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活的环境》练习题2

《细胞生活的环境》练习题2
《细胞生活的环境》练习题2

《细胞生活的环境》练习 2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组织液 B.血液 C.细胞内液 D.细胞外液

2.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消化液

3.对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指的是体液 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

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 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4.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

3-、HPO

4

2

-等离子有关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 C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5.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

6.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

7.图1—1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液减少

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

C.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

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

D.A液中的O

2

图1—1 层膜结构

8.人体内水和无机盐主要来自食物和饮料,水和无机盐的排出主要是通过肾脏,其次是皮肤。此外,两种物质代谢还具有的是()

A.无机盐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水还通过肠及随粪便而排出

B.水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水还通过肺及随粪便而排出

C.水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无机盐还通过肺及随粪便而排出

D.无机盐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无机盐还通过肺及随粪便而排出

9.人体组织液中的O

要进人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分子需要

2

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

A.1 B.2 C.3 D.6

10.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组织中的()

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11.某大学的新生在军训长途行军时,好多同学脚底部都打了泡,泡破后,流出的淡黄色液体来源于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外液

12.图1—2是人体某种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可以进人A,C,D

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

B.CO

2

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

C.图中O

2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

图1—2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

13.图1—3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图1—3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其中A代表,B代表,C代表。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 ;E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_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系统。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的排出则要经过、系统。

系统。而CO

2

14.图1—4表示甲、乙、丙3种海螃蟹在其他生活环境条件一定时,实验条件下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天然海水的浓度约

0.5ml/L)。

(1)渗透压调节能力量差的是______ _蟹。

(2)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生活的是_____ __蟹。

(3)在盐浓度比天然海水还低的海水中,才能_____ __

发挥调节能力的是 _蟹。

0 0.2 0.5 0.75 盐

图1—4

【课外拓展—超越自我】

15.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图1—5)回答问题:

图1—5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______ 方式进行的。b 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______ 的吸收。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_____ (只写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______ 方式进入消化道。

(3)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______ ,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 结构进行的。

(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______ 。

(5)过程e和d依次表示______ 作用。

(6)E和A相比,E中不含的成分是______ 。

16.下表为人体与海水中几种离子的相对含量(其中将人体体液中Na+的含量规定为100):

请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人的体液和海水中,和的含量最多,这两种离子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

(2)从上表还可以看出,人的体液中各种离子的含量与海水中接近,这一事实可以说明。

(3)请你查找有关网站和资料,收集更多的材料说明生命起源于海洋。

20112饮食与营养思考题

《饮食与营养》思考题 1、概念:营养素,必需氨基酸,蛋白质互补作用,氨基酸模式,限制氨基酸,蛋白质互补作用 2、如何进行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 食物中蛋白质被人体消化吸收以及转化为人体组织蛋白质的程度决定了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主要由以下指标组成的:1 、蛋白质的数量:主要是指食物中蛋白质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的量和比例。、2.蛋白质的质量,( 1 )Pr的营养分数:食物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和比例。(2)Pr的消化率:是指食物中蛋白质能够被人体消化酶分解的程度(蛋白质可被消化酶分解的程度)。消化率高表明该蛋白质被吸收利用的可能程度大。蛋白质消化率。(3)Pr的生物价值(biological value,BV) : 是指食物中蛋白质(N)被人体吸收后,被人体利用的程度。(4)Pr的净利用率:是指摄入蛋白质在体内的利用情况。(5)Pr的效应率:这一指标是通过动物实验来获得的。 3、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是怎样的疾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预防和治疗? 4、用示意图说明正常人体内的蛋白质代谢概况

5、什么是人体必需脂肪酸?有哪些? 6、EFA、胆固醇对人体有哪些生理功能(益、弊)? 7、脂类在机体内是如何被吸收和代谢的? 8、脂类有哪些生理功能? 1 、氧化供能:1g fat 产生9 kcal 的能量。 2 、参与组织结构和提供营养素--必需脂肪酸 3 、维持人的体温恒定:4、对人体的器官起保护作用:5 、帮助机体更加有效地利用蛋白质; 6 、参与细胞代谢:7 、作为某些重要物质的前体:脂肪是人体合成某些重要物质(如前列腺素、皮质激素、性激等)的前体或原料。

8 、协助神经冲动的传导。9 、对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有帮助作用; 9、营养学上是怎样将糖类分类的? 10、什么是膳食纤维?对人体有何生理功能? 11、糖类具有哪些生理功能? 12、每日糖类供给量是多少比较合适? 13、什么是微量元素、常量元素? 有些无机盐在体内含量较高,在人体中的总量高于体重的万分之一(0.01%),称为常量元素,如Ca 、Mg 、K 、Na 、P 、Cl 、S等. 其它一些无机盐在体内含量极少,在人体中的总量小于体重的万分之一(<0.01%),为微量元素,如Fe 、Zn 、I 、Cu 、F 、Mn 等。 14、无机盐的代谢特点?

电子显微部分思考题及答案

电子显微部分思考题-2011 *1. 什么是分辨率?提高显微镜分辨的途径有哪些? 分辨本领又称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分辨的样品上两点间的最小距离。 根据瑞利公式:Δr=(0.61λ)/(N·sinα) 其中:Δr:最小可分辨距离; λ:光源的波长; N:介质的折射率; α:孔径半角,即透镜对物点的张角的一半; Nsinα:称为数值孔径,常用N.A表示。 提高分辩率,即减小Δr值的途径有: (1)增大N.A(物镜的数值孔径) ,即增大N和α; (2)减小λ。 *2. 什么是像差?解释其成因。 像差有分为几何像差和色差,几何像差又包括球差和像散。 球差是由于电子波经过透镜成像时,离开透镜主轴较远的电子(远轴电子)比主轴附近的电子(近轴电子)被折射程度要大。当物点P通过透镜成像时,电子就不会会聚到同一焦点上,从而形成了一个散焦斑。 像散是由于透镜磁场几何形状上的缺陷而造成的。像散是由透镜磁场的旋转对称性被破坏而引起的。透镜磁场不对称,可能是由于磁透镜极靴被污染、光镧被污染,或极靴加工的机械不对称性,或极靴材料各向磁导率差异引起(由制造精度引起)。 色差是由于电子波的波长(或能量)发生一定幅度的波动而造成的。引起电子束能量变化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电子的加速电压不稳定;二是电子束照射到试样时,和试样相互作用,一部分电子发生非弹性散射,致使电子的能量发生变化。 *3. 电磁透镜与光学透镜有何显著不同?解释电磁透镜的聚焦原理。 运动的电子在磁场中会受磁场力的作用产生偏折,从而达到会聚和发散。通电短线圈产生对称不均匀磁场,可以使电子束聚焦,因此通电短线圈制成的可使电子束聚焦成像的装置叫电磁透镜。改变激磁电流,电磁透镜的焦距将发生相应变化。因此,电磁透镜是一种变焦距或变倍率的会聚透镜,这正是它有别于光学透镜的一大特点。 沿电磁透镜轴线方向的电子通过电磁透镜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与轴线平行但不在轴线上的的电子通过电磁透镜时,将受到与初始运动方向垂直的切向力和指向轴向的向轴力作用,绕轴作螺旋运动并将最终聚焦于一点。

细胞生活的环境知识点

人 体 的 内 环 境 与 稳 态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II ■1 2."ii" 1. 体液 (1)体液的概念:是指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汗液、尿液、泪液、消化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血浆(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90%以上是水,其中含有数千种物质) ※血液< P 红细胞.(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还能运输一部分的二氧化碳) .血细胞 白细胞(数量较少,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I 血小板(数量最少,体积小,形状不规则,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液工血浆 2. 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1)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内环境二细胞外液 (2)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 血浆 . ■组织液 \ / ①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 毛细血管壁有一 定 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 他物质 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 肺巴 ②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 毛细淋巴管的功 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 入血浆; ③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 ※人体内的液体并不都属于内环境,例如: 1)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 2)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 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3)体腔液、关节液虽在体内,但它们不在细胞间,不为组织细胞提供物质交换,故不属于 内环境 ※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见下表) 1、血浆的化学成分: 3) 无机盐离子:钠离子(Na )、氯离子(CI )、钾离子(K )、钙离子(Ca )、碳酸氢根 1 主要成分是水。 2 气体:氧和二氧化碳等。 液等液体由于直接与外界相通,所以不是体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 (2)组成- I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 必/3 )

食品营养学_练习题_第六章蛋白质和氨基酸

第六章蛋白质和氨基酸 一、填空 1、除8种必需氨基酸外,还有组氨酸是婴幼儿不可缺少的氨基酸。 2、营养学上,主要从蛋白质含量、被消化吸收程度和被人体利用程度三方面来全面评价食品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3、谷类食品中主要缺少的必需氨基酸是赖氨酸。 4、最好的植物性优质蛋白质是大豆蛋白。 5、谷类食品含蛋白质7.5-15% 。 6、牛奶中的蛋白质主要是酪蛋白。 7、人奶中的蛋白质主要为乳清蛋白。 8、蛋白质和能量同时严重缺乏的后果可产生干瘦性营养不良。 9、蛋白质与糖类的反应是蛋白质或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与还原糖的羰基之间的反应,称为羰氨反应,该反应主要损害的氨基酸是赖氨酸,蛋白质消化性和营养价值也因此下降。 10、谷类蛋白质营养价值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优质蛋白质含量较低。 11、蛋白质净利用率表达为消化率*生物价。 12、氮平衡是指摄入氮和排出氮的差值。 二、选择 1、膳食蛋白质中非必需氨基酸A具有节约蛋氨酸的作用。 A.半胱氨酸 B.酪氨酸 C.精氨酸 D.丝氨酸 2、婴幼儿和青少年的蛋白质代谢状况应维持D。 A.氮平衡 B. 负氮平衡 C.排出足够的尿素氮 D.正氮平衡 3、膳食蛋白质中非必需氨基酸B具有节约苯丙氨酸的作用。 A.半胱氨酸 B.酪氨酸 C.丙氨酸 D.丝氨酸 4、大豆中的蛋白质含量是D。 A.15%-20% B.50%-60% C.10%-15% D.35%-40% 5、谷类食物中哪种氨基酸含量比较低? B A.色氨酸 B.赖氨酸 C.组氨酸 D.蛋氨酸 6、合理膳食中蛋白质供给量占膳食总能量的适宜比例是B。 A. 8% B. 12% C.20% D.30% 7、在膳食质量评价内容中,优质蛋白质占总蛋白质摄入量的百分比应为D。 A. 15% B. 20% C.25% D.30% 8、以下含蛋白质相对较丰富的蔬菜是B。 A. 木耳菜 B. 香菇 C. 菠菜 D. 萝卜 9、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公式×100表示的是D。 A.蛋白质的消化率 B.蛋白质的功效比值 C.蛋白质的净利用率 D.蛋白质的生物价 10、限制氨基酸是指D。

蛋白质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词5分) 1、必须氨基酸 2、等电点 3、蛋白质的变性 4、胶凝 5、持水力 二、填空题(每空5分) 1.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之间是通过连接的。 2.在pH大于氨基酸的等电点时,该氨基酸净带电荷。 3.在pH小于氨基酸的等电点时,该氨基酸净带电荷。 4.在pH等于氨基酸的等电点时,该氨基酸。 5.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主要有、、 和。 6.蛋白质溶解度主要取决于、和。 7.蛋白质的变性只涉及到结构的改变,而不变。 三、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氨基酸中不属于必需氨基酸是( )。 A.蛋氨酸 B.半胱氨酸 C.缬氨酸 D.苯丙氨酸 E.苏氨酸 2.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化学键为( )。 A.肽键 B.二硫键 C.氢键 D.疏水键 E.碱基堆积力 3. 蛋白质变性后( )。 A.溶解度下降 B.粘度下降 C.失去结晶能力 D.消化率提高 E.分子量减小 4、蛋白质与风味物结合的相互作用可以是()。 A、范徳华力 B、氢键 C、静电相互作用 D、疏水相互作用 5、作为有效的起泡剂,PRO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为() A、能快速地吸附在汽-水界面B、易于在界面上展开和重排 C、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形成粘合性膜 D、能与低分子量的表面活性剂共同作用 四、判断题(每题2分) 1.蛋白质的水合性好,则其溶解性也好。() 2.通常蛋白质的起泡能力好,则稳定泡沫的能力也好。() 3.溶解度越大,蛋白质的乳化性能也越好,溶解度非常低的蛋白质,乳化性能差。 () 4.盐溶降低风味结合,而盐析类型的盐提高风味结合。() 5.氨基酸侧链的疏水值越大,该氨基酸的疏水性越大。() 五、简答题(每题5分) 1.影响蛋白质发泡及泡沫稳定性的因素 2.对食品进行热加工的目的是什么热加工会对蛋白质有何不利影响 六、论述题(10分) 影响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哪些

细胞生活的环境(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体液的概念:是指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等液体由于直接与外界相通,所以不是体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2)组成血浆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组织液 淋巴 血浆(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90%以上是水,其中含有数千种物质) ※血液红细胞(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还能运输一部分的二氧化碳)血细胞白细胞(数量较少,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数量最少,体积小,形状不规则,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液≠血浆 2.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1)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内环境=细胞外液 (2)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 ①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 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 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 ②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 ③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 ※人体内的液体并不都属于内环境,例如: 1)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 2)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3)体腔液、关节液虽在体内,但它们不在细胞间,不为组织细胞提供物质交换,故不属于内环境※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见下表)

思考题解答

复 习 的 重 点 及 思 考 题 第一章 X 射线的性质 X 射线产生的基本原理。 ● X 射线的本质―――电磁波 、 高能粒子 、 物质 ● X 射线谱――管电压、电流对谱的影响、短波限的意义等 ● 高能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可产生哪两种X 射线?产生的机理? 连续X 射线:当高速运动的电子(带电粒子)与原子核内电场作用而减速时会产生电磁辐射,这种辐射所产生的X 射线波长是连续的,故称之为~ 特征(标识)X 射线:由原子内层电子跃迁所产生的X 射线叫做特征X 射线。 X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两类散射的性质 ● 吸收与吸收系数意义及基本计算 ● 二次特征辐射(X 射线荧光)、饿歇效应产生的机理与条件 二次特征辐射(X 射线荧光):由X 射线所激发出的二次特征X 射线叫X 射线荧光。 俄歇电子:俄歇电子的产生过程是当原子内层的一个电子被电离后,处于激发态的电 子将产生跃迁,多余的能量以无辐射的形式传给另一层的电子,并将它激发出来。这种效应称为俄歇效应。 ● 选靶的意义与作用 第二章 X 射线的方向 晶体几何学基础 ● 晶体的定义、空间点阵的构建、七大晶系尤其是立方晶系的点阵几种类型 在自然界中,其结构有一定的规律性的物质通常称之为晶体 ● 晶向指数、晶面指数(密勒指数)定义、表示方法,在空间点阵中的互对应 ● 晶带、晶带轴、晶带定律,立方晶系的晶面间距表达式 ● 倒易点阵定义、倒易矢量的性质 ● 厄瓦尔德作图法及其表述,它与布拉格方程的等同性证明 (a) 以λ1= 为半径作一球; (b) 将球心置于衍射晶面与入射线的交点。 (c) 初基入射矢量由球心指向倒易阵点的原点。 (d) 落在球面上的倒易点即是可能产生反射的晶面。 (e) 由球心到该倒易点的矢量即为衍射矢量。 布拉格方程 ● 布拉格方程的导出、各项参数的意义,作为产生衍射的必要条件的含义。 布拉格方程只是确定了衍射的方向,在复杂点阵晶脆中不同位置原子的相同方向衍 射线,因彼此间有确定的位相关系而相互干涉,使得某些晶面的布拉格反射消失即 出现结构消光,因此产生衍射的充要条件是满足布拉格方程的同时结构因子不为零 ● 干涉指数引入的意义,与晶面指数(密勒指数)的关系 干涉指数 HKL 与 Miller 指数 hkl 之间的关系有 : H= nh , K = nk , L = nl 不同点:(1)密勒指数是实际晶面 的指数,而干涉晶面指数不一定;

营养学基础同步思考题

第三章营养学基础知识 1.能量单位 能量的单位以千焦(KJ)表示。传统习惯上用的能量单位为千卡(Kcal)。两者的换算方法是:1Kcal=4.184KJ,1KJ=0.239Kcal 2.人体能量的来源和能量系数 产能营养素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生理热价分别为4.0Kcal/g,9.0 Kcal/g,4.0Kcal/g。 3.人体的能量消耗 人体的能量代谢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的热效应、生长发育及其他。 4.基础代谢的概念 基础代谢是指人体为了维持生命,各器官进行最基本的生理机能所消耗的最低能量。基础代谢的测量一般在清晨进行,距离前一天晚餐12-14小时,并且测量前最后一次进餐不要过饱,测量前静卧半小时以上,精神放松,测量时采取平卧姿势,清醒,全身肌肉放松,环境安静,室温保持18-25℃. 5.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 1)体格构成:基础代谢与人体的体表面积呈正比关系。 2)生理、病理状态:基础代谢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发热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基础代谢增强。 3)环境温度与气候:在舒适环境中,代谢最低;在低温和高温环境中,代谢率会升高。 4)其他因素影响:交感神经活动等一些因素也影响人体基础代谢率。疾病也可以改变基础代谢水平。 6.食物热效应的概念 食物的热效应也称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人体因进食而引起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热效应。 7.必需氨基酸、条件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 1)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包括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 2)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能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合成,如果膳食中能够直接提供这两种氨基酸,则人体对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需要量可以较少,所以半胱氨酸和酪氨酸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或半必需氨基酸。随人体条件的变化而需要量增加的氨基酸也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 3)在人体内能合成的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8.氨基酸模式的概念 氨基酸模式是用来反映人体蛋白质和各种食物蛋白质在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上存在的差异。将某种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定为1,分别计算出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这一系列比值就是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 9.限制氨基酸及第一限制氨基酸的概念P36 与人体氨基酸模式比较,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他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从而降低蛋白质营养价值,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其中相对含量最低的称为第一限制氨基酸。 10.蛋白质的组成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11.蛋白质的分类 1)按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分类:完全蛋白、半完全蛋白、不完全蛋白。 2)按蛋白质的

微生物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2.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3.为什么微生物学比动、植物学起步晚,但却发展非常迅速? 4.简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 5.试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可以从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两方面进行分析。能够例举: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及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微生物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过去瘟疫的流行,现在一些病原体正在全球蔓延,许多已被征服的传染病也有“卷土重来”之势;食品的腐败等等具体事例说明。 2.这是由于巴斯德和柯赫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创立巴斯德消毒法等。柯赫对病原细菌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成就: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创建了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等。 3.其原因从下列几方面分析: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共有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微生物个体小、结构简单、生长周期短,易大量培养,易变异,重复性强等优势,十分易于操作。动、植物由于结构的复杂性及技术方法的限制而相对发展缓慢。微生物的广泛的应用性,能迅速地符合现代学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4.20世纪40年代,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许多生物学难以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遗传学上的争论问题,使得微生物这样一种简单而又具完整生命活动的小生物成了生物学研究的“明星”。微生物学很快与生物学主流汇合,并被推到了整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为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举例说明),在生命科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5.可从以下几方面论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前量景: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将全面展开;以了解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其他生物、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内容的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细胞微生物学等,将在基因组信息的基础上获得长足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发挥积极的作用;微生物生命现象的特性和共性将更加受到重视;与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获得新的发展;微生物产业将呈现全新的局面。培养物能较好地被研究、利用和重复结果。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镜技术 1.一般说来,严格的无菌操作是一切微生物工作的基本要求,但在分离与培养极端嗜盐菌时常在没有点酒精灯的普通实验台上倾倒培养平板、在日常环境中直接打开皿盖观察和挑取菌落,而其研究结果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如果希望从环境中分离得到厌氧固氮菌,你该如何设计实验? 3,为什么光学显微镜的目镜通常都是15X?是否可以采用更大放大倍率的目镜(如30x)来进一步提高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 4.为什么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样品厚度与大小的要求有如此大的差异?能否用扫描电镜来

食品营养学习题及答案

食品营养学 填空题10个空,10分(全部来自习题册);选择题20个,20分(全部来自习题册);名词解释5个,10分;问答题5个,30分;综合应用题1个,30分。 一、名词解释 1、营养不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2、必需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自身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3、抗生酮作用:当碳水化合物不足时,脂肪酸不能被彻底氧化分解而产生过多酮体,会产生酮症酸中毒;当碳水化合物充足时,可防止酮症酸中毒的发生,这种作用称为抗生酮作用。 4、碱性食品::指含钾、钠、钙、镁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常呈碱性,包括蔬菜、水果、豆类、牛奶及硬果中的杏仁、栗子等。 5、血糖生成指数:某种食物升高血糖效应与标准食品(通常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效应之比。GI值越高,说明这种食物升高血糖的效应越强。 6、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7、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或缺乏,导致其它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 8、营养价值:指食品中所含热能和营养素能够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包括营养素是否种类齐全,数量是否充足和相互比例是否适宜,并且是否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 9、营养质量指数:即营养素密度(待测食品中某营养素占供给量的比)与热能密度(待测食品所含热能占供给量的比)之比,作为评价食品营养价值的指标。 10、酸性食品:指含硫、磷、氯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常呈酸性,包括肉、鱼、蛋、禽类、谷类及硬果中的花生、榛子、核桃等 11、DRIs :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其中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12、蛋白质互补作用:由于食物蛋白质中限制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如将几种食物进行混合,能起到取长补短,使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更接近人体需要量模式,从而提高蛋白质在体内的利用率,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13、节约蛋白作用:机体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能量为基础,当碳水化合物供能不足时,将由蛋白质、脂肪产能来弥补,即为糖类对蛋白质的保护作用。 14、混溶钙池: 在人体内,99%的钙元素以羟基磷灰石结晶的形式存在于牙齿和骨骼中,其余1%的钙元素大多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血液中,这部分钙统称为混溶钙池。 15、膳食营养状况变迁:从膳食匮乏低劣和体力活动强大为主的状况,向膳食能量、脂肪过多,同时缺少运动占主导的状况转变。 16、反式脂肪酸 : 是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反式双键的非共轭不饱和脂肪酸。 17、n-3PUFA:n-3(或w-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即从甲基端数,第一个不饱和键在第三和第四碳原子之间的各种不饱和脂肪酸。 n-6PUFA :n-6(或w-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从甲基端数,第一个双键在第六和第七碳之间。 18、产能营养素: 在人体摄取的营养中,只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能产生能量,营养学上称这三种营养素为“产能营养素”或“热原质”。 19、氨基酸需要量模式: 是蛋白质仲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用来反映人体蛋白质即食物蛋白质在必需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上存在的差异。 20、膳食指南: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本国国情提出的一组以食物为基础的,知道人们合理选择与搭配食物,已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为目的的指导性意见。 21、营养调查:是通过膳食调查,实验室检测,体格检查,能量消耗观察,了解个体或群体营养状况的方法。营养调查是营养监测的基础。

材料表征方法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XRD 1.X射线的定义、性质、连续X射线和特征X射线的产生、特点。 答:X射线定义:高速运动的粒子与某种物质相撞击后猝然减速,且与该物质中的内层电子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性质:看不见;能使气体电离,使照相底片感光,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还能使物质发出荧光;在磁场和电场中都不发生偏转;当穿过物体时只有部分被散射;能杀伤生物细胞。 连续X射线产生:经典物理学解释——由于极大数量的电子射到阳极上的时间和条件不相同,因而得到的电磁波将具有连续的各种波长,形成连续X射线谱。量子力学解释——大量的电子在到达靶面的时间、条件均不同,而且还有多次碰撞,因而产生不同能量不同强度的光子序列,即形成连续谱。特点:强度随波长连续变化 特征X射线产生:当管电压达到或高于某一临界值时,阴极发出的电子在电场的加速下,可以将物质原子深层的电子击到能量较高的外部壳层或击出原子外,使原子电离。此时的原子处于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有自发回到激发态的倾向,此时外层电子将填充内层空位,相应伴随着原子能量降低。原子从高能态变为低能态时,多出的能量以X射线的形式释放出来。因物质一定,原子结构一定,两特定能级间的能级差一定,故辐射出波长一定的特征X射线。特点:仅在特定的波长处有特别强的强度峰。 2.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答: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 一束X射线通过物体后,其强度因散射和吸收而被衰减,并且吸收是造成强度衰减的主要原因。 散射分为两部分,即相干散射和不相干散射。当X射线照射到物质的某个晶面时可以产生反射线,当反射线与X射线的频率、位相一致时,在相同反射方向上的各个反射波相互干涉,产生相干散射;当X射线经束缚力不大的电子或自由电子散射后,产生波长比入射X射线波长长的X射线,且波长随着散射方向的不同而改变,这种现象称为不相干散射。其中相干散射是X射线在晶体中产生衍射现象的基础。 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是指X射线通过物质时,光子的能量变成了其它形式的能量,即产生了光电子、俄歇电子和荧光X射线。当X射线入射到物质的内层时,使内层的电子受激发而离开物质的壳层,则该电子就是光电子,与此同时产生内层空位。此时,外层电子将填充到内层空位,相应伴随着原子能量降低,放出的能量就是荧光X射线。当放出的荧光X射线回到外层时,将使外层电子受激发,从而产生俄歇电子而出去。产生光电子和荧光X射线的过程称为光电子效应,产生俄歇电子的过程称为俄歇效应。示意图见下:

营养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1.试述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消化:人体摄入的食物必须经过消化道加工处理,被分解成小分子的物质,这个过程成为食物的消化。(化学消化&机械消化)吸收:食物经消化后,所含营养素以及能被人体利用的非营养素所形成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称为吸收。 2.试述胃液的组成及胃酸的功能。 胃液的组成:胃酸、胃蛋白酶、黏液、内因子; 胃酸的功能:激活胃蛋白酶;维持胃内的酸性环境;杀死随同食物进入胃内的微生物;造成蛋白质变性 3.试述氨基酸的一般代谢过程。 脱氨基作用及由此而产生的α-酮酸及氨的代谢。 4.不同营养素的吸收部位有何不同? 不同营养素的吸收对人体每个部位的营养素吸收功能不同 5.甘油三酯的消化、吸收和转运。 6.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P15-16) 消化:自口腔内消化---胃内消化---肠内消化(肠腔内消化、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上的消化、结肠内消化)吸收:经过消化变成单糖后才能吸收。 第二章:能量 1.能量单位以及卡和焦耳的换算关系。 焦耳J 千焦KJ 兆焦MJ; 1Kcal=4.184KJ 1KJ=0.239Kcal 1000Kcal=4.184MJ 1MJ=239Kcal 2.三大产能营养素的能量系数? 碳水化合物4Kcal/g 脂肪9Kcal/g 蛋白质4Kcal/g 3.人体的能量消耗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各种能量消耗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①基础代谢:生理、病理状态;体格构成;环境温度、应激状态、进食状况、遗传等 ②体力活动:肌肉越发达、体重越重、活动强度越大,能量消耗越多; ③食物热效应:食物的营养成分;进食量和进食频率;体力活动。④生长发育 4.基础代谢率和静息代谢率的区别与联系? ( P19-20各自概念+ 区别:基比静严格;静能量消耗量高于基,但静测量方法简便易行) 5.什么是体力活动水平和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即食物热效应:指由于进食而引起能量消耗增加的想象。过去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6.维持能量平衡有何重要意义? 7.测定人体能量消耗的方法有哪些?直接/间接测热法(呼吸商法;双标水法;心率检测法) 8.何谓呼吸商和氧热价?P22 呼吸商指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和吸收的O2的分子比 第三章:蛋白质 氨基酸模式:构成人体或食物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及其相互比值。 P28 半必需氨基酸: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可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代谢生成。P27 2.简述蛋白质的生理功能。①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②构成体内多种具有重要生理动能的物质③参与调节和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及胶体渗透压④参与神经冲动的传导、思维活动及遗传信息的传递⑤提供能量 3.简述氮平衡的3种状态及意义。①氮平衡或氮的零平衡②正氮平衡③负氮平衡氮平衡:机体中蛋白质分解与合成间的动态平衡,以机体摄入和排出的氮量为衡量的指标。 4.举例说明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食物蛋白质包括纤维蛋白类、球蛋白类、谷蛋白类和醇溶蛋白类,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必需

实验十六 扫描电镜对材料组织的分析

实验十六扫描电镜对材料组织的分析(验证性) 一、试验目的 1.了解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构原理,以及在金相分析中的应用。 2.掌握马氏体、贝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托氏体、回火索氏体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中的形貌。 二、实验原理 1、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构 扫描电子显微镜可粗略分为镜体和电源电路系统及冷却系统。如图3-1所示,镜体是由电子光学系统、样品室、检测器以及真空抽气系统组成。电子光学系统包括电子枪、电磁透镜、扫描线圈等。电源电路系统由控制镜体部分的各种电源、信号处理、图象显示和记录系统以及用于全部电气部分的操作面板构成。真空系统由用于低真空抽气的旋转机械泵(RP)和高真空抽气的油扩散泵(DP)或离子泵构成。 2、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图3-2是扫描电镜的原理示意图。由最上边电子枪发射出来的电子束,经栅格聚焦后,在加速电压作用下,经过二至三个电磁透镜所组成的电子光学系统,电子束会聚成一个细的电子数聚焦在样品表面。在末级透镜上边装有扫描线圈,在它的作用下使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由于高能电子束与样品物质的交互作用,结果产生了各种信息: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吸收电子、X射线、俄歇电子、阴极荧光和透射电子等。这些信号被相应的接收器接收,经放大后送到显像管的栅极上,调制显像管的亮度。由于经过扫描线圈上的电流是与显像管相应的亮度一一对应,也就是说,电子束打到样品上一点时,在显像管荧光屏上就出现了一个亮点。扫描电镜就是这样采用逐点成像的方法,把样品表面不同的特征,按顺序,成比例地转换为视频信号,完成一帧图像,从而使我们在荧光屏上观察到样品表面的各种特征图像。 图3-1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图图3-2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图

食品营养学部分思考题及答案

食品营养学思考题 1、简述胰液的成分和它们的生理作用? ①胰液的分泌:外分泌腺可分泌胰液,胰岛主要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②成分:是无色无臭的碱性液体,pH7.8-8.4,主成分有NaHCO3 和各种消化酶; ③生理作用:对食物的消化有重要作用。胰液含大量NaHCO3,能中和由胃进入小肠的盐酸,使肠内保持弱碱性环境,以利肠内消化酶的作用。 2、为什么说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答:首先,小肠中除含多种粘蛋白、肠激酶外,还含多种消化酶,进一步分解肽类、二糖和脂类使其成为可被吸收的物质;其次小肠的分节运动,可使食靡更充分地与消化液混合,延长食靡在小肠内停留时间,增大食靡与小肠粘膜接触面积,均有利于消化和吸收:再次蠕动可使小肠内容物向大肠方向推进,移行性复合运动则将肠内容物,包括前次进食后遗留的食物残渣、脱落的上皮细胞及细菌等清除干净;阻止结肠内的细菌迁移到终末回肠。因此,说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3、试述能量的作用和生物学意义。 答:能量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摄入与消耗能量之间的平衡关系,营养学上称为能量平衡。体内的能量,一方面不断地释放出热量,维持体温的恒定并不断地向环境中散发,另一方面作为能源可维持各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4、试分析影响不同生理人群能量需要量的主要因素。 ①基础代谢,基础代谢又受年龄、性别、体格、不同生理、病理状况、内分泌、气候及环境条件的影响; ②对食物代谢的反应; ③体力活动等。 5、你如何测定或估算某一人体或人群的能量消耗量。 答:由于空气中含氧量一定,且可测定,故可根据耗氧量的多少来推算所消耗的能量,然而人体的耗氧量可以通过收集所呼出的气量来分析其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容积百分比,用吸入空气的含氧量减去呼出气体中的含氧量,即可计算一定时间内机体的耗氧量。 6、怎样通过合理膳食防止人体能量失衡及相应疾病发生。 答:人们通过饮食获得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和能量,维护自身健康。合理的饮食充足的营养,能提高一代人的健康水平,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延长寿命,提高民族素质。不合理的饮食,营养过度或不足,都会给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饮食过度会因为营养过剩导致肥胖症、糖尿病、胆石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甚至诱发中瘤,如乳腺癌、结肠癌症等。不仅严重影响健康,而且会缩短寿命。饮食中长期养素不足,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多种元素、维生素缺乏,影响儿童智力生长发育,人体抗病能力及劳动、工作、学习能力下降。怀孕期营养不良可引起流产、早产、甚至畸形。总之,饮食得当与否,不仅对自身的健康和寿命影响很大,而且影响后代的健康。 7、碳水化物消化、吸收过程的机理如何? 答: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但由于停留时间短,消化有限;胃中由于酸的环境,对碳水化合物几乎不消化。消化吸收主要有两种形式:小肠消化吸收和结肠发酵。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肠中完成。单糖直接在小肠中消化吸收;双糖经酶水解后再吸收;一部分寡糖和多糖水解成葡萄糖后吸收。在小肠不能消化的部分,到结肠经细菌发酵后再吸收。 8、碳水化物的主要功能有哪些?为什么说它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①供能与节约蛋白质作用;当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时,可以防止体内和膳食中的蛋白质转变为葡萄糖; ②构成体质:是细胞膜的糖蛋白、神经组织的糖脂以及传递遗传信息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重要组成成分; ③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脑、神经和肺组织需要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 ④参与营养素的代谢:脂肪在体内代谢所产生的乙烯基必须与草酰乙酸(葡萄糖代谢产物)结合进入三羧酸循环中才能彻底氧化; ⑤解毒作用:肝内糖原储备充足时,肝细胞对某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和各种致病微生物产生的毒素有较强的解毒能力。 ⑥增强肠道功能:非淀粉多糖类如纤维素和果胶,抗性淀粉、功能性低聚糖等,刺激肠道蠕动,发酵产生的短链

扫描电镜的使用演示 (2)

扫描电镜的使用演示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扫描电镜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通过对表面形貌衬度和原子序数衬度的观察,了解扫描电镜图像衬底原理及其应用。 二、扫描电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扫描电子显微镜利用细聚焦电子束在样品表面逐点扫描,与样品相互作用产行各种物理信号,这些信号经检测器接收、放大并转换成调制信号,最后在荧光屏上显示反映样品表面各种特征的图像。扫描电镜具有景深大、图像立体感强、放大倍数范围大、连续可调、分辨率高、样品室空间大且样品制备简单等特点,是进行样品表面研究的有效分析工具。 扫描电镜所需的加速电压一般在1~30kV,常用的加速电压~20kV左右。图像放大倍数在一定范围内(几十倍到几十万倍)可以实现连续调整,放大倍数等于荧光屏上显示的图像横向长度与电子束在样品上横向扫描的实际长度之比。扫描电镜最常使用的是二次电子信号和背散射电子信号,前者用于显示表面形貌衬度,后者用于显示原子序数衬度。 扫描电镜的基本结构可分为电子光学系统、扫描系统、信号检测放大系统、图像显示和记录系统、真空系统和电源及控制系统六大部分。 三、扫描电镜图像衬度观察 1.样品制备 扫描电镜的优点之一是样品制备简单,对于新鲜的金属断口样品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可以直接进行观察。但在有些情况下需对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 1) 样品表面附着有灰尘和油污,可用有机溶剂(乙醇或丙酮)在超声波清洗器中清洗。 2) 样品表面锈蚀或严重氧化,采用化学清洗或电解的方法处理。清洗时可能会失去一些表面形貌特征的细节,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 3) 对于不导电的样品,观察前需在表面喷镀一层导电金属或碳,镀膜厚度控制在5-10nm为宜。 2.表面形貌衬度观察 二次电子信号来自于样品表面层5~l0nm,信号的强度对样品微区表面相对于入射束的取向非常敏感,随着样品表面相对于入射束的倾角增大,二次电子的产额增多。因此,二次电子像适合于显示表面形貌衬度。 二次电子像的分辨率较高,一般约在3~6nm。其分辨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束斑直径,而实际上真正达到的分辨率与样品本身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电镜的操作条件如高匝、扫描速度、光强度、工作距离、样品的倾斜角等因素有关,在最理想的状态下,目前可达的最佳分辩率为lnm。 扫描电镜图像表面形貌衬度几乎可以用于显示任何样品表面的超微信息,其应用已渗透到许多科学研究领域,在失效分析、刑事案件侦破、病理诊断等技术部门也得到广泛应用。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表面形貌衬度在断口分析等方面显示有突出的优越性。 3.原子序数衬度观察 原子序数衬度是利用对样品表层微区原子序数或化学成分变化敏感的物理信号,如背散射电子、吸收电子等作为调制信号而形成的一种能反映微区化学成分差别的像衬度。实验证明,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背散射电子信号的强度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在样品表层平均原子序数较大的区域,产生的背散射信号强度较高,背散射电子像中相应的区域显示较亮的衬度;而样品表层平均原子序数较小的区域则显示较暗的衬度。由此可见,背散射电

食品营养与健康 蛋白质 复习题

知识点6 蛋白质 一、填空题 1.婴儿必需氨基酸除了成人所需的八种必需氨基酸以外,还有(组基酸)。 2.评价食物蛋白质的好坏主要从食物蛋白质的含量和(蛋白质被消化吸收程度)、(蛋白质利用程度)三方面考虑。 3.谷类食品中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赖氨酸),豆类中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4.可以采用( 蛋白质互补 )的方法来提高粮谷类中蛋白质的生物价值。 5.老年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能力差,同时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下降,容易出现(负)氮平衡。 6.成人的8种必需氨基酸分别是(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色氨酸)。 7.人体内全部蛋白质每天约有( 3 )%左右须更新。 二、选择题 1.在下列食品中蛋白质消化率最高的是( C ) A 整粒大豆 B 豆腐 C 豆芽 D 豆浆 2.以下哪种氨基酸对于婴幼儿来说是必需氨基酸( B ) A.精氨酸B.组氨酸 C.丝氨酸 D.胱氨酸 3.完全素食且不吃豆类者,最容易缺乏的必需氨基酸是(C ) A 亮氨酸 B 异亮氨酸 C 赖氨酸 D 色氨酸 4.豆类与谷类蛋白质有互补作用,是因为豆类含有较多的( C )。 A蛋白质B.必需氨基酸 C.赖氨酸 D.苏氨酸 5.测得某食物样品的含氮量为4g,则该样品中蛋白质含量为( C )。 A.24g B.64g C.25g D.18g 6.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时,作为参考蛋白的是( B )。 A.牛乳蛋白质 B.鸡蛋蛋白质C.大豆蛋白质 D.大米蛋白质7.下面处于负氮平衡的是( C )。 A.正常成年人 B.青少年 C.烧伤病人 D.孕妇 8.人体每天约有多少蛋白质被更新( C )。 A.9% B.26% C.3% D.36% 9.在人体内能够替代尼克酸,并发挥相同作用的氨基酸是( A )。 A色氨酸B赖氨酸C蛋氨酸D苏氨酸 10.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下列奶中蛋白质含量最低的是( D )。 A牛奶 B酸奶 C奶粉 D乳饮料 11.食物中含氮量占蛋白质的16%,由氮计算蛋白质的换算系数是( C )。 A 7.25 B8.25 C 6.25 D 5.25 12.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 C ) A.糖和蛋白质混合食用,以提高食物生物学价值的作用 B.肪和蛋白质混合食用,以提高食物生物学价值的作用 C.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以提高食物生物学价值的作用 D.糖,脂肪,蛋白质以维生素混合食用,以提高食物生物学价值的作用13.计算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时,以其含量为1的氨基酸是( A )A色氨酸 B.牛磺酸 C.赖氨酸 D.组氨酸 14.以下哪种营养素含氮( E ) A.脂肪酸 B.甘油 C.甘油三酯D.蔗糖 E.蛋白质

同济研究方法思考题

第1章思考习题及解答 1.材料是如何分类的?材料的结构层次有哪些? 2.材料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对象是什么,有哪些相应的研究方法? 3.材料研究方法是如何分类的?如何理解现代研究方法的重要性?[答(pdf)] 第2章思考习题及解答 1.区分晶体的颜色、多色性及吸收性,为何非均质体矿物晶体具有多色性? 2.什么是贝克线?其移动规律如何?有什么作用? 3.什么是晶体的糙面、突起、闪突起?决定晶体糙面和突起等级的因素是什么? 4.什么叫干涉色?影响晶体干涉色的因素有哪些? 5.白云母的三个主折射率为N g=1.588,N m=1.582,N p=1.552,如要制造干涉色为1/4λ(147nm) 的试板,在垂直于Ng切面上的切片厚度应为多少? 6.平行金红石(四方)(100)晶面取一薄片,在折射率仪中测得C轴方向为2.616,垂直C轴方向为2.832;试 绘出其光率体,并写出最大双折射率及其光性正负。 7.平行莫来石(斜方)斜方柱面(110)取一切面测得该晶体最大折射率为1.654,垂直斜方柱面另取一切面(001) 面测得其折射率变化在1.644-1.642之间。已知光轴面//(010),试绘出其光率体并写出最大双折射率、光性符号、光性方位。[答(pdf)] 8.普通辉石为正光性晶体,在正交偏光下其最高干涉色为二级黄(R=880nm),⊥B xa切面具有一级亮灰干涉色 (R=210nm),设N g-N m=0.019,求薄片厚度。[答(pdf)] 9.设橄榄石晶体薄片厚度0.03mm,N g=1.689, N m=1.670, N p=1.654,问:垂直B xa切面、垂直B xo切面和平行光轴 面切面上的光程差是多少?[答(pdf)] 10.如何利用锥光镜鉴定晶体的光性和轴性? 11.如何提高光学显微分析的分辨能力?

《材料结构表征及应用》思考题

第二章 1、什么是贝克线?其移动规律如何?有什么作用?在两个折射率不同的物质接触处,可以看到比较黑暗的边缘,在这轮廓附近可以看到一条比较明亮的线细线,当升降镜筒时,亮线发生移动,这条明亮的细线称为贝克线。 贝克线的移动规律:提升镜筒,贝克线向折射率大的介质移动。根据贝克线的移动,可以比较相邻两晶体折射率的相对大小。 2、单偏光镜和正交偏光镜有什么区别?单偏光下和正交偏光下分别可以观察哪些现象?单偏光(仅使用下偏光)下可以观察晶体的形态、结晶习性、解理、颜色以及突起、糙面、多色性和吸收性,比较晶体的折光率(贝克线移动),用油浸法测定折光率等,对矿物鉴定十分重要。 正交偏光镜:联合使用上、下偏光镜,且两偏光镜的振动面处于互相垂直位置。可看到消光现象、球晶。 第三章 1.电子透镜的分辨率受哪些条件的限制? 透镜的分辨率主要取决于照明束波长儿其次还有透镜孔径半角和物 方介质折射率。 2.透射电镜主要分为哪几部分? 电子光线系统(镜筒)、电源系统、真空系统和操作控制系统。 3.透射电镜的成像原理是什么?透射电镜,通常采用热阴极电子枪来获得电子束作为 照明源。热阴极发射的电子,在阳极加速电压的作用下,高速穿过阳极孔,然后被聚光镜会聚成具有一定直径的束斑照到样品上。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束与样品发生作用,产生反映样品微区厚度、平均原子序数、晶体结构或位向差别的多

种信息。透过样品的电子束强度,其取决于这些信息,经过物镜聚焦放大在其平面上形成一幅反映这些信息的透射电子像,经过中间镜和投影镜进一步放大,在荧光屏上得到三级放大的最终电子图像,还可将其记录在电子感光板或胶卷上。 4.请概述透射电镜的制样方法。 支持膜法,复型法、晶体薄膜法和超薄切片法。高分子材料必要时还需染色、刻蚀。 5.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由三极电子枪发射出来的电子束,在加速电压作用下,经过2?3个电子透镜聚焦后,在样品表面按顺序逐行进行扫描,激发样品产生各种物理信号,如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吸收电子、X射线、俄歇电子等。这些物理信号分别被相应的收集器接受,经放大器放大后,送到显像管的栅极上,用来同步地调制显像管的电子束强度,即显像管荧光屏上的亮度。由于供给电子光学系统使电子束偏向的扫描线圈的电源也就是供给阴极射线显像管的扫描线圈的电源,此电源发出的锯齿波信号同时控制两束电子束作同步扫描。因此,样品上电子束的位置与显像管荧光屏上电子束的位置是一一对应的。这样,在长余辉荧光屏上就形成一幅与样品表面特征相对应的画面——某种信息图,如二次电子像、背散射电子像等。画面上亮度的疏密程度表示该信息的强弱分布。 6.扫描电镜成像的物理信号包括哪几种? 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吸收电子、X 射线、俄歇电子等 7.相对于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各有哪些优点? SEM 的景深大、放大倍数连续调节范围大,分辨本领比较高、能配置各种附件,做表面成分分析及表层晶体学位向分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