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岩石的爆破破碎机理

合集下载

爆破破岩机理

爆破破岩机理

爆破破岩机理【转发】:一、爆生气体膨胀压力作用破坏论Kutter和Hagan从静力学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气楔作用”(PneumaticWedgtng)这种假说,认为炸药爆炸后产生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由于膨胀而产生的推力作用在炸药周围的岩壁上,引起岩体质点的径向位移,从而在岩体中形成剪切应力。

当这种剪切应力超过岩体的极限抗剪强度时,就会引起岩体的破坏。

当爆生气体的膨胀推力足够大时,还会引起自由面附近的岩体隆起、鼓开并沿径向方向抛掷。

这种假说认为,动能仅占炸药总能量的5%~15%,绝大部分能量包含在爆生气体产物中,另一方面,岩体爆破时岩石发生破裂和破碎所需的时间小于爆生气体作用于岩体的时间。

二、应力波反射拉伸作用破坏论以Coates和Hin。

为代表的这种假说,从爆轰动力学的观点出发,认为炸药爆炸后,强大的冲击波冲击和压缩周围的岩体,在岩体中激发出强烈的压缩应力波。

当压缩应力波传播到自由面时,从自由面处反射而形成拉伸波。

当拉伸波的强度超过岩体的极限抗拉强度时,从自由面处开始向爆源方向产生拉伸片裂作用。

三、应力波和爆生气体联合作用破坏论以Fairhurst为代表的这种假说认为,爆破时岩体的破坏是应力波和爆生气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在解释破碎岩体的主导原因时存在不同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应力波在破碎岩体时不起主导作用,只是在形成初始径向裂隙时起先锋作用,岩体的破碎主要依靠爆生气体的膨胀推力和尖劈作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爆破时破碎岩体的主导作用取决于岩体的性质,即取决于岩体的波阻抗。

对于波阻抗为(10一15)× 10^5g/(cm^2.s)的高波阻抗的岩体,即极致密坚韧的岩体,爆炸应力波在其中的传播性能好,波速高。

爆破时岩体的破碎主要由应力波引起。

对于波阻抗为(2一5)× 10^5 g/(cm^2. s) 低波阻抗的松软而具有塑性的岩体,爆炸应力波在其中的传播性能较差,波速低,爆破时岩体的破碎主要依靠爆生气体的膨胀压力;对于波阻抗为(5~10)× 10 ^5g/〈cm^2.S )的中等波阻抗的中等坚硬的岩体,应力波和爆生气体同样起重要作用。

第二章岩石的破碎理论PPT课件

第二章岩石的破碎理论PPT课件
24
二、液压凿岩机
液压凿岩机是一种以液压为动力的新型凿岩机。由于油压比压气压力大得多,通 常都在10 MPa以上,并有粘滞性、几乎不能被压缩也不能膨胀做功,以及油可以循环 使用等特点,因而使液压凿岩机的构造与压气凿岩机的基本部分既相似又有许多不同 之处。液压凿岩机也是由油缸冲击机构、转钎机构和排粉系统所组成。
26
(一)钎头
钎头形状
钎头结构参数
1、刃角;2、隙角;3、钎刃、 4、钎头直径;5、排粉沟。
钎头材料
原来用40号、45号钢,现凿岩机钎头通常使用的硬质合金牌号(牌号表示 硬质合金的成分和性能)为YG8C,YG10C、YG11C、YGl5X。Y表示硬质合金 ,G表示钴,其后数字表示含钻的百分数,C表示粗晶粒合金,X表示细晶粒 合金。
钎尾是承受和传递能量的部位。其长度和断面尺寸应与配套的凿岩 机转动套相适应。气腿式凿岩机钎尾长108mm。 钎肩形状有两种 ,六角形钎杆用环形钎肩,圆钎杆用耳形钎肩,。向上式凿岩机用 的钎子没有钎肩,因机头内有限定钎尾长度的砧柱。
28
四、电钻钻具
煤电钻的钻具如图由钻头1和麻花钻杆4组成。钻杆前部的方槽2和 尾孔3,是用来插入钻头的,钻头插入后,从尾孔3上的小圆孔中插入销 钉固定钻头。麻花钻杆尾部5车成圆柱形,用以插入电钻的套筒内。套筒 前端有两条斜槽,可以卡紧在麻花螺纹上.以传送回转力矩。
爆炸的分类:
▪ 物理爆炸(不发生化学变化 ) ▪ 核爆炸 (核裂变或核聚变 ) ▪ 化学爆炸(有新的物质生成 )
2
炸药爆炸的三要素
1
2
3
反应的放热性
反应过程的高速度
反应中生成大量气 体产物
炸药爆炸必须的能 源
爆炸反应区别一般 化学反应的重要标 志

岩石爆破原理与方法

岩石爆破原理与方法

岩石爆破原理与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讲讲这岩石爆破!你说这岩石啊,那可真是顽固得很呢,就像那怎么都赶不走的倔驴!那咱要怎么对付它呢?这就得靠爆破啦!想象一下,岩石就像是一个坚固的堡垒,而爆破就是我们攻打这个堡垒的秘密武器。

爆破的原理呢,其实就是利用炸药爆炸时产生的巨大能量,让岩石瞬间破碎。

这就好比是给岩石来了一记猛拳,一下子就把它给打散了。

那这炸药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当炸药爆炸的时候,会产生极高的温度和压力,就像一个小太阳在岩石内部爆发一样。

这股强大的力量会迅速向四周扩散,把岩石从内部往外撑开,最后“嘭”的一声,岩石就被炸得七零八落啦!说到爆破的方法,那也是有讲究的。

就像做菜一样,不同的菜有不同的做法,这爆破也得根据岩石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有一种叫浅孔爆破的,就像是用小针轻轻地扎一下。

它适合那些不太厚的岩石,在岩石上打几个小孔,把炸药放进去,就能把岩石炸碎啦。

这种方法比较精细,就像绣花一样,一点点地把岩石瓦解。

还有深孔爆破呢,这可就像是用大锤子狠狠地砸下去。

它是在岩石上打很深的孔,放很多炸药进去,然后来个大规模的爆破。

这种方法适合对付那些大块头的岩石,一下子就能把它们炸得稀巴烂。

另外啊,还有预裂爆破,这就像是给岩石划一道口子,让它顺着这条口子裂开。

这样可以减少对周围岩石的破坏,让爆破更加精准。

不过啊,爆破可不是随便就能玩的,这可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危险活。

要是不小心弄错了,那可不得了,说不定会引起大灾难呢!就像放鞭炮一样,你要是不小心把鞭炮扔到了不该扔的地方,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所以啊,进行岩石爆破的时候,一定要找专业的人来干,他们有经验,知道怎么安全地把岩石给炸了。

而且,爆破前的准备工作也很重要呢!得先好好勘察一下地形,看看周围有没有什么建筑物啊、人啊之类的,可不能伤到他们。

还要计算好炸药的用量,用多了浪费,用少了又炸不碎岩石,这可得好好掂量掂量。

总之啊,岩石爆破这事儿,既有趣又危险。

我们要好好利用它的原理和方法,把那些顽固的岩石给征服了,同时也要注意安全,可别让它反过来伤到我们自己哟!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钻爆作业爆破破岩作用机理及有关概念无限介质中的爆破

钻爆作业爆破破岩作用机理及有关概念无限介质中的爆破

4.3.2 钻爆作业1. 爆破破岩作用机理及有关概念(1)无限介质中的爆破作用假定将药包埋置在无限介质中进行爆破,则在远离药包中心不同的位置上,其爆破作用是不相同的。

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区域,如图7—1所示。

◆压缩粉碎区——指半径为1 R 范围的区域。

该区域内介质距离药包最近,受到的压力最大,故破坏最大。

当介质为土壤或软岩时,压缩形成一个环形体孔腔;介质为硬岩时,则产生粉碎性破坏,故称为压缩粉碎区。

◆抛掷区——1 R 与 2 R 之间的范围叫抛掷区。

在这个区域内介质受到的爆破力虽然比压缩粉碎区小,但介质的结构仍然被破坏成碎块。

炸药爆炸能量除对介质产生破坏作用外,尚有多余能量使被破坏的碎块获得运动速度,在介质处于有临空面的空间时,则在临空面方向上被抛掷出去,产生抛掷运动。

◆破坏区——该区又叫松动区,是指2 R 与 3 R 之间的区域。

爆炸能量在此区域内只能使介质破裂松动,已没有能力使碎块产生抛掷运动。

◆震动区——3 R 与 4 R 之间的范围叫爆破震动区。

在此范围内,爆破能量只能使介质发生弹性变形,不能产生破坏作用。

举例:移山填海、自已参与科研常德烟厂基础拆除爆破、水池爆破等。

(2)爆破基本概念◆临空面——又叫自由面,是指暴露在大气中的开挖面。

◆爆破漏斗——在有临空面的情况下,炸药爆破形成的一个圆锥形的爆破凹坑就叫爆破漏斗。

如图7—2所示。

◆最小抵抗线(W )——药包中心到自由面的最短距离。

◆爆破漏斗半径(r)——最小抵抗线与自由面交点到爆破漏斗边沿的距离。

◆爆破作用指数——爆破漏斗半径r与最小抵抗线W 的比值n,称为爆破作用指数,这是一个描述爆破漏斗大小,爆破性质,抛掷堆积情况等因素的重要相关系数。

通常把n=1的爆破称为标准抛掷爆破,其漏斗称为标准抛掷爆破漏斗;n>1的爆破称为加强抛掷爆破或扬弃爆破;0.75<n<1的爆破称为加强松动或减弱抛掷爆破;n≤0.75的爆破称为松动爆破。

平坦地形的松动爆破结果,只能看到岩土破碎和隆起,并没有爆破漏斗可见。

中南大学爆破教程第7章 岩石爆破破碎机理

中南大学爆破教程第7章 岩石爆破破碎机理
自由面的大小和数量对爆破效果有直接影响。
图 自由面数对爆破效果的影响
7.3 成组药包爆破作用
成组药包爆破作用是指多个药包同时起爆或以一 定时间间隔按一定顺序起爆时的爆破作用。 实际爆破工程中极少采用单药包爆破,而是采用 成组药包爆破来达到预期的爆破目的,因此研究成组 药包的爆破作用机理对于合理选择爆破参数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成组药包爆破作用重要特点是相邻药包爆炸荷 载互相作用和药室孔洞应力集中作用,这两个特点使 岩体内的应力分布状态和岩体破坏过程要比单药包爆 破时复杂得多。
B
第二阶段 对应力波反 射引起自由 面处的岩石 片落。
C
第三阶段 爆炸气体膨胀 ,岩石受爆炸气 体超压力的影响 ,在拉伸应力和 气楔的双重作用 下,径向初始裂 隙迅速扩大。
炸药在岩石中爆破的破坏模式
1 2
炮孔周围岩石的压碎作用; 径向裂隙作用 ; 卸载引起的岩石内部环状裂隙作用;
主要的 五种破 坏模式
图7. 11 爆破外部作用原理图
图7.12 炸药在岩体表面附近爆炸的现象
外部作用过程: (1)在爆炸波还没有达到岩体表面之前,爆破作 用现象与前述内部作用情况相似,即在药包附近产生 爆炸腔、压碎区和径向破裂区。 (2)当爆炸压力波到达自由面时,压缩波反射为 拉伸波,从自由面向药包方向传播,该拉伸波有可能 (取决于装药量)导致一层或几层岩石呈镜片状剥离。 (3)当拉伸波到达到爆炸腔表面时,在爆炸腔表 面反射为压缩波,此时,药包上部的岩石质点全部被 加速,而药包下部裂纹因拉伸波卸载而停止扩展。此 后,在压缩波、拉伸波与爆炸腔中爆炸气体的压力共 同作用下,使药包与自由面之间的岩石隆起、破裂, 发生鼓包运动。
(3)爆破施工工艺多样性
在总结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于高速摄影,模 拟试验和数值分析对爆破过程中在岩石内发生的应力、应 变、破裂、飞散等现象的观测,人们已经逐步掌握了岩石 爆破破碎的基本规律,提出了一些爆破破坏理论或假说。

4-爆破破岩机理 (3)

4-爆破破岩机理 (3)

这种学说以爆炸动力学为基础,揭示了应力波引起岩石破碎的作 用机理。这种学说没有考虑爆轰气体的破坏作用。其基本观点如下: ① 爆轰波对药包周围岩壁的冲击压缩作用,在岩壁中激发形成冲 击波,并进而衰减为向外传播的径向压缩应力波。 ② 当岩石为弹性介质时,此径向压缩应力波首先引起岩石的径向 弹性位移,进而引起岩石的切向拉伸变形和切向拉伸应力。当岩石的 动态抗拉强度低于此拉伸应力时,就会使岩石产生切向拉伸破坏,形
到自由面的最短距离叫爆破漏斗可见深度,如图4-9中h 所示。 ⑦爆破漏斗张开角,即爆破漏斗的顶角,如图4-9中 的θ所示。
2)爆破作用指数(crater index)
爆破漏斗底圆半径与最小抵抗线的比值称为爆破作用指数,
用n表示,即:
r n W
(4-1)
爆破作用指数n值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爆破漏斗的大小、岩
中所起的作用,认为岩石的破坏是应力波和爆轰气体共同作
用的结果。其基本观点如下: 爆轰波的传播速度和波阵面上的压力大大高于爆轰气体 产物膨胀产生的压力和传播速度。爆轰波首先作用于药包周 围的岩壁上,在岩石中激发形成冲击波并很快衰减为应力波。 冲击波可使药包附近的岩石产生“压碎”现象,而应力波可 在压碎区域之外产生径向裂纹和环向裂纹,形成弹性破坏区。
随着药包埋深的减小,爆破漏斗体积减小,炸药用于破碎、抛
掷岩石和声音的能力逐渐增大。介于临界深度和最佳深度之间的药包埋
深称为过渡深度hg ;
4.3 装药量计算的基本原理
目前,在岩土工程爆破中,精确计算装药量(charge quantity)的问题尚未得到圆满解决。工程技术人员更多的是在 各种经验公式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确定装药量。其中,体积 公式是装药量计算中最为常用的一种经验公式。

岩石破碎机理

岩石破碎机理

炮孔直径 = 127毫米 铵油炸药爆轰速度—3960米/秒
扩张炮孔 炸药气体 起爆药包
材料—石灰石 Vp—4570米/秒
p—2.8克/立方厘米
炸药—铵油炸药(40) 爆轰速度—3960米/秒 炮孔直径—5英寸(127毫米) 平均抵抗线—4.5米
Geomining School Plant
October 2008
坡脚 起爆药包和 引爆药
压缩冲击波 图三—横截面 冲击波发展
Geomining School Plant
October 2008 17
爆破理论
3到500米/秒 炮泥弹出 剖面 表面举起 剖面
5到36米/秒
假定:
炮泥
L.S.密度 =2.3克/立方厘米
铵油炸药
工作面剖 面
炮孔深度
= 20米
破碎区 爆轰头 开始移动 5—110米/秒
Geomining School Plant
最佳炸药性能
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实现优化炸药性能:
岩体内的炸药能量分布: 炸药能量必须均匀分布,以实现均衡的破碎效果。 炸药能量约束: 起爆后炸药能量必须被约束足够长的时间来生成裂缝和抛 掷物料; 采用适合的堵塞长度和堵塞材料类型; 炸药能级: 能级必须足以克服结构 强度和岩体,并产生受 控位移; 根据所需的破碎效果和 位移程度来确定能级;
这样我们就掌握了处理岩石的方法;
Geomining School Plant
October 2008
21
谢谢!
Geomining School Plant
October 2008 22 NhomakorabeaGeomining School Plant 岩石破碎机理

第五章 岩石爆破基本原理

第五章 岩石爆破基本原理

第5章 岩石爆破基本原理第1节 爆破破碎原理炸药在岩体内爆炸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和破坏。

为了达到低能耗、高效率破碎岩体的目的,并能有效地控制爆破产生的各种危害,就必须了解爆炸荷载作用下岩体的变形与破坏规律,分析爆破破碎原理,指导爆破设计与施工。

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确定爆破参数和有效地控制爆破作用。

由于炸药的爆炸反应是高温、高压和高速的瞬态过程,岩体性质和爆破条件复杂多变,加之爆破工作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因此给直接观测和研究岩体的爆破破坏过程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迄今为此,人们对岩体爆破作用过程仍然了解得不透彻,尚不能形成一套完整而系统的爆破理论。

尽管如此,随着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借助先进的爆破测试技术以及模拟爆破试验,对爆破作用原理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提出了多种岩体爆破机理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体的爆破破坏规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一、爆破作用的基本原理1. 爆破破坏作用的基本观点爆破破坏作用的观点很多,大致可归纳为如下三种:(1) 爆轰气体破坏作用的观点。

从静力学的观点出发,认为药包爆炸后,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气体。

这种气体膨胀产生的推力作用在药包周围的岩壁上,引起岩石质点的径向位移。

当药包埋深不大时,在最小抵抗线方向(即地表方向),岩1石移动的阻力最小,运动速度最高。

由于存在不同速度的径向位移,在岩体中形成剪切应力,当这种剪切应力超过岩石的动态抗剪强度时就会引起岩石破裂。

在爆轰气体膨胀推力作用下,自由面附近的岩石隆起、开裂,并沿径向方向推出,如图5—1。

这种观点不考虑冲击波的破碎作用。

(2) 应力波破坏作用观点。

从爆炸动力学的观点出发,认为药包爆炸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冲击、压缩周围的岩体,造成邻近药包的岩体局部压碎,之后冲击波衰减为压应力波继续向外传播。

当压应力波传播到岩体界面(自由面)时,产生反射拉应力波,若此拉应力波超过岩石的动态抗拉强度时,从界面开始向爆源方向产生拉伸片裂破坏,如图5—2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华大学-岩石的爆破破碎机理 第七章 岩石的爆破破碎机理 概 论 爆破是目前采矿工程中和其他基础工程中应用最广泛最频繁的一种破碎岩石的有效手段。为了更有效的利用炸药爆炸释放的能量达到一定的工程目的,研究炸药包爆炸作用下岩石的破碎机理是一项重要的科研课题。 炸药爆轰过程属于超动态动力学问题,从药包起爆到岩石破碎,只有几十微秒。 岩石的爆破机理研究是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借助于高速摄影,模拟试验,数值分析对爆破过程中在岩石内发生的应力、应变、破裂、飞散等现象的观测基础上总结而成的。 (讲课时间5分钟)

第一节 岩石爆破破坏的几种假说 一、爆炸气体产物膨胀压力破坏理论 (讲课时间10分钟) 岩石主要由于装药空间内爆炸气体产物的压力作用而破坏。 炸药爆炸—气体产物(高温,高压)—在岩中产生应力场—引起应力场内质点的径向位移—径向压应力—切向拉应力—岩石产生径向裂纹;如果存在自由面,岩石位移的阻力在自由面方向上最小,岩石质点速度在自由面方向上最大,位移阻力各方向上的不等形成剪切应力导致岩石剪切破坏;爆炸气体剩余压力对岩块产生进一步的抛掷。 这种理论认为: 1、炸药的能量中动能仅为5%~15%,大部分能量在爆炸气体产物中; 2、岩石发生破裂和破碎所需时间小于爆炸气体施载于岩石的时间。 二、冲击波引起应力波反射破坏理论 (讲课时间5分钟) 岩石的破坏主要是由自由面上应力波反射转变成的拉应力波造成的。 爆炸冲击波在自由面反射为拉伸波,岩石的抗拉强度低,岩石易受拉破坏。 这种理论主要依据: 1、岩体的破碎是由自由面开始而逐渐向爆心发展的; 2、冲击波的压力比气体膨胀压力大得多。 图 7-1 反射拉伸破坏 三、爆炸气体膨胀压力和冲击波所引起的应力波共同作用理论 (难点) (讲课时间10分钟) 爆破时岩石的破坏是爆炸气体和冲击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各自在岩石破坏过程的不同阶段起重要作用。 爆轰波衰减成应力波造成岩石“压碎”,压碎区以外造成径向裂隙。气体产生“气楔作用”使裂隙进一步延伸和张开,直到能量消耗完。尽管炸药的能量中动能仅为5%~15%,但岩石开始的破裂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爆炸气体产物膨胀的准静态能量是破碎岩石的主要能源,炸药作功能力同它的爆热和爆容有关。冲击波作用重要性同岩石的特性有关。岩石波阻抗较高时,要求有较高的应力波峰值,此时冲击波的作用更为重要。岩石按波阻抗值分为三类: 1、岩石波阻抗为10X105~25X105(g/cm2·s); 2、岩石波阻抗为5X105~10X105(g/cm2·s); 3、岩石波阻抗为2X105~5X105(g/cm2·s)。 不同条件下和不同目的情况下的爆破,可以通过控制炸药的应力波峰值和爆炸生成气体的作用时间来达到预期目的 第二节 单个药包爆破作用的分析 一、爆破的内部作用 地表不出现明显破坏的爆破作用称为爆破的内部作用,随远离爆心,岩石破坏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可以分为三个区:

图7-1 药包爆炸的外部作用原理图 1、压缩区 受到爆炸冲击波的强动作用,炮孔壁周围的介质被粉碎或强烈压缩,形成压缩区或粉碎区成压缩区或粉碎区。(半径为3-7r)

图7-2 压缩圏 2、破碎区 爆炸冲击波在岩石中形成新鲜裂纹或激活原生裂纹,爆炸气体的高压气楔作用,对裂纹进行扩展,形成破碎区。

图7-3 破碎圏 3、震动区 在破坏区以外的岩体,只发生弹性震动。 图7-3 震动圏 图7-4 爆破的内部作用 二、爆破的外部作用 爆炸效应波及到地表的爆破作用称为爆破的外部作用。 1、霍金逊(Hopkinson)效应

图7-5 霍金逊效应的破碎机理 (A)应力波合成的过程;(B)岩石表面片落过程 冲击波在自由面处发生反射形成拉伸波,在自由面表面处的材料中形成拉应力,拉应力超过岩石的抗拉强度时,发生片落现象。 2、反射拉伸应力波引起径向裂隙的延伸。 三、爆破漏斗 当药包产生外部作用时,在地表会形成一个爆破坑,称为爆破漏斗。 1、爆破漏斗的构成要素 (1)自由面;(2)最小抵抗线;(3)爆破漏斗底圆半径;(4)爆破作用半径;(5)爆破漏斗深度;(6)爆破漏斗可见深度;(7)爆破漏斗张开角。

图7-6 爆破漏斗 2、爆破作用指数 n=r/W 在最小抵抗线相同的情况下,爆破作用愈强,爆破漏斗底圆半径愈大。根据n的大小爆破漏斗分为: (1)标准抛掷(n=1); (2)加强抛掷(n>1); (3)减弱抛掷(0.75(4)松动爆破(0

图7-7 标准及加强抛掷爆破与松动爆破图 四、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 利文斯顿漏斗理论是以能量平衡为基础的岩石爆破破碎的爆破漏斗理论。炸药包在介质中爆炸时传给介质的能量多少和速度,取决于岩石性质、炸药性能,药包大小和药包埋置深度。 1、弹性变形 药包的种类和重量不变,当药包埋置深度减小到某一临界值时,地表岩石开始发生明显破坏,脆性岩石将片落,塑性岩石将隆起,这个药包埋置深度临界值称为临界深度N。

3NEQ (7-1)

2、冲击破坏 药包重量一定,使爆破漏斗体积最大的药包埋置深度称为最适宜深度d0。 药包埋值深度与临界深度之比称为深度比△。 (7-1)式变为利文斯顿一般方程。

3cdEQ

(7-2)

最适宜深度与临界深度之比称为最适宜深度比△0。

00

d

N

(7-3)

通过漏斗实验求出E及△0,则当药量Q已知时,可以求出最适宜深度d0。 300dEQ

(7-4)

3、碎化破坏 药包重量不变,药包埋置深度比最适宜深度小时,爆破漏斗体积内的岩石更为破碎,抛掷明显,空气冲击波和响声更大。传播给大气的爆炸能开始超过岩石吸收的爆炸能时的埋置深度称为转折深度。 4、空气中爆炸 药包重量保持不变,埋置深度小于转折深度时,岩石破碎,抛掷,声响更厉害,爆炸能传给空气的比率大,岩石吸收的能量小。炸药爆炸的能量消耗在岩石的弹性变形,岩石的破碎,岩块的抛散,响声、地震和空气冲击波。能量的分布与药包量和深度而变化。 五、两个自由面情况下的爆破 自由面的大小和数量对爆破效果有直接影响

图7-8 自由面数对爆破效果的影响 第三节 成组药包爆破时岩石的破坏特征 成组药包爆破的应力分布变化情况和岩石破坏过程要比单药包爆破时复杂得多,因此研究成组药包的爆破作用机理对于合理选择爆破参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单排成组药包的齐发爆破 通过高速摄影得到的资料分析,相邻炮孔的应力波产生叠加,应力重新分布。 但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相邻两齐发爆破的炮眼间的拉伸裂隙是从炮眼向外发展的。应力波和爆轰气体联合作用爆破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该现象。 应力的叠加可能引起应力降低区的出现。适当增大孔距,并相应减小最小抵抗线,使应力降低区处在岩石之外的空中,有利于减小大块的产生(大孔距小抵抗线技术)。 二、多排成组药包的齐发爆破 1、前后排四个炮孔所构成的四边形岩石中,爆轰波的叠加有利于岩石破碎。 2、只有第一排炮孔有自由面,后排受到较大的夹制作用,为了改善爆破效果,应采用微差起爆技术。 第四节 装药量计算原理 一、装药量计算方法 主要有两种,相似准则和体积法则。目前比较成熟和流行的方法是体积法。 二、体积法:

QKV (7-5)

式中:Q—装药量;K—单位体积岩石用药量:V—爆破漏斗体积。 如果药包为集中药包(最大尺寸不超过最小尺寸的6倍)对标准抛掷漏斗:r=W。标准抛掷爆破的药量近似为:

2313QKrWKW (7-6)

根据相似法则,在岩石性质、炸药威力和药包埋值深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装药量可以得到各种漏斗。因此,各种类型的抛掷爆破药量可以用下式计算:

3()QfnKW

抛 (7-7)

加强抛掷、标准抛掷、减弱抛掷的()fn分别大于、等于、小于1。 鲍列斯阔夫经验公式3()0.40.6fnn; 松动爆破的装药量经验公式:3(0.33~0.55)QKW抛。 K的确定 1、查表、定额; 2、工程类比; 3、标准抛掷漏斗试验 。 三、装药量计算原理 装药量的多少取决于要求爆破的岩石体积、爆破漏斗形状和岩石性质等。但没有考虑块度因素。 上面的公式是以单自由面和单药包爆破为前提的,在实际爆破中常常是用多药包成组爆破,多自由面爆破。在计算药量时,按具体情况确定每个药包所能爆下的体积,确定每个药包的重量。 第五节 影响爆破作用的因素 一、炸药性能对爆破作用的影响 炸药的密度、爆速、炸药波阻抗、爆轰压力、爆炸压力、爆炸气体体积以及爆炸能量利用率等因素。 1、炸药爆炸能量利用率 目前的爆炸能量利用率只有10~20%;研究爆炸能量的分布比率,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 2、爆轰压力 过高的爆轰压力,会造成药包周围近区岩石的过渡粉碎而消耗较多能量。 3、爆炸压力 爆炸压力比爆轰压力作用时间长得多,t1爆轰反应时间,t2为爆轰气体产物作用时间。t1愈大,爆轰时间短,爆轰压力高,以应力波传播的爆炸能量就愈多,可能造成近区岩石过渡粉碎而引起能量的浪费。实际工程中要求如t2所示,压力低而作用时间长。如使用空气间隙装药。 二、爆炸能向岩石传播的效率的影响 1、炸药波阻抗同岩石波阻抗的匹配 炸药波阻抗与岩石波阻抗相等时,能量传递效率最高。

PrPr2rmCJrecPPCD

 (7-8)

2、空气间隙装药 装药结构的改变会引起炸药爆炸性能的改变,从而影响爆炸能量有效利用率。空气间隙可以起缓冲作用,使爆炸压力较平缓的作用在孔壁上,避免过渡破坏区的形成,使更多的能量用于岩石的破裂,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 空气间隙装药的形式:轴向不偶合和径向不偶合装药。

图7-9 轴向不偶合和径向不偶合装药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