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中生物 第九讲 实验(一)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教案苏教版必修1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教案苏教版必修1 苏教版必修1原理:蛋白质与试剂产生的颜色反应材料用具:(1)实验材料:豆浆、蛋清稀释液要求: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或器官),颜色宜浅(2)仪器:试管、试管架、小量筒、滴管(3)双缩脲试剂:配制:A液:溶液(2mL),B液:液(3-4滴)使用要求:使用,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注意:不需要隔水加热)操作流程实验结果分析: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蛋白质,则出现色,反之,则。
注意事项1.取材:若用黄豆,必须提前浸泡1-2d。
若用蛋清作实验材料,必须稀释,以免实验后粘住试管,不易洗刷。
2.双缩脲试剂的A液和B液要先后加入,造成碱性环境,使蛋白质与形成紫色络合物,否则Cu2+会先生成Cu(OH)2沉淀,把紫色遮蔽。
3.B液不可过量,否则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生成的紫色。
4.鉴定前应预留部分样液做对照。
[校本作业]1、下列叙述能对蛋白质的功能进行高度概括的是( C)A. B.C. D.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结构式是A.NH—CO B.—NH—CO— C.—NH2—COOH— D.NH2—COOH 3、已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有100个氨基酸形成3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量约为( D )A.12800 B.11018 C.11054 D.116384、通常情况下,分子式为C63H103O65N17S2的蛋白质分子,最多含有肽腱的个数为( D )A.63 B.62 C.17 D.165、血红蛋白分子中含574个氨基酸,共有4条肽链。
在形成此蛋白质分子时,脱下的水分子数、形成肽键数、至少含有的氨基数和羧基数分别是(D)A.573、573、573、573 B.570、573、571、571 C.570、573、4、4 D. 570、570、4、46、有一种二肽,化学式是C8H14N2O5,水解后得到丙氨酸和另一种氨基酸M,则M的R基的化学式是( D )A.—C5H9NO4 B.—C3H5NO2 C.—C5H7O2 D.—C3H5O27、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蛋白质所含氨基酸b/3 个,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最多( D )A. B.C. D.8、有一种“十五肽”的化学式为C x H y N z O d S e(z>15,d>16)。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案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特点。
3. 能够描述和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特点。
难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区别。
教学准备:
1. 教学PPT
2. 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安排: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细胞结构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和好奇,并导入今天的教学内容。
二、学习概念(15分钟)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器等。
3.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区别。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进行一个简单的显微镜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细胞的结构特点。
四、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区别,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五、总结(5分钟)
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细胞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练习题和阅读材料,巩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描述和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实验操作和互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精品教案

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课题】第1节身边的生物科学【教学目标】1、尝试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2、了解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了解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几种传染病。
3、了解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的知识。
4、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基因治疗【教学难点】基因治疗【教学媒体】PPT课件【教学方法】讲解和讨论结合【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激发疑问(1)人类社会现在面临哪些问题?(学生答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
(2)人类健康面临哪些挑战?结合以往知识回答:(1)人类面临着粮食、人口、环境、资源和能源、健康等问题(2)人类健康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威胁,有癌症、心血管疾病、传染病、心理疾病。
观察讨论、探究新知一、癌症对人类的威胁1.提供信息资料(1)20世纪70年代癌症死亡人数每年70万,90年代114万,21世纪初150万每年。
(2)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1 世纪全球80多亿人,将有1亿人死于癌症,癌症将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2.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癌症对人类的威胁。
请结合以下问题,阅读书本P2的内容。
(1)哪些因素会导致癌症的发生?(2)事实1中发病率上升较快的有哪些?你认为是什么原因?(3)为什么农村发病率上升比城市的高的多?(4)事实2归纳的癌症发病率上升原因有哪些?结合事实分析癌症的预防措施。
分析、讨论,表达见解:(1)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都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2)发病率上升较快的是肺癌和肝癌,肺癌的原因是吸烟、环境污染,肝癌的原因是不健康的饮食、压力大、劳累。
(3)可能是农村环境污染加剧、化工厂、健康知识少、防癌意识淡薄……(4)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老龄化、吸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缺乏体育锻炼。
预防措施主要是禁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发病率,还有三分之一可以通过早期诊断得到有效治疗。
3.进一步说明知识,与生活联系(1)生物因素是病毒等,侵入人体导致组织发生肿块等;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辐射;化学因素有烟中的烟碱、尼古丁,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一些化学药品。
高中生物 生物科学和我们学案苏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生物科学和我们学案苏教版必修11、知道生物科学含义和意义,能分析生物科学与现实生活的体现。
2、学会科学对比分析、理解对照实验的意义。
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感悟生命的平凡与神奇;激情投入,体验学习快乐。
关键词:生物科学、对照实验【学习内容】1、生物学科1、思考生物的特征2、生物科学的含义与意义生物类学科,通常包括: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化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生生物学,免疫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
3、生物科学与现实的联系农业:健康:医疗:环保:4、生物科学与职业的关系园林师、种植、城市建设与园林绿化(设计人员与园林管护人员)、水产养殖、医生、酿酒、微生物制药、海关(如对进出口岸的商品进行检疫)、经济和贸易(有关生物及生物制品的交易活动)、军事(如与军人需要学习关于野外生存与防护的有关野生生物知识、生物武器与反生物武器)、环境保护(如水质监测、水土流失的治理、沙漠化的治理、水利工程的修建等)、心理科学研究者、、、、、、、、、事业单位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液中心,各种医院,微生物研究所,环保局下属的事业单位(具体需要查),药品检验所,质量监督研究所,学校二、科学实验对照实验1、学会区分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2、分析设置对照实验的意义【课堂检测】1、一位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
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
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处理措施相同。
结果如下:地块甲乙丙丁戊施肥情况尿素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硫酸铵不施肥小麦收获量55、5665、2656、8855、4455、11 从表中可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 )A、KB、NC、PD、S2、华北某地经常出现苹果小叶病,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
现有如下材料,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探究以上猜测哪个正确。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一教案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一教案
学科:生物
教材版本:苏教版必修一
课题: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理解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代谢过程。
3. 能够描述细胞的器官和功能。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器官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教具准备:
1. 幻灯片或教材图片
2. 玻璃片和显微镜
3. 实验用的生物样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一张细胞的图片来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二、新课讲解(15分钟)
1. 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质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讲解细胞的功能:营养、代谢、生长和繁殖。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样本,描绘所见的细胞结构。
2. 学生进行细胞膜、线粒体等细胞器官的实验,观察其结构和功能。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讨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2. 总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阅读相关课外资料的作业,了解其他细胞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和实验的能力。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苏教版高一必修1生物全册教学案(有答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1生物全册教学案(有答案)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第一节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一、组成细胞的析原子和分子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举例说出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理解细胞中水和无机盐的功能;②正确理解分子是原子通过各种化学键形成的。
2、能力目标:能根据水和无机盐的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3、德育目标:认同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学会辨证地看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
难点:原子间相互作用形成化学键。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言:除病毒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那么,细胞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学生讨论回答,引入新课。
第一节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一)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引导与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2页第2—3段,回答以下问题:(1)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主要有哪些?元素玉米人O44.4314.62C43.5755.99H6.247.46N1.469.33K0.921.09Ca0.234.67P0.203.11Mg0.180.16S0.170.78(2)不同生物体内的元素的种类和含量有无差别?(3)生物体和非生物界的元素相同吗?(4)举例说明生物体缺乏必需元素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分析与讨论]:阅读右表,并分析讨论:(所含元素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结论:总结与拓展]:1、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一)大量元素: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98%)。
2)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元素:,基本元素:主要元素: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氧(O)(占65%)细胞干重含量最多的元素:碳(C)(55.99%)(二)微量元素:Fe、Mn、B、Cl、Zn、Mo、Cu、Ni2、生物缺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人体缺硒可能导致病人体缺铁可能导致病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最新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配套教学设计全集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精品教案汇总一、健康问题1.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生物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3.发病率上升的癌症主要是胃癌、肝癌、肺癌和白血病。
4.癌症发病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5.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主要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等。
6.病死率较高的传染病主要是狂犬病、艾滋病、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等。
7.基因诊断技术能够对许多病原体进行诊断。
二、科学实验1.观察(1)概念:观察就是用一种或多种感官去收集有关这个世界的信息。
(2)要求:观察必须真实、准确。
2.测量(1)作用:能对被测量的对象用比较精确的数据加以表示。
(2)要求: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力求测量结果精确。
3.实验设计:巧妙地设计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中检验假设正确性的最佳途径。
4.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1)数据收集:是指把分类、观察或测量得到的内容如实地记录下来的过程。
(2)分析数据:是指运用数学知识(如统计学方法)整理、分析、归纳各种数据,可能会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得出独到见解的过程。
5.安全实验:科学实验需要确保实验安全。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2)发病率上升的癌症主要是胃癌、女性乳腺癌等(×)(3)病毒性肝炎是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4)为获得精确数据、除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外,还需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5)检验假设正确与否的最佳途径是科学测量(×)(6)把分类、观察或测量得到的内容如实地记录下来的过程称为数据收集(√)2.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明显地降低癌症发病率()A.熬夜B.健康的生活方式C.多吃补药解析:选B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癌症报告》中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将癌症发病率降低1/3。
3.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A.坏血病B.狂犬病C.禽流感解析:选A坏血病是由于机体缺乏维生素C而导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不属于传染病;狂犬病和禽流感都是传染病。
2018版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学案:2.2.3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课时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学习目标1说出核酸的种类、结构(重难点)。
2•简述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功能。
損敦帝自主*m Biii 薊li 靈籃応務11预菽裁赫濒isI 基础知识|一、 核酸的化学组成 1. 分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DNA ; 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 RNA 。
2.元素组成:核酸由C 、H 、0、N 、P 五种元素组成。
二、 核酸的结构 1.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核苷酸(1) 组成:一个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如下图所示:2•核酸的构成 (1) 核酸的结构层次核酸]水解闌闵(2)种类:根据五碳糖的不同,酸。
①脱氧核苷酸:构成 ②核糖核苷酸:构成 DNA 的基本单位,如图:RNA 的基本单位,如图:(简称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九碳帮 含盪碱英(2) 核酸的形成①每个核酸分子是由几十个乃至上亿个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②绝大多数DNA由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________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勾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③RNA通常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
三、核酸的分布、功能核酸种类分布作用DNA主要在细胞核中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RNA主要在细胞质中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储存遗传信息|自查自纠|判断正误:(1) 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 ) (2) D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 ) (3) 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碱基构成。
( ) ⑷DNA和RNA的区别是五碳糖的成分不同。
( ) (5) 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
( ) (6) 无论细菌、真菌还是动植物细胞,其遗传物质均为DNA。
( ) 答案⑴V (2) X (3) X (4) X (5) X (6) V|图解图说|★DNA具有特种特异性,可通过分析不同特种的DNA来判断不同特种间的亲缘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讲实验(一)测试内容测试要求五年考情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原理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实验结果及其分析BAC2013、2014、2015、2017(选)、2016(主)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原理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实验结果及其分析BAC2015(选)、2016(选、主)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原理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实验结果及其分析BAC2013(主)、2015(选)、2016(主)1.还原糖与________发生作用,生成________沉淀;脂肪被________染成________;蛋白质与________发生作用,产生________反应。
2.观察有丝分裂时常用的材料是____________细胞。
染色体易被________________(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染成深色。
3.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细胞的________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细胞液的浓度________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________,当细胞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开来,也就是________。
当细胞液的浓度________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使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5.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________放大倍数与________放大倍数的________。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______,距装片距离越________;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______。
6.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如字母“b”所成的像是________。
要移动物像到视野中央时,应向________方向移动装片。
1.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1) 溶液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NaOH浓度为0.1 g/mL,CuSO4浓度为0.05 g/mL;双缩脲试剂中NaOH浓度为0.1 g/mL,CuSO4浓度为0.01 g/mL。
(2) 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使用时,先把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等量混合,然后立即使用,并需进行水浴加热后观察;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NaOH溶液,再滴加几滴CuSO4溶液,振荡后直接观察。
2.光学显微镜的使用(1) 制作装片:材料要少而薄。
盖盖玻片时,一定要缓慢,且与载玻片成45°角,防止装片中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2) 低倍镜观察: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调焦→观察。
(3) 高倍镜观察“四字诀”(4) 视野中细胞数目的相关计算3. 有丝分裂实验流程(1) 洋葱根尖细胞培养:实验课前3~4 d 培养(温暖、常换水),待根长到5 cm 。
(2) 装片的制作⎩⎪⎪⎪⎨⎪⎪⎪⎧解离⎩⎪⎨⎪⎧取材:取根尖2~3 mm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HCl 溶液和95%的酒精溶液按1∶1体积比混合解离时间:3~5 min解离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解离程度:根尖酥软漂洗⎩⎪⎨⎪⎧漂洗液:清水漂洗时间:10 min漂洗目的: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染色液:0.01 g/mL 或0.02 g/mL 的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染色时间:3~5 min染色目的:使染色体(或染色质)着色制片: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复加一块载玻片用拇指轻压(使细胞分散开)(3) 观察⎩⎪⎨⎪⎧先低倍镜:根据细胞特点找到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后高倍镜:先找中期细胞,后找前、后、末期细胞(绝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少数处于 分裂期。
因为间期时间远长于分裂期)4. 根尖结构及实验观察图像5.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步骤【例1】(2018届徐州模拟)下列有关“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步骤C中只需滴加1滴的蔗糖溶液B. 整个实验现象的观察应维持在低倍镜下C. 步骤A具体操作过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D. 步骤F观察实验结果和步骤D相比,液泡颜色变深笔记:____【例2】(2018届徐州模拟)花生种子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又含有大量脂肪。
用花生种子进行有机物鉴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脂肪颗粒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B.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C. 需要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切片中的脂肪颗粒D. 蛋白质鉴定过程一定需要水浴加热笔记:____【例3】在完成了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后,某同学绘制了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展示部分染色体),据图回答:(1) 此时期继续发展,将在________位置出现 ________,逐渐扩展形成________,最终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2) 该同学“有丝分裂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如下:(一)解离:剪取洋葱根尖5 cm,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体积比为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 min。
(二)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0.01 g/mL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 cm。
(三)漂洗:将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 min。
(四)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请改正“报告”中的1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全班20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汇总表(注:各小组计数50个细胞,实验条件与观察计数方法相同):(1) 若已知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12.0 h,请根据汇总表,估算细胞分裂期的时间为 ________(单位:h,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 有些因素会影响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实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误差。
因而对整个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有________。
①取材时间②根尖培养温度③解离时间长短④载玻片厚度⑤计数的细胞是否属于分生区细胞⑥细胞周期各时期区分是否准确笔记:____1. (201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在2 mL梨汁中加入适量现配的斐林试剂,经水浴加热后出现的沉淀呈( )A. 蓝色B. 紫色C. 砖红色D. 橘黄色2. (2016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在盖玻片一侧滴入0.3 g/mL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 )A. 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B. 液泡体积变大C. 液泡紫色变浅D. 细胞体积明显增大3. (2015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某同学欲探究花生种子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A. 碘液B. 龙胆紫染液C. 苏丹Ⅲ染液D. 双缩脲试剂4. (2015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苹果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振荡后即可看到砖红色沉淀B. 为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在足够大的人群中随机取样分析C. 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用清水对解离后的根尖进行漂洗D. 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计数前,将培养液静止一段时间后再吸取取样5. (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马铃薯块茎中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应选用的试剂是( )A. 碘液B. 苏丹Ⅲ染液C. 双缩脲试剂D. 斐林试剂6.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为了检测花生子叶中是否含有脂肪,应选用的化学试剂是( )A. 斐林试剂B. 碘液C. 苏丹Ⅲ染液D. 双缩脲试剂7. (2015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为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现象,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材料用具:紫色洋葱鳞片叶,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实验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1)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条件是蔗糖溶液浓度________(填“>”“<”或“=”)细胞液浓度。
(2) 步骤甲中,盖盖玻片时,将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将另一侧轻轻缓慢放下,这样操作可以防止出现________。
(3) 步骤乙用显微镜观察的主要目的是__。
(4) 步骤丙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________,以保证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完全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5) 植物细胞工程中,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质壁分离的细胞,获得原生质体的效果更好。
此酶解过程不能在低浓度的溶液中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也不能在过高浓度的溶液中进行,原因是__。
8. (2016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有几位同学利用不同生长时期的大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问题:(1) 选取大豆种子检测子叶中的脂肪与蛋白质,图1、图2分别为相应步骤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图1 图2图1玻片上的子叶切片已经用苏丹Ⅲ染液染色3 min,接着滴加1~2滴试剂甲的作用是________。
图2中试剂乙的名称和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 选取大豆幼根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①在下列器具中,该实验一般需要用到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②同学甲看到同学乙剪取大豆的一条幼根根尖所做的实验效果很好,于是同学甲也从该条幼根上剪取一段进行实验,经规范操作后始终没有能观察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其原因是____。
(3) 现欲探究大豆不同叶龄叶片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异,请你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____。
9.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图表示“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
请据图回答:(1) 步骤甲称为________。
(2) 步骤乙的目的是__。
(3) 步骤丙常用的化学试剂是__。
(4) 在步骤丁的操作过程中,将酥软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后,还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
(5) 某学校不同班级学生在同一天不同时间进行了上述实验,结果发现实验效果有明显差异。
为了探究该实验取材的最佳时间,请你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__ __。
1.(2018届南京模拟)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制作临时装片的流程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B. 可选择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C. 观察时,找到前期细胞后可观察其继续分裂的过程,在中期清晰观察染色体形态D. 制片时,盖上盖玻片后还要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压片2. (2018届盐城模拟)某同学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都不调节反光镜,仅更换目镜或物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结果看到下图所示的4种视野,其中最暗的是()A B C D3. (2018届无锡模拟)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A. 将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与斐林试剂混合,就会出现砖红色沉淀B. 将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会出现气泡C. 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最终变成蓝色D. 做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用口腔上皮细胞效果比较理想4. (2017届宿迁模拟)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可用双缩脲试剂来鉴定尿液中的葡萄糖B. 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C. 用切片法鉴定脂肪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D. 蛋清稀释液加入蛋白酶充分反应后,加入双缩脲试剂不再出现紫色5. (2016届徐州模拟)下列实验中需要用到显微镜的是( )A. 鉴定苹果组织中的还原性糖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C. 探究洋葱根尖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D.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6. (2016届南菁中学模拟)将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后装入一半透膜袋内,扎紧袋口后将此袋放入装有蒸馏水的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从烧杯的液体中取样并等量分装于几个试管中,各滴入不同的试剂进行相应的检测,最可能观察到的是( )A. 滴入碘液→摇匀→溶液变成蓝色B. 滴入斐林试剂→隔水加热→有砖红色沉淀C. 滴入苏丹Ⅲ染液→隔水加热→溶液变成橘黄色D. 滴入双缩脲试剂→摇匀→溶液变成紫色7. (2018届连云港模拟)下表是某同学做实验时列举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