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导模共振激发表面等离子体波的石墨烯
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

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形成的二维晶体结构材料,它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在石墨烯表面上,可以发生一种特殊的现象,称为等离激元。
等离激元是光与电子在金属或半导体表面上共振耦合的一种现象。
石墨烯表面的等离激元在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表面的等离激元可以通过激发表面等离子体来实现。
当光射入石墨烯表面时,它会与表面上的电子相互作用,激发出等离子体波。
这种等离子体波可以在石墨烯表面上传播,并与光场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导致光的局域化和增强,从而增加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强度。
这对于光电子学、传感器、光学器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石墨烯表面的等离激元还可以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
SERS技术是一种能够增强物质的拉曼散射信号的技术,可以用来检测微量的物质。
石墨烯表面的等离激元可以增强拉曼散射信号,使得SERS技术更加灵敏和可靠。
这对于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石墨烯表面的等离激元还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
等离激元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石墨烯作为一种优良的电导体,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的太阳能电池。
石墨烯表面的等离激元可以增强太阳能电池对光的吸收和转化效率,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除了上述应用外,石墨烯表面的等离激元还可以用于纳米光子学、光子晶体和光学超材料等领域。
石墨烯的二维结构和优异的电子输运性质为等离激元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石墨烯表面的等离激元可以用于设计和制备新型的光学器件和纳米材料,具有潜在的突破性应用。
石墨烯表面的等离激元在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用于光电子学、传感器、光学器件、SERS技术、太阳能电池、纳米光子学和光学超材料等领域。
通过研究和应用石墨烯表面的等离激元,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推动材料科学和光学技术的发展。
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背景石墨烯是一种二维晶格结构的碳原子薄膜,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型材料。
石墨烯具有极高的导热性、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因此在材料科学领域备受关注。
铝及其合金由于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传统铝材料在强度和硬度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为了克服传统铝材料的缺点,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引入石墨烯来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石墨烯的加入不仅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还可以优化其导热和电导特性。
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将石墨烯与铝基材料进行复合,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同时减轻材料的重量,提高材料的导热性能。
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推动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字数:220】1.2 石墨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潜力1. 电子器件: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子输运性能,高载流子迁移率和高电导率,使其成为理想的电子器件材料。
石墨烯可以应用于场效应晶体管、光电探测器、透明导电膜等领域,为电子器件的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3. 柔性电子:由于石墨烯的柔韧性和透明性,可将其应用于柔性电子领域,如柔性显示器、柔性传感器、可穿戴设备等。
石墨烯材料的应用为柔性电子产品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石墨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其优异的性能和特殊的结构使得其可以在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和创新。
对石墨烯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拓展其应用领域,还将促进整个材料科学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2. 正文2.1 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机械合金化、粉末冶金、湿法涂覆、化学气相沉积以及熔体混合等几种方法。
机械合金化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球磨或挤压将石墨烯与铝粉进行混合,使二者在微观层面有所聚集和弥散,从而增加界面结合强度。
石墨烯等离基元研究背景及意义

石墨烯等离基元研究背景及意义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集成电路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作为电子及其他相关行业的核心技术,集成电路的研究一直按照“摩尔定律”预言发展。
“摩尔定律”是指每隔约18~24个月,集成电路单个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将增加1倍,集成电路中最细刻线的宽度减小0.7倍[1]。
集成电路已从上世纪60年代每个芯片上只有几十个器件发展到现在每个芯片上可包含10亿个以上的器件。
图1.摩尔定律尽管CPU的数据处理能力伴随着不断提高的晶体管集成度而日益增强,总线的数据传输速率却不能满足CPU的数据处理需求。
为了克服电子互联的有限带宽和在数据传输速率方面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子系统在现代信息处理中的作用,就需要研制能够工作在纳米尺度、且可同时实现高速传输的信息载体。
从物理角度来看,与电子相比,光子具有更多的优势,比如光子无静止质量,光子不带电荷,从而光子的传输无电磁串扰等问题;光子是玻色子,因而无需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光子具有振幅、频率、相位、偏振等多种有利于检测的状态等。
因此,利用光子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也就具有电子无法比拟的优势, 如高带宽、高密度、高速率、低耗散、抗干扰、可并行处理等,从而适于大容量高速率的信息传输和处理。
目前,基于光子技术的通信网络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
在计算处理器之间的通信网络中使用光纤代替电缆作为系统间的互联,已被证明可以极大的改善信息传输带宽和传输距离。
进一步,如果将光子器件和电子器件集成在同一芯片上,则可以克服电子互联技术在传输速率和能耗等方面的现有瓶颈,从而极大的改善器件的性能。
而对于芯片级的光子和电子器件的集成而言,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就是如何实现电子元件与光学器件的尺寸匹配。
传统的光子器件主要基于折射率差别很小的介电材料。
这些低折射率差光波导一般通过掺杂等工艺,使得波导的芯层折射率略高于包层折射率。
对于这一类波导,基于全反射原理,满足一定条件的光波将被限制在芯层部形成导波模式向前传播。
石墨烯光电子器件的应用研究进展

石墨烯光电子器件的应用研究进展李绍娟;甘胜;沐浩然;徐庆阳;乔虹;李鹏飞;薛运周;鲍桥梁【摘要】自2004年被发现以来,石墨烯因其卓越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及其与硅基半导体工艺的兼容性,备受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种独特的二维原子晶体薄膜材料,石墨烯有着优异的机械性能、超高的热导率和载流子迁移率、超宽带的光学响应谱及极强的非线性光学特性,使其在新型光学和光电器件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系列基于石墨烯的新型光电器件先后被研制出,已显示出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此外,近期石墨烯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发现及太赫兹器件的研究进一步促进了石墨烯基光电器件的蓬勃发展。
综述重点总结近年来石墨烯在超快脉冲激光器、光调制器、光探测器以及表面等离子体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进一步分析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挑战及其发展趋势。
%Graphene has very significant optical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which attract enormous attention. As a unique two-di-mensional crystal with one atom thickness, it has high electron and thermal conductivities in addition to ? exibility, robustness and impermeability to gases. Its ultra-broad band optical response and excellent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make it a wonderful material for developing next generation photonic and optoelectronic devices. The fabrication of graphene-based devices is compatible with the existing semiconductor process, which has stimulated lots of graphene-based hybrid silicon-CMOS (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applications. Here we review the latest progress in graphene-based photonic and optoelectronic devices, ranging from pulsed lasers, modulators and photodetectors to optical sensors. Other exciting topicssuch as graphene surface plas-mons and their terahertz applications are also discussed.【期刊名称】《新型炭材料》【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28页(P329-356)【关键词】石墨烯;脉冲激光器;光调制器;光探测器;表面等离子体;太赫兹【作者】李绍娟;甘胜;沐浩然;徐庆阳;乔虹;李鹏飞;薛运周;鲍桥梁【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215123;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01 前言硅基光电子技术曾被寄希望于能够实现未来的超高速宽带数据通讯,然而,由于硅基器件目前面临着难以进一步微型化、集约化等问题,从而阻碍了其在高速、宽带数据计算和传输领域的应用。
基于石墨烯超表面的效率可调太赫兹聚焦透镜

DOI: 10.12086/oee.2021.200319基于石墨烯超表面的效率可调太赫兹聚焦透镜王俊瑶,樊俊鹏,舒 好,刘 畅,程用志*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1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超表面的效率可调太赫兹聚焦透镜。
该超表面单元结构由两层对称的圆形镂空石墨烯和中间介质层组成,其中镂空圆形中间由长方形石墨烯片连接。
该结构可实现偏振转换,入射到超表面的圆偏振波将以其正交的形式出射,如左旋圆到右旋圆偏振转换。
利用几何相位原理,通过旋转长方形条的方向,透射波会携带额外的附加相位并能满足2π范围内覆盖。
合适地排列石墨烯超表面的单元结构,以实现太赫兹聚焦透镜。
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石墨烯的费米能级,可以对超表面圆偏振转换幅度进行调节,进而超透镜的聚焦效率也可以动态调节。
因此,这种基于石墨烯超表面的效率可调聚焦透镜不用改变单元结构的尺寸,只需通过改变费米能级便可实现,可以广泛地应用到能量收集、成像等太赫兹应用领域。
关键词:超表面;聚焦透镜;石墨烯;太赫兹中图分类号:TH74;TQ127.11 文献标志码:A王俊瑶,樊俊鹏,舒好,等. 基于石墨烯超表面的效率可调太赫兹聚焦透镜[J]. 光电工程,2021,48(4): 200319Wang J Y , Fan J P , Shu H, et al. Efficiency-tunable terahertz focusing lens based on graphene metasurface[J]. Opto-Electron Eng , 2021, 48(4): 200319Efficiency-tunable terahertz focusing lens based on graphene metasurfaceWang Junyao, Fan Junpeng, Shu Hao, Liu Chang, Cheng Yongzhi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8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fficiency-tunable terahertz focusing lens based on the graphene metasurface. The unit cell is composed of two symmetrical circular graphene hollows and an intermediate dielectric layer, wherein the hollow circular middle is connected by a rectangular graphene sheet. This structure can realize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for example, when an incidence with left-hand circular polarization emitted on the metasurface the po-larization of the transmitted light is right-hand circular polar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geometric phase, by rotat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rectangular bar, the transmitted wave will carry an additional phase and can cover the range of 2π. An THz focusing lens can be realized by properly arranging the unit structure of the graphene metasurfac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version amplitude of circular polarized light can be adjusted by changing the Fermi level of graphene, and the focusing efficiency of the metalens can also be dynamically adjusted.LCPRCP(cross-polarization)xy zV g——————————————————收稿日期:2020-08-27; 收到修改稿日期:2020-10-26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D2*******);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JCX201959);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资助课题(20ZA083)作者简介:王俊瑶(2000-),女,主要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基于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所设计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纳米激光器

题目基于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所设计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纳米激光器摘要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纳米激光器(Spaser)是通过等离子体谐振器和增益介质来补充能量损失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纳米尺度光源。
这里我们设计了一种碳基spaser,其中的石墨烯纳米片(GNF)谐振器被耦合到碳纳米管(CNT)增益元件上。
我们从理论上证明了,由于这种模式与CNT激子之间的近场的相互作用,所以光激发CNT可以零辐射地将能量转移到GNF的定域等离子体激元模式。
通过计算等离子体激元模式的定域场和等离子体激元激子的相互作用的矩阵元,我们发现了等离子激元的生成速率最高的spaser的最优几何参数和材料参数。
得到的结果可以证明,对等离子体纳米电路设计强大的和超级紧密连贯的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光源,将会非常有用。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纳米激光器;石墨烯;碳纳米管;量子等离子体;光学器件正文纳米等离子体提供了超快制造超速纳米电路的巨大新机遇,因为它可以突破常规的光波衍射极限而微型化。
可以利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s)在金属-电介质界面的电子集体振荡去携带处于纳米尺度的信息。
利用SP去激励电路,需要一个类似于电子晶体管或光学激光的激活装置。
通过辐射的受激发射放大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在活性等离子体装置中可被用于产生SP,这种现象被称为spaser。
spaser的运作,要求增益介质的激发能能被零辐射转移到耦合等离子体谐振器中,以增大其定域的SP模式的振幅。
通过SP受激辐射放大,spaser能产生比那些构建于金属表面由激光源激励的更强更连贯的等离子场。
最近SP的受激辐射的实验,实现了spaser的第一个实用性应用——一个被染料掺杂的二氧化硅包裹的球形金纳米颗粒。
spaser的运行特征,诸如等离子激元的生成速率,发射波长,SP的品质因子以及阈值增益,强烈依赖于其几何形状和组成。
因此,许多spaser的设计方案已被提出并进行分析,以寻求性能上的最佳。
这些包括一个位于光泵浦多量子阱(QW)之间的金箔等离子体激元波导,一个由量子点(QD)包裹的V形的金属纳米颗粒,一个在有源基底上的环缝谐振器的阵列,一个领结形束缚量子点金属结构和一个在其底部的带量子点的金属纳米凹槽。
石墨烯光学性质以及二维材料的纳米光子学性质浅析

使光集中用于等离子体共振,从而使局部电场得到显著增强。在量子效 率方面得到巨大提高。但也会导致可操作宽带的范围减少。
② 整合量子点和石墨烯
用胶体量子点覆盖石墨烯可以获得具有能够获得具有 108 电子/光子的的超高光电探测和 107AW-1 的光响应的光电探测器。但由于需要长时间产生增益, 它们的运算速度也很低。
石墨烯等离激元学
由于石墨烯同时具有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高导电性,它也成为了一种极具前 景的太赫兹到中红外等离子体器件应用的候选材料。等离子体具有高局域场 强度,广泛用于包括光学天线,近场光学显微镜,化学和生物传感器和亚波 长光学器件等。和传统等离子材料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① 可以通过化学掺杂和门电压调控。 ② 具有更强的局域性 ③ 低损耗和长寿命 ④ 结晶度
过渡金属二硫化物光子学
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Cs)是化学公式为MX2的材料,M代表Mo、W、Nb、Re 这一类元素,X是硫元素。
TMDCs的层间相互作用是弱范德华力,而平面成键是强共价键。因此TMDCs 可以被剥离到类似石墨烯的薄膜结构,显著地扩展了二维材料的材料库。一 些二维的TMDCs,如钼和钨的硫化物,在多层的形式中有间接带隙,而在它们 的单层形式中成为直接带隙半导体。他们相当大的和可调带隙,不仅仅能产 生强的光致发光,也能打开像光电探测器,能量收集器,电致发光等光电器 件的大门。而且不同于石墨烯基器件,他具有可操作的光谱范围。另外,在 一些二维的TMDCs中已经证明了的奇异光学性质,如谷相干和谷选择性的圆二 色性,使这些材料非常有希望发现新的物理现象。
① 光与石墨烯的相互作用从能带跃迁的角度主要有两种:带间跃迁和带内跃 迁。远红外和太赫兹光谱区为带内跃迁,近红外及可见光光谱区主要是带 间跃迁;
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通常将石墨烯与不同损耗机制的材料复合制备新型吸波材
石墨烯的损耗机制主要局限于与电导率有关的介电型损
料ꎬ向石墨烯中引入磁性金属成分制备石墨烯 / 磁性金属二元
耗ꎬ单独使用时阻抗匹配性较差ꎬ其微波吸收性能仍需进一步
复合吸波材料ꎬ是提高其吸波性能一种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ꎬ
提高
[20]
52
ꎮ 为了改善其作为电磁吸收剂存在的不足ꎬ研究人员
materials with light weightꎬ thin thicknessꎬ strong absorption and broad effective absorption band has been an urgency. Graphene
has the advantages of light weightꎬ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high conductivityꎬ but also has the disadvantages of non ̄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equipmentꎬ electromagnetic wave pollu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vere. Thereforeꎬ the fabrication of microwave absorption
随着电子技术在民用和军事领域的迅速发展ꎬ电磁防护
身等问题的关键因素ꎬ吸波材料的研究对军用领域和民用领
注 [1 ̄3] ꎮ 电磁屏蔽材料和吸波材料是解决电磁防护问题的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在石墨烯薄利用衍射光栅膜创建一个导波,这样可以从正入射透射光谱直接观察到共振。导膜共振耦合垂直入射的光波到传播表面等离子体波面内,从而在光传输的谐振频率产生强烈的变化。这种结构使我们能够衡量色散和石墨烯中等离子体波光电性质的关系。我们将证明,光栅充当它可以与石墨烯的费米能级的小变化来调谐可调谐的滤光器。这种结构可以用于构建具有广泛工作带宽的超快空间光调制器,并且开辟了一种建立二维等离子体光子电路和金属材料的方法。18器件在中红外、远红外或者太赫兹波长范围内工作均可以建立不同的光栅周期。
其中,c是光的速度,θ是入射角, 是真空波矢 。
对于正入射波(θ= 0),一个导波共振(GWR)16,17是兴奋当光栅周期Λ等离子波(2π/(Re( )))和光栅线的周期相匹配垂直于入射波的电场方向。根据该条件下,正常入射波激励在石墨烯电浆波和光能量由于消散到欧姆损耗而等离子波传播中的石墨烯层。因此,透射光谱显示在谐振频率附近ω0作为缺口
南京邮电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
学 院
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
专 业
生物医学工程
学生姓名
杜荣品
班级学号
B110903 B11090315
外文出处
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2.外文原文
指导教师评价:
1.翻译内容与课题的结合度:√优 □ 良 □ 中 □ 差
2.翻译内容的准确、流畅:√优 □ 良 □ 中 □ 差
摘要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有源器件电浆子。在单层石墨烯高度约束等离子波用硅蚀刻衍射光栅得到有效激发。的导波共振在组合结构上创建的正常发生率透射谱尖锐缺口,作为入射光波耦合到石墨烯等离激元波。这种结构可以用作一个高度可调光滤波器或宽带调制器,因为谐振波长可以快速调谐在宽波长范围内通过在费米能量的微小变化石墨烯的水平。在本文中,我们分析了该装置的使用有限差分时域仿真的性能。我们提出的结构基础上结合电浆振荡最近展示了石墨烯纳米带进行比较。
除了广泛的可调性,石墨烯中的表面等离子体波具有极高的领域限制。理论研究表明,中红外表面等离子体波的电场位于一层几十纳米厚,小于2个数量级的真空波长。4高度本地化的光场产生强大的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可用于制造灵敏度传感器或打造高效能的非线性光学器件。15表面等离子体波在较宽的波长范围还具有较低的群速度(∼c/100),当波慢慢的通过媒介传播时使光与物资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强。
通过激发衍射光栅。等离子波的波矢大使我们打造尺寸远远超出了衍射极限的设备。然而,为了激发在石墨烯等离子波与自由空间光波,其在波矢差大,必须克服。光栅被广泛用于补偿矢错配。这里,我们使用的硅的衍射光栅的石墨烯的下面,如图2所示,以方便激发。光栅通过构图和在硅晶片上蚀刻浅沟槽形成的。Λ所需频率ω0的光栅周期是由相匹配的等式确定。
石墨烯独特的电子特性1-3使它建立一个高度集成有源光子器件和系统从近红外到太赫兹宽波长范围内的理想平台4-9。活跃的等离子体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允许光的外部控制和操作限制在一个有着深亚波长尺寸的结构中。现有的等离子体设备要么速度10慢要么可调性受到限制11,12。
原则上,半导体中自由载流子(电子或空穴)可以被调整到几个数量级,从而导致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这将允许对超宽可调性等离子体波的有强大的控制。然而,在室温和高载流子密度情况下,传统半导体中载流子迁移速率太低无法支持等离子体波进行有意义的传播距离。相比之下,即使在室温和高载流子密度情况下,载流子在石墨烯中依然保持着很高的迁移速率。因此,高度限制的等离子体波能够在石墨烯膜上传播许多微米,这是石墨烯中等离子体波在中红外频率空间周期的100倍。4通过在场效应管施加一个偏置电压可以使石墨烯中载流子密度调整超过2个数量级大小,这可以实现调谐时间低于1纳秒。14
石墨烯薄膜上载流子迁移率 的范围从化学气相沉积(CVD)生长石墨烯中1000cm2(V )到被剥离悬浮的石墨烯中230000cm2/(V )19当使用10000cm2/(V )适度的流动性和有 =0.64电子伏特时,等离子模式的色散关系绘于图1中.人们可以从具有高的有效折射率等离子模式的蓝线 的在中红外波长范围内,这意味着该等离子波的波矢比入射的大得多波。其结果是,电场高度约束,这将在稍后被显示。绿线表示传播长度为2个数量级比长电浆波的空间周期。这相对低的损失允许高Q和超小型谐振待建。
3.专业词汇翻译的准确性:□ 优 √良 □ 中 □ 差
4.翻译字符数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符合 □ 不符合
指导教师签名:晏善成
2015年5月15日
采用导模共振激发表面等离子体波的石墨烯
Weilu Gao, Jie Shu, CXu
美国,德克萨斯77005,休斯敦,莱斯大学,电气和计算机工程
其中β(ω)是在平面内波矢量在石墨烯中, 是约化普朗克常数, 是真空介电常数, 和 为上面和石墨烯膜下方的材料的介电常数,τ是载流子的弛豫时间,和 是费米能级,其中,n是载流子密度和 m/s是在石墨烯的费米速度的绝对值。载体弛豫时间τ决定了石墨烯载流子迁移μ为 。单层石墨烯层被建模为具有金属样响应于平面电场和电介质状响应于表面法线电场(见材料和方法)二维电子气。电浆色散在石墨烯属性是从其他类型的二维电子气体3的不同,由于石墨烯中的电子无质量。
结果与讨论
石墨烯中等离激元波。单层石墨烯的电子性质已经深入研究3,近期的理论分析4表明,高度约束等离子波所用的单层石墨烯传播。这些波是由于电子或空穴沿波传播方向的周期性运动。在中红外波长,当石墨烯被适当掺杂从带间跃迁和声子诱导的散射光的损失可以被抑制。在此条件下,德鲁德模型适用,而分散的关系的等离子波为横向磁(TM)以连续的单层石墨烯模式是约4(参见材料和方法)。