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输配官网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燃气输配课程设计

燃气输配课程设计

燃气输配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燃气输配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相关术语;2. 使学生了解燃气输配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及其计算方法;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燃气输配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燃气输配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查阅资料、整理信息、团队协作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燃气输配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燃气输配技术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燃气输配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际工程问题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缺乏实践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燃气输配系统基本组成:讲解燃气输配系统的组成及其各部分功能,包括燃气输气管、配气管、调压站、用气设备等。

2. 燃气输配工作原理:介绍燃气输配过程中压力、流速、温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阐述输配系统的工作原理。

3. 燃气输配主要参数计算:讲解燃气输配过程中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如流量、压力损失、温度变化等。

4. 我国燃气输配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我国燃气输配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国内外燃气输配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5.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节:燃气输配系统基本组成及功能- 第二节:燃气输配工作原理- 第三节:燃气输配主要参数计算- 第四节:我国燃气输配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教材章节关联:- 第一章 燃气输配系统概述- 第二章 燃气输配系统的主要设备- 第三章 燃气输配系统设计计算- 第四章 燃气输配技术发展概况教学内容进度安排:- 1课时:燃气输配系统基本组成及功能- 1课时:燃气输配工作原理- 2课时:燃气输配主要参数计算- 1课时:我国燃气输配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讲解燃气输配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计算,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理论知识框架。

室内燃气输配课程设计

室内燃气输配课程设计

室内燃气输配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室内燃气输配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 掌握室内燃气管道的布局设计、设备选型与安装要求;3. 了解室内燃气输配过程中的安全知识及防护措施。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室内燃气输配系统中的实际问题;2. 能够正确进行室内燃气管道的布局设计,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安装;3.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室内燃气输配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室内燃气输配工程的责任心,提高安全意识;2. 增强学生对燃气能源的认识,培养节能环保意识;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以理论为基础,实践操作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年级相关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对室内燃气输配系统有一定了解,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室内燃气输配系统概述- 燃气种类及其特性- 室内燃气输配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 室内燃气管道设计- 管道布局设计原则与方法- 管材、管件及阀门的选择与应用- 燃气管道安装要求与施工技术3. 室内燃气设备选型与安装- 燃气表的选型与安装- 燃气灶、热水器等设备的选型与安装- 燃气设备安装过程中的安全措施4. 室内燃气输配系统安全与防护- 燃气泄漏检测与报警系统- 燃气泄漏应急处理措施- 室内燃气管道及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室内燃气管道设计实践操作- 室内燃气设备安装实践操作- 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组织和系统安排,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进度安排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掌握室内燃气输配系统的设计、安装及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燃气输配》课程设计任务书

《燃气输配》课程设计任务书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题名称:燃气输配系别:市政工程系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班级:09环设2012年月日至2012年月日周指导教师签字:王造奇、李雪飞、李悦敏系主任签字:2012年月日根据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大纲制订本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是《燃气输配》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巩固所学燃气输配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了解小区、建筑单体燃气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和步骤;初步掌握使用各种规范、手册等技术资料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二、课程设计题目某小区庭院燃气管道施工图设计注:给每组学生提供不同的小区规划平面图、气源参数,每15人一组。

三、指导教师及设计分组1、指导教师:王造奇、李雪飞、李悦敏2、设计分组:设计小组人数指导教师第一组15 王造奇第二组15 王造奇第三组15 李雪飞第四组15 李雪飞第五组15 李悦敏第六组15 李悦敏四、课程设计时间及进度安排1、起止时间:2012年月日-2012年月日2、进度安排:进度安排内容及要求备注下达课程设计任务,收集分析资料1天气源相关性质的计算1天用气量的计算、燃气管道平面布置1天水力计算1天燃气工程设计绘图1天整理计算书1天注:以上时间进度,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五、设计原始资料1、气源参数:天然气(不同的成分体积含量,具体数据另附)。

2、小区规划平面图。

六、设计成果1、设计计算●气源性质计算:包括气源的密度、热值、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爆炸极限等。

●燃气用量计算:同时工作系数法.●水力计算:确定管径,阻力平衡,计算压力损失。

2、设计成果及要求(1)设计计算书一份,主要内容应包括:①工程概况,②设计依据,③气源性质计算,④燃气用量计算,⑤水力计算。

(2)图纸1)设计说明1张(2#图)应包括工程概况、设计依据、主要设备材料表、图例等。

2)庭院燃气管道平面图:1张,反映小区燃气管道的平面布置,各管段的管径,燃气调压设施的位置,主要阀门、管件等的位置等。

燃气输配优秀课程设计

燃气输配优秀课程设计

燃气输配优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燃气输配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运行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燃气输配过程中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燃气输配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掌握燃气输配过程中各环节的基本原理;–熟悉燃气输配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燃气输配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具备燃气输配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的能力;–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燃气输配系统进行监测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燃气输配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燃气输配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燃气输配系统的原理、结构和运行方式。

具体安排如下:1.燃气输配系统的基本原理:介绍燃气输配系统的压力、流量、温度等基本参数,阐述燃气输配过程中各环节的物理和化学原理。

2.燃气输配系统的结构:讲解燃气输配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储气设施、输配管道、阀门、计量设备等,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燃气输配系统的运行方式:分析燃气输配系统的运行过程,包括启动、停机、调度、故障处理等,并探讨运行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燃气输配系统的原理、结构和运行方式。

2.讨论法:学生就燃气输配系统运行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燃气输配系统案例,使学生了解燃气输配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燃气输配系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充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优秀的燃气输配专业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燃气输配专业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燃气输配系统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城市燃气输配课程设计

城市燃气输配课程设计

城市燃气输配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城市燃气输配系统的基本组成、运行原理及重要性。

2. 掌握城市燃气输配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3. 了解城市燃气输配系统的安全措施和环保要求。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燃气输配系统运行中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城市燃气输配系统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燃气输配技术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燃气输配系统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对城市燃气输配系统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对城市燃气输配系统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进一步学习和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城市燃气输配系统概述:包括燃气种类、性质及其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燃气输配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燃气输配系统的主要设备:详细讲解输气管道、调压站、储配站、计量站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及运行维护要点。

3. 燃气输配过程中的技术参数:涉及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的测量与计算,以及相关技术标准。

4. 燃气输配系统的设计与施工:介绍设计原则、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结合案例分析教学。

5. 燃气输配系统的安全与环保:分析燃气泄漏、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应急处理措施,强调环保要求及节能减排。

燃气输配课程设计

燃气输配课程设计

燃气输配课程设计河南城建学院《燃气输配》课程设计班级专业学号姓名课程名称燃气输配指导教师2021年12月《燃气输配》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任务书1 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消化和巩固《燃气输配》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设计知识,并把它应用的工程设计中去,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设计原则,程序和内容。

熟练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熟悉有关技术法则和内容,培养学生施工设计思维能力和制图能力,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的认真态度。

2 设计内容(1) 燃气量的计算包括最大小时, 日,月,年计算需求温度。

(2)方案比较与确定要求提出2-3中选择方案,就占地面积,建筑造价,扩建余地,投资大小等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后,确定最佳方案。

(3) 设计计算调压,贮存,加压设备并选择其他服设备,要求有计算依据和计算过程或说明。

(4) 必须有环状管的设计计算内容。

3 绘图要求(图中必须有简明扼要的设计说明与技术要求)(1)系统图一张,要求付出图例,标出设备编号和管径大小及安装高度等内容。

(2)设备平面布置图一张,要求给出设备平面图布置位置,设备已规定画图绘制,表明设备编号并附录设备明细表,设备定位尺寸要齐全清晰。

标明指北针。

(3)设备布置局部剖视图或施工大样图一张。

(4)设备材料明细表。

(5)设计与施工说明图一张。

4 提交成果(1)设计说明书,A4只打印,装订成册。

(2)设计施工图纸。

图纸不少于3-4张,装订成册。

(3)电子光盘。

5主要参考资料(1)《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21 建工出版社。

(2)(3)(4)(5)(6)(7)(8)《CJJ33-2021 城镇燃气输配施工及验收规范》建工出版社《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及扬手规范》(CJJJ2-99)《工业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5-82)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9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工出版社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002)二基础资料1 北京市某区所使用的燃气的基本资料:1(1)北京市盐化小区使用燃气种类及其成分;(2)北京市盐化小区规划地形图;(3)北京市盐化小区人口居住情况表;(4)北京市盐化小区燃气气化率;(5)北京市盐化小区天然气输配工程可行性报告。

大学燃气输配课程设计

大学燃气输配课程设计

大学燃气输配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燃气输配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及运行机制。

2. 学习并熟知城市燃气输配管网的布局、设计及施工要求。

3. 掌握燃气输配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及安全技术指标。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燃气输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 具备对燃气输配系统进行初步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的能力。

3. 能够熟练使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燃气输配系统的检测与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燃气输配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燃气输配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性。

3. 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具体学习成果,为今后的工作实践和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燃气输配系统概述:介绍燃气输配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分类,使学生了解燃气输配系统的整体框架。

2. 燃气输配设备与设施:讲解输配系统中常用的设备与设施,如燃气管道、阀门、调压器、计量装置等,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及性能。

3. 燃气输配管网设计:阐述城市燃气输配管网的布局原则、设计方法及施工技术要求,提高学生对管网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

4. 燃气输配系统运行与管理:探讨燃气输配系统的运行机制、调度策略、安全技术措施以及运行管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运行与管理要点。

5. 燃气输配系统安全技术:介绍燃气输配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指标、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1. 燃气输配系统概述(1学时)2. 燃气输配设备与设施(2学时)3. 燃气输配管网设计(3学时)4. 燃气输配系统运行与管理(2学时)5. 燃气输配系统安全技术(2学时)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相对应,旨在确保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燃气输配相关知识,为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基础。

燃气输配课程设计

燃气输配课程设计

燃气输配课程设计解:计算顺序如下:1、计算各环的途泄流量,为此:(1)按管网布置将供气区域分成小区。

(2)求出每环内的最大小时用气量(以面积、人口密度和每人的单位用气量相乘)。

(3)计算供气环周边的总长。

(4)求单位长度的途泄流量。

上述计算可列于(表一)中(表1) 各环的单位长度涂泄流量如下:(1)将管网的各管段依次编号,在距供气点(调压站)最远处,假定零点的位置(1、3、7、9),同时决定气流方向。

(2)计算各管段的途泄流量。

(3)计算转输流量,计算有零点开始,与气流相反方向推算到供气点。

如节点的集中负荷由两侧管段供气,则转输流量以各分担一半左右为宜。

这些转输流量的分配,可在计算表的附注中加以说明。

(4)求各管段的计算流量。

见(表2)(表2)各管段的计算流量校验转输流量之总值,调压站由5-4、5-2、5-6、5-8管段输出的燃气量得:(260+384.6)+(303+379.7)+(365+347)+(354+320.7)=2715N 3m /h 由各环的供气量及集中负荷得: 2565+150=2715 N 3m /h 两值相符。

3、根据初步流量分配及单位长度平均压力降选择各管段的管径。

局部阻力损失取沿程摩擦阻力损失的10%。

由供气点至零点的平均距离为(4500500500400450500450400+++++++)=925m即L P ∆=m9251.1500⨯=0.491m P a / 由于本题所用的燃气ρ=0.45kg/ N 3m ,故在查图6-3的水力计算图表时,需要进行修正,即)(1LP ∆=ρ=45.0LP∆=1.092m P a / 选定管径后,由图6-3查得管段的)(1L P ∆=ρ值,求出LP ∆=)(1LP ∆=ρ×0.45 全部计算列于(表3)。

4、从表3的初步计算可见,一个环的闭合差均大于10%。

三个环的闭合差小于10%,应对全部环网进行校正计算,否则由于邻环校正流量值的影响,反而会使该环的闭合差增大,有超过10%的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目录 (I)1 绪论 (1)1.1设计内容和设计依据 (1)1.1.1设计内容 (1)1.1.2设计依据 (1)1.2市规划概述及气源条件 (1)1.2.1城市规划概述 (1)1.2.2气源条件 (2)1.3基础设计资料汇编 (2)2 燃气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确定 (3)2.1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3)2.1.1 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计算公式 (3)2.1.2 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计算结果 (3)2.2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 (3)2.2.1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计算公式 (3)2.2.2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计算结果 (4)2.3混合气体的运动粘度 (4)2.3.1 混合气体的运动粘度计算公式 (4)2.3.2 混合气体的运动粘度计算结果 (5)2.4混合气体的低热值 (5)2.4.1 混合气体低热值计算公式 (5)2.4.2 混合气体低热值计算结果 (5)2.5混合气体的临界参数 (6)2.5.1 临界温度T C (6)2.5.2 临界压力P C (6)3 各类用户年用气量 (7)3.1供气原则及供气对象 (7)3.1.2供气原则 (7)3.1.2供气对象 (7)3.2居民生活年用气量 (8)3.3公共建筑年用气量 (8)3.4工业用户年用气量 (9)3.5未预见量 (9)3.6年用气量汇总 (9)4 各类用户用气工况 (10)4.1日用气工况及用气量计算 (10)4.2小时用气工况及用气量计算 (10)5 设计方案及管网布置 (12)5.1燃气管网系统选择和管网布线原则 (12)5.1.1 燃气管网系统的选择 (12)5.12管网布置原则 (12)5.2各类用户用气压力的确定 (12)5.3设计方案及供气工艺流程 (13)5.3.1设计方案确定 (13)5.3.2门站的选择 (13)5.3.3 管网布置 (13)5.3.4 供气工艺流程 (14)6 管网水力计算 (15)6.1各级管网压力及计算压力降的确定 (15)6.2管道计算流量确定 (15)6.2.1 计算流量的确定步骤如下 (15)6.2.2 各管段计算流量的确定 (16)6.3管网水力计算 (17)6.3.1单位管长压力降的计算 (17)6.3.2环网的校正流量值计算 (18)6.3.3验算压力降闭合差 (18)6.3.4 计算零点偏移 (21)6.3.5点压力和节点流量计算 (21)6.3.6节点的压力 (22)6.4主要工程量统计 (22)参考资料 (23)1 绪论1.1设计内容和设计依据1.1.1设计内容1、设计题目:崇仁县燃气输配管网方案设计。

2、编制设计说明书(不少于4000字)3、绘图:(1)燃气管道总平面图(1号图纸1张)(2)燃气管道水力计算图(1号图纸1张)1.1.2设计依据规划区总平面图及相关经济技术指标;《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煤气规划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燃气工程技术手册》同济大学出版社;《城市煤气设计手册》(上册);《城市煤气规划设计手册》;《燃气输配》教材。

1.2市规划概述及气源条件1.2.1城市规划概述崇仁县城区规划人口24万人,中心城区土地规划主要为民用和商业用地,在东北侧主要为工业用地,在东侧和北侧有部分发展备用地。

城区建设基本沿崇仁河布局,城市建成区基本上分为三个片区即城北区、城南区、崇仁工业园,呈现“一城三区”的城市形态。

城区的主要道路为抚八公路、人民大道、胜利路、县府东路、县府西路、中山路、站前路、街口路等,形成“三纵两横”的道路骨架,将城市三个功能区连成一体。

1.2.2气源条件规划区内现没有燃气输配系统。

近期即将有管输天然气供应本城镇,引入设计压力为1.6MPa,引入方向为进气方向2。

天然气容积成分见下表,工业用气占民用气比例为6%。

1.3基础设计资料汇编崇仁县的基础设计资料见几种公共建筑及商业耗热定额和公建用气定额千人指标参照下表。

2 燃气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确定2.1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2.1.1 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计算公式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可按下式计算:式中 M—混合液体平均分子量;y1、y2……yn—各单一液体容积成分(%);M1、M2……Mn—各单一气体分子量。

2.1.2 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计算结果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组分CH4 C2H6 C3H8 C4H10 CO2 N2分子量M 16 30 44 58 44 28体积百分比% 92.74 3.96 1.2 1.8 0.2 0.1 混合平均分子量M 17.76052.2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2.2.1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计算公式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可按下式计算:式中ρ1、ρ2……ρn—标准状态下各单一气体密度(kg/m3)。

2.2.2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计算结果2.3混合气体的运动粘度2.3.1 混合气体的运动粘度计算公式参考教材P11,0℃时动力粘度可以近似地按下式计算:nn ng g g g g g μμμμ++++++=221121式中 μ——混合气体在0℃时的动力粘度(P a ·s );1g 、2g ……n g ——各组分的质量成分(%);1μ、2μ……n μ——相应组分在0℃时的动力粘度(P a ·s )。

其中质量成分可按公式转换:100⨯=MM y g ii i 则运动粘度为:ρμν=式中 ν——混合气体的运动粘度(P a ·s );μ——相应的动力粘度(P a ·s ); ρ——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kg /m 3)。

2.3.2 混合气体的运动粘度计算结果2.4混合气体的低热值2.4.1 混合气体低热值计算公式i i Ht y Ht ∑=1001式中 H t —混合气体的低热值(MJ/m 3);y 1——各单一气体容积成分(%); H t —各单一气体的低热值(MJ/m 3)。

2.4.2 混合气体低热值计算结果2.5混合气体的临界参数2.5.1 临界温度T C式中, Tm.c—混合气体的临界温度(K);y1、y2……yn—各单一气体容积成分(%);TC1、TC2……TCn—各单一气体的低热值(K)。

计算:Tc=92.74×191.05+3.96×305.45+1.2×368.85+1.8×425.95+0.2×304.2+0.1×126.2)/1 00=202.09K2.5.2 临界压力P C式中, Pm.c—混合气体的临界温度(MPa);y1、y2……yn—各单一气体容积成分(%);PC1、PC2……PCn—各单一气体的低热值(MPa)。

计算:临界压力Pc=92.74×4.6407+3.96×4.8839+1.2×4.3975+1.8×3.6173+0.2×7.3866+0.1×3.3944) /100=4.6332Mpa临界密度c=92.74×162+3.96×210+1.2×226+1.8×225+0.2×468.19+0.1×310.91)/100=1.6656 kg/Nm33 各类用户年用气量3.1供气原则及供气对象3.1.2供气原则燃气是一种优质燃料,应力求经济合理地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

燃气的供气原则不仅涉及国家的能源政策及环保政策,而且与当地具体情况、条件密切相关。

首先应该从提高热效率和节约能源方面考虑。

由于我国气源尚不丰富,城市燃气应有限供给居民生活用户。

因为小煤炉的热效率很低,只有15%~20%,但采用燃气后,热效率可高达55%~60%。

燃气供应可大量节约燃料。

对于大量的、分散的小用户,即居民生活用户及公共建筑用户来说,使用燃气还可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节约劳动力以及减轻城市交通运输量。

1、民用用气供气原则:①优先满足城镇居民炊事和生活用热水的用气。

②尽量满足托幼、医院、学校、旅馆、食堂和科研等公共建筑的用气。

③人工煤气一般不供应采暖锅炉用气。

如天然气气量充足,可发展燃气供暖和空调。

2、工业用气供气原则:①应优先供应在工艺上使用燃气后,可使产品产量及质量有很大提高的工业企业。

②使用燃气后能显著减轻大气污染的工业企业。

③作为缓冲用户的工业企业。

3、工业与民用的供气比例:城市燃气在气量分配时应兼顾工业和民用。

在发展城市燃气的初期,由于民用用户发展较慢,一定时期内工业用气比例往往较大。

但随着民用用户的逐步发展,民用供气比例就会逐渐的升高。

在正常情况下,工业与民用的供气量应有一定的比例。

这个比例的确定既要从城市燃气供应和需求的具体情况出发,也要考虑发展一定数量的工业用户。

工业企业用户有用气均匀的特点,所以工业企业用气量在城市用气量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将有利于平衡城市燃气使用的不均匀性,减少燃气储存容量。

此外,为了平衡城市燃气供应的季节不均匀性及节日高峰负荷,可发展一定数量的工业用户为缓冲用户。

3.1.2供气对象按照用户的特点,城市燃气供气对象一般分为下列三个方面:1、居民生活用气:居民用户是城市供气的基本对象,也是必须保证连续稳定供气的用户。

2、公共建筑用气(商业用气):公共建筑包括食堂、饮食业、幼儿园、托儿所、医院、旅馆、理发店、浴室、洗衣房、机关、学校和科研机关等,燃气主要用于炊事和生活用热水。

对于学校和科研机构,燃气还用于实验室。

3、工业企业生产用气:工业企业用气主要用于生产工艺。

此外,城市燃也可用作供暖、空调及汽车的能源。

3.2居民生活年用气量参考上海市:2300MJ/(人·年),而崇仁县人口24万人,以每户3.2人计算,户数n=24/3.2=7.5万户。

以每户1.2M 3/天计算,居民生活用气量:Q=1.2*7.5*104=9*104M 3。

居民生活年用气量:9*104*365=32850000 M 3/年3.3公共建筑年用气量公共建筑年用气量可按下式计算:lH MNqQ2 式中 2Q ——居民生活年用气量(Nm 3/a )N ——居民人数(人)M ——各类用气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数q ——公共建筑用气定额(MJ/人·a )l H ——燃气低热值(MJ/ Nm 3)其中千人指标参照所给资料表4,用气定额可查教材P34表2-2。

因为该地区气化率较低,故所有数据均按下标考虑。

具体参数及计算如下表:上表中:单项用气量=用气量指标*千人指标千人总量=各单项用气量之和/低热值(注:天然气低热值按35.5MJ/m3计)总用气量= 240000/1000*5071.83=1217239.43 Nm3/a3.4工业用户年用气量工业用气量占民用用气量的6%,由此可得工业用气量。

在总用气量中,未预计量占总用气量的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