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燃烧课程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 课题1《燃料的燃烧》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料的燃烧》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化学中关于能源利用与开发的重要章节,通过燃料的燃烧引入,使学生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认识不同燃料的燃烧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为后续学习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奠定基础。
本课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化学知识的应用,也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等,对燃烧现象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
但他们对燃烧的本质、燃烧的条件、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以及不同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等深层次问题还缺乏系统地理解和科学地认识。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环保意识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设计思路针对“燃料的燃烧”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思路:首先,通过展示燃烧现象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其次,通过对比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然后,结合生活实际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理解;最后,通过总结和反思,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科学思维】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类型燃料(如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的燃烧特性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与实践】学生能够了解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原理,以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五、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六、教学难点通过燃烧条件推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导入新课(约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如燃气灶点火、汽车尾气排放等),引导学生思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第四章 燃气燃烧方法

天然气和空气在多孔陶瓷板上 燃烧时的温度变化曲线
L0为小孔式火道长度
第三节 完全预混式燃烧
2、冷却法防止回火
•冷却火孔以降低火孔出口的火焰传播速度,从而防止回火。
第四节 燃烧过程的强化与完善
一、两个热强度
1. 面积热强度:指燃烧室(或火道)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
通常碳粒来不及在高温区烧完,随气流流入火焰尾部低温区,燃 烧由扩散区转为动力区(温度低造成),此后,碳粒的燃烧可能完全中 断,未燃尽的碳粒冷却后便形成碳黑,沉积在加热表面或管壁上。
五、火焰辐射
◆ 燃气火焰辐射有两种情况:
①、不发光的透明火焰的辐射,主要为高温气体的辐射,如 CO2、H2O。
②、黄色、光亮而不透明的光焰辐射,其中火焰内的游离碳 粒子产生的固体辐射占很大比例。气体辐射仅在窄波段进 行,辐射能力弱,而发光固体颗粒辐射具有连续发射光谱 能力,辐射能力强。
四、紊流预混火焰的稳定
◆ 采用人工的稳焰方法,出发点仍为改变气流速度以及改 变传播速度。
◆常用方法:在喷口处设置一个点火源。
1. 连续作用的人工点火装置,如炽热物体,辅助火焰。如图 1 2.使炽热的燃烧产物流回火焰根部形成点火源,如采用火焰稳定器:圆棒、
V型棒、锥体、平盘、鼓形盘等。如图2
图1 用辅助火焰作点火源 1—燃烧器火孔;2—小孔;3—环形缝隙
② 火焰焰面为圆锥形,焰面以内为燃 气,焰面以外为空气,焰面处α=1,燃 烧产物浓度最大。 ③ 火焰长度与气流速度成正比,对同 一种燃气和同一燃烧器,气流速度越大, 火焰越长。 ④ 燃气流量一定时,火焰长度与气流 速度无关,仅与气体的扩散系数成反比。 扩散系数越大,火焰越短。(扩散系数即
燃气输配优秀课程设计

燃气输配优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燃气输配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运行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燃气输配过程中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燃气输配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掌握燃气输配过程中各环节的基本原理;–熟悉燃气输配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燃气输配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具备燃气输配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的能力;–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燃气输配系统进行监测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燃气输配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燃气输配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燃气输配系统的原理、结构和运行方式。
具体安排如下:1.燃气输配系统的基本原理:介绍燃气输配系统的压力、流量、温度等基本参数,阐述燃气输配过程中各环节的物理和化学原理。
2.燃气输配系统的结构:讲解燃气输配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储气设施、输配管道、阀门、计量设备等,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燃气输配系统的运行方式:分析燃气输配系统的运行过程,包括启动、停机、调度、故障处理等,并探讨运行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燃气输配系统的原理、结构和运行方式。
2.讨论法:学生就燃气输配系统运行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燃气输配系统案例,使学生了解燃气输配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燃气输配系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充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优秀的燃气输配专业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燃气输配专业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燃气输配系统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城市燃气输配课程设计

城市燃气输配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城市燃气输配系统的基本组成、运行原理及重要性。
2. 掌握城市燃气输配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3. 了解城市燃气输配系统的安全措施和环保要求。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燃气输配系统运行中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城市燃气输配系统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燃气输配技术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燃气输配系统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对城市燃气输配系统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对城市燃气输配系统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进一步学习和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城市燃气输配系统概述:包括燃气种类、性质及其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燃气输配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燃气输配系统的主要设备:详细讲解输气管道、调压站、储配站、计量站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及运行维护要点。
3. 燃气输配过程中的技术参数:涉及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的测量与计算,以及相关技术标准。
4. 燃气输配系统的设计与施工:介绍设计原则、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结合案例分析教学。
5. 燃气输配系统的安全与环保:分析燃气泄漏、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应急处理措施,强调环保要求及节能减排。
燃气设计说明书(1)

设计说明书一. 设计题目:某开发区燃气输配管网设计 二. 设计目的燃气输配课程设计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完《燃气输配》后的一次综合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城市燃气管网的设计方法,了解设计流程,熟悉设计手册、图集、设计规范、设备样本的使用方法。
通过该课程设计进一步掌握燃气输配工程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燃气所需流量计算,燃气分配管网计算流量计算,水力计算,环网平差计算的具体方法,学会绘制设计图纸,编制设计说明就算书,从而达到具有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燃气输配系统设计的能力。
三.设计任务根据某开发区基础资料设计该城市燃气输配管网工程,内容包括燃气中压管道的布线、平差及水力计算。
四.设计原始资料1.某开发区规划总平面图2.设计原始资料某开发区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位于东经103,05,北纬26,25,距昆明市330公里。
2.1城市居民人口数及建筑物情况该城镇规模5万人,人口密度400人/公顷,人民生活消费水平中等。
该城镇海拔高度1700-1850 2.3气象资料2.4城市燃气有关参数 2.5燃气用户资料五.燃气性能参数(表)1、 天然气的平均分子量:燃气是多组分的混合物,不能用一个分子是来表示。
通常将燃气的总质量与燃气的摩尔数之比称为燃气的平均分子量。
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可按下式计算: 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等于各组分的分子量之和,即)..........(10012211n n M y M y M y M +++⨯=式中——M :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y 1、y 2、…y n :各单一气体容积成分(%); M 1、M 2、…M n :各单一气体分子量故 )..........(10012211n n M y M y M y M +++⨯==1001⨯(96⨯16.0430+30.0700⨯0.016+44.0970⨯0.0035+58.1240⨯0.003+28.0104⨯0.0015 +44.0098⨯0.0095+28.0134⨯0.004+2.016⨯0.0025)=16.7883(kmol m 3)2、 天然气的摩尔容积:混合气体的摩尔容积等于各组分的摩尔容积之和,即)..........(10012211mn n m m m v y v y v y V +++⨯=式中——m V :混合气体平均摩尔容积,m 3/kmol ;y 1、y 2、…y n :各单一气体容积成分(%); Vm 1、Vm 2、…Vm n :各单一气体摩尔容积m 3/kmol 故 )..........(10012211mn n m m m v y v y v y V +++⨯==1001⨯(96⨯22.3621+22.1872⨯0.016+21.9362⨯0.0035+21.5036⨯0.003+22.3984⨯0.0015 +22.2601⨯0.0095+22.403⨯0.004+22.427⨯0.0025)= 22.3546(kmol m 3)3.天然气的平均密度:单位体积的燃气所具有的质量称为燃气的平均密度。
燃气设计培训计划

燃气设计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燃气设计是工程设计领域中一个重要的专业技术领域,其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安全、经济和环保等方面。
因此,进行燃气设计培训对于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保障设计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次培训的目标是帮助培训对象掌握燃气设计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燃气设计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燃气设计的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燃气的基本概念、管道设计、燃气设备选型、安全防护等方面。
二、培训内容1. 燃气的基本概念- 燃气的种类和特性- 燃气的燃烧原理- 燃气的安全问题2. 管道设计- 燃气管道的基本原理- 管道材料及连接方式- 管道设计参数的计算3. 燃气设备选型- 燃气热水器、燃气锅炉等设备选型- 燃气设备的安装与调试4. 安全防护- 燃气安全管理制度- 燃气泄漏的处理方法- 燃气爆炸事故防范三、培训方式本次燃气设计培训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
理论学习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由专业的燃气设计专家和工程师进行讲解,结合案例分析,使学员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实践操作方面,则由学员亲自进行燃气设计的实际操作,以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四、培训流程1. 燃气基本概念的学习- 介绍燃气的种类和特性- 燃气的燃烧原理- 燃气的安全问题2. 管道设计的学习- 管道设计的基本原理- 管道材料及连接方式- 管道设计参数的计算3. 燃气设备选型- 燃气热水器、燃气锅炉等设备选型- 燃气设备的安装与调试4. 安全防护- 燃气安全管理制度- 燃气泄漏的处理方法- 燃气爆炸事故防范五、培训考核为了更好地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本次培训将设置期末考试,考试内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覆盖培训内容的各个方面。
通过考试成绩的评定,来评估学员的培训效果和学习成绩。
六、培训评估为了了解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本次培训将进行培训评估,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通过学员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培训方案,提高培训质量。
七、结束语燃气设计培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设计质量和工程安全。
燃气供应课程设计

燃气供应课程设计
燃气供应是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燃气供应课程设计而言,主要需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燃气的性质、燃气管道的构造和运行,燃气供应的安全问题等。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燃气的性质。
燃气是一种气体混合物,由天然气、液化气等组成,其主要特性为易燃、易爆、与空气混合后极易燃烧。
在燃气供应中,我们需要学习气体的成分、燃烧的条件等知识。
另外,我们还需学习到燃气供应的原理,掌握压力、流量等基本概念。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燃气管道的构造和运行。
燃气是通过管道输送的,因此我们要了解管道的材质、直径、长度、防腐等重要信息。
加强对管道维护保养的重视,必要时需要定期检查、清洗管道,确保管道内部无堵塞、损坏等情况,从而确保燃气能够顺畅地输送到每个用户终端。
最后,燃气供应的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燃气泄漏、管道破裂、燃气中毒等问题都会威胁到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燃气供应的安全知识,包括如何使用燃气设备、如何检测燃气泄漏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也要学习如何快速抢修、处理紧急情况。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比如:如何合理使用燃气设备、如何进行燃气节能、燃气环保等问题。
这
些内容不仅有利于提高燃气供应效率,也能带动人们的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燃气供应课程设计需要涉及到燃气的性质、燃气管道的构造和运行,燃气供应的安全问题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加深对燃气的认识,还能有效提高人们对燃气供应的理解和支持度,从而为建设更安全、更环保的城市生活做出贡献。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3

燃烧与燃料4.通过学习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认识二氧化碳的变化规律,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
5、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能举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1.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知道化学变化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控制条件能够促进或抑制化学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懂得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了解我国能源和资源的国情,树立资源观的树立、环保意识的强化、化学科学价值的体现。
对应课标1、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的措施。
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2、认识常见化石燃料。
探究化石燃料燃烧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选择燃料时应考虑的因素,学会统筹安排选择合适的燃料。
知道石油、煤的一些代表性的综合利用措施。
2.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大烧杯罩住,另一支蜡烛放在空气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束将蜡烛吹灭。
3.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木条和一小块煤,同时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1.酒精为什么会燃烧,而水却没有燃烧?2. 用大烧杯罩住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而没有罩住的蜡烛却能正常燃烧?3.木条要比煤先燃烧?【追问】物质燃烧需要几个条件?这些条件是必须同时具备,还是有一个即可?【板书】燃烧的定义和条件【点拨】着火点:是使物质能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一般不会改变。
【教师演示】将蘸了酒精和水的混合物的手绢点燃。
【引言】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展示】多媒体展示火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图片。
在日常生活中你用过哪些灭火方法呢?想想看,在下面的情况下应采用什么方法灭火?采用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够灭火。
【多媒体出示】寻找灭火的方法:【设疑】灭火的原理与燃烧的条件有什么样的关系?对比分析,增强理解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