素、防腐剂、抗生素等物质的含量和种类,提高了对食品成分的快速分析能力。
除了对食品成分进行分析外,分析化学技术还可以通过对食品质量的评价来判断食品是否合格。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食品的口感、香味、色泽等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分析化学技术可以通过色谱、质谱、光谱等方法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食品的质量评价。
色谱技术可以通过分离食品中的色素成分,判断食品是否受到了染色剂的污染。
质谱技术则可以通过对食品中挥发性物质的检测和分析,确定食品是否含有异物或添加了不合格的香料。
通过这些分析化学技术手段,能够更全面地评价食品的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安全问题的快速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中,需要快速检测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分析化学技术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快速检测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快速光谱检测技术可以对食品中的微生物、有害化学物质进行快速检测,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
同样,质谱成像技术可以对食品中的各种物质进行全面检测,还原出食品的成分和结构,快速判断食品的是否存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与食品安全黄亚美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此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食品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谓不安全的食品就是指人们食用以后出现的各种不适感觉或者长期积累引起某些异常的代谢。
危害食品不安全的化学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等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治病虫害、提高产量等方面的需要必须使用的投入品,如农药、兽药、一些激素等;二是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三是为了某些目的,特别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人为添加的一些化学物质,如三聚氰胺等。
利用分析化学手段对食品的成分、性质等进行测定是分析化学的一大类应用,更是食品安全的有效保障。
2008年的奶粉事件一方面充分暴露出我国在食品安全上的漏洞,另一方面也必将推动分析化学的继续发展。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利用分析化学来检测食品安全的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聚氰胺含量试剂与材料甲醇、乙腈、25%~28%的氨水、三氯乙酸、柠檬酸、辛烷磺酸钠、甲醇水溶液(含50mL甲醇和50mL水)、三氯乙酸溶液(1%)、氨化甲醇溶液(5%)、离子对试剂缓冲液(由柠檬酸和辛烷磺酸钠配制)、三聚氰胺标准品(CAS108-78-01,纯度>99.0%)、三聚氰胺标准储备液(1mg/mL)。
本法中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定性滤纸、海砂、微孔滤膜、氮气(纯度≥99.999%)仪器和设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分析天平、离心机、超声波水浴器、固相萃取装置、氮气吹干仪、涡旋混合器、50mL具塞塑料离心管、研钵。
步骤:(1).提取液态奶、奶粉、酸奶、冰淇淋和奶糖等。
称取2g(精确至0.01g)试样于50mL具塞塑料离心管中,加入15mL 三氯乙酸溶液和5mL乙腈,超声提取10min,再振荡提取10min后,以不低于4000r/min离心10min。
上清液经三氯乙酸溶液润湿的滤纸过滤后,用三氯乙酸溶液定容至25mL,移取5mL滤液,加入5mL水混匀后做待净化液。
奶酪、奶油和巧克力等。
称取2g(精确至0.01g)试样于研钵中,加入适量海砂(试样质量的4倍~6倍)研磨成干粉状,转移至50mL具塞塑料离心管中,用15mL 三氯乙酸溶液分数次清洗研钵,清洗液转入离心管中,再往离心管中加入5mL乙腈,超声提取10min,再振荡提取10min后,以不低于4000r/min 离心10min。
上清液经三氯乙酸溶液润湿的滤纸过滤后,用三氯乙酸溶液定容至25mL,移取5mL滤液,加入5mL水混匀后做待净化液。
若样品中脂肪含量较高,可以用三氯乙酸溶液饱和的正己烷液-液分配除脂后再用SPE柱净化。
(2).净化将待净化液转移至固相萃取柱中。
依次用3mL水和3mL甲醇洗涤,抽至近干后,用6mL氨化甲醇溶液洗脱。
整个固相萃取过程流速不超过1mL/min。
洗脱液于50℃下用氮气吹干,残留物(相当于0.4g样品)用1mL流动相定容,涡旋混合1min,过微孔滤膜后,供HPLC测定。
2.高效液相色谱测定(1).标准曲线的绘制用流动相将三聚氰胺标准储备液逐级稀释得到的浓度为0.8、2、20、40、80μg/mL的标准工作液,浓度由低到高进样检测,以峰面积-浓度作图,得到标准曲线回归方程。
(2).定量测定待测样液中三聚氰胺的响应值应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内,超过线性范围则应稀释后再进样分析。
3.空白实验除不称取样品外,均按上述测定条件和步骤进行。
原理:用三氯乙酸溶液-乙腈提取试样,经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外标法定量。
以上的举例只是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但我们却可以从中认识到分析化学的重大作用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表征和测量的科学。
它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物质中含有哪些组分,这些组分在物质中是如何存在的,以及各个组分的含量是多少,是人们认识物质、了解自然不可缺少的一种科学技术。
分析化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化学分支学科,在化学学科本身的发展过程中曾起过而且继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化学基本定律,如质量守恒定律、定比定律、倍比定律的发现,原子论、分子论的创立,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元素周期律的建立,以及确立近代化学学科体系等等方面,都与分析化学的卓越贡献分不开。
不仅在化学学科领域的发展上,分析化学起着重大作用,而且在与化学有关的各类科学领域的发展中,例如矿物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医药学、环境科学、天文学、考古学及农业科学等等的发展,无不与分析化学紧密相关。
几乎任何科学研究,只要涉及化学现象,都需要分析化学提供各种信息,以解决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反过来,各有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又给分析化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促进了分析化学的发展。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分析化学的实用意义就更为明显。
许多工业部门如冶金、化工、建材等部门中原料、材料、中间产品和出厂成品的质量检测,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都应用到分析化学,所以人们常把分析化学誉为工业生产的“眼睛”。
同样,在农业生产方面,对于土壤的性质、化肥、农药以及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研究也都离不开分析化学。
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大气和水质的连续监测,也是分析化学的任务之一。
至于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治理和综合利用,也都需要分析化学发挥作用。
在国防建设、刑事侦探方面,以及针对各种恐怖袭击和重大疾病的斗争中,也常需要分析化学的紧密配合。
总之由于分析化学在许多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分析化学的发展水平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分析化学是高等学校工科有关专业重要的化学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通过分析化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准确建立“量”的概念;针对不同对象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正确进行有关计算;培养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细致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和创新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 世界最大稀土矿藏白云鄂博矿的发现1933年化学家何作霖采用原子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研究白云鄂博的矿石时发现含有稀土元素并大胆预测该矿稀土元素储量丰富,但却被当时的有关部门认为是无稽之谈,无足轻重。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由前苏联“援建”的内蒙古包头钢铁厂于1954年正式开工生产,但产钢后的炉渣被全部运往苏联。
苏联撤走专家后,炉渣成了做抽水马桶的原料,日本大量定购抽水马桶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在何作霖的领导下,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查明,这个矿山不仅仅是大型铁矿,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稀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80%,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绝对的“稀土大国”。
2.兴奋剂检测兴奋剂是指国际奥委会和其他国际体育组织所确定的禁用药物和方法,特指运动员应用任何形式的药物、或者以非正常量、或者通过不正常途径摄入生理物质,企图以人为的和不正当的方式提高竞赛能力。
服用“兴奋剂”在某种程度上确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但是它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所带来的毒副作用,也严重威胁着运动员的身体健康.自从1968年开始尿检、血检以及尿检和血检相结合的兴奋剂检测以来,分析化学尤其是药物分析成为兴奋剂检测的生力军,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检测手段。
随着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技术发展和新的分析仪器的出现,更多的兴奋剂可以被检测出来,但是兴奋剂的检测仍然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违禁药物在体内的含量很低;有时需要检测其代谢产物;在药物代谢过程中,不同的使用者存在个体差异;而且用药时间长短不同,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不同;有的兴奋剂在代谢后,可能转化为其它类的兴奋剂。
因此,反兴奋剂的斗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尤其需要分析化学能够提供更新的、更为有效的分析检测手段,以维护、弘扬神圣的奥林匹克精神。
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二,分析化学的任务1. 定性分析——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如元素,离子,原子团,化合物等,即"解决物质是什么的问题".2. 定量分析——测定物质中有关组分的含量,即"解决物质是多少的问题".3. 结构分析——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如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三,分析化学的分类按分析原理分类: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又称经典分析法.包括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滴定分析).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低,分析速度慢.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包括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光谱分析,波谱分析,质谱分析,热分析,放射化学分析等.特点:灵敏,快速,准确.四,分析化学的作用分析化学的应用范围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国防建设,资源开发及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当代科学领域的所谓"四大理论"(天体,地球,生命,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人类社会面临的"五大危机"(资源,能源,人囗,粮食,环境)问题的解决都与分析化学这一基础学科的研究密切相关.1. 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大气,江河,海洋和土壤等环境污染正在破坏着正常的生态平衡,甚至危及人类的发展与生存,为追踪污染源,弄清污染物种类,数量,研究其转化规律及危害程度等方面,分析化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材料的研究中,表征和测定痕量杂质在其中的含量,形态及空间分布等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和微电子工业的关键;在资源及能源科学中,分析化学是获取地质矿物组分,结构和性能信息及揭示地质环境变化过程的的主要手段,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核材料资源的探测,开采与炼制,更是离不开分析检测工作;分析化学在研究生命过程化学,生物工程,生物医学中,对于揭示生命起源,生命过程,疾病及遗传奥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医学科学中,医药分析在药物成分含量,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代谢与分解,药物动力学,疾病诊断以及滥用药物等的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在空间科学研究中,星际物质分析已成为了解和考察宇宙物质成分及其转化的最重要手段.2. 分析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及国防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检查,工艺流程控制和商品检验方面;在农业生产方面,分析化学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在水,土成分调查,农药,化肥,残留物及农产品质量检验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以资源为基础的传统农业向以生物科学技术和生物工程为基础的"绿色革命"的转变中,分析化学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的研究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国防建设中,分析化学在化学战剂,武器结构材料,航天,航海材料,动力材料及环境气氛的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